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篇一: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尺寸、交点位置等要素的确定。下面将详细介绍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一、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

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几何要素计算法:根据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通过数学计算方式确定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如Excel、CAD等。

2. 测量要素计算法:通过测量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计算出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GPS、激光扫描仪等。

3. 模拟要素计算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道路的运行过程,计算出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如有限元分析软件、三维建模软件等。

二、交点要素计算的应用

交点要素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交点的位置和数量。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确定道路的设计方案,为道路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2. 道路养护管理:交点要素计算也是道路养护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磨损程度和维修方案。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及时发现道路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 交通工程:交点要素计算也是交通工程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交通流量

和拥堵程度。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计算出道路的交点数量、交点位置和拥堵程度等信息,为交通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养护管理和交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计算交点要素,才能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篇二: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所必需的。交点要素计算包括计算道路各个相交部位的几何形状、尺寸、位置、交通流量等参数,以确保相交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以下是交点要素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几何形状计算:根据道路设计规范和地形图等资料,计算道路各个相交部位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这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和算法,如AutoCAD、Revit、SAP2000等,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

2. 交通流量计算:交点要素计算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计算相交道路的交通

流量。交通流量计算包括计算每个相交道路的车流量、车速、车辆密度等参数,以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安全参数计算:除了交通流量之外,交点要素计算还需要计算道路的各个部位的安全性参数,如路面宽度、路面厚度、桥梁高度、涵洞深度等。这些参数对于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4. 交点要素审核:交点要素计算完成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细节和参数的准确性,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注意事项:

1. 交点要素计算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和算法,并需要遵守相关的道路设计和勘测规范。

2. 交点要素计算的结果需要经过审核和验证,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 在道路设计中,交点要素计算的结果对于道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交点要素计算的结果。

4.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交通需求,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以确保道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关系到道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认真对待。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1 平面设计 1.1初选两个方案 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地形图比例尺1:2050 1.2两方案粗算 方案一: JD1:量得α=63°设 Ls=60 R=120m JD2:量得α=35°设 Ls=80 R=300m AC=299.30m CD=625.25m DB=504.3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 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 切线长T=(R+P)tanα/2+q=104.24m 缓和曲线角β。=90Ls/πR=14.32° 平曲线长L=(α-2β。)πR/180+2Ls=191.96m 外距E=(R+p)secα/2-R=22.21m 校核数D=2T-L=16.52m 校核:Ls :Ly =1:1.2 满足。 2β。﹤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9.98m 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89m 切线长T=(R+P)tanα/2+q =134.85m 缓和曲线角β。=90Ls/πR =7.64° 平曲线长L=(α-2β。)πR/180+2Ls=263.25m 外距E=(R+p)secα/2-R =15.49m 校核数D=2T-L =6.45m 校核:Ls :Ly =1:1.29 满足。 2β。﹤α满足。 AC段直线长=299.3-104.24=195.06m

