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

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以GIS技术为支撑,以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

指标体系,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基础上,叠加图层得出土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临沂市主城区适宜进行开发的面积为

657.28km²,约占总面积的29.78%,主要位于主城区中心区域,敏感性程度较低,

生态系统稳定。

关键词:居住区土地;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临沂主城区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将土地按照其对各类型用地的适宜性及其自然生产潜

力的差异进行分类,为特定的土地用途评估其潜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城市

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和高效利用。城市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一种,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类用地,对居住区用地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选取适宜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本项研

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叠加分析

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研究对象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17191km2。自北有沂蒙等

山脉延伸,向南有广袤的临郯苍平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临沂市主城区,主城区

位于内陆,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总面积约2303km2,其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

的48.15%,人造地表占总面积的47.75%。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

①奥维互动地图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行政边界。

②地理空间数据云中下载全球30m分辨率数字DEM数。

③在GLOBELAND30地表数据中获取土地利用类型。

④利用POI数据获取临沂市主城区医院、学校、景点等分布。

⑤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遥感影像提取中国生长季1KM2015年至2019年

植被空间分布指数。

⑥OPENSTREETMAP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路网数据。

(2)数据处理

将多份数据分别导入ARCGIS软件中,数据范围较大者根据临沂市主城区行

政边界提取,建立临沂市主城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符合地域特点的等级分类

对数据进行重分类,叠加权重后分别进行分析生态敏感性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将

评价结果放入技术平台图层叠置,得到临沂市主城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3选取评价因子

由于生态系统具体高度复杂性,生态敏感因子没有固定的选取标准。对研究

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本研究区域情况,确定以高程、坡度、坡向、水域、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评价因子,以高程、坡度、距便捷交通点距离、距自然景点距离、距中大型绿地距离、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1)高程:高程影响气温,继而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降水情况。高程也影

响着人体健康,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拥有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气压、最

密集的负氧离子、最舒适的温度,决定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2)坡度:在城市建设中对坡度要求相对于其他类型用地更为敏感,坡度

平缓,地形起伏平缓的区域更为适合,同时坡度对于建设用地的选址、土质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均有所影响。

(3)坡向:对于地区的生态有着巨大作用,若地形起伏较大,不同坡向的

光照强度、土壤的水分含量有着巨大差异。坡向影响人类活动,如果是在阳坡和

迎风坡,自然条件更为优越,人口、城镇分布更为密集,经济也更为发达。

(4)水域:对于区域周围的植物生长、农业的灌溉有重要作用,影响土壤

湿度,继而调节城市的湿度和温度,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保证居民正常的用

水循环,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引起城市水灾和水污染,因此对水域进行分析既可以

保护生态又可以防范风险,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5)植被覆盖度: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在规划建

设中加强植被保护,减少开发建设的人类活动,即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居

住环境的适宜程度。

(6)土地利用类型:反映了人为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有效监测

了各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开发活动,尤其是当下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于土地的建设开发利用是一条警戒线。

(7)交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改变着生活方式,影响着区域经济,交

通便利度高即提供一个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8)自然景点:优美的自然景观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带动区

域的经济发展。

(9)中大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不仅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户外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在改善居住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0)服务设施: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便捷程度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区的重

要考虑因素,距离医院近,靠近优质学区等带来的居住价值尤为突出。同时公园

作为文娱设施中使居民生活环境更加适宜的评价指标,也是衡量居民居住区水平

的重要指标。

1.4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由专家根据各评价指标对生态敏感性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打分,对专家打分结果取均值,采用SPSSAU在线数据分析网站综合评价中AHP层次分析法工具进行分析,得到评价对象的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1.5图层叠置法

图层的叠置分析是将评价因子的图层进行叠加,得到一个总的综合评价图,叠置分析法是GIS在土地评价中应用最多的功能,也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其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依据各评价因子权重对图层进行叠置分析,最后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2研究结果

