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7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7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特性和资源利用条件,对土地的适宜程

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土地

利用和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本文将从土壤、气候、地质等方面,就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讨论。

首先,土壤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

不同的适宜性特征,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土壤

的肥力、排水性、保水性、通气性等指标能够反映土壤的适宜性。在土地

适宜性评价中,可以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农作物的要求,对土壤适宜性进行

评定。例如,肥沃的壤土适宜于耕作类作物的种植,而盐碱土则不适宜于

农业生产。

其次,气候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条件直接影响

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同的作物对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温度、

降水、光照等。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通过对气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例如,在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植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

另外,地质条件也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地质条件会

对土地的适宜性产生影响。例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对土地的利用

和开发带来风险。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和研究,评估土地的适宜性。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合理选择土地利用方式,降低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土地的适宜性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

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也需要考虑。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污染源,那么这片土地的适宜性就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地质等多个因素的评价过程。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可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 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 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 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 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

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3.4.2.1 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从国内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区内,同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 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第三,由于临时用地的利用类型不同,同一类型土地的破坏程度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采用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是最好的划分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长岭镇土地适宜性评价技术报告 一、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应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土地开发提供依据,以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土地适应性评价的分类系统由土地适应性纲、土地适应性级、土地适应性亚级、土地适应性单元构成。本实验以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对长岭镇宜水田土地适应性进行分级。 二、准备工作 确定评价目的,评价要达到的目标,评价过程采取的方法手段以及基本原理;拟定评价的工作步骤,使评价工作有序快速的进行;根据评价目标以及方法手段,搜集评价区相关的资料,以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进行。 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评价单元是与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地段,它是土地评价和土地量算的基础。本实验考虑到评价工作的便利性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以长岭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单元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 四、选择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 评价单元确定后,要搞清楚每个评价单元内土地相应的实际性质。针对评价的土地用途对土地的要求,选择反应土地性质的评价因子,从中选择一些作为参评因子。 参评因子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参评因子对确定土地用途或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 2、要考虑参评因子的稳定性; 3、要考虑获得有关数据的可能性; 4、要考虑参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考虑以上四条原则,集合长岭镇土地实际情况,选择了七个影响水田质量的参评因子,它们分别是地下水埋深、土壤污染状况、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障碍层深度、PH值、有机质含量(表1)。

根据经验以及参考相关的研究方法,根据水田类对土地的要求,将每个参评因子按条件的优劣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以相应的分值,这样就可以将每个因子进行量化,即因子的标准化。 五、确定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的性质 1、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总分值 对每个参评因子进行量化之后,我们对每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分值进行计算,由于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受参评因子的影响,因此每个单元的的分值由七个参评因子共同决定。 影响事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影响土地性质的参评因子中,哪些因子对宜水田类的土地适宜性影响大,哪些影响小呢,即各个参评因子的权重怎么确定,这就需要听从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采取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对权重进行确定。 特尔斐法是一种较常用的预测方法。它能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概率估算。用特尔斐法进行预测一般采取下列步骤: ①明确待咨询的任务; ②汇集背景材料; ③设计咨询调查表; ④初步选定咨询专家名单; ⑤初次联系,向专家发出邀请信和履历表; ⑥确定专家名单; ⑦发出第一轮咨询表和说明性资料; ⑧统计处理。表格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方法可选用人数比重法、峰值法、均值 法或四分位法; ⑨修改咨询表,转入下一轮活动; ⑩根据不同情况,深入征求意见。 确定咨询结果。一般通过2~3轮活动就能结束,利用计算机通信取代书面通信,可以加快咨询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7.2 耕地质量评价 项目区位于**省**市**县陈家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的++区范围。建设规模为1655.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 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鳅的立体农业模式。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 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灌站、+++灌站、++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因此~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采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臵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其评价标准和权重见下表72: 表72 土地适宜性评价标准及权重表,水稻, 评价因子权重评价标准 表层土壤0.11 壤土粘土砂土砾质土————质地 分值—— 100 80 60 35 ————土壤有机1.0,0.06 ?4% 4.0,3.0% 3.0,2.0% 2.0,1.0% ,0.6% 质含量 0.6% 分值—— 100 90 80 70 60 45 盐渍化程0.13 无轻度中度重度————度 分值—— 100 90 70 40 ————障碍层次 0.04 60,90cm 30, 60cm ,30cm ——————分值—— 95 80 60 ——————灌溉保证 0.23 充分满足基本满足一般满足无灌溉条件————率 分值—— 100 90 70 40 ———— 排水体系基排水体系无排水体系 本健全~丰,包括抽,包括抽 水年暴雨后排,一般~排,~一般排水体系健排水条件 0.27 有短期洪涝丰水年大雨年份在大雨————全发生,田面后有洪涝发后发生洪涝 积水1,2生,田面积,田面积水 天, 水2,3天, ?3天, 分值—— 100 90 70 30 ————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学》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sk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张俊华

