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概述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

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三)血脂异常的检出

1、血脂异常的检出

(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二、诊断要点

(一)、血脂水平诊断标准具体见表2.

(二)病史

1.现病史:

(1)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合并症的症状:

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以确定是否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

高脂血症的合并症

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

统的症状,判断患者心、下肢动脉和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发病状况。

(3)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常有院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

2.既往史:

要特别主要询问: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

3.个人史: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

4.家族史: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同类患者。

(三)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脉搏

2、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

3、颈动脉血管杂音

4、脐周血管杂音

5、黄色瘤: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体表可出现黄色瘤,其中扁平状黄

瘤多见于上、下眼睑;腱黄瘤多位于伸侧肌腱,如鹰嘴,髌和足跟部;而块状黄瘤多见于手掌、肘和臀部

6、腹部压痛

(四)化验检查:

1、血、尿、便常规检查,以及电解质,血粘度,血凝分析;

2、主要血脂参数:TC、LDL-C 、HDL-C和TG;

3、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

(五)鉴别诊断: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脂,要特别注意以下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

1、糖尿病

2、甲状腺机能低下

3、肾病综合征

4、痛风

5、肝脏疾病

(六)血脂异常的危险分层

全面评价心血管病综合危险是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必要前提。按照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结合血脂水平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此种分类也可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具体见表3.

表3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说明1、冠心病等危症:(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2)糖尿病:

2.其他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2)吸烟;(3)低HDL-C血症(<1.04mmol/L);(4)肥胖(BMI≥28kg/m2);(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6)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三、合理用药

(一)、治疗达到血脂目标水平:

在决定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根据患者是否为冠心病和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具体见表4。

表4 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

注:血脂单位为mmol/L,括号内血脂单位为mg/dl

(二)、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本和首要措施

2、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需要定期进行调脂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3、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4、决定开始药物调脂治疗以及拟定达到的目标值时,需要考虑患者心血管危险等级。

(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1、主要内容

(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选择能够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

(3).减轻体重。

(4).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5).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2、TLC实施方案

(1).首诊发现血脂异常时,应立即开始必要的TLC。TLC主要是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鼓励开始轻、中度的体力活动。

(2).在TLC进行约6~8周后,应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如果已达标或有明显改善,应继续进行TLC。否则,可通过如下手段来强化降脂。首先,对膳食治疗再强化。其次,选用能

降低LDL-C的植物固醇。也可以通过选择食物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3). TLC再进行约6~8周后,应再次监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如已达标,继续保持强化TLC。

如血脂继续向目标方向改善,仍应继续TLC,不应启动药物治疗。如检测结果表明不可能

仅靠TLC达标,应考虑加用药物治疗。

(4). 在达到满意疗效后,定期监测患者的依从性。在TLC的第1年,大约每4~6个月应随诊1 次,以后每6~12个月随诊1次。对于加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应经常随访。(四)、调脂药物

调脂药物分类: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

1、他汀类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适应证: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其它: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失眠及皮疹等。

禁忌症:活动性或慢性肝病。

2、贝特类药物:

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

副作用:肌肉损害:包括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症。

肝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血ALT和AST增高。

其它:恶心、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头痛、乏力、皮疹、脱发等。

禁忌症:严重的肾脏和肝病疾病。

3、烟酸类药物:

适应证: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副作用:主要是面色潮红、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上消化道不适、肝毒性。

禁忌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消化性溃疡时禁用。

四、注意事项

1 、建议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报告,并进一步检测CK。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慎重考虑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或暂时停药。

2、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合用有增加肌病的危险,应特别汪意安全性。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合用以非诺贝特为首选,以小剂量开始,在安全性监测下逐步调整剂量。

3、.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由于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度高于一般成年人,其调脂治疗的收益可能较好。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降脂药物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在监测肝肾功能和CK的条件下合理调整药物用量。在出现肌无力、肌痛等症状时需与老年性骨、关节和肌肉疾病鉴别,及时复查血清CK水平。

4、药物选用:

(1)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选用贝特类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主要选用他汀类药物。

(3)混合性高脂血症:当甘油三酯<500mg/dL时,首先降低LDL-C,待LDL-C达标后再考虑将甘油三酯;如甘油三酯>500mg/dL,首先降甘油三酯,防发生急性胰腺炎。

(4)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往往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首先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原则治疗。对单纯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可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5、常用降血脂药物的用法简介如下

1)降总胆固醇药

①考来烯胺:商品名消胆胺,口服,每次4~5g,每日1~6次;

②考来替:商品名降胆宁,口服,每次10g,每日2次;

③普罗布考:商品名丙丁酚,El服,每次0.5g,每日2次;

④弹性酶: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

2)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三酰甘油药:

①洛伐他汀:商品名美降脂、乐瓦停、洛之达、洛特,每日晚饭后服10~80mg;

②普伐他汀:商品名普拉固、美百乐镇、帕瓦停,每日晚饭后服10~40mg;