2.1生态敏感性分析

2.1.1 指标体系及权重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首先应对生态系统敏感性进行评估。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程度,表明一个区域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可能性大小及恢复的速度。其目的是通过对区域环境的生态分析,进行科学规划,对区域内的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对敏感性弱的区域进行合理开发,满足人类所需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达到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目的。

将各个评价因子对生态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分为5级,依次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并赋值为5、4、3、2、1,见表1。

表1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分级标准

2.1.2分析结果

使用ArcGIS技术平台的缓冲区分析、重分类工具、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对每个评价单元的各个指标分值进行叠加计算,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地敏感性总分值,依据划分标准得到单因子敏感性分析结果示意图和综合敏感性分析结果图,如图1所示。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上来看,临沂市主城区的不敏感区域和轻度敏感区域主要分布三区接壤的部分敏感程度较低,面积占比在43.13%,比较适宜进行居住用地的开发,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分布在临沂市主城区行政边界,与其他县市接壤地带,所占比例为47.08%,若进行开发建设,需进行实地缜密勘察,考虑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极度敏感区域主要是河流流经和山脉蜿蜒地区,占比不大,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2.2土地适宜性评价

2.2.1指标体系

将各个评价因子对于土地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分为最适宜、适宜、较适宜、略适宜、不适宜,并赋值为5,4,3,2,1。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2.2.2 分析结果

使用ArcGIS技术平台的投影、欧氏距离、重分类、栅格计算器等功能对每个评价单元的各个指标分值进行叠加计算,求得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总分值,依据划分标准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如图2所示。

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上来看,临沂市主城区中心区域尤其是服务设施集中区域土地适宜性最高,由于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划分较多,更直观反映适宜性区域的同时,带来了区域间适宜性程度的差距较小,总体上土地适宜性较好的面积所占比例为67.49%,不适宜区域占比较小,主要分布在高程较高区域。

2.3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不仅考虑土地质量是否适宜,更要兼顾土地的敏感性程度,将所得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综合叠加分析,得到土地生态适宜性结果,见图3。

将最适宜区域和适宜区域一并作为适合居住规划开发建设的区域,总面积657.28km²,占比29.78%,主要位于临沂市主城区中心区域,交通发达,设施齐全,敏感性程度较低,生态系统稳定。

较适宜和略适宜区域并不是不适合任何形式的开发,而是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在规划中要进行前期规划,严禁人类活动侵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低敏感性程度以及高适宜性区域进行居住区规划开发,找到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此部分面积占比62%,分布并不集中,划分至此等级是受交通可达性和植被、水域的主要影响。

不适宜开发建设区域面积402.04km²,占比18.22%,位于行政边界,地形起伏较大或者水域流经,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程度较高,生态系统不稳定,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适合进行开发建设。

参考文献

[1]任亮平,刘海,严圣华.基于GIS 的乡镇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马口镇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04):60-62

[2]赵涛,郑新奇.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S2):79-80.

[3]李林芝,陈星宇,张虹,孙德亮,文海家,陈爽.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9(03):93-104.

[4]申世广,范晨璟,王浩,徐新洲.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黑虎山风景区保护与利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02):202-206.

[5]郑文发. 基于GIS的城镇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0.

项目来源:2022年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及优化对策—以临沂主城区为例”(编号X202210452250)

