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 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物质的量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位

千克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 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 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通常使用6.02×1023

mol-1这个近似值。

[投影]:做以下几个练习

1.0.5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2 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1 mol 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 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 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

n=N / N A

[投影练习]

1、1mol H2O含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个H, molO, mol 电子。

3、0.2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 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个,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 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NH3 mol。

4、0.2molNaOH含Na+ mol,含OH- mol,与 mol Ba(OH)2所含OH-相同。

5、在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中制取2molCl2,需 molHCl,其中有 molHCl被氧化。

下载文档

润稿

写作咨询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襄樊五中高一化学组李玲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要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意义,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换算。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体验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 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的贡献,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探索 精神。 【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分为两个课时,“摩尔”是第 一课时内容,属于基本概念的教学。物质的量——“摩尔”的应用范围是微观粒子,概念抽象 理论性强,而且又处于教材的起始章,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摩尔 又是本节教学的支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 一系列化学计算,都围绕摩尔这个核心。教师处理得好,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处理不好,则不仅对本章的学习,甚至是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都会形成障碍。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此时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微观粒子,也熟悉了一些依据宏观质量进行的计算。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高一新生来说很难迅速理解与接受物质的 量及其单位摩尔这种抽象的概念,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3.学生具备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具有驱动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具体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在本节过程中,大量的练习是必需的。要通过一定数量的 练习,使学生内化对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可以看作 称述性知识,是需要知道“是什么”的内容,但是需要运用它进一步学习非常重要的程序性 知识即“如何做”,后续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认识。而且学生对摩尔 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之间的一段距离,在本课时和后续各节各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思考、 运用及练习能逐步缩小,最后达到深刻理解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自然引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初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指出化学反应是按照数量关系来进行的,实际上 也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所以原子、离子、分子与可称量的 物质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自然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 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强度 物质的量 热力学温度 发光强度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摩尔 开尔文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mol K cd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老师:复习C + O2== CO2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一: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学生二:表示12g碳和32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 老师:在实验室中能否取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学生:不能。 老师:怎样才能使这个反应发生? 学生:称量12g碳和32g氧气即可。 老师:非常好,其实物质之间的反应是按照一定个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进行的,但是在真实的实验室中我们并不能取出一个分子或原子在一定的条 件下反应,而是按照可称量的物质来反应,由此可知,微观粒子与宏观 物质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如何把微观的粒子与宏观的物质联 系起来呢?我们需要在其中搭一座桥,即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物

理量——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老师:那么什么是物质的量呢,其实物质的量同长度,质量,时间等一样也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说起基本的物理量,我想同学们并不陌生,以下是1971 年,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7个基本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便在其中, 而且除了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之外,其余的六个同学们都并不陌生,如长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么物质的量表示的是什么呢?它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板书: 一、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符号为n;,是国际单位制七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单位:摩尔符号为mol;,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注意 (1)、物质的量的适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2)、使用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一般使用化学式)。 表示:数+单位+微粒名称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和物质微粒数之间的转换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和联系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和物质微粒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能够熟练地进行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聪明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许多种计量的方法:如一斗米,一尺布,一两黄金,一炷香的时间….现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计量的例子,比如把20瓶矿泉水装成一箱,50根粉笔装成一盒,12副手套称为一打….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是,我们用什么来计量化学反应中的微粒呢? 我们知道,微粒很小,既不能用肉眼观察到,也无法单个的称量,那么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微粒的多少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既不能拆开,也不能增文减字,物质的量还是七个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那么,什么是物质的量呢? 2、概念教学: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单位:摩尔(mol),符号:(n)。

