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

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使用时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投影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米m

质量千克(公斤) kg

时间秒s

电流安[培] A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物质的量摩[尔]mol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师]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

[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来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既然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的,那么物质的量的1个单位即1摩尔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

[问]1摩尔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

[生]约为6.02×1023个。

[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

[生]是以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

[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

[生]碳原子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并讲解]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讲解]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也是这种12C原子。

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

化学上,我们用N 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为mol-1,它表示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等于6.02×1023。

[板书]3. 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单位mol-1。

[师]在平常的计算中,我们通常用6.02×1023这个数值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

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投影练习]填空:

1.2 mol O2含_________氧分子,个氧原子。

2.1 mol SO-24可表示为N A SO-24,所带的电荷数为N A,个。

[学生活动]

[答案]1. 204×1024

2.408×1024

2. 1 2 1.204×1023

[问]1 mol 氢含多少个氢原子?

[生]甲:1 mol 氢含6.02×1023个氢原子。

乙:1 mol 氢含2×6.02×1023个氢原子。

[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呢?

[生]甲种解答认为1 mol 氢是1 mol 氢原子,乙种解答把1 mol 氢看成是1 mol 氢分子。

[师]由此可见,我们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即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必须注明所指粒子的种类,因为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却并没限制粒子种类。

[投影练习]1.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2H (2)2 mol H (3)2 mol H + (4)2 mol H 2

2.用符号表示。

(1)2摩尔水 (2)5摩尔硫酸根离子

[学生活动]

[答案]1.(1)两个氢原子 (2)两摩尔氢原子 (3)两摩尔氢离子 (4)两摩尔氢分子

2.(1)2 mol H 2O (2)5 mol SO 24 [师]于是,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讲解并板书]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的种类。

[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以下练习。

[投影]1. 3.01×1023个H ,合多少摩尔?其物质的量是多少?

2.5 mol 的O 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N 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n )是多少?(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

[学生活动]

[答案]1. 0.5 mol 0.5 mol 2. 3.01×1024个 3.n =A

N N [师]由以上练习,我们可得出粒子的总个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物质的量n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板书]5.n =A

N N [讲解]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 mol O 2、0.01 mol H 2SO 4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而不能是0.5个或0.01个。

下面,请大家做以下练习:

[投影练习]

1. 0.5 mol 水中含有个水分子。

2. 2 mol 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

3. 1 mol H 2SO 4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4. 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 mol H 2O 中呢?

[学生活动]

[答案]1. 3.01×1023 2. 1.204×1024 2.408×1024 3.氢离子、硫酸根离子;2 mol 、 1 mol 。4. 10 6.02×1024个

[问]大家初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有什么感觉?

[生]读起来很别扭。

[师]这样感觉很正常。这就像我们小时候初学用筷子,起初很别扭,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到现在已是得心应手了。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就像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一样重要,随着我们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物质的量的重要性便体现得更充分,它将会成为我们学习化学的最要好的朋友。

[问题探究]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判断在1.5 mol H 3PO 4分子中含有个H 原子,个P 原子,个O 原子,个H 3PO 4分子,个质子,个中子,个电子。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由于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而1个H 3PO 4分子中又含有3个H 原子、1个P 原子、4个O 原子;且1个氢原子含1个质子和1个电子不含中子,1个磷原子含15个质子、15个电子、16个中子,1个氧原子含8个质子、8个电子和8个中子,所以在1.5 mol H 3PO 4分子中含2.709×1024个H 原子,9.03×1023个P 原子,3.612×1024个O 原子,9.03×1023个H 3PO 4分子,3.01×1025个质子,2.83×1025个中子,3.01×1025个电子。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和讨论了物质的量的涵义以及物质的量与物质粒子数的关系;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

[作业]课后习题:一、1,3,4 二、1

板书设计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2. 1 mol 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3. 1 mol 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 ,单位为mol -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的种类

5.n =A

N N 教学说明

物质的量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教师应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深入浅出地讲清物质的量的概念,不要希望一节课就能解决概念的全部问题,也不要认为讲明白了学生就应该会了。实际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或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在本章教学和后续的各章教学中,帮助学生反复理解概念、运用概念,并不断地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较灵活地运用这一概念。

