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案(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案(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案(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案(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程

课程编号:

总学时:51 周学时: 4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系统解剖学》第九版柏树令应大君授课教师姓名: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 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 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 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 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 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 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 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 6.意志控制:受/不受. 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12.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答:小脑从发生和进化上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三部分。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最新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神经纤维nerve fiber :轴突+神经胶质灰质gray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 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 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纤维束fasciculus 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 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 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 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 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络 不同节段。 *侧角T1-L3 交感神经S2-4 副交感神经。白质:* 前后侧三索 *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 后索薄束T5 下楔束T4 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传导同侧躯干、四肢 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T外侧骶T腰T胸T颈。 S2* 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侧束传导痛 觉和温度觉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T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T小脑下脚T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T小脑上脚T小脑皮质 S3 S4 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 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侧束交叉管 理同侧四肢肌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T外侧与S2同 X2 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 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脊髓功能:传导反射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 脊髓灰质炎脑brain 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脑干brain stem 12 对脑神经修饰演化茶盏免听设宴秘府舌下第四脑室:*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底部菱形窝 *向上T中脑水管T第三脑室 向下T脊髓中央管 向后、外侧T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T 蛛网膜下隙 滑车神经是唯一附着于脑干背面的脑神经。 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脑神经核见P299 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ZN 1 上下丘视听2 红核调节屈肌张力3 黑质调节随意运动帕金森病 *NQ 1 脑桥核沟通大小脑2 上橄榄核 *YS 1 薄束核与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 下橄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完成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歌诀
神经系统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 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 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 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 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 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 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 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 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 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 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 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 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 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 四叠体及膝状体歌诀

上视,下听,外视,内听; 视听反射,务必记清. 内囊歌诀 内囊并非一个囊,交通枢纽恰称当; 豆尾与丘之间是,投射纤维聚多方; 水平切面拐角形,前后二脚膝中央. 正中神经歌诀 正中神经属臂丛,掌长肌腱外侧行; 此处浅表损伤,鱼际萎缩"猿爪"样. 手部神经分布歌诀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下尺侧一指半; 手背桡尺各一半,正中侵占三指半. 肋间神经分布歌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 前臂肌神经支配歌诀 桡神经不难记,全部伸肌肱桡肌; 尺神经也简单,前壁屈肌一块半; 名为尺侧腕屈肌,屈指深面尺则半; 其余正中神经管. 内质脊髓束歌诀

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 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 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 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 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 脑神经名称歌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 脑神经性质歌诀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付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脑神经出入颅部位歌诀 视管有视嗅筛板孔,眶上裂内眼滑展动; 静脉孔中咽迷付通,面听内耳舌下管行; 还有上颌圆下颌卵,也要记清. 脑神经连脑歌诀 一嗅额下嗅球中,二视离球间脑通; 脚间窝内三动眼,下丘下方滑车行; 桥腹两侧连三叉,桥延沟内展面听; 橄榄后沟上至下,舌咽迷走副神经; 锥体橄榄之间处,舌下神经看得清.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 重点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 spinal cord *椎管内 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 (C5-T1) 腰骶膨大 (L2-S3) *CTLSCo 484844 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 或下降联络不同节段。 *侧角 T1-L3交感神经 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前角损伤----脊髓灰质炎 脑 brain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1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中点连线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

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副交感神经的低 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

