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专业毕业论文1766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专业毕业论文17667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3班级: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一、设计题目

某文具公司供配电系统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基本内容、设计程序、设计规范等,锻炼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工程计算、工具书使用等能力,并了解供电配电系统前沿技术及先进设备。

要求根据用户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选择配变电所主结线方案、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

1、负荷情况

该公司主要生产长尾、牛头夹、园形弹簧夹、山形弹簧夹、磁力夹、板夹、各式塑料夹、回形针、起钉器、书圈、磁力钩、书立等系列产品,公司下设模具车间、冲件车间、热处理车间、电泳车间、喷涂车间、发黑车间、电镀车间、包装车间。

编号厂房名称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1 模具车间440 0.35 0.65

2 冲件车间550 0.50 0.70

3 热处理车间680 0.55 0.75

4 电泳车间280 0.40 0.75

5 喷涂车间320 0.50 0.75

6 发黑车间250 0.55 0.75

7 电镀车间240 0.50 0.70

该公司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000h 。车间负荷情况见附表。

2、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公司与当地电业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可从某35/10kV 地区变电站取得工作

电源。该35/10kV 地区变距离本厂约为1km ,10kV 母线短路数据:()MVA

S k 3403max .=、()MVA

S k 1803min .=。 要求该公司:①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不大于1.0s ;②在工厂10kV 电源侧进行电能计量;③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2。

3.工厂自然条件

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气温23℃,年最低气温-5℃, 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6℃,年最热月地下0.8m 处平均温度25℃.主导风向为南风,年雷暴日数52。平均海拔22m ,地层以砂粘土为主。

4.电费制度

按两部电价制交纳电费,基本电价20元/千伏·安/月,电度电价0.5元/度。

四、设计任务

设计内容包括:选择高压配电所位置、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计算,车间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型式的确定,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的选择,高低压配电线路及导线截面选择,短路计算和开关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

等。 五、开关柜选择

高压

低压

KGN 、XGN 系列

GGD 、GGL 系列

六、参考资料

1、翁双安.供电工程.第1、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余健明等.供电技术.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刘介才.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 包装车间 110 0.75 0.80 9

综合楼

160

0.75

0.90

4、黄德仁等. 供用电实用技术手册.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5、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2版.北京:水利电力出

版社

6、刘介才.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7、G13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电营业规则》等规范

8、各电气设备公司网页

目录

1 设计说明

1.1灯具公司供配电意义和要…………………………………………………………

1.2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负荷计算、无功补偿计算、变压器选择及初步方案确定

2.1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2.2车间和计算负荷确定………………………………………………………………

2.3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2.4变压器选择……………………………………………………………………………

3 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3.1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

4 短路电流计算

4.1短路计算的简化说明………………………………………………………………

4.2用标么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4.2.1在最大运行方式下……………………………………………………………

4.2.2在最小运行方式下……………………………………………………………

4.3短路校验………………………………………………………………………………

5 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5.1高低压开关柜选型…………………………………………………………………

5.1.1高压开关柜……………………………………………………………………

5.1.2低压开关柜……………………………………………………………………

5.2高压一次设备选择…………………………………………………………………

5.3低压一次设备选择…………………………………………………………………

6 供配电线路的选择

6.1配电线路的接线方式选择…………………………………………………………

6.1.1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选择………………………………………………

6.1.2低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选择………………………………………………

6.2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7 防雷接地保护………………………………………………………………………

8 总结…………………………………………………………………………………

9 参考资料……………………………………………………………………………

摘要

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在工厂里,电能

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在产品成本或投资总额所占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作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另一方面,如果工厂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发展工业生、实现工业现代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同样也具有重大意义。

本设计为工厂变电所设计,对在工厂变电所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如负荷计算,三相短路分析,短路电流计算,高低压设备的选择与校验,防雷与接地,变电所的过电压保护,计量无功补偿等几方面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同时做好节能工作,要从以下基本要求做起: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利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生事故及设备事故。(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投资要尽量少,运行费要低,尽可能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消耗。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要合理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要做到局部与全局协调,顾全大局,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关键词:三相短路分析高低压设备的选择与校验防雷与接地安全安全可靠优质经济

1 设计说明

1.1供配电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供配电设计应根据上级批文的内容,依据建设单位的具体设计要求和工艺设计所提出的具体条件进行,并遵循以下原则:

(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

(2)安全可靠、先进合理。

(3)近期为主、考虑发展。

(4)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1.2 供配电设计的内容

供配电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变配电所、供配电线路、防雷与接地、电气二次回路及自动控制等项目。

变配电所的设计内容包括:变配电所的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计算;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型式的确定;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短路计算和开关设备的选择;二次回路方案的确定及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以及变配电所的电气照明设计等。

防雷与接地设计是依据当地的雷电日数等基础资料,确定防雷等级和采取的防雷措施,确定允许接地电阻值和接地装置的形式等。

电气二次回路及自动控制设计是根据工艺设计提出的要求,确定电气设备的控制、保护、测量、信号和自动装置的形式,以及各二次设备的选择校验等。

1.3 供配电设计的目的

要求根据某文具公司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和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与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