③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脂,塞瓦停每日晚饭后服5~40mg;

④富伐他汀:每日晚饭后服20~80mg;

⑤血脂康:口服,每次O.6g,每日2次。

3)主要降三酰甘油兼降总胆固醇药:

①烟酸:口服,每次1~2g,每日3次;

②烟酸肌醇酯:口服,每次0.2~0.6g,每日3次;③阿西莫司:商品名氧甲吡嗪、乐脂平,口服,每次O.25g,每日2~3次;

④氯贝特:商品名安妥明、冠心平、氯贝丁酯,口服,每次0.25~O.5g,每日3次;

⑤苯扎贝特:商品名必降脂、康脂平、必降脂缓释片,口服,每次O.2g,每日3次;

⑥益多酯:商品名特调脂,洛尼特,口服,每次O.25g,每日2~3次;

⑦非诺贝特:商品名力平脂、普鲁脂芬,口服,每次O.1g,每日3次;

⑧吉非贝齐:商品名诺衡、湘江诺衡、洁脂、康利脂,口服,每次O.6g,每日2次;

⑨泛硫乙胺:商品名潘特生,口服,每次O.2g,每日3次。

4)降三酰甘油药:

①海鱼油:商品名多烯康、脉络康、鱼油烯康。口服,每次2g,每日3次。

②复方氯苯丁酯钙片:商品名降脂平片。饭后口服,每次1片。

辛伐他汀 Simvastatin 国家基本药物,详见药物说明书。该品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是血脂调节剂

【适应证】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防治。

【注意事项】(1)禁用于活动性肝脏疾病或原因不明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

(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须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

应慎用,起始剂量应为一日5mg,并密切监测。

(3)以下情况慎用:大量饮酒者,肝病史患者。

(4)已经建立在10~17岁的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中使用本品的安全性。

(5)血清AST及ALT升高至正常上限3倍时,须停止本品治疗。

(6)对于有弥散性的肌痛、肌软弱及肌酸激酶(CK)升高至大于正常值十倍以上的情况

应考虑为肌病,须立即停止本品的治疗。

【禁忌证】对本品过敏,活动性肝脏疾病或无法解的转氨酶释持续升高,孕妇和哺乳妇女。

【不良反应】常见恶心、腹泻、皮疹、消化不良、瘙痒、脱发、晕眩;罕见肌痛,胰腺炎,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变,转氨酶显著和持续升高,横纹肌溶解,肝炎,黄疸,血管神经性水肿,脉管炎,血小板减少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痛,光敏感性,发热,潮红,呼吸困难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高胆固醇血症:初始剂量一次10~20mg,晚间顿服。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推荐初始剂量一次20~40mg,晚间顿服。调整剂量应间隔4周以上。