参考练习

1.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C.物质的量可以改为物理量

D.物质的量是一物理量,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答案:D

2.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纯数,没有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L-1答案:CD

3.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物理量,是6.02×1023个粒子

B.摩尔是物质质量的单位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的标准是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

答案:CD

4.下列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A.2 mol 氮B.1 mol H2O C.4 mol e-D.0.5 mol H2SO4 答案:A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襄樊五中高一化学组李玲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要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意义,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换算。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体验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 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述科学家阿伏加德罗的贡献,学习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探索 精神。 【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分为两个课时,“摩尔”是第 一课时内容,属于基本概念的教学。物质的量——“摩尔”的应用范围是微观粒子,概念抽象 理论性强,而且又处于教材的起始章,对于高一学生来讲,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摩尔 又是本节教学的支点,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 一系列化学计算,都围绕摩尔这个核心。教师处理得好,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处理不好,则不仅对本章的学习,甚至是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都会形成障碍。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此时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微观粒子,也熟悉了一些依据宏观质量进行的计算。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对于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高一新生来说很难迅速理解与接受物质的 量及其单位摩尔这种抽象的概念,学生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3.学生具备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具有驱动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具体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在本节过程中,大量的练习是必需的。要通过一定数量的 练习,使学生内化对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可以看作 称述性知识,是需要知道“是什么”的内容,但是需要运用它进一步学习非常重要的程序性 知识即“如何做”,后续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物质的量的认识。而且学生对摩尔 的初步理解和掌握之间的一段距离,在本课时和后续各节各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思考、 运用及练习能逐步缩小,最后达到深刻理解和运用自如的程度。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矛盾,自然引入新课 请学生回忆初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指出化学反应是按照数量关系来进行的,实际上 也是以可称量的物质之间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所以原子、离子、分子与可称量的 物质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自然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起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高一必修一化学《物质的量》教案人教版

2、学生情况 在学习本章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和“碱金属”两章内容。在这两章中讲授的知识和学生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已给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教材的意图、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了解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准确掌握物质的量、摩尔以及摩尔质量等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5、初步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2)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1、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深入、全面地理解本节涉及的新概念,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 2、通过设问、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通过对“物质的量”、“摩尔”等概念的引入、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思想。 一、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可根据其特点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事实材料,以原子结构中适当的观点和概念作为学习新概念的支点,突出背景知识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经过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分析、比较、逐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学习摩尔之前,布置学生对物质结构初步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归纳复习,形成一个较好的知识“铺垫”。教师运用多媒体,通过列表类比的方法突破“物质的量”、“摩尔”这个概念,用论证法推导出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化学:3.1《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一册)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因此,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角度来导出的。这种推导,有利于学生对摩尔质量的了解。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同时,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本节课采用以生活实际引入,通过启发、推理、对比、讲解等教法,让学生从我们熟知的知识来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另外,在进行物质的量及摩尔的教学时,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在进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教学时,还应强调解题格式的规范化,规范化的解题格式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2.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启发、对比、推理、讲解、练习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胶片 第二课时:投影仪、胶片、一杯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让学生称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质量,然后再称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质量。结论为用托盘天平难以称量它们1粒的质量,而称100粒的质量是极易办到的。而小米、大米都是宏观物体而不是微观粒子,可见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的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更难以称量。那么,科学上是用什么物理量将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物质的量”。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讲解]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 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使用时四个字不能分开。长度、温度的单位分别是米和开尔文,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mol,简称摩。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投影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教案(一) 知识点和新大纲要求: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C) (2)摩尔质量(B) (3)气体摩尔体积(B) (4)物质的量的浓度(C) (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C) 一、有关概念(1课时) 1.物质的量 (1)概念: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 (2)符号:n (3)单位:mol 2.摩尔 (1)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1mol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 (2)符号:mol (3)说明:①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不能是宏观物质名称,例:不能说1摩氢、1摩氧,因这样说指哪种微粒不明确。 ②常见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 中子或它们特定的组合 ③当有些物质的微观粒子只有一种时,可以省略其名称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含义:实验测定12g12C中碳原子的个数 (2)符号:N A (3)单位:个/mol (4)说明:①N A的基准是12g碳-12中的原子个数 ②12C不仅是摩尔的基准对象,而且还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基 准 ③N A是一个实验值,现阶段常取6.02×1023作计算 ④要注意N A与6.02×1023的区别 4.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 (2)符号:M (3)单位:g·mol-1 (4)说明:①使用范围:A.任何一种微观粒子 B.无论是否纯净 C.无论物质的状态