目录 一、摘要: (1)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1)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2)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2)标度及描述 (3) (3)构建判断矩阵 (4) (4)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 (5)用一致性指标进行检验: (6) (6)确定各指标权重: (7) (7)计算总排序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 四、为各因子指标评分: (8) 五、加权求和评价各单元适宜性 (11) 六、总结 (12)

一、摘要: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流程 三、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初,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

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2.层次分析法求权的步骤和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决策准则)和决策对象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绘出层次结构图。对于相邻的两层,称高层为目标层,低层为因素层。 本例共划分分为三层: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 具体划分如下图: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系统分为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 1.土地适宜纲 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或不适宜。经济原因居多,土地的适宜或不适宜即以这些原则划分。 2.土地适宜级 反映适宜性的程度,可按照纲内适宜性程度递减的顺序用连续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分三级:S1、S2、S3。 ?S1级是高度适宜。 ?S2级是中等适宜。 ?S3级是临界(勉强)适宜。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互关系。 ?在不适宜纲内通常分为两级:当前不适宜类(N1)和永久不适宜类(N2)。 ?当前不适宜类(N1):当前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 ?永久不适宜类 (N2):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 3.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来表示,如S2m。S1级无适宜亚级。 4.土地适宜单元 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亚级内所有的单元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

理要求的细节方面都有差别。适宜单元的划分对于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级之后,如S2e-1、S2e-2。 二.评价规则 ? 1.评价的深度 ? 2.参评因素 ? 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种类 ? 4.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 ? 5.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 ?⑴要求的匹配。 ?⑵环境影响 ?⑶社会经济分析 ?⑷实地验证 三.具体评价步骤为: 1.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确定: 划分方法:一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二是以土地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三是土壤类型图图斑为评价单元;以上几种方法均有其可取之处和不同程度的缺陷,为此,可以利用ARCGIS软件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影响土地质量的参评因子分级图层进行叠加,选取最小图斑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 2.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划分: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综合土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因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估是评估土地是否适合特定目的和适宜程度。这是制定土地使用决策和科学编制土地使用规划的基础。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的综合评价,阐明土地属性的生产潜力,并评价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适宜性,局限性和程度差异。 土地适宜性评估基于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并研究土地的适宜性,适宜性和限制用途。根据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估,弄清了适合农业,水果,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以及城市建设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从而为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估是针对特定目的的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估。为了确保科学,正确和实用的评估结果,我们必须掌握某些基本原则并遵循某些评估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在现有生产力管理水平和特定土地利用模式下,通过对土地适宜性,质量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为评价指标。出于各种目的限制土地,对土地使用和质量进行分类和分级。

二,评估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全面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室内准备和数据收集,适宜性评价和结果整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并准备评估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数据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和指标分类 (7)制作评价因子图 (8)评估单位的划分

(9)评估因素权重的确定(10)土地适宜性的确定(11)土地适用性等的确定(12)土地限制类型的确定(13)检查评估结果(14)面积测量,调整与统计(15)土地适宜性评价(16)评价结果分析与评论