(通讯作者):付成华女 1979.8 汉山东省新泰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生态规划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 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以GIS技术为支撑,以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 指标体系,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基础上,叠加图层得出土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临沂市主城区适宜进行开发的面积为 657.28km²,约占总面积的29.78%,主要位于主城区中心区域,敏感性程度较低, 生态系统稳定。 关键词:居住区土地;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临沂主城区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将土地按照其对各类型用地的适宜性及其自然生产潜 力的差异进行分类,为特定的土地用途评估其潜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城市 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和高效利用。城市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一种,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类用地,对居住区用地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选取适宜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本项研 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叠加分析 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研究对象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17191km2。自北有沂蒙等 山脉延伸,向南有广袤的临郯苍平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临沂市主城区,主城区 位于内陆,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总面积约2303km2,其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 的48.15%,人造地表占总面积的47.75%。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 ①奥维互动地图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行政边界。 ②地理空间数据云中下载全球30m分辨率数字DEM数。 ③在GLOBELAND30地表数据中获取土地利用类型。 ④利用POI数据获取临沂市主城区医院、学校、景点等分布。 ⑤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遥感影像提取中国生长季1KM2015年至2019年 植被空间分布指数。 ⑥OPENSTREETMAP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路网数据。 (2)数据处理 将多份数据分别导入ARCGIS软件中,数据范围较大者根据临沂市主城区行 政边界提取,建立临沂市主城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符合地域特点的等级分类 对数据进行重分类,叠加权重后分别进行分析生态敏感性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将 评价结果放入技术平台图层叠置,得到临沂市主城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3选取评价因子 由于生态系统具体高度复杂性,生态敏感因子没有固定的选取标准。对研究 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本研究区域情况,确定以高程、坡度、坡向、水域、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评价因子,以高程、坡度、距便捷交通点距离、距自然景点距离、距中大型绿地距离、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1)高程:高程影响气温,继而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降水情况。高程也影 响着人体健康,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拥有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气压、最 密集的负氧离子、最舒适的温度,决定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论文选题题目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论文选题题目 弋江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用地|空间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建筑工程机械论文 1……浅谈边疆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以新疆兵团第九师拟建小白杨市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为例 2……新时期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开发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3……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指导下填海造地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招远市填海造地空间规划为例 4……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分析 5……基于绿地空间优化的城市用地功能复合模式研究 6……大城市开发边界的整合与优化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7……“积极设计”营造康体城市——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设计新视角 8……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空间发展路径探索——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 9……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 10……地下变电站模块组合式通风系统布置方法 11……“四区”划定的局限性及其应对措施 12……基于问题导向的拉萨市纳金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策略 13……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以《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例 14……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编制方法初探 15……面向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探索——以广州为例 16……城市生态用地空间连接度评价——以哈尔滨为例 17……低碳绿色城市新区的规划构建-肇庆新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探析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天津是中国的第三大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的门户,现有 人口870万,市区非农业人口450万。近十几年来,天津得到迅速发展,而且这种势头仍将继续下去、但是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心市区, 环境污染、住房拥挤和交通阻塞等城市问题也随之而来。长期困扰天 津市区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过程引起的居住用地短缺以 及相对应的生活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天津 市政府和规划部门正有计划地在建成区外围与外环线之间开辟一些居 住新区,以吸引中心市区的人口向外围扩散,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压力。本文围绕这个目标从城市生态的角度对居住新区的生态适宜性实行评价。 在城市生态调控中,土地利用生态经济评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 态经济评价的内涵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好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城市生态系统持续稳 定地发展。显然这是一种复杂系统的多变量分析,凭经验很难在因素 众多的系统中作出科学决策。所以本文尝试在土地生态经济评价中应 用计算机和定性与定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天津市土地利用中存有的 问题和居住用地规划应考虑的要素,提出决策目标如下: (1)应用土地综合生态经济评价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全面考虑 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自然需求、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及其在居住用 地中的反映,通过专家意见反馈和关键因子筛选法,建立合理的城市 居住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2)土地生态经济评价建立在土地生态潜力和土地生态限制分析的基 础上。这是一种多变量指标体系按照一定法则迭加过程,需要考虑如 何在阶层性规则组合法中建立合理分级标准及合并规则。 (3)为了使居住新区对市区人口具有充足的吸引力,根据居住区土地 生态适宜性等级,提出天津市居住新区分期、分区发展的生态对策。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评价 城市用地评价 ( land use assessment ),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作的评价。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指适宜于进行城市建设的用地;二级指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宜建设的用地;三级是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1详述 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作出综合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为合 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 ? 自然条件主要指气象、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水文地质、植被等,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则包括各种历史因素(如文化古迹、城市现状)、政策因素(如保护耕地等)。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进行资料搜集、用地分析和编制用地评价图等。[1] 2资料搜集 温、降水量、蒸发量、暴雨强度和日照等。②地形资料:包括高程、 的地形图,通常为1∶5000或1∶10000。③工程地质资料:包括地质

