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

第一节符号检验

符号检验的方法·符号检验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配对符号秩检验

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方法·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效力

第三节秩和检验

秩和检验的方法·秩和检验的近似

第四节游程检验

游程的概念·游程检验的方法·差符号游程检验

第五节累计频数检验

累计频数检验的方法·累计频数检验的应用

一、填空

1.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的所有检验方法。

2.符号检验的零假设就是配对观察结果的差平均起来等于()。

3.理论研究表明,对于配对样本非正态分布的差值d,()是最佳检验。

4.秩和检验检验统计量U是U1和U2中较()的一个。

5.秩尺度之统计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只取决于()。

6.()常被用作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比较。

7.绝对值相等的值,应将它们的秩()。

8.符号检验,在分布自由检验中称为()。

9.符号检验和配对符号秩检验,都只适用于()样本。

10.数据序列ABBABAAABABBABBAAAAAB的总游程数是()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检验中,不属于非参数统计的方法的是()。

A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B 总体的方差是否为某一个值

C 样本的取得是否具有随机性

D 两组随机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2.下列情况中,最适合非参数统计的方法是()。

A反映两个大学新生成绩的差别

B 反映两个大学新生家庭人均收入的差别

C 反映两个大学三年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差别

D反映两个大学在校生消费水平的差别

3.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A符号检验B游程检验C累计频数检验 D F检验

4.在累计频数检验中,卡方的自由度为()。

A n1

B 2

C n2

D n1+n2

5.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效力( )。

A 小于符号检验

B 大于t 检验

C 介于符号检验与t 检验之间

D 无法与符号检验及t 检验比较 6.如果我们说非参数检验的效力是80%,下列哪种解释正确。( )

A 如果用参数检验需要100个数据,那么在同等的检验效力下,非参数检验只要80个数据;

B 如果用非参数检验需要100个数据,那么在同等的检验效力下,参数检验只要80个数据;

C 如果用参数检验需要100个数据,那么在同等的检验效力下,非参数检验只要20个数据;

D 如果用非参数检验需要100个数据,那么在同等的检验效力下,参数检验只要

20个数据;

7.对于秩和检验,U 1、U 2和n 1、 n 2的关系是( )。

A U 1+U 2 = n 1+ n 2

B U 1U 2 = n 1 n 2

C

U 1/U 2 = n 1/ n 2 D U 1U 2 = n 1+ n 2

8.对于累计频数检验,所使用统计量D 的正确确定方法是( )。

A ∑(

221

1n F n F -

) B ∏(

221

1n F n F -

)

C max (

2

21

1n F n F -

) D min (

2

21

1n F n F -

)

9.配对符号秩检验中,用正态近似法的条件是( )。 A n >10 B n >20 C n >25 D n >40 10.游程秩检验中,用正态近似法的条件是( )。 A n 1>10, n 2>10 B n 1>20, n 2>20 C n 1>25, n 2>25 D n 1>40, n 2>40

11.设从两个未知的总体1和总体2中分别独立、随机地各抽取1个样本,样本1的

容量为n 1,样本2的容量为n 2,进行秩和检验的检验统计量为( )。

A

U 1=n 1n 2 +

2

)

1(11+n n ―R 1

B

U 2=n 1 n 2 +

2

)

1(22+n n ―R 2

C U = U 1 + U 2 =n 1 n 2

D U =min(U 1,U 2)

E U =max(U 1,U 2)

12.非参数检验又称为自由分布检验、无分布检验是指( )。

A 总体真的无分布

B 总体分布事先不知道,也无法研究

C总体分布事先不知道,但可以研究

D 事先对总体分布已知

13.字符串“ABBAAABBABBBBAAA”的游程总数是()

A 4

B 3

C 7

D 16

E 5

三、多项选择

1.在非参数检验中,可以用正态近似法的是()。

A符号检验

B 配对符号检验

C 秩和检验

D 游程检验

E 累计频数检验

2.我们期望采用非参数检验代替均值差检验的情况是()。

A没有根据采用定距尺度,但可以安排数据的秩;

B 数据不具备定距尺度的特征,但可以安排数据的秩;

C 样本小,且不能假定具有正态分布;

D 样本虽小,但能假定具有正态分布;

