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

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

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

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

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1)建立技术路线---就是搭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2)建立geodatabase(可选)

只有在数据库的支持下,GIS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专题制图等诸多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主要步骤见图:

因为我的数据都是同一空间参考的,所以就直接添加就OK了。

(3)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是进行适宜度分析的最小单位,是土地性状的相对一致性地块。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特征及评价的空间精度的要求,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2支持下,将各因素空间化,并生成0·5 km×0·5 km大小的栅格。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工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

(4)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

这部分就概要讲下,比如你评价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网上该类文章很多。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就OK了。比如:

(5)空间分析

主要应用SpatialAnalyst进行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距离分析、密度分析、表面分析

a.距离分析,具体过程见图→

¤其他相关指标的分析过程类似¤b.表面分析

主要是对DEM进行分析,具体步骤见图

点了OK之后,坡度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5)适宜度的计算

主要采用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计算公式:一般是→suit=指标1*权重1+指标2*权重2+…….不写复杂公式了,这样看起来傻瓜又好懂。

具体步骤见下图

(6)适宜性分级

主要采用SpatialAnalyst—recalssify工具。

1.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并单击Reclassify。

2. 单击Input raster的下拉箭头并单击要进行值的变化的栅格数据。

3. 单击Reclass field的下拉箭头并单击要用到的字段。

4. 单击你要改变的的新值New values,并键入一个新的值。

5. 通过按下Shift键来单击所有的其它新值,然后单击Delete Entries。在生成栅格数据中所有的其它都将同样保留。

可选项,单击Save来保存重映射表。

6. 单击Chart statistic dropdown 的下拉箭头并单击要你要运用的统计类型。

7. 指定输出结果的名称或使用缺省值在工作目录下生成一个临时文件。

8. 单击OK。

具体步骤见

可以根据需要划分自己需要的等级。

基于ARCGIS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方法研究-以连云港市海州区为例

来源:职称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c919043390.html,

0 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础上,根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情况所编制的用来反映各规划要素在规划期内的结构调整与空间分布的一种专题地图[1]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采用专门的图例符号系统和独特的表示方法,以图件形式再现了规划内容,明确了辖区内各块土地的用途,为今后实施规划、进行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了图件依据。它具有文字或其他任何表达方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的重要效用,是今后实施规划、科学地进行土地管理的一个特殊有效的工具。目前,传统的模拟制图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的需要。信息化的到来,使得数字化制图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规划图件的编制工作之中[3] [4]。

ArcGIS 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开发的旗舰产品,是集数字制图和数据库管理为一体的空间信息系统,是我国GIS 行业的常用软件[5]。利用ArcGIS 强大的制图功能,可以方便、高效的制作出各种专题规划图,再加上它的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功能,能为今后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以连云港市海州区1:5 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为例,详细介绍了ArcGIS 在编制规划图时的应用,对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成图质量以及我国其他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具有借鉴意义。

1 ArcGIS 制图流程

ArcGIS 制图流程大致可以分为数据准备、图形编辑以及图形整饰与输出等,如下。

1.1 数据准备

1.1.1 熟悉国家标准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报批稿)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1.1.2 基础数据的处理

(1)基础数据的获取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编制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由于2009 年6 月份海州区进行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隶属于新浦区的宁海乡、灌云县的板浦镇划入海州区。二调是在2007 年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的土地调查工作。在本次规划修编过程中,需要先收集原海州区、宁海乡、板浦镇的二调数据,再进行数据合并,得到全区的ArcGIS 格式的基础数据。

(2)倒推到基期数据本次规划基期年为2005 年,而收集的基础数据为2008 年的二调成果,因此需要将2005年到2008 年间发生变化的地类图斑还原回去。由于时间、技术等因素,无法将这几年间变化的图斑都还原到2005 现状,只能尽可能利用与2005 年时点接近的图件进行对比,参照2005 年到2008 年土地报批情况,尽可能地还原建设用地。具体方法是将两个图件进行套合,利用ArcGIS 的Analysis Tools 功能分析建设用地变化情况,依据本次规划确定的基期数据,对变化图斑进行图形编辑、属性变更等处理。

1.1.3 图层划分

在 ArcGIS 软件平台下,完整的一幅图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点文件、线文件和区文件构成,其相互压盖关系、地图参数等由一个工作空间文件(*.Mxd)加以保存。Mxd 文件中所包含的任一点、线、区文件可以理解为一个图层,同一图层具有相同的属性结构。为了便于视图、信息查询、检索和空间分析,用ArcGIS 制作数字地图过程中需要建立编辑图层名,图层的设置及使用对于数字制图的编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编制海州区1∶50000 土地利用规划图具体操作之前,首先要划分图层,具有相同逻辑内容和数据库结构的空间信息尽量放在一个层之中。

1.2 图形编辑

ArcGIS 图形编辑是在Data View 窗口下,其中很重要的两点就是属性数据的管理以及利用属性对图元设置参数,即符号化。符号化过程中采用国土资源部统一下发的制图规范符号库。

1.2.1 点编辑点编辑,就是包括设定采矿用地、独立建设用地、政府驻地、高程点等点状要素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设定注记文字的字体、大小和间距;编辑属性数据。对于政府驻地、道路、河流等文字性的注记,采集中心点之后,要新建属性字段,输入注记内容,然后通过ArcGIS的Label 功能显示。采矿用

