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降压对老年患者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

强化降压对老年患者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

强化降压对老年患者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
强化降压对老年患者靶器官保护作用的临床

静息心率及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静息心率与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 损害的关系 研究生宋江宏 指导教师张源明教授 专业学位领域内科学 研究方向高血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13年03月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age of Target Organs and Resting Heart Rate in Young Hypertension A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Medicine By Song Jianghong Internal Medicine Dissertation Supervisor:Zhang Yuanming March,2013

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各项规定,同意(选择“同意/不同意”)以下事项: 1.学校有权保留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2.学校有权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至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用于出版和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或其他同类数据库,传播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持续而长时间的血压升高会对人体的一些脏器和血管产生损害,医生叫做“靶器官损害”,就像步枪射击时子弹使靶子遭受破坏一样。高血压容易引起损害的“靶器官”有大脑、全身血管、心脏、眼睛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也很多,如靶器官损害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腔隙性脑梗塞、动脉壁增厚及官腔狭窄、肾功能减退、局部或全身性的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是长期而持续的高血压引起的,短期或一过性的血压升高~般不会引起“靶器官损害”。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要通过一定的检查才可以确定。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评估和检查“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常见的靶器官损害有:(1)心脏损害。高血压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的阻力也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使心室壁逐渐肥厚,左心室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力升高,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心肌肥厚和心肌重量的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结果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62.9%~93.6%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另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非高血压人群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9%,而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25%~30%。(2)血管损害。高血压对全身的血管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可引起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血液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血压升高后首当其冲遭受损害的就是全身的血管。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血管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和硬化。如高血压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使其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可导致心律

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倍~4倍。(3)肾脏损害。肾脏是由无数个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静脉三种。高血压除造成肾小球动脉硬化外,还使肾小球内的滤过压升高,出现“超滤过”现象,长期的“超滤过”效应使肾小球发生硬化,功能减低,最终出现骨功能衰竭。轻症高血压病人若不控制血压,5~10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短期内就可引起肾损害。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如无并发糖尿病,较少累及出球小动脉。当肾脏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发生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时,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且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最初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尿。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尿素氮,肌酐大幅度上升,此时肾脏病变加重,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4)脑卒中(中风)。高血压是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一过性脑缺血等)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的损害非常严重。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狭窄和硬化,硬化的血管在血压增高时不仅很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还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使脑血管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梗死。由于高血压患者可反复多次地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最终导致脑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脑

高龄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高龄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大与靶器官损害研究进展 陈月云等 摘要:脉压增大对高血压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容易诱发年龄较大的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或造成死亡的原因,以及动脉硬化指标的反映,都与脉压增大密不可分。另外,与高血压靶器官受损程度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脉压增大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高血压;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高龄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最多见的病症之一,随着人类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到来以及人类寿命的增加,患高血压的危险越来越大,尤其是年纪大的高血压患者,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发病率38.2%~57%。由于高血压有可能增加患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粥样化性心脏病的风险,因而高血压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产生巨大影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越发关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罹患高血压的特点以及治疗策略。与此同时,研究结果也证明诱发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脉压增大是其危险因素一[1]。 与普通高血压患者相比,年龄大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特殊性,如H型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并易诱发靶器官并发症,另外还有血压波动较大、日夜节律异常等高血压异动表现[2],以及季节性血压的变化、体位低血压等[3,4]。研究人员对普通老年(69~70岁)高血压患者与高龄(≥80岁)高血压患者做了多个回顾性研究[5,6],通过对24h动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高龄组与老人组相比,血压控制较为平稳,但是从检测指标来看对靶器官的损伤较大,且往往发生更多的脉压明显增大,降压时舒张压降到60mmHg以下的状况。 1 脉压增大概述 脉压是指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差值,影响脉压的因素有动脉弹性和脉搏折返波以及心室搏出量。30~40mmHg(4.0~5.3kpa)是正常脉压值,PP≥60mmHg则被称作脉压增大。有研究显示,靶器官损伤率和心血管疾病,都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增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这类患者有特殊之处在于种族不同,这些危险发生的概率也会不同。脉压每多10mmHg,三种危险程度国人会各增大64%、48%、38%,而对欧洲人的研究显示这三种危险增长率远远小于国人,分别只增加了6%、10%、6%。 该研究成果表明,PP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问题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相比国外人,国内人群的PP的敏感性更高,这使得该项指标对本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预测的价值。收缩压与脉压的比值被称作PPI,PPI的大小代表血管的弹性大小,其稳定性较高,PP1值的范围在0~1,数值越大,血管顺应性越大。 2 脉压增大的机制 医学普遍认为,脉压是检测动脉损伤程度和大动脉管壁弹性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脉压大,则代表着动脉血管的弹性差、僵硬度高。脉压数值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心率;①外周血压阻力;②心率;③脉搏传导速率和脉搏反射[7];④心室脉搏输出量;⑤大动脉将硬度。 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与血压增高,大动缓冲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与患者年龄密不可分,随着年龄增大患者的大动脉弹性纤维也随之减少和胶原纤维增加,以及中层钙盐沉积、内膜粥样硬化,大容量血管动脉以及主动脉的硬化程度也就随之升高,进而改变血管壁结构,血管的顺应性也就降低了。此外,动脉硬化大动脉丧失弹性贮器功能,会导致舒张压降低,PP增加,从而改变血管壁结构,损坏血管的内皮功能,加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结果是PP值更大。因此,患者在高血压病发时,随着动脉硬化和PP增大的转换,致使患者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无症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是很严重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症状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ASH2015年会上公布的一项单中心数据分析显示,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偏低。这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告知患者相关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以及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知晓情况。研究收集了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高血压专科中心的1320名患者的相关数据平均年龄61±24岁,其中女性611名;对患者血肌酐浓度、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肥厚LVH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或斑块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是否知晓上述靶器官损害变量的变化情况。问卷中既有定性项目,也有定量项目,由内科医生或护士指导填写。患者会被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血肌酐或尿白蛋白的具体数值,以及这些数值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