E 定距尺度的数据,且是大样本。

3.下列能用于配对样本检验的有()。

A符号检验

B t检验

C 配对符号秩检验

D 秩和检验

E 游程检验

4.下列能用于独立样本检验的有()。

A符号检验

B 累计频数检验

C 配对符号秩检验

D 秩和检验

E 游程检验

5.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的主要区别是()。

A无需知道总体参数;

B 无需估计总体参数;

C 无需设定总体为何分布;

D 数据必须是定比或定距;

E 数据可以是定比、定距、定序或定类

6.下列可以作为符号检验的原假设有()。

A两个样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B 两个样本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C p=0

D p=0.5

E p=1

7.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在累计频数检验中用卡方近似计算方法实际上更趋于保守

B 秩和检验中如果同数值的数目很大,应该用累计频数检验代替秩和检验

C 秩和检验中如果同数值的数目较小,Z计算式要加以修正

D 配对符号秩检验时,如果同数值的数目很大,不能用正态近似法

E 绝对值相等的值,应将它们的秩均分之

8.符号检验的缺点是()。

A检验快速

B 检验的效力低

C 数据的利用不充分

D 用于统计决策是保守的

E 对数据的要求不高

四、名词解释

1.非参数检验

2.符号检验

3.配对符号秩检验

4.秩和检验

5.游程

6.游程检验

7.差符号游程检验

8.累计频数检验

五、判断题

1.非参数检验不能充分利用全部现有的资料信息。()

2.非参数检验不可以用于处理等级的资料和定性的信息。()

3.符号检验是二项检验的一种实际应用。()

4.配对符号秩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d值,是最佳检验,其检验效力大大高于符号检验。()5.累计频数检验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大而等级划分又很有限的情况。()

6.累计频数检验很少用作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比较。()

7.秩和检验中如果同数值的数目较多,Z计算式要加以修正。()

8.在累计频数检验中用卡方近似计算方法实际上更趋于保守。()

9.秩和检验中如果同数值的数目很大,应该用秩和检验代替累计频数检验。()10.绝对值相等的值,它们的秩也应相同。()

六、计算题

1.从某总体中抽出10个样本单位做“前”和‘后“的观察对比,对比的数据如下表

所示:

(1)分别用符号检验和配对符号秩检验,研究观察前后有无显著差别(α=0.05);

(2)对两种检验的结果进行简要评价。

2.为了研究当夫妻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类似时妻子是否更保守,研究者随机抽取了50对夫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只有9对夫妇的差异较大,而其中9对夫妇的妻子确比丈夫保守,1对夫妇的丈夫比妻子保守。试问研究结果是否证实了事先的假设(α=0.05)?

3.为了解一部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宣传片对大学生的影响,对13个观看过宣传片的13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在显著水平0.05下,检验此宣传片的效果。

4.一位教师给200人的班级上课,在过去的几年里,所有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71.5分。在他改上小班课后,35人小班学生成绩的秩和计算为T+ =420,T- =210。问在显著水平0.05下,他改为小班上课的效果如何?

5.为研究某大学毕业生的薪水与其性别有无关系,研究者调查了该专业往届的一个班

6.研究者为研究居住在两个城区的通勤费哪个更贵,在某大公司里随机抽取了住在1区的职员30名和住在2区的职员40名,把它们的每日平均通勤费进行统一排列,并计算出

R 1=1241,R 2=1244。假设没有相同的秩。问在显著水平0.05下,是否能得出1区的通

勤费比2区更高的结论?

试用游程检验法判断该职业在两地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8.为了研究老人居住方式不同对健康的影响,调查者把老人分为独住和与子女同住两种情况,调查各自的满意度。调查资料汇总如下:

9.社会分层研究中把成年男子分成6个社会层次,数字越大,社会层次越高。为了研究社会层次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调查者了510人,把它们分为流动愿望高和流动愿望低两

11.为测试试题卷的出题顺序与成绩的关系,调查者把某班人数等分,其中一半做最先难后易的A卷,另一半做先易后难的B卷。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试用游程检验法判断两种不同的出题方式是否有显著差异。(α0.05)

七、问答题

1.简述非参数检验的优点。

2.简述简便检验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之外2.零3.配对符号秩检验4.小5.样本容量6.累计频数检验

7.均分8.简便检验(或快速检验)9.配对10.12

二、单项选择

1.B 2.C 3.D 4.B 5.C 6.B 7.D

8.C 9.C 10.B 11.D12.C 13.C

三、多项选择

1.BCD 2.AC 3.ABC 4.BDE 5.ACE

6.AD 7.ABDE8.BCD

四、名词解释

1.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之外的所有检验方法。从检验的内容来说,不是检验总体分布的某些参数,而是检验总体某些有关的性质。

