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内容提要:吸血鬼文化属于西方地下文化的一支,发源于欧洲,在现代主要通过文学和影视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怀着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情走近幻想中的吸血鬼。吸血鬼文化也深深地吸引着笔者,不过主要局限于其有关的影视作品,每部最新的吸血鬼作品发布我都会下载来看。然而,对于吸血鬼的文化笔者确知之甚少,希望通过对该专题的研究丰富相关的认知。

关键词:吸血鬼德库拉迷信

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僵尸、吸取血液的恶魔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作为一个和人类关系密切的恶魔形象,它在开始的几百年的传说里一直带有离奇而恐怖迷幻的色彩。近百年来,随着浪漫主义文学和影视兴起,带有神秘唯美的吸血鬼形象更成为了浓郁而坚持的文化情节——一个从宗教走向感性膜拜的奇特的夜之魔鬼。

一.吸血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吸血鬼与鬼魂:鬼魂是不属于肉体躯壳的精神物质,我国关于鬼魂的传说很丰富,笔者就不赘述,而吸血鬼是附体的幽灵,是被从遗弃的世界里出来的恶灵所占据的身体。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实体。

吸血鬼与僵尸:我国也有关于僵尸的传说,这与西方的僵尸相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盛产关于僵尸的影片,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思维,其中林正英的僵尸系列较为典型。而吸血鬼与僵尸的本质区别就是吸血鬼有思维,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他们只在夜晚活动。

二.关于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1. 一般认为,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与崇拜。

希伯来人对血的崇拜和恐惧形成了一种难耐的情结,一方面血是灵魂和生命的象征,而另一点上他们又把血认为是灾难不祥的标记。

基督教认为,血同样代表着罪恶。《旧约·利未记》有这样的描述:“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你们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命,否则你们就会受到惩罚!”。

2.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难以确定,但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论点:

该隐: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

人人都可见而诛之,这是和圣经上不一样的地方。

犹大:出卖耶稣的门徒,后来因为后悔而自杀(圣经,马太福音27:3-5)。传说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罚他。所以,现在的吸血鬼,都须保持神秘,永远孤独。

事实上,在18世纪前是没有现代意义上吸血鬼一词的。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这个词是在1732年。有人认为,当时欧洲应该已经有吸血鬼神话了,那时爆发了大规模的狂犬病。

三.吸血鬼的现实原形

最早的吸血鬼传说应当是来自作家的笔下,他们在恐怖小说中创造出了一个魔鬼。传说总是有其现实的根据的,吸血鬼也不例外

1.由卟啉症引起的联想

目前比较公认的关于吸血鬼的解释是:被认为是吸血鬼的人实际上是卟啉症患者。卟啉症是指一组疾病,每种各有其特殊的典型表现,最严重的卟啉症是先天红血球生成卟啉症,它的患者的悲惨命运被怀疑是吸血鬼故事的起源。患者呈现惧怕阳光,面容苍白,牙齿尖利如狼,并出现种种怪异的行为,让人联想起吸血鬼的举止。

2. 由狂犬病引起的联想

有研究传说中的吸血鬼有可能与狂犬病有关,理由是相当多的症状与其较为相符,并认为吸血鬼的传说可能与古代大规模疫情爆发有关。

18世纪是吸血鬼的黄金时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东普鲁士深受其害,当局为了消除人民的恐惧,或者说官民一致认为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吸血鬼。

近期的流行文学中较常见的一种解释方式则为病毒说,首见于科幻小说──我是传奇。此种学说假设吸血鬼是由病毒感染而做成基因改变的人类而成。

3.由历史人物引起的联想

德库拉:《俄罗斯编年史》对他的描述是:“从前,罗马尼亚的蒙特尼亚区有一个督军,是个信仰希腊正教的基督徒。他的名字在罗马尼亚语里的德库拉,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魔鬼’。他凶残无比,人如其名,一生任恶无数。”由于他的残暴,使他成为了吸血鬼的原型,至今还肆虐在人们的心中。

与吸血鬼密不可分的还有三个历史人物,分别是德·莱斯男爵、弗拉德三世和巴托里伯爵夫人。他们同样以残暴和嗜血著称。

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在贵族阶层的人物,并且拥有金钱、地位及相当的教养气质,这就是在若干年后以其为蓝本的吸血鬼文学作品出现时,对吸血鬼美丽、优雅、气质、诱惑和强大的雏形、并且充满浓郁的情欲色彩。也在这一外衣下,更激发了人们对于吸血鬼迷信这一古老的形式保持旺盛精力的原因之一。

四.吸血鬼迷信的发展

1.教会对黑暗文化的承认

1484年,修士Jakob Sprenger和Heinrich Kramer编写的《巫术之密》被教皇英诺森特八世批准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基督教会第一次承认神怪力量的存在,在当时和吸血鬼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2.吸血鬼迷信开始形成

在中世纪以后,吸血鬼迷信开始形成,尤其是瘟疫时期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和浪漫主义兴起后吸血鬼带有浓郁的性、情欲方面的色彩,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崇拜。

3.吸血鬼迷信开始蔓延

17世纪,吸血鬼迷信向巴尔干半岛,希腊,奥匈帝国和俄罗斯蔓延,重点是东欧地区,因为在当时,东欧远较西欧贫困,文艺复兴的光芒不可能照射到这里,贫穷总是与愚昧相伴,人们的生活中缺少快乐,或者说,他们还不会享受生活,以为快乐是一种罪孽,只有奉献、责任、上帝才是生活,所以他们非常热衷这些稀奇古怪的传说。

4.吸血鬼迷信的盛行

18世纪,理性在启蒙运动下得到了胜利,在这一时期各种迷信严重受挫。相反的,吸血鬼迷信风潮在这段时间里却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俨然成为了社会现象,这现象引起了宗教方面的关注。

不少关于吸血鬼的阐述的学术得到出版,这种论著交战的结果只有两个:第一这类迷信过去在很多地区属于道听途说,而现在则广为人知;第二是所有人都接受了吸血鬼这个词,使“V ampire”得以系统地固定了下来。它的另几种写法是“V ampyr”“Vampyre”“wampire”以及拉丁文里的“V ampirus”。