地、独立建设用地等需要进行符号注记的,采集中心点之后,新建属性字段来加以区分用地类型,最后用Symbology 功能进行符号化。

1.2.2 线编辑线编辑,是对行政界线、道路、等高线、规划交通水利等线状地物的线型、颜色、宽度的设定,还有属性数据的编辑。行政界线的提取,主要是利用ArcGIS 的Dissolve 功能,将现状底图图按乡镇名称进行合并,再通过Polygon To Line 转为线形文件,按照规程进行符号化。重点要说明的是规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这类项目一般都有电子数据,可以将其先转为ARCGIS 数据格式,如果坐标不匹配的话,通过Spatial Adjustment 或者Georeferencing 功能空间校正叠加到现状底图区域,再进行绘制。对于重点项目的标注,也可以新建属性字段,录入项目名称,最后用Label 功能按规程要求进行显示。

1.2.3 区编辑区编辑,主要是规划要素上图、面状要素图形参数的编辑以及属性数据的编辑等。按照优先保障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海州区新增建设用地布局首先是将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AUTOCAD 数据转换为ARCGIS 数据格式,进行空间校正,在规划底图上进行叠加,提取城市规划中期(2020 年)的建设用地,量算中心城区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对于节余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依据乡镇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来确定。将新增建设用地上图后,与当地政府、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进行对接,尽可能地保障中心城区、重点项目用地。

1.3 土地用途分区

结合海州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框架,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现状、典型分区指标评判为基础,将全区划分为八个主体用途区,即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以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6]。在此重点说明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和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1)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二调基本农田成果,并叠加村级行政界线,按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原则,综合考虑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基础设施用地布局、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等因素,并与城市规划、镇村布局规划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农业等相关行业规划相协调,尽可能利用明显线形地物或河川、林带等自然、人工地物界限,兼顾行政界限,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边界,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最终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2589.24 公顷,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 个,保护片52 个,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块290 块。

(2)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是指城镇村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内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在新增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利用ArcGIS 软件按照制图规程要求在图中表示出现状城镇村区域、新增建设用地区域。

(3)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该区首先是参考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进行了初步划定,然后广泛征求各部门领导专家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后最终确定了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主要包括锦屏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古泊善后河(灌云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蔷薇河水源保护区。

在划定土地用途区过程中,还要注意制图规程中要求的最小上图面积。以海州区1:50000 规划图为例,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最小上图的实际面积为5 公顷;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最小上图的实际面积为25 公顷。

1.4 图形整饰

在 ArcGIS 的Data View 窗口实现了主图编辑之后,还要在Layout View 窗口中添加图廓、图例、图名、比例尺、指北针、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署名及制图日期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在图幅配置之前,可以先在Data Frame Properties 中将比例尺固定为1:5 万,这样便于进行整饰工作。

(1)图廓图廓由外图廓和内图廓构成。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外图廓和内图廓之间添加方里网,1:5 万规划图间隔设为5 公里,注明公里数;内图廓四角点标注经纬度,经纬度为度、分、秒格式[7]。标记坐标、经纬度可以通过Data Frame Properties 中的Grids 功能来实现,生成的坐标、经纬度可能不符合制图规范要求,这就要先Convert To Graphics,然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编辑。

(2)图例按照制图规范要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图例首先要列出现状土地用途,然后是规划土地用途区,最后是线状要素以及行政注记,见下图2。操作方法是在Layout View 窗口下Insert Legend,选择要做图例的图层,设置好显示排列顺序、文字大小等,自动生成图例。对于不合规范的地方,可以在图例属性中进行调整。

1.5 图形输出

图形输出时,首先要在Page and Print Setup 中按照图件尺寸设置好打印纸张大小。最后再检查幅面内容无误,数据分层正确,符合制图规范要求等,就可以用Export Map 输出图件。

2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用ArcGIS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过程,探求能够快速准确的绘制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并以连云港市海州区为实例,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ArcGIS制图过程中,属性表的编辑尤为重要,设置好图层属性,不仅便于符号化过程中设置图形参数,也利于对空间信息的查询与统计;(2)利用ArcGIS 进行图形整饰,也较为方便、快捷,可以快速生成图例、坐标以及快速添加指北针等;(3)ArcGIS 改变了传统制图方式的可变更性差、不利于动态管理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制图效率,为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图件的编制、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本农业机械职称论文来源于专业的职称论文网,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田永中,邱道持,朱莉芬. CAC 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3) :316-320.

[2] 邓良炳.区域规划图的编制[J].地图:1995,(2):25-28.

[3] 刘伟.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方法探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4] 彭芳.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方法探讨[D].重庆:重庆大学,2008.

[5] 叶国华.ArcGIS 向MapGIS 数据格式转换[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31(6):43—49.