2.符号检验:符号检验就是先假设p=0.5,按二项分布计算(X1―X0)的具体数值取得正号“+”出现次数之抽样分布,然后以样本中正号“+”出现的次数x作为检验统计量。如果它是B(x;n,0.5)下的小概率事件,便否定对差分布之中位数为零的零假设,即认为两总体存在平均水平上的差别。

3.配对符号秩检验:配对符号秩检验,首先求出每对数据的差值d ,不计正负,按绝对值大小把差值d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赋予它们秩,再在差值前补填上符号,求得正差值的秩和T+ 及负差值的秩和T- 。如果T+ 和T- 相差太大,就应该否定零假设。

4.秩和检验:把样本1和样本2混合起来,并按数值从小到大顺序编号,分别计算两样本的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U,如果计算出的U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零假设被拒绝。

5.游程:一个游程指混合样本中接连属于一个样本的一串秩,其前后是另一个样本的秩。

6.游程检验:把样本1和样本2混合起来,并按数值从小到大顺序编号,赋予它们以秩同时点算游程数目,以混合样本中的游程数目为检验统计量进行检验.

7.差符号游程检验:用于评价测量时间序列与随机性形成的偏离。如果被测量数据与时间无关,则(X i―X i-1)差的符号是随机的(零假设)。而备择假设则为:加减号的顺序显著偏离随机性。

8.累计频数检验:将两个样本分别按同一秩尺度分组,得到的两个频数分配数列,根据两个样本的频数分布,做出两个样本的累计频率分布,根据两个样本的累计频率分布,算出差值的一系列数值,找出最大差值,作为检验统计量进行检验。

五、判断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8.( √ )9.( × )10.( √ )

六、计算题

1.符号检验: 正号、负号的数量分别是7和3,否定域为0、1、9、10,接受H 0:

观察前后无显著差别;配对符号秩检验:T + =48.5,T - =6.5,T =6.5 <T α(n )=8, 不能接受H 0:观察前后无显著差别。造成差别的原因是,符号检验没有充分利用样本信息,检验结论难免粗糙。而配对符号秩检验不但考虑了正负号,还采用了其差别大小的信息,因而是一种更有效的检验方法

2. 符号检验: 正号、负号的数量分别是9和1,否定域为0,1,不能接受H 0,即妻子的确比丈夫更保守一些。

3.配对符号秩检验:T + =11.5,T - =79.5,T =11.5 < T α(n )=21,接受H 1:此宣传片有明显效果。

4.n >25 ,用正态近似法配对秩和检验. Z =-1.72< -1.64,接受H 1:上小班课的成绩优于上大班课的成绩。

5.U 1=109,U 2=21,U =21< U α(n 1 ,n 2)=33, 接受H 1:男毕业生与女毕业生的薪水分布不同

6.n 较大,利用正态分布作近似检验。Z =-2.089< -1.64,接受H 1:1区的通勤费比2区更高

7.n 1=8,n 2=7,游程数r =9>αr ( n 1,n 2)=05.0r (8,7)=4,接受原假设H 0:甲、乙两地具有相同的职业声望。

8. 两样本的容量都大于40且有预测方向,应用卡方近似法进行累积频数检验。D =0.187,2χ=17.74>2χ(2)=9.21,接受H 1:与子女同住更有益于老人健康

9. 没有预测方向,采用双侧检验,D =0.2020>αD =0.1448, 接受H 1:社会层次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10.有显著差异

11.n 1=10,n 2=10,游程数r =6=05.0r (8,7)=6,拒绝H 0,即有显著差异

七、问答题

1.答:

首先,在仅能满足下面两条件之一时,不能用参数检验,但非参数检验是适用的:①没有根据采用定距尺度,但可以安排数据的顺序(即秩);②样本小且不能假定具有正态分布。其次,非参数检验,无需做出经典统计所必要的关于分布的任何假设。唯一需要的假设是:全部数据或数据对都出自相同的基本总体,且取样是随机的、相互独立的。因此,非参数检验又称为分布自由(或无分布)检验。

2.答:

(1)应用简便检验的重要之处是对参数或非参数数据序列的显著性做出近似的评价。这里,简便检验是用于科学探索的,看看完成一个极耗费时间的最佳检验是否真正有价值。

(2)需要使用非参数简便检验的另一个领域是,对初步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的显著性进行评价。如果后继试验要得出可信的答案,初步试验的结果应有很好的根据。

(3)最后,只要能得到较大的样本,即样本容量n>100,那么就可以坚信使用简便检验能获得关于显著性的有把握的评价。

统计学(贾俊平,第四版)第五章习题答案

《统计原理》第五章练习题答案 5.1 (1)平均分数是范围在0-100之间的连续变量,Ω=[0,100] (2)已经遇到的绿灯次数是从0开始的任意自然数,Ω=N (3)之前生产的产品中可能无次品也可能有任意多个次品,Ω=[10,11,12,13…….] 5.2 设订日报的集合为A ,订晚报的集合为B ,至少订一种报的集合为A ∪B ,同时订两种报的集合为A ∩B 。 P(A ∩B)=P(A)+ P(B)-P(A ∪B)=0.5+0.65-0.85=0.3 5.3 P(A ∪B)=1/3,P(A ∩B )=1/9, P(B)= P(A ∪B)- P(A ∩B )=2/9 5.4 P(AB)= P(B)P(A ∣B)=1/3*1/6=1/18 P(A ∪B )=P(B A )=1- P(AB)=17/18 P(B )=1- P(B)=2/3 P(A B )=P(A )+ P(B )- P(A ∪B )=7/18 P(A ∣B )= P(B A )/P(B )=7/12 5.5 设甲发芽为事件A ,乙发芽为事件B 。 (1)由于是两批种子,所以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所以有:P(AB)= P(B)P(B)=0.56 (2)P(A ∪B)=P(A)+P(B)-P(A ∩B)=0.94 (3)P(A B )+ P(B A )= P(A)P(B )+P(B)P(A )=0.38 5.6 设合格为事件A ,合格品中一级品为事件B P(AB)= P(A)P(B ∣A)=0.96*0.75=0.72 5.7 设前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A ,后5000小时未坏为事件B 。 P(A)=1/3,P(AB)=1/2, P(B ∣A)= P(AB)/ P(A)=2/3 5.8 设职工文化程度小学为事件A ,职工文化程度初中为事件B ,职工文化程度高中为事件C ,职工年龄25岁以下为事件D 。 P(A)=0.1 P(B)=0.5, P(C)=0.4 P(D ∣A)=0.2, P(D ∣B)=0.5, P(D ∣C)=0.7 P(A ∣D)=2/55)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 同理P(B ∣D)=5/11, P(C ∣D)=28/55 5.9 设次品为D ,由贝叶斯公式有: P(A ∣D)=)C P(C)P(D )B P(B)P(D )A P(A)P(D ) A P(A)P(D ++=0.249 同理P(B ∣D)=0.112 5.10 由二项式分布可得:P (x=0)=0.25, P (x=1)=0.5, P (x=2)=0.25 5.11 (1) P (x=100)=0.001, P (x=10)=0.01, P (x=1)=0.2, P (x=0)=0.789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2、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一次性调查()。 A、只能是定期的 B、只能是不定期的 C、可以是经常性的 D、可以是定期和不定期的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6、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B、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11、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2、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产量,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3、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 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5、对某地区五金交电商品的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则调查单位是()。 A、该地区所有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B、全部五金交电商品 C、每一个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D、每一种五金交电商品 1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销售量 17、统计报表,按填表报单位的不同分为()。 A、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C、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D、电讯和邮寄两种 1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每一个人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 19、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不同的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20、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1、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D)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指出下列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C) A、企业的销售收入 B、员工的工资 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汽车产量 3、指出下面的变量中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A) A、生活费指出 B、产品的等级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 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总体是(B)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以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 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总体是(A)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IT业的500个从业者 C、IT从业者的总收入 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 7、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消费支付方 式”是(A)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连续变量 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是 (C)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变量 9、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抽取的1000个消费者中,他们每月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是200元,他们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里的总体是(D) A、1000个消费者 B、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C、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总花费 D、1000个消费者的平均花费 10、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A)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完整版)统计学习题答案第5章参数估计