②与式量的比较:式量无单位 ③与1mol 物质的质量的比较: 5.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 (2)符号:m V (3)单位:L ·mol -1 (4)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①标准状况:0℃、1atm 即1.01×105Pa ②理想气体:A.不计大小但计质量 B.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③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22.4L ·mol -1 (5)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 ②结构微粒之间距离的大小(温度与压强来共同决定) ③结构微粒的多少(物质的量的大小) 6.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 溶液的浓度 (2)符号:c (3)单位:mol ·L -1 (4)说明: 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 ②溶液中的溶质既可以为纯净物又可以为混合物,还可 以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7.相互关系: n= A N N =M m =m V V =CV

2019-2020年高一化学 第一册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课时)大纲人教版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三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这种表示溶液的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教材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计算和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中应重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和化学基本概念的应用。采用复习引入法,让学生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什么不便之处,以此让学生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立足于有关概念的计算,要从概念出发分析解题思路。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可采用边演示实验、边小结配制步骤的方法,结合演示,讲解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注意哪些事项?在哪些步骤中可能会引起误差?会产生什么样的误差?从而达到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另外,在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详细地介绍容量瓶的规格、使用方法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5.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 讲解、比较、练习、实验、归纳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运算。 第二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与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第三课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容量瓶(500 mL)、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滤纸、Na2CO3固体、蒸馏水。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 第2章第3节 物质的量(第1课时) 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第三节物质的量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难以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引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含义,培养学生“宏观辨识”的核心素养。 3.掌握质量(m)、物质的量(n)和粒子数(N)的关系及有关换算,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导入]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由于它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希腊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地面的碎片,也传说它是天神的眼泪。你知道钻石的重要单位是什么吗? [PPT]珠宝精巧、贵重,用普通的方式计量很不准确,所以人们想办法寻找最准确的计量单位,最方便适用的砝码。 怎么衡量宝石的重量呢?早期人们用当地常见的植物种子,欧洲许多国家最初用国家盛产的大麦来做砝码。但各地区出产的大麦大小不同,重量差异大,用大麦称量常发生争端,最后用一种叫克拉的种子做统一的标准,因此克拉是宝石的重量单位。 [PPT]各国所用的克拉表示的略有不同。

1907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计量委员会第四次大会上,正式通过将标准克拉定为0.200g。 [设计意图]通过重量的单位——克拉的由来引导学生认识物理量的标准的重要性。 [过渡]若一粒种子的质量是0.2g,那么一千粒、一万粒、一亿粒树种的质量马上就能计算出来。反过来,若称量出一定量树种的质量,也能很快计算出种子的数目。那么,可称量物质与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为单位来计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2.新课讲授 [师]一盒粉笔100支,那么一滴水中有多少水分子?在1971年的第14次国际计量大会上确定了7个基本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就是把微观的粒子与宏观的物质联系起来的一座桥,即我们今天要学的——物质的量。

【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体例结构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本章内容分析 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备了分类研究的思想,有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本章从常见无机物及应用入手,这些知识既可以进一步为前面所学习的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补充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在宏观定性研究物质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分子、原子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基本概念——物质的量。 教学难点:典型的金属非金属等无机物间的转化及其运用,物质的量等理论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 教学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物质由不同粒子构成,进而从宏观上明确物质的量的应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与转化,明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理论学习。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完成物质的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物质的量的探究,学习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链接。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 5 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通过对比、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利用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的多种计量方法,初步学会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审视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感受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 教学流程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课标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新 课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

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 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 2.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

高一化学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学案导学 【知识回顾】 1.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2)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规定以,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①Fe,②CO2 ③HCl,④H2SO4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2H2+O2 =2H2O填写下列空格 该反应中H2、O2、H2O的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由此可见,物质间的反应,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同时也是按一定的粒子数比进行,也就是说,物质的质量与构成它们的粒子数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知识链接】 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 【预习导学】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 2.单位:,符号:_____。 3.物质的量的基准 规定:1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的个数为与相同,为。 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它是一个,符号:单位:。 【自读资料】 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是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值近似等于6.02×1023,类似于π和3.1415926之间的精确值与近似值