[6] 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

[7]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浏览量:784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Master Plan of Development Zone

●张晓瑞周国艳

作者简介:张晓瑞,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周国艳,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摘要: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为例,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用地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在ArcGIS9.2支持下,通过建立开发区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高程、坡度因子,同时建立水域、居民点和道路交通因子图层,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在ArcGIS9.2的空间分析模块中进行多因子叠加分析,从而得到开发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很适宜用地占11.95%,基本适宜用地占69.08%,不适宜用地占18.97%。通过应用GIS旨在为科学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提供定量化的分析手段和结果,从而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ABSTRACT: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land use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works to use the limited land resources in Development Zone rationally. Taking Guzhe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Anhui province as a research area, the applications of GIS on land evaluation in master plan of development zone is analyzed. Under the support of ArcGIS 9.2, it can extract the elevation and slope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by using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e water, settlements and road traffic factor layers are establishment. The FAHP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Finally, by using the multi factor-overlay method in the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of ArcGIS 9.2, the results of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re gene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1.95% of the study area is high suitability zone, 69.08% of the study area is basic suitability zone, and 18.97% of the study area is unsuitability zone. The aim is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result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use the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GIS, which plays the role of decision support.

关键词:开发区;总体规划;GIS;用地适宜性评价

KEYWORD:GIS; development zone; master pla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

居住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临沂 市主城区为例 摘要:以GIS技术为支撑,以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评价 指标体系,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基础上,叠加图层得出土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临沂市主城区适宜进行开发的面积为 657.28km²,约占总面积的29.78%,主要位于主城区中心区域,敏感性程度较低, 生态系统稳定。 关键词:居住区土地;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临沂主城区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将土地按照其对各类型用地的适宜性及其自然生产潜 力的差异进行分类,为特定的土地用途评估其潜力。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城市 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和高效利用。城市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一种,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类用地,对居住区用地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选取适宜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本项研 究以临沂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叠加分析 得出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研究对象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总面积约17191km2。自北有沂蒙等 山脉延伸,向南有广袤的临郯苍平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临沂市主城区,主城区 位于内陆,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总面积约2303km2,其中耕地面积占总面积 的48.15%,人造地表占总面积的47.75%。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1)数据来源 ①奥维互动地图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行政边界。 ②地理空间数据云中下载全球30m分辨率数字DEM数。 ③在GLOBELAND30地表数据中获取土地利用类型。 ④利用POI数据获取临沂市主城区医院、学校、景点等分布。 ⑤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遥感影像提取中国生长季1KM2015年至2019年 植被空间分布指数。 ⑥OPENSTREETMAP获取临沂市主城区路网数据。 (2)数据处理 将多份数据分别导入ARCGIS软件中,数据范围较大者根据临沂市主城区行 政边界提取,建立临沂市主城区地理信息数据库,按照符合地域特点的等级分类 对数据进行重分类,叠加权重后分别进行分析生态敏感性和土地适宜性分析,将 评价结果放入技术平台图层叠置,得到临沂市主城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 1.3选取评价因子 由于生态系统具体高度复杂性,生态敏感因子没有固定的选取标准。对研究 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本研究区域情况,确定以高程、坡度、坡向、水域、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评价因子,以高程、坡度、距便捷交通点距离、距自然景点距离、距中大型绿地距离、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等 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1)高程:高程影响气温,继而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降水情况。高程也影 响着人体健康,对人体健康最有益的海拔高度,拥有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气压、最 密集的负氧离子、最舒适的温度,决定着人们的居住环境。

