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胫前动脉超声标准

胫前动脉超声标准

胫前动脉超声检测标准

胫前动脉,作为人体下肢的重要血管之一,负责为小腿前部及足部提供血液供应。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下肢的血液循环。因此,通过超声检查对胫前动脉进行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进行胫前动脉超声检查时,应遵循以下标准:

检查设备:应使用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确保图像清晰,以便准确判断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检查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双腿伸直。检查者站在患者一侧,以便于操作。

检查方法:首先,应使用探头对胫前动脉进行纵向扫查,观察血管走向、内径、内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接着,进行横向扫查,以获取血管截面的完整图像。

评估指标:

1.内径:正常情况下,胫前动脉内径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超出此范围可能提示

血管狭窄或扩张。

2.内膜厚度:内膜增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应予以关注。

3.斑块形成:斑块的存在和性质(如软斑、硬斑、混合斑)对于评估血管健康状

况至关重要。

4.血流情况:观察血流是否顺畅,有无涡流、血流速度减慢等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应保持探头稳定,避免过度压迫血管。

•对于血管走行迂曲、分支多的部位,应耐心寻找最佳切面,以获得准确图像。•对于疑似异常的血管段,应多次重复扫查,并与健侧进行对比,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胫前动脉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血管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还可以为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因此,熟练掌握并遵循胫前动脉超声检测标准,对于保障下肢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内径及流速正常值

全身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眼部及甲状腺超声测值 腹部血管超声测值及频谱特点 门静脉径0.8-1.2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及舒期均有血流信号的连续性、吹风样带状频谱,平均血流速度15.2+-2.9cm/s。 肝右静脉径0.4-0.9cm,肝中静脉径0.5-0.9cm,肝左静脉径0.5-0.9cm。频谱特点为三相波波型,两个负相波及一个正相波。 肝动脉径0.2-0.5cm。频谱显示为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血流频谱,其特点是收缩期血流之后,可见较高的舒期血流。峰值速度55-70cm/s 腹主动脉径。肾动脉以上径2.0-3.0cm,肾动脉以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以上径1.5-1.8cm,频谱特点为收缩期呈正向单尖峰形,频带窄,舒期呈正向低速血流。峰值速度90-130cm/s。 腹腔动脉径0.57+-0.07cm。频谱显示为正向双峰形频谱,上升支陡直,下降支缓慢呈斜坡形峰值速度135+-11cm/s。 肠系膜上动脉径0.6+-0.09cm。频谱显示为空腹时收缩期单峰形呈,峰尖,上升速度快,下降支陡直,舒期为低速血流,并有反向血流。峰值速度 119+-22cm/s。进食后舒期血流增加,反向血流消失。 肾动脉径0.5-0.7cm。频谱显示为收缩期快速上升,下降支较缓慢,舒期为正向血流,且占据整个舒期。峰值速度60-120cm/s,RI=0.5-0.7。 下腔静脉径。近心段2.0-2.4,中段(在肾动脉水平)1.9-2.1cm,远心段(在髂总静脉汇合处水平)1.7-1.9cm。 子宫及卵巢正常参考值: 子宫上下径5.5-7.5cm,前后径3.0-4.0cm,左右径4.5-5.5cm。宫颈长约2.5-3.0cm,宫颈前后径《3.0cm。 成年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2cm。 甲状腺正常参考值 甲状腺侧叶前后径、左右径不超过2cm,上下径3-6cm,峡部前后径小于0.5cm。 甲状腺上下动脉直径小于2mm,收缩期峰值速度(Vmas)20-30cm/s,平均速度(Vmean)12-20cm/s,阻力指数(RI)0.5-0.6。