的关系。 【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是基本,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拆开理解,也不能压缩为“物质量”等。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 ⑵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是以计量对象,可以、、、、、、等。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所指粒子必须明确和准确,且粒子种类要用表示。 【跟踪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1)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2)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每摩尔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指定的粒子。 (4)1 mol 氢。(5)1 mol Fe。(6)1 mol小米。(7)1 mol H2O 含有1molH2。 (8)1 mol NaCl含有1mol钠原子。 (9)1 mol H2O含有个H2O分子,个H原子。 (10)1 mol O原子含有个质子,个电子,个中子。 (11)1 mol SO42-可表示含有个SO42-, 个电荷。 【讨论思考】 1.求2 mol H2O含有的水分子的个数? 2. 1.204×1024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归纳总结】 4.物质的量的表达式(粒子的总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物质的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推论: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比与二者个数比有何关系?。 【跟踪练习】 (1)1.204×1024个H2SO4的物质的量是。 (2)0.25mol 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3)0.5mol H2O中含mol O原子,mol e-? (4)0.2molNa2CO3含Na+__mol,含CO32-__mol? (5)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2mol H2O B、6.02×1023个Na2CO3中Na+的物质的量 C、1mol H3PO4中的原子 D、含10N A个电子的NH4+的物质的量 【讨论思考】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 《物质的量》化学教案1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量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但1个水分子却无法称;1把大米可以称量,1粒大米却无法称,但1粒大米质量可以计算,同理,1个水分子的质量也可以计算,通过物质的量进行换算。科学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把一定数目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板书] 一、物质的量 [类比]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幻灯或小黑板)7个基本物理量一览。正如时间、质量这些物理量一样,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板书]1、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符号:n。 [讲述]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符号为mol,简称摩。 [板书] 二、摩尔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符号:mol。 [过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个粒子?又怎么跟质量联系起来呢? [讲述] 每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它的标准,如质量的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摩尔这个单位是以 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个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量计算质量、体积等数值。 教学重点: 1.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理解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讲义、教具等。 2. 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出示实验器材图和化学反应现象图,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些实验器材和化学反应有关系吗?” 指导学生想一想实验器材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进行化学反应。 二、讲解(25分钟) 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关系。它是以摩尔为单位,记作mol。1mol物质中所含粒子的 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2. 摩尔 摩尔是化学计量中粒子数目的单位,1mol氢原子的质量是 1.008g,1mol氧分子的质量是3 2.00g。因此,计算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质量和体积物质的量用的都是摩尔。 3.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种物质量的度量单位,通常用于表达摩尔中所含物质的质量。即物质中每一摩尔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用单位 g/mol表示。 4. 摩尔体积 摩尔体积是指1mol气体的体积,标准条件下为22.4L。如某 些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摩尔体积可以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计算。

三、实例分析(10分钟) 老师向学生出示一个问题:“一个分子的KClO3需要分解为KCl和O2,需要使用多少克KClO3才能得到2mol氧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对化学反应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课后需要进行了解和巩固。 五、作业(5分钟) 1. 编制2个摩尔质量数值的表格,其中包括一些常见的离子的摩尔质量。 2. 请回答一个分子的铜离子(Cu2+)需要多少克CuCl2才能得到2mol铜离子?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5篇) ★第二课时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物质的量篇一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物质的量(1)