ARCGIS在山地旅游小城镇中用地适宜性的应用——以余姚市四明山镇为例

ARCGIS在山地旅游小城镇中用地适宜性的应用——以余姚市 四明山镇为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如今的一种生活方式。余姚四明山镇凭借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和客源丰富的长三角市场,成为炙手可热的山地旅游小城镇。但是大量游客的涌入和无序盲目的建设,不仅破坏了本就脆弱的山地生态环境,也无法更好的促进城镇的发展。在可持续理念下,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需要对旅游小城镇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本文以余姚四明山镇为例,在地图重叠法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因子的权重,并应用ARCGIS10.1进行加权叠加,评价了四明山镇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从保护城市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为城镇发展和建设提高参考。 关键词:山地旅游小城镇;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GIS 1 引言 四明山镇是浙江宁波余姚市辖镇,位于余姚市最南端,因地处四明山脉之巅而得名,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山地小城镇。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23平方公里,目前辖梨洲一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共计10578人,其中镇区人口为1600人。 本文研究对象为山地小城镇,即人口规模在3万以下的城镇.一般为单中心块状、带状的空间结构,且城镇规模不大。四明山地区的乡镇如余姚的大岚鹿亭、绍兴的陈溪、丁宅等城镇大多如此。 2 基于GIS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选取浙江余姚市四明山镇为研究案例,经过前期对研究区基础资料的收集,运用ARCGIS10.1为研究的操作平台,先对各个类型的用地因子提取,再对其进行权重赋值叠加.最后根据得到的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讨论空间结构的规划布局。 2.1评价方法 本文以四明山峡镇行政区划地块为基础资料,通过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个方而因子的提取和研究,作为整个地块土地建设适宜度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和确定单因子权重两个步骤。 2.2.1评价因子的选取与分级 从四明山镇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山区旅游小城镇的特殊性,以及当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次研究根据因子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将评价因子分为限制因子、潜力性因子、特殊因子三大类。限制性因子包括高程、坡度评价因子,潜力性因子包括交通便捷度、与核心建成区空间距离,特殊因子为水源地、热门旅游景点可达性评价因子。 2.2.2确定单因子权重 由于各评价因子、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土地建设适宜性作用的重要性也不一样,本次采用单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进行评价。首先根据四明山镇评价因子的类别比较,确定其类别权重值:然后对同类别评价因子(三个及三个以上)采用数学矩阵方法确,定各因子权重。 2.2分析结果 分析各类别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在上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因子评价中,确定四明山镇适宜性等级,依据评价的得分值将四明山镇行政区划地块分为四个等级: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生成上地建设适宜性限制性分析图;在上地建设适宜件潜力性因子评价中,潜力性增长趋势,得分越高其潜力性越强。 2.2.1单因子分析 准备数据有四明山镇行政区划数据、四明山镇上地利用现状数据集、四明山镇DEM数据集、四明山镇道路交通数据集。对以下各因子进行分析,高程分析海拔高度,坡度分析坡角的大小,地形起伏度分析地貌,根据现状建成区主要道路分析交通便捷度,其他的单因子可以直接权重赋值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 用ARCGIS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土地利用图斑为评价单元,怎么计算评价单元到公共设施的距离,人口密度,商业点密度。最后做出各个指标的图,乘以权重。矢量的数据可以做出来吗? 我只知道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用用栅格计算机算,可以做出来。矢量的不知道能不能直接乘以权重这样来计算。 这个问的很大简直就要别人做课题呢按你说的,你自己的大概框架都没出来的啊 第一,要看你手上有没这些数据的,分区的数据情况(gis需要能够图上可以表达的),如人口密度 第二,这些东西只有有数据很是蛮简单的无非是个增加列之后用field caculator计算,再加上spatial join连接不同的图层 field caculator 在ARCGIS哪个模块里有?你说的我大致明白了,但是有十几万个斑块,那计算起来不是累死了。要是能像栅格计算器直接计算就好了。 这个累什么么啊,累的是计算机,十几万个板块你点一下计算机就一起帮你解决了。 收集各评价因子,矢量后做叠加分析。 应用ArcGIS实现土地适宜性评价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特定使用时的适合性,即将土地质量与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质量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度。这类项目一般都用空间分析来做。也就是对栅格数据作分析。使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Analyst)完成评价数据的空间分析过程,该模块提供了一个范围广阔且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集,允许用户从GIS数据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并以多种方式进行分析操作,包括距离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GIS的关键优势在于能够将分析算子应用到原始GIS数据中得到新的信息。 (1)建立技术路线---就是搭一个框架性的东西。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土地利用、土地开发、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GIS技术应用到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大大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保持评价定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对于国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进展; 1前言 早在1961年,F.R.吉本斯就明确指出:“对土地不能简单地按从最好至最差的尺度进行分等,而不考虑到它的利用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土地潜力评价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针对性更强,评价成果实用性大等优点。1972年荷兰学者Beek和Benema基于土地质量是否满足某一土地利用用途的程度做出评价,并提出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体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接受了这种土地评价思想,并于1976年正式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该纲要是各类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提纲式指南,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 2研究进展 王敏(2006年)以冀西北间山盆地区为研究区域,将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相结合,以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现有林地、部分园地、牧草地、部分未利用地以及边际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为评价对象,以30*30m栅格为评价单元,在数字高程的基础下、借助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模型,探讨并建立了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并以此建立研究区林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根据研究区林地不同适宜性的单因子评价,找出不同适宜性等级的限制性因素,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对研究区造林树种与影响因子的空间格局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区林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基于ArcGIS的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神木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是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基于ArcGIS技术,将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区概况 神木市总面积约为3273.6平方公里,全市分布有众多村庄和农村点。研究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是一个适宜农业生产和居住的地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获取 利用ArcGIS软件获取研究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地形、水资源、气 候等遥感数据,并结合地图数据获取研究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信息。 2. 评价指标确定 本文选取土地条件、水资源条件、道路交通条件和人文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指标作为农 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指标。具体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差、坡度、土 壤类型、地下水位、河流湖泊等水资源条件、道路交通便利程度、教育、卫生等人文环境。每个指标将按照一定权重进行评分,综合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适宜性评价。 3. 评价方法 在ArcGIS中运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叠加分析、洗涤模型、空间查询等方法,将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不同地块的适宜性等级。 三、评价结果 通过ArcGIS软件进行评价,得出神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布图。结果显示,神木市西部地区的土地条件较好,水资源丰富,道路交通便利,人文环境较好,适宜性评分 较高,适宜用作农村居民点。而东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土地利用现状较为混乱,水资源 较为匮乏,道路交通不便,人文环境也相对较差,适宜性评分明显较低,不适宜用作农村 居民点。 四、结论与建议 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基于GIS的山地传统村落选址适宜性分析研究

基于GIS的山地传统村落选址适宜性分 析研究 摘要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山地传统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以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为案例,运 用GIS的数据综合与空间分析,从六大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分析凤阳村村落选址 与布局的机理,并评价其选址的适宜性。 关键词山地传统村落选址适宜性GIS空间分析 1.研究背景 传统村落空间大多自发产生,受到自然地理条件、风水理念、宗族观念等多 种因素影响,形成了与城市空间完全不同的独特空间发展模式,是从无序自由的 单一形式向逐渐加强的网络演化的过程,是人们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 依据。 本文以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村域现状为例,主要阐述山地传统村落中的选址 适宜性评价。凤阳村北临长江和梨香溪,渝怀铁路、103省道与沪渝南线高速自 东向西穿过凤阳村村域南侧,交通较为便捷。 2.研究方法 2.1技术步骤 该文运用GIS技术对该山地传统村落进行空间分析,确定山地传统村落中各 类用地的技术指标,来指导建设的实施。技术步骤分3步,首先处理数据源,将 其转换为GIS可运用的数据,再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地域进行分析,最后运 用GIS叠加分析,得出结果。 2.2数据描述