CD段直线长=625.25-104.24-134.85=386.16m DB段直线长=504.3-134.85=369.45m 路线总长=195.06+386.16+369.45+191.96+263.25=1405.88m 延长系数=1405.88/1301.75=1.08 转角平均度数=(63°+35°)/2=49° 每公里平均转角数=2/1.41=1.42 总转角数:2个 圆曲线最小半径:120m 方案二: JD1:量得α=72°设 Ls=60 R=120m JD2:量得α=21°设 Ls=60 R=400m AC′=420.25m C′D′=604.75m D′B=479.70m AB=1301.75m 计算的JD1要素: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29.94m 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1.25m 切线长T=(R+P)tanα/2+q=118.03m 缓和曲线角β。=90Ls/πR=14.32° 平曲线长L=(α-2β。)πR/180+2Ls=210.81m 外距E=(R+p)secα/2-R=29.87m 校核数D=2T-L=25.25m 校核:Ls :Ly =1:1.51 满足。 2β。﹤α满足。 计算的JD2要素: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30.00m 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38m 切线长T=(R+P)tanα/2+q =104.21m 缓和曲线角β。=90Ls/πR =4.30° 平曲线长L=(α-2β。)πR/180+2Ls=206.57m 外距E=(R+p)secα/2-R =1.85m 校核数D=2T-L =6.45m 校核:Ls :Ly =1:1.44 满足。 2β。﹤α满足。 AC′段直线长=420.25-118.03=302.22m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篇一: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尺寸、交点位置等要素的确定。下面将详细介绍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一、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 交点要素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几何要素计算法:根据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通过数学计算方式确定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如Excel、CAD等。 2. 测量要素计算法:通过测量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计算出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GPS、激光扫描仪等。 3. 模拟要素计算法:通过计算机模拟道路的运行过程,计算出交点的位置和形状。该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如有限元分析软件、三维建模软件等。 二、交点要素计算的应用 交点要素计算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及交点的位置和数量。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确定道路的设计方案,为道路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2. 道路养护管理:交点要素计算也是道路养护管理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磨损程度和维修方案。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及时发现道路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 3. 交通工程:交点要素计算也是交通工程的基础,它决定了道路的交通流量

和拥堵程度。通过交点要素计算,可以计算出道路的交点数量、交点位置和拥堵程度等信息,为交通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养护管理和交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正确地计算交点要素,才能确保道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篇二: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为了保证道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所必需的。交点要素计算包括计算道路各个相交部位的几何形状、尺寸、位置、交通流量等参数,以确保相交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以下是交点要素计算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几何形状计算:根据道路设计规范和地形图等资料,计算道路各个相交部位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这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学软件和算法,如AutoCAD、Revit、SAP2000等,进行三维建模和计算。 2. 交通流量计算:交点要素计算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计算相交道路的交通 流量。交通流量计算包括计算每个相交道路的车流量、车速、车辆密度等参数,以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安全参数计算:除了交通流量之外,交点要素计算还需要计算道路的各个部位的安全性参数,如路面宽度、路面厚度、桥梁高度、涵洞深度等。这些参数对于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4. 交点要素审核:交点要素计算完成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以确保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细节和参数的准确性,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一、路线方案比选 (1)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 A 、 B 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301m ,A 为路线起点,B 为路线终点。 方案一:路线实际长度为1388、5m 06611303 5 1388、、点直线长度、路线实际长度技术延长系数=== B A ,之间。、、在201~051 方案二:路线实际长度为1342、7m 之间。、、,不在、、点直线长度、路线实际长度技术延长系数201~0510311303 7 1342=== B A (2)转角数 方案一:两个 方案二:一个 (3)转角总和及转角平均度数 方案一:转角总和' '' 002490 ,转角平均度数' '' 001245 。 方案二:转角总和' '' 002430 ,转角平均度数' '' 002430 。 (4) 平曲线要素 方案一: 1JD m R 200= m L s 80= ‘ ’‘左004851 =α m L T D m R R R E m L R L m q R R T R L L R L R L R L R h h h s h 70.14281.232sec )72.2602180 ) 2(71.1372 tan )m 95.392402q 54271190m 33.1268824h 0h 2 3 s s ' ''s 03 4 s s =-==-?+==+-==+?+= =-====-=?α π βαα πβ(( 2JD m R 150= m L s 35= ‘ ’‘左003637 =α