构造(如活动断层、滑坡、溶岩、流砂、泥石流、沼泽、泥炭层等的 水文资料:包括规划地区和有关地区的江河、湖泊、海洋、渠道等的资料。内容有:一般水位,历史上不同再现期(如百年一遇、50年一遇、25年一遇、10年一遇等)的最大洪水水位、洪水淹没范围和面积、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及洪水规律、流量、流速、含砂量、河道变化情况等。⑤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的等水位线和基本流向、水质、泉水以及自流井的位置、平均流量、最大涌水量、含水层厚度、构造、水源补给区位置和范围。⑥矿藏及其他的有关资料:地下矿藏的种类、分布范围、储量、品位和开采计划;旧矿井的分布范围,地层有无沉陷以及建筑材料资源等。⑦文物埋藏范围。 3用地分析 对搜集的资料要作综合分析。为便于选择城市发展用地,可将用地分为4类。第1类为适宜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自然条件较好,不需要或稍稍采取工程措施即能适应城市建设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①地基承载力一般不小于每平方厘米公斤;?②地下水位低于一般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即低于地面~2米;③不被洪水淹没;④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10%;⑤没有沼泽地段,或者用简单方法即可排除积水;⑥没有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第2类为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条件改善后才能进行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地质条件较差,必须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地下水位较高;易被洪水淹没(但水深不超过1米);?地面有积水或沼泽现象;有非活动性的冲沟、滑坡和岩溶现象;地形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评价 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 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找到与适宜性相关的因子(经验及参考别人的,或专家来定,即德尔菲法),进行分级,将其对适宜性的影响用分级的方式区别出,再对因子赋以权重(经验或层次分析法),对每一个因子进行评价计算,最后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结果。 其基本表达形式可以用式(1) 表示:S = f ( x1 , x2 , x3 , ?, xi ) (1) 式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 ( i = 1 ,2 ,3 , ?, n) 是用于评价的一组变量。目前常用的基本模型是权重修正法(式2) : S = ΣW i X i (2) 式(2) 中, S 是生态适宜性等级, Xi为变量值, W i为权重, i = 1 , 2 , 3 , ?, n。采用公式(2) 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最大问题是每个变量对于生态适宜性的贡献是十分复杂的, 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影响, 有些因素对某种土地利用构成绝对限制, 有些则构成发展潜力。通俗的讲,有的是限制性因素(例如近水30米内,坡度大于15限建),有的是潜力型因素(如越靠近交通要道越好),因素本身的情况不同。可以把生态适宜性理解为生态潜力扣除生态限制性的剩余。这在实现操作的时候很好处理,例如在栅格运算中,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决策工具,在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主要涵盖了研究方法的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以及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参考。 1.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在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做出科学的决策,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土地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的发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是评价土地适宜性的基础,其发展经历了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单因子评价到多因子评价的转变。早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评定方法,通过对土地资源与农作物要求的综合比较,判断土地的适宜性。然而,由于人为主观因素较多,定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广泛应用了定量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人工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可以量化土地适宜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3. 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 适宜性评价指标是评价土地适宜性的关键,其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选择