【制剂与规格】辛伐他汀片:(1)5mg;(2)10mg;(3)20mg。辛伐他汀分散片:10mg。辛伐他汀胶囊:5mg。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分类及研究进展_赵志刚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类型,动脉 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 增生性病变总称(简称AS),其常见的有动脉粥样 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小动脉硬化三种。最容易产 生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冠状动脉、脑动脉,其次是肾 动脉、腹动脉、眼动脉和下肢动脉。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调整血脂代谢可以防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适用于动脉血管狭窄在70%以下的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按作用的不同可分类如下。 1 影响脂质合成、代谢和清除的药 1.1 烟酸类及降低脂蛋白α药[1]:包括烟酸、烟酸肌 醇酯、阿昔莫司等。剂量与效应呈相关性,服用大 剂量烟酸能抑制VLDL合成,使血清TG、CH、LDL- C分别降低40%~60%、25%和25%,HLD-C升 高25%~30%,使HDL2/HDL3比值增加。但是 不良反应较多,易刺激胃粘膜、扩张皮肤血管、增 加血浆尿酸浓度及耐糖量等,所以少用。最近发现 烟酸能使脂蛋白α降低30%。为了能发挥这一特 长,1985年研制出了阿昔莫司,其化学结构与烟 酸相似,作用特点相同,而不良反应较轻。烟酸与 他汀类合用能增强降血脂作用而不增加副作用。 近年,为解决烟酸的常见不良反应多的问题, 国内外开发出了烟酸缓释制剂。 1.2 苯氧芳酸类[1]:又称贝特类,包括氯贝丁酯、非 诺贝特、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利贝特、苯扎贝特、 益多酯。氯贝丁酯是60年代研制出的本类最早产 品,其降低血浆TG和VLDL作用较强,降低LDL 作用较弱,同时能升高HDL-C。但是70年代末 WHO的大规模长期临床试验报告认为,氯贝丁酯 虽可使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降低20%,非致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分类及研究进展 Drugs Classification &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artherosclerosis 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100050) ZHAO Zhi-gang 性心肌梗塞减少25%;但是非心血管病致死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癌症与胆结石症明显增加,所以该药已很少应用。随后研制出的吉非贝齐、非诺贝特和环丙贝特等,既保持了本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又减少了不良反应。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80年代经国际多中心试验证明,吉非贝齐能使TG降低43%、LDL-C降低10%和CH降低11%,以及使HDL-C升高10%,同时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率。但对高胆固醇血症不理想,且仍有胆石症发 生。最近有缓释制剂的研究应用。2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2]亦称他汀类(Stain),1976年由Endo等从桔青霉素菌的培养液中发现并提出了Compactin,证明它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和降低血浆CH的作用,从此开拓了调血脂药的“抗生素”新途径。进一步改变菌种,采用半合成和全合成的路线,发展同类品种。临床应用的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HMG-CoA抑制剂调节血脂的强度顺序为:西立伐他汀(因毒性大,临床停止使用)>阿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此类药物适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临床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对冠心病有明显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效应,能阻滞AS的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不增加非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严重的罕见不良反应为横纹肌溶解,与剂量有相关性,多发生于合并用药者。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改变,超大剂量可引起白内障。 赵志刚(1966-),男, 湖南祁阳人,主任药师, 主要从事临床药理与临 床药学,中国药学会医 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概述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 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 (三)血脂异常的检出 1、血脂异常的检出 (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血脂界常是导致动脉谓样锁化的主雯因素之一 血脂界常是导致动脉常样硕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引起或加速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进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11ESC/EAS指南提出.届危/极岛危商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 @标值应更低. 疗效不佳时爪纯加大单?药剂量疗效有限.副作用増加,将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联合应用是大势所趋,1+1能否大于2?看葆至能复方制剂(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的临床数据! 2011ESC/EAS指南:对于高危/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应更严格 2011年6丿J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硕化学会(EAS)携于?发布了欧洲首个血脂界常管理指南。该抬南汲取了十前多项循证医学研尤的成果,収消广'血脂合适范FT'的描述?更加强调根据危险分层抬导治疗策略.建议采用SCORE系统将心血管风险分为极舟危.商危、中危或低危. 并以此抬导治疗策略的制定:明确地进一步下调了各危险程度患者的LDL-C @标值,对于岛?危/极岛危患者,LDL-C 治疗目标应更严格:对于极商危患者.目标值为LDL-C<1.8mmol/L(70 mg/dL)和/或下降>50%。 >>査看更多我国血脂异常控制现状与指南建议相差甚远 第二次中国临床血脂控制状况参中心协作研究进行的调査显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界常防治指南》推荐的LDL-C目标值■总达标率为50%?低危.中危.商危和极商危组达标率分别为91%、77%、49%和38%o总之.危险分层越商者.达标率越低,如何提商商危和极岛危患者的胆固醇治疗达标率应是今后临床匸作的重点。为提高我国血脂达标孤,专家提出几大对策,包括关注生活方式改变.合理选择药物剂量、联合应用调脂药物等。 VS辛伐他汀: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抑制胆固醇吸收及合成疗效更优 该研尤探讨了不同剂址的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患者LDL-C及其它脂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剂量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较辛伐他汀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LDL-C水平.LDL-C达标的患者比例商于辛伐他汀组?并改善总胆固醉、廿汕三醛、ApoB. HDL-C等抬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査看更多VS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更有效调整胆固醉水平 该研尤比枚了依折麦布/辛伐他汀及瑞舒伐他汀方案调整原发性高胆固醉血症患者胆固醇水平的疗效,结果显:示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比较更有益于帮助岛风险患者达到LDL-C水平目标、LDL-C <70 mg/dL达标率更高,其它血脂水平的改善也更明显。 >>查看更多VS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辛伐他汀更有效抑制胆固醉合成及吸收(VYVA研宪) 该研究对比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调节机体胆固醉水平的疗效,结论提示: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见显着降低患者LDL-C水平?达到目标LDL-C(LDL-C <100 mg/dL及<70 mg/dL)水平患者百分比见商,有效调整HDL-C和总胆固醉水平、减少CRP,且对肝脏和肌肉无不良影响,安全性良好。 >>査看更多 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联合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静血症 该研尤主要验证了依折麦布对延缓动脉粥样换化进程的疗效。对有家族性商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采用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治疗后,内膜和中膜没有出现厚度的变化,但是相比于单?一的辛伐他汀,LDL-C 和C 反应蛋白明显下降。 针对他汀类单药治疗无效的高风险患者: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调脂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IN-CROSS研究)该研尤针对之前他汀类单药治疗无效的岛风险患者,对比了依折麦布/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疗效. 结论提示.相比于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调整对他汀类单?药治疗无效的髙风险患者LDL-C 水平更加商效.助力患者更快达到LDL-C控制目标。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过程。动脉内膜损伤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始动因素,造成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激素及化学物质刺激、免疫复合物、细菌病毒、糖尿病及低氧血症等。动脉内膜损伤后,刺激平滑肌细胞向内膜移行,随后发生增殖。粥样斑块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狭窄。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西药是前列地尔网,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缺血症状。 中医学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脱疽”范畴,脱疽主要病理机制是血瘀,《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内,则血流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瘀滞不通则疼痛,下肢失于气血濡养则寒凉、麻木,跛行甚至溃疡。中医认为脱疽是络病的一种。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气血运行、输布和渗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疲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临床可以出现下肢疼痛、凉麻、跛行、溃疡等症状。络病学说源于《内经》,素有“气在经,血在络”之说,后世医家多有发挥,认为重病人络,久病人络,阳虚多瘀,瘀阻经络。脱疽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久病人络,易出现变症。所以治疗应以破血逐瘀、通络行滞为主。虫类药具有走窜之特性,善清经络之余邪,所以在脱疽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降脂宁颗粒(君山第四代)从络论治,活血化瘀,通络行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医林改错》:“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