本次研究使用了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基础地形图,整合出基础地形数据,如 等高线、高程点,并整理出道路、铁路数据。主要运用了CAD软件进行基础地形 图整合,ArcGis软件进行各类影响因子分析,最终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出用地 适宜性评价图。 3.过程及结果 3.1分析过程 3.1.1地形地势分析 用GIS技术绘制“地形地势分析图”,使规划师对地域有整体直观的印象。 运用ARCGIS软件绘制的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村域模型图。 3.1.2坡度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要建立在不同坡度的地域内,因此要考虑分析地域坡度。 在坡度大于10°的地形上进行工程建设费用明显增加,坡度较小的平坡地和缓坡地,建筑布置较自由。坡度大于14°02′的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建设受到较大限制,25°以上的陡坡地,对游人存在安全隐患,不便进行工程建设。因此,本文 将坡度分为0°-10°,10°-15°,15°-25°,25°以上4段来作为土地利用指标。通过对重庆市蔺市镇凤阳村DEM数据提取上述4段坡度得出坡度分析,整个 村域南部、东南部坡度较陡,其他部位较缓。 3.1.3高程分析 根据等高线图形,可判读地貌形态特征,量算各点的高程、坡向和坡度。通 过对DEM数据提取等高线,可得到相应等高线主题图。本次研究分为四类,分别 是100m-170m、170m-240m240m-310m、310m-380m。 3.1.4地形起伏度分析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海拔高度和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是描 述一个区域地形的宏观指标。对DEM数据提取,可得到地形起伏度图,通过分析,该地域内坡度起伏度与地面坡度基本一致,坡度陡峭的地方地形起伏度大,一旦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近4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某一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科学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对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GIS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GIS;土地适宜性评价;适宜等级 Abstract: the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is nearly 40 years of land resource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ssessment is a land for a certain purpose whether it is appropriate, and how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suitability of land,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geological and computer science cross new subject, will be used to land GIS suitable assessment,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and scientific,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for providing a more scientific basis,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GIS; Land suitable assessment; Appropriate level 1 引言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建设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管理和利用的依据,是协调土地开发与土地保护关系,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手段,而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将计算与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科学、直观、速度快和易操作等特点,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使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2.1 相关理论 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持续用于某种用途时的适宜状况,包括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如何,反应土地的质量等级。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块具体的土地,评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ARCGIS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是否适宜进行其中一种特定类型的开发利用。ARCGIS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 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评价。ARCGIS软件可以通过地图叠加和分析功能,对不同自然条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土地的自然特点。 2.经济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评价。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进行经济条件评价的空间分析和预测,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依据。 3.社会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人口分布、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评价。ARCGIS软件可以通过空间数据的叠加和分析,对土地的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让评价人员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社会环境。 4.技术条件评价:包括土地的交通便利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的评价。ARCGIS软件可以通过交通网络分析和基础设施数据分析,对土地的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帮助评价人员决策。 通过ARCGIS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势:

2.空间分析能力强:ARCGIS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地图叠加 和分析,对不同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评价人员进行科学决策。 3.可视化效果好:ARCGIS可以将数据通过地图展示出来,形成直观 的图像效果,让评价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土地的适宜性。 4.模型建立能力强:ARCGIS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功能,建立适宜性评 价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分析和优化,为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总结起来,ARCGIS软件可以帮助评价人员进行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工作,提供数据整合、空间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型建立等多种功能,为 评价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基于GIS技术的湿地公园适宜性评价

基于GIS技术的湿地公园适宜性评价 摘要:湿地一直被称作“地球之肾”,是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科学地对湿地公园进行适宜的建设与维护,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圈中一个 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本文利用GIS技术,确定坡度、坡向、高程、植被覆盖度、水系缓冲距离、土地利用现状6个评价因子,利用加权叠加分析,生成生态 适宜性综合评价图。结果显示北龙湖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区: 高适宜区,面积为2.7hm2,占总面积的14%;中适宜区,面积为11.0hm2,占总面积的58%;不适宜区,面积为5.4hm2,占总面积的28%。通过制订出不同适宜性 分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案,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生态参考。 关键词:GIS;生态适宜性;空间分析;北龙湖湿地公园 0 引言 湿地一直被称作“地球之肾”。但近几年来,湿地在城市中遭受各种人为活 动的干扰。如何科学地对湿地公园进行适宜的建设与维护,达到湿地公园生态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已经成为城市生态圈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难题。 近几年,国内的学者对于湿地生态的研究体系逐渐完善起来。俞孔坚等研究 人员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中所扮 演的角色,对高科技园区和城市湿地的统一规划进行了大量分析与探讨[1];周建 东等研究人员根据湿地环境的建设开发理论,在对湿地公园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 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城市湿地生态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形成了湿 地公园系统性的原理理论[2];康文凤通过对建设湿地公园的理论体系和特征等的 研究,提供了湿地公园的规划依据[3]。深圳市的洪湖湿地公园是一个成功的湿地 公园规划设计案例,对深圳市供水、排水系统的净化和改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4]。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滩公 园在整个上海世博会公园生态系统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在垃圾多、土壤污染 较严重的原工业用地上,建设了一个拥有综合湿地生态保护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 用地适宜性评价 1、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本次分析以用地评价范围内1: 10000的数字地形为数 据源,选择ESRI公司的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为评价软件,建立DEM(Digital levation Model) 地形,通过DEM 提取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子,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及经济建设因子信息一起作为评价因子,根据专家打分确定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评价的量化结果. 区域的用地适宜性采用特尔菲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 S=EWix Si o 式中:S为土地建设适宜性班评价指数;Wi为第i个评 价因子的相对权重;S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建设适宜度. 评价中采用5级7分评定指数,0分为不适宜用地,1 分为较不适宜用地,3分较适宜用地,5分为适宜用地,7分为最适宜用地. 2、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 适宜性级别较不适宜较适宜最适宜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可承受开发的强度不同:高海拔的地区多为山地区域,开发后环境很难加以恢复,并且开发会给周边低海拔地