了一系列与土地适宜性相关的指标,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这些指标对于评价土地的农业适宜性、林业适宜性、城市建设适宜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不同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也是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建模分析,寻求最佳的权重设置方法。 4. 农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案例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农业领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农民选取适合的作物种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环境领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辅助环境保护规划,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研究者通过案例分析,探索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5. 结论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应用策略、以及农业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案例。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此外,还需要结合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技术,及时更新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支持。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关键的研究领域,对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研究方法发展、指标选择和应用策略以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评价研究的背景 如今伴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地球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特别是在中国,环境问题是很迫切需要解奂的。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自己过去的做法是存在问题的,开始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在很多的国家对于生态环境都是比较重视的,所以现在中国也应该把解决土地建设生态化问题提上日程,否则环境的破坏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千年大国,也是文明国家,中国一直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如今,土地建设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开发。 但是,由于现在土地建设的规章制度还不是很全面,所以经常会被人们遗忘。所以,国家在针对土地建设的问题需要提出合理的规章制度,这项规章制度包含的内容毕竟是多元化的,包含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这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环境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评价研究的意义 城镇在中国占了很大的比重,城镇连接着城市和农村,所以,现在城镇的土地建设是中国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我们既要合琿地利用土地,又要保护地球环境。 3.国外评价研究的状态 现在国外对于土地建设的问题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对于土地政策的落实上面,土地建设必须和政策相关联。所以,在国外规章制度对于土地建设是很重要的。 4.国内评价研究的状态 定位性评价偏多 现在在中国的土地建设考量中,主要是采用相关的概率选取一部分土地进行分析,但是选择的数量不是很多,这样的测量结果其实是不够准确的,比较合理的方式是多次试验,保证测试结果更准确。 城市土地建设评价少 在对于土地建设考察的例子当中,对于国家城市用地的分析研究少于城镇用地的研究,但是评判的标准是基本一样的,可是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是完全不相同的。如果用相同的方式来评判,用对于农村土地建设的评价来衡量城市用地的评判,自然是不准确的。所以,在对于土地建设的评判上一定要分层次,把城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城镇建设用地的 规划和利用。城镇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及其附属设施建设的土地,其选 择与评价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生态适宜性评价作为城 市建设用地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设用地进行评价, 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因此,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对 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方法和指标体系 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定 量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景观格局 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生态环境为例,可以考虑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等因素,通 过采集实地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评价 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可以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通过调查和监测不同用地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不 同用地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和结果分析

以城市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为案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遥感影像解 译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得到用地类型和空间分布的基础数据。然后,根据建设用地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集 相关数据。最后,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不同用地类型的生态 适宜性评价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对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比如,对于生态适宜性评价较低的区域,可以采取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 减少或改变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以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四部分:总结和展望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可以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提 供科学参考,实现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评价 方法和指标体系,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更多的案例研究,提 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总结: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在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评价方法和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为城市建 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 多的案例研究,以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的组 合在一起形成了该土地的适宜性。而土地适宜性评价旨在研究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以及人 为因素等,进行系统、科学、量化、综合评估,揭示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确定土地最佳用途和合理开发利用方式的一种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和分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环保状况等方面。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其分类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等几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 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资源的多方面性质,为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它能够预测土地的潜在风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最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核实

通过对土地的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 2. 数据获取 从各种数据来源中获取所需信息,包括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地形模型数据等各种数据。 3. 建立评价指标系统 根据土地资源特征,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因素指标、子系统指标和总成效指标。 4. 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指标的不同特点和土地适宜性的评价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型仿真等方法。 5.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土地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适宜性等级并提出整改建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局限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来源狭窄 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某些较新的信息,数据不一定可靠。 2. 评价指标不完善 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普适性,特别是在不同区域和土地类型之间,其指标吃亏性显著。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GIS技术应用到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大大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保持评价定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对于国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进展; 1前言 早在1961年,F.R.吉本斯就明确指出:“对土地不能简单地按从最好至最差的尺度进行分等,而不考虑到它的利用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土地潜力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针对性更强,评价成果实用性大等优点。1972年荷兰学者Beek和Benema基于土地质量是否满足某一土地利用用途的程度做出评价,并提出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接受了这种土地评价思想,并于1976年正式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该纲要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提纲式指南,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 2研究进展 王敏(2006年)以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为研究区域,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现有林地、部分园地、牧草地、部分未利用地以及边际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为评价对象,以30*30m栅格为评价单元,在数字高程的基础下、借助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模型,探讨并建立了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并以此建立研究区林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研究区林地不同适宜性的单因子评价,找出不同适宜性等级的限制性因素,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对研究区造林树种与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区林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技术指南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和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 技术指南 (征采建议稿) 自然资源部 2019年3月