5. 吸血鬼迷信的表现

在欧洲,罗马尼亚一直是吸血鬼迷信最复杂的地方。古时,罗马尼亚深山中的农民相信,猫这种白天黑夜都能活动的动物,从死人身上经过时,死人会变成吸血鬼。

斩除吸血鬼的仪式叫做“大修”,要在拂晓进行。为了把受害者从吸血鬼手中救出来,罗马尼亚人创作了一些“驱魔咒”。

波兰人会在那些死者的身上小心地放置一些珠宝用于辟邪,这被认为能使他们对吸血鬼的任何攻击产生免疫。同时木柱和斩首的方法在当时也相当流行。

塞尔维亚人为了保证住宅不受吸血鬼攻击,通常用柏油在门窗上画上十字架。

在俄罗斯,人们把罂粟的种子或蔷薇的刺洒在通向墓地的道路上。俄罗斯人还用山杨木桩刺穿吸血鬼的心脏,其他国家多用山查木。

五.吸血鬼文化在现代

关于吸血鬼的起源,有很多说法,然而令吸血鬼成为欧洲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并且普及到艺术领域,爱尔兰作家布莱恩·斯托克在1897年根据民间传说改编写作的《德古拉》功不可没。“来自德古拉伯爵尖锐牙齿的一个吻,能够让任何一个英国淑女变成嗜血的恶魔。”斯托克写下这句话之后,这份由玫瑰花瓣和血腥伤口所组成的定律竟然蔓延开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吸血鬼文化体系

1.影视文学中的吸血鬼文化

现在我们常见的吸血鬼形象,是在十九到二十世纪间因大量有关吸血鬼的小说出版的原故而定形,其中以英国作家史托克的《吸血鬼德古拉》最为有名,其中的德古拉伯爵是集当时的吸血鬼于大成,现在我们知道有关吸血鬼的特征、弱点等,都是出自这本小说。

在影视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夜访吸血鬼》。笔者也很崇拜这部作品,剧中充斥着黑

暗的气氛和唯美的情调,但很难与恐怖相联系,至于动作片我更欣赏《黑夜传说》、《范海辛》和《刀锋战士》。

现代的吸血鬼传说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动漫中涉及到魔幻之方面的内容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强大的力量,优雅的举止,俊美的外型,已经成为了他的标准形象,在《恶魔城--月下夜想曲》中,吸血鬼Dracula伯爵和人类妻子莉莎所生的混血吸血鬼Alucard 更是成为了新的救世主,以其的魅力彻底征服了大家的心,一举扭转了以往吸血鬼的黑暗形象。

2.生活中的吸血鬼文化

吸血鬼文化的绝大部分内容围绕这吸血鬼的生活方式展开,在服饰和装饰风格上表现尤为典型,吸收了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古典与浪漫,华丽的性别模糊的魅惑造型,加之朋克的反叛精神与哥特式的黑暗颓废,在大众文化传媒与各种社会流行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塑造出了全新的现代吸血鬼形象。在与以上几种流行因素中,吸血鬼文化与哥特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追随者习惯穿着黑色的服饰,涂黑眼圈和黑色的指甲。吸血鬼文化风靡于欧美,尤其是英美的各大城市以及北欧各国,此外南美和亚洲的一些地方也有部分拥趸。

此外,秘密的宗教活动以及关于血液的各种仪式也是这些狂热爱好者们所热衷的。特别是在欧美,那里的吸血鬼社团们常常会组织“歃血为盟”。这绝非只是单纯的角色扮演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歃血为盟”。

3.吸血鬼文化与犯罪

吸血鬼文化的一个糟糕结果就是促发吸血鬼类犯罪。似乎多发生在欧美国家,就在几年前在英国就发生过一个中学生杀死女友及邻居并吸食她们的血液的恐怖事件。而类似的案件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原本从小说与电影中的情节衍生出的吸血鬼文化为罪犯们找到了犯罪的途径,随后这种影响又回到了小说与电影里。

抛开这些负面的影响,吸血鬼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相对积极的一面。和大多数哥特们一样,吸血鬼爱好者们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自己,在幼年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伤害或是留下过阴影,从而导致成年后的不善社交和抑郁自闭。而参加吸血鬼社团给吸血鬼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发泄与释放的窗口,从而大大改善了抑郁自闭等不良症状。而吸血鬼社团建立本身也相当于在单调乏味的现代工业生活中建立了一个理想国度,一个重现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上流社会贵族沙龙。当参与者们将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热情都花在思考如何在化装舞会上打扮的更引人瞩目这点上后,吸血鬼文化也已经脱离了原先单一的对吸血鬼的迷恋和相关的宗教束缚,而演变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新颖的社交手段,一种复古的潮流与时尚。

结语:

无疑,吸血鬼的传说都是虚构的,其间的迷信成分对现代文明来说毫不足奇。吸血鬼这个古老的题材至今仍然畅销不衰,频频在电影和电脑游戏中推陈出新,这说明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吸血鬼文化还拥有相当的市场。无论是浪漫还是凶残、丧心病狂或是人性未泯,我们都得承认一点:吸血鬼,它归根到底还是人。从吸血鬼文化和吸血鬼相关作品里折射出来的光辉或丑陋,都得归属到创造这种特有文化的根源——人类自身。因为我们自身有着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的种种品质,吸血鬼才如此丰富多采。

吸血鬼文化已经超越迷信的范畴,它更多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娱乐足矣,切勿沉迷于幻境。在这里我想借用传说中犹大说过的话,“你的力量,生命,美丽来自黑暗,当你出现在光明中,就是一切化为乌有之时。”

参考资料:

1.吸血鬼中文专题: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spe/vampire/

2.吸血鬼专题: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b103518/d6280705.htm

3.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blog/

4.百度百科——吸血鬼: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view/4083.htm

5.百度贴吧——吸血鬼吧: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f?kw=%CE%FC%D1%AA%B9%ED

6.国际在线:吸血鬼文化大观: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3821/2004/09/20/242@305407_29.htm

7.维基百科——吸血鬼: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wiki/%E5%90%B8% E9%AC%BC

8.吸血鬼次文化: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ilderachen/blog/item/de037a8b815d4917c8fc7a01.html