第5章 参数估计 ●1. 从一个标准差为5的总体中抽出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样本均值为25。 (1)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σ等于多少? (2) 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允许误差是多少? 解:已知总体标准差σ=5,样本容量n =40,为大样本,样本均值x =25, (1)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x σσ5=0.7906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0.7906=1.5496。 ●2.某快餐店想要估计每位顾客午餐的平均花费金额,在为期3周的时间里选取49名顾客组成了一个简单随机样本。 (3) 假定总体标准差为15元,求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 (4) 在95%的置信水平下,求允许误差; (5) 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求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解:(1)已假定总体标准差为σ=15元, 则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 x σσ15=2.1429 (2)已知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于是,允许误差是E = α/2 σ Z 6×2.1429=4.2000。 (3)已知样本均值为x =120元,置信水平1-α=95%,得 α/2Z =1.96, 这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α/2 x Z 0±4.2=124.2115.8 可知,如果样本均值为120元,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为(115.8,124.2)元。 ●3.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7500名学生中采取不重复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6人,调查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的数据(单位:小时): 3.3 3.1 6.2 5.8 2.3 4.1 5.4 4.5 3.2 4.4 2.0 5.4 2.6 6.4 1.8 3.5 5.7 2.3 2.1 1.9 1.2 5.1 4.3 4.2 3.6 0.8 1.5 4.7 1.4 1.2 2.9 3.5 2.4 0.5 3.6 2.5

统计学练习题最新版

第一章 一、判断对错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但它在具体研究时也离不开对现象质的认识。 4、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5、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 文字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 6、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 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总体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 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 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6、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 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答案D B B A B A 三、多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ABD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E、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CD A、2010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某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3、在工业普查中()BCE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4.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BDE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第一节 非参数检验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非参数检验 (一)什么是“非参数” 非参数模型:缺乏总体分布模式的信息。 (二)非参数检验的定义 非参数检验:不需要假设总体是否为正态分布或方差是否为齐性的假设检验称非参数检验。 (三)非参数检验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一般不涉及总体参数,其假设前提也比参数假设检验少得多,适用面较广。 计算简便。 2、缺点: 统计效能远不如参数检验方法。由于当数据满足假设条件时,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能够从其中广泛地充分地提取有关信息。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数据的限制较为宽松,只能从中提取一般的信息,相对参数统计检验方法会浪费一些信息。 (四)非参数检验的特点: 1、它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 2、特别适用于顺序数据; 3、适用于小样本,且方法简单; 4、最大的不足是不能充分利用资料的全部信息; 5、不能处理“交互作用”,即多因素情况。 第二节 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一、秩和检验法 秩和即秩次的和或等级之和。秩和检验法也叫Mann-Whitney-Wilcoxon 检验,它常被译为曼-惠特尼-维尔克松检验,简称M-W-W 检验,也称Mann-Whitney U 检验。秩和检验法与参数检验法中独立样本的t 检验法相对应。当“总体正态”这一前提不成立时,不能用t 检验,可以用秩和检验法。 (一)秩统计量 秩统计量指样本数据的排序等级。假设从总体中反复抽取样本,就能得到一个对应于样本容量1n 和2n 的秩和U 的分布。这是一个间断而对称的分布,当1n 和2n 都大于10时,秩和T 的分布近期近似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21211++= n n n T μ ()12121 21++=n n n n T σ 其检验值为

统计学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 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 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 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 B 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D 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B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D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B 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B 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B 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D 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社会总产值 B.产品合格率 C.产品总成本 D.人口总数 B 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品的产量 B.产品的出口额 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 D.产品的评价 D

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A.职工的工资 B.商品的价格 C.粮食的亩产量 D.汽车的产量 D 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B.如性别 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 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 A 13.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C 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百分数 A 15.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A.数量标注 B. 品质标志 C. 数量指标 D. 质量指标 B 16.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17.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D 18.下列哪个是连续型变量() A. 工厂数 B. 人数 C. 净产值 D.设备台数 C 19.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C 20.统计工作过程不包括()。 A.统计调查 B.统计分布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B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指数

第五章指数 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 A.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各种动态相对数 2.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哪一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 3.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4.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5.按指数对比基期不同,指数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6.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商品价格指数 B.单位成本指数 C.劳动生产率指数 D.职工人数指数 7.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量指数 B.销售额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劳动生产率指数 8.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平均指数 9.综合指数包括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0.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1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指数化指标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指数编制的方法不同 12.编制综合指数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 B.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 C.指数体系 D.个体指数和权数 1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同度量因素 A.基期的质量指标 B.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基期的数量指标 14.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下列哪一指标作为