序言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是领土空间 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评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远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界限等空间管控界限,兼备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布局供给支撑,编制本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要点论述双评论的技术流程、评论方法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含:合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评论目标与原则、评论工作流程、评论技术流程、成就表达形式、成就应用及附录9部分。 本技术指南草拟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领土勘察规划院、国家大海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质检查局、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涪陵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固原市自然资源局。

目录 序言. (2) 1 合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评论目标与原则 (2) 评论目标....................................................................................................................................2... 评论原则....................................................................................................................................3... 5 评论工作流程 (4) 拟订工作方案............................................................................................................................4... 展开评论工作............................................................................................................................4... 6 评论技术流程 (5) 确定评论精度............................................................................................................................5... 数据准备....................................................................................................................................5...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论.............................................................................................................6.. 资源环境因素单项评论. .....................................................................................................6..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论..............................................................................................7.. 领土空间开发适合性评论.........................................................................................................7.. 全域适合性评论..................................................................................................................7.. 结果校验修正......................................................................................................................7.. 适合区潜力评论..................................................................................................................8.. 综合剖析....................................................................................................................................8... 资源环境天赋刻画..............................................................................................................8.. 空间格局特点剖析..............................................................................................................8.. 问题微风险辨别..................................................................................................................9.. 潜力剖析.............................................................................................................................9... 7 成就表达形式 (10) 评论报告..................................................................................................................................1..1. 评论图件..................................................................................................................................1..1. 评论数据表..............................................................................................................................1..2. 8 成就应用 (12) 附录A 资源环境因素单项评论方法 (14) 附录A-1 土地资源评论. .................................................................................................................1..5 (1)评论方法............................................................................................................................1..5 (2)评论步骤............................................................................................................................1..5 (3)评论成就............................................................................................................................1..7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布及开发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布及开发 作者:韩少卿杨兴礼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的内涵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是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分区的简称,它是土地利用分区的一种。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是指从整个研究地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整体优化出发,立足于人类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满意共生,以土地生态适宜评价结果为基础,结合特定地域的区位、市场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划分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属性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鉴定[2]。划分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在空间布局上能有效地协调农、林、牧、畐叽渔、工、商、交等各业关系。通过产业优化配置,有效解决各业争地矛盾, 做到各得其所,地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态潜力。②在空间功能上能有效地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揭示城乡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类型组合的地域分异规律。③各利用类型区的空间质能生态联系密切,地域景观中各种物质、能量、人口、信息、价值等生态流的交流、加工、转换等过程中所形成的流通效应、关联效应、共生效应显著,以共同维持一个可持续性的、高效、和谐、洁净而有序的城乡人工■自然生态新秩序。 2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的原则 土地合理利用分区要求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程度的相对一致性;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城郊型经济特征和城市发展需要的相对一

