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第一章小结

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的烃类组成:由碳和氢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3.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4.馏分组成:原油加工时通常是按照沸点高低首先将其切割成几个馏分,即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

5.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是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

6.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第一章思考与作业

1常见的油料有哪几类?石油储运行业所说的油料是指的什么?答:a石油、原油、石油产品、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b原油、石油产品及成品油

2石油命名、特征?答: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石油的性状:石油通常是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石油的颜色: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石油(Petroleum)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常与天然气共存,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3我国原油有什么特点?我国原油的“三高”是指的什么?答:大多数原油的相对密度

(d204)>0.85,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粘度高,含蜡量高;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

5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答:石油主要由C,H,S,N,O 5种元素组成。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构成,(还有混合烃)石油中不含烯烃。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硫的存在状态:活性硫化物(元素硫,硫化氢,低分子硫醇)非活性硫化物(硫醚和二硫化合物)

7什么是石油馏分?主要有哪几种?答:石油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石油的馏分组成: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

8直馏汽油与航空汽油的区别与联系?答:直馏汽油:含芳香烃和异构烷烃量少,其辛烷值较低,一般为30~60。航空汽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用燃料。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是催化裂化汽油,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直馏汽油和醚类剂等。航空汽油则是由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油、工业异丙苯和异戊烷等高ON组分调合而成。

9简述石油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答: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石油中各族烃类分布的总规律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所含各族烃类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碳原子数增多,环状烃的环数增加,结构趋于复杂化。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条件性实验:就是采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方法和步骤下进行的试验。

2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分为哪几级?我国常用的是哪几种测定标准?我国的石油产品标准分为三个等级a国家标准(代号GB 或GB/T) b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

准(代号SH) c 企业标准 (代号Q)国际标准(ISO )

4油品蒸发性能通常用蒸气压、沸程这两个物化性质表示。

蒸气压: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在同一温度下,蒸气压越高的液体越容易气化。纯烃和其他纯物质一样,其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沸点:对于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 沸程:沸点范围。常用沸点范围表征其蒸发及汽化性能。

5油品的蒸气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各是如何影响油品蒸气压的?答:蒸汽压与温度及油品组成有关。a 同一油品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两相共存时,蒸气压与气液体积比有关 c 油品的气液比越小,气化率越低,蒸气压越高。

测定油品蒸气压2种方法:①油品质量标准中的雷德蒸气压,是在规定条件(38℃、气相体积与液相体积比4:1)下测定,用作油品质量标准或用它求定油品的真实蒸气压 ②真实蒸气压或泡点蒸气压是在汽化率为0时的蒸气压

6用什么方法来的测定石油的馏程?简述其测定过程? 答:恩氏蒸馏:将100mL 油品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条件加热,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馏出物为10%、20%……90%时的气相温度别别称为10%、20%……90%点,蒸馏到最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或干点。从初馏点到干点(终馏点)的温度范围称为馏程。(馏程表征石油馏分的蒸发和汽化性能)

对于同一种油样,当采用分离精度较高的蒸馏设备时,其沸程较宽,反之较窄

平均沸点:(1)体积平均沸点t v :由馏程测定的10%,30%,50%,70%,90%

)(9070503010t t t t t t v ++++=/5(2)质量平均沸点(3)实分子平均沸点(4)立方平均沸点

(5)中平均沸点。P21

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的,其他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平均沸点与馏程曲线斜率,由相关图表查得。

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g/cm3 g/ml kg/L

20

4d 表示2℃的油品密度和4℃水密度之比(我国采用)无量纲

API 度:API 度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油品的密度与油品的馏分组成,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等条件有关

(1)a.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油,随其沸点的升高,密度增大 b.相同碳原子数的不同烃类,密度不同(芳香烃>环烷烃>正构烷烃)c.分子中环数越多,其密度越大

(2)温度升高,油品体积膨胀,密度减小(3)在T 不高时,P 对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4)油品混合时,一般情况,密度可加,密度相差太大不行

特性因数K :由沸点T (K )和相对密度6

.156.15d 计算得到的表示化学组成的参数。与沸点和相对密度有关,表示原油或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相关指数BMCI :芳香烃>环烷烃>正构烷烃(≈0)油品相关指数越强,芳香性越强,反之石蜡性越强。(被广泛应用于裂解制乙烯原料的化学组成)

7什么是粘度?测定油品粘度有什么意义?答: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流动时,在液体分子间产生的阻力称为粘度。 意义:粘度是评价石油产品流动性能的指标,在油品流动及输送过程中,粘度对流体流态、压力降等起重要作用,因此粘度又是计算、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物理常数。粘度是喷气燃料、柴油、重油和润滑油的一个重要质量标准,特别是对各种润滑油的分级、质量鉴别和用途的确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粘度是描述石油其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油品输送和流动过程中,粘度对流量和阻力影响很大,是设计输油管路和油库必不可少的重要物性参数。

运动粘度:油品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

条件粘度:这三种粘度都是在规定的仪器和条件下测定的,通称为条件粘度

雷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由雷氏粘度计中流出50ml试样所需的时间(s)称为雷氏粘度

赛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由赛式粘度计中流出60ml试样所需的时间

恩式粘度:在规定条件下从仪器中流出200ml试油的时间(s)和20℃时流出200ml蒸馏水所需时间之比

油品的粘度没有可加性。油品粘度反映了油品内部分子间的摩擦,与分子大小和结构密切相关。密度增大,沸点升高或烃类相对分子质量增加,粘度增大。当烃类相对分子质量接近时,环烷烃>芳香烃>烷烃。石油及其产品的粘度随油品馏程升高、密度增大而迅速增加。随特性因数K↓粘度↑;温度↑粘度↓;压力↑粘度↑在高压下显著变大

8粘温性能(用年度比和粘度指数表示)良好:粘度随温度变化越小越好;粘度比越小越好;粘度指数越高越好。油品的粘度指数,是世界各国表示润滑油粘温性能的通用指标(ISO 标准)粘温指数↑粘温性能↑

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2种情况:粘温凝固构造凝固①含蜡很少或不含蜡的原油和油品,随温度的降低粘度迅速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原油和油品就会变成无定型的玻璃状物质而失去流动性,这种凝固称为粘温凝固。油品在特定条件下刚刚市区流动性的温度称为凝点。