浅谈吸血鬼文化

浅谈吸血鬼文化 近几年,关于吸血鬼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掀起了“重温吸血鬼文化”的风潮。 最早的吸血鬼记载源于《圣经》。相传,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后,生下该隐和亚伯,该隐因嫉妒之心杀死亚伯,上帝惩罚他终生流浪,只能以吸血为生,虽然永生不死,但他必将受到所有世人的追杀。该隐的后代就形成了现在的吸血鬼家族。也有传说是出卖耶稣的犹大被上帝诅咒变成了吸血鬼。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流传着吸血鬼的传说,一般认为,吸血鬼传说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和崇拜,一方面血是灵魂和生命的象征,另一方面血也代表着灾难和罪恶。 欧洲14世纪,吸血鬼迷信真正形成了风气。当时欧洲瘟疫流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这些人临死时痛苦挣扎,肢体流血残损,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人们对吸血鬼的幻想,在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欧洲,吸血鬼借助人们的恐慌快速传播蔓延。甚至教会都公开承认吸血鬼的存在。 18世纪是吸血鬼的黄金时期。1710年瘟疫再度流行,官民一致认为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吸血鬼。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吸血鬼案例,在塞尔维亚的一个小村里,传说农民阿诺德死后变成了吸血鬼,害死了许多家畜和农民。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政府的高度关注,法国杂志《拾穗者》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此事的报告。英国《伦敦日报》也刊登了这篇文章。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吸血鬼传说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一时期兴起的启蒙运动,意在宣扬理性,破除迷信,但吸血鬼迷信却大行其道,人们关于吸血鬼的观点纷争不断,结果却使其广为人知。 吸血鬼传说有其现实版人物为基础,分别是德莱斯男爵、弗拉德三世、巴托里伯爵夫人。德莱斯男爵是15世纪的一名法国贵族,他迷恋上炼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残忍地将三百个儿童放血致死。弗拉德三世则是15世纪的一名督军,他折磨罪犯的方式及其残酷,他曾将俘虏的两万名士兵活活插在木桩上示众。人们称他为“德拉库拉”,在罗马尼亚语中即恶魔的意思。巴托里伯爵夫人是17世纪匈牙利人,她为保持青春,杀害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吸血鬼—西方文化的神秘主题 内容提要:吸血鬼文化属于西方地下文化的一支,发源于欧洲,在现代主要通过文学和影视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怀着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情走近幻想中的吸血鬼。吸血鬼文化也深深地吸引着笔者,不过主要局限于其有关的影视作品,每部最新的吸血鬼作品发布我都会下载来看。然而,对于吸血鬼的文化笔者确知之甚少,希望通过对该专题的研究丰富相关的认知。 关键词:吸血鬼德库拉迷信 吸血鬼(vampire),意思是僵尸、吸取血液的恶魔的意思,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作为一个和人类关系密切的恶魔形象,它在开始的几百年的传说里一直带有离奇而恐怖迷幻的色彩。近百年来,随着浪漫主义文学和影视兴起,带有神秘唯美的吸血鬼形象更成为了浓郁而坚持的文化情节——一个从宗教走向感性膜拜的奇特的夜之魔鬼。 一.吸血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吸血鬼与鬼魂:鬼魂是不属于肉体躯壳的精神物质,我国关于鬼魂的传说很丰富,笔者就不赘述,而吸血鬼是附体的幽灵,是被从遗弃的世界里出来的恶灵所占据的身体。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实体。 吸血鬼与僵尸:我国也有关于僵尸的传说,这与西方的僵尸相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盛产关于僵尸的影片,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思维,其中林正英的僵尸系列较为典型。而吸血鬼与僵尸的本质区别就是吸血鬼有思维,和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他们只在夜晚活动。 二.关于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1. 一般认为,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与崇拜。 希伯来人对血的崇拜和恐惧形成了一种难耐的情结,一方面血是灵魂和生命的象征,而另一点上他们又把血认为是灾难不祥的标记。 基督教认为,血同样代表着罪恶。《旧约·利未记》有这样的描述:“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你们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命,否则你们就会受到惩罚!”。 2.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难以确定,但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种论点: 该隐:因杀兄弟而受上帝诅咒。在千年潜藏的吸血鬼传说中,该隐所受的天谴便是终生必需靠吸食活人鲜血,并且永生不死,世世代代受此诅咒的折磨。而且上帝让他的记号变成

吸血鬼相关历史人物

吉尔斯·德·莱斯 吉尔斯·德·莱斯(Gilles de Rais)男爵是15世纪法国贵族,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担任法国元帅,曾与贞德并肩作战,后贞德被烧死后,他疯狂地迷恋炼金术,希望在血里发现点金石。为此,他不惜折磨、囚禁300多名儿童。据说,被他抓走的孩子活不过一个晚上,他有时会将孩子们斩首,有时则会割断他们的喉咙,看着流出的鲜血而发笑。还有人看到德·莱斯男爵在孩子们死后,亲吻他们的额头,切开他们的内脏。在1440年德·莱斯的罪行败露,他被他的贴身仆人们送上了绞架。 据闻,他被认作为吸血鬼,源于法国作家Joris-Karl Huysmans的小说《在那儿》,书中把他描写成残酷疯狂的吸血鬼。 弗拉德三世 瓦拉几亚公国(Valachie)的督军弗拉德三世(Vlad III))1442年,弗拉德与其幼弟被送往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作为人质六年,后在土耳其苏丹的支持下,率军攻打拉瓦几亚,夺回政权。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肃异己,手段苛酷,又用各种严峻刑罚对待罪犯。 真正令土耳其人感到恐惧的是1462年的战役,当土耳其大军追抵城下时,赫然见到开战时被俘虏的两万多名士兵,都被剥光了衣服示众,并被活活穿插于长达一公里、环绕着城池的木桩上。乌鸦和秃鹰不断地啄食这些死尸,周围弥漫着浓烈的腐尸味。目睹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土耳其士兵无不为之心胆俱裂、斗志全无,只得撤离。此后“穿刺者”的称号传遍欧洲。 弗拉德三世见血发狂,拜血作乐的方法夺取了千万人的生命。他被认为是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他的名字已经与吸血鬼分不开,成为吸血鬼文化的代表。 巴托里伯爵夫人 17世纪匈牙利巴托里(ErzsebetBathory)伯爵夫人的血腥事件,这个向仆人学习妖术的美丽女人在建在咯尔巴阡山脉中的塞伊特(Csejthe)城堡里虐待杀害了300多名少女,并快乐地喝她们的血,甚至把血装满浴缸沐浴,用来保持自己永远的青春美丽。1610年12月30日,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GyorgyThurso)攻占城堡,将伯爵夫人的共犯处死。夫人被囚禁在城堡中,直到死去。 2008年的电影《吸血女伯爵》便是以她的相关传说与历史背景而拍摄。另外,她更可能是小说《卡蜜拉》中吸血鬼的原型。

《西方吸血鬼文化探究小论文》

吸血鬼综述 吸血鬼是西方文化里一种恐怖的生灵。他们靠吸食血液来维持生命,畏惧阳光并且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永远不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吸血鬼的形象逐渐打破原来的观念,最初丑陋、邪恶、嗜血的形象似乎转瞬即逝,冷血与黑暗的代名词也已经转变,性格形象开始人化,其背后蕴藏传播者的思想与受众的心理期待的转变。作为二十一世纪流行文化的一个代表,吸血鬼传说除继续活跃于文学创作中,也进入到其他领域,如影视、音乐、时尚、绘画等。 一、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吸血鬼文化起源于欧洲大陆,相关的民间传说和宗教故事在中世纪十分盛行。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存在着与吸血鬼有关的神话、民间故事或迷信。不论是食肉吸血的女魔、女巫、半人半兽的妖还是僵尸,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恐怖嗜血且有着超自然力量。 最早的吸血鬼普遍仍为是古老的希伯来文《死海古卷》中提到的莉莉丝、该隐和《圣经》中的犹大,三人皆背弃上帝转变为吸血鬼,拥有不死的力量。 1484 年,教皇英诺森八世批准出版《巫术之谜》,该书对吸血鬼形象的存在之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直到十七世纪,法语中第一次出现“vampire”吸血鬼一词。到了十四世纪,吸血鬼迷信才真正形成气候,主要流传在中欧的东普鲁士、西里西亚和波希米亚等地,这明显也是受到了横行于欧洲的瘟疫的影响【2】。十四世纪,黑死病最终导致三分之一的欧洲人口死亡。当时的欧洲尸体遍地,人们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为了避免传染瘟疫,人们常常把还没完全死亡的病人仓促掩埋起来。因为这些人在临终时可能痛苦万分,想从棺材里挣扎出来,受伤流血。几天后,人们打开墓穴再次掩埋其他尸体时,会看到保存完好但还沾有血迹的尸体,就把他们想象成吸血鬼。盛传每当深夜时分,亡灵会从坟墓中复活,游荡在街道上,以血为生。随着瘟疫在欧洲的多次爆发和蔓延,吸血鬼迷信在十六世纪席卷了

