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

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

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doc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 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

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4.4.2.3 生物监测法 4.4.2.3.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4.4.2.3.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 果监测标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灵寿县医院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1.1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1.2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1.3消毒包内有水滴。 1.4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2引起湿包的因素

2.1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 2.2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2.3干燥时间不足。 2.4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2.5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2.6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2.7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2.8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2.9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 3.1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2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共同构成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技术操作和监测的标准要求。 本标准为强制(推荐)性标准,其中第(?) 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88)卫医字第6号]同时废止。 附录(?)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瑞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市卫生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煤炭部总医院、3M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鹊翔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巩玉秀、李六亿、任伍爱、张青,张流波、李新武、钱黎明、冯秀兰、王易非、武迎宏、钟秀玲、么莉、黄靖雄、蒋礼恒……# #。 本标准其他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员参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和为医院提供消毒 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也应执行本规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78—2000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要求。 GBl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追溯traceability: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3.2 过程挑战装置process challenge device:对灭菌过程有预定抗力的模拟装置,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其内部可放置化学指示物(化学挑战测试包)或生物指示物(生物挑战测试包)。 3.3 A0值A0valuc:A值是判断湿热法消毒效果的—个参数,指为达到指定的消毒效果,温度应维持在80℃的时间(秒)。A0值则是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时,温度维持在80℃的时间(秒)。Z 值是指湿热消毒过程中, 微生物杀灭率提高10倍时,温度的改变值(以K为单位)。 其计算公式为:A0=∑10(T—80)/z△t A0是Z为10时的A值,△t是时间(秒),T是负载的摄氏温度。 3.4台式压力蒸汽灭菌器table-top sterilizer:指体积小于57升的小型压力蒸汽 灭菌器,灭菌器依赖使用者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产生蒸汽。 3.5快速压力蒸汽灭菌flash sterilization:专门用于处理立即使用物品的压力蒸汽灭菌程序。 4监测要求 4.1通用要求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操作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操作流程 (一)清洗质量监测操作规程 1.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3)判定方法: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牙齿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定期监测: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3)清洗消毒器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判定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二)消毒质量监测操作规程

1.湿热消毒 (1)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o值。 (2)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果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手册的要求。 2.化学消毒 (1)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2)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3.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4.判定方法 湿热消毒监测结果应符合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 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与结果符合GB15982的要求。 (三)灭菌质量监测操作规程 5.监测要求 (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 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CSSD标准的要求。 (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 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器械清洗效果、清洗消毒设备消毒效果、灭菌器灭菌效果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监测。 (二)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由岗位工作人员完成日常监测,由经验丰富的专人完成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如实记录在质量监测记录上。 (三)监测内容及要求。 1、器械清洗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5个待灭菌的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方法同日常监测,并记录检查结果。 2、清洗消毒机及其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定期检测:每个月采用喷淋型清洗监测卡对清洗消毒机进行监测,每次监测清洗机的不同部位,做好标记,并记录。 3、灭菌效果的监测 (1)高压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周监测;灭菌植入物,每批次监测;B-D 试验,每日检测。

(2)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天第一锅监测。 4、要求 (1)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①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②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字,及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2)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间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 一、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 1、工艺监测: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期、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2、化学监测:灭菌包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晨进行一次B-D测试;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及方法、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二、对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每日采用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清洗后的器械、物品进行监测,做到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对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根据性能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检测

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对灭菌质量的监测 1、物理检测和包外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检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五、环境卫生物监测 1、每月对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库进行空气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室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一次; 3、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一次,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一次; 六、对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低于70uW/cm2,新管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 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因为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然而,在蒸汽灭菌中,湿包是常见的问题。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这被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这种反复的消毒灭菌不仅浪费时间和材料,还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在供应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消毒包内有水滴;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湿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干燥时间不足;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为了控制湿包的产生,应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消毒包应正确包装,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大于30 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7kg,盘、盆、碗等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必须多个包装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 准(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灵寿县医院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供应室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湿包是蒸汽灭菌中常出现的问题,因为,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所以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如此反复的消毒灭菌既浪费时间又消耗材料,也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供心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1湿包判断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 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 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 消毒包内有水滴。 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2引起湿包的因素 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 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 干燥时间不足。 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 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 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 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 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 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3湿包控制 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