致性;集中连片并照顾到某一行政界线的完整性[2]。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的定义以及所划分出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的上述特征,忠县的土地生态适宜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2.1生态环境整体优化原则生态环境整体优化原则是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的首要原则。即所划分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必须有利于城乡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城乡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保证城乡地域景观中各种物质、能量、人口、信息等生态流的畅通流动,从而维持城乡地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土地生态适宜相对一致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同一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其土地生态条件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程度必须相对一致或土地生态利用类型相对一致,以保证土地生态环境与土地适宜利用方式之间的和谐、互利共生,从而促进地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和正向演替。 2.3统筹兼顾城乡各产业的发展原则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的土地生态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从城乡地域整体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布局各种部门(农、林、牧、畐I」、渔、工、商、建、运、月艮)用地的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以有效地促进城乡各产业的空间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最佳耦合。 2.4服务城市发展的原则忠县位于重庆市城郊,其空间区位条件使之担负着为重庆市服务的社会经济功能,因此在进行土地生态适宜分区时,必须充分地考虑所划分出的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要体现或具备城郊土地利用的特色。即:一要满足城市居民所需的畜、肉、蛋、奶、渔、瓜果、蔬菜等鲜活副食品及粮食生产用地,即“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的需要;二要兼顾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规划词典」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新土地规划人2019/8/2 空间规划类术语——“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双评价“(简称)两个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以及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是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三类功能,开展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0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 2018年2月,自然资源部成立,承担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职责,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作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依据和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条件,“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0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甄别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风险类型,辨识资源环境风险在空间上的分异,对承载状态进行判断。 (2)摸查开发利用状况,评估城镇化、产业、交通设施、能源开发、粮食等布局空间开发利用风险,明确生态环境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 (3)综合考虑多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分析评价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确定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和潜力。 (4)确定可适宜进行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的国土空间,并对适宜的空间规模、结构、适宜程度和空间分布,引导优化建设开发与农业开发格局,确定区域适宜和极限的建设开发强度,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0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路径 (1)依据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2019年7月版《技术指南》),“双评价”实质是串联递进地开展“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进行的综合分析,它为划定“三区三线”提供支撑。 (2)传导与衔接关系。市级“双评价”,要衔接省(自治区)级“双评价”成果,要支撑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起到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空间规划体系中政策传导的必要前提。 (3)双评价的技术路径主要包含四大步骤: 1、是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 2、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 3、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4、是陆海统筹。 04 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双评价”回答什么问题 (1)回答哪里的空间资源可以用的问题? 1、指的是哪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高?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2、资源环境的本底能用多少?开发的规模和强度是多大? 这就是要回答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问题。 (2)回答怎么用的问题?

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概述 一、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 土地评价:指当土地用于特定目的时,对土地进行的质量鉴定。包括土地质量诊断、分类或分等、土地制图、数量统计等。土地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一般只表示土地的相对适宜性;后者以数值指标来规定土地间的质量差别。 案例: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多学科活动协同研究 4、要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 5、评价要切合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6、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评价的基础 7、评价要在几种用途之间进行比较 三、土地评价类型 第二节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及分类 土地特性或土地质量与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匹配过程,称为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的、定量的,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目的可以分为当前的、潜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按评价的对象可以分

为单宜性(如橡胶)、双宜性(如苹果、板栗)、多宜性(如农林牧多种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土地质量评价为基础的。其评价因子用土地特性,但由于土地特性都具有各自的量纲,使得土地特性之间以及与土地质量之间的比较很困难,因此,使用土地特性作评价因子,首先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其量纲。实际上标准化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土地质量评价将土地特性转化成土地质量,只不过土地质量仍使用土地特性的名称。 三、土地适宜性的分类方法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推出《土地评价纲要》,其土地适宜性分类系统采用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四级分类制。 1、土地适宜性纲 2、土地适宜性级 3、土地适宜性亚级 4、土地适宜性单元 FAO《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于1983年参照FAO拟定,采用五级分类: ⏹第一级,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潜力区; ⏹第二级,在土地潜力区范围内给出8个土地适宜类; ⏹第三级,在土地适宜类范围内划分出不同的土地质量等级; ⏹第四级,在土地质量等范围内划分土地限制类型; ⏹第五级,确定土地资源单位,即具体的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教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翻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立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外表——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展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翻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slope_r〞。 四、洪水淹没因素评价 根据洪水淹没的高度,将dem分类。查找关于洪水淹没的数据,即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的洪水淹没的高度,视资料获取的情况,取两个值即可。〔假设:只获得了20年一遇为60米,100年一遇为70米。〕 对洪水淹没因素进展评分。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dem_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