吸血鬼起源

拉丁语:LAMIA 吸血鬼是高贵的欧洲王室后裔, 最初英国赫尔伯特三世公爵是第一名吸血鬼。他受到了月光的洗礼,在直视月亮的过程中,晋级为了高贵的吸血鬼。现实中还存在大量吸血鬼。吸血鬼的眼睛全部为血红色,魔物为深紫色。 还有一种说法,吸血鬼的祖先是该隐。亚当与妻子夏娃同寝。夏娃怀孕,生下该隐(Cain)和亚伯。亚伯是个牧人,该隐则是个耕田人。到了向上帝供奉的日子,该隐拿了些土地的产品献给天主;亚伯则献出一些精选的乳羊。天主看中了亚伯的供品,而没看中该隐的礼物。该隐很生气。该隐对弟弟亚伯说:“我们到野外去吧。”当他们到了那里,该隐就动手把他弟弟杀死。后来,天主知道了这个事情,很是愤怒,给该隐下了一个诅咒,把他驱逐。 上帝惩罚他终生流浪,只能以吸血为生,虽然永远不会死,但他必将受到所有世人的追杀。该隐的后代就形成了现在的吸血鬼家族 历史渊源 血族之身 吸血鬼并不称呼自己为vampires,而通常自称为bloodline(血族)。一个凡人要成为血族的一员,首先要经过“初拥”(The Embrace)的历程。也就是说,他必须先被一名血族成员吸尽身上的血,然后马上接受该血族反喂食身上的血,才可变成为新生的血族。初拥往往带来非常强烈的感受,夹杂著惊惧与狂喜的情绪,这经过会使该血族永难忘怀。 一旦成为血族的一员,便获得“不死之身".血族是异于人类的生物,身体组织发生全然的变化。血族的牙齿可以任意抽长,虽然大部份的时候为了掩饰身份会隐藏起来。当血族吸血之后,会用自己的办法令伤口愈合以掩盖痕迹。体内的血液以扩散的方式流动,由于微血管已不再饱含血液,因此血族的皮肤特别苍白。有时候,甚至会在哭泣时流出血泪。血族可利用体内的血来治愈自己,当受到伤害时,体内的血液会集中到伤处,伤口附近泛出紫红色,很快即能痊愈。 血族不用进食,但需要不断吸取鲜血。每当黑夜降临时,会对鲜血产生强烈的渴望,这种欲望的强烈程度,要比人类的饥饿感还要难受,咽喉就像撕裂般疼痛,逼迫自己不得不去吸食人类的血液。 血族的克星(血猎) 血族,主要是靠不断寻找鲜血为自己充饥,但是却有“吸血鬼猎人”这一特殊的存在,简称“血猎”。他们多半是为了维护人类种族长存,对抗吸血鬼而存在的人类;也有少数是厌倦血族生活而投奔血猎的吸血鬼。

哥特式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哥特式艺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古典式哥特艺术与当代哥特艺术 古典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1140—1144年路易七世掌玺官苏热重修圣德 尼教堂之时,而后才开始波及全欧洲。古典哥特式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它涉及到多极的评价,并且因为欧洲民族发展中的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持久的美学标准和审美原则的观念之争。当代哥特艺术设计伴随着哥特音乐的发展而出现,具有黑暗、死亡、阴郁、神秘的内涵和风格特征,体现出了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当代哥特艺术设计本身所具有的另类特质与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体现出了独 特的艺术价值。提到“哥特”一词,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雕刻、玻璃器皿、灯饰或者装饰画。而它最初用来指代德国古民族。美术史上的“哥特式艺术风格”指的是12至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以新型建筑为主的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哥特”一词又开始被认为是和黑暗、奇异、鬼魅相关联了。

阴郁、颓废、暴力、血腥、恐怖是哥特艺术带给世人的鲜明感受。哥特艺术与基督教的兴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几百年的黑暗之后,基督教文明逐渐臻于成熟。而主要服务于宗教的艺术,在这一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不同的艺术门类当中,哥特艺术的显现程度是不一样的。哥特艺术风格表现最为强烈的是建筑,其次是雕塑,再其次是绘画。这种情况的形成,是与当时欧洲艺术的表现技巧、材料技术、传统积淀等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的。 中世纪早期的时候,哥特艺术多用于建筑。早期教堂大多是在罗马风格建筑形式的变体基础上兴建的,当然拜占庭除外,拜占庭的教堂采用了帆拱和鼓座的创新设计,使得教堂在穹项的高度、跨度、内部的采光等方面都比过去的罗马建筑要有进步。但是艺术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于艺术的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哥特式教堂在外部造型、建筑高度、室内空间、艺术形象等方面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其中尖拱、飞扶壁、彩色玻璃花窗、外部的高塔等成为其最为醒目的风格标志。这种风格标志强烈、不会与其他艺术语言混淆,最为浪漫地塑造出地面上的人们与天国的神灵相联系的实体形象,因而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 哥特式的雕塑是在中世纪雕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来分辨哪一件雕塑属于哥特风格的作品,必然要和哥特式产生之前的雕塑艺术风格、以及哥特式消亡之后的各种雕塑风格同时对比才能知道。哥特式雕塑风格最为强烈的还是教堂建筑上的雕塑。因为在哥特式之前的中世纪风格的雕塑,都太拘泥于建筑构建的形态。譬如人形的柱子,人物形象就很呆板,比例失调不像真人,别扭得很。哥特式的人物雕塑虽然有的也存在比例失调的问题, 但柱子上的人形雕塑已经比较接近真人形象了,而且雕塑也大多挡住了柱子,尽管雕塑有时就是柱子的一部分,但是柱前的人形雕塑与柱后面伸出来的柱头看上去已经是脱离的,就仿佛柱子是柱子、人是人一样。而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上