神经系统解剖学试题

神经系统解剖学试题(中医大)9.动眼神经副核发纤维支配:A.舌下腺,颌下腺 B.腮腺选择题 C.泪腺 D.胸腹腔脏器1.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E.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A.全部骶节中10.关于基底核的正确描述是:B.骶1-3节中A.又称新纹状体 C.胸部和腰部脊髓侧角 B.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D.腰2-4节中C.是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块E.骶2-4节中D.包括纹状体,屏状核2.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E.参与组成边缘系统 A.胸核 B.中间外侧核 11.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C.骶中间外侧柱 D.中间内侧核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E.网状结构 B.额中回后部3.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切断部位以下:C.额下回后部A.同侧随意运动丧失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B.同侧随意运动及深浅感觉丧失 E.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C.同侧腱反射丧失,触觉和压觉丧失12.视觉区位于:D.同侧随意运动丧失及对侧痛温觉障碍 A.额中回后部 B.额下回后部E.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C.扣带回后部 D.海马回后部4.脊髓后索损伤时: E.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 A.闭眼能确定关节的位置13.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A.优势半球的中央前回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B.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D.闭眼能指鼻准确 C.优势半球的顶叶角回 E.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 D.优势半球的顶叶缘上回5.从延髓脑桥沟出入脑的神经,自内向外分别为: E.优势半球的Broca回A.展神经、面神经14.关于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区的描

述哪项不正确: B.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A.视区在枕叶的(Brodmann)17区 C.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B.听区在颞横回(Brodmann)41、42区 D.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C.手的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下部 E.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 D.脚的躯体运动区在中央旁小叶前部6..从脑干背面出脑的神经是:E.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A.视神经 B.展神经15.内囊位于: C.动眼神经 D.三叉神经 A.豆状核与丘脑之间E.滑车神经B.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7.三叉神经根位于:C.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A.脑桥小脑三角处 D.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B.延髓脑桥沟处E.豆状核,尾状核与屏状核之间C.脚间窝处16.不通过内囊后肢的纤维束是:D.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A.额桥束 B.听辐射 E.以上都不是 C.丘脑皮质束 D.皮质脊髓束 8.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 E.视辐射 A.舌咽神经 17.左侧内囊膝部损伤可出现: B.迷走神经A.右侧肢体瘫痪 B.左侧肢体瘫痪 C.副神经 C.伸舌偏向右侧 D.口角偏向右侧 D.舌下神经 E.右侧额纹消失 E.展神经 18.在行程中贴近肱骨的神经是: 1 A.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 A.正中神经返支 B.尺神经浅支 B.腋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 C.尺神经深支 D.桡神经深支 C.腋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E.桡神经浅支 D.桡神经、桡神经和皮神经29.病人手掌内侧1/3皮肤感觉障碍,但拇指能对掌E.正中神经、尺神经和皮神经和内收,受损伤的神经是: 19.穿四边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系统 骨学 第一节总论 一、掌握骨的分类、形态、构造和功能。 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发生和发育。 第二节中枢骨骼 一、躯干骨 (一)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掌握肋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 (四)掌握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第七颈椎棘突、胸椎棘突、腰椎棘突、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骨角、肋弓、剑突、骶管裂孔、骶角。作业练习:绘制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肋骨简图。 二、颅骨 (一)掌握颅骨的组成,脑颅与面颅诸骨的名称和位置。 (二)握蝶骨、颞骨、筛骨、下颌骨和上颌骨的形态结构。 (三)掌握颅的前面观、侧面观和颅底外面观的形态结构。 (四)了解颅底顶面观、内面观和后面观的形态结构。 (五)掌握眶腔、骨性鼻梁及骨性口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六)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七)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八)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眉弓、眶上缘、颧弓、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顶结节、舌骨。 作业练习:绘制颅骨前面观、侧面观及游离下颌骨简图。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布。 (二)掌握肩带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掌握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五)活体触摸上肢骨的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骨下角、肱骨内上髁、肱骨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掌骨头。 作业练习:(一)绘制游离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简图。 (二)绘制整体手骨简图。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三)掌握股骨、小腿骨(胫骨、腓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掌握下肢骨的骨性标志: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大转子、腓骨头