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内瘀。”全方活血化瘀,通络行滞,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降脂宁颗粒和前列地尔对改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列地尔治疗。总之,疗效的肯定一方面是准确的判断证型,确保中医的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是根据现代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对既往治疗脱疽验方进行筛选总结,结合西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考点归纳

第十九章调血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降血脂作用,是使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2.减少脂类的合成 3.促进脂质的代谢 药物分三类: 1.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 2.苯氧乙酸类 3.其他类 第一节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HMG-CoA还原酶(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可有效地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对原发性高胆固醇酯血症的疗效确切。 本考点学习建议 1、药物的词干“他汀” 2、他汀类药物的共同副作用: 所有他汀类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横纹肌溶解副作用。 3、首先重点掌握洛伐他汀的结构、性质、代谢对活性的影响,其它“他汀”类代表药均与之有关联。 (一)洛伐他汀 考点:1、结构特征:①多氢萘和六元内酯。 ②有8个手性中心,用右旋(+)体。

2、性质:①六元内酯环(吡喃环)上羟基氧化生成二酮吡喃。 ②水溶液酸碱催化下,内酯环水解,生成羟基酸,羟基酸是体内产生作用的形式,是代谢生成活性产物的形式(前药)。 (二)辛伐他汀 考点:1、是洛伐他汀结构改造得到,结构特征同洛伐他汀,多氢萘和内酯,侧链羧基多一个甲基。 2、内酯水解开环产生活性。(前药) (三)氟伐他汀

考点:1、第一个通过全合成得到的他汀类药物 2、是用芳环(吲哚)替代洛伐他汀分子中的萘环,并将内酯环打开得到的羟基酸。非前药,直接产生活性。 3、水溶性好。 (四)阿托伐他汀钙 (五)瑞舒伐他汀钙(新)

共同考点:1、是全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2、具有二羟基戊酸侧链,非前药,直接产生活性。 3、不同点:刚性部分阿托伐他汀是吡咯,瑞舒伐他汀是嘧啶。 4、用途:阿托伐他汀钙用于心肌梗死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血管重建术后,瑞舒伐他汀用于经饮食控制不能控制血脂异常。 小结:构效关系(10条) 1、按来源不同分两类:第一类从微生物得到的洛伐他汀,半合成的辛伐他汀,均含多个手性中心的氢化萘环(下图环A)。第二类是全合成的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均有含氮杂环(下图环B)这三个结构较简单,便于合成。 2、都具二羟基戊酸(或其内酯环)基本药效结构片段。 3、3,5-二羟基羧酸是产生酶抑制活性的必需结构,含内酯的化合物须经水解才能起效,是前体药物(见洛伐他汀)。 4、3,5-二羟基的绝对构型与洛伐他汀中3,5-二羟基的构型一致。 5、改变C5与环系之间两个碳的距离会使活性减弱或消失。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医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内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兹就近年来中医噬斑通管ASP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中药单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有较大的成绩。 余甘子 余甘子是大戟科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研究表明,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过程。余甘子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3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级别的28%,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弹力纤维含量的3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泡漠细胞层数47%。余甘子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其保护细胞、抗菌及抗氧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能显著抑制血清TC、LDL—C水平的上升,增加血清HDL—C;并具有调整血浆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 绞股蓝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的全草,《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均描述绞股蓝“性苦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为清热解毒药之一.中原五行中医研究院研究绞股蓝总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同时应用超声颈动脉成像技术,选用IMT及斑块面积指标,结合血脂变化,观察绞股蓝对消退和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调节血脂的治疗作用.以40个临床病例治疗前后比较,显示绞股蓝能明显降低颈动脉MIT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血清中TC、LDL—C含量,升高HDL—C水平.通过研究绞股蓝对食饵兔AS、内皮素—1(ET-1) 和C 反应蛋白(CRP)、血脂的影响,研究证明中药绞股蓝能降低高血脂和调节脂蛋白代谢,抗氧化损伤,纠正紊乱的血管舒缩功能,逆转ETmRNA过表达,降低ET-1,保护内皮,与辛伐他汀有相似的调节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银杏叶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性味苦、涩、平,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通络活络。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黄酮苷和萜内酯,具有改善细胞代谢,清除自由基以及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我院观察银杏叶片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脑梗死68例,该观察证实较长时间口服银杏叶片,有助于缩小或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川芎 川芎味辛性温,功能为活血化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本草纲目》谓其为“血中气药”。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27章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致病因子。 包括的内容有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保护动脉内皮药及( 粘多糖和多糖类) 第一节调血脂药 血脂(血浆脂质) 以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为核心,外有磷脂(PL)、载脂蛋白(apo),以脂蛋白形式溶于血浆转运和代谢。 根据脂蛋白密度、电泳迁移性分为: 乳糜微粒(CM): 主要含甘油三酯(90%) 高密度脂蛋白(HDL):促胞内胆固醇转运和代谢,有抗动粥作用, 其载脂蛋白为apoA-1。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运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可转化为LDL, 促动粥形成,载脂蛋白为apoB,apoC。 低密度脂蛋白(LDL):含胆固醇高(45%),易析出胆固醇,促进动 粥形成,载脂蛋白是apoB。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是VLDL中间代谢物,富含胆固醇,促动 粥形成。 血脂增高,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LDL,IDL,VLDL,apoB: 升高,与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