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监测

供应室的消毒灭菌监测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评价消毒灭菌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医院供应室化管理与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是必不可少。 1 隔离 1.1 严格划分即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要符合由污—洁—无菌的发放路线原则[1]。进入清洁区应着装整洁,更换拖鞋。 1.2 对回收的布类、装入专用布袋装送洗衣房统一处理,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处理,按照《特殊感染性疾病污染器械的处理流程》执行。 1.3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分别放置、凡污染的手或物品不能触及无菌物品。 2 消毒 2.1 回收器械分类后用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润滑、干燥。 2.2 污物回收室、包装室、无菌室及发放室等物体表面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2.3 地面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 2.4 下送车用清水冲洗或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2.5 无菌室、包装室 去污区等室内空气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每日3次,每次1小时。 3 灭菌 3.1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严格掌握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温度达132℃-134℃,压力达205.8kpa,灭菌时间10min 3.2无菌物品高压后湿度手感,超过3%不能使用,应重新更换布类后,再次送高压灭菌,灭菌后的物品有效期为7天。 3.3 物品装载量,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超过90%,预真空和脈动真空灭菌器的装载量分别不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防止小装量效应。 3.4 灭菌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消毒包体积,预真空锅不超过30cm×30cm×50cm。 4 监测 4.1 专人负责灭菌的质量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和B-D测试。工艺监测:指包括器械和物品的清洁去污、包装装载、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以及灭菌后的处理。 4.2化学监测:即化学指示卡法和3m指示胶带测试法。各消毒包内放进3m 指示卡片,消毒包外贴3m 胶带,并标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锅号、锅次、品名、责任者。3m 胶带的三条暗线经高压灭菌后,取出化学指示剂,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注意所放置的指示卡的颜色及性状物变至规定的要求,则判为达到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要求,则判为灭菌不合格,应重新高压灭菌。所用化学指示卡需经卫生部门认可,按有效期内使用。 4.3 生物监测:除每天每份消毒物品用化学指示卡和3m 胶带测试灭菌效果的同时,应每周再进行一次微生物测试法,即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中心部位,再将监测包放在灭菌器排气口上方。进行高压灭菌,然后培养,48小时后读结果,全部无菌生长,可示为生物指示物培养阴性,灭菌合格,此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 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一、空气、物表监测:(各科室采样) I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 11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 In类环境的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净化室的透析治疗区等监测频次:一次/季; 其他HI类环境在遇感控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监测; (I类环境科室包括: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 (II类环境科室包括:各非洁净手术部、各类1CU、血液病房、新生儿室、无菌腔镜诊疗室、人流手术室、分娩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等) 卫生标准: I类环境卫生标准:见表I和表II II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InI)。 I类、II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5cfu∕cm2 III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W4cfu∕(5min.直径9cm平皿)HI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WlOCfU/cm?

注:1、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2、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可低2级。 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浓度和染菌量监测(各使用科室采样) O (一)染菌量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频次:1次/季度 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WlOO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频次:一次/月卫生标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监测频次:1次/季度 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WIO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各使用科室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每日监测 卫生标准:2规定的有效浓度 三、消毒后物品质量监测(消毒科室采样):监测频次:1次/季度。 (一)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物品(消毒供应中心采样)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附件、其它消毒物品(内镜科采样):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符合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对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性。在消毒过程中,灭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为了保证消毒中心的灭菌质量,需要进行常规的监测和评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消毒供应室中心灭菌质量监测。 一、灭菌质量监测的意义 灭菌过程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杀灭被消毒物品上的有害微生物。一个合格的灭菌过程应该能够让消毒物品上的微生物完全死亡,从而保证消毒的效果。灭菌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消毒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保证消毒的质量,从而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性。 二、灭菌质量监测的方法 灭菌质量监测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下。 1、物理监测 物理监测主要包括温度监测和压力监测。在常见的灭菌方法中,如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都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在灭菌前和灭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温度和压力的监测,并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以备后续评估和处理。 2、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方法来监测灭菌剂的浓度,从而判断灭菌是否达到了要求。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使用化学指示剂和使用生物指示剂。 化学指示剂是一种易于使用且经济的方法,它能够快速地告诉你灭菌是否成功。化学指示剂一般采用颜色变化来反映灭菌的情况。常见的化学指示剂包括热敏性印迹纸、化学指示针、化学指示条和化学指示邮票等。 生物指示剂使用活的细菌样品来监测灭菌剂的效果。这种方法更加精确,但也更加麻烦和昂贵。生物指示剂主要有生物监测试纸、生物监测针和生物监测孢子等。 3、微生物监测 微生物监测是一种非常直观和准确的方法,它可以直接地监测灭菌剂的效果。使用该方法时,需要将消毒过程中的样品采集出来,送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和检测。常见的微生物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集、表面采样和液体采样等。 三、灭菌质量监测的注意事项 1、监测的频率。灭菌质量监测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测,达到规定次数才能证明其合格。 2、监测的方法。监测的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避免方法不当带来的误差和影响。 3、监测的记录。监测的结果需要记录及时并详尽,保留 好记录和数据,方便后续参考和评估。 四、灭菌质量监测的意义