②含蜡油随温度下降,油品中的蜡会逐渐结晶出来,开始出现少量极细微的结晶中心,油品中的高熔点烃分子在结晶中心上结晶,结晶逐渐增大,使原来透明的油品出现云雾状的浑浊现象,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云点;如果继续降低温度,蜡结晶逐渐长大,结晶刚刚明显可辨的温度称为结晶点;当温度进一步下降时,结晶大量析出,并连结成网状结构的结晶骨架,蜡的结晶骨架把此温度下还处于液态的油品包在其中,使整个油品失去流动性,这种现象称为构造凝固。

浊点:在规定的条件下,清晰的液体油品出现结晶而呈雾状或浑浊时的最高温度

结晶点: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油品时,油中出现肉眼所能分辨的结晶时的最高温度。

9油品的低温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是哪种油品的性能指标?答:a. 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是表征煤油、航空汽油和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指标。b 凝点、倾点和冷滤点是原油、柴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的重要使用性能指标。c熔点是石蜡、地蜡和高熔点石油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d对于润滑脂和沥青等这类软膏状或固体状物质,很难判断其物态转变的情况。因而只能用更富有条件性的滴点和软化点指标来表示。

11石油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答:1)必须是可燃物;(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3)必须与氧气(氧化物)接触.

12什么是石油产品的闪点?测定闪点有什么意义?答: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油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当与火焰接触时能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测定闪点对生产和使用的意义如下:⑴从闪点可判断油品馏分组成的轻重,一般规律是油品蒸气压愈高,馏分组成愈轻,则闪点愈低。⑵从闪点可用来鉴定油品及其他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危险性;⑶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同时测定开、闭口闪点,可作为油品含有低沸点混入物的指标,用于生产检查。

13油品闪点有几种测定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不同,

通常前者适宜于轻质油品的测定,后者适宜于重质油品和润滑油的测定。同一油品的闪点:开口杯> 闭口杯

15油品中的水分是如何产生的?对油品性能有什么影响?答:1开采和储运过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影响:油品中的微量水会使油品的低温性能变差,特别是对航空汽油或喷气燃料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并使油品储存安定性变坏,导致设备腐蚀和磨蚀等。

酸度和酸值:定量表示油品中酸性物质含量指标。一般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测定酸度润滑油和原油测定酸值。表明油品是否变质。酸度用中和100mL油品中酸性物质所消耗的KOH的质量表示(mg KOH/100mL)。酸值以中和1g油品中酸性物质所消耗的KOH的质量来表示(mg KOH/100mL)

氧化铝吸附法测定胶质、沥青质和含蜡量

第三章

1原油的分类方法通常有哪几种?现在被广泛采用的是什么分类方法?答:通常从商品、地质、化学或物理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目前广为应用的原油分类法是商品分类法(工业分类法)、化学分类法和我国采用的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和含硫量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2什么是原油的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按此方法原油共分为几类?答: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是将原油用简易精馏装置切取两个轻重关键馏分:250~275℃和395~425℃,分别测定其相对密度,对照分类标准表确定两个关键馏分的基属,然后根据关键馏分特性分类表确定原油的类别。(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

2.我国现采用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和含硫量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

3我国原油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进行分类的?答: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1. 密度大----轻油含量少,收率低2.高粘3.含蜡高、凝点高:①轻组分含量少——密度较大,轻油产率低,炼油成本高。②含蜡量高——凝点高,需加热或采用其它降凝措施。③粘度较大——输送能耗大;④属石蜡基原油——其汽油的抗爆性差,柴油的燃烧性能好;⑤属低硫原油——对设备腐蚀性小。除胜利、孤岛等原油外,其它原油硫含量都较低。我国对原油的分类:现采用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和硫含量分类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把硫含量分类作为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的补充。

化学分类法:特性因数分类法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特性因数法:根据特性因数的大小分类:

K>12.1石蜡基原油;K=11.5-12.1中间级原油;K=10.5-11.5环烷基原油

第四章石油的炼制方法

1石油的炼制方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二次加工、油品精制、油品调和

常压蒸馏:原油加热到360℃左右,在蒸馏塔内压力与大气压相近的条件下进行蒸馏

减压蒸馏:在降低塔内压力下进行的蒸馏

2减压蒸馏的目的——得到高沸点的润滑油馏分

3.二次加工的实质——通过化学方法改变馏分的化学组成。二次加工的目的——获得更多、更好的轻质油品。二次加工的常用方法:热加工(热裂化、焦化、减粘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异构化、烷基化等:

4石油产品的大致生产过程:原油——(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精制—调和)——合格产品

5.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规定,我国石油产品分为哪几类?答:产品分类:燃料润滑剂及相关产品蜡沥青焦溶剂及化工原料(FLBCWS)

6.什么是石油炼制?基本方法有哪些?答:为了解决原油性质与油品使用要求之间的矛盾,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石油加工成符合各种质量标准的石油产品。方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二次加工、油品精制、油品调和。

7.二次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答:通过化学方法,改变馏分的化学组成,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轻质油品。

8.我国直馏产品油有哪些特点?答:其安定性好,适宜于长期储存。

9.试说明润滑油的大致生产过程。答:原油——(常减压蒸馏—二次加工—精制—调和)——合格产品

润滑油加工过程:脱沥青、脱蜡、精制

二次加工方法:

1.热裂化:通过加热分解从重质原料生产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的过程

2.催化裂化:以减压馏分油、焦化柴油和蜡油等种植馏分油或渣油为原料,在常压和450-510℃条件下,以硅酸铝或分子筛为催化剂,反应生成40%-60%的汽油,10%-20%的裂化气及部分柴油。

3.催化重整:提高辛烷值和生产芳香烃包括苯甲苯等制造炸药的重要化工原料

4.加氢异构裂化:生产低冰点的优质喷气燃料,产品基本不含烯烃和非烯烃类化合物,宜作封存油。

5.延迟焦化:生产轻质油品和石油焦。渣油在500℃下进行热分解和缩合反应

6.叠合:2个或2个以上烯烃分子在200℃左右,3-5MPa和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结合生成大分子烯烃的过程。叠合过程以炼厂气为原料。储存安定性很差,只能做汽油的调和组分

7.烷基化:小分子异构烷烃和烯烃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较大分子异构烷烃的过程。催化剂:浓硫酸和HF,产品是辛烷值高达94-96的汽油,不含烯烃,是航空汽油的重要组分。烷基化过程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有重要意义

8.异构化:在较低温度下,正构烷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异构烷烃的过程。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之一。