7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7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特性和资源利用条件,对土地的适宜程 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可以科学合理地指导土地 利用和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本文将从土壤、气候、地质等方面,就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讨论。 首先,土壤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土壤类型具有 不同的适宜性特征,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土壤 的肥力、排水性、保水性、通气性等指标能够反映土壤的适宜性。在土地 适宜性评价中,可以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农作物的要求,对土壤适宜性进行 评定。例如,肥沃的壤土适宜于耕作类作物的种植,而盐碱土则不适宜于 农业生产。 其次,气候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气候条件直接影响 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同的作物对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温度、 降水、光照等。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通过对气候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例如,在干旱地区,不适宜种植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作物。 另外,地质条件也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地质条件会 对土地的适宜性产生影响。例如,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对土地的利用 和开发带来风险。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可以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和研究,评估土地的适宜性。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合理选择土地利用方式,降低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土地的适宜性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 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这些因素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也需要考虑。

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污染源,那么这片土地的适宜性就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地质等多个因素的评价过程。通过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地的适宜性,可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球上的每一块土地都拥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的组 合在一起形成了该土地的适宜性。而土地适宜性评价旨在研究土地适宜性的因素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土地类型、地形地貌、土壤、气候以及人 为因素等,进行系统、科学、量化、综合评估,揭示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确定土地最佳用途和合理开发利用方式的一种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和分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环保状况等方面。按照评估目的的不同,可将其分类为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旅游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等几种。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 以帮助人们了解土地资源的多方面性质,为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它能够预测土地的潜在风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最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查核实

通过对土地的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现场调查。 2. 数据获取 从各种数据来源中获取所需信息,包括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数字地形模型数据等各种数据。 3. 建立评价指标系统 根据土地资源特征,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因素指标、子系统指标和总成效指标。 4. 评估方法选择 根据指标的不同特点和土地适宜性的评价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模型仿真等方法。 5.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土地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确定适宜性等级并提出整改建议。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局限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来源狭窄 数据来源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某些较新的信息,数据不一定可靠。 2. 评价指标不完善 评价指标体系并没有普适性,特别是在不同区域和土地类型之间,其指标吃亏性显著。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方式和范围。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对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避免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了浪费和环境破坏。最后,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人民福祉。 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等级。定量评价则更加科学和精确,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土地资源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在定量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遗传算法等。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法则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将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评价过程,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遗传算法则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通过迭代优化的方式,得出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三、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为城市规划 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规划者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的规划方案。其次,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适宜性评价可以帮助规划者避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浪费和环境破坏。最后,适宜性评价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可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人民福祉。 然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评价 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的城市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权重分配方式,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其次,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展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展示可以更好地将评价结果传达给决策者和公众,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最后,评价结果的时效性和可更新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调整。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和适当的应用,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综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综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土地类型的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因素,确定土地的适宜程度及其利用潜力,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对常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一、土地分类评价法 土地分类评价法是根据土壤发生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将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按适宜性原则对各类别适宜的利用模式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操作,但缺点是基于分类系统本身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反映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土地综合评价法 土地综合评价法是指将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评价土地的适宜程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赋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最为常用,是一种比较科学且实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三、土地质量指数法 土地质量指数法是一种依据土地质量影响因素和生产指标的相关性来确定各项因素权重,然后将各指标的综合得分按照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权重调整的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简单,但由于缺乏质量指数总体评估标准,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四、土地潜力评价法

土地潜力评价法是指依据土地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综合 运用多种方法对土地质量、水、肥、物等方面的潜力进行评价,以 预测土地的发展前景。常用的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模型模拟法等。 五、土地遥感评价法 土地遥感评价法是指通过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相关的 地面辅助数据,对土地类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水文地 质特征等进行分析,以评估土地适宜性。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但由于遥感数据的复杂性和解释性,需要 进行训练和验证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综上所述,不同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评价结果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 评价。同时,尽可能结合不同方法对土地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土地的适宜程度及其潜力。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教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翻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立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外表——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展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翻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对分类好的坡度重分类。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slope_r〞。 四、洪水淹没因素评价 根据洪水淹没的高度,将dem分类。查找关于洪水淹没的数据,即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等的洪水淹没的高度,视资料获取的情况,取两个值即可。〔假设:只获得了20年一遇为60米,100年一遇为70米。〕 对洪水淹没因素进展评分。3D Analyst 工具——栅格重分类——重分类。在新值一列,输入评分。〔3分最适宜,2分较适宜,1分不适宜〕。 生成dem_r。

