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检验教案第三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三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 1、所采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每批食品应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再生产过程中,再不同时间内各取少量样品予以混合。固体或半固体的食品应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间和四周等不同部位取样。 2、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 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3、再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中微生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采集的非冷冻食品一般在0—5度冷藏,不能冷藏的食品立即检验。一般在36h内进行检验。 4、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 每件样品的标签须标记清楚,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资料。 在食品的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部分。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其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食品因加工的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的卫生质量,因此要根据一小份样品的检验结果去说明一大批食品的质量或一起食物中毒的性质,就必须周密考虑,设计出一种科学的取样和样品制备方法。而采用什么样的取样方案主要取决于检验的目的,目的不同,取样的方案也不同。检验的目的可以是判定一批食品合格与否,也可以是查找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是鉴定畜禽产品是否有人畜共患的病原体。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取样方案多种多样,如一批产品按百分比抽样,才若干个样后混合在一起检验;按食品的危害程度不同抽样等。不管采取何种方案,对抽样代表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好对整批产品的单位包装进行编号,实行随机抽样。 (一)样品的种类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的工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无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试题 名词解释 1.菌落 2.纯培养 3.包涵体 4.噬菌体 5.干扰素 6.病毒的血凝现象 7.感染性病原真菌 8.中毒性病原真菌 9.莱姆病 10.细螺旋体 11.消毒 12.灭菌 13.防腐 14.无菌 15.无菌操作 16.正常菌群 17.微生物的致病性 18.毒力 19.侵袭力 20.半致死量 21.半感染量 22.传染 23.外毒素 24.类毒素 25.免疫 26.中枢免疫器官 27.免疫活性细胞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共有八大类:包括细菌、病毒、 2.细菌大小的表示以为单位,可以在下观察;病毒以及为单位,必须在下观察。 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 4.有些细菌有特殊构造,如:、、、。 5.用革兰染色法将细菌分为和两大类,前者染成色,后者染成色。 6.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有、、、、。7.培养基的类型按物理性状分为、、三种类型。 8.细菌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四个时期:、、、。9.根据细菌生长繁殖对氧的需求程度,将细菌呼吸类型分为三类:、、。10.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11.有囊膜病毒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活性称为。 12.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等。 13.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等。 14.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鉴别染色法是,本菌呈色。 15.牛放线菌在病灶脓汁中可形成,将其压征镜检时呈。16.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 17.支原体又称,是介于和之间、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单细胞微生物。18.湿热消毒灭菌法包括、、和。 19.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温度达,维持时间为,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20.生石灰可用于和的消毒。 21.酚类消毒剂包括和。 22.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2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等。 24.类毒素是由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25.内毒素是由类脂A、和组成。 26.传染发生的条件包括、和。 27.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免疫的和。 28.免疫分子包括、和。 29.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0.监视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肿瘤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的自身细胞是免疫的功能,抗传染免疫是免疫的功能。 三、判断题 1.在动物机体内,致病性炭疽杆菌是有荚膜的。 2.在动物体内培养的炭疽杆菌带有芽胞。 3.肉毒梭菌致病的主要因子是内毒素。 4.肉毒梭菌是寄生性病原微生物。 5.破伤风梭菌需严格需氧培养。 6.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7.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体。 8.口蹄疫病毒可以感染猪、牛、羊和马。 9.禽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成员。 10.马立克病病毒能导致鸡发生肿瘤。 1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12.猪瘟病毒可以导致猪、野猪和家兔发生猪瘟。 13.新城疫病毒可以引起鸡、鸭、鹅的毒血症。 14.兔出血症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 15.犬瘟热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在胞浆和胞核内复制,并在胞浆或胞核内形成包涵体。 四、问答题 1.简述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四)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复习练习试题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选择题 A 型题 1.下列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中哪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A 霍乱弧菌 B 肉毒杆菌 C 白喉杆菌 D 链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2.预防和治疗破伤风的方法是: A 清创处理 B 有效抗生素治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D A+B E A+B+C 3.当一民工因铁钉深刺足底造成外伤送医院急诊时,医生应首先考虑给予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白百破三联疫苗 D.丙种球蛋白 E.破伤风菌苗 4.王某,48岁,建筑工人;因牙关紧闭、四肢痉孪而入院。8天前,右脚被铁钉扎伤,伤口深,但几日后自愈。5日后右腿有些麻木和疼痛,且咀嚼不便,吞咽困难,最后全身抽搐,四肢痉挛。入院诊断为破伤风,请问下述哪项是最佳治疗原则 A 注射青霉素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C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D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 注射青霉素和白百破疫苗 5.鉴定破伤风杆菌有无致病性的最重要的根据是 A G+细长杆菌 B 顶端圆形芽孢 C 有周身鞭毛 D 专性厌氧生长 E 产生特异性外毒素 6.破伤风梭菌除致破伤风病外,还能引起何种疾病E A.菌血症 B.食物中毒