切,称高脂蛋白血症。HDL↓apoA ↓: 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 分型脂蛋白变化血脂变化 ⅠCM ↑TG↑↑↑,TC↑ Ⅱa LDL↑TC↑↑ Ⅱb VLDL↑, LD↑TG↑↑, TC↑↑ⅢIDL↑TG↑↑, TC↑↑ⅣVLDL↑TG↑↑ ⅤCM ↑, VLD↑TG↑↑, TC↑ Ⅰ高甘油三酯血症(外源性)最为少见 Ⅱa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 Ⅱb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 Ⅲ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较少见 (内源性结节性黄色瘤) Ⅳ高甘油三酯血症(内源性)最常见 Ⅴ高甘油三酯血症(外、内源混合型) 高脂蛋白血症继发性较常见: 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 原发性少见: ☆先天性基因缺陷,如高甘油三酯血症外源性(原发性高乳糜

27第二十七章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七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内容提示及教材重点】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大、中动脉主要因单核细胞浸润连同受损内皮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粥样斑块致使靶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导致急性临床事件的心脑血管疾病。抗AS药主要有: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类和动脉内皮保护药。 (一)调血脂药:包括HMG-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苯氧酸类(贝特类)和烟酸类。 他汀类在肝脏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使胆固醇(Ch)合成减少,反馈性调节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减少,临床用于:1、调血脂(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III型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性和肾性高脂血症);2、其它:肾病综合征、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缓解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骨质疏松等。 胆汁酸结合树脂主要有考来烯胺(消胆胺),口服不吸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抑制Ch吸收,加速肝内Ch降解,反馈性降低LDL。与他汀类合用有协同作用,但不宜同时口服。临床适用于IIa、IIb型及家族性杂合子高脂蛋白血症。 贝特类包括氯贝特(安妥明,已少用)、吉非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主要降低三酰甘油(TG)及VLDL,轻度升高HDL-C,临床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TG血症、Ⅲ、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烟酸类主要有烟酸,大剂量能降低血浆TG和VLDL,升高HDL,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可提高疗效。为广谱调血脂药,对Ⅱb和Ⅳ型最好。 (二)抗氧化药:主要有普罗布考。抑制氧化LDL生成及其引起的一系列血管病变过程,降低血浆TC和LDL-C,对血浆TG和VLDL一般无影响。临床用于各型高Ch血症,包括纯合体和杂合体家族性高Ch血症。对继发于肾病综合症或糖尿病的Ⅱ型脂蛋白血症也有效。 (三)多烯脂肪酸类:降低血浆TG、VLDL,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适用于高TG高脂血症。 (四) 动脉内皮保护药:多从动物脏器或藻类中提取或半合成的硫酸多糖,如低分子量肝素、天然类肝素(如冠心舒,是从猪肠黏膜提取的硫酸乙酰肝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软骨素的混合物),因具有大量阴电荷,结合在血管内皮表面而保护血管内皮。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发表时间:2019-09-09T11:45:32.6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庹田 [导读] 故而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并没有相关症状与异常的体征发生,一般患者的高脂血都是在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的。 广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广安 638000 高血脂是我国现目前老年人患有疾病之一,并且患病率在近几年一直呈现着不断上升地趋势,我国现目前成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达到了19%,推测我国现目前患有血脂疾病的人数大概有1.5亿,可见血脂疾病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高血脂症是被人们称为“无声杀手”的,因为高血脂症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高血脂症对人体的伤害是隐秘、慢性进行到全身的,高血脂的直接危害就是加速了人体全身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的主要因素,脂质可以再人体的血管璧上慢慢地累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多变大以后就是使得血管内径慢慢变狭窄,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血管造成堵塞,从而使得患者还会患上 冠心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等,因为高脂血症时黄色瘤的产生概率并不高,动脉粥样硬化的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故而大部分的高脂血患者并没有相关症状与异常的体征发生,一般患者的高脂血都是在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的。 一、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回事?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是人体的动脉壁产生了斑块,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根据我国现目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研究,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沉积的大部分脂类都是源自于人体的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人体血浆中提升的脂质以LDD与VLDL、或者经过动脉内膜表面脂蛋白脂酶的效果化解成残片的状态入侵到人体动脉壁的胶原与弹力纤维上造成平滑细胞的产生,平滑肌细胞与来自血液的单核细胞吞噬掉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随即脂蛋白再次降解从而释放出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以及其他的脂质,另外LDL海域动脉壁的蛋白多糖进行了有机结合,生成不溶性沉淀对纤维组织进行刺激增生。动脉内膜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血小板在该处粘附从而聚集在一起。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积造成了微血栓,血栓脱落后就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以及急性外周动脉闭塞。所以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应当重视心脑血管并发症与下肢血管病变,当身体出现退凉、无力、无力出远门时就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检测,发现病情以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避免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二、造成动脉硬化的原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基础就是建立在动脉粥样硬化上,而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真正病因现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当前医学专家们都认为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就含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另外人体的肥胖、精神状态、内分泌、遗传等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下对动脉粥样硬化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这些疾病与问题,随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三、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高血脂又被人们高血脂症,现目前高血脂已经被医学界公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人体血浆所包含的脂质便称之为血脂,血脂主要是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以及游离脂肪所组成的,上述的脂类都是人体营养的必需营养物质,但是人体的血脂一单过多的话那么就会使得人体的脂质代谢杂乱,血液粘稠度提高,脂类物质在人体血管内壁产生累积,从而形成了斑块,这样的过程就被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随后当这些斑块逐渐变大变多以后就会使得血管内径慢慢变狭窄,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对血管造成堵塞,从而使得患者还会患上冠心病、脑血栓、心绞痛、脑溢血以及周围血管病等。 四、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第一:减少饮食上对于脂肪的摄取,少吃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要炸食品,并且还不能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例如;虾、内脏、蛋黄等。 第二:生活中不吸烟,不吸二手烟,少饮酒。 第三:坚持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不能过度的剧烈运动,把握好自身的情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