m L T D m R R R E m L R L m q R R T R L L R L R L R L R h h h s h 95.3281.82 sec )39.1332180 ) 2(67.682 tan )m 49.172402q 1641690m 34.0268824h 0h 2 3 s s ' ''s 034 s s =-==-?+==+-==+?+= =-====-=?α π βαα πβ(( 方案一: m R 320= m L s 80= ‘ ’‘左002430 =α m L T D m R R R E m L R L m q R R T R L L R L R L R L R h h h s h 60.4246.122sec )70.2492180 ) 2(15.1272 tan )m 98.392402q 5609790m 83.0268824h 0h 2 3 s s ' ''s 034 s s =-==-?+==+-==+?+= =-====-=?α π βαα πβ(( (5) 由上述可知,两方案基本上都满足各技术指标,两条路线的长度基本相同。从地形 图上看,尽管方案一的路线转角个数和转角度数都比方案二的路线多,但是能较好地满足填挖平衡,且在地形相对复杂的地区容易展线,容易施工;而方案二的路线有些路段高差太大,会出现大填大挖的情况,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从总体来看,方案一的路线能较好地与周围地形相协调,施工较方便,工程造价可能要低于方案二的路线,比较经济合理,所以优先选用方案一的路线。 二、平面设计 (1)确定交点坐标 根据地形图所给的坐标方格网计算路线起终点及交点坐标,如下: A 点坐标:N3984 E4046 1JD 点坐标:N3408 E4058 2JD 点坐标:N3108 E4452

道路勘测计算书

目录 1.道路线形设计………………………………………………………… 1.平面设计………………………………………………………… 2.道路纵断面设计………………………………………………………… 3.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4.路基路面设计………………………………………………………… 2.平纵线形方案选择…………………………………………………. …… 3.平面线形设计…………………………………………………. ………… 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3.2平面线形设计计算:………………………………………………… 3.3竖曲线计算……………………………………………………… 3.4超高设置………………………………………………………………… 4横断面设计……………………………………………………………………… 4.1路幅组成及布置类型度…………………………………………………… 4.2车道宽度的确定……………………………………………………… 4.3 路肩的分类及其宽……………………………………………………… 一

主要设计内容 1.道路线形设计: 1.平面设计:根据汽车形式的力学性质和行驶轨迹要求,合理地确定各线性要素的几何参数,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和均衡性,避免采用长直线,并注意使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等的协调。 2.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 3.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必须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选用合理的断面形式,以满足行车顺适、工程经济、路基稳定且便于施工和养护的要求。 4.路基路面设计:结合当地交通量、材料、施工条件确定路面类型。了解沿线地质水文情况,选定合理的路基路面的结构组合,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层所需要的厚度,进行路面各层的材料组成设计。 2.平纵线形方案 根据平面展线及纵断面布设情况,设计了两个方案(见平面设计图): 方案对比:方案一相对的在交点处坡度较为平缓,对行车安全有利,但总体填挖方量较大,工程量大,在经济上不够合理;且平曲线半径较小。 方案二选择时充分利用地形,合理的处理了平纵线形的组合。且利用有利条件减少了工程量,经济合理! 两个方案对比后,选择方案二更加合理,因此本次设计采用的是第二方案! 3.平面线形设计 3.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②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半径。当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以而设置了小于7度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平曲线。 ③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条单曲线或复曲线,也可以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形、C形、复合形曲线等 ④两反向曲线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平曲线。 ⑤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 ⑥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二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指导老师:汪晓霞 一、设计总说明 1、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2、工程概况: 本路为某矿区通往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路线,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问题,现年平均交通量990辆(折合重型载重汽车)平均年增长率为7.5%。设计路线范围为11#~45#,路线起点11#高程为160m,终点45#高程204m。 本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影响不大。 二、道路参数 1、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及其他相关资料,解放牌汽车以小客车为标准的折算系数为:1.5(包括:>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7t的货车)。 当设计年限为15年,远景设计年平均交通量:

2 ) /(4087%) 5.71(9905.1) 1(1 151 0日辆=+?=+=--n d N N γ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预测初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γ——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本设计路线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为4087辆,综合考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标,确定该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 设计车速为40km/h ,路基宽度为8.5m ,车道宽7m ,双车道,两侧为0.75m 的土路肩,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2、公路技术标准的拟定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 ,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小半径分为极限、一般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圆曲线半径要求 技术指标 二级公路 一般最小半径 (m) 200 极限最小半径 (m) 125 不设超高 最小半径(m) 路拱%0.2≤ 1500 路拱%0.2≥ 1900 (2)圆曲线最大半径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安徽工业大学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土木系道桥方向班级:土104 姓名: 学号:

目录 1平面图设计-------------------------------------------4 1.1设计原则-----------------------------------------4 1.2设计的标准及参数---------------------------------4 1.3方案选择-----------------------------------------4 1.4平面线要素计算-----------------------------------6 1.4.1交点间距计算--------------------------------6 1.4.2方位角计算----------------------------------7 1.4.3圆曲线要素计算------------------------------7 2.道路纵断面设计--------------------------------------8 2.1纵断面设计原则-----------------------------------8 2.2设计的标准及参数

---------------------------------8 2.3纵断面设计方案-----------------------------------9 2.4曲线要素计算-------------------------------------9 2.5各点高程计算------------------------------------10 2.5.1竖曲线要素计算------------------------------10 2.5.1.1第一变坡点要素计算------------------------10 2.5.1.2第二变坡点要素计算------------------------11 2.5.1.3第三变坡点要素计算------------------------11 2.5.1.4第四变坡点要素计算------------------------11 2.52桩号设计标高计算-------------------------------11 3.横断面设计-----------------------------------------13 3.1设计原则------------------------------------------13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班级:道路与桥梁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3-6-8——2013-6-22 目录 3 4 5 5 7 8 11 11 14 5 5

一、道路选线 选线的依据: (1) 道路选线就是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 质、地物及其它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2) 选线是道路路线形设计的重要环节,选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 用质量和工程造价。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选线的原则: (1) 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先进的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细 致地研究,在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的路线方案。 (2) 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 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与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耕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 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 并适当照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对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的勘探,查清其对道 路工程的影响程度。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时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 响与污染等问题,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对自然环境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房屋拆迁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耕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设计任务 内蒙古地区,地质情况为亚砂土,山岭区选线,公路等级为 二级,设计车速为60 km/h,长度为2km,平面<=4个交叉 点,在比例为1:2000的地形图上自行拟定公路的起终点,选 取两条以上路线进行比选,确定方案后再进行平纵横设计。二.选线原则 以安排路线纵坡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尽量 少占用田地;为地方交通服务,在合理的范围内,宜多联系 一些城镇。 三.选线与比选 选线:由于在原有的地形图上存在着一条已经修建的国道,在选线的 时候应该考虑避让而不能随意穿过,此外在地形图的中间部位散布着众多的高压线和低压线,为保证通行车辆的安全行驶,我们尽量避免二级公路与电线平行,采取交叉穿过。同时,在选线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山岭区地形的复杂性,合理避让不良地形,走纵坡相对平缓的地带。经过充分的考虑,最终选取了一条三交点的路线和一条两交点的路线。(具体参照平面图) 比选:原则: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结果:三交点路线相对于两交点路线更多的避让了不良地形,在纵向上填挖土石方量会小很多。但相对的,路线长度上三交点路线会较远

一点。由于是二级公路,线型指标的要求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要低,所以我们还是以考虑经济指标为主,最终选取三交点路线。四.平面线形设计 1.1初选两个方案 路线起点A点,终点B点,分别选择方案一、方案二如地形图所示。地形图比例尺1:2000 1.2路线方案计算 JD1:设Ls=100 R=450m JD2:设Ls=100 R=400m JD3:设Ls=100 R=420m 起点JD1=557.23m ,JD1 JD2=502.78m, JD2JD3=498.61 ,JD3终点=674.19m。 1.计算的JD1要素: 切线增长值q=Ls/2-Ls3/240R2=49.98m 曲线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0.9255m 切线长T=(R+P)tanα/2+q=111.63m 缓和曲线角β。=90Ls/πR=6.3662° 平曲线长L=(α-2β。)πR/180+2Ls=222.29m 外距E=(R+p)secα/2-R=5.12m 校核数D=2T-L=0.97m 2.路线中桩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JD,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1A和2A。 XJ (YJ , 则ZH(或ZY)点坐标:

道路勘测设计 课程设计计算书

4.2平面线形设计计算: 4.2.1交点一计算 ①交点一 JD1交点桩号K0+170.62 设计速度 v=40km/h 圆曲线半径R=150m 转角 a=40°11′36″=40.21° 缓和曲线长度Lh=0.00 切线长T=54.60m 曲线长L=104.67m 外距 E=9.637m 校正值J=4.53m ②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A.曲线要素计算 40.19`*tan 150*tan 54.602 2 T R m α === 3.14***40.19*15010 4.67180 180 L R m π α= == 1(sec 1)150*( 1)9.63740.19`2 cos 2 E R m α =-=-= m L T J 53.467.10460.54*22=-=-= B 主点桩号计算 020.116060.54620.17001+=-+=-=K K T JD ZY 690.220067.104020.1160+=++=+=K K L ZY YZ 355.16802/67.104690.22002/+=-+=-=K K L YZ QZ 62.17002/53.4355.16802/1+=++=+=K K J QZ JD 4.2.2交点二计算 ①交点二: JD2点桩号K0+321.66 设计速度 v=40km/h 圆曲线半径R=40m 转角 a=91°08′13″=91.14° 缓和曲线长度Lh=0.00 切线长T=40.70m 曲线长L=63.50m 外距 E=17.069m 校正值J=17.90m ②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A.曲线要素计算

m R T 70.402 `14.91tan *402 tan *===α m R L 50.6340*14.91*180 14.3**180 === απ m R E 069.17)12 ` 14.91cos 1( *40)12 (sec =-=-=α m L T J 90.1750.6370.40*22=-=-= B.主点桩号计算 96.280070.4066.32102+=-+=-=K K T JD ZY 46.344050.6396.2800+=++=+=K K L ZY YZ 71.31202/50.6346.34402/+=-+=-=K K L YZ QZ 66.32102/9.1771.31202/2+=++=+=K K J QZ JD 4.3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4.3.1 坡度计算: ①坡度= 高差坡长 %410.020072 .013.01=+= i %000.07802== i %000.040 3== i %668.0220 13.0-6.14==i ②竖曲线类型:当1n n i i +-为正值时,为凹型竖曲线; 当1n n i i +-为负值时,为凸型竖曲线。 ③由厘米坐标纸上,经过反复试坡、调坡, 根据土石方填挖大致平衡和道。设计规范中最小坡长等设计要求最后确定出变坡点: 变坡点1桩号:000.2000+K 高程0.130m 变坡点2桩号:000.3200+K 高程0.130m 4.3.2 变坡点计算 ①变坡点一: 桩号 000.2000+K , 1i = 0.410% 2i = 0.000% R=19512.190m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 设计说明 (3) 1.1目的和要求: (3) 1.2设计依据: (3) 1.3道路设计概况: (3) 2 设计参数 (3)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3) 2.2主要技术标准的确定 (4) 3 道路平面设计 (4) 3.1选线设计 (4) 3.1.1选线的基本原则 (4) 3.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 (5) 4 道路纵断面设计 (6) 4.1纵坡设计的要求 (6) 4.2竖曲线设计 (6) 5.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8) 5.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8) 5.2图纸部分(附图) (11) 6.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 设计概述 1.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运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和融会贯通。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设计年限:10年 设计车速:40km/小时 2 设计参数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7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 一、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本路段为山岭区,地势稍陡。路段主线长1339.512m(起讫桩号为K0+000.000—K1+339.512),路基宽24.5m,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2、技术标准 (1)平面设计技术标准:% 圆曲线半径:一般值:400m,极限值:250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70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反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纵断面设计指标 最大坡度:5% 最小坡长:200m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4×3.75=15m 硬路肩宽度:2×2.50=5m 土路肩宽度:2×0.75=1.5m 中间带宽度:中央分隔带2m+路缘带0.5m×2=3m 路基总宽度:24.5m 视距保证:停车视距:110m 会车视距:220m 超车视距:550m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双车道加宽值