9.减粘裂化:浅度热裂化,仅降粘。把常压重油或减压渣油等重质高粘度原料通过轻度热裂化转化成低粘度和低倾点的燃料油。

第五章小结

汽油机:通常是由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和点火系统所组成。

内燃机:液体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做工的机械称为内燃机,如柴油机、汽油机

外燃机:燃料在单独的设备中燃烧产生蒸气或燃气用伊推动透平做工的机械,如汽轮机、燃气轮机。

汽油应具备的使用性能:①适当的蒸发性能和可靠的燃料供给性能②燃烧时没有爆震、噪音和早燃现象③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④不含水分和机械杂质,对发动机和金属设备没有腐蚀作用⑤排出污染物少

油品的蒸发性能主要用馏程和蒸气压来评定

内燃机润滑油腐蚀的主要原因:当油中含有水存在时,空气中的氧先把金属氧化成氢氧化物,再溶解在高分子酸中。

1、我国石油产品的分类?答: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及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

2石油燃料的分类? 答:G气体燃料L液化气燃料D馏分燃料R残渣燃料

3、石油燃料与煤燃料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答: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相比较,具有热值高,能够燃尽,燃后灰分少,储运方便等优点

4、影响燃料性能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组成、使用要求、外界条件

5、汽油是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的燃料,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几类?根据用途可分为几类?答:根据制造过程可分为直馏汽油、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焦化汽油、叠合汽油、加氢裂化汽油、裂解汽油和烷基化汽油、合成汽油等。根据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溶剂汽油等三大类。

6、柴油是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的燃料,根据用途分为几类?我国都是按照凝点划分牌号的,

轻柴油共分为7个牌号——答:民用柴油(轻柴油、重柴油、车用柴油、农用柴油)

军用柴油等。轻柴油:>1000r/min的高速发动机,按凝点划分牌号10#、5#、0#、-10#、-20#、-35#和-50#

7、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是催化裂化汽油,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直馏汽油和醚类剂

等。车用汽油的理想组分是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芳香烃,

8、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料的主要组分、理想组分是——航空汽油

9各种型号柴油的组分主要是——直馏产品或由直馏与裂化产品调和而成。

10、轻柴油的理想组分是——正构烷烃(、少而短侧链的长链异构烷烃)。

11、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是——环烷烃。

12.汽油必须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蒸发性太差——它就不能在气缸中完全气化,使汽油机功率降低,还会造成起动和加速(尤其是冬季)困难。蒸发性太强——汽油易在导油管中因气化过早而形成气阻,最终造成供油不足,在夏季尤其容易发生。蒸发性不能太差用馏程来限定,蒸发性不能太强,用蒸汽压来限定。

13.反映汽油蒸发性能的指标是馏程和饱和蒸气压。

14.10%、50%、90%的溜出温度分别表示的是汽油的__保证汽油具有良好的启动性能、___汽油机起动后升温时间的长短以及加速是否及时均有密切关系、_汽油蒸发的完全程度性能。

15发动机燃料的燃烧性能——燃烧平稳性,通常用抗爆性来衡量。汽油和柴油的抗爆性各用什么来表示?各是如何来测定的?答:汽汽油的抗爆性的优劣可用辛烷值、抗爆指数、品度等来表示。汽油标准燃料:异辛烷和正庚烷的混合物。柴油:十六烷值来衡量-----标准燃料——由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

16汽油的抗爆性的优劣可用辛烷值、抗爆指数、品度等来表示

17我国车用汽油的抗爆性以研究法辛烷值和抗爆指数来表示

18航空汽油的抗爆性用马达法辛烷值和品度来表示。

19汽油辛烷值的测定是在标准试验用的可调压缩比的单缸发动机中测得的。将待测汽油与标准燃料试样的抗爆性进行对比实验而测得的。

20测定汽油辛烷值的标准燃料是——汽油标准燃料:异辛烷和正庚烷的混合物

21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方法——(1) 改变加工工艺(2)加入抗爆剂

22柴油的抗爆性可以用十六烷值来表示。十六烷值以实测为准,通常也可以用柴油指数、十六烷值指数计算求的。

23测定柴油十六烷值的标准燃料是——正十六烷和α-甲基萘

24油品的氧化安定性(安定性)是指——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定性,简称安定性。主要影响因素——a化学组成b储存条件。评定指标有——碘值、硫含量、酸值、实际胶质、诱导期等。

24醇类车用燃料的优缺点——制造原料丰富,生产工艺成熟。

25柴油机与汽油机工作原理的异同——与汽油机的相同之处a都有四冲程: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b都是内燃机。与汽油机的不同之处a柴油机压缩的只是空气,压缩比可以更大b汽油机电火花点燃→点燃式发动机;c柴油机自燃→压燃式发动机d汽油机:汽油在气化室气化后与空气一起进入燃烧室(气缸) 压缩,在压缩阶段末点火燃烧;e柴油机:空气进入气缸,被压缩升温,在压缩阶段末喷入柴油而自燃。

27加油站“E15 93#汽油”表示——93号乙醇体积百分数为15%乙醇汽油M甲醇

28汽油的抗爆性的优劣可用辛烷值、抗爆指数、品度等来表示

29四行程的汽油机,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曲轴旋转2周,活塞上行、下行共4次,完成4个行程,其中只有1个行程做功,要想实现连续做功,汽油机至少需要4个气缸。

30煤油的烟点是表示——指灯用煤油和喷气燃料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燃烧时生成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

31航空发动机按工作形式分为——根据工作方式可以分为活塞式发动机和空气配气发动机。

32喷气式发动机质量轻,适用于更高速、高空作业,可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喷气发动机、冲压式发动机

33为了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发动机燃料必须具备哪些特性?答:(1) 良好的燃烧性能a 热值高、密度大、燃烧迅速、完全、平稳;b不生成积炭和有害的燃烧产物;(2)良好的雾化和蒸发性、低温流动性、洁净性、润滑性、安定性性;(3)良好的静电着火性(4)无腐蚀;

第六章润滑油的使用要求与质量标准

1.润滑分为哪几种类型?最理想的润滑类型是哪一种?答:液体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极压润滑等。其中液体润滑是理想润滑状态。

2.润滑油的作用?应如何选用润滑油?答:主要起减少摩擦、磨损、防止烧结的作用,同时还对摩擦面起冷却、清洗、减震,以及抗腐、防锈、密封、传递动力等作用。

3.润滑油的润滑性能由哪几项质量指标来评定?如何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答:①良好润滑性能、粘度适当,粘温性质好;②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使用寿命长;③良好的清净分散性能;④良好的低温性能和抗泡沫性能;⑤腐蚀性小,具有中和酸性物质的能力。