厚,他们会被询问是否进一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及超声是否显示高血压所致相应改变。在同一变量上,问卷得到的数据会与院内数据库及患者既往病例的相应客观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显示:肾功能方面,27%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血肌酐升高>1.2 mg/dL,但仅14%患者知晓其存在肾功能损害;13%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30 mg/g Cr,但仅4%患者知晓该情况。39%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但知晓率仅为14%左心室肥厚定义为左心室容量指数>95 g/m2[女性]及>115 g/ m2[男性]。颈动脉肥厚及粥样硬化定义为颈动脉中层厚度>0.9mm和/或斑块形成,45%高血压患者存在该情况,但仅一小部分患者知晓14%。 研究表明,在就诊于该高血压专科中心的这1320名中度至重度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无症状靶器官损害的知晓率仍然偏低。很多患者虽然进行了相关仪器的检查,但却未被充分告知测量值的正常范围,从而往往低估了相应靶器官病理损害情况。 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 一、心脏 长期的高血压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称之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科学诊治高血压》单元测试题

《科学诊治高血压》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血压的基础知识 第 1 题:以下关于收缩压的概念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收缩压是血液通过血管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第 2 题: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 : 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大 第 3 题:一位高血压患者血压达到200/120mmHg,是否可以舌下含服心痛定正确答案 : 不可以,即使血压很高也要平稳降压 第 4 题:关于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每年测量血压1次 第 5 题:对于初次血压升高患者的处理,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 若为重度升高(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无需复测,可立即诊断为高血压 第 6 题:心脏射血时,弹性贮器血管可贮存射血量的2/3,待射血后再释放,故即使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血流仍能在血管内持续流动,这种弹性贮器血管指的是正确答案 : 大动脉 第 7 题:以下关于高血压的检出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 以上都对 第 8 题:年轻人高血压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 : 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 第二章高血压的诊断 第 1 题:一位高血压患者的最高血压值为165/85mmHg,其高血压分级为 正确答案 : 2级高血压 第 2 题:首诊高血压患者应做的检查是 正确答案 : 以上都是 第 3 题:首诊高血压时,必须完成心电图检查的原因是 正确答案 : 以上都是 第 4 题:首诊高血压若选择利尿剂降压,应参考的检查项目是 正确答案 : 肾功能及电解质 第 5 题:首诊高血压时,除了降压之外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综合考虑 正确答案 : 以上都是 第 6 题:首诊高血压时,必须查尿常规的原因是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6-2866(2000)11-0285-02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张 领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干部病房,平顶山467000) E ffect of Amlodipine on the Target Organs Damag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ZHANGLing Cadre W ards ,The Second Hospital of Pingdingshan ,Henan Pingdingshan 467000,China ) 收稿日期:2000-04-21 作者简介:张领(男,33岁):主治医师,科室副主任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of amlodipine on target organ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phase 2and phase 3were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for 2.5±013years.The changes of organs were investigated. R esults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amlodipine ,the blood pressure was maintained at ideal level.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was re 2versed ,albuminuria was decreased ,hypertensive retinopathy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long term treatment with amlodipine was saf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the reversal effect of target organs impair 2ment is significant. K ey w ords :hypertension ;target organs damage ;amlodipine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的安全性和对靶器官损害 的作用。 方法:106例高血压病2级及3级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平均2.5±013年,观察其顺从性、安全性以及对靶器官是否有良好影响。 结果:患者血压持续稳定于理想水平,左室肥厚逆转,心脏舒张功能改善,尿蛋白排泄量下降,眼底变化亦有明显改善。结论:长期服用氨氯地平不论从顺从性、安全性及对靶器官复原的作用上是有明显好处的。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氨氯地平中图分类号:R544.1;R972 文献标识码:A 高血压病所造成的靶器官损害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对服用氨氯地平有效的106例2,3期高血压患者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旨在探讨其对高血压靶器官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 对象:符合WHO 分期诊断标准的2,3期高血压患者106 例,男61例,女45例,年龄40~65岁,平均54±5.3岁。入选 病人均符合下列标准:(1)用药观察前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和其它慢性疾病,无长期服药史;(2)2周以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3)测非同日静息15分钟后坐位右肱动脉血 压,取3次均值,血压>160/95mmHg ;(4)常规于用药前、用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肾功、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2 方法:所有病人均服氨氯地平5mg (络活喜,辉瑞公司),早1次顿服,若4周后血压>140/90mmHg ,则增倍药量,服药期由1名专科医生负责监查服药情况并监测血压。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服药前及服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分别进行下列指标的观察:(1)血压、并发症、相关病及可能的病死率;(2)肾功(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脲酶法测定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磺柳酸法,正常<150mg/24h );(3)由固定的眼科医师作眼底检查;(4)由2名固定的专职影像医生用美国PartnerAU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 )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 ),依Devereux 公式[1]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5)降压效果按郑州会议规定标准评定。5例服药无效或其他原因终止服药者未列入统计。4 统计学: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各参数间比较用u 检验,P <0105为显著性差异界限。结果: 1 降压效果:患者服药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服药前明显下 降(P <0101),且服药后2,6,12,24个月血压波动不大,见表 1,图1。 表1 服药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x ±s ) SBP (mmHg ) DBP (mmHg )Before 190±30110±14 2months after 128±14381±536months after 128±14381±5312months after 127±13380±5324months after 129±143 82±53 3:P <0101vs before treatment 2 心、肾、眼底变化:左心室LVDd ,LVST ,LVPWT ,LVMI 在6个月后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减轻。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明 显减少,但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不明显。眼底血管情况有明显改善,见表2(含图2,3)。在观察时间内无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 582?高血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0 Nov 8(4)