解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四周解剖学基础教案 授课课题: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第四、五节 实践1:实践2: 授课时间:8月 4日至10 日第 1 周 授课班级:护理中专(2)(3)班 授课类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践 教学目标、要求: 掌握:1、神经元 2、神经纤维 熟悉:1、骨骼肌 2、皮肤的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骨骼肌的分类 2、神经元的结构 3、神经纤维的定义 教学难点:1、神经元分类 2、突触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分类 3、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教学手段: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 教时安排: 8节课 参考资料:解剖学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章细胞与基本组织 第四节肌组织 (一)骨骼肌 (二)心肌 (三)平滑肌 第五节神经组织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三)神经纤维 附:皮肤 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课 1、引言:通过对动物瘦肉,部分内脏的介绍,引出本节课内容。 2、教学过程 第四节肌组织 肌肉组织的特点:肌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肌细胞,肌细胞呈细长 纤维状,又称肌纤维,肌细胞膜称肌膜,肌 细胞质称肌浆,滑面内质网称肌浆网。 肌组织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骨骼肌、心肌属横纹肌,平滑肌不属横纹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为不随意肌。

(一)骨骼肌:因其附着于骨骼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骨骼肌收缩快而且力,并受意识的支配,属随意肌。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骨骼肌纤维呈细长圆柱形,细胞核数量多,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中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肌原纤维呈细丝状,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即周期性横纹。由于每条肌原纤维的明暗带都相应的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故骨骼肌纤维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中央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由1/2I带 + A带 + 1/2I带构成。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肌节是肌原纤维和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骨骼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另外还含有横小管、肌浆网、线粒体等结构。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纤维长轴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组成。粗肌丝位于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 (二)心肌:心肌分布于心脏及其邻近心脏的大血管根部。心肌是不随意肌,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具体自动节律性,缓慢而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常有分支,彼此吻合成网。心肌纤维一般只有一个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少数为双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的记忆方法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doczj.com/doc/029885658.html,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的记忆方法 赵金东 陈永春 金海峰 历年来,神经系统教学中,学生都会感到“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记不住”,如何解决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体会。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一下神经系统学习中的记忆问题。1 化繁为简 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容较多,结构复杂,部位繁多,包括脊髓、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及端脑。延髓、脑桥、中脑又和称为脑干。每个部位又有各自的核团及传导纤维等结构。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及难以记忆的印象。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记忆中应运用“化繁为简”的观点。将中枢神经系统简单化,简言之,中枢神经系统无外乎灰质和白质。在脊髓中央部(前角,后角)为灰质,周围部(前索,侧索,后索)为白质。