区造成影响,低海拔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那么相对较弱,下表给由不同海拔高度的环境敏感度水平及分级原因: 表格1高程适宜性分级表 海拔高度范围>1000 900-1000 35 度特点山地地区, 风景优美,土壤相对薄弱,植被受破坏后不易恢复,同时开发对周边影响也很大,规划区主要景观视域,地质灾害潜在区较不适宜25-35度丘陵地区,风景优美,土壤相对薄弱, 植被受破坏后不易恢复,适宜较适宜最适宜0-8 度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发对环境根本无影响8-15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发对环境影响很小15-25度同时开发 对周边影响也很大,规划区主要景观视域丘陵向河谷过渡 地区,地形破碎,同时是主要的汇水区域适宜最适宜东、 西、西南坡南、东南坡、平地表格3坡向适宜性分级表适宜性级别不适宜较不适宜坡向范围北坡东北、西北坡下列图给由了坡向因素影响下的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 下列图给由了坡度因素影响下的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 图:坡向因素影响下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④自然因子叠加分析 根据因子权重下列图给由各自然因素叠加影响下的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 图:坡度因素影响下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 ③坡向因子分析 基于地表的非规那么三角网(TIN)外表模型,生成DEM数据,从DE

ARCGIS选址分析例子

ARCGIS选址分析例子 ArcGIS选址分析是一种通过使用ArcGIS软件中的工具和功能,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和数据,来确定最佳选择和评估位置的过程。这种分析可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包括商业、环境和城市规划等。 以下是一个关于使用ArcGIS进行选址分析的实际例子,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 假设一个公司打算在一些城市开设新的零售店。他们已经确定了几个潜在的位置,但想要通过ArcGIS选址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开店位置。该公司希望尽可能降低竞争对手的影响,吸引更多的客户,并提高销售额。 步骤1:收集数据 步骤2:数据准备与整理 在ArcGIS中,数据需要转换为空间数据格式,如点、线或多边形。在此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进行清理和预处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例如,可以删除重复的数据,填充缺失值,修复数据错误等。 步骤3:数据分析 使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进行各种分析,以评估每个潜在位置的适宜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 1.缓冲区分析:创建以每个潜在位置为中心的缓冲区,并确定其中的消费者数量、竞争对手数量和其他特征。这将有助于确定每个位置的潜在客户和市场规模。

2.热点分析:通过使用密度和聚类工具,识别出具有高消费者密度的 热点区域。这将有助于确定潜在位置周围的热点区域是否具有吸引力,并 确定不同位置之间的竞争关系。 3.路网分析:使用道路网络和交通状况数据,确定潜在位置的可达性 和方便程度。考虑到消费者的交通方式和行为,可以评估不同位置之间的 交通流量和时间成本。 4.空间交互分析:通过分析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之间的空间关系,可以 评估不同潜在位置的市场竞争情况。这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位置,以最大 程度地减少竞争对手的影响。 步骤4:结果评估 根据分析结果,公司可以评估每个潜在位置的优势和限制,并确定最 佳的开店位置。这个过程可能涉及权衡不同因素的重要性,并采用决策支 持系统来帮助做出最终的决策。 步骤5:结果可视化与报告 最后,通过在ArcGIS中创建地图和报告,公司可以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并与利益相关者共享。通过可视化显示分析结果,可以更好地沟通和 解释最佳位置的选择,以便获得支持和战略决策。 总结: ArcGIS选址分析是一种基于空间数据和分析方法的决策支持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多种数据,结合ArcGIS软件的功能,可以帮助决策者确 定最佳的位置选择,从而在商业、环境和城市规划等领域获得最大的利益。