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

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 供应室负担着全院的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危,对各类物品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是供应室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与医院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是落实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 1 方法 1.1BD试验指示图: 具体作法是:B-D测试包由于、100%脱脂纯棉布折叠成长30cm±2cm,宽25cm±2cm,高25cm~28cm大小的布包囊;将专门的B-D测试纸,放入布测试包的中间;测试包的重量为4KG±5%或用一次性B-D测试包。B-D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低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134℃,3.5min~4min后,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冷空气排除效果良好,灭菌锅可以使用;反之,则灭菌锅有冷空气残留,需检查B-D测试失败原因,直至B-D测试通过后该锅方能使用。 1.2 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 1.3 化学监测:在每个待灭菌的包或容器中间,放化学指示卡,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与每一个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颜色的变化,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1.4 生物监测 1.4.1 指示菌株:指示菌株为耐高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7953)。 1.4.2 检测方法:排气口上方放置一个标准测试包,(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作成22cm×23cm×15cm),包内放试管2支,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放入生物监测快速读卡器,3h读出结果。检测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1.4.3 结果判定:未经灭菌的试管成“+”,经灭菌的2支试管成“-”判定为灭菌合格;反之,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浅谈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及运用

浅谈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方法及运用 摘要:院内各种无菌用品来源于医院供应室,供应室是各种医疗器件清洗、消毒、包装以及供应的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和感染发生率关系密切,提高供应室 灭菌质量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降低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高压 蒸汽灭菌是目前供应室比较先进的消毒方式,需对其灭菌效果加强监测力度。 关键词: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供应室的灭菌过程需严格按照消毒制度,结合各种质量监测方法,保证灭菌物品的消毒 灭菌质量达标,安全向各科室发放有关物品,积极预防院内感染。高压蒸汽灭菌法具有较好 的灭菌效果,现对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进行综述。 一、灭菌器监测法 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率的有效试验手段是布维-狄克试验[1],主要应用在正式灭菌前,布维-狄克试验通过后方可开展正式的灭菌工作,若试验结果显示不合格,比如图线的周围色 较深,中央色较浅,该标志表示空气没有排除干净,预示着高压灭菌器真空系统未彻底运行,需检修真空系统装置并合格后才能开展高压灭菌工作。 二、物理监测法 物理监测法在灭菌前和灭菌时都有应用。灭菌前检查蒸汽输送管道、蒸汽发生器、灭菌 器安全阀、锅门密封条是否正常,是保证灭菌顺利完成的前提。在灭菌过程中,监测操作者 的姓名、灭菌时间、温度、压力、锅次以及灭菌器号、日期,能够保证灭菌质量达标[2],其 中重点监测内容为灭菌器的温度和压力,上述两项监测指标和灭菌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 三、化学监测法 化学监测法中包括两种物品,分别是132摄氏度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和3M灭菌指 示胶带。132摄氏度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的表面含有化学指示剂,其颜色会在饱和蒸汽 的湿热环境下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出现改变,蒸汽持续时间、温度以及湿度都会影响颜色的深 浅度,标有日期的指示卡在包装物品过程中放置在拟灭菌包中间,使用灭菌包时,灭菌达标 的依据为该指示卡[3],接受查验和登记。灭菌成功与否可根据指示卡的变色情况进行判定, 灭菌质量未达标的灭菌包不得使用,需重新消毒灭菌直至达标。在放置指示卡时不得直接接 触玻璃类和器械类等拟灭菌物品,以防干扰指示卡的变色结果。3M灭菌指示胶带属于包外 化学指示胶带,在蒸汽灭菌包外化学监测中有所应用,在每个拟灭菌包外直接粘贴灭菌指示 胶带,标有包装者姓名、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及有效期,使用者结合胶带的变色状况就可直 接判断灭菌合格情况[4]。不仅如此,在器械盘、磨口瓶、镊子罐等物品表面也会粘贴灭菌指 示胶带,以便随时查看物品的失效期。 四、生物监测法 在生物监测法中,主要以细菌芽胞作为指示菌,其无致病性,有耐热性,可对热力灭菌 效果进行测定,以嗜热脂肪杆菌作为主要菌种,能够有效抵抗热力,其热死亡时间较长,在 监测高压蒸汽灭菌效果时采用标准试验包[5],将其放在灭菌器中灭菌难度最大的部位,结合 细菌培养结果就可了解灭菌效果。 五、小结 医院供应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和各科室无菌操作的运行情 况密切相关,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负责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的工作人员需 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监测方法不断改进优化,提高工作质量。开展监测工作时,工作人员应保持主动、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物理监测期间,需高度关注灭菌器的运作情况,保证灭菌程序中灭菌室的温度、压力符合 标准,若灭菌室内的温度、压力过低,则不能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若温度或压力过高,则 会导致灭菌器发生故障。开展化学监测时,要综合运用锅内指示卡和包内外的指示卡,在各 个环节都需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灭菌效果达标。化学指示卡的作用是登记、留存以及 质量追溯物品,而锅内指示卡是发放无菌物品的参考指标。生物监测法应用价值较高,但还 是需要和其他监测法一同应用,提高灭菌物品的监测质量,有效结合生物、化学及物理监测法,能够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提高供应室的高压蒸汽灭菌效果。