600m时, 处,不采用超高和加宽;R=360m处,采用超高, 不采用加宽。 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取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选线与定线 1、选线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2、选线过程: 选择的路线如平面图所示,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优点:(1)此路线过垭口,线形较好; (2)此路线经过了此路线经过地区地形较好,施工条件较好。 (3)此路线填挖工程量小,节省成本。 缺点:(1)此路线平曲线较多,对行车不利; (2)路程相对较长。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指在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对交叉口要 素进行计算,以确定交点的位置、形状和规模。交点是道路交通中不同道 路之间的交汇点,包括交叉口、环岛、立交桥等。交点要素的准确计算是 道路勘测设计的关键环节,对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和效率均起到重要作用。 1.位置计算:根据道路规划和布局要求,在平面上确定交点的具体位置。位置计算需要考虑到交点所在道路的交通流量、车辆转弯半径、视距 要求等因素,并根据道路标准和规则进行合理的布局。 2.形状计算:交点的形状计算是指确定交点的形状和几何特征。交点 的形状计算需要根据道路类型(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乡村道路等)和 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最合适的交点形状,如直角交叉口、弯曲 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3.规模计算:交点的规模计算是指确定交点的尺寸和容量。交点的规 模计算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车辆速度和车辆类型等因素,合理确定交点 的尺寸和容量,以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4.设施计算:交点的设施计算是指确定交点所需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交点的设施计算需要根据道路规划和交通要求,合理设置交通标志、 交通信号灯、交通岛、人行横道等设施,确保交通的有序和安全。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时,需要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和软件 工具,如全站仪、地质仪、土方计算软件等。同时,还需要参考相关的道 路标准和规范,如《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公路工程设计标准》等,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道路勘测设计交点要素计算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准确计算交点要素,可以确保交通的安全、顺畅和高效,提高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

112道路勘测设计公式

1、交通量玉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1-1) N d =N 0(1+γ)n-1 2、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 3、图3-8为按回旋线敷设缓和曲线的基本图式,其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3-8按回旋先敷设缓和曲线 q=L s 2−L S 3240R 2(m )(3-13) p=L S 224R −L S 4 2384R 3(m )(3-14) β0=28.6479L S R (。)(3-15) T=(R+p )tan α 2+q (m )(3-16) L=(α-2β0) π180R +2L S (m )(3-17) E=(R+p )sec α 2−R (m )(3-18) J=2T-L (m )(3-19) 6、满载λ与H 的关系 (表4-2)

8、平均纵坡公式(4-3) I p =H L 式中:H —相对高差(m ) L —路线长度(m ) 取xoy 坐标系如图4-3所示,设坡点相邻两直坡段坡度分别为i 1和i 2它们的代数差用ω表示,即ω=i 1-i 2。当ω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ω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在图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y= 12K X 2+iX 在竖曲线上任一点P ,其斜率为:i p =dy dx =x k +i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1+ (dy dx )2]3/2/d 2y dx 2 式中dy dx =i,d 2y dx 2=1 k ,代入上式,得:R=k (1+i 2)3/2 因为i 介于i 1和i 2之间,且i 1i 2均很小,故i 2可略去不计,则:R ≈k 当x=0时,i=i 1则:y=x 2 2R +i 1x 当x=L 时,i=L k +i 1=i 2,则:k= L i 2−i 1 =L ω 即R=L ω L=R ω 因为T=T 1≈T 2 则 T=L 2 = Rω 2 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 : 因为h=PQ=y P -y Q =x 2 2R +i 1x −i 1x , 则h=x 2 2R 竖曲线外距 E=T 2 2R 或E = Rω28 = Lω8 = Tω4 11、※计算题 某山领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00,高程为427.68,i 1=+5%,i 2=-5%,竖曲线半径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K5+000.00和K5+100.00处的设计高程。 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 2-i 1=-0.04-0.05=-0.09,为凸形。