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注意,这里的“微粒”指的是微观粒子,而不是宏观例子,因此我们不能说1mol小米,1mol硬币,1mol葡萄等,因为这些都是宏观物质,物质的量只能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还有一些特定的粒子的组合等,微粒的种类有很多,因此我们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又一定要注明粒子的种类,比如说“氢的物质的量是1mol”(副板书)这句话对吗?明显不对,因为这里的氢指代的粒子种类模糊不清,到底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还是氢离子还是氢元素?所以我们在使用物质的量时,一定要明确粒子的种类。 到底多少粒子才是1mol呢?课本上介绍说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那么这个一定数目指的是多少呢? 国际计量大会规定:1mol的物质所含的微粒数与12g碳原子所含的微粒数相同,约为6.02×1023 。 也就是把6.02×1023 个任何粒子的集合体称为1mol; 比如说6.02×1023个氢原子我们称为1mol氢原子; 比如说6.02×1023个氢分子我们称为1mol氢分子; 比如说6.02×1023个氢离子我们称为1mol氢离子… 这个6.02×1023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它表示了1mol的物质所具有的微粒数数,我们把这个数字叫做: 阿伏加德罗常数,记做6.02×1023 mol-1,符号位N A, 6.02×1023表示了1mol的微观物质,6.02×1023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2g,大约是两根粉笔这么大,物质的量不能用来表示宏观物质,因为宏观物质太“大”了,如果有6.02×1023个一元硬币,那么这些硬币排成一行能够往返于地球和太阳之间240.8亿次; 如果有6.02×1023粒小米,这些小米够地球上60亿人口每人每天吃一斤可以吃14万年。 3、当堂练习一: 1 mol NH3 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2 mol H2O 所含的H原子子数目为; 1.5 mol 的NaOH 所含的Na+数为,OH-为; 同学们在这里有没有发现,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和物质的微粒数N之间有什么联系? 4、总结规律: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成正比,比值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间的关系为:

(完整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式引入)课件展示:想一想? 1.你知道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在称象时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化整为零,化大为小) 2..已知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克,你能用它称量一粒大米的质量 吗?你的主导思想又是什么?(积小成大,聚微为宏) 深入到化学: 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 2Na+2H2O=2NaOH+H2↑ 质量:46g 36g 80g 2g 微粒数:? ? ? ? 课件展示:宏观?微观 (质量)(分子数) 【提问】要想找到微观粒子的个数与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指导思想?

【讲解】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提问】物质的量的定义是什么?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是n,其单位 是摩尔,简称(mol)。 【提问】: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学生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 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课件展示: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 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使用时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投影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 (1)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2)教材分析: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这是已经改进过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3)教材处理: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量与质量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归纳;教材中的习题,无论题型还是题量都需要适当的补充,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以达到利用课上时间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投影)--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比掌握摩尔(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概念,并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 (3)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5)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6)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讨论,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物质的量,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待化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自学、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七、课后反思: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2、填写下表: 变式训练: 1、下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 B、2molNO和2molNO2含有的原子数相同

C、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碳原子数相等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 B、12g12含有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C、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1摩尔 D、1摩尔氯含有6.02×1023个氯分子 3、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0H-的质量为17g/mol B、2N A个H2SO4的摩尔质量为196g/mol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6.02×1023g 4、科学家发现一种化学式为H3的氢分子。1molH3和1molH2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5、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如a克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g/mol B、 g/mol C、 g D、 N A 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氢约含有6.02×1023个微粒 B、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 C、1molO2的质量是32g,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 D、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 B、 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 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 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8、下列物质中,与0.3mol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18.9g HNO3 B、3.612×1023个HCl分子 C、0.1mol H3PO4 D、0.2N A个CH4 9、已知8 g A能与32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 C和一定量D,现将16 g A与70 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 mol D和一定量的C,则D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时内容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而是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属于“工具性”内容,学生在今后几乎每节课的学习都会不断频繁使用,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2、本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具有高度的知识陌生性,而且很容易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二、说学情 1、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很清楚宏观的东西很大,可以用质量,体积等来进行描述;也很清楚微观的东西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海很不成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过渡语】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额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2)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感受到宏观与微观的完美结合。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之间的运算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简出的引出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接受和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 【过渡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联系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总教学流程是: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练习。 具体的实施步骤是: 1、引入课题,构建集合体 Ppt展示刚过去的双十一的购物清单,同时在讲桌上倒半斤瓜子,得出生活中大的物件用个体单位,如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小的物件用小的物件的集合当做一个整体,如瓜子,一般用许多瓜子的集合单位 ..“斤”来表示。 2、由此及彼,引出摩尔这一单位及所对应的物理量 从生活中的例子过度到化学微观中更小的分子、原子等微粒,通过数一滴水中水分子数让学生发现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一个的统计非常的不方便,也需要像瓜子一样采用集合体的形式来进行表示。得出第一个重点:化学上,描述分子、原子等微粒要使用集合的形式,这一集合的单位是“摩尔”。1mol分子,1mol原子。 继续追问“每个单位都是有标准的,1斤瓜子是这么多,那1mol 微粒又有多少个呢?”通过知识讲述得到第二个重点:阿伏伽德罗常