二、负荷计算、无功补偿计算、变压器选择及初步方案确定

2.1 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

目前,电力负荷计算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单位容量法、需要系数法、用系数法。在本设计中采用的是需要系法来进行负荷计算。

0.38kV P c , Q c S c , I c

P c1 , Q c1P c2 , Q c2P c i , Q c i

(一)一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计算负荷: e d c P K P P ==m (2-1) 无功计算负荷: ϕtan m P Q c = (2-2) 视在计算负荷: ϕcos c c P S = (2-3) 计算电流: n c c U S S 3= (2-4) 式中d K 为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值;cos ϕ为用电设备组的平均功率因数;

tan ϕ为功率因数cos ϕ的正切值;n

U 为用电设备组的额定电压。

(二)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在确定低压干线上或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时,可结合具体情况对其有功和无功计算负荷计入一个同时系数K ∑。

图2-1 多组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

对于干线,可取K ∑P=0.85-0.95;K ∑Q=0.90-0.97对于低压母线,由用电设

备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可取K ∑P=0.8-0.9, K ∑Q =0.85-0.95。由干线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可取K ∑P=0.95, K ∑Q =0.97。

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计算负荷:

i

p P K P ,3030∑=∑ (2-5)

总的无功计算负荷为:i

q Q K Q ,3030∑=∑ (2-6) 视在计算负荷:

2

30

23030Q P S +=

(2-7)

计算电流:N U S I 3/3030= (2-8) 总的计算电流按式(2-4)计算。

由于各组设备的ϕcos 不一定相同,因此总的视在计算负荷或计算电流不能用各组的视在计算负荷或计算电流直接相加来计算。

由此确定灯具公司供配电系统各车间变电所总的电力负荷。

2.2 车间和计算负荷确定

该文具公司供配电系统各车间变电所电力负荷计算表,分别如下表

表2-1:车间负荷情况

表2-2 各车间负荷计算情况

编号 厂房名称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功率因数 1 模具车间 440 0.35 0.65 2 冲件车间 550 0.50 0.70 3 热处理车间 680 0.55 0.75 4 电泳车间 280 0.40 0.75 5 喷涂车间 320 0.50 0.75 6 发黑车间 250 0.55 0.75 7 电镀车间 240 0.50 0.70 8 包装车间 110 0.75 0.80 9

综合楼

160

0.75

0.90

编号 厂房名称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功率因数

Pc

tan

Qc

Sc

Ic

1 模具车间 440.00 0.35 0.65 154 1.17 180.05 236.9

2 359.97 2 冲件车间 550.00 0.50 0.70 275 1.02 280.56 392.86 596.88

3 热处理车间 680.00 0.55 0.75

374 0.88 329.84 498.67 757.65 4 电泳车间 280.00 0.40 0.75 112 0.88 98.77 149.33 226.89 5 喷涂车间 320.00 0.50 0.75 160. 0.88 141.11 213.33 324.13 6 发黑车间 250.00 0.55 0.75 137.5 0.88 121.26 183.33 278.55 7 电镀车间 240.00 0.50 0.70 120 1.02 122.42 171.43 260.46 8 包装车间 110.00 0.75 0.80 82.5 0.75 61.88 103.13 156.68 9

综合楼

160.00 0.75 0.90

120 0.48 58.12 133.33 202.58

2.3 车间变电所的数量,类型的确定

按负荷分布情况确定车间变电所的数量、类型和所址。

1.车间变电所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每个车间均单独设立自己变电所,对负荷不大的车间是否设立自己变电所,应视负荷大小与邻近可向其供电的车间的距离而定。

(1)负荷容量≥315 kV A,不论距离远近,均应单独设立变电所;

(2)共设变电所情况:

①负荷容量在160 kV A以下,从供电点到负荷中心的最大距离不超过300m;

②负荷容量在160~250 kV A之间,从供电点到负荷中心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30m;

③负荷容量在250~315 kV A之间,从供电点到负荷中心的最大距离不超过175m。

(3)对于办公楼等重要场合,要单独设一个变电所。

在本次设计的文具厂中,主要生产长尾、牛头夹、园形弹簧夹、山形弹簧夹、磁力夹、板夹、各式塑料夹、回形针、起钉器、书圈、磁力钩、书立等系列产品,公司下设模具车间、冲件车间、热处理车间、电泳车间、喷涂车间、发黑车间、电镀车间、包装车间。且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000h。考虑到综合楼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将综合楼单独设置一个车间变电所(#1车间),而冲件车间与热处理车间负荷容量均大于315kVA,按规定应分别单独设置一个车间变电所,(#2车间,#3车间),模具与电泳车间距离较近,可共用一个车间变电所(#4车间),喷涂与包装车间共用一个车间变电所(#5车间),余下的发黑与电镀车间设在需在方便排污的地方,故共用一个车间变电所(#6车间)。根据前面的计算负荷,需再次计算车间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表2-3 各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情况