超声血管正常值

常用血管血流参数正参值 颈部血管 1.内中膜厚度(IMT): 颈总动脉< 1mm,分叉处IMT< 1.2 mm 2.内径:颈外动脉4-5mm;颈内动脉5-6mm;颈总动脉6-7mm 3.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SPV): 颈总动脉91.3±20.7cm/s;颈外动脉70.9±16.1 cm/s;颈内动脉67.6±14.3 cm/s 4.阻力指数(RI): 颈外动脉0.65-0.83;颈总动脉0.65-0.75;颈内动脉0.55-0.65 5.颈总动脉:V2 / V1< 0.8 6.椎动脉:内径3.5-4.2cm;收缩期峰值流速45-75 cm/s 颈内动脉狭窄分级诊断标准 1.轻度狭窄(内径减少0%-5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频窗存在 2.中度狭窄(内径减少51%-7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3.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4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2 4.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91%-99%) ⑴收缩期峰值流速>200cm/s ⑵舒张末期流速>100cm/s ⑶频窗消失 ⑷颈内动脉SPV与颈总动脉SPV之比>4 5.完全闭塞(内径减少100%) ⑴闭塞的管腔内可有充满的血栓回声 ⑵闭塞管腔内无血流信号 ⑶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出现反向波 四肢血管 上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测点测值(mm)

锁骨下动脉第一肋外侧缘处 6.18±0.49 腋动脉大圆肌下缘处 4.87±0.67 肱动脉内外上髁间 3.87±0.55 桡动脉桡骨茎突平面 1.87±0.36 尺动脉尺骨茎突平面 2.04±0.37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内径 SPV(cm/s) PI 锁骨下动脉 5.64±0.79 85±22 腋动脉 3.79±0.64 71±16 4.61±2.17 肱动脉 3.62±0.65 68±18 4.2l±2.29 桡动脉近段 2.5l±0.49 51±26 3.66±2.03 桡动脉远端 2.04±0.39 52±12 3.35±1.56 尺动脉近端 3.18±0.44 53±14 3.95±1.91 尺动脉远端 1.87±0.39 56±15 3.56±2.04 下肢动脉内径参考值 动脉内径(mm) 左右 股动脉 7.6±1.3 7.8±1.1 腘动脉 5.9±0.7 5.8±0.6 胫后动脉 2.5±0.4 2.5±0.3 足背动脉 2.3±0.4 2.2±0.3 上肢动脉血流参数测值 1.近段髂总动脉 85±20cm/s 远段髂总动脉 90±21cm/s 2.髂内动脉 93±18cm/s 3.近段髂外动脉 99±22cm/s 远段髂外动脉 96±13cm/s 4.近段股总动脉 89±16cm/s 远段股总动脉 71±15cm/s 5.股深动脉 64±15cm/s 6.近段股浅动脉 73±10cm/s 中段股浅动脉 74±13cm/s 远段股浅动脉 56±12cm/s 7.近段腘动脉 53±9cm/s 远段腘动脉 53±24cm/s 8.胫腓动脉干 57±14cm/s 9.近段胫前动脉 40±7cm/s 远段胫前动脉 56±20cm/s 10.近段胫后动脉 42±14cm/s 远段胫后动脉 48±23cm/s 11.近段腓动脉 46±14cm/s 远段腓动脉 44±12cm/s 12.足背动脉 30±10cm/s