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测

质量监测 (一)清洗质量监测 (二)消毒质量监测 (三)灭菌质量监测 (四)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五)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六)空气消毒设施监测

质量监测 对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 监测、化学监测、生物学监测。同时负责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并记录其监测结果。 (一)清洗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每次对使用中的清洗消毒机进行装载、时间、温度监测。 2、日常监测在进行检查包装流程时,利用目测和借助仪器观察清洗后器械及物品的洁净度、完整性、功能合适度。 3、每年对洗涤用水进行化学监测.对蒸馏水水质每月监测一次. (二)消毒质量监测 1、物理消毒(热力消毒)每次监测温度、时间并记录. 2、化学消毒 (1)每日监测消毒液浓度、作用时间并记录。 (2)每季度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达到规定要求并记录。 (三)灭菌质量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的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每次灭菌必须监测灭菌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时间),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2)化学监测监测每一包外化学指示剂、包内化学指示剂,亦可进行批量化学指示物监测,检测时,所放置的化学指示剂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 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 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3)生物监测每周监测一次。如果灭菌植入型器械、严重污染物时必须每锅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新的方法灭菌时应先用生物指示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2、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每月对灭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应为无菌生长。 (四)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1、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维护年检. 2、新安装及大修后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1)新安装及大修后的清洗消毒设备应进行性能参数检测。 (2)新安装及大修后灭菌设备的灭菌过程参数监测(如各点温度、压力与深度等)与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械连续进行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其卫生标准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六)空气消毒设施监测紫外线灯消毒的监测按《消毒技术规范》及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文档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一)物理监测方法 【目的】 是通过仪表和记录的曲线图等显示,判定物品灭菌处理中机械运行状况是否达到灭菌标准规定的条件。 【频次频次】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记录资料留存时间≥3年。 【结果判定】 1.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压力为205、8KPa ,温度为132-134℃,灭菌时间最低4分钟,真空度8.oKPa 。脉动预真空循环3次以上。硬质容器、超重、外来器械灭菌时间应参考使用器械厂商的说明适当延长; 2.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压力为102、9KPa ,温度为121℃,灭菌时间20—30分钟。【注意事项】 1.物理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证实灭菌循环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只能监测腔体中的一点温度(灭菌器排水口),无法监测包装内部情况。同时不能直接反应微生物死亡,也无法直接和精确考核蒸汽质量、不可压缩气体、冷空气等; 2.新购置的设备或维修后的灭菌器,对各项灭菌参数必须进行物理校正; 3.物理监测不合格时,所有物品不能灭菌发放。应分析原因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整个灭菌过程中,灭菌人员不得离开,时刻观察仪器仪表运行的情况; 5.物理监测各项内容均详实、客观记录,归档备查。 (二)化学监测方法 【目的】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利用各种化学指示物与灭菌介质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的灭菌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而产生颜色变化。通过观察测试品颜色变化情况,来达到对灭菌过程的监测。【特点】 可监测每个灭菌包内部的灭菌状况,具有快速、简单和费用低廉等,能及时反应每个灭菌物品包内外的灭菌效果,但不能直接反应微生物死亡。 【种类】包内化学指示物、包外化学指示物、BD测试纸。 1、B-D试验(适用于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目的】 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真空系统性能测试,通过检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和热蒸汽穿透的效果。灭菌完毕取出测试图,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情况,以判断试验包中有无残留空气存在。 【监测频次】 每台灭菌器每天灭菌前空锅进行B-D试验。资料留存时间3年以上。 【操作流程】【方法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