4.润滑油的理想组分是哪一类烃?为什么?答:烃类中以烷烃的粘温性能最好从粘度和粘温性质来说,少环(最好是单环)长侧链的烃类是润滑油的理想组分。

6.根据发动机的润滑特点,说明发动机润滑油应具备哪些使用性能?起润滑,密封,冷却和清洗作用

内燃机润滑油使用特点:①使用温度高、温差大②润滑油在使用中与空气中的氧以及多种金属接触,很容易声场酸性物质和胶质③摩擦表面负荷很大④润滑油在汽缸中起密封多用,防止燃气从汽缸与活塞环之间泄漏⑤机件运动速度快⑥润滑油使用周期长

润滑脂的特性:耐压性强,缓冲性能好,不易流失,密封性能防护性能好,粘温性能好。汽油机同时采用压力润滑和喷溅润滑

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是有粘度和粘温性能评定。粘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气动性能、磨损程度、功率损失、燃料和润滑油的损耗。粘度过大,摩擦力增加,流动性变差。内燃机润滑油首先要求100℃的运动粘度,并且以该粘度的平均值作为内燃机润滑油的牌号。我国采用粘度指数、运动粘度比v50/v100,v-20/v50作为内燃机润滑油的粘温性能标准。国产汽油基友的粘

度指数都要求高于75-80.

清净性是标明润滑油抑制漆膜和沉淀生成的能力。

第七章润滑脂

1润滑脂的组成:润滑油、稠化剂、稳定剂、添加剂

2润滑脂的物理化学性质:①锥入度。润滑脂的软硬程度。摩擦负荷面大,应选用锥入度小的润滑脂,以免因不能承受符合而被挤出;锥入度大小取决于稠化剂的含量。②滴点。润滑脂工作温度的最高极限。取决于稠化剂的类型和数量。③耐水性。润滑脂是否容易被水溶解和乳化的性能④胶体安定性。润滑脂中的润滑油和稠化剂结合的稳定性⑤安定性。温度↑与空气和金属接触越多,越易被氧化。⑥保护性能

3 润滑脂的分类和质量标准:a润滑脂的稠化剂有脂肪酸金属皂类和非皂类稠化剂两大类。b固体石油产品:蜡、沥青、焦c石油添加剂

4油品调和:定义;分类;调和比的计算

5油料管理:a油料的特点:容易蒸发、渗漏,易被污染而变质、极易着火、爆炸等。b 油料管理就是:根据油料的特点,防止油料被污染而变质,预防油料氧化变质和蒸发损耗,以及防火防毒害等,确保油料的质和量。c引起油料在储运中发生质变的原因:主要有蒸发、氧化、混油、机械杂质和水分的污染等几种。d引起氧化内因:化学组成。外因:温度,日光,金属,及与氧接触面大小。e延缓油料质量变化的措施:1)根本方法:改进油品组成、加工工艺和精制深度,提高油品质量2)有效措施:加强油料管理,延缓油料变质速度,以延长其存储时间

第九章添加剂

添加剂:油溶性化合物,在油中只需加入百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就能显著改善油品的一种或几种使用性能

石油添加剂性能:①添加数量不多而效果显著②副作用小,对其他添加剂的作用和油品的其他性质没有破话作用③能溶于油品而不溶于水,遇水不乳化不水解④与油品使用条件相适应的热安定性⑤容易得到,价格低廉

清净分散剂的作用:①溶解作用②中和作用③分散作用④清洁作用

十章、

一、1.油料在储运中质量变化的原因:蒸发,氧化,混油,机械杂质和水分污染 2.影响蒸发的内因是油料的馏分组成。馏分组成越轻,沸点越低,蒸汽压越大,蒸发越严重、蒸发损失越大、对油料质量影响越严重。外因: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油罐中油品上部空间越大,蒸发越快; 油罐的大呼吸(油罐收发油时的呼吸)小呼吸; 昼夜气温变化造成小呼吸引起蒸发损失; 密封程度; 3.氧化的原因:内因是它的化学组成;氧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日光、与金属接触及与氧接触面的大小;

二.各类油品在储运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注意事项

1.汽油在储存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质量标准是实际胶质、酸度、馏程和蒸气压,加四乙基铅汽油的辛烷值和四乙基铅含量也容易发生变化。

2. 喷气燃料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防水和防机械杂质的混入。

3. 煤、柴油在储存、保管中均应防止水分和机械杂质的混入。

4. 润滑油的质量管理重点应该着眼于防止混油和防止混入水分、机械杂质。

5. 润滑脂在储存中易变化的质量标准有滴点、针入度、游离碱、游离酸、水分等

6. 原油储运中质量管理的重点

是防止轻油蒸发和混入大量水分。

三.延缓油料质量变化的措施

1.降低储油温度,减少温差2.油罐应尽量装到安全容量,减少上方气体空间3.减少倒罐、倒桶次数4.采用适当的密封储存,减少与空气接触5.减少油料与金属接触,防止金属催化作用6.严防水分、机械杂质混入7.加强质量检查,严守规章制度

四.油品调合的目的是(1) 使油品全面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并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改善油品使用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等级,增加经济效益;(3) 合理使用各种组分,提高产品收率和产量;(4) 加入必需的添加剂

五:油品调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各种油品基础组分,按一定比例调合成基础油或合格的成品油;另一类是基础油与添加剂的调合。

五.调合后油品的不同特性与调合组分间存在着线性或非线性关系。

某一特性等于其中每个组分特性按其浓度比例叠加的称为线性调合,亦即有加和性;

反之称为非线性调合,即没有加和性。调合后的数值高于线性估算值的为正偏差,低于线性估算值的为负偏差

六.油品调合的大致步骤为:1.根据成品油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调合组分,并计算调合组分的比例和用量;2.在实验室调制小样,经检验小样质量合格;3.准备各种调合组分,如配制添加剂等;4.按调合比例将各调合组分混合均匀;5.检验调合油的均匀程度及质量标准。调合控制系统主要由微处理机、在线粘度和凝点分析仪、混合器及其它常规设备与仪表组成,进行轻、中、重三种基础油、复合添加剂、降凝剂共五种管道来料的自动调合七.调合比例的确定

不同油品的各项质量指标,根据其调合后特性与调合组分性质间的关系分为线性和非线性加和两类,即具有加和性和无加和性两类。

属于第一类,具有质量加和性的油品性质有硫含量、酸值、残炭、灰分等;具有体积加和性的油品性质有馏程(初馏点和干点无加和性)、密度、酸度、实际胶质等。

属于第二类无加和性的质量指标包括辛烷值、粘度、闪点、蒸气压、倾点、凝点和十六烷值等。

八.油料储运中的安全管理

1、防火防爆

2、防静电

3、防毒防病

直馏汽油、加氢汽油、航空汽油的安定性最好,催化裂化汽油次之,热裂化和焦化汽油最差。常用车用汽油是由直馏汽油同催化裂化汽油或热裂化汽油或焦化汽油调合而成,加有热裂化或焦化汽油组分的汽油安定性差,容易氧化变质。