在脑干,脑神经核为灰质,上下行纤维束为白质。在间脑,背侧丘脑及上,下,底丘脑和后丘脑中的神经核为灰质,上下行及联系纤维为白质;在小脑,小脑皮质,小脑核为灰质,髓体及小脑与其他部位的联系纤维为白质;在端脑,大脑皮质及基底核为灰质,大脑髓质及上下行纤维束以及联系纤维为白质。这样就抓住了本质,就不会产生纷繁复杂的感觉了,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便于记忆。2 以点代面,密切前后联系2.1 脑干中脑神经核的记忆 首先,我们先讲述相关预备知识:1)鳃弓衍化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2)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及性质: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Ⅰ、Ⅱ、Ⅷ是感觉,Ⅴ、Ⅶ、Ⅸ、Ⅹ是混合,Ⅲ、Ⅶ、Ⅸ、Ⅹ含副交感,Ⅲ、Ⅳ、Ⅵ、Ⅺ、Ⅻ含运动。3)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然后讲解:1)脑干躯体运动神经核[(Ⅲ、Ⅳ、Ⅵ、 Ⅺ、Ⅻ)相联系+支配鳃弓衍化肌]有动眼、滑车、外展、副、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共计8对。2)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核)(Ⅲ、Ⅶ、Ⅸ、Ⅹ副交感)动眼神经副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共计4对。3)内脏感觉:孤束核1对(孤单一束)。4)躯体感觉:Ⅰ、Ⅱ、Ⅷ是感觉,而Ⅰ、Ⅱ对不连脑干,故只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Ⅴ、Ⅶ、Ⅸ、Ⅹ是混合=头面。2.2 语言中枢的记忆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有身体(姿势)语言,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后两者,书面语言中包括写、读,口头语中包括说和听,其中写和说是主动的,读和听是被动的。其次,语言中枢都与相应感觉或运动中枢靠近,故主动的(说和写)部位于中央沟之前,故与额、中、下回靠近,且又是倒置人体,故就体表投影来说,参与说话的喉部位置显然在手之下,因此额中回后部为写字中枢,额下回后部为说话中枢;被动的(阅读和听话)位于后中央沟之后,靠近听觉中枢的缘上回和靠近视觉中枢的角回就分别成了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邮 编 161042 收稿日期 2004-07-10 3 口诀记忆 如脑神经的名称序号,连脑部位早已脍灸人口,广为传 诵,在此我举例如下。3.1 脑干神经核的记忆 1)躯体运动记四点:动眼、滑车、舌下、展。2)特内运动也四点:三叉运动、副、疑、面。3)一般内脏又四点:缩瞳、迷背、上、下涎。4)躯体感觉:三、三、三。5)内脏感觉:孤束单。6)特躯感觉记两点:前庭蜗核最外边。3.2 舌的神经支配记为 舌前面,舌后咽(面神经管理舌前2/3,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管一般(三叉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粘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3.3 感觉传导路小结 三元两换一交叉,浅脊深延成交叉,经过内囊后脚处,定位诊断要靠定。3.4 手的皮肤管理 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手背挠尺各一半,正中占去三指尖半。4 转换思维,不要受课本的限制 在学习脑干中,教材是按延髓、脑桥、中脑三段来叙述其结构的,感觉内容繁杂,知识支离破碎,难以掌握,我们按内在联系重新编排内容,将脑干的三段整体与脊髓进行比较,总结其结构变化的规律为:1)灰质不再连贯成柱,而断为核团,但立体位置不变。2)传导束在脑干内交叉走行,打乱了脊髓灰、白质的界限。3)中央管向后敞开,使灰质从腹背关系变为内外关系。按照以上规律,我们以脑干的界沟为纵轴,延髓脑桥沟和脑桥中脑沟为横轴,不分段而是分类记忆各结构的位置和排列特点,这样各结构的立体位置明晰,易于理解和记忆。5 望文生义 作为解剖学的许多名词都可以其命名来判断其位置/形态/特点/功能,如:大家只要记住交感神经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为椎旁节或椎前节,也就可以推断其椎管内脊髓T 1-L 3侧角发现的节前纤维到达交感干神经节距离短,而副交感神经形成的副交感神经节为器官旁节或壁内节,故由副交感神经节到达效应器的节后纤维必然短。另外,只要记住内脏运动神经多为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神经纤维,则很容易想到白交通支应为从T 1-L 3侧角发出到达交感干的节前纤维,共15对,为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以上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肤浅体会。总之,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的科学,尤其在神经系统中,记忆问题必须使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够前后联系、触类旁通。 参 考 文 献 [1] 陈永春.应用脑神经歌谣讲解脑干内部结构的效果体会[J ].齐 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20(5):103 [2] 高恒宇.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教学中的“两点一线法”[J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40 [3] 汪华侨,陈子琏.浅谈人体解剖学中的名词记忆[J ].解剖学研 究,1998,20(1):47-48 ? 58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2期