周围血管

周围血管 正常颈部动脉超声报告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 cm,膨大处 cm;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cm,膨大处。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管壁不增厚,内膜平整,管腔无明显狭窄和扩张;CDFI显示血流方向正常,充盈良好,频谱形态正常,测值在正常范围内。 右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 cm,峰值流速 cm/s; 左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cm,峰值流速 cm/s。双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方向正常。 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报告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 cm,膨大处 cm;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cm,膨大处 cm。双侧(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壁上见多个强回声斑块,右侧最大者长 cm、厚 cm,位于颈总动脉膨大处后壁,左侧最大者长cm、厚 cm,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血流方向正常,充盈(尚满意、稍缺损),频谱形态正常,测值在正常范围内。 右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 cm,峰值流速 cm/s; 左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cm,峰值流速 cm/s。双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方向正常。 超声提示: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超声报告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 cm,膨大处 cm;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cm,膨大处 cm。双侧(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壁上见多个强回声斑块,右侧最大者长 cm、厚 cm,位于颈总动脉膨大处后壁,左侧最大者长cm、厚 cm,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右颈总动脉管腔内充满低回声,无血流信号显示,右侧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供应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起始部血流束变细,呈杂色血流信号,峰值流速 cm/s,左侧颈总动脉峰值流速 cm/s,阻力指数。 右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 cm,峰值流速 cm/s; 左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cm,峰值流速 cm/s。双侧椎动脉血流通畅,方向正常。 超声提示: 1.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发斑块形成 2.左颈内动脉起始部(轻、中、重)度狭窄,内径减少>% 3.右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闭塞,同侧颈外动脉血流逆转供应颈内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头臂干型)超声报告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4、操作注意事项 上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大动脉炎、动脉夹层等多位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右侧头臂干,应重点检查这些部位。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显示欠佳,观察椎动脉血流方向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锁骨下动脉近段严重狭窄或闭塞。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超声常用正常参考值 体表面积的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 中国成年女性 BSA=+ H=身高,W=体重 Stevenson公式已不适用于计算当代中国人体表面积,据男女各50例所得到的男女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S男=×身高+×体重+,S女=×身高+×体重,若不区别男和女,为中国人适用的通式为S=×身高+×体重;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表面积㎡=×身高cm+×体重kg-或体重kg×+已知小儿体重或身长时,可从下图查出小儿表面积;

颅脑 成人第三脑室宽:±0.6mm 眼部 1.成人眼球 1 轴长:±~24.0mm 2 角膜厚度:±~1.0mm 3 前房深度:±~3.0mm 4 晶体厚度:±~5.5mm 5 玻璃体长度:±16~17mm 6 球壁厚度:±~2.2mm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 1 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3.0mm 2 内直肌:~4.0mm 3 视神经宽度眶内段:±0.23mm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 球后间隙宽度:±2.86mm 2 球后间隙长度:±2.73mm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30~40cm/s、RI:;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16.32 cm/s 、RI:; 4成人睫状后动脉最大血流速度:~22.8cm/s 、RI:; 颌面部 1.腮腺厚度:1.0cm 2.颌下腺:×2.0cm 3.舌下腺:×0.6cm 颈部 1. 甲状腺长径:4~5cm 左右径:2~2.5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前后径:0.4cm 2. 甲状旁腺:5×3×1mm 心脏大血管 心脏 成人左室内径、室壁厚度、主动脉内径: 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 ?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 90°。探测下肢时, 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 ?探测上肢时:选择7.5 —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 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 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 - 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 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 ?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 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 ?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 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 ?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 5MHz余采用5 - 10MHz, 3 ?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 ?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 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 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 ?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 ?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 — 2 cm处测量。 8 ?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 动作等。 【检查内容】 1. 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 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考虑闭塞。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概述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特别是在接受动脉支架治疗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它会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严重的下肢缺血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无创、非放射性的诊断方法,在评估下肢动脉支架狭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支架内血管壁状态信息,对于判断支架是否存在狭窄以及评估其严重程度非常有帮助。 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系统地归纳整理已有文献和临床经验,希望能够为医生提供一份可靠、简明易懂的参考资料。 1.2 文章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 第二部分将介绍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背景和意义,包括下肢动脉疾病的概述、动脉支架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狭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超声诊断在下肢动脉支架狭窄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方法介绍、超声在评估动脉支架中的优势,以及对下肢动脉支架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概述。 - 第四部分将着重阐述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主要要点。具体内容包括血流速度参数评估标准解析、支架内血管壁异常特征分析以及具体部位的超声评估要点汇总。 -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了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应用前景。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地总结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标准的要点和特点,并介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回顾已有文献和临床经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简明易懂、可靠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准确地进行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超声诊断,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提高下肢动脉支架狭窄超声诊断技术水平。 2. 下肢动脉支架狭窄的背景和意义