从中国高血压新指南看基于靶器官保护的降压策略(全文)

从中国高血压新指南看基于靶器官保护的降压策略(全文) 2018年中国高血压指南有许多更新,今天我们来分享从中国高血压新指南看基于靶器官保护的降压策略。 时光荏苒,八载春秋,从2010年到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再度更新,新指南在中国循证和借鉴国际指南中不断完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编撰背景:它在2015年起草,2018年正式颁布,充分应用“十二五”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FEVER研究等,并且借鉴美国2017年ACC/AHA 高血压指南和欧洲2018年ESC/ESH 高血压指南,基于国人特点,不变中有变,新指南走出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治道路:其中诊断标准仍然维持≥ 140/90mmHg,指标目标与旧指南相比面,基本变动不大;变化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心血管分层,第二个是治疗策略。 指南更新中强调了很多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中包括靶器官损害对于高血压的预后风险,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靶器官损害的早期筛查有哪些策略? 历年高血压指南均强调应早期筛查靶器官损害对心血管风险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以及微量白蛋白尿等的检测; 新指南执行国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移”方针,对靶器官损害的早期筛查赋予新的意义,以下将从新增的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点,新指南将130-139/85-89 mmHg列入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表,对该血压水平患者应进行常规靶器官损害筛查;新指南强调针对处于正常高值血压的患者,仍需评估患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症情况,从而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欧美高血压指南同样推荐对130-139/85-89 mmHg该血压水平患者进行靶器官损害等筛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HOPE3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亚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血压正常高值的中危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并未降低心血管风险;一项纳入24项研究,47,991例血压正常高值的患者的荟萃分析,高危/极高危患者降压治疗显著降低卒中风险;另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2项针对既往冠心病疾病史的患者,结果显示血压正常高值且合并冠心病史的患者,降压治疗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降压达标及全面靶器官保护——降压治疗临床获益的来源