神经系统解剖学试题

神经系统解剖学试题(中医大) 选择题 1.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全部骶节中 B.骶1-3节中 C.胸部和腰部脊髓侧角 D.腰2-4节中 E.骶2-4节中 2.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胸核 B.中间外侧核 C.骶中间外侧柱 D.中间内侧核 E.网状结构 3.切断脊髓侧索,可导致切断部位以下: A.同侧随意运动丧失 B.同侧随意运动及深浅感觉丧失 C.同侧腱反射丧失,触觉和压觉丧失 D.同侧随意运动丧失及对侧痛温觉障碍 E.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 4.脊髓后索损伤时: A.闭眼能确定关节的位置 B.闭眼能维持身体直立不摇晃 C.闭眼不能确定各关节的位置 D.闭眼能指鼻准确 E.受损伤的对侧有痛觉障碍 5.从延髓脑桥沟出入脑的神经,自内向外分别为: A.展神经、面神经 B.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C.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 D.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E.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 6..从脑干背面出脑的神经是: A.视神经 B.展神经 C.动眼神经 D.三叉神经 E.滑车神经 7.三叉神经根位于: A.脑桥小脑三角处 B.延髓脑桥沟处 C.脚间窝处 D.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E.以上都不是 8.从锥体与橄榄之间的沟出脑的神经是: A.舌咽神经 B.迷走神经 C.副神经 D.舌下神经 E.展神经 9.动眼神经副核发纤维支配: A.舌下腺,颌下腺 B.腮腺 C.泪腺 D.胸腹腔脏器 E.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10.关于基底核的正确描述是: A.又称新纹状体 B.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杏仁体 C.是大脑髓质中的灰质块 D.包括纹状体,屏状核 E.参与组成边缘系统 11.第Ⅰ躯体运动区位于: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B.额中回后部 C.额下回后部 D.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E.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 12.视觉区位于: A.额中回后部 B.额下回后部 C.扣带回后部 D.海马回后部 E.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 13.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 A.优势半球的中央前回 B.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 C.优势半球的顶叶角回 D.优势半球的顶叶缘上回 E.优势半球的Broca回 14.关于大脑皮质机能定位区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视区在枕叶的(Brodmann)17区 B.听区在颞横回(Brodmann)41、42区 C.手的躯体运动区在中央前回下部 D.脚的躯体运动区在中央旁小叶前部 E.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回后部 15.内囊位于: A.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B.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C.豆状核与尾状核,背侧丘脑之间 D.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 E.豆状核,尾状核与屏状核之间 16.不通过内囊后肢的纤维束是: A.额桥束 B.听辐射 C.丘脑皮质束 D.皮质脊髓束 E.视辐射 17.左侧内囊膝部损伤可出现: A.右侧肢体瘫痪 B.左侧肢体瘫痪 C.伸舌偏向右侧 D.口角偏向右侧 E.右侧额纹消失 18.在行程中贴近肱骨的神经是: 1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知识点)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 学科经验总结 ——系统解剖学 Sum up for Systematic Anatomy 目录 总论 (22) 神经系统概述 (22) 中枢神经系统 (44)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 (44)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1010) 周围神经系统 (1717) 一、脊神经 (1818) 二、脑神经核心知识点 (2424) 三、内脏神经系统 (3232) 传导通路 (3535)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3636)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3636)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838) 四、听觉传导通路 (4040) 五、锥体系 (4141) 脑脊液被膜及血管 (4343) 一、脊髓的被膜 (4343)

二、脑的被膜 (4444)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4545) 四、脑屏障 (4646) 五、脑和脊髓的血管 (4646) 总论 说在前面的话:神经解剖学内容很多,因此条理二字格外重要,我们的建议是在学习各个部分之前先要有一个初步的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在学习各个部分时弄懂各部分功能;学习后归纳总结各部分之间的从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废话到此为止。 神经系统概述 由一条管道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联系在一起.在脊髓里称为中央管,上到位于脑桥和延髓后面的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至第三脑室,通过室

神经系统中枢 脊髓 灰质(神经 核) 白质(传导 束) 脑 神经核 传导束外周 脑神经 感觉 运动 脊神经 感觉 运动 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是不是感觉很有规律性,下面就是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学习顺序,由低级到高级. 然后我们将从中枢讲到外周。之后我们通过传导通路将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完成相应生理功能。最后我们学习他们的营养和保护设施,脑室,脑脊液和血液循环. 我们先以缩手反射为例,简单形象的了解一下神经系统作用的方式。手被刺到后,神经先传导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先做不反应,把信息反馈到手上,然后做出迅速反应;传输到神经中枢的同时,接着又把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作出反映:疼痛。比方大脑是处理器,人手是光电鼠标,正常的鼠标只要有移动,就会有指令通过线路传给处理器,处理器接到指令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大脑皮层能感知疼痛来自手上,因为它知道是通过哪条神经传来,就像处理器知道移动的指令来自于鼠标的线路通道而不是来自于键盘或其他的线路。中枢神经系统...感谢聆听...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汇总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110学时,其中课内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60学时。 绪论 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 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 一、颅 (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 (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 (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 (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 第一节总论 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二)胸廓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脊髓