C.组织坏死 D.坏死性肠炎 E.以上均不是 7.下列搭配哪项不恰当: A 大肠杆菌EHEC组——出血性肠炎 B 炭疽杆菌——气性坏疽 C 破伤风杆菌——脐带风 D 淋球菌——尿道炎 E 脑膜炎球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A 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 严格厌氧 C 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 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B型题 A 常因滥用抗生素所致的疾病 B 常经呼吸道所致的疾病 C 常经消化道所致的疾病 D 常经产道所致的疾病 E 常因战伤所致的疾病 1.假膜性肠炎 2.气性坏疽 3.肉毒中毒 X型题 1.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较常见的细菌有 A 金葡菌 B 伤寒杆菌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破伤风杆菌 E 副溶血性弧菌 2.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疾病有 A 气性坏疽 B 坏死性肠炎 C 产褥热 D 食物中毒 E 伪膜性肠炎 3.有迁徙性生长现象的是 A 链球菌 B 变形杆菌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修订稿

食品微生物学试题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食品微生物学试卷一、 一. 填空题(1分/空×20): 1. 细菌一般进行___⑴__ 繁殖,即__⑵_。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__⑶__ ,__⑷__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__⑸_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主要有__⑹__ ,_⑺__;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_⑻_ ,__⑼__,__⑽__ ;放线菌以__⑾__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__⑿__ ,也可以通过___⒀__繁殖。 2. 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⒁_______和 _____⒂_____。 3.在酵母菌细胞结构中,____⒃___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 ____⒄__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__⒅___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⒆__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___⒇__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二.选择题(1分/小题×20)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___ a.结晶紫(初染) b.碘液(媒染) c.酒精(脱色) d.蕃红(复染) 2.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___ a.荚膜 b.细胞壁 c.芽孢 d.鞭毛 3.测定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常采用_____ a.稀释混匀平板法 b.稀释涂布平板法 c.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 4.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___ a.105℃,2小时 b.121℃,30分钟 c.160℃,2小时 d.160℃,4小时 5.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___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有性繁殖产生____ a.接合孢子 b.担孢子 c.孢囊孢子 d. 子囊孢子 7.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____a.加富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鉴别培养基 d.普通培养基 8. 抗干燥能力较强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a.酵母菌 b.霉菌菌丝 c.乳酸菌 9. 产生假根是____的形态特征。a.根霉 b.毛霉 c.青霉 d.曲霉10.配制1000ml 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____ a.0. b.2~7克 c.15~20克 d.50克 11.食品和饮料工业生产上常采用的“巴氏灭菌法”是一种______方法。 a.消毒 b.抑菌 c.灭菌 d.除菌 12. 下列微生物器官耐温顺序为_____a.营养体>孢子>芽孢 b.芽孢>孢子>营养体c.孢子>营养体>芽孢 c.芽孢>营养体>孢子13.下列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____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14.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类物质的是____ a.氨基酸 b.矿质元素 c.嘌呤碱基 d.维生素 15. E.coli是______ a. G+菌 b.G-菌 c. G+ G-不定