道勘计算计算

七、计算题(25分) 已知两个平曲线的曲线要素如下:T1=116.565,L1=232.054, Ls1=70,T2=185.924,L2=370.089,Ls2=100。 其中JD2的桩号为K2+536.48,两交点的间距为546.18。(10分) 要求:(1)计算JD1的桩号(4分); (2)计算JD2的曲线主点里程桩号(4分); (3)计算两曲线间的直线段长度(2分)。 1. (1)校正值J1=2T1-L1=1.076(2分) JD1=JD2-l+J1=2536.48-546.18+1..076=1991.376(2分) (2)ZH2=2350.556(1分) HY2=2450.556(1分) QZ2=2535.600(1分) YH2=2620.645 HZ2=2720.645(1分) (3)ZH1=JD1-T1=1991.376-116.565=1874.811(0.5分) HZ1=ZH1+L1=2106.865(0.5分) 间距=ZH2-HZ1=243.691(1分) 2、进行某山岭区三级公路纵断面设计,变坡点里程K5+580, 其高程为497.81m ,其中%51+=i ,%32-=i , 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设计标高要求为495.85m 。 试(1)确定该竖曲线半径及竖曲线要素。(4分) (2)计算K5+560、K5+600处路基设计标高(6分) 解:1、W=i1-i2=0.05-(-0.03)=+0.08>0 是凸曲线(2分) E=497.81-495.85=1.96(1分) R=8*E/(W*W)=8*1.96/(0.08*0.08)=2450(2分) L=R*W=2450*0.08=196 T=L/2=98 E=1.96 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580-98=k5+482 竖曲线的终点里程桩号=K5+580+98=k5+678 (1分) k+560 处 x=560-482=78 h=x*x/(2*R)=1.24(1分) k+560 处路基设计标高=497.81-20*0.05-1.24=495.57(1分) k+600 处 x=600-482=118 h=x*x/(2*R)=2.84(1分) k+600 处路基设计标高=497.81+20*0.05-2.84=495.97(1分) 道路勘测设计(二) 五、计算题(共25分) 1.某公路纵断面有一变坡点,其桩号里程为K25+400 ,高程为420.00m ,变坡点前后的纵坡分别为i1= -5%,i2= -3% 变坡点处有一构造物,要求其设计标高不低于420.8 m 。 试确定并计算: ① 竖曲线的半径R 、曲线长L 、切线长T ; ②K24+200 、K24+300 、K24+500的设计高程。 2 .某公路设计速度V=60Km/h ,路面宽度B=7.0m ,路拱横坡iG=2%, Lsmin=50m 。有一弯道半径R=200m ,超高率iy=7% , 若取缓和曲线长度LS=50m ,超高采用绕路中线旋转, 渐变率p=1/175。试分析LS 取值是否满足超高过渡的要求? 若不满足,LS 应取多少?(5分) 3.某平原区二级路,如下图,交点坐标1JD (2880.381,5398.452), 2JD (3482.431,5189.825),4020(1 ︒=左)α′,3020(1︒=右)α′, 初定m R 8001=,m L S 2001 =试确定22S L R 、,要求设计为“S ”型曲线, 并计算1JD 各主点桩桩号。 (平原区二级路:v=80km/h ,m R 400min =一般,m R 250min =极限,m L S 70min =) R L p S 243= 232402R L L q s s -= q tg p R T ++=2)α( S L R L +=180πα R P R E -+=2sec )(α L T D -=2 道路勘测设计(二) 1.①计算ω=12i i - ②计算L=R ω;T=L/2;E=R T 22 ③计算起点桩号由公式k 2+500-T 得到; 计算起点高程:变H -T.1i ④对于K2+360:X 1=0 所以:H=0 K2+360的设计标高为:起点高程; ⑤对于K2+400 先计算:X 2=K2+400-K2+360=40M 再计算:H=X 2 2//2R 再计算切线高程按照以下公式:H 2+360+X 2.i 1 最后计算H 设=H 切-H; ⑥ K2+500即为变坡点对应的设计标高。 2.由R 2=800m ls 2=200.m 则:P 2=L S 2/24R q= L S /2-L S 3/240R 2 所以:T 2=(R 2+P 2)tg 2α/2+q 2