降压达标及全面靶器官保护——降压治疗临床获益的来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作者:李勇 2008-12-19 11:28:09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27360降压达标是抗高血压治疗获益的基础 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循证医学证实,抗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取决于血压下降,有效控制血压可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和卒中发生率分别降低20%~25%、50%以上及35%~45%。因此,有效降压是抗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更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在常规推荐治疗剂量下,降压幅度基本相似,但ARB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似乎略胜一筹。 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是降压达标的重要策略 中国、美国及欧洲的高血压诊疗指南均强调,大部分患者需使用≥2种降压药物以达到目标血压。《2007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出,对于血压明显升高、存在高危或极高危心血管风险、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及需强化降压的患者,可先给予小剂量二联降压治疗。若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将药物剂量增至足量,或小剂量添加第3种药物,直至应用足量二联或三联治疗以达到降压目标。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HCTZ)起始治疗重度高血压患者研究(RAPiHD研究)旨在比较起始治疗采用 厄贝沙坦150 mg/HCTZ 12.5 mg(第1周剂量增至300 mg/25 mg)与厄贝沙坦150 mg (第1周剂量增至 300 mg)单药治疗重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随访7周后发现,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能更有效降压,可在7周内使37.8%的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140/90 mmHg),为重度高血压患者带来 更多益处(图1)。另有研究(INCLUSIVE研究)表明,HCTZ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300 mg/HCTZ 25 mg治疗后,77%的患者收缩压(SBP)达标,83%舒张压(DBP)达标,69% SBP和DBP 同时达标。此外,56%和63%的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可分别达到目标SBP和DBP。 靶器官保护是抗高血压治疗获益的关键 血压升高虽伴随整个高血压自然病程,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会造成更为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大量研究结果表明,ARB在强效降压之外,可对靶器官进行全面保护。 ARB减少尿微量白蛋白(MAU) 大量证据表明,MAU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相关,MAU升高可显著增高心脑血管事件及心衰发生风险。IRMA2(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研究入选590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和MAU的患者,经厄贝沙坦300 mg/d治疗24个月后,1/3治疗组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可恢复正常,且患者从MAU进展到显性蛋白尿的危险性下降70%,证实了AR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ARB逆转左室肥厚左室肥厚作为心脏重构的指标,可能是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HFNEF)发生的原因。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与不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相比,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反之,当左室肥厚消退时,患者预后状况可显著改善。SILVHIA(比较厄贝沙坦及阿替洛尔治疗瑞典人群中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舒张功能不全的左室肥厚患者,厄贝沙坦组与阿替洛尔组 在治疗48周后降压幅度相似,但厄贝沙坦能逆转左室肥厚,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03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还显示,与其他多种降压药相比,ARB能最大幅度地减少左室质量(图3)。 ARB减少房颤复发约2/3的房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高血压对于老年房颤患者而言是主要的 发病原因。马德里(Madrid)等人于2002年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与胺碘酮单药相比,可显著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图4)。研究者认为,厄贝沙坦并非通过降压来减少房颤复发,其可能的机制在于厄贝沙坦可预防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以及减少心房扩大和凋亡。此后,Madrid等又在血压正常的孤立性房颤患者中进行了厄贝沙坦剂量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与接受胺碘酮单药或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的患者相比,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300 mg/d治疗组患者的房颤无复发率显著升高,3组分别为52%、65% 和77%,该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厄贝沙坦降压外心房保护作用。此外,其他涉及ARB的研究(如CHARM、LIFE、Val-HeFT及VALUE研究)也证实,ARB与其他降压药或安慰剂相比,可显著减少房颤发生。

ARB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循证医学时代国内心血管专家临床实践 ARB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我国专家在会上报告,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不同降压药的降压幅度不同。2003年,沃尔德(Wald)等就354项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RB对SBP的控制程度优于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内的其他抗高血压药。设计严谨的4×4交叉研究对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和坎地沙坦进行降压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经1年多的治疗,缬沙坦降压疗效未被其他ARB超越,而且显著优于氯沙坦和坎地沙坦(图3)。因此选择ARB时,临床医师应认真考虑不同抗高血压药带给患者的疗效差异。 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疾病进展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新一代降压药ARB目前已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其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 ARB可保护心脏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指南推荐ARB用于心衰A期患者。而缬沙坦是唯一获得可同时用于治疗A、B、C 3期心衰患者的药物(表1)。Val-HeFT(缬沙坦心衰研究)研究证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缬沙坦可降低所有原因病死率和发病率联合终点 13.2%(P=0.009),还可降低未接受ACEI基础治疗亚组联合终点44%(P<0.00002)。VALIANT 研究(缬沙坦急性心肌梗死研究)通过非劣效性分析表明,缬沙坦保留了卡托普利99.6%的生存益处, 可降低心梗后高危患者死亡率25%。 氯沙坦是最早的ARB类药物,既往的研究表明,氯沙坦组的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未能证实氯沙坦在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生存转归的作用与ACEI相当。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缬沙坦对于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器官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均表现出持久、多重的保护作用,这在其他ARB类药物中并不多见。 ARB可保护大脑脑卒中一级预防的关键是降压达标。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包括11项大型研究),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亚洲患者的脑卒中发生风险高于心肌梗死,降压的同时有效预防脑卒中可使亚洲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