车间变电所Pc Qc tan cos Sc Ic

1#(综合楼)120.00 58.12 0.48 0.90 133.33 202.58 2#(冲件车间)275.00 280.56 1.02 0.70 392.86 596.88 3#(热处理车间)374.00 329.84 0.88 0.75 498.67 757.65 4#(模具与电泳车间)616.55 592.08 0.96 0.72 854.81 1298.74 5#(喷涂与包装车间)461.70 415.75 0.90 0.74 621.30 943.97 6#(发黑与电镀车间)258.40 232.69 0.90 0.74 347.73 528.31

2.车间变电所所址的确定

车间变电所所址的确定一般可按以下几点考虑:

(1)离大容量设备较近;(2)进出线方便;(3)便于变压器等设备的搬运、安装;(4)尽量远离有震动的设备;(5)不应设在厕所、浴室或生产过程中地面有积水的场所附近;(6)考虑车间发展,必要时要考虑扩展的可能。

2.3 无功功率补偿计算

我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除电网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外,用户在当地供电企业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下列要求:100千伏安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用户功率因数为0.90以上。其他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趸购转售电企业,功率因数为0.85以上。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为0.80。

用户普遍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有三种:

(1)高压集中补偿。并联电容器装设在变配电所的高压电容器室内,与高压母线相联。

(2)低压集中补偿。并联电容器装设在变配电所的低压配电室或低压电容器室内。

(3)低压分散补偿。并联电容器装设在低压配电箱旁或与用电设备并联。 根据电容器在工厂供电系统中的装设位置,有高压集中补偿,低压成组补偿和低压补偿三种方式。

由于补偿是在低压侧,而又要求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低于0.90,考虑到变压器会有一部分损耗,因此选择低压侧补偿功率因数为0.92。

综合考虑在这里采用并联电容器进行低压集中补偿。 以#3(即热处理车间)车间变电所为例,计算它的功率补偿。

①求补偿前的视在计算负荷及功率因数

视在计算负荷:VA VA Q P S C

C C k 667.498k 837.329374222

2=+=+= 功率因数: cos φ=0.75 ②确定无功补偿容量:

var

514.170)))92.0tan(arccos 75.0s (tan(arcco *374)tan (tan 'k P Q C NC =-=-=θθ

③选择电容器组数及每组容量

根据要求,我们选择GGJ 型的电容补偿柜。由于无功自动补偿控制器可控制电容器投切的回路数为4,6,8,10,12等。故在本设计里,采用如GGJ1-01(C )型,

有16支路,BCMJ0.4-16-3电容器,每柜共96kvar ,采用16步控制,每步投入6kvar,由于补偿功率大,故采用主柜和副柜两组补偿柜,实际最大负荷时的补偿容量为192kvar ,

补偿后视在功率:

59.398)96*2837.329(374Sc 222

2c =-+=-+=)(NC C Q Q P KV .A

功率因数:cos φ=0.938

折算到高压侧:又考虑到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为:

202Cu e c k c F T P P P P P ββ∆+∆≈∆+∆=∆ (3-1)

T r c k c T S U I Q Q Q .202k 0])100%(100%[(ββ+≈∆+∆=∆ (3-2)

简化公式有:

c 01.0S P T ≈∆ c 05.0S Q T ≈∆ (3-3) 即:

c 01.0S P T ≈∆=3.986kw c 05.0S Q T ≈∆=20kvar 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为: T P P P ∆+=2.c 1.c = 377.74 kW

T c P Q Q Q ∆+-=)(.r 2.c 1.c =329.837-192+20=157.8kvar

21

.21.1.c c c Q P S += = 409.59A V ⋅k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

c.1c.1cos S P =ϕ= 0.922,大于0.90,满足条件。

表2-4 功率补偿结果计算(低压侧)

由计算,可以算出在变压器的高压侧无功补偿后的结果,见下表3-2

表2-5变压器的高压侧无功补偿后结果

考虑到低压母线的同时系数:

Pc

补偿前Qc 补偿前

tan

补偿后tan 实际补偿容量 补偿柜容量与型号 补偿 补偿后Qc

1#(综合楼) 120.00 58.12 0.48 0.43

7.00

不补偿

2#(冲件车间) 275.00 280.56

1.02

0.43 163.41 GGJ1-01(A)

16*10

120.56

3#(热处理车间) 374.00 329.84 0.88 0.43 170.51 GGJ1-01(C) 2*(6*16) 137.84

4#(模具与电泳车间) 252.70 270.46 1.07 0.43 162.81 GGJ1-01(A) 16*10 110.46

5#(喷涂与包装车间) 258.40 232.69 0.90 0.43 122.61 GGJ1-01(B) 16*8 104.69

6#(发黑与电镀车间)