系统解剖学笔记之脊髓 第一节脊髓 脊髓spinal cord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与脑相比是分化较低、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仍保留着明显的节段性。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与脑的各部之间有着广泛的联系,来自躯干、四肢的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脊髓的许多活动是在脑的调控下完成的,但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 一、位置和外形图17-1 脊髓外形简图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可达第3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2~45cm,最宽处横径为1~1.2cm。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即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前者自第4颈节至第1胸节,后者自第2腰节至第3骶节。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因为内部的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与四肢的出现有关。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conus medullaris,自此处向下延为细长的无神经组织的终丝filum terminale (图17-1),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的背面。 脊髓表面可见6条纵行浅沟,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由此沟向脊髓内部深入一薄层神经胶质性的后正中隔posterior median septum,深达中央管。这两条纵沟将脊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半。此外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分别有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此外,在颈髓和胸髓上部,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还有一条较浅的后中间沟posterior intermediate sulcus,是薄束和楔束之间的分界标志。 脊髓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节段性,但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即构成一个脊髓节段,因为有31对脊神经,故脊髓也可分为31个节段:即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图17-2)。 由于自胚胎第4个月起,脊柱的生长速度比脊髓快,因此成人脊髓和脊柱的长度不等,脊柱的长度与脊髓的节段并不完全对应。了解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对病变和麻醉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成人,一般的推算方法为:上颈髓节(C1~C4)大致与同序数椎骨相对应,下颈髓节(C5~C8)和上胸髓节(T1~T4)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平对,中胸部的脊髓节(T5~T8)约与同序数椎骨上2节椎体平对,下胸部的脊髓节(T9~T12)约与同序数椎骨上3节椎体平对,全部腰髓节约平对第10~12胸椎,全部骶、尾髓节约平对第1 腰椎。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前、后根汇合形成脊神经,经相应的椎间孔离开椎管。因为脊髓比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秋《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电子教案

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秋《系统解剖学(本科)》在线作业

第1题,管理舌内肌和舌外肌运动的神经是: A、舌神经 B、舌咽神经 C、舌下神经 D、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 E、舌神经和舌下神经 正确答案:C 第2题,有关右心房错误的描述是 A、界嵴分隔腔静脉窦和固有心房 B、固有心房的前上部为右心耳 C、Koch三角的深面为窦房结 D、右心房收集所有的静脉血 E、梳状肌起自界嵴 正确答案:C 第3题,支配颊肌运动的神经是: A、颊神经 B、面神经 C、下颌舌骨肌神经 D、下颌神经 E、舌咽神经 正确答案:B 第4题,支配瞳孔开大肌的神经是: A、动眼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 B、耳神经节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C、颈上神经节的交感节后纤维 D、动眼神经内的内脏运动纤维 E、睫状神经节内的副交感节后纤维 正确答案:C 第5题,下列各结构何者不位于右肾前面: A、右肾上腺 B、十二指肠 C、空肠

D、结肠 E、肝 正确答案:A 第6题,至躯干四肢血管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胞体位于: A、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 B、全部交感神经节 C、全部椎旁神经节 D、全部腰交感神经节 E、胸、腰部的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 正确答案:C 第7题,成对的喉软骨是: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环状软骨 D、杓状软骨 E、以上均不是成对的 正确答案:D 第8题,含有心传导系束支的结构是 A、界嵴 B、室上嵴 C、室间隔膜部 D、隔缘肉柱 E、乳头肌 正确答案:D 第9题,板层Ⅶ A、位于脊髓灰质侧角 B、内有中间内、外侧核和网状核 C、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D、中间外侧核居于外感受区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