欧美电影吸血鬼的文化起源与特性

欧美电影吸血鬼的文化起源与特性 《暮光之城1 暮色》2008年上映那天起,暮光系列就以它独特的风格吸引着欧美影迷们的千万双眼球。电影由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暮光之城》改编而成。本部小说是以两位主人公伊莎贝拉与爱德华的感情起伏为主线。主要内容不但掺杂了吸血鬼恐怖情结,还加有悬疑、冒险等元素,更甚至还包含了狼人传说的元素。影片中吸血鬼与人类美女的爱情故事精彩纷杂使得该电影被评价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吸血鬼影片之一。 一、吸血鬼文化起源 吸血鬼一词在英文里叫做“vampire”,它原本的意思是“僵尸、吸血蝙蝠、吸取血液的恶魔”,在西方文学世界里他们都是有名的恶魔鬼怪类形象,但却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在数百年的故事和传说中都充满着离奇又恐怖的色彩,让人迷幻。逐渐随着浪漫主义文学以及影视作品的兴起,这种带有神秘而唯美色彩的吸血鬼形象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情节——神奇的夜光魔鬼。早在《圣经》中《创世纪》中,就记载了亚当和夏娃的孩子亚伯与该瘾的一段被广泛流传故事情节。哥哥该隐长大成人后做了一名辛勤耕作的农夫,而弟弟亚伯则当上了牧羊人。故事的开始,这对兄弟在大自然中,都过着无忧无虑、轻松自由的快乐生活。然而在一次对上帝献祭的季节,兄弟都积极贡献出自己辛苦劳动收获的最好产品给上帝。该隐贡奉是自己亲手种植的谷类以及瓜果,而亚伯也拿出了养殖的羊油以及羊羔肉。但是上帝更喜欢亚伯贡献的羊油与羊肉,却不怎么喜欢该隐的贡品——谷物瓜果。该隐因为此事心里开始不满上帝与亚伯,他回去狠心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亚伯,这一切都被上帝看到眼里。当上帝盘问该隐弟弟的去向时,他不但毫无忏悔之心,还愤愤不平地说自己并不是每天要看管他的人,最后,上帝这位无所不知的先知将他杀死自己亲弟弟亚伯的真相揭发,该隐从此被上帝判罚,以后世代都不可以继续耕作,只能生存在黑暗中,以吸血为生,过着流浪世界的生活。受到了诅咒的该隐从此成了吸血鬼的发端,他的后代们成了吸血鬼这一特殊家族的伊始。 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 法国的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吸血鬼历史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真正存在的一部完好的文献记录。它不但历史史料充足完备,而且还有人们世世代代的口头流传、民间证人的种种证词,这甚至包括有医生与神父、法官的证词,有谁可以不相信吸血鬼的存在呢。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在宗教传统还是在民间传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血液特殊的重视与崇拜,这一点与我国儒道思想中的魂、魄、气血等思路并不完全相似,可以说吸血鬼这一独特的勾画出的形象是独属于西方文学史的一种传说。在中世纪,我们可以在西方宗教和医学界文献中都能发现人类对血液治疗的依赖以及对血液的崇拜情节,当然,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科学发展情况相关联的。由于当时人类对血液的认识还不足,只知道其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却未能确切地得知血液对于人体的重要性的科学解答,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人们对血液的崇拜。 中世纪时期,吸血鬼民间传说的雏形便已经在欧洲出现了,在十三四世纪欧洲黑死病(鼠疫)的大爆发,当时的医学尚无法救治此病,连一些神职人员都无法逃避此劫,这让人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感,大众开始认为这种死神一样的病魔成了来无影去无踪的魔鬼,他们嗜人血夺人命,吸血鬼这一形象开始在世间深入人心。其实当时的真相是由于跳蚤作乱,使得病毒通过血液广泛传播,人类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到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部分作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吸血鬼的人物形象,当然此时所有作家都将吸血鬼的形象描绘成了一种邪恶又恐怖的魔鬼形象。甚至还有作家初步在作品中编写出吸血鬼自己的生存世界——他们往往有着超出人类又如同魔鬼一般强大的力量,同时他们也有着惧怕阳光等致命弱点。甚至有作家着手从历史文献中搜寻有关吸血鬼存在的证据资料,还创造性地描写了吸血鬼的历史起源,甚至着手厘清吸血鬼家族的发展脉络,自此吸血鬼文化也就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吸血鬼的特性

吸血鬼传说(上)

吸血鬼传说(上) 在欧洲,从历史开始的时候就蔓延着吸血鬼的传说。成千上万的人们相信这一传说并在黑暗里因为这个传说而颤抖…… 小麦:吸血鬼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之所以说是魔怪,是因为他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关于吸血鬼的以下种种传说,你知道吗? 这样的吸血鬼才够格! 吸血鬼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来讲,所谓吸血鬼,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的死尸。他们没有心跳和脉搏,没有呼吸,没有体温,而且永生不老。同时,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会交谈,也会四处走动,甚至还会受伤和死亡。 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常人,而且拥有常人无法获得的异能。实际上,为了维持他们这种生存状态,他们必须吸食鲜血。一般来说,大部分吸血鬼通常吸食人类的血液,但是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的血维持生命。从吸食的途径上来分,一些吸血鬼会豢养牲畜,这些牲畜并非牛、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些因为某种原因自愿贡献鲜血的人类:有一些吸血鬼会利用特殊场合诱惑人类达到目的;还有一些吸血鬼通常采取攻击的方式强行吸食血液。 吸血鬼谣言大揭穿! 谣言1:人被咬后会变成吸血鬼 真相:很多人认为,只要被吸血鬼吸食了鲜血之后,被吸食的人就会变成吸血鬼,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被吸血鬼吸食过的人可能死亡,但是并不会变成吸血鬼。如果吸血鬼打算令一个人类变成吸血鬼,必须将自己的血液给予对方。被吸食者接受吸食者的血液,两种血液融合才有可能变成吸血鬼。被吸食者会变成吸食者的后裔,按照密党的戒律,吸血鬼不能随意发展后裔,而且一个吸血鬼必须为后裔的行为负责。