(完整word版)《食品微生物检验》习题库完整

习题库 项目一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检验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食品微生物检验: 3、食品变质: 4、腐败: 5、酸败: 6、菌落总数: 7、大肠菌群: 8、MPN: 二、填空题 1、食品中的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和。 2、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和 等方面,其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是。 3、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4、分解糖类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5、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以为主,其次是和。 6、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和。 7、微生物指标一般分为、和三项。 8、食品微生物检验包括和两个方面。 三、选择题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土壤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霉菌 C、酵母菌 D、放线菌 3、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A、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B、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C、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D、每100ml水中大肠杆菌<30个 E、每500ml水中大肠杆菌<3个 4、我国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E ) A、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0个 B、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C、每1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D、每500ml水中细菌总数<10个 E、每ml水中细菌总数<100个 四、判断题 1、菌落计数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表示。() 2、MPN是指可能产气的数量。() 3、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可以检验出少量的病原微生物() 五、问答题 1、食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有哪些? 2、食品微生物检验的任务是什么?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每一个方面的检验项目是什么? 4、食品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并具体解释之。 5、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6、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7、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的意义是什么? 项目二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条件与设备 一、名词解释 1、分辨力:

食品微生物检验题库

一、名词解释 菌落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志贺菌属 乳酸菌 培养基 灭菌 二、多选 1关于乳及乳制品中大肠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37℃培养24h能发酵乳糖 B:37℃培养24h可产酸,但不产气C: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D:革兰氏阴性有芽孢杆菌 2罐头食品判定为商业无菌应满足的要求是()。 A:经审查生产记录,属于正常 B:保温后开罐经感官检查、pH测定无微生物增殖现象 C:抽取样品经保温试验,未发生泄漏 D:涂片镜检或接种培养无微生物增殖现象 3常见的平板划线法有ac A:连续划线法 B:环形划线法C:分区划线法 D:穿刺法 4分离纯化方法有acd A:倾注平板法 B:斜面穿刺法 C:平板划线法 D:涂布平板法 5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abc A:划线接种 B:涂布接种 C:穿刺接种 D:倾注接种 6检测的原始数据 A:可以由同一个人记录和校核 B:不能由同一个人记录和校核C:可由主检人担当记录人,但不能同时担当校核人 D:由计算机自动采集时,记录一栏可以不签 7下列关于准确度和精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度决定了检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B: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的符合程度 C:精密度是有系统误差决定的 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8列关于准确度与精密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A: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 B: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 C:准确度高精密度不一定就高 D:精密度和准确度没有任何关系 9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特征abc A:耐盐 B:溶血 C:血浆凝固酶阳性 D:触酶试验阴性 10适合厌氧培养的细菌abc A:大肠杆菌 B:肉毒梭菌 C:志贺氏菌 D:蜡样芽孢杆菌 11微生物菌落总数不确定度评定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人员 B:设备 C:环境 D:试剂 12按照《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进行测定时,样品稀释溶液必须使用灭菌(),一个样品分别在两个培养皿中各加入培养基大约15mL。 A:磷酸盐缓冲液 B:生理盐水 C:缓冲胨水 D:碱性胨水 13能够通过食物传播的致病菌 A:霍乱弧菌 B: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C:志贺氏菌 D:副溶血性弧菌 14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包括() A:糖发酵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16沙门氏菌属的形态特征是()。 A:革兰氏阴性杆 B:有芽抱 C:有荚膜 D:大多数有动力、周生鞭毛 17志贺氏菌属的形态特征为()。 A:革兰氏阴性杆菌 B:无芽抱 C:无荚膜,无鞭毛 D:不运动,有菌毛 18一般来说,当食品中含有()时,含有志贺氏菌的可能性极大。 A:大肠菌群 B:大肠杆菌 C:沙门氏菌 D:葡萄球菌 19葡萄球菌属的形态特征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无鞭毛 C:有芽孢 D:一般形成荚膜 20链球菌的形态特征是()。 A:革兰氏阳性 B:形成芽抱 C:无鞭毛 D:不运动 21属于肠杆菌科中埃希氏菌族的是()。 A: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沙门氏菌 D:志贺氏菌 22能有效防止沙门氏菌病发生的方法有()。 A:蒸煮 B:巴氏消毒 C:存放适宜温度 D:以上都不是 23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食品检验技术(微生物部分)教案

教案纸 2、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具有何意义? 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围包括哪些? 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 (1) 如何正确使用超净台? (2) 简述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3)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培养箱, 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4) 如何正确使用干热灭菌方法对玻璃器材进行灭菌? (5)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水浴锅, 使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6) 如何进行玻璃器皿的清洗和灭菌? 教学方法:面授