230.38 196.89 0.85 0.43 98.75 GGJ1-01(B) 16*8 68.89

补偿后Sc 折算到高压侧的Pc 折算到高 压侧的qc 折算到高 压侧的sc 1#(综合楼) 133.33 121.33 64.79 137.55 2#(冲件车间) 300.26 278.00 135.57 309.30 3#(热处理车间) 398.59 377.99 157.77 409.59 4#(模具与电泳车间) 275.79 255.46 124.25 284.07 5#(喷涂与包装车间) 278.80 261.19 118.63 286.86 6#(发黑与电镀车间)

240.46

232.78

80.92

246.44

由式(2-5)(2-6)式及表3-2可确定补偿后: 总的有功计算负荷: .==∑i c p c

P K P 1526.524kW

总的无功计算负荷:==∑i c q c Q K P .622.67kvar 总的视在计算负荷:=+=22c

Q c

P S c 1648.6357kV.A

计算电流:==n c c U S I 11.1.395A

功率因数:== c.1c.1cos S P ϕ0.926

由表和计算可得各变电所折算到高压侧的功率因数均大于0.90,整文具公司供配电的功率因数为0.926,即功率补偿的电容选择合理, 符合本设计的要求。

按两部电价制交纳电费,基本电价20元/千伏·安/月,电度电价0.5元/度,该某文具公司供配电采取补偿可节约能量为△S=△S1+△S2+△S3+△S4+△S5+△S6= 160+ 192 + 160 + 128 + 128 = 768 ,采取无功补偿后该工厂每月可节约电费768⨯20=15360元。

我国《供电营业规则》规定:容量在100kVA 及以上高压供电用户,最大负荷使得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如果达不到要求,则必须进行无功补偿。因此,在设计时,可用此功率因数来确定需要采用无功补偿得最大容量。由两部电费制度可知采用无功补偿为灯具公司供配电节约了资金。

2.4 变压器选择

(1)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选择主变压器台数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①一般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选择一台变压器。 ②下列情况可考虑选择两台或两台以上变压器

应满足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动较大而宜于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除上述两种情况外,一般车间变电所宜采用一台变压器。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时,应当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量。 (2)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只装一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

主变压器的容量T S r.应满足全部用电设备总计算负荷S30的需要,即 T S r.≥S30

2)装有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

每台变压器的容量T S r.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任一台单独运行时,T S r.≥(0.6~0.7)S30 ②任一台单独运行时,T S r.≥S30(Ⅰ+Ⅱ) (3)变压器型号选择

选用新型电力变压器,如S11型。例如新型的S11-M.R 三相卷铁芯全密封配电变压器在结构和材料上有较大改进,其主要特点是其铁心是由晶态取向优质冷轧硅钢片卷制经退火而成,减少了传统铁心的接缝气隙,噪音明显下降,其空载损耗比S9型产品平均下降30%。

表2-6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和型号

Pc Qc Sc

变压器负载率 70%时的容量

变压器型号

1#(综合楼) 120 58.119 133.33 190.48 S11-160 2#(冲件车间) 275 120.56 300.26 428.95 S11-400 3#(热处理车间) 374 137.84 398.59 569.42 S11-500 4#(模具与电泳车间) 266 110.46 288.02 411.46 S11-400 5#(喷涂与包装车间) 242.5 104.69 264.13 377.33 S11-400 6#(发黑与电镀车间) 257.5 68.89 266.56 380.80 S11-400

3 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设计

3.1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

变配电所主接线由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组合而成,而且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变配电所可能的增容,特别是出线柜要便于添置。

1.高压主接线(10kV ) (1)一路供电电源

本设计采用XGN2-12箱型固定式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左侧电缆架空线引入,右架空线引出。

1.低压主接线

①左侧架空线引入、右侧架空线引出

本设计采用GGD1-08系列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4 短路电流计算

对一般供配电系统来说,由于其容量远比电力系统总容量小,而阻抗又较电力系统大得多,因此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时,电力系统变电所馈电母线上的电压几乎维持不变,即可将电力系统视为无限大容量的电源(如果电力系统的电源总阻抗不超过短路回路总阻抗的5%~10%,或电力系统容量超过用户供电系统容量50倍时,可将电力系统视为无限大系统)。

4.1 短路计算的简化说明

通常采用两个假设:

(1)近似地取线路首端和末端电压的平均值作为短路计算电压,用c U 表示

即 N

c U U 05.1= (2)在计算高压电网短路电流时,一般只计及电力系统(电源)、变压器和线路等几个主要元件的阻抗,而且这些元件的电抗值通常远大于电阻值,当∑

X R 3/1<∑时,可略去电阻。

因此,对高压电网可简化为

∑∑∑≈+=X U X R U I c

k 322)3(ϕ

4.2 用标么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本设计采用标幺制法进行短路计算 4.2.1在最大运行方式下

以#3为例计算: ()

MVA S k 3403max .=

(1)确定基准值取 Sd=100 MV A ⋅ 1c V =10.5kV 2c V =0.4kV

而 11/3100/(3*10.5) 5.5d d c I S U MV A kV kA ==⋅=

22/3100/(3*0.4)144.34d d c I S U MV A kV kA ==⋅= (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①电力系统:

最大模式:*1/d k

x S S ==100 MV A ⋅ /340MV A ⋅=0.29

②架空线路:*

2x = ()2/n d cU xlS =0.1Ω

③电力变压器(由附录表%

k U =5)

*3%/100k d NT X U S S ===5×100×1000kV A ⋅/100×400kV A ⋅=8

绘制等效电路如图4-1,图上标出各元件的序号和电抗标幺值,并标出短路计算点。

图4-1 短路等效电路

(3)求k-1点的短路电路总阻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

①总电抗标幺值

***

12

(1)X k x x -=+∑=0.29+0.1=0.39

②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3*11/(1)k d I I x k -=-∑=5.5kA/0.39=14.1kA

③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3)1k I -=(3)

1k I ∞-=(3)1k I -= kA

(3)sh

i =2.55*14.1kA=35.926kA (3)sh I =1.51*14.1kA=21.295kA

④三相短路容量

(3)1k S -=d S /*

(1)k x -∑=100 MV A ⋅ /0.39=256.4MV A ⋅

(4)求k-2点的短路总电抗标幺值及短路电流

①总电抗标幺值

*(2)k x -∑=*1x +*2x +*3x =0.29+0.1+8=8.39

②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3)2k I -=*

2(2)

/d k I x -∑=144.34kA/8.39=17.204kA ③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3)(3)

2

2k k I I -∞-==(3)2k I -=17.204kA (3)sh

i =2.26×17.204kA=38.88kA (3)sh

I =1.31×17.204kA=22.537kA

④三相短路容量

(3)2k S -=*(2)/d k S x -∑=100/8.39=11.9MV A ⋅

4.2.2最小方式运行情况下:

以#3为例计算: ()

MVA S k 1803max .=

(1)确定基准值取 Sd=100 MV A ⋅ 1c V =10.5kV 2c V =0.4kV

而 11/3100/(3*10.5) 5.5d d c I S U MV A kV kA ==⋅=

22/3100/(3*0.4)144.34d d c I S U MV A kV kA ==⋅= (2)计算短路电路中各主要元件的电抗标幺值

①电力系统:

最小模式:*1/d k x S S ==100 MV A ⋅ /180MV A ⋅=0.55 ②架空线路:*

2

x = ()2

/n d cU xlS =0.1Ω

③电力变压器(由附录表%

k U =5) *3%/100k d NT X U S S ===5×100×1000kV A ⋅/100×400kV A ⋅=8

绘制等效电路如图4-2,图上标出各元件的序号和电抗标幺值,并标出短路计算点。

图4-2 短路等效电路

(3)求k-1点的短路电路总阻抗标幺值及三相短路电流

①总电抗标幺值

***

12

(1)X k x x -=+∑=0.55+0.1=0.65

②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3*11/(1)k d I I x k -=-∑=5.5kA/0.65=8.46kA

③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3)1k I -=(3)

1k I ∞-=(3)1k I -=8.46kA

(3)sh

i =2.55*8.46kA=21.58kA (3)sh I =1.51*8.46kA=12.77kA

④三相短路容量

(3)1k S -=d S /*

(1)k x -∑=100 MV A ⋅ /0.65=153.8MV A ⋅ (4)求k-2点的短路总电抗标幺值及短路电流

①总电抗标幺值

*(2)k x -∑=*1x +*2x +*3x =0.55+0.1+8=8.65

②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3)2k I -=*

2(2)

/d k I x -∑=144.34kA/8.65=16.69kA ③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3)(3)

22k k I I -∞-==(3)2k I -=16.69kA

(3)

sh

i =2.26×16.69kA=37.712kA

(3)sh

I =1.31×16.69kA=21.86kA

④三相短路容量

(3)2k S -=*(2)/d k S x -∑=100/8.65=11.56MV A ⋅

短路计算结果表见表4-3,其它车间K-1点即变压器高压侧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是相同的,只需计算K-2点变压器低压侧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根据相同的方法可计算其它车间K-2点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表4-3 各车间变电所短路计算

变电所 变压器 型号 基准值 电力系统 电缆 电力变

压器

容量 Uk% SD UC1 UC2 ID1 ID2 最大 最小 1# S9-160 16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25 2# S9-400 40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10 3# S9-500 50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8 4# S9-400 40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10 5# S9-400 40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10 6# S9-400 400 4 100 10.5 0.4 5.5 144.34 0.55 0.29 0.1 10 变电所 K-2(最小) K-2(最大) ish 总电抗 三相 两相 Ish ish 总电抗