统计学 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⒈某地区对小学学生情况进行普查,则每所小学是()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③填报单位④调查项目 ⒉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①各百货商店②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③一个百货商店④每位工作人员 ⒊对某停车场上的汽车进行一次性登记,调查单位是() ①全部汽车②每辆汽车③一个停车场④所有停车场 ⒋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 ①只能进行全面调查②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 ③既能进行全面调查,也能进行非全面调查④以上答案都对 ⒌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抽样调查④重点调查 ⒍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抽样调查④典型调查 ⒎统计报表大多属于() ①一次性全面调查②经常性全面调查 ③经常性非全面调查④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⒏目前我国进行的职工家庭收支调查是() ①普查②重点调查③全面调查④抽样调查 ⒐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①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②具体确定调查单位 ③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④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动 ⒑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点,11月1日调查员在各家调查时,得知王××家10月31日23点38分生了一个小孩,过了半小时李家也生了一个小孩,则这两个小孩如何登记?() ①两家小孩均应登记③王家的小孩应予登记,李家小孩不应登记 ②两家小孩均不予登记④王家小孩不应登记,李家小孩应予登记

⒒.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①一致的③是无关联的两个概念 ②是无区别的④一般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 ⒓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①调查项目的承担者②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 ③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④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⒔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①调查单位数目不同②搜集资料方法不同 ③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④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 ⒕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①重点调查②典型调查③抽样调查④非全面统计报表 ⒖统计调查时间是() ①调查工作的时限②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③调查登记的时间④调查期限 ⒗问卷法属于() ①直接观察法②询问法③报告法④一次性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 ⒈普查是( ) ①非全面调查②专门调查③全面调查④经常性调查⑤一次性调查⒉非全面调查形式有( ) ①重点调查②抽样调查③典型调查④非全面统计报表⑤统计报表⒊乡镇企业抽样调查中,抽取的每一个乡镇企业是( ) ①调查主体②调查对象③调查单位④调查项目⑤填报单位 ⒋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 ①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②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③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④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⑤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主体 ⒌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 ①人口普查②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调查 ③职工家庭收支变化调查④单位产品成本变动调查

统计学经典题库与答案

2.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 、发现数据的错误 C 、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3.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 B 、对数据进行排序 D 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 ) A H 0:二=0.15;二-0.15 B H o :二二 0.15;二=0.15 C H 0: 一 - 0.15;二:: 0.15 D H 0:二乞 0.15;二 0.15 9.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 大,则(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C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10. 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 、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 、 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 B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 )。 z 分布 B 、t 分布 F 分布 D 、 2 分布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5.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则峰态系数的值( )。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等于2倍的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3 C 、v 3 6. 若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C 不存在任何关系 7.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均数( )。 A 、不变 B C 减少为原来的1/3 D > 3, =0 )。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 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不能预测其变化 8. 某贫困地区所估计营养不良的人高达 15%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 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 如果一组数据标准分数是(-2 ),表明该数据( )。

统计学习题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 第一节符号检验 符号检验的方法·符号检验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配对符号秩检验 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方法·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效力 第三节秩和检验 秩和检验的方法·秩和检验的近似 第四节游程检验 游程的概念·游程检验的方法·差符号游程检验 第五节累计频数检验 累计频数检验的方法·累计频数检验的应用 一、填空 1.非参数检验,泛指“对分布类型已知的总体进行参数检验”()的所有检验方法。 2.符号检验的零假设就是配对观察结果的差平均起来等于()。 3.理论研究表明,对于配对样本非正态分布的差值d,()是最佳检验。 4.秩和检验检验统计量U是U1和U2中较()的一个。 5.秩尺度之统计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只取决于()。 6.()常被用作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比较。 7.绝对值相等的值,应将它们的秩()。 8.符号检验,在分布自由检验中称为()。 9.符号检验和配对符号秩检验,都只适用于()样本。 10.数据序列ABBABAAABABBABBAAAAAB的总游程数是() 二、单项选择 1.下列检验中,不属于非参数统计的方法的是()。 A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B 总体的方差是否为某一个值 C 样本的取得是否具有随机性 D 两组随机变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2.下列情况中,最适合非参数统计的方法是()。 A反映两个大学新生成绩的差别 B 反映两个大学新生家庭人均收入的差别 C 反映两个大学三年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差别 D反映两个大学在校生消费水平的差别 3.不属于非参数检验的是()。 A符号检验B游程检验C累计频数检验 D F检验 4.在累计频数检验中,卡方的自由度为()。 A n1 B 2 C n2 D n1+n2