教案纸 授课时间第二教学周授课节数 3 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培养基的主要组成、作用和培养基的分类;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了解微生物生长现象的观察及记录;掌握细菌生化试验概念,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 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记录。 授课章节:第三章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一节培养基 第三章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第二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作用,培养基的制备技术,无菌技术,微生物生长现象的观察及记录。 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 难点各种生化试验的试验方法的掌握和如何利用试验结果来判别在检验工作中如何实施无菌技术,如何观察及记录微生物生长的特征并用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授课容: 第一节培养基 一、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三)、凝固剂(四)、抑制剂 二、培养基的类型 (一)、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 (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一、无菌技术 二、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 三、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四、微生物培养特性观察与记录作业: 1、加入培养基中的抑制剂有什么作用,常用的抑制剂有哪些? 2、在制备培养基时,将各成份溶化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制备培养基时,如何进行培养基pH 的初步调正? 4、如何选择培养基的灭菌条件? 5、如何进行培养基的保存? 6、什么是无菌技术? 7、如何做好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工作? 8、如何做好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9、无菌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10、进入无菌室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1、验操作过程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哪些容?教学方法:面授 授课时间第三教学周授课节数 3 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细菌生化试验的概念,各种生化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的观察及记录。授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专科)作业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4题,共60分) 1. 请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屏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隙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番红染液复染后呈红色。 应注意的问题。 2.请简述细菌培养中所用的培养基的种类及各自的用途。 常用的细菌培养基有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培养基。 营养肉汤用于一般细菌培养、复壮、增菌等,也可用于消毒剂定性消毒效果测定营养琼脂培养基是一种无选择性的较低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菌落计数,也可以用于细菌的传代和增菌,但一般不用于细菌的鉴定(除非该细菌菌落有比较特殊的形态特征).只适合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生长. 3.平板菌落计数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

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4.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 食品的微生物学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三个项目。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最重要、最常检的检验项目。 检测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可以了解食品在生产中,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包装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从而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一般来说、菌落总数越多,说明食品的卫生质量越差,遭受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而菌落总数仅少量存在时,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或者几乎不存在。但上述规则也有例外,有些食品成品的菌落总数并不高,但由于已有细菌繁殖并已产生了毒素,且毒素性状稳定,仍存留于食品中;再有一些食品如酸泡菜和酸乳等,本身就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成的,且是活菌制品。因此,菌落总数的测定对评价食品的新鲜度和卫生质量有着一定的卫生指标的作用,但本能单凭此一项指标来判定食品的卫生质量,还必须配合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检验,才能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评价。大肠菌群是水源污染的指示菌,当饮用水中检查出大肠菌群时,即证实水已被粪便污染,对人是有害的,是不卫生的。同样,食品中若有大肠菌群存在,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1. 纯净水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的检测方法。 国家饮用水标准GB 5749-85规定,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 cfu/g(ml),所用 的方法是稀释平板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

食品微生物检验教案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食品微生物检验教案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 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三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 1、所采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每批食品应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再生产过程中,再不同时间内各取少量样品予以混合。固体或半固体的食品应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间和四周等不同部位取样。 2、采样必须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防止一切外来污染 一件用具只能用于一个样品,防止交叉污染。 3、再保存和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样品中微生物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采集的非冷冻食品一般在0—5度冷藏,不能冷藏的食品立即检验。一般在36h内进行检验。 4、采样标签应完整、清楚 每件样品的标签须标记清楚,尽可能提供详尽的资料。 在食品的检验中,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即所取样品能够代表食物的所有部分。如果采集的样品没有代表性,即使一系列检验工作非常精密、准确,其结果也毫无价值,甚至会出现错误的结论。食品因加工的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保藏条件、运输、销售中的各环节及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和卫生认识水平等无不影响着食品的卫生质量,因此要根据一小份样品的检验结果去说明一大批食品的质量或一起食物中毒的性质,就必须周密考虑,设计出一种科学的取样和样品制备方法。而采用什么样的取样方案主要取决于检