血管超声报告模版

1正常髂血管 右髂总动脉内径mm,右髂外动脉内径mm,右髂内动脉内径mm。 右髂总静脉内径mm,右髂外静脉内径mm,右髂内静脉内径mm。 左髂总动脉内径mm,左髂外动脉内径mm,左髂内动脉内径mm。 左髂总静脉内径mm,左髂外静脉内径mm,左髂内静脉内径mm。 二维超声显示: 双髂血管走行正常,内膜清晰、光滑,血管内无异常回声。 多普勒超声显示: CDFI显示动脉各血管内充满血流信号,收缩期色彩明亮,舒张期色彩暗淡。PW显示三相波形。静脉血液回流通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PW显示上述静脉呈正常周期性改变,Valsalva试验未见异常返流。 y双侧髂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2正常下肢静脉 右股总静脉内径mm,大隐静脉近端内径mm,股浅静脉内径mm,腘静脉内径mm,胫后静脉内径mm。 左股总静脉内径mm,大隐静脉近端内径mm,股浅静脉内径mm,腘静脉内径mm,胫后静脉内径mm。 二维超声显示: 双下肢深静脉走行正常,内膜清晰、光滑,血管内无异常回声,静脉窦瓣可见。 多普勒超声显示: CDFI显示血液回流通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PW显示上述静脉呈正常周期性改变。 Valsalva试验: 上述静脉未见异常返流血流信号。 yx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 3正常下肢动脉 右股总动脉内径mm,股浅动脉内径mm,腘动脉内径mm,胫前动脉内径mm,足背动脉内径mm。 左股总动脉内径mm,股浅动脉内径mm,腘动脉内径mm,胫前动脉内径mm,足背动脉内径mm。 二维超声显示: 双下肢动脉走行正常,内膜清晰、光滑,血管内无异常回声, 多普勒超声显示: CDFI显示各血管内充满血流信号,收缩期色彩明亮,舒张期色彩暗淡。PW显示三相波形。 yx双下肢动脉通畅

胫前动脉损伤诊断与治疗

胫前动脉损伤诊断与治疗 胫前动脉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性损伤,常常由于剧烈的创伤或事 故引起。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显著提高 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本文将从胫前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 面进行探讨。 一、胫前动脉损伤的诊断 胫前动脉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1. 临床表现 患者在胫骨前部受伤后,常常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水肿和瘀伤。局 部可能出现皮肤裂口、出血和肿胀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活动受限、感觉异常和肢体无力等表现。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 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胫前动脉损伤。 2. 辅助检查 (a)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 地观察到胫前动脉的血流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确定胫前动 脉是否受损,并评估损伤的程度。 (b) CT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胫前动脉损伤 的影像学表现,能够清楚地显示动脉的断裂、血管壁撕裂等损伤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c) 血管造影:对于疑难或复杂的胫前动脉损伤,血管造影可以提 供更为详细的血管解剖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和评估。 二、胫前动脉损伤的治疗 胫前动脉损伤的治疗旨在恢复血液供应并保护组织免受进一步的损伤。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 对于一些早期或轻度的胫前动脉损伤,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 疗主要包括使用局部冰敷、升高患肢、固定和压迫止血等措施。此外,还可以应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2. 手术治疗 对于胫前动脉完全性断裂、明显血流受阻或持续出血的患者,需要 进行紧急手术。手术治疗可以通过修复受损的血管或进行血管旁路术 来恢复血液供应。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吻合术、动静脉会厌术等,具体 选择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具体情况而定。 三、康复护理 胫前动脉损伤的康复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 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伤口护理、疼 痛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并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四、并发症及预后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

超声检查规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 围的膜厚度〕与分叉部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与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膜增厚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假设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假设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与PW于狭窄处与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与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径。 CDFI纵向与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展检查以与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展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局部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展。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及诊断标准共识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及诊断标准共识 颈动脉狭窄测量超声标准 颈动脉狭窄的双功超声标准,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通过超声的频谱形态比较动脉造影而建立的,结果导致多普勒狭窄分类比较宽,诊断50%—99%的颈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0%~95%之间。 华盛顿大学制定分类标准,该标准检测颈动脉疾病敏感性为99%,识别正常动脉特异性为84%。 华盛顿大学标准中颈动脉狭窄的分类早在CEA试验之前确定,方法是比较狭窄点颈内动脉残余内径,和正常颈内动脉球部管径的估值。