航空汽油由直馏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加高辛烷值组分(工业异辛烷、工业异丙苯等)组成,或由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后再加高辛烷值组分组成的,所以安定性好。引起它变质的主要原因是轻组分的蒸发和四乙基铅的分解,使航空汽油的10%馏出温度升高和辛烷值降低。

常用的添加剂有抗氧剂、抗磨剂、防锈剂、拉丝性增强剂等等。

《储运油料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储运油料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油品的密度与油品的组成、组成、和等条件有关。 2. 馏分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油蒸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3.轻质油品的蒸气压高,其燃点 ,自燃点。 4. 我国大庆原油属于硫基原油,与胜利油相比,用大庆原油生产的直馏汽油的辛烷值要、润滑油粘温性要、沥青质量要。 5.随馏分油沸点升高,密度,粘度,相对分子质量,蒸汽压,自燃点。 6.蒸汽压和馏程与油品的性能有密切关系。 7.在原油的化学分类中,最常用的有分类和分类。 8. 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大,表示其密度(ρ20)。 9.大庆原油的闪点比其柴油的闪点。 10.天然石油主要由、、、和等元素组成的。 11.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化合物以及、物质。 二、问答题: 1.汽油馏程中,10%,50%,90%点各反映了汽油的什么使用性能 2.常压蒸馏、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和加氢裂化等方法生产的汽油其安定性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 3.为适应发动机润滑需要,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 4.油料在储运中容易发生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哪些其原因有哪些 5.汽油辛烷值表示它在发动机中使用时的什么性质其数值大小有何影响 6.汽油、柴油、润滑油的理想组分是什么分别以什么质量指标作为商品牌号 7.根据柴油机的工作特点,对于轻柴油来说,对其主要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 8.延缓油料质量变化的措施有哪些 9.根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对于喷气燃料来说,对其主要使用性能有哪些要求 10.某单位由于汽油不够用,掺入17%的0号柴油以增加数量,把这种油用于解放、东风、丰田等牌号汽车上,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出现启动困难,排气冒黑烟加速动力不足,偶尔还有爆震现象。使用不久机油压力下降,燃烧室和排气系统产生大量胶质和积炭,发动机功率大为下降,只得提前进行保养。 试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三、计算题: 现有A批95号车用汽油,因蒸发损失使其馏程的10%馏出温度为78℃,GB17930规定该指标必须低于70℃,现拟用B批10%馏出温度为62℃的95号车用汽油来调整,使其达到合格标准,试求其调合比(根据汽油的馏程曲线求得70℃时的馏出量,A油为7%、B油为26%)。

油料学总复习--问答题--20127

1.石油馏分及其分类 石油馏分是指为了石油研究和加工的需要,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生产出来的中间产品,是半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制成符合产品质量的石油产品。有三种分类方法:1)根据沸点范围: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润滑油馏分、减压渣油馏分;2)根据加工方法:常减压(直馏)馏分、热裂化馏分、催化裂化馏分、延迟焦化馏分、催化重整馏分、催化加氢馏分、烷基化馏分等;3)根据蒸馏塔溜出侧管线位置高低:常1线、常2线、减1线、减2线等。 2.何谓石油炼制?二次加工?石油的主要炼制方法?简要说明润滑油(或者汽油、柴油、喷气燃料、润滑脂)的大致生产过程。 (1)石油炼制是为了解决原油性质与油品使用要求之间的矛盾,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石油加工成符合各种质量标准的石油产品。(2)石油的二次加工——是现代石油炼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是采用化学的方法,改变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得到更多更好的轻质石油产品的加工方法。 二次加工的方法主要有: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烷基化等等,其中催化裂化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石油加工方法。 (3)常用的石油炼制方法有:1)一次加工:常压蒸馏、减压直馏蒸馏,得到直馏馏分油;2)二次加工: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催化重整、催化加氢、烷基化等,得到更多更好的轻质石油产品。3)油品精制: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加氢精制、白土精制等;4)油品调和。将不同炼制方法得到的1种几种石油馏分,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调和成符合产品规范的石油产品。 (4)润滑油的大致生产过程——原油经过常减压蒸馏得到润滑油石油馏分和减压渣油馏分;然后经过溶剂脱沥青、溶剂脱蜡和溶剂精制或者加氢精制制得润滑油的基础油;再根据润滑油的性能要求和质量标准,加入适当的添加剂经过调和制得润滑油成品油。 3.汽油(或者柴油、喷气燃料)按照用途分为哪分类?有哪些性能要求?试简要说明柴油机的工作过程。 (1)汽油按照用途可分为车用汽油、航空汽油、溶剂汽油、洗涤汽油; 柴油按照用途分为普通柴油、车用柴油、军用柴油三类 (2)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性能要求主要有:A、具有良

储运油料学(储运版)(1)

第一章小结 1.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2.石油的烃类组成:由碳和氢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它们在原油中占绝大部分。在原油中不含不饱和烃,但在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不饱和烃(烯烃)。3.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4.馏分组成:原油加工时通常是按照沸点高低首先将其切割成几个馏分,即汽油馏分、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 5.我国原油的组成特点:从元素组成上看,含硫低、含氮高是我国原油的特点之一。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是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 6.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第一章思考与作业 1常见的油料有哪几类?石油储运行业所说的油料是指的什么?答:a石油、原油、石油产品、植物油、动物油、合成油b原油、石油产品及成品油 2石油命名、特征?答:石油: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石油的性状:石油通常是流动或半流动状的粘稠液体。石油的颜色:绝大多数石油是黑色的,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色乃至无色。石油(Petroleum)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呈黄色、褐色甚至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常与天然气共存,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3我国原油有什么特点?我国原油的“三高”是指的什么?答:大多数原油的相对密度 (d204)>0.85,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粘度高,含蜡量高;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三高一低高凝点高粘度高含蜡硫偏低 5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答:石油主要由C,H,S,N,O 5种元素组成。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构成,(还有混合烃)石油中不含烯烃。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硫的存在状态:活性硫化物(元素硫,硫化氢,低分子硫醇)非活性硫化物(硫醚和二硫化合物) 7什么是石油馏分?主要有哪几种?答:石油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石油的馏分组成: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 8直馏汽油与航空汽油的区别与联系?答:直馏汽油:含芳香烃和异构烷烃量少,其辛烷值较低,一般为30~60。航空汽油:航空活塞式发动机用燃料。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是催化裂化汽油,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直馏汽油和醚类剂等。航空汽油则是由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油、工业异丙苯和异戊烷等高ON组分调合而成。 9简述石油中各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答: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馏分中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烃含量逐渐增大,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大部分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质以及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渣油中。 石油中各族烃类分布的总规律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所含各族烃类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碳原子数增多,环状烃的环数增加,结构趋于复杂化。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条件性实验:就是采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试验条件、方法和步骤下进行的试验。 2石油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分为哪几级?我国常用的是哪几种测定标准?我国的石油产品标准分为三个等级a国家标准(代号GB 或GB/T) b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标