验的目的,目的不同,取样的方案也不同。检验的目的可以是判定一批食品合格与否,也可以是查找食物中毒病原微生物,还可以是鉴定畜禽产品是否有人畜共患的病原体。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取样方案多种多样,如一批产品按百分比抽样,才若干个样后混合在一起检验;按食品的危害程度不同抽样等。不管采取何种方案,对抽样代表性的要求是一致的。最好对整批产品的单位包装进行编号,实行随机抽样。 (一)样品的种类 样品可分为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大样指一整批;中样是从样品各部分取的混合样,一般为200g;小样又称为检样,一般以25g为准,用于检验分析。 (二)样品的采集 采样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 采样的工具,如探子、铲子、匙、采样器、试管、广口瓶、剪子和开罐器等,必须是无菌的。 根据样品种类,如袋、瓶和罐装者,应取完整的未开封的;如果样品很大,则需用无菌采样器取样;检样是冷冻食品,应保持在冷冻状态(可放在冰内、冰箱的冰盒内或低温冰箱内保存),非冷冻食品需在 0~5℃中保存。 1、液体食品的采样 将样品充分混匀,用无菌操作开启包装,用10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注入无菌盛样容器。 2、半固体食品的采样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动物微生物是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等专业必修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课程以《动物解剖》、《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微生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免疫的相关知识及应用,与动物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等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防治方法等基本实训技术,同时本门课的知识和技能都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基层化验室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尽快适应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宠物疾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面向动物医学、动物医学(宠物疾病防治方向)、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全体学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实践项目为载体、突出本课程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理念设计开发。本课程的三大特点:第一,基础性强,是后续《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课程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技能基础;第二,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的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能项目较多。第三,应用性强,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预防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撑。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是畜禽生产、兽医技术服务、动物疾病化验等应职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职业技能鉴定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宠物医师等四个工种的考核项目之一。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畜牧业实际职业岗位需求出发,依据学生就业岗位实践工作过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 本课程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以及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学生职业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设计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内容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对传统的《动物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本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细菌、病毒、真菌、其他微生物、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传染与免疫、非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血清学试验及生物制品应用等内容,每一个任务都是专业核心课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子任务并具有相应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也改变过去“传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分析问题、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26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和物品的操作方法称为()。 27 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粪便)的接种通常采用()接种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题完整版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复 习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名词解释 样品(sample)是指从某一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 食品采样(sampling)是指从较大批量食品中抽取能较好地代表其总体样品的方法。 接种: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菌落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使每一个活菌只能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菌落,然后进行菌落计数所得的菌落数量。 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反应。 生理生化试验:微生物生化反应是指用化学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因此微生物生化反应是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硫化氢(H2S)试验:有些细菌可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或含硫化合物,而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遇铅盐或低铁盐可生成黑色沉淀物。 增殖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 外源性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品过程中不遵守操作规程或不按卫生要求使食品发生污染称为外源性污染,也称为第二次污染. 环状沉淀反应: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将已知抗体注入特制小试管中,然后沿管壁徐徐加入等量抗原,如抗原与抗体对应,则在两液界面出现白色的沉淀圆环。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食用被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称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无菌接种操作: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 菌落: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细菌总数:指一定数量或面积的食品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菌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数和尚未消失的死菌数。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杆菌。 淀粉水解试验:某些细菌可以产生分解淀粉的酶,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或葡萄糖。淀粉水解后,遇碘不再变蓝色。 糖酵解试验: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靛基质(Imdole)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氧化酶(Oxidase)试验: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琼脂试验:试验方法:以接种针挑取菌落或纯养物穿刺接种约1/2深度,置36±1℃培养18~24h,观察结果。培养物呈现黑色为硫化氢阳性,混浊或沿穿刺线向外生长为有动力,然后加Kovacs氏试剂数滴于培养表面,静置10min,若试剂呈红色为靛基质阳性。培养基未接种的下部,可作为对照。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别培养基。 无菌技术: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培养24h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和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玻片凝集法:是一种常规的定性试验方法。原理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常用于鉴定菌种、血型。试管凝集法:是一种定量试验方法。多用已知抗原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含量。常用于协助诊断某些传染病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絮状沉淀反应:将已知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如凹玻片)内混匀,如抗原抗体对应,而又二者比例适当时,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此为阳性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利用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半固体琼脂内扩散,若抗原抗体对应,且二者比例合适,在其扩散的某一部分就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线。每对抗原抗体可形成一条沉淀线。有几对抗原抗体,就可分别形成几条沉淀线。大肠菌群MPN:大肠菌群MPN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应用统计学的原理所测定和计算出的一种最近似数值。 大肠菌群值:大肠菌群值是指在食品中检出一个大肠菌群细菌时所需要的最少样品量。内源性污染:凡由动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本身带染的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者,称为内源性污染,也称第一次污染.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面向专业:全校 课程代码:无大纲执笔人:姜世金 总学分: 2.5[总学时:45(36/9)] 大纲审定人:牛钟相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以动物微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对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措施、以微生物为主的因素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及处理作了扼要介绍;着重介绍了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验方法;系统阐述了肉、蛋、乳、水产品及其制品、罐头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绪论 第一章食品微生物污染及控制(2学时) 第一节食品污染概述 第二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源 第三节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第四节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第五节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第二章食品的腐败变质与控制(2学时) 第一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二节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 第三节食品腐败变质的变化 第四节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第三章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学时) 第一节食品检验样品采集的原则 第二节食品检验样品的采集方法 第三节食品检验样品的运送及处理 第四章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2学时) 第一节菌落总数 第二节大肠菌群MPN 第三节致病性微生物 第四节细菌相与食品卫生的关系 第五章食物中毒性微生物的检验(16学时) 第一节食物中毒概述 第二节沙门氏菌及其检验 第三节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及其检验 第四节变形杆菌类及其检验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实验报告