球部管径大于ICA远端,两种血管造影狭窄的测量方法,不能给出相同病变的的相同狭窄百分比。以ICA远端作为参考血管造影狭窄程度比以球部作为参考部位的更低,这种影响中等狭窄病变尤为明显。 标准选择 正常:PSVICA<125cm/s,EDV<40cm/s,PSVICA/PSVCCA<2.0,无可视斑块或者内膜增厚。 狭窄<50%:PSVICA<125cm/s,EDV<40cm/s,PSVICA/PSVCCA<2.0,有斑块或者内膜增厚。 狭窄50%-69%:PSVICA 125-230cm/s,EDV 40-100cm/s,PSVICA/PSVCCA 2.0-4.0,有斑块。

狭窄70%-99%但不到接近闭塞:PSVICA>230cm/s,EDV>100cm/s,PSVICA/PSVCCA>4.0,有斑块,灰阶图和彩色图可见管腔变窄。PSV越高,病变狭窄越严重。 接近闭塞:速度参数可能不适用。 “闭塞前”病变可能伴随流速高、低或者无法检测,诊断接近闭塞主要靠彩色多普勒显示狭窄的管腔,在一些接近闭塞病变,彩色或能量多普勒可以通过显示一缕血流穿过病变,来区分接近闭塞和闭塞。 闭塞:灰阶图无明显的管腔显示,脉冲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无血流。只使用灰阶超声和脉冲多普勒时,接近闭塞病变会被误诊为闭塞。 诊断标准是适用于颈内动脉ICA,在于病变多发生在球部,对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评估,并不完全适用,但可以参考。 PSV一般很容易获得,重复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PSV是作为确定ICA狭窄主要参数,附加参数如ICA/CCA比值,和ICA、EDV是次要参数,当ICA、 PSV与疾病的程度不符时,它们尤其有用。

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

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 1. 引言 1.1 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之一,被认为是判断个体患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超声颈动脉成像作为非侵入性、无辐射风险的检查手段,在诊断斑块、评估斑块稳定性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首先介绍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包括背景介绍、斑块定义和分类以及斑块测量方法。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标准化斑块评估指标,包括斑块面积测量标准、斑块内部特征评估指标以及斑块表面形态评估指标。接下来,我们将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应用案例分析一和应用案例分析二。最后,我们将总结和回顾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探讨标准化斑块评估指标,并通过分析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来了解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提高读者对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对于未来研究方向,我们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研究人员投入到该领域,以不断完善和发展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技术,在早期预防、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等方

面做出更大贡献。 2. 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测量标准 2.1 背景介绍 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壁形成的固体或液体脂质沉积物,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斑块的检测和测量对于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2 斑块定义和分类 超声颈动脉血管斑块通常被定义为30%以上直径约5mm以上颈动脉断面内超声图像异常回声。根据组织成分和形态特征,斑块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类型如无回声、弥散回声、强回声等。 2.3 斑块测量方法 进行超声颈动脉斑块测量时,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单纯高度法和多参数法。 单纯高度法是最简单的测量方法,通过从基底到表面,利用超声仪器提供的标尺工具测量斑块最大厚度。这种方法容易操作且省时,但仅提供了长度信息。 多参数法是一种全面评估斑块特征的方法。通过将斑块定义为连续测量直径(横