三相 两相 Ish ish 1# 35.96 25.65 5.63 4.87 7.37 12.72 25.39 5.68 4.92 7.45 12.85 2# 35.96 10.65 13.55 11.74 17.75 30.63 10.39 13.89 12.03 18.20 31.40 3# 35.96 8.65 16.69 14.45 21.86 37.71 8.39 17.20 14.90 22.54 38.88 4# 35.96 10.65 13.55 11.74 17.75 30.63 10.39 13.89 12.03 18.20 31.40 5# 35.96 10.65 13.55 11.74 17.75 30.63 10.39 13.89 12.03 18.20 31.40 6# 35.96 10.65 13.55 11.74 17.75 30.63 10.39 13.89 12.03 18.20 31.4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专业毕业论文17667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3班级: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一、设计题目 某文具公司供配电系统电气部分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基本内容、设计程序、设计规范等,锻炼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工程计算、工具书使用等能力,并了解供电配电系统前沿技术及先进设备。 要求根据用户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选择配变电所主结线方案、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车间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样。 三、设计依据 1、负荷情况 该公司主要生产长尾、牛头夹、园形弹簧夹、山形弹簧夹、磁力夹、板夹、各式塑料夹、回形针、起钉器、书圈、磁力钩、书立等系列产品,公司下设模具车间、冲件车间、热处理车间、电泳车间、喷涂车间、发黑车间、电镀车间、包装车间。 编号厂房名称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1 模具车间440 0.35 0.65 2 冲件车间550 0.50 0.70 3 热处理车间680 0.55 0.75 4 电泳车间280 0.40 0.75 5 喷涂车间320 0.50 0.75 6 发黑车间250 0.55 0.75 7 电镀车间240 0.50 0.70

该公司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000h 。车间负荷情况见附表。 2、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公司与当地电业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可从某35/10kV 地区变电站取得工作 电源。该35/10kV 地区变距离本厂约为1km ,10kV 母线短路数据:()MVA S k 3403max .=、()MVA S k 1803min .=。 要求该公司:①过电流保护整定时间不大于1.0s ;②在工厂10kV 电源侧进行电能计量;③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2。 3.工厂自然条件 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气温23℃,年最低气温-5℃, 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33℃,年最热月平均气温26℃,年最热月地下0.8m 处平均温度25℃.主导风向为南风,年雷暴日数52。平均海拔22m ,地层以砂粘土为主。 4.电费制度 按两部电价制交纳电费,基本电价20元/千伏·安/月,电度电价0.5元/度。 四、设计任务 设计内容包括:选择高压配电所位置、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的补偿计算,车间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型式的确定,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高压配电线路接线方式的选择,高低压配电线路及导线截面选择,短路计算和开关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设计* 等。 五、开关柜选择 高压 低压 KGN 、XGN 系列 GGD 、GGL 系列 六、参考资料 1、翁双安.供电工程.第1、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余健明等.供电技术.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3、刘介才.实用供配电技术手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8 包装车间 110 0.75 0.80 9 综合楼 160 0.75 0.90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论文(10篇)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论文(10篇) 第一篇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应用1)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技术如何发展变化,其最终都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推动国民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过去的工业生产依靠人工劳动,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人工生产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慢,很容易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后来出现了机械设备,虽然机械设备在一定程度 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需要人员操作,现在大多数企业是24小时工 作制,轮流倒班,工作人员要承担巨大的工作任务,企业不得不为增 加员工人数而提高劳动力成本。机器自行运转的设想应运而生,自动 化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工业生 产中最常使用的生产技术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在控制 领域。在机器上安装感应器、继电器、电子元器件,工作人员在控制 平台上编写软件程序,系统按照步骤执行命令,执行命令的过程就是 机器自行生产的过程。电气工程使用的机器不会受到人员自身素质的 约束,能够保证工作效率,达到计划产量,精度准确。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还没有实现,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机械设备的不完善,经常需要人员看管监督机器运行状况,发生故障 的时候,需要维护人员进行维修,维修工作费时费力,影响生产工作 效率,维修人员和技术水平不尽相同,都会影响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3)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变电站是催生电力,传输发送电力的设备,电力工程与自动化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恰如其分能够在变电站 中大有作为。它节约了变电站运营中的资金、劳动力,保证了电力设 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利用自动化技术在监控保护上为电力设备 保驾护航。电力系统实现了智能控制,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操作复杂性,这应归功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运用这二者对电力 系统设备状态监控,对现场进行布控监督,保证设备运行当中的安全性。

电气与自动化专业论文模板(10篇)