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实践教学) 实验报告 组长:********** 组员:********** 二零一二年四月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 (一)器材 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 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 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 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 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 (二)试剂及材料 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 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 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 三、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 (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 1、麦康凯培养基 (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

(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将两 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 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血清平板 (1)组成:营养琼脂、牛血清 (2)方法: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冷却至45~50℃时,加入牛血清,并混匀,倾注平板。 注:不得将牛血清一并加入后再灭菌。 3、LB培养基 (1)组成: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15g (2)方法:在950ml蒸馏水中加入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琼脂和氯化钠,调节pH至7.4,加热熔化,分装于瓶中,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待冷却至50 ~ 55℃时,倾注平板。 4、液体培养基(在LB培养基的基础上,装入大试剂瓶中,不加琼脂,不分 装) (二)病料取材 在病猪死亡后,首先用显微镜检查其末梢血液膜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 在,未发现,则立即用消毒的器械对其进行生理解剖,观察其病理特征 现象,取出病猪的十二指肠、胃、肝脏三处的组织物,并注意组织的完 整性,用储物袋密封保存。 (三)细菌粗培养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知识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GB 4789.1-2016 食品卫生学检验总则 一、2016版总则变更内容 1.删除了标准中的英文名称、起草单位变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3.修改了实验室基本要求: 微生物专业教育或培训经历(如生物学、植 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与微 生物有关的相关专业),具备相应的资质(应有岗位上岗 证、生物安全上岗证和压力容器上岗证),能够理解并正 确实施检验。 ①人员修改为检验人员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和消毒知识(相关标准及培训, 如GB 19489-2008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消毒技术 规范(2002))。 品。 确保自身安全。

有颜色视觉障碍的人员不能从事涉及辨色的实验(即无颜 色视觉障碍)。 ②环境与设施--突出温度、湿度和洁净度。 生物危害程度应与实验室生物防护水平相适应: 灭的微生物,如天花病毒。 间传播如霍乱弧菌。 病原微生物分类 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 第四类:通常不会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BSL-1):操作第四类病原微生物(属于正压,适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BSL-2):操作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属于负压,适用 II级生物安全 ) BSL-3):操作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四级(BSL-4):操作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中的孢子。 灭菌:是杀死和去除所有微生物及其中孢子的过程。 蒸法消毒) 消毒剂表面消毒 微生物实验 高压灭菌 干热灭菌(180℃1h或170℃2h) 培养基和试剂灭菌 过滤除菌 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管放射一定波长,破坏细菌或病毒的DNA和RNA,使他们丧失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紫外线的特点是对芽孢和营养细胞都能起作用,但细菌芽孢和霉菌芽孢对其抵抗力大,且紫外线穿透力极低,所以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质灭菌不彻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