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 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段血管、哪点测量。颈动脉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6~7.5mm 内中膜厚约1mm腹主动脉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正常峰值流速范围约为90~130cm/s腹主动脉近心段内径约为2.0~3.0cm中段(胰腺水平)为1.6~2.2cm远心段(分叉处)为1.3~1.7cm下腔静脉正常下腔静脉血流频谱线为收缩期向心性血流,心脏快速充盈期,其流速再次增快出现第二个向心性血流,心脏舒张中晚期呈低速离心血流,位于基线上方。第一峰流流速可达31.3±8.2cm/s第二峰流速可达25.0±8.1cm/s第三峰流速可达8.6±2.2cm/s内径(肝脏后段)呼气是为18.8±3.9mm吸气时为11.3±4.9mm。下肢深静脉包括股深静脉血流频谱曲线在静息状态下为自发性收血流频谱,其特点为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低速向心血流,曲线形态随呼吸有波浪有起伏变化。深吸气或Valsalva试验时,大、中静脉内血流停止,远心端肢体加压或抬高时,近心段血流加速。心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男性:45 ~55 mm 女性:35 ~50mm 舒张末室间隔厚度:男性: 9 ~11mm 女性:7 ~10mm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男性: 8 ~12mm 女性:7 ~11mm主动脉内径:男性: 23 ~33mm 女性:23 ~31mm 正常人左房内径与主动脉内径大致相等 心脏泵功能 每搏输出量: 35~90mL每分输出量: 3~6L/min每分心排指数:2~3L/min/m2(体表面积)射血分数:45%~75%主动脉根部男性:

超声正常值测量之颈部血管(系列文章,敬请关注收藏)

超声正常值测量之颈部血管(系列文章,敬请关注收藏) 颈动脉 正常值:内径:颈总动脉6.6-7.5mm,颈内动脉5.4-6.0mm,颈外动脉4.3-4.7mm,随着年龄增长,内径呈上升趋势。 内中膜厚度<1mm。 频谱特征 颈总动脉①收缩期双峰,舒张期持续、正向血流。②阻力指数介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 颈内动脉①收缩期双峰,舒张期持续、高速、正向血流。②频带较宽,频窗存在。③低阻力型频谱。 颈外动脉①收缩期双峰,舒张末期速度接近零或等于零。②频带较窄,频窗清晰。③高阻力型频 扫查方法: 使用高频线阵探头,于甲状腺横切面水平向外侧平移探头,即可探测到颈总动脉横断面,向下移动至颈总动脉起始处,从颈总动脉起始处向上移动探头,连续观察颈总动脉。连续观察颈总动脉时,当探头移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横断面图像出现血管膨大区(颈动脉分叉处),膨大区向上接近下颌骨角后方时,出现两条血管横断面,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一般颈内动脉位于后外侧,颈外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动脉远端检查技巧:将患者头部转向对侧,并将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后方,指向前内方向。如线阵探头效果差,可使用 5 ~ 7MHz 凸阵探头。 纵断面:观察彩色多普勒血流和采集多普勒频谱。 横断面:有助于了解动脉解剖、探头定位、显示偏心性斑块及管腔内径。 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长轴切面测量内膜内表面至中膜外表面垂直距离。 解剖知识:

1、颈部血管分支:主动脉弓→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右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2、颈总动脉外侧有颈内静脉,两者之间的后方为迷走神经,三者被包于颈动脉鞘内。 3、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其分叉处有两个重要结构。 ①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段的膨大部分,壁内有特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为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调节血压。 ②颈动脉体:位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叉处后方,借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受窦神经和迷走神经支配,属化学感受器,当血氧分压降低时,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及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4、颈动脉管壁三层结构(所有动脉管壁都由此三层构成,但各层厚薄有所不同) ①内膜:最内层,动脉上皮细胞附着层。 ②中膜:中间层,肌肉组织为其主要成分,是动脉弹性和硬度的基础。 ③外膜:最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椎动脉 正常值:内径3.7mm,PSV52cm/s,RI:0.62 频谱特征:可看似颈内动脉缩小版,因两者都直接供给低阻力的颅内血管床。收缩期双峰,舒张期持续正向血流,宽频带。 扫查方法  只采用纵切面扫查。 椎间段:在第 3 ~ 5 颈椎水平,首先通过正前后位获得良好的颈