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 一、课程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引进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理解并掌握摩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整体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对概念的本质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引入和建立。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讲述、设问、类比、归纳等措施,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将物质的宏观概念和微观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并由此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归纳,逐步引入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并建立起它们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属于概念的范畴,是中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物质的量来计量物质并用于实验研究要比质量更方便,它更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能更好的体现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联系,所以对该概念的引入并让学生理解尤为重要。化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物质的量是一个学生新接触的概念,这更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的把握对该概念的引入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这一原因,在本部分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宜一次性将教学的目标拔得太高,建议从学生熟悉的初中知识入手,逐步的引导学生接受该概念并能够初步的应用该概念。 五、教学过程和问题的设计 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 【学生活动一】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 〖问题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1篇: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 (1)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2)教材分析: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这是已经改进过的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3)教材处理: 首先明确物质的量的概念,再引进阿伏加德罗常数,但只做简单说明,提出摩尔概念以后再重点性的介绍摩尔和常数,然后通过练习归纳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而物质的量与质量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看书总结归纳;教材中的习题,无论题型还是题量都需要适当的补充,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以达到利用课上时间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投影)――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比掌握摩尔(每摩尔物质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概念,并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具体化;通过适当的分层练习强调指出学习摩尔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本节知识。 (2)讲练结合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解决科学中的抽象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更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而课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完整word版)物质的量学案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备注: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一般用n表示。 1.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粒集体,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2.使用物质的量一般用化学式指明微粒,而不能用名称,不能用宏观物质。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O B. 1 mol H2O C. 5 mol H+ D. 2 mol足球 E. 0.5 mol NaOH F. 3mol氢 填空:1mol Ca(NO3)2中含有mol Ca2+,含有mol NO3-,含有1 mol NO3-的溶液中,含mol Ca(NO3)2。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1.1 mol任何微粒含有。 2.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称为,用符号表示,大量实验证明,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近似值6.02×1023 mol-1。 3.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有单位的,单位是。 ② 1中的微粒是指与该物质的化学式相对应的微观粒子。 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说法是否正确? ① 1 mol H2O中约含6.02×1023个水分子。() ② 1mol H2O中含有N A个氢原子。() ③ 1 mol H2O中含有1mol H2和1mol O。() ④ 1mol H2O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 ⑤ 1 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与1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 练习3:(1)0.5 mol H2中氢气分子数,氢原子数; (2)1 mol NaCl中氯离子数;1mol H2SO4中氧原子数; (3)12.04×1023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 [变式训练] 1.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物质的量分别是; 2.2 mol H2SO4中含有mol氧原子,含个氢原子。 3.0.5 mol Na2CO3晶体中含有mol Na+,mol O。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引入: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说在没有足够大的称的情况下,曹冲将大象“分解”成一块块可以称重的石头从而直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将大的分解成小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也就是以大化小、化整为零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按斤计、买面按袋计,买家里盖房子用的石子、沙子按吨计。那我们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是因为一粒米粒质量太小,不容易称量,这时我们只能采用相反的方法将一粒一粒的米“集合”起来,以小化大、化零为整将小的不可直接称量的米粒集合成大量的可以称量的一袋米; 提问:我们现在又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1㎏黄豆,只用一架托盘天平,能否确定出这堆黄豆有多少粒? 解答:我们知道要是靠我们自己数的话太麻烦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想是不是可以数出来一下部分的黄豆粒(以500粒为准),我们先称一下这500粒黄豆的质量m,那么我们再称出另一份质量为m的黄豆的颗粒数也应该是500粒。 我们把这500粒黄豆看做是一堆,我们只要看这1kg的黄豆可以分出多少堆就可以知道这1kg黄豆的颗粒数。这样以分堆的理念计算黄豆粒的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提问:大豆、米粒是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宏观粒子,然而在化学反应变化当中的分子、原子等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怎样才能确定其个数和质量呢?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个化学反应C+O2=CO2。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这个反应从微观看,每一个碳原子可与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从宏观看,每12份质量的碳可与32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由肉眼不能看到的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数目关系进行的,同时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由此可见,在分子、原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它们之间是通过什么建立起联系的呢?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分子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提问:我们上面说到可以运用分堆的理念计算出一定质量黄豆的颗粒数,同样我们可不可以也将这一理念计算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数目呢? 1000g黄豆 宏观物质微观粒子 解释:我们可以把1000g的黄豆看作是可称量的宏观物质,黄豆颗粒数看作是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也就是说1000g黄豆是含一定数目的黄豆颗粒的集体的质量和,推广到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之间的关系中“含500颗黄豆的黄豆堆”就可看成是“含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为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方便,科学上定义“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为一“物质的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物质的量就是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之间的桥梁。1971年,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一) 知识点和新大纲要求: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 (2)摩尔质量(B) (3)气体摩尔体积(B) (4)物质的量的浓度(C) (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C) 一、有关概念(1课时)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mol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2)符号:mol (3)说明:①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例:不能说1摩氢、1摩氧,因这样说指哪种微粒不明确。 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 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③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实验测定12g12C中碳原子的个数 (2)符号:N A (3)单位:个/mol (4)说明:①N 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 ②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 准 ③N 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 ④要注意N A与6.02×1023的区别 4.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 (4)说明:①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 B.无论是否纯净 C.无论物质的状态