谣言2:吸血鬼的异能与生俱来 真相:每一个吸血鬼都拥有异于常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年轻的吸血鬼的能力几乎和凡人相同。但是随着年龄和经验的i曾长,吸血鬼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强大。理论上来讲,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大。第三代吸血鬼拥有的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在这些吸血鬼面前,人类是不堪一击的。 谣言3:吸血鬼害怕大蒜、圣水和木桩 真相:很多资料认为吸血鬼害怕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吸血鬼怕大蒜、圣水和木桩。这些传闻大多是不正确的。吸血鬼最害怕的东西是阳光。部分异能强大的吸血鬼可以对阳光具有微弱的抵抗力,但是没有任何吸血鬼能经受阳光的暴晒。另外,高温对吸血鬼也有一定的克制作用,因此,吸血鬼通常都在夜间行动,因为白天的日光和高温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此外,吸血鬼完全不怕大蒜和圣水。如果有人拥有极端强烈的宗教信仰,有可能用十字架暂时抑制吸血鬼,但是吸血鬼绝不会因此而致死。同样的,木桩对吸血鬼也毫无作用,但如果能用木桩钉住吸血鬼的心脏,可以令其暂时麻痹直到拔除为止。 谣言4:吸血鬼生来就是邪恶的 真相:实际上,吸血鬼本身并不邪恶,在一个人刚被发展为吸血鬼之后,他通常还会保留着自己的人性。这些人会认为他们可以和从前一样自由地行动和生活,但同时他开始害怕阳光、害怕高温,无法在白天出门。他会感觉到自己对鲜血的强烈渴望,会发现自己必须靠吸取周围人的血液生活。这些思想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无法控制。但是本性最后会占据上风,他会逐渐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最后,他彻底明白了自己已经不是常人。他通常会远离繁华地带,孤独地生活,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他们本身的体质,他们不会衰老,他们目睹周围世界的变化,目睹他从前的亲人和朋友相继死去。而他只能日复一日地用鲜血和生命作为自己的食物。周围的人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些弱小的生物罢了,他们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尊重和爱护人

哥特小说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 哥特小说文化 作者:齐征阳 来源:《世界文化》2009年第02期 “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以野蛮彪悍,嗜杀成性而著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称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风格曾流行于12-15世纪欧洲的宗教建筑,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和地下藏尸所等。现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哥特建筑。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同时,哥特一词也就逐渐被赋予野蛮的,恐怖的,神秘的,中世纪的,天主教的,迷信的,甚至东方的等多种涵义。现代读者一般把它理解为“反古典主义”和“中世纪的”意思。 而哥特小说,简言之,即是一种恐怖和鬼怪小说。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英国开始流行,多以中世纪的城堡、修道院、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描写为满足个人情欲或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具有怪诞紧张情节的不寻常的故事。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是因为其开山之作,霍勒斯·瓦尔普的《奥特朗托城堡》(1764)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的故事”。小说叙述了一个在中世纪城堡里发生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奥特朗托城堡现任统治者曼弗雷德家族的祖先曾以卑鄙的手段窃取了城堡,因此有预言称该家族会败落,合法主人将出现。为了打破预言,曼弗雷德命其15岁且身体虚弱的儿子康拉德于伊莎贝拉成婚,但在婚礼即将开始前康拉德却被不知何方飞来的巨大的头盔砸死。于是曼弗雷德决定休掉妻子,与儿子的未婚妻伊莎贝拉成婚。伊莎贝拉不从并在神秘男子西奥多的帮助下逃出城堡。曼弗雷德穷追不舍并错杀了自己的女儿。最后预言实现,西奥多表明身份为城堡真正主人阿方索的后代,奥特朗托城堡墙倒屋塌,曼弗雷德遭到了惩罚。西奥多继承君位与伊莎贝拉成婚。小说的气氛阴森恐怖,情节紧张曲折,而且还有神秘的预言,抖动的头盔,流鼻血的石像等超自然现象。《奥特朗托城堡》从时间,地点,主题,情节,人物类型到艺术手法都为早期的哥特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基本的模式。 虽然哥特小说存在和流行的时间比较短,但却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哥特作家和优秀的作 品。例如,安·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秘密》(1794);马修·刘易斯的《修道士》(1795);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1818) (又译《科学怪人》)等。这些哥特作品共同的特征是在写 作内容上,大肆描写恐怖,怪诞,神秘,暴力,邪恶,乱伦,凶杀等极端事件与非理性内容,并时常伴随鬼怪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由于故事内容充满想象,情节离奇,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因此哥特小说又被称为“黑色浪漫小说”。 哥特小说的出现与18世纪末英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有着直接联系。18世纪,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英国文坛大力提倡新古典主义和理性精神,要求小说创作要面对客观世界,如实反映社会现实,力求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体现理性的价值和重要性。但读者除了希望现实能在故事中得到反映之外,同样也渴求从超现实的故事中获得愉悦的调节。作为对古典主义的反

Gothic哥特文化

如何识别哥特(乐队、哥特族、风格、建筑) 如何识别一支哥特乐队? 1.此乐队的音乐气氛怪诞且超现实。 2.此乐队的歌词包含哥特主题。 3.乐队成员的外表十分哥特化,一水儿黑。 4.乐队自称哥特乐队,和其他哥特乐队一起演出,并出现在哥特合辑当中。 5.来自于四大哥特唱片公司Cleopatra、Projekt、Tess、Anubis的乐队。 如何识别一个哥特族? 性格:害羞且不爱交际。 艺术倾向:艺术,特别是音乐、摄影和绘画。人文,特别是文学、历史和哲学。 着装:永远的黑色或暗色衣服。显眼的宗教饰物,但却几乎天天改变信仰,永远不戴金首饰。 什么是哥特风格? 音乐上:darkwave、gotht-echno、dark-alternative、ambiente之类的名词都是“哥特风格”。 再具体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简而言之,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黑暗面。 建筑 哥特风格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 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 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 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 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 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 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 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

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着装 哥特风格 任何黑色的东西,或其它暗色,如海军蓝、深红。可以透(薄尼龙或渔网状面料),但不露。银饰。苍白的皮肤。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活死人的外表,也可能是因为想体现维多利亚时代关于“苍白的皮肤是贵族 的标志”这一审美,也可能是反对沙滩文化里“太阳晒出的古铜色才是 美的”健康理论。黑发、漂白过的极浅的金发、红发或紫发。黑白化妆。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细眉。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恋物癖的服装。皮革、PVC、橡胶、乳胶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纪的束腰也极为常见。宽领带或逞钉子的项圈或紧紧系在脖子上的丝绒绳。 T形十字章(古埃及关于永恒生命的标志),五芒星,十字架(基督教的象征)。歌剧风格的披肩、斗篷和长手套(哥特族们一般不会像朋克们那么极端,他们会讲些品位)。 存在理由 无数个剧黑的夜晚,月光冷冷地包围着一切。空中划过锐利的线条,像是发掘世界最深的罪恶。生命紧紧地依附着死亡,渲染着黑暗和绝望。Gothic(哥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人入侵了 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15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Goth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