道路勘测设计典型计算例题

求临界速度 例题 1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如果弯道半径很小,路面横坡不当,汽车 轮距窄且装载重心高度过大,且速度较高,汽车就可能产生 倾覆危险。假设 b=1.7m ,h g=1.8m ,R=50m ,G=80kN ,路 面外侧道路横坡 =-0.03 。试求倾覆时的临界速度V max 解题思路 : 根据发生倾覆极限平衡状态, R V 2 b i 127 h 2h g 可得: V max127R( 2b h i h ) g 所以, V127*50( 1.70.03)53(km/ h) max2* 1.8 超高半径 例题 2 已知某道路一处半径为400 米,超高横坡为 5% 的弯道的最 大横向力系数为 0.15 ,试求该路段允许的最大车速?若该 道路的设计速度为 60km/h ,路拱横坡为 1.5% ,当某弯道 不设置超高时,该平曲线的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解题思路 : 根据,R2注意μ和 i h V的取值 127i h 可得 V127R(i h )127*400(0.150.05)100(km/ h) R V 2min 0.035 R 602 1417(m) 127( i h )i h 1.5%127(0.0350.015)

第三节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与圆曲线半径 7、圆曲线要素及各主点桩计算 T Rtg 2 (m) L 180R 0.01745 R(m)T JD αE E R(sec 2 1)(m)ZY QZ YZ L D 2T L(m) 曲线主点桩桩号计算 ZY桩号JD桩号T YZ桩号ZY桩号L QZ 桩号YZ桩号L / 2 JD桩号QZ 桩号 D / 2R α /2 α O 交点桩号作用 桩号计算复核 例题 3 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 60km/h ,已知 JD4 的交点桩号为K0+750.000 , JD4 的偏角为右偏 13o30‘,该处的平面线形为单圆曲线,圆曲线半径为 600m ,试计算该圆曲线的几何要素及曲线主点桩的桩号? 已知R, y o o 600m1330 13.5 曲线几何要素计算:则 T R tan 2600tan 132.571.015( m) L R13.5600141.372( m) 180180 E R(sec 21)600(sec 132.51) 4.188( m) D2T L271.015141.3720.658( m) 主点桩计算如下:ZY=JD桩号 -T=K0+750.000-71.015=K0+678 .985 YZ=ZY+L=K0+678.985+141.372=K0+820.357 QZ=YZ-L2桩号计算校核:JD桩号QZ D 2K 0820.357141.372K 0 749.671 2 K 0749.6710.658K 0750.000 JD 桩号 2

道路勘测标准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标准设计计算书 1、设计总说明书 1.1 设计概述 1.1.1 任务依据 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标准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1.1.3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146,3956),终点B:K1+347.1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60,2784),全长1.3471公里。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微区,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326米,河谷海拔高为294米,总体高差在2米左右。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1.2 路线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1.3471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2个)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0.67个) 平曲线最小半径(673.5米/个) 平曲线占路线长(35%) 直线最大长(586.1米) 变坡点个数(3个)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1.2次) 最大纵坡(5.99%) 最短坡长(284米)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9000米)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6000米) 1.3 横断面设计 1.3.1 路基横断面布置: 0.75+3.75+3.75+0.75=8.5米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路肩、行车道、行车道、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3%,行车道为2%。 1.3.2 加宽、超高方式 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1.3.3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