药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习题集 附答案

第十四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是(D) A.洛伐他汀 B.烟酸 C.普罗布考 D.考来烯胺 2.下列哪种药物可阻断肠道胆固醇的吸收(B) A.烟酸 B.考来烯胺 C.洛伐他汀 D.吉非贝齐 3.能产生抗氧化调血脂的药物是(D) A.考来替泊 B.烟酸 C.吉非贝齐 D.普罗布考 4.关于洛伐他矴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B.用于治疗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 C.用于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 D.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 5.下列药物中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的是(A) A.普罗布考 B.烟酸 C.洛伐他汀 D.美伐他汀 6.下列哪种药物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合用可增强降脂作用(A) A.考来烯胺 B.非诺贝特 C.烟酸 D.氯贝丁酯 7.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应首选(B) A.洛伐他汀 B.烟酸 C.普罗布考 D.吉非贝齐 8.能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药物是(A) A.烟酸 B.辛伐他汀 C. 考来烯胺 D.氯贝丁酯 9.能增强肝HMG-CoA还原酶活性的药物(C) A.考来烯胺 B.烟酸 C.氯贝丁酯 D.洛伐他汀 10.能产生骨骼肌溶解的药物是(A) A.辛伐他汀 B.考来替泊 C.吉非贝齐 D.普罗布考 11.关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C) A.普罗布考是抗氧化剂 B.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使之消退