《储运油料学》小测验(一)

《储运油料学》小测验(一) 一、填空题(共22题82空,共分) 1.天然石油主要由烷烃、烃、烃和烃组成。 2.油品的蒸发性能常用和来表示,是油品蒸汽压的常用测定 和表示方法。 3.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含低、含量 高。 4.我国原油的特点“三高”指的是、、。 5.石油中的各种元素均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现已确定,组成石油的有 机化合物分为由、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含有、、等元素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 6.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为气态;的正构烷烃为液态;以上的正构 烷烃为固态,存在与柴油和润滑油馏分中,当温度降低时,可以的形式析出。 7.正构烷烃的分子量、沸点、熔点和密度随碳数的增加而;异构烷烃的沸点、熔 点和密度比相同碳数的正构烷烃。 8.在石油的烃类组成中烃具有良好的抗爆性,在汽油中燃烧性能很好,是汽油 的良好组分,但其在柴油机中因难以而燃烧性能很差。 9.原油加工时通常是按照沸点高低首先将其切割成几个馏分,即沸点为的汽 油馏分、沸点为的煤柴油馏分(中间馏分)、沸点为的减压馏分和沸点为的减压渣油。 10.石油密度测量分为和实验室测量,石油密度的实验室测量有法 和法。法简单方便,一般用于生产现场和质量检验;法精密度高,多用于科学研究中。 11.我国油品的商品牌号大多数都是根据其关键指标进行命名的,如:93号车用汽油、 -10号轻柴油、32号润滑油分别是指:汽油的 93、柴油的、润滑油的。 12.油品的低温特性指标有:、、、、、等。 13.闪点是油品的安全性指标,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和,通常轻质油 品测其,重质油品和润滑油测其。从防火角度来看,敞开装油容器或倾倒油品时的温度应比油品的闪点低℃左右才是安全的。 14.原油的分类法有、、或等,常用 的是和。我国采用的是分类法。

《储运油料学》测试题-1

《储运油料学》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石油中的各种元素均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石油中。现已确定,组成石油的有机化 合物分为由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含有等元素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天然石油主要由烃、烃、烃和烃组成。 2、随石油馏分的沸点升高,其密度,粘度,相对分子质量,蒸汽压, 自燃点,其特性因数K 。石油馏分的粘度指数大,表示其粘温性能。 3、石油及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和两个性质来表示,它们所反映 的是石油及油品气化、蒸发的难易程度。 4、馏分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油蒸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油品 粘度的表示方法有、、、和等。5、汽油馏分的馏程范围为,煤柴油的馏程为,减压蜡油的馏程 为,常压重油的馏程范围为,减压渣油的馏程范围为。 6、我国的原油分类采用和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按此分类 方法,大庆原油属于原油,胜利原油属于原油。大庆原油最适宜的加工方案为,胜利原油最适宜的加工方案为。 二、判断题 1. 随馏分油沸点的升高,烃类和非烃类含量均增加。() 2. 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3. 油品的粘度指数和粘度比越大,表示油品的粘温性能就越好。() 4. 从安全使用油品来说,轻质油品防明火,重质油品防高温泄漏。() 5. 随馏分沸点的升高,含氮化合物的含量减少,含硫化合物含量增加。() 6. 油品的密度越小,则该油品的比重指数(API)就越大。() 7. 同一原油中,随馏分沸点的升高,烃类和非烃类含量均增加。()8.轻质油品的蒸汽压大,故其闪点、燃点低,自燃点也低。()9. 原油属于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

10. 油品的特性因数K越大,则相关指数(BMCI)也越大的。() 三、选择题 1.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密度为最大。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2.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粘温性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不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B.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就越大。 C.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特别大。 D.粘温性能好的油品,其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 3. 同一轻质油品,其浊点、结晶点和冰点的关系是。 A.浊点> 结晶点> 冰点;B.浊点> 冰点> 结晶点; C.结晶点> 冰点> 浊点;D.结晶点> 浊点> 冰点。 4. 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苯胺点为最小。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5.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粘温性能为最好。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6.下面四种烃类中,假设碳原子数相同,则的特性因数K为最大。 A . 烷烃 B . 环烷烃 C . 芳香烃 D. 烯烃 7. 下列哪种分类法不属于原油的商品分类法: A . 比重指数法 B . 硫含量发 C . 特性因数法 D. 蜡含量法

储运油料学的复习题

第五章 1.汽油馏程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2.汽油蒸发性对汽油的储运有什么影响? 3.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抗爆性能的指标是什么? 4.抗爆性能与汽油化学组成的关系是什么?分析汽油的良好组分. 5.汽油安定性的指标有哪些?储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 6.查找资料,找出几种汽车替代燃料,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7柴油机的爆震是如何产生的?与汽油机的有何不同?描述柴油抗爆性能的指标是什么? 8从抗爆性,蒸发性,供油性(低温流动性)等角度分析柴油的良好组分及馏分轻重。 9柴油在使用上对粘度有一定要求,粘度会影响供油量、雾化状态、高压油泵的磨损程度,那么柴油粘度过大或过小对于柴油机有何影响? 10描述柴油低温性能的指标有哪些?与实际的使用情况的关系如何?其大小顺序如何? 11柴油腐蚀性的原因。 12 从点燃性和吸油性两个角度分析灯用煤油的良好组分及馏分轻重? 13从热值、积炭性能及低温性能综合分析喷气燃料的良好组分和馏分的轻重14积炭性能的评价指标 15影响喷气燃料洁净度的因素有哪些 16喷气燃料腐蚀的种类 第六章 1.影响电气用油绝缘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2.介质损失角正切定义 3.判断:变压器油凝点略高于气温,仍能正常工作 4.压缩机油最主要的性质要求是: 5.判断:用于压缩氧气的压缩机油采用矿物油深度精制提高其抗氧化安定性 6.判断:冷冻机油要求较好的低温流动性,用氟利昂12为制冷剂的冷冻机油 可加入烷基萘作为降凝剂降低凝点,改善低温流动性 7.汽轮机油在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中起和作用 8.判断:汽缸油的闪点必须高于蒸汽温度才能保证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9.汽缸油的热安定性与其他油不同,不是防止氧化生胶,而是防止积碳。 10各种润滑条件及其主要特点? 11.从粘度、粘温性能及抗氧化安定性及其低温性能三个角度分析润滑油的良好组分是什么? 12.润滑油的氧化有哪两种形式?各有何特点? 13.加有降凝剂的滑油是否影响浊点?为什么?对于不含蜡的油品是否有效? 14. 润滑油产生泡沫的危害及消除方法? 15.SAE15W/40的含义是什么? 1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润滑、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的润滑、航空喷气机