arcgis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

arcgis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 ArcGIS 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的应用 2.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3.ArcGIS 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的作用 4.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5.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应用案例 6.结论:总结 ArcGIS 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正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应运而生。在这个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 是 ArcGIS 软件,已成为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重要工具。 一、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是指根据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因素,对不同地区进行适老化程度评估,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合适的居住选择。这一评价体系对于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ArcGIS 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的作用 ArcGI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它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分析和展示空间数据。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ArcGIS 可以辅助我们 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数据收集:通过 ArcGIS,我们可以方便地收集和整理评价所需的各类数据,如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等。 2.数据分析:ArcGIS 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数据中的潜在关系,为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3.结果展示:ArcGIS 可以直观地展示评价结果,便于我们了解各地区的养老适宜程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养老适宜性的不同方面,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如气候、地形、交通、医疗资源等。 2.数据收集和预处理:利用 ArcGIS 收集评价所需的各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投影、坐标转换等。 3.数据分析:运用 Arc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地区的综合得分,从而进行养老适宜区分级。 4.结果展示:通过 ArcGIS 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理解和传播。 四、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的应用案例 在我国,已有多个城市采用 ArcGIS 进行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市利用 ArcGIS 对全市范围内的养老适宜程度进行了评价,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五、结论 总之,ArcGIS 在养老适宜区分级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更为科学、客观地评估各地区的养老适宜程度,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合适的居住选择。

使用arcgis进行地形分析

ArcGIS地形分析 将从CAD获得的数据导入到ArcGIS中,首先 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然后对场地进行分 析。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拔高度分析、坡度分析、 坡向分析,对各项地形因子进行重分类,叠加分析, 分析土地的适建性,具体过程如右图所示。 ■单因子分析 单因子分析包括海拔高度分析、坡度分析、坡 向分析,先是整体分析,对规划区域的整体情况有 所把握,然后是两种规划方案的对比分析,分别对 原规划方案和规划调整方案建设范围内地形情况 进行对比分析,试图说明规划调整方案优于原规划 方案。 ■叠加分析 将单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重分类,可以将每个 因子的分为不同等级(适建性越高等级越高),再 运用栅格叠加运算进行叠加分析,这里需要分别给 三个单因子赋值(高程0.2,坡向0.3,坡度0.5), 再进行加权总和,得到整体评分,也就是土地适宜 性的整体评价得分。同样也需要进行两种规划方案 的对比分析,在综合了三种因素的情况下,比较原 规划方案和规划调整方案建设用地的适建程度。 操作步骤 1 CAD转GIS(dwg文件转shp文件) 1.1 CAD数据与ArcGIS数据介绍 地图数据来源多种多样,大多数使用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制作的数据,CAD软件制图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容易编辑,出图美观,且易于进行二次开发,因此CAD格式地图数据转换为其他GIS软件能支持的格式是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操作。ArcGIS作为GIS领域内常用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功能,且能建立功能强大的本地数据库。本文以CAD数据到GIS数据转换为出发点,介绍由CAD数据到ArcGIS软件支持读取和编辑的矢量数据格式

arcgis作业之适宜性评价

arcgis作业之适宜性评价 arcgis作业第一步骤~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因为我是在ARCGIS 10.0的环境中进行运作的,所以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来写了,9.3的具体操作应该也是差不多的。这是第一步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运行ArcDesktop,新建一个空地图,通过Add data加入“map.jpg”。可能会出现关于金字塔和投影方式的咨询,无视之。 2.在地图上右键——数据框属性——常规——单位——地图一栏,显示为“米”(原本为未知单位) 3.配准栅格图像 在工具栏空白处单击右键——地理配准 4.单击地理配准——取消“自动校正”——单击符号,选取编辑点进行校正,一般来说选取的点都是公里网的焦点。四个角落各取一个,然后中央区域选取几点。

有关公里网和经纬度的解释,可能没有学过地图的同学比较的茫然。 本次作业的map.jpg是1:5w地形图,他的右上角两套不同的坐标体系。最外框的是经纬度网,115度45分;40度00分这个是图片的右上角的经纬度坐标,用来校正完全之后进行一个对比验证。 靠里的是方里网,是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一Kruger Projection),即90-91-(20392)-4430这一列,这是高斯投影第20个投影带,距离中央经线390-391-392公里处,距离中央纬线距离为4430公里(就是距离赤道距离4430km)。由此产生的一套坐标。更详细的就不赘述了。右上角的那个焦点坐标就是(393000,4430000) 5.选取控制点一般都是选取地图上方里网的交点,然后左键选取,右键输入XY坐标,并不需要像老师的参考流程中,拉取一条直线。 6.选取好控制点并且输入坐标之后,点击,会出现这些控制点的属性表,可以对比验证一下,残差较大(一般来说接近2)则需要重取,满意之后。在地理配准中点击“自动校正”会自动生成一个新的校正后的图。 接下来基本上就跟着老师的步骤走吧…… 7完成配准后利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中的update georeferencing或者rectify命令保存配准结果。前者是生成一个jgw的文件来存放配准后的坐标信息,而后者则是另存一个配准后的图像文件。

ARC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报告材料分析报告

某某工程技术大学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综合训练项目三:土地适宜性分析 教学单位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测绘14-5 学生某某康仲林 学号 1410070308 成绩 目录