C.保护动脉内皮药不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D.HMG-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 12.下列哪种药物具有抗LDL氧化修饰作用(A) A.普罗布考 B.美伐他汀 C.乐伐他汀 D.氯贝丁酯 13.能明显提高HDL的药物(B) A.氯贝丁酯 B.烟酸 C.考来烯胺 D.不饱和脂肪酸 14.氯贝特的不良反应中哪一项是错误的是(A) A.皮肤潮红 B.皮疹、脱发 C.视力模糊 D.血象异常 15.能明显降低血浆胆固醇的药是(D) A.烟酸 B.苯氧酸类 C.多烯脂肪酸 D.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二)、多项选择题 1.苯氧酸类的降血脂特点是(ABCDE) A.能著降低TG、VLDL 、LDL、升高HDL B.对单纯高TG血症病人的LDL无明显影响 C.对单纯高TC血症病人可使其LDL下降15% 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E.降低血浆黏度作用 2.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是(ABDE) A.降低TC(总胆固醇) B.降低LDL-C C.降低BLDL D.抗氧化作用 E.降低HDL-C 3.具有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有(ABCD) A.调血脂药 B.抗血小板药 C.抗氧化药 D.硫酸多糖 E.脂肪酸 4.具有抗血管内皮损伤的硫酸多糖类药物有(ACDE) A.肝素 B.华法林 C.硫酸软骨素 D.硫酸葡聚糖 E.硫酸类肝素 5.考来烯胺降血脂作用是(ABC)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 很多人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很了解,也没有放太大的心思在这上面,因此,往往到发展到严重的情况,才明白过来,原来它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组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是什么原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而动脉因粥样硬化所致的狭窄又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影不离。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头部的脑动脉等这些要塞通道。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管壁内膜受损后易为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2、糖尿病 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脑部、心脏、肾脏、末动脉粥样硬化稍血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的障碍,其次为高血压。在糖尿病人中,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的,以体内胰岛素分泌极为低下和体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岛素分泌极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约有1/3涌进肝脏里,合成为三酸油脂(俗称中性脂肪),三酸油脂进而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但体型肥胖的病人,虽有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有相当的抗拒性,在胰岛素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也会升高,是与胰岛素分泌低下的情况殊途同归的。三酸油脂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会增高,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谢异常的特征。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的药物 博主:老中医发表时间:2011-01-23 09:24:18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更确切地说本章探讨的是冠心病的治疗,我之所以说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冠心病的发病根源是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在其他器官也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我想只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都应当具有相同的机制与因素,在治疗的时候可能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因为现代医学采用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不论是内科的药物治疗还是外科的手术治疗;至少按照目前现有的资料分析都不能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基于这种因素,我们只对治疗的基本原则――套用军事学术语就是“战略性”问题――进行讨论;治疗的基本原则如果出现方向性问题,技术性的进步――“战术性”问题――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不会有太大的意义。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按照目前治疗的基本原则,技术的进步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未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至少我认为我们提出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的成就之上的,如果没有前辈们对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的深刻认识,我们不可能寻找到纠正内源性胆固醇的方法――正如古代中医药因为不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的关系”更不清楚“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代谢”机制,无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说明】对肝脏系统进行有效的治疗一样―――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退消失。 在此我向本书中提及的以及没有提及的前辈与XX为人类科学进步及健康事业、特别是在心血管研究领域付出的辛勤努力的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任何科学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都是不断对自然界探索的结果;即使是在科学探索中那些――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不同或者是错误认识的――人,一样值得我们尊敬。 冠心病的分型 由于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五种类型(1):即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以后医学界在探讨冠心病的时候往往是分开讨论,这一点可以在各个心血管专著中看到。当然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相关,在讨论时同样也是专门讨论。 将疾病按照不同的情况划分不同的类型这在临床治疗时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本书不对单独的某一种类型的疾病进行深入探讨,至