浅论吸血鬼形象

浅论吸血鬼形象 摘要:吸血鬼的传说、故事在西方历史久远,传播广泛,占据着西方魔怪传说中万恶之首的位置,并对西方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吸血鬼是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一种形象,它们是黑暗的产物,依靠吸血为生,惧怕阳光、十字架和银,拥有强大的超自然的能力,以及日出前的永生。从文学作品到影视作品再到音乐漫画创作吸血鬼成为了越来越广泛利用的形象,成为现代社会中鲜活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形象多半是优雅高贵,他们的来历大多数不是血族的初拥,就是月光的洗礼。他们的文化不是民间传说就是来自《圣经》,而这种文化的到访无不吸引着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吸血鬼血族文化 Discussion on the vampire culture Summary: the Vampire Legends, stories of a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 a wide spread, occupies the Western legend of demons and monsters of all evil in the first position,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estern literature. The Vampire "is an image unique to Western culture, which is a product of the dark, relying on blood-sucking for a living, afraid of sunlight and cross, silver, has a powerful supernatural ability, and before sunrise to eternal life. From literature to film and to music cartoon image of vampir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most of their images is elegant and noble, most of their origins is not the embrace of family, is the baptism of the moon. Their culture is not legend is from the Bible, and the culture of the visiting no not attracting our attention. Keywords: vampire blood Drakula

浅谈吸血鬼文化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吸血鬼文化 作者:白念文, 韦浩浩, 唐文靓 作者单位:白念文(徐州空军学院后勤指挥系), 韦浩浩(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唐文靓(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刊名: 时代文学 英文刊名:SHIDAI WENXUE 年,卷(期):2011(23) 参考文献(4条) 1.Lecouteux;Claude;朱晓累吸血鬼的历史 2002 2.Marigr;Jean;吴岳添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 1999 3.Newman Paul;赵康;于洋恐怖:起源、发展和演变 2005 4.Summers;Montague;韩杨;刘群吸血鬼传奇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唐昊解析吸血鬼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传承与创新——从《吸血鬼》到《暮光之城》[期刊论文]-今传媒2012(3) 2.李慧慧.肖学农以《夜访吸血鬼》为例分析欧美电影中的吸血鬼文化[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1(22) 3.陈潇从《惊情四百年》到《吸血鬼日记》看吸血鬼文化的发展[期刊论文]-丝绸之路2012(10) 4.李建华.吴贝茹吸血鬼迷思——论吸血鬼作品风靡的惊奇魅力[期刊论文]-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2(1) 5.连鹭霞论文学对社会特殊现象的表现——吸血鬼爱情[期刊论文]-首都教育学报2011,05(11) 6.余添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期刊论文]-群文天地2011(16) 7.陈海容安妮·赖斯对边缘人他者身份的解构与重构——安妮·赖斯《吸血鬼编年史》的批判研究[学位论文]2010 8.张璐璐试论吸血鬼文学与疾病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花2012(2) 9.高苏彤议《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元素[期刊论文]-群文天地2012(6) 10.王博从《暮光之城》感受吸血鬼文化[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36309803.html,/Periodical_shidwx201123086.aspx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对比

保密类别 编号20140501064 武汉晴川学院 毕业论文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对比:以《初代吸血鬼》与《僵尸先生》为例 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专业英语 姓名黄可欣 指导教师陈美娟 武汉晴川学院 2018年5月5日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WUHAN QINGCHUAN UNIVERSITY The Comparison of Vampires in Western Culture and Zombies in Chinese Culture Take The Originals and Mr. Stiff Corpse for example Candidate:Huang Kexin Supervisor:Prof. Chen Meijuan May 5th, 2018

武汉晴川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2、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3、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8 年 5 月 5 日

摘要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西方吸血鬼和中国僵尸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神秘的,有关吸血鬼与僵尸的记录和文学作品非常多,特别是如今随着影视化的发展,人们将他们的形象展现在大荧幕上,我们对他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谈到中国的僵尸人们总会不自觉联想到西方吸血鬼,它们分别代表着中西鬼文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对它们的形象特征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异同点,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点的原因,进而发现中西鬼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释了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通过搜集文献研究吸血鬼与僵尸的传说与起源。第三章以《初代吸血鬼》与《僵尸先生》两部作品为例,对吸血鬼与僵尸的形象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分析吸血鬼与僵尸相似的原因。第五章分析吸血鬼与僵尸差异性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并强调研究西方吸血鬼与中国僵尸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吸血鬼;僵尸;对比;差异性;相似性;文化

哥特式时期

哥特式时期对服装的影响 一,了解哥特式!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各个方面无时不刻的相互联系着。同样服装设计也受方方面面的影响,从而不断的被创新,被升华,以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欧洲的哥特建筑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中世纪服装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以至于现代的服饰设计中仍然存在着这种风格,并且再次掀起了服装上的大改革,并被现代人所接受! 公元12世纪以来,由于建筑技术的精进,造就了大量哥特式教堂的诞生,其中最著名的就属巴黎的圣母院,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哥特式艺术风格成为封建社会大发展的产物。而哥特式建筑流行于此时,同时深深影响着这个时期的服装,当然,哥特式风格也不仅止于建筑,诸如雕刻、装饰品和彩缯图稿等等,都深受影响,服装与这些哥特式风格息息相关,深深的被影响着。 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特点深深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服装设计,包括服装的外轮廓造型、细节设计、服装配饰等都受到哥特建筑的影响。人们对中世纪建筑等艺术样式的贬称有“野蛮之意”①。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尖。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哥特建筑之所以有这么显著的特点是因为:当时宗教盛行,人们在精神上都寄托于宗教,人们受宗教的影响比较深;其次是由于自然原因,欧洲积雪相对较多,这样建筑成尖形容易积雪融化后流水,从而使建筑不容易被压坏。因为如此哥特建筑才不断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到16世纪初一直绵延不断。在服装产业方面。城市建筑的发展带动着西欧服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衣服和材料复杂化了,妇女也开始参与服装业有关的各种行业。分工细了起来,出现了花边装饰、发饰制作、裁剪和成衣、毛皮缝纫、皮带扣和饰针制作、染色业、鞋类加工和手套制作等专业部门。服饰也开始趋向更为复杂和精细。 总体上来说,哥特风格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服装风格出现了又高又尖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的感觉。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色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这一时期对于服装上最大的影响就是十三世纪受哥特建筑风格的影响裁剪上出现了新突破,宽衣直线裁、平面裁,使用了“省”的制衣原理,构成了以前不曾有过的侧面,出现了近代三维空间、窄衣型。人体曲线呈现被呈现出来,促使人们不断的追求美观。这也是服装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这对于现代高级服装的设计与制作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哥特时期的女装最显著的特点:科特:紧身外衣,男女长衫、圆领、收紧袖口,在下摆处有很多的边饰。苏尔科特:是穿在科特之外的外衣。袖子的长短变化多。领、袖、襟有用有色丝线刺绣的装饰。科塔尔迪:也是一种外衣,连衣裙式样。似乎发源于意大利。从躯干到腰部紧贴身,在前中央处或者腋下置纽扣、或是系带子。大的卷领翻到肩部,紧袖口,宽袖子。袖子的肘部垂着不同颜色的的装饰布,有时装饰布垂的很长,材料多采用呢绒、织锦、丝绸、毛皮等,宽三英寸、长五英尺。为了不使装饰布出现褶皱,日常要使用扳子夹起来保存。 哥特式建筑的时尚对于当时的服饰产生从未有过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服饰本身的美观,不断的符合人体曲线,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样,它对于现代服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1970年代中期,英国正值朋克风潮堀起,到了70年代末期,朋克风格之后,后朋克摇滚风