储运油料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 1、石油的组成 主要组成元素: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 主要化合物组成:a.烃类组成: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原油中没有,只有二次加工后的石油产品中有); b.非烃类组成:含硫、含氮和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和沥青状物 质 2、各烃类的重要性质 1.烷烃:非极性化合物,几乎不溶于水,但是会溶于有机溶剂。 正构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沸点、熔点和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大,但异构烷烃由于分子侧链,相同碳原子数的异构烷烃的沸点和熔点比烷烃低。 2.环烷烃: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液体,相对分子较大的环烷烃为固体。沸点、熔点、密度较相同原子数的烷烃高。 化学性质:在常温常压下比较安定,但储存工程中不易氧化变质。 3.芳香烃: 物性: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苯及其同系物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有毒性。 化性:带侧链芳香烃的侧链会被氧化成为有机酸,带侧链的多环和稠环芳香烃很容易被氧化成胶状物质,这是油品氧化变质的重要原因。 4.不饱和烃: 物性:在常温常压下,碳原子数小于C5的烯烃是气体,C5以上的烯烃是液体,碳原子数多的烯烃是固体。 化性:双键不稳定,容易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3、非烃类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止办法 硫化物:危害——1.生成胶状物,使油品变质

2.腐蚀设备 3.影响汽油抗爆性 4.污染环境 防止——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 氧化物:危害——腐蚀 防止——碱洗 氮化物:危害——1.生成胶质,少量的生成物就会导至油品的快速变质 2.氮化物还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 防止——酸洗和催化加氢 4、各类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 烃类化合物分布规律: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均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油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非烃化合物的分布: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高,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第二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意义 评定石油和油品质量、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是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置的重要依据。 2、石油及油品的主要性质指标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7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7版) (专业代码:081504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系统思维、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能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针对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了解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具有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油气储运工程设计规范,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环境等因素,运用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方法,提出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油气储运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 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储运油料学简答题

1、储运油料学的主要内容? 储运油料学是专门研究油料(石油及其产品)的一门学问。 ①了解石油的组成、特点、分类和石油炼制 ②石油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③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质量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④油品的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2、油品的低温性能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是哪种油品的性能指标?答:a. 浊点、结晶点和冰点是表征煤油、航空汽油和喷气燃料的低温性能指标。b 凝点、倾点和冷滤点是原油、柴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的重要使用性能指标。c熔点是石蜡、地蜡和高熔点石油产品的一个质量指标。d对于润滑脂和沥青等这类软膏状或固体状物质,很难判断其物态转变的情况。因而只能用更富有条件性的滴点和软化点指标来表示。 3、什么是石油产品的闪点?测定闪点有什么意义?答: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时,逸出的油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当与火焰接触时能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意义:闪点越低表明其着火危险性越大。因此石油产品以其闪点作为着火危险等级的分级标准。可以通过某种油品闪点的大小来判断其是否掺杂了其他油品。通过油品闪点的大小来确定油品储存或使用时应采用的温度。 4、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组分有哪些?是说明理想组分及其原因 主要组分:催化裂化汽油,辅以催化重整、烷基化、直馏汽油和醚类剂等。 理想组分:高度分支的异构烷烃。 原因:碳原子数相同的不同族烃类,其辛烷值以正构烷烃最低,具有高度分支侧链的异构烷烃、异构烯烃和芳香烃最高,环烷烃和带侧链较少的异构烷烃介于二者之间。 5、我国车用柴油的主要组分有哪些?试说明理想组分及其原因 主要组分:直馏产品或直馏与裂化产品调合而成。包含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理想组分:带有一个或两个短烷基侧链的长链异构烷烃。 原因:因为它具有很低的凝点和足够的十六烷值。 6、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及其原因 理想组分:烷烃和环烷烃 原因:(1)烷烃和环烷烃和其他组分相比,热值最大,密度小,符合航空环境要求 (2)烷烃和环烷烃燃烧完全程度高,雾化性好,低温性能好,安定性好。 7、为什么汽油的蒸发性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用什么指标加以控制? 如果汽油蒸发性太强,汽油在供油管路就会蒸发,形成气阻,使汽油不能顺利地进入汽化器,严重时会中断供油。如果蒸发性太差,汽油中不易蒸发的重质部分,在混合气中呈液滴状,慢慢流入气缸中,导致各气缸中混合气组成不同,发动机运转不稳定。 用馏程和蒸汽压2个质量指标来评定。 8、为什么喷气燃料要限制芳烃的含量? 答:①喷气燃料要求其热值大,密度小,而芳烃的密度大,热值小。 ②喷气燃料要具有安定性,而芳烃易氧化。 ③芳烃燃烧的完全程度相对较差。 ④排放尾气污染大。 9、什么是油品的安定性,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 答:油品在常温下储存或使用时,保持本身性质不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能力。 影响因素:①油品的组分②油品的温度③油品所处环境的氧含量④光照⑤金属催化 提高方法:①尽量减少易氧化变质的组分,改善加工工艺。②降低储油温度,减少温差变化,降低储罐空间氧浓度,避免与金属接触,避光储存。③添加抗氧化剂和金属钝化剂。 10、润滑分为哪几种类型?最理想的润滑类型是哪一种?答:4类:液体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极压润滑等。最理想的是液体润滑。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3版)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2013版) (专业代码:081203 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具备油气储运工程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应用能力,能从事陆上及海上油气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领域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管理方面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5年后,应达到以下职业能力: (1)适应世界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发展,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针对解决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3)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在工程实践中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4)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能力。二、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油气储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油气储运工程设计规范,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文化、环境等因素,运用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方法,提出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油气储运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运用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信息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陆上及海上油气田集输、油气管道输送、油气储存与销售、城市燃气输配等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获得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油气储运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油气储运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 1