第三章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12gC和32gO2反应,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那么12gC 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怎样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的。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板书] 一物质的量 [讲述]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设问]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 [板书] 2,物质的量的基准 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 [投影] 阅读提纲: 1、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 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相同? 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mol-1。 [讲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 A,通常使用6.02×1023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3.1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三节物质的量 第1课时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是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三节物质的量中的运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概念性知识,以概念的理解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的计算运用。物质的量作为化学中常见的国际七大物理量之一,在化学学习的地位非常的重要,特别是进入高中会有意识将学生从宏观的表象认识引导到微观的深层次上来,让学生从微观上不断的认识物质,理解宏观物质反响的微观机理。物质的量作为学生连接微观和宏观的桥梁,能够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展、完善学生的宏观和微观思维能,同时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相关运算。 【学情分析】 学习此节的内容的学生为初三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学习精力旺盛,化学学习兴趣比拟强,如果教师在这节比拟枯燥且难理解的课上设计贴近生活的素材或者活动便会产比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类比思维,有一定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充分运用这一点便能够形象生动的教学。初中学生学习化学主要是以质量的角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该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微观思维能力,但是仅仅是停留在指导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对微观的微粒认识还是相当缺乏的。 【教学目标】 1.通过任务一“之星农场“鸡蛋计数类比探究认识物质的量,理解物质的量的集合体意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 2.通过任务二阅读材料的方式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由来和含义,厘清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的关系。 3.通过任务三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的理解。 【评价目标】 1.通过任务一数鸡蛋类比探究活动,诊断并开展学生的基于生活经验类比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任务二阅读材料的活动,诊断学生宏观认识的水平,开展学生微观辨析的能力。 3.通过任务三简单化学问题的解决,诊断并开展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含义、符号、单位 2.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物质的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讲述】为了纪念阿伏加德罗先生的伟大功绩,人们将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定义: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引导】根据我们刚才的计算,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 mol—1来表示。 【板书】2、近似值:6.02×1023 mol—1 【强调】在使用物质的量时,需要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粒子数目的集合体,是一个专有名词。 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3、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等)。因此在使用时应指明粒子的种类。 【学生讨论总结】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0.012Kg 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和6.02×1023之间的关系。 【迁移应用】某同学想用下图表示自己对水的组成的进一步认识。请你协助他完成这幅关系图。 微粒数()氢原子氧原子()微粒数

6.02×1023个水分子 1 mol H 2O 物质的量( )H O ( )物质的量 【引导】从这幅关系图中,我们能不能找到物质的量、粒子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三、物质的量、粒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A N N n 【投影】课堂练习 1、在0.5 mol Na 2SO 4 中含有Na +的数目是 ( ) A 、 3.01×1023 B 、 6.02×1023 C 、0.5 D 、1 2、下列物质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是( ) A 、1 mol Cl 2 B 、0.5 mol CO 2 C 、1 mol 氖气 D 、0.5 mol SO 3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1 一、课题:高一化学-物质的量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第1课时 四、授课教师: 五、教学目的: 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知道摩尔,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粒子的数目、摩尔质量中的任意一个求另一个。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学会已知物质的量、质量中的任何一个求另一个。 六、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质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求法已知质量求摩尔质量已知物质的量求粒子数 七、教学难点

对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八、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从宏观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的数量两个角度来分析该方程式,从而得到宏观与微观必然存在某种联系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物质的量”。 2、举出几个与物质的量作用相似的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发明。如:12 个 = 1 打等。 3、讲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符号、单位。 4、物质的量的单位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由来,数值(强调其单位)。 5、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给出公式:n = N / NA 6、运用上述公式做计算练习。 7、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注意“粒子”的概念。 物质的量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__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__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程设计背景 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 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中学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是中学化学需掌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 案设计 物质的量 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XXX,简称摩,符号是mol。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研究的全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XXX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XXX”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通过研究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 B、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集合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详细思路: 若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大概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较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较 提出XXX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 本课题共包括三大内容: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新的理论知识,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以及应用。 3.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从达到本课题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及和本单元《从实验中学化学》中心内容的联系来看,《物质的量》这一内容的重点,可以确定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单位”“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和有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来看,教学的难点应该是“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得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新概念及如何应用”。由于高一学生化学科学意识还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同时《物质的量》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要使学生感兴趣、完全理解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化学概念,需要多联系生活,通过举例,把理论性知识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回想以前所学知识,通过例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节课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应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⑴游戏。通过学生数粉笔的活动,调动课堂气氛,同时为接下来的课题的引入做准备。 ⑵质疑。游戏后,对游戏结果提出质疑,结合生活分析,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⑶分析总结。在“物质的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问题——结合生活的能力,运用已学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学法分析 ⒈学情分析 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物质的量是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比较抽象,以高一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和科学素养,要完全理解,并懂得运用比较困难。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挖掘化学知识,并能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比来理解记忆新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