7、第七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七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土宜)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宜农、宜林、宜牧等;另一类是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作出等级的评定。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 (一)《纲要》的评价系统 1、土地适宜纲——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或不适宜。 适宜纲——指土地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 不适宜纲——指土地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 有条件适宜纲——指土地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能按所考虑的用途持久利用。 2、土地适宜级——反映适宜性的程度 适宜纲内一般分三级: S1级(高度适宜):土地可持久应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 S2级(中等适宜):土地有限制性持久利用于规定的用途; S3级(勉强适宜):土地对特定用途的持久利用有严重的限制。 不适宜纲内一般分两级: N1级(当前不适宜类):土地有限制性,但最终可以克服,能利用; N2级(永久不适宜类):土地的限制性很严重,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利用。 3、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等) 适宜级内无亚级,中等适宜级和不适宜级内可以根据土地质量区分亚级,亚级宜少不宜多。 4、土地适宜单元——是适宜亚级的续分 单元内具有同样程度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不同单元之间的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要求有差别。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和方法 1、规划土地评价 评价目标——如增加谷类生产,发展畜牧业等 评价区情况——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目前土地状况、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等 资料和假设——资料的限度、资料的可靠性 工作计划——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评价的类别、工作方式选择、工作时段划分、任务安排 2A、确定土地利用类型有:在评价初有具体规定和大体规定两种。 土地利用类型的内容描述有:产品及产量,市场方向,资金集约度,劳力集约度,动力,土地状况,机械化和工具,技术知识和态度,基础结构,物质投入等。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的需求不同,如雨养农业和用材林的土地利用需求不同等。 2B、经济和社会资料——收集和分析 2C、土地单元——调查和描述 3A、土地利用要求——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要求确定。 3B、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收集资料和综合评定 土地性质指土地的可计量或可估算的属性,如坡度、降水量等。它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是综合起作用的。 土地质量是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 土地适宜性是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用途的适宜程度。可分为现有条件下的适宜性和经过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两种。土地按其适宜的广泛程度,有多宜性和单宜性之分。多宜性是指某一块土地同时适用于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多项用途;单宜性是指该土地只适于某特定用途,如陡坡地仅适于发展林业,水域仅适于发展渔业等。由于每块地有不同等级的质量,因此在满足同一的用途上,还有高度适宜、中等适宜、勉强适宜或不适宜的程度差别。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土地的农业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的城市适宜性评价,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

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实用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基本原理,遵循一定的评价原则。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原理是:在现有的生产力经营水平和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以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相结合作为鉴定指标,通过考察和综合分析土地对各种用途的适宜程度、质量高低及其限制状况等,从而对土地的用途和质量进行分类定级。 二、评价的工作程序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一般而言,土地适宜性评价可分为室内准备及资料收集、适宜性评价、成果整理三个阶段,具体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步骤如下: (1)明确的评价目的 (2)组织技术力量及准备评价用品 (3)评价对象的选择 (4)资料的收集 (5)评价因素的选择 (6)评价因子极限指标的确定与指标分级 (7)评价因子图的制作 (8)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 步骤)G I S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土地适宜性评价(操作步骤) 按照张媛媛老师的要求,土地适宜性评价至少包括坡度和洪水淹没分析两个生态限制要素。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再分析一下道路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一、设置分析环境 在cad里把规划范围写成一个块“规划范围.dwg”。导入gis中,双击,选择“polygon”。右键,数据——导出数据,生成“规划范围”shp。 地理处理——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shp。 Arctoolbox右键,环境设置,处理范围,选择“规划范围”。 二、由等高线生成DEM(数字高程模型) 1.将cad文件导入gis中。双击cad文件名,有5个文件,选择polyline。

点确定。 2.选择高程大于0的polyline,即为等高线,生成shp. 打开属性表。点按属性选择,elevation>0. 点图层名,右键,数据——导出数据,图层名“denggaoxian”。

生成的新文件加载到视图中。 3.生成TIN。3D Analyst 工具——TIN管理——创建TIN。注意:height field选“elevation” TIN生成了!