1、项目名称1 2、项目目的和要求1 3、项目根本情况1 4、项目原理1 5、项目过程2 6、项目总结5

1、项目名称 土地适宜性分析 2、项目目的和要求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根本概念,掌握应用模型的建模方法;要求学生借助GIS软件,独立完成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 3、项目根本情况 完成时间:2016年6月17日星期五 个人工作情况:在实践期间对所给数据进展了土地适宜性分析操作,认真了解了ARCMAP 软件的应用,熟悉土地适宜性分析的全过程。 方法和过程:应用前期空间分析成果,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完成实验区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建立。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4、项目原理 土地适宜性分析过程是先把矢量转成栅格,用空间分析模块,再将栅格用计算机计算。添加已有的用于土地分析、评价的数据,如坡度、水系、土壤等;将各个数据空间化,转为栅格模式,以此作为适宜性评价单元,可以满足农业用地在微观层面上布局的精度要求;建立指标体系,计算权重;应用SpatialAnalyst进展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模块 〔Spatial Analyst〕为用户提供各种工具,执行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主要有:邻域分析、重分类、地图代数等;进展适宜度计算,主要采用 SpatialAnalystraster calculator工具;最后以土地适宜性评价图为根底,提出建议,上交评定结果 5、项目过程 通过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数据管理->TIN->创建TIN,如如下图所示。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GIS空间分析建模研究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的GIS空间分析建模研究 孙小舟;周致远;邵文静;周永刚;柴立夫 【摘要】空间数据的处理常常复杂而费时,处理过程也有重复性,基于空间分析单独模块的应用程序处理方法极大限制了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对于数据的流程化、批量化、自动化、快速化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地理现象与数学公式的复杂性也使得GIS空间分析单独模块处理过程繁杂,容易出现错误。文章以湖北省为案例,研究运用ArcGIS模型构建器,对分析过程运用模型进行控制,重点选择影响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地形、气候、水文与地被条件的数学模型,综合以上4种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人居环境指数(HEI)模型,即各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模型,并结合各自然地理因子对案例区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和大量地面调查。研究分析结果与实际湖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有很高的吻合程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数据处理模型所具有的方便性、共享性为数据的批量化处理提供了方便。%With the terrain, the climate, the hydrology and the ground cover taken as the four factors, and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Human Environmental Index(HEI) Model is set up. Later on, taking Hu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makes plentiful survey and som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ocess combined with every physical geography factor. The result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human environment natural suitability in Hubei Province, which proves the relia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the method. The conveniences and sharing property owned by data processing model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batching handling data. 【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GIS土地适宜性分析报告建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本科生综合训练报告书 报告题目 GIS应用模型构建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遥感14-2班 学生姓名及分工 高长鑫徐浩然:邻近度分析,适宜性分析,分析叠加 张世盟赵晓宇:生成TIN ,DEM,结果分析

指导教师意见实验步骤: 1.数据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以综合训练一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研究区域,结合综合训练二文件夹中提供的土壤类型数据、控制点数据(模拟),参考书中提供的方法,建立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并对该区域进行评价,得到评价结果。 评价对像:玉米,通过评价将研究区分出不同的适宜性等级 N1适宜,N2较适宜,N3不适宜。 评价方法:土壤类型(供肥),控制点得到的坡度差异,水系缓冲区(供水)。当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时适宜种植。 2.具体过程如下: 【空间分析】 利用给出的阜新地区地图文件(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壤类型数据、控制点数据),应用空间邻近度分析方法得到河流缓冲区,将控制点文件转成TIN数据,再转为栅格数据,进行坡度分析。 (1)应用空间邻近度分析得到河流缓冲区 点击ArcToolbox工具:→Proximity→Multiple Ring Buffer,对水体进行缓冲区分析,建立多环缓冲区 但是出现错误,无法建立多环缓冲区

在建立多环缓冲区多次失败后,退出arcgis,删除刚刚建立的水源图层,再重新进入,按照之前的步骤再做一次,缓冲区建立成功。 各个缓冲区的属性如图 【建立tin】(不规则三角网)

建立TIN三角网,将控制点数据文件转成TIN数据 第一步:点击加载提供的控制点数据文件。 第二步:点击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 Tools→Date Management →TIN→Create TIN,如下图所示。 【数据格式转换】 将控制点数据转为栅格数据,进行坡度分析。点击ArcToolbox工 具: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TIN→ TIN to Raster,生成栅格图,如下图所示。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说明书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及土地整理项 目备案入库中的应用 二零一六年八月一日

前注: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本文主要内容为:一、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及监测中的应用;二、ARCGIS在土地整理项目入库备案中的应用;三、ARCGIS在土地重估中应用;

ARCGIS软件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很少接触,比较陌生,没有培训老师的指导,直接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我们多少还是缺点底气的,不知做的对还是错,我们需要一本可靠的、简单的、贴合实际的教程,但世面上没有。本文就笔者在该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步骤做个小结,方便大家了解该软件在本工作中如何使用。 使用ARCGIS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是国土部数据处理的要求。在进行该项工作之前,我们需要阅读的资料是:《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山东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以上文件是我们完成评价工作的工作依据和方针。 ARCGIS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中的应用 一、软件界面的简单介绍 界面跟普通Windows软件基本类似,有菜单栏、工具栏、图层列表和工具箱; 二、资料收集 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中的程序和方法,收集国土方面的资料: 1、上一轮成果文件,获取上一轮的XJFDDY图层; 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获取最新的DLTB; 3、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高标、增减挂钩、复垦、土地开发项目的区文件。这些文件应为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同时把验收批文电子版收集来。 三、资料的转化,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