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2012AACE指南 血脂异常管理和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指南 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ACE指南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为绪言,第三世界部分为方法,第3部分为执行纲要,第4部分为证据基础。本译文仅译出了前三部分。原文中有大量表格,译文中从略——译者注) 缩略语 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 ATP=成人治疗组; Apo=载脂蛋白; BEL=最佳证据水平; CAD=冠心病; CPG=临床实践指南; CRP=C反应蛋白; CVD=心血管病; EL=证据水平(1=强、2=中、3=弱、4=无证据);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RT=激素替代治疗; IMT=内中膜厚度;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MI=心肌梗死; NCEP=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 QALY=质量调整生命年; 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Q=问题 R=推荐 1.绪言 在美国估计每年会有785 000人新发CAD事件,约470 000人有复发性心梗。2007年美国CAD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虽然卒中率正在下降,2007年的死亡数字表明,美国卒中死亡人数占了总死亡人数的1/18。估计美国20岁及以上的成人有3360万人TC水平在240 mg/dL以上,占了人群的15%。血脂异常是一项主要的CAD 危险因素,甚至是CAD的先决条件,在其它主要危险因素开始起作用之前就已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还提示,高胆固醇血症或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的证据还表明,引起血浆TG和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的胰岛素抵抗,是周围血管病、卒中和CAD的重要危险因素。 30年来全国血脂水平趋势分析显示,TC和LDL-C改善,部分可用降脂治疗稳定增加(自我报告的降脂药使用率为38%)来解释。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及预测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 当冠脉狭窄到一定程度影响正常心肌灌注时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可能管腔狭窄程度已经超过60%~70%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管腔继续狭窄并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的症状可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另外,动脉粥样硬化(AS)后血管重塑;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与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多数心血管事件是在易损斑块(斑块破裂、溃疡、出血、糜烂)基础上伴有急性血栓形成,与管腔的狭窄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上各种原因使得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较困难。除了管腔狭窄程度,局部AS的稳定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意义更大。易损斑块的检测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治的重点在于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管腔狭窄,如血管介入治疗已成为解除由于粥样硬化性动脉管腔堵塞的直接和起效快速的方法之一,但忽视了病变的关键——血管壁。随着对心血管病变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是血管壁的病变而不是管腔病变才是各种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动脉僵硬度(弹性)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早期发现后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就显的相当重要。目前临床上遇到的无论是猝死、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患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终末期”人群。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防治重心的前移,人们开始重视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Preclinical Atherosclerosis,PCA)的研究。PCA通常是指已有动脉硬化证据,而尚无重要动脉血管(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狭窄而导致明确临床症状的情况,也有人称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如何在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以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上,通过一些无创或者微创的方法加强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在他们发展为“终末期”患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无论对于群体社会疾病负担的减轻还是个体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减少都具有重要意义。 AS是一种有局部表现的全身系统性疾病。颈动脉和周围动脉一些易检测部位的动脉斑块可间接反应全身AS情况。周围动脉硬化疾病已经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它本身就是个窗口,早期诊断不仅可以检出外周动脉疾病,还对冠心病,脑血管病都有重要的检出意义。早期诊断意义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周围动脉硬化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心脑血管病相同,早期干预对减缓全身动脉硬化的危害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检测技术迅速发展,一些能早期发现动脉壁异常的无创性检测方法已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无创动脉硬化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即对动脉功能和结构的评估。动脉功能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 elocity, PWV);(2)通过进行脉搏波波形分析(Pulse contour analysis),计算反射波增强指数(Augumentation Index,AI); (3)使用超声成像手段,直接检测某个特定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Compliance)。动脉结构检测主要有以下二种方法:(1)使用超声、EBCT、螺旋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检测某个动脉的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2)踝臂血压比值,即Ankle-Brachial Index(ABI),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的开放情况。此外,各种生物标记物如血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LP(a))、tPA、PAI-1、纤维蛋白原、微量白蛋白尿和C反应蛋白(CRP)等和内皮功能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 1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压力波,并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这种脉搏压力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WV与动脉壁的生物力学特性、血管的几何特性及血液的密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其大小是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数值愈大,表示血管壁愈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五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 (2)了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3)了解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和应用。 能力目标 (1)能为患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案例引导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三高人群越来越多,三高即在存在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还存在高血脂。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该如何治疗?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案例分析:某老年男性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近期检查中发现血脂也偏高。医生可建议患者在进行抗高血压及降糖治疗的同时,再实施降脂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有部分调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造成肝、肾功能障碍,故应加强定期检查。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习惯的改变,如锻炼身体、清淡饮食、低脂饮食、戒烟限酒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一种,特点是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黄色物质,主要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统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antiatherosclerotic drug),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药物:调血脂药、抗氧化药、多烯脂肪酸、黏多糖和多糖类等。 一、调血脂药 血脂是血浆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等。它们以CE和TG为核心,外包FC和PL,形成球状颗粒,在血液中与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结合成为各种脂蛋白(lipoprotein,Lp)。血脂是以脂蛋白的形式溶于血浆,并进行转运的。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I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以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药物治疗措施_王素香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药物治疗措施王素香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弥漫性,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的多系统炎症性疾病,可以出现各种局部和全身的表现,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控制炎症、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则成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治疗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and Drug Therapies WANG Su-xi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diffuse,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order that involves the vessels, metabolism, and immune systems with various local and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Atherosclerosis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ischem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o it is important to inhibit atherosclerotic process and stabilize plaque by drug intervention such as protecting endothelial cells,anti-inflammatory action,reducing lipid,antioxidant and antiplatelet therapies.【Key Words】 Atherosclerosis;Inflammation;Therapy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 王素香 suxiangw@https://www.doczj.com/doc/0415923599.html, 1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结果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弥漫性,累及血管、代谢和免疫多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出现各种局部和全身的表现,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所累及的血管壁病变也同样是广泛的,常常有多个易损斑块,而斑块的破裂以及继发的血栓形成是造成临床事件的关键因素。免疫炎症贯穿了从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血管内皮黏附、聚集,并进入内皮细胞下,继而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后的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同时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向内膜迁移增生。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正反馈调节上述过程,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逐渐从脂质条纹向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并造成斑块的不稳定[1-5]。 在血管系统发生的炎症是对损伤、脂质过氧化,甚至包括对感染的病理反应。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启动了慢性炎症 反应,其危害被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放大,促进了易损斑块的形成。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结果均证实,炎性标志物和未来心血管事件间有肯定和持续的相关性[6]。炎症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细胞因子,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增加的预测因素。针对上述病理生理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控制炎症、调节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则成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主要策略[1-5]。 2 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措施 2.1?抗氧化治疗?氧化应激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证实,ox-LDL是最强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抗氧化治疗能改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功能,抑制病变的发展[7-10]。近期的资料认为有规律的在食物中摄入抗氧化物质,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ox-LDL的减少可以作为抗氧化作用的标志物[11]。 普罗布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制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