4.转栅格。3D Analyst 工具——转换——由TIN转出——TIN转栅格。注意:设置栅格大小(cellsize)(栅格大精度小,栅格小精度大)。 三、坡度因素评价 1.生成坡度。3D Analyst 工具——栅格表面——坡度。 输入栅格选dem。

输出栅格slope。 2.对生成的坡度进行适宜性评分。 点slope右键,打开属性表。点“符号系统”,选“已分类”,类别改为“3”。点“分类”。“中断值”:第一个填“10”,第二个填“25”,第三个不改。点确定。再点确定。

4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3、 评价单元的划分 4、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5、 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性,结合特定土地用途对 特定土地质量的要求,对土地资源针对特定土地用途的适宜性及适宜性程度进 行评价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直接服务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 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建立在生态适宜性基础 上,达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取得良好的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评价单元的划分 土地资源评价之前,应先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 基本单位。农用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有三种方法。 一、 以土壤类型为评价单元 以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其优点主要是能充分利用土 壤调查中的资料,是有较好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只要将土地评价地区 的土壤图连同土壤调查报告收集起来就可以确定土地评价单元的数量及其 位臵。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在地面上往往缺乏明显限制,在许多情 况下往往和地面的地界和行政界不一致。 二、 以土地利用类型为评价单元 就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土地利用类型图斑为评价单元,是农用土地评 价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土地评价单元的界限在地面上与田 块的分布完全一致,用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单元便于各种土地利用结构 的调整和基层生产单位的应用。其主要问题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选 取很困难。因为土地性质只能在一个土地类型单元内才相对均一,而一种 土地利用类型可能由多个土地类型构成,这样土地性质的选取就比较困难, 从而可能使土地评价工作很难进行,或者使土地评价的结果不准确。 三、 以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 就是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以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 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是联合国粮农组 织 1976 年正式公布的 《土地评价纲要》。《纲要》 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 (2)适宜类; (3)适宜亚类; 丿元。 见下表: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的系统 「S1 「 S2m S2e-1 彳 y S (适宜) ------- ► I S2 ------------------- ► L2e ----------------------------------- ► I (4)适宜单 (1)适宜纲;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 础。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 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 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 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

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3.4.2.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从国内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区内,同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第三,由于临时用地的利用类型不同,同一类型土地的破坏程度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采用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是最好的划分方法。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技术下的渚洲土地适宜性评价 目录 摘要 一、前言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 4、研究流程 二、基础理论 1、基本概念 2、研究技术方法 Ⅰ层次分析法 ⅡGIS与空间分析 (1)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分析 三、研究区域概况 四、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与方法 1、评价目标的确定 2、评价体系的拟定 3、评价因子的选取 4、评价因子数据获取 (1)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2)评价因子专题数据生成. 五、评价分析模型与结果分析 1、评价分析模型 2、评价结果分析 (1)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2)园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3)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农用地适宜性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揭示其作为农用地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研究将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评价模型相结合,以莱西市渚洲地区的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作为评价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遵循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定了海拔、坡向、坡度、水源灌溉和交通通达性五个评价因子作为农用地适宜性的评价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研究区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数据库,在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GIS的叠加分析、栅格数据聚类分析、DEM地形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获取了研究区域的评价因子专题层。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和法与限制性因素法对研究区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等级的评价。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农用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 一、前言 1、问题提出 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农业生产同土地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密切,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被当作基地、立足点和空间操作场所而发挥作用,而且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发挥作用,是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的历史。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化过程中,农用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多样的,但是总体目标是寻求一条符合客观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涛,2002)。 随着人口增加,大工业,大城市的发展,土地的有限性逐渐显露出来,产生了耕地锐减、林地缩小、生态破坏、水土流失问题等土地利用问题。土地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将作为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趋于市场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取决于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自然构成要素空间分布的合理程度,即土地利用是否与土地自然要素的客观要求相一致,从这一点上来说,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便是保持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延续。 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特性、社会特性和生态特性,并且它们互相交融,这就决定了土地资源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庞大信息的巨大系统。农用地作为土地资源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