储运油料学教学大纲

《油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石油工程学院 课程负责人:江小玲 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教学时数:24~32学时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的一门任选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石油产品分析仪器使用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技能,并受到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它的学习为储运工程设计及学生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程的先期课程主要有:《油气储运工程导论》、《大学化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油气储存技术与管理》。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石油产品常规实验方法和石油产品质量指标。 2.掌握常规石油产品分析仪器使用方法。 3. 掌握测定石油产品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绪论 教学内容: 概述;石油及石油产品;采样;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油品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简介。 基本要求: 了解石油及石油产品的组成及性质;掌握石油产品采样的基本方法;掌握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理解油品标准及分析方法标准的含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石油产品采样的基本方法;掌握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难点:试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油品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教学内容: 油品的密度测定、运动粘度测定 基本要求: 掌握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的测定目的和意义;掌握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试验方法标准;掌握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理解测定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产品的质量标准。 重点和难点: 重点:油品的密度、运动粘度试验方法标准;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 难点:密度及粘度的各种换算关系。 3.油品蒸发性能的测定 教学内容:

长江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生产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油气储运工艺、设备与设施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油气质量检测、油气储运设备的防腐与安全保障技术; 3、具有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4、熟悉油气储运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油气储运工程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 工程流体力学、油气储运工程学。 2、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物理化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泵与压缩机、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库设计与管理。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计算机上机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测量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油气储运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01.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40.5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26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七、储运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课程类别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 考核 方式 开课学期及周学 时 开课 单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理 论 实 验 上 机 秋春秋春秋春秋春 17 17 18 16 16 15 19 0 公共基础021001 形式与政策A 2 (20) (20) T 政法学 院02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3 48 48 E 3 政法学 院

储运油料学学习心得

储运油料学学习心得 石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油状可燃液体,未经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的石油产品简称为油品。组成石油的有机化合物分别为碳、氢元素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和由硫、氮、氧等元素构成的非烃类化合物两大类。分馏就是按照组分沸点的差别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每个馏分的沸点范围称为馏程或沸程。石油中的硫化物,根据它们对金属的腐蚀性不同,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常温下易与金属作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酸性硫化物,又称活性硫,主要元素硫、H2S和低分子硫醇。第二类是常温下呈中性、不腐蚀金属,受热后能分解产生具有腐蚀性物质的硫化物,主要硫醚(RSR)、二硫化合物(RSSR)。第三类硫化物是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热稳定性好的噻吩及其同系物(苯并噻吩、萘并噻吩等)。石油中的硫化物对油品储存、石油加工和油品使用性能危害很大。硫化物能加速油品氧化,生成胶状物质,使油品变质,严重影响油品的储存安定性;硫化物会引起储油设备、加工装置等的严重腐蚀;含硫油品燃烧后会生成SO3和SO2,遇水成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H2SO4和H2SO3;硫化物会影响气油的抗爆性,减弱抗爆剂的作用;石油加工中生成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醇的恶臭气体以及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含SO2和SO3废气,严重污染大气;硫还是某些金属催化剂的毒物。总之,必须除去油品中的硫化物。通常采用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等不同方法除去各类油品中的硫化物;用酸洗和催化加氢精制等方法可以脱去油品中的部分氮化物。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分为中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2类。在石油酸中以环烷酸最重要。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非碱性2类。所谓胶质,一般指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而不溶于乙醇的物质。沥青质是指能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但不溶于石油醚和乙醇的物质。 随石油馏分沸点升高,馏分中的烷烃含量逐渐减少。芳香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含量则随原有类别不同,或增加或减少或大致不变。 所谓条件性试验,就是采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条件、方法和步骤下进行的实验。 油品的蒸发性能通常用蒸气压和馏程两个性质来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表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纯烃和其他纯物质一样,其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烃类混合物的蒸汽压在压力不高时,不仅是温度的函数,而且与气化率有关。测定油品蒸汽压通常有两种方法:雷德蒸汽压(39℃,气相体积与液相体积4:1);真实蒸汽压或泡点蒸汽压,气化率为零时的蒸汽压。对于液态纯物质,其饱和蒸汽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在该外压下的沸点。将100ml,20℃放入标准的蒸馏瓶中,按规定的速度加热,流出第一滴冷凝液的气相温度叫做初馏点;当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后,它就不再上升,反而回落,这个最高的气相温度称为干点。对于石油馏分这类组成复杂的混合物,一般常用沸点范围来表征其蒸气及气化性能,沸点范围又称沸程。温度对油品的密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油品的体积膨胀,因而密度减小。 当几种油品混合时,如果混合后体积有可加性,则混合油品密度也可按可加性算。由沸点T(k)和相对密度计算得到的表示化学组成的参数,称为特性因数K。正构烷烃的相关指数最小,近似为0,芳香烃的相关指数最高(苯约为100),环烷烃的相关指数居中。石油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其沸点的升高而增大。 粘度是评价原油和油品流动性能的指标。随密度增大,沸点升高或烃类相对

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介绍 1、工程制图:投影法,平面与曲面立体、组合体的投影,视图表达、常用件和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AutoCAD绘图软件。 2、机械设计基础:主要讲述工程力学及机械设计中的基本理论、力学分析方法;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过程,以及操作与维护的特点等;并介绍有关标准及技术资料的使用知识。 3、电工电子学:掌握直流电路、单相正交流电路、三相正交流电路、变压器、电机,不可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交流、直流放大电路,自激震荡,数字电路。 4、流体力学:主要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气体一维流动,粘性流体绕过物体的流动。 5、工程热力学: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气体的比热及热量计算,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水蒸气,气体的压缩和制冷循环。 6、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各部分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特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 7、焊接工艺:各种管道材料特点、适用性,各种焊接方法、适用性。 8、传热学:稳态、非稳态导热,对流换热,相变传热,辐射传热,稳定传热,换热器。 9、泵与压气机:主要学习泵与风机的结构、叶轮理论及其性能。掌握泵与风机的运行及造型。 10、管罐施工与管理:管道施工过程、方法及组织,油罐施工过程、方法及组织。 11、油气集输:主要内容有油气矿场集输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以及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的施工和运行知识。 12、燃气输配:燃气储罐和管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 13、测量仪表与自动化:主要讲述自动控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控制仪表的使用操作、热力过程自控系统的组成,热力设备本身结构和运行特点与自动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微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4、油气存储与装卸:油气的车载运输和装卸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安全管理、油库的运行和管理知识。 15、加油站管理:加油站的工艺流程,加油站安全管理,加油机原理及应用,加油站附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