0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且其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将能源资源领域人才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 人才,国家对高素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一领域人才的培养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更应清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和未来的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在有限的四年大学中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的就业或进一步深造作好准备。 1电气专业的培养目标 电力部原属六大本科院校之一的长沙理工大学在《2023级本科生学习指南》中对 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如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全面的综合文化素质,具有强、弱电知识结构、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特别是现代电力系统的系统运行、规划设计、试验分析、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电气装备领域和自动化信息领域从事设计、研制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般而言,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应用型、研究型和管理型3种,其中应用型技 术人员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要求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等技术工作,约占工程师总数的75%。长沙理工大 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社会现 实需求相一致,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综合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要面向整个电工学科,使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受到电工电子、系统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技术问题的能力。 2电气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长沙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为掌握一T外 国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写的基础,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广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和趋势;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本专业常用的应用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学会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相关实际问题的手段及方法;经过必要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电气工程必要的文献查阅、工程读图与制图、工程设计与计算以及现场操作、施工、调试、实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涉及到的内容范围较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仅讲究理论知识,还将学生的操作能力视为重点。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谈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我国的电网建设水平不断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提高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进行讨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运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现阶段随着电网建设和改造的顺利进行,提高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时期自动化装置的特点是以模拟电路和布线逻辑为主进行设计,其应用减轻了变电站值班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力安全运行程度,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中已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便已经提出自动化技术概念,初期 主要面向变电站展开研究,在10年内先后开发出了一系列控制装置,主要功能在于信号采集与保护,直到80年代,可视化计算机 检测系统正式投产,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翻开了新的篇章。 9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高性能工作站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电站信息 处理能力快速提高,并开始涉猎互联网技术,让供电监控以及电 力调度自动化迈上了新的台阶,电力产品趋于开放化及网络化, 各种智能自动技术持续更新,用更少的电力电缆换来了更优质的 电力供应服务,配电设备占地面积不断缩小,节约了空间成本和 建设投入,但设备工作效率与集成功能却有了质的飞跃,配电自 动化技术带来了灵活的配置选择,提高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并降低 了维修维护难度,配电可靠性大大增加。我国近几年开始将嵌入 式产品应用到电气工程,比如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以太网等,为电力系统配备了更多高科技产品,推动了电 力系统测量与控制以及继电保护的自动化进程,数据采集与传输 等通信设备一再更新,相关硬件及应用程序朝结构简化的方向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是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电力系统、 机电与控制、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个方面。本文旨在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背景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广泛涉及到能源、工业创造、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重点关注电力系统的优化、机电与控制的改进、电子技术的创新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三、电力系统的优化 电力系统作为电力能源的传输和分配平台,其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对社会经济 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研究电力系统的优化问题,包括电网的规划与设计、电力负荷的预测与调度、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优化,可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四、机电与控制的改进 机电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性能的改进对于提高工业 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研究机电的设计与优化、机电控制技术的创新以及机电故障诊断与预防等方面。通过改进机电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机电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五、电子技术的创新

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电路设计、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本文将研究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研发与创造、电路设计与优化、信号处理算法的改进以及通信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通过电子技术的创新,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自动化、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等多个方面。本文将研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智能控制算法的改进、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等方面。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七、结论 本文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力系统的优化、机电与控制的改进、电子技术的创新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该领域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希翼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范文一:智能电网建设中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应用 【摘要】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的增加。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电力行业自动化建设速度的提升,使得建设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我国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对此,本文以智能电网为立足点,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建设过程中智能电网基本概念的阐述,从而就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技术在建设智能电网过程中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大规模电厂其在并网建设过程中其使用的一项主要技术就是开发技术。而从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网将会朝着光伏发电等运行较为稳定、范围比较广泛的并网技术发展。但由于我国自动化和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同外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相关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仍旧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因此,要想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力建设电气工程,并扩大其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之中的应用程度十分重要。 1智能电网的概念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电网公司开始逐渐将“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系统”融入到了其建设发展方案中,这使得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将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同建设结构坚强的电网系统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发电、输变电、通信和自动化调度技术融入到“坚强智能电网”之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论一万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电气 工程、控制工程、自动化技术等多个方面。毕业论文是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展示和应用。本文将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实际应用 等方面展开阐述,力求为读者呈现一篇高质量、流畅易读、结构合理 的毕业论文。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1.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并 壮大起来的。它涉及了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以及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是一门集多种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其在工业生产、科研领域以及日常生 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热点 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智能控制、电 力系统与电力电子技术、智能仪器仪表技术、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 与人工智能等方面。这些研究方向涉及了自动化、控制、通信、信息、传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成为了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 业研究的重要内容。