②与式量的比较:式量无单位 ③与1mol 物质的质量的比较: 5.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2)符号:m V (3)单位:L ·mol -1 (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0℃、1atm 即1.01×105Pa ②理想气体:A.不计大小但计质量 B.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 ·mol -1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与压强来共同决定) ③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6.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 溶液的浓度 (2)符号:c (3)单位:mol ·L -1 (4)说明: 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 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 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7.相互关系: n= A N N =M m =m V V =CV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并且可以加以运用。 3,让学生学会推导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让学生形成团队参与讨论,了解合作的好处,让学生知道宏观和微观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识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要灵活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 方法:运用逻辑,联系实际推理 【教学过程】 【引入】提问:一打鸡蛋有多少个?36个鸡蛋有多少打?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继续提问:打是一定个数的计算单位,每打的计量标准是12个。那么我们喝进去的水怎么计算呢?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学生讨论,举手回答。 【板书】物质的量 科学实验表明,在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我们就说它为1摩尔。 【板书】1,物质的量是物理量 【拓展】国际单位制的7个物理量 【板书】2,符号,n 3,单位,mol 说明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原子团),不适用于宏观可数的物质。 【板书】阿伏加徳罗常数 1,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2,符号:一般用N A表示 3,N A≈6.02 ×1023mol-1 4,单位:mol-1 (每摩尔) 【板书】N n = N A

【课堂练习】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氧 (2)0.25mol CO2 (3)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4)3mol NH3中含有3 molN和9molH (5)1mol细菌 例2:1molH2O中:约含有____________个水分子, 约含有__________个O,_____mol O 约含有__________个H,_____mol H 例3:1molH2SO4中含有__________个H,_____mol H 含有__________个S,_____mol S 含有__________个O,_____mol O 共含有__________个原子,_____mol原子。 例4:3molSO42-中含有_____mol S原子和_____mol O 原子带有_____mol 负电荷。例5:含1.5mol H 的NH3分子中有______个氨分子,_____个电子_____mol 电子。例6:O 原子物质的量相同的S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