从电影_暮光之城_浅析吸血鬼文化内涵_胡可欣

179 影视天地 一、关于吸血鬼故事的起源 如果说14 世纪是吸血鬼故事的成型时期,其实真正有关吸血鬼的记载却已经流传了百年。 在《圣经》里就记载了该隐因为嫉妒而杀死自己的弟弟, 最终变成吸血鬼的故事, 同样也有犹大因钱财出卖上帝而变成吸血鬼的故事, 在这两个及和它们类似的故事里, 吸血鬼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 但并非每一个传说里吸血鬼都是不义的化身, 在《暮光之城》这部影片里, 吸血鬼兄弟与嗜血屠杀的本性抗争,以正义,充满人性的形象生活在普通人中,舍身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正因为人们对吸血鬼有着复杂的想像, 所以和吸血鬼有关的艺术作品也是丰富多彩。 二、吸血鬼的特性 在所有的吸血鬼文学中, 它们都被描绘有共同的特点。一般来说, 它们是人死后复活变成的, 以嗜血为生, 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种族。理论上它们没有生命和灵魂, 没有心跳和脉搏, 没有呼吸和体温, 但永生不老。吸血鬼通过把自己的血液给予人类而发展后裔, 从而形成不同家族个体。同时, 它们会有自己的思想, 能思考和交谈, 也能四处走动甚至瞬间移动, 但有时也会受伤和死亡。它们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强大异能, 比如速度和力量(《暮光之城》中每位吸血鬼都有自己的专长, 如爱德华的能力是读心术) ; 它们拥有着强大魅力, 几乎没有人类能够抵挡; 又因为无限的生命使其拥有极丰富的文化知识; 它们拥有极快速的愈合能力, 所以一般很难受到伤害, 但为了维持这种生存状态, 它们必须吸食鲜血。大部分吸血鬼会吸食人类的血液, 也有部分吸血鬼以吸食动物甚至其他吸血鬼血液为生。吸血鬼的异能并非与生俱来, 年轻吸血鬼几乎和凡人相同, 但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 它们会逐渐发掘自身的能力, 从而越来越强大。由此来讲, 越年长的吸血鬼拥有的能力就越强。有的吸血鬼能力甚至可以与神媲美。 三、吸血鬼的时代内涵 吸血鬼虽然是欧洲中世纪的鬼怪传说,但人文主义者却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吸血鬼作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环境里的产物,实际上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情感里的一种反叛的灵异,他们借吸血鬼外形的转变,表达出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个强烈愿望,那就是变得更加强大,超越神明,拥有掌控一切的力量。而吸血鬼超人能力与英俊无比的外在形象, 更迎合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对于原始的向往。人们厌倦日复一日的繁重单调的工作, 渴望突破生活的重负, 需要一种精神的依托, 而吸血鬼主角正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这样一方面我们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又不必自己承担这种后果,恐惧和痛苦便转成了快感。吸血鬼隐喻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各种生存压力,涉及到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包括性、同性恋、疾病、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内涵 胡可欣 董晓庆 东北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4 摘 要:电影《暮光之城4:破晓》已于2011年11月18日上映, 这部由著名魔幻系列小说改编的影片继续前作风格, 讲述一个有关吸血鬼和凡人少女的恋爱故事。从第一部影片上映起, 这个系列就引发欧美“暮光迷”甚至全世界影迷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暮光之城》这部影片引介欧美吸血鬼文化, 浅析吸血鬼的特点,以及吸血鬼形象的时代内涵,以便观众及读者们的理解和欣赏。 关键词:暮光之城; 吸血鬼; 吸血鬼文化; 吸血鬼内涵 善恶、消费,以及在后现代大背景下人类的生存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莱斯笔下的吸血鬼是一个“异化”的“常态”人物。莱斯塔和路易斯的类人化隐喻了当代美国社会中的被隔离和疏远的“常态”人物,是美国人欲望与惧怕的压抑与折射。丑美之间的变化,正是由这种并存与对立造成的。它不仅反映出基督教与欧洲人文主义间的微妙关系,对世界范围内的宗教与人文主义间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射作用。对吸血鬼文化的探究其实也就是对人自身的研究,吸血鬼终究是人类精神空虚的产物,所以,所有的暴力与性欲其实都是人类的欲望的放大,吸血鬼是人类的另一重性格,处于人心最阴暗的一面,它们在这种意义上也是永生的,它们无处不在,它们如影随形。 而到了现代,吸血鬼从恐怖与可怕的怪物变成了高贵、美丽的完美生物。美丽而恐怖、超能力、永生不死,吸血鬼的这些现代特质是受到人们追捧崇拜的主要原因。除了恐怖这一条,美丽、能力和永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而“恐怖”这一因素,非但没有阻碍人们对于吸血鬼的热爱,反而让人们有一种突破禁忌的心理快感和渴望,吸血鬼文化更为流行了。吸血鬼文化流传千年,在理性和科学高举的现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范围和影响进一步扩大,根本原因在于吸血鬼文化满足了民众对于科学以外空间的幻想。现代科学在不断进步,但未知是无穷的,因此类似于“迷信”的心理人们永远不会断绝,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科学与迷信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有可能是齐头并进。吸血鬼形象的进化则将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态度从排斥改为认同,乃至喜爱崇拜。而无论排斥还是认同,反映的都是人们对于能力(权力)的隐秘追求。从本质上来说,吸血鬼文化是带有邪恶恐怖色彩的一种文化,以侵害他人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而吸血鬼这种符合人们意愿的形象进化也带来了一些现实中的严重问题,不少人受吸血鬼文化的影响,对吸血鬼事物十分着迷,希望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甚至做出一些邪恶之事。 五、总结 吸血鬼作为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环境里的产物,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文化意味。吸血鬼影片以此为题,“暴露出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中的压抑问题”,质疑了理性世界、自然秩序的可信性。吸血鬼作为具有神明一样能力同时又具有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灵异,代替我们在银幕上宣泄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欲望,经历我们害怕但又渴望经历的种种绝望、痛苦处境。在新世纪到来后, 全世界对吸血鬼文化的追求, 已从暮光之城中可见端倪, 亦反映出后工业时代整个社会群体的思想变革, 人在机械化、信息化的丛林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 寻找爱情的价值, 这与许多笔下的银幕中的吸血鬼颇为相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