统计学课后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1章导论 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的总体是() A、250颗成年松树 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 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 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 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 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 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 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 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 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 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 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 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 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的结果

A、定性变量 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 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 A、试验 B、实际观察 C、随机抽样 D、已发表的资料 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 A、观察研究 B、设计的试验 C、随机抽样 D、全面调查 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 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 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 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所有的大学生 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 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

统计学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统计总论 一、填空题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职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6. 统计学的性质可概括为: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7.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 8.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而不是研究实质性问题的科学。 9.历史上“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国势学派,“有统计学之实,无统计学之名”的统计学派是政治算术学派。 10.统计研究方法中的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二、单选题 1.A 2. C 3. B 4. B 5. A 6.A 7.D 8.A 9.B 10.C 11.B 三、多选题 1.BCE 2.ABC 3. ABCD 4. ABCDE 5.ABC 四、判读改错题 1.√ 2.. √ 3. √ 4.×,统计学一词最早出自欧洲。 5.×,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始于17世纪末叶。 6.√ 7. √ 8.×,统计客体是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统计信息的承担者和信源地。 9.×,统计学既是一门方法论科学,不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10.√ 11.√ 12. ×,统计运用大量观察法的目的是消除个别事物的差异,显现想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只要部分单位对总体有代表性,只要对足够多的总体单位进行观察,也能达到这个目的。 五、简答题 1、统计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有三种含义,分别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其相互关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1,0(N C.、 ),(2 n n N D 、) , (2 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緖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某市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工业企业 B、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一个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2、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是源。 A、统计学 B、统计资料 C、统计工作 D、统计方法 3、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指标 B、只能有一个指标志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志 4、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标志 5、要了解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 A、100个学生 B、1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6、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使用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某工人月工资90元,则工资是()。 A、质量指标 B、数量指标 C、数量标志 D、变量值 9、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A、该市每个职工 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 10、刘老师的月工资为480元,则480元是()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质量指标 1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D、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12、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的年龄 D、工业企业数

统计学习题第五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A、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 B、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 C、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 D、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A、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品 B、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 C、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优质品 D、从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 3、假设A、B为两个互斥事件,则下列关系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A、P(A+B)=P(A)+P(B) B、P(A)=1-P(B) C、P(AB)=0 D、P(A|B)=0 4、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A、0.125 B、0.25 C、0.375 D、0.5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频率的极限是概率。 2、若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5‰,那么随机购买1000注彩票将有5注中奖。

答案:一、A,D,B,C; 二、 1、错误。当观察次数n很大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就是概率,频率可作为概率的近似值。但是并不能认为概率就是频率的极限。因为当n很大时,频率稳定地在概率附近摆到,二者出现显著偏差的可能性极小,但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偏差肯定越来越小。 2、错误。中奖的概率为5‰,意味着在试验次数非常多的情况下,平均每1000注彩票大约有5注会中奖。并不意味着每1000注彩票必然有5注中奖。

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1)数值型变量。 (2)分类变量。 (3)离散型变量。 (4)顺序变量。 (5)分类变量。 1.2 (1)总体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集合;样本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集合。 (2)参数是该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统计量是抽中的2000个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1.3 (1)总体是所有IT从业者的集合。 (2)数值型变量。 (3)分类变量。 (4)截面数据。 1.4 (1)总体是所有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集合。 (2)分类变量。 (3)参数是所有在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 (4)参数 (5)推断统计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与研究容有关的原始信息已经存在,是由别人调查和实验得来的,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称为“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时需要注意:资料的原始搜集人、搜集资料的目的、搜集资料的途径、搜集资料的时间,要注意数据的定义、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避免错用、误用、滥用。在引用二手资料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概率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按一定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中的概率,概率抽样的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是指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实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非概率抽样也适合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 3.调查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自填式、面方式、式,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的方法? 实验式、观察式等。 4. 自填式、面方式、式调查个有什么利弊? 自填式优点:调查组织者管理容易,成本低,可以进行较大规模调查,对被调查者可以刻选择方便时间答卷,减少回答敏感问题的压力。缺点:返回率低,调查时间长,在数据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