1.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意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 第二部分:实际应用 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电力行业中,电气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电力电子技术可以用于电力变换与控制,而自动化控制技术则可以用于电网的运行与调度。在制造业中,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科研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信号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智能仪器仪表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飞行器的自动化水平;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医疗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论文 我国近年来的工业产值不断增长,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我国工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助力作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论文范文一: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 【摘要】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都必须严格地管理和控制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和经济的发展对电气自动化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达到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积极投资试点开展电气自动化网络,这对电气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融合运用 1前言 电力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行业,经济越发展,电力越重要,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都不开电力。随着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电力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世纪,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质量是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生命。 2电气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气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为4MIE因素. 2.1影响因素———人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电气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去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多事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社会的构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必要的。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将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社会的构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必要的。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实现社会工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将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我国工业化社会的构建。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客观因素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想要使这种技术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切实解决好这些不利因素。 1、企业实际需求不同,导致成本增加 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没有针对性,只是一项综合的技术,企业在使用时需要相关人员根据现有的技术成果,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无形中增加了成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开发平台系统是多样的,这就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具体设计、实施、和调试、开机、运行及维护过程中,无形中延长相关软件的实际开发时间,增加了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最终使工程的总成本增加,没有达到企业成本控制最优化的目标,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施过程中效率低、使用方法复杂 在实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建议一个高效快捷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体系是否成功的关键。当代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的社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行效率,适应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范文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也引发了能源危机,且网络 架构、标准接口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电气工程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措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工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十分密切 的联系。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进步,促使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虽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变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 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及其应用 1.1概念解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以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该技术以强弱电、软硬件、电 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元件与系统的结合为基础,已经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迅速应用,成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我国工业生 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在取得显 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2.1能源消耗高 电气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生产必 不可少的设备,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智能化技术在工业生产领 域的普及,各种先进的电气设备已经陆续走进工业生产线,一方面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合格产品的发生率。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 应用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困扰,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给我国的能源紧缺局面带来更大的压力;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还增加了对环境的负担,影响了我国能源、经济、 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2.2电气工程质量水平较低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随着电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逐步朝着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范文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思考 摘要:现代企业的发展对电气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提高现有技术,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自动化技术在现代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技术保障。本论文主要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发展,希望本论文能为研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研究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电气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解决技术问题取得一定成绩,但现有企业发展快,对新技术需求更大,电气工程技术必须有所改变。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整体国家综合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生产值还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必须科学的管理,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我国早日进入小康社会。电气工程技术在管理岗位的应用,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现代化企业的高效能,提高了企业生产力,提高了剩余价值,对拉动社会经济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化企业应用电气工程技术核心问题就是能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利用电气工程进行管理,对于企业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增加剩余价值有现实意义。 1.2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应用论文10篇【论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应用论文10篇 第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地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被更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也已经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发展空间也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引进智能化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文章将通过对其特征及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最终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智能;现代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市场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种大小型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综合竞争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智能化技术的大量涌现,促使电气工程在各大城市中广泛的

应用,更好的促进了各企业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实施中,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收益。 1智能化技术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智能化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中。现阶段,智能化技术已经逐渐发展到各个领域。众所周知,智能化技术在被人们广为应用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中发现智能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技术的开始的应用过程中只能向简单的方向发展,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求工作中的相关技术设计人员在进行智能化设计的同时,根据合理的科学方式方法将智能化技术进行更全面的多元化完善。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具有代表性的科技电气工程也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电气工程要通过不断引进新的数据信息,设计成符合人们工作生活中需求的各种工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去方便快捷。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1]。所以电气工程智能化的应用也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高的评价,通过合理的运用这一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气工程工作方面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实现促进电气行业的发展和不断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一定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可控励磁发电系统综合性实验的设计 摘要 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对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发电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负载总在不断地变化着.而不同容量的负载,以及负载的不同功率因数,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磁场的反映作用是不同的,要维持同步发电机端电压为一定水平,就必须根据负载的大小及负载的性质随时调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在各类电站中,励磁系统是保证同步发电机正常工作,提高电网稳定水平的关键设备。同步发电机励磁的自动控制在保证电能质量、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可控励磁发电系统进行了实验设计,首先对可控励磁发电系统做了相关简介并探讨了可控励磁发电系统的国内外未来发展形势。本文着重在可控励磁系统中的过励限制方面作了重点分析,并设计了相关的一个过励限制特性试验,对过励限制系统加深了了解. 关键词电力系统;励磁控制系统;过励限制

Integrated power system excitation control design of experiment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wer system,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on a higher requirement。Generators in normal circumstances,the total load is constantly changing。And different load capacity and load of different power factor,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field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role is different, to maintain the synchronous generator terminal voltage to a certain level, it must be based on load size and the nature of the load regulation at any time synchronization power generator。In various power plant, 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system is to ensure that work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wer and stability of key equipment。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in power quality assurance,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active power and improve reliability of power system operation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excitation power system design, first generation system as a controllable excitation profile and the related power system excitation control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trolled excitation system overexcited restrictions were analyzed,and design-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an overexcited limit test, the system had exciting limit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Keywords:power system;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overexcited limit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第 1 章绪论 第1.1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 我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济性好。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的地域辽阔。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故障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型式的短路。为此,还应设置以各级计算机为中心,用分层控制方式实施的安全监控系统,它能对包括正常运行在内的各种运行状态实施控制。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是: (1)当电力系统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能自动地、迅速地和有选择性地动作,使断路器跳闸,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系统无故障的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的设备或线路免于继续遭受破坏。 (2)当电气设备出现不正常运行情况时,根据不正常运行情况的种类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继电保护装置则发出信号,以便由值班人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 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预防事故或缩小事故范围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向用户安全供电。因此,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在现代的电力系统中,如果没有专门的继电保护装置,要想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1.2节继电保护的基本特性 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1. 2. 1 选择性 所谓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的选择性就是指当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或线路发生短路时,其继电保护仅将故障的设备或线路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当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或断路器拒绝动作时,应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秒年个鼓掌切除。 总之,要求继电保护装置有选择地动作,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条件,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