超声常用正常值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 部位名称厚度(mm)左房LA 〈35 室间隔IVS <12 左室LV 〈55 左室后壁LVPW <12 升主动脉AO 〈35 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 〈30 左室壁<9-12 右房RA 〈40×35 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 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 二尖瓣狭窄最轻:≤ 轻度:(正常4)轻-中度:中度:重度:最重度:<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压差:20-50mmHg (正常3)中度:压差:20-50mmHg 重度:< 压差:50-1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 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 >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199±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 >1 血管正常值: 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 动脉硬化斑块>

血流速度:>0. 50m/s 狭窄分级: 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m/s 舒张期流速<40 cm/s 严重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170m/s 舒张期流速>40 cm/s 极重内径减少91-99%收缩期峰值流速>200m/s 舒张期流速>100 cm/s 闭塞内径减少100%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管腔无血流信号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分级: I级反流时间1-2s II级反流时间2-3s III级反流时间4-6s IV级反流时间>6s 心包积液分级:微量:2-3mm ,<50ml:房室沟下后壁 少量:3-5mm ,50-100ml: 下后壁 中量:5-10mm ,100-300ml:房室沟下后壁心尖区 大量:10-20mm ,300-1000ml整个心腔 极大量:20-60mm ,1000-40000ml:明显摆动 超声常用正常值 颅脑:成人第三脑室宽:± 眼部 1.成人眼球 (1)轴长:± ( ~) (2)角膜厚度:±~) (3)前房深度:± ~) (4)晶体厚度:± ~) (5)玻璃体长度:± (16~17mm ) (6)球壁厚度:± ~) 2.成人眼肌厚度及眶内段视神经正常值(1)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2)内直肌:~ (3)视神经宽度(眶内段):± 3.成人眼球后间隙 (1)球后间隙宽度:± (2)球后间隙长度:± 4.正常眼部血管: (1)眼动脉直径:1~2mm (2)成人眼动脉最大血流速度: 30~40cm/s、RI:。 (3)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最大血流速度:~cm/s 、RI:。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d).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多普勒频移(fd)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d公式为:fd =fr-fo= 公式中fd,cosθ仪器均可显示,fo及C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fo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r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d多普勒频移;V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由此而知,fo和v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 (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以频谱显示.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亦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用一定宽度的调制脉冲获得心脏或血管内某一取样容积内运动血流的实时频谱,简称PW.它可获得某区域内,瞬时所有红细胞各个方向上的频谱信息即血流速度-时间曲线.可供定性,定量分析.其特点为所测血流速度受探测深度及发射频率等因素限制.通常不能检测高速血流.若高速血流引起的多普勒频谱超过这一极限(奈奎斯特频率极限,1/2PRF),会出现频率失真,产生大小和方向的伪差. (3)高脉冲重复频率多普勒(high pulsed repetition frequency Doppler):HPRF Doppler 是在脉冲式多普勒基础上的改进.探头在发射一组超声脉冲波之后,不等采样部位的回声信号返回探头又发射出新的超声脉冲群,这样在一个超声束方向上,沿超声束的不同深度可有一个以上的采样容积. (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利用脉冲多普勒原理,其成像是使用一种运动目标显示器(moving target indicator,MTI),测算出血流中血细胞的动态信息,并根据血细胞的移动方向,速度,分散情况,调配红,蓝,绿三基色,变化其亮度,叠加在二维图像上.MTI实际上是一种滤波器.这种滤波器从接收的超声回波中,只分离出血流信号成分,而滤去心壁,瓣膜的信号. 3,多普勒超声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内容: 频移时相:以横坐标的数值表示,单位为秒. 频移幅度:以纵坐标的数值表示,代表血流速度的大小. 频移方向:以零位基线加以区分,基线以上的频移信号为正值,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基线以下的频移信号为负值,表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 频谱辉度:以频谱的亮度表示,反映取样容积或探查声束内具有相同流速的红细胞相对数量的多少.速度相同的红细胞的数量越多,频谱的辉度就越亮;反之,速度相同的红细胞数量越少,频谱的辉度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 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 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着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