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3种

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3种

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

机制3种

对于一般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3种。

1)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任何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需建立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商品生产、依据市场搞好营销组合方案、制定合理的营销政策。

2)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原理。动力机制是管理机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机制,是为管理系统运行供应动力的机制。组织的进展、人的行为产生必需依靠动力。缺乏动力的任何组织、个人都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利益驱动。这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气,是由经济规律打算的。人们会在物质利益的吸引下,主动实行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2)政令推动。这是由社会规律打算的。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威,强制性地要求被管理者实行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以此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3)社会心理推动。这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打算的。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措施,对被管理者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和激励,以调动其乐观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

3)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机制,其功能是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在管理中,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约束因素:

(1)权力约束。权力约束既要利用权力对系统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拥有与运用进行约束。失去约束的权力是危急的权力。

(2)利益约束。利益约束是约束机制极为有效的组成部分,故常被称为“硬约束”。利益约束既要以物质利益为手段,对运行过程施加影响,又要对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因素加以约束。

(3)责任约束。责任约束指通过明确相关系统及人员的责任,来限定或修正系统的行为。

(4)社会心理约束。社会心理约束指运用教育、激励和社会舆论、道德与价值观等手段,对管理者及有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管理者应依据不同的管理环境、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时期,采纳恰当的约束方法。

管理机制的好坏对于管理行为有直接影响,打算了管理者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关系、实行的管理行动、达到的管理效果等。因此,企业要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为推行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3种

管理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 机制3种 对于一般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3种。 1)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任何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运行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需建立以生产为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依据市场需求组织商品生产、依据市场搞好营销组合方案、制定合理的营销政策。 2)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原理。动力机制是管理机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机制,是为管理系统运行供应动力的机制。组织的进展、人的行为产生必需依靠动力。缺乏动力的任何组织、个人都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利益驱动。这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气,是由经济规律打算的。人们会在物质利益的吸引下,主动实行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从而有效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2)政令推动。这是由社会规律打算的。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威,强制性地要求被管理者实行有助于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以此推动整个系统的运行。

(3)社会心理推动。这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打算的。管理者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或措施,对被管理者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和激励,以调动其乐观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实现组织目标。 3)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机制,其功能是保证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在管理中,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约束因素: (1)权力约束。权力约束既要利用权力对系统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拥有与运用进行约束。失去约束的权力是危急的权力。 (2)利益约束。利益约束是约束机制极为有效的组成部分,故常被称为“硬约束”。利益约束既要以物质利益为手段,对运行过程施加影响,又要对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因素加以约束。 (3)责任约束。责任约束指通过明确相关系统及人员的责任,来限定或修正系统的行为。 (4)社会心理约束。社会心理约束指运用教育、激励和社会舆论、道德与价值观等手段,对管理者及有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管理者应依据不同的管理环境、不同的管理对象、不同的时期,采纳恰当的约束方法。 管理机制的好坏对于管理行为有直接影响,打算了管理者在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关系、实行的管理行动、达到的管理效果等。因此,企业要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作为推行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

管理学基础2021最新完整复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黄从军(整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智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弄清楚管理环境能够给组织提供或造成威胁的因素。 3、四大管理职能:计划(管理者的首要职能)、组织、领导(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控制。 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职能、人际职能、概念职能、行政职能。(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 5、管理机制的基本类型:对于一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三种基本机制。 6、动力机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构成: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 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约束因素:权力约束、利益约束(硬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 7、经济方法的含义: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与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8、泰罗的主要思想与贡献:(1)1911年,他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3)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4)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5)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6)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7)实行“例外”原则;(8)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9、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0、韦伯对权力的分类:(1)法定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韦伯认为,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11、梅奥与“霍桑实验”:(1)梅奥的代表作为《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2)他亲身参与并指导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霍桑实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必须重视人的作用。 12、梅奥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1)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2)早期科学理论(泰罗)把工人描述为只追求金钱的“经济人”。(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4)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5)领导的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与士气。 13、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2)组织存在共同的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4)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5)经理人职能。 14、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其观点是: (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行为贯穿整个管理过程之中,且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2)对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在决策中应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佳化”准则。(3)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15、组织文化的结构:(1)精神文化层(核心层)。(2)制度文化层(中间层/潜质层)。(3)物质(行为)文化层(表层)。 16、计划职能的重要性:(1)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2)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减少损失。(3)计划有利于在

管理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一、速测题(填空题) 第1章管理概述 1.1.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1.1.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 1.1.3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⑴管理目标;⑵管理主体;⑶管理对象;⑷管理媒介;⑸管理环境。 1.1.4高层管理者以决策为主要职能。 1.1.5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执行者。 1.1.6基层管理者负责现场指挥与现场监督。 1.1.7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1.1.8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等三个子机制。 1.1.9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1.10组织的外部环境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1.1.11中基层管理者的十大管理实务:⑴确定目标;⑵制定计划; ⑶建立机构;⑷配备人员;⑸指挥;⑹激励;⑺沟通;⑻协调;⑼监控;⑽评估。 1.1.12管理核心技能的“1+3”模式是指以管理者的概念技能为统领

(“1”),包括人际技能、行政技能、技术技能等三大领域技能(“3”)的管理者核心技能体系。 1.1.1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 1.1.1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组织管理为重点,着重研究企业的整个活动。 1.1.15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 1.2.16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包括系统哲学、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三个方面。 1.2.17卢桑斯的权变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1.2.18 非理性主义倾向强调管理中的“软”因素,倡导一种以人为核心、带有感情色彩、注重灵活创新的非理性的管理模式。 1.2.19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五项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目标、开展团队学习、锻炼系统思考能力。 1.2.20 组织文化的结构主要由以下三层构成的:⑴精神文化层;⑵制度文化层;⑶物质(行为)文化层。 1.2.21 组织文化的功能:⑴导向功能;⑵凝聚功能;⑶激励功能; ⑷约束功能;⑸辐射功能。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 目录 [隐藏] ? 1 管理机制的涵义与特 征 ? 2 管理机制的特征[2] ? 3 管理机制的构成 ? 4 管理机制的现实应用 价值。 ? 5 参考文献 [编辑] 管理机制的涵义与特征 管理机制的涵义,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1] 当这一概念应用于工商企业时,就成为一种广为运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企业经营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转机建制”,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见,管理机制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编辑]

管理机制的特征[2] (1)内在性。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2)系统性。 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3)客观性。 任何组织,只要其客观存在,其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自动性。 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企业的行为。 (5)可调性。 机制是由组织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改变管理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 [编辑] 管理机制的构成 一、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

例如,依据经济规律,会形成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依据社会和心理规律,会形成相应的社会推动机制。管理机制的自动作用,是严格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施加于管理对象的。违反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必然受到管理机制的惩罚。 二、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 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功能与目标; 2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 3组织结构; 4环境结构。 三、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这三大机制。 1.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还具有普遍性。 2.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利益驱动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员工为了“多得”而“多劳” ?政令推动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例如:管理者通过下达命令等方式,要求员工完成工作 ?社会心理推动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决定的。例如:管理者通过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定义: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的属性: 1.管理是一门科学 2.管理是一门艺术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管理系统的构成: (1)管理目标(2)管理主体(3)管理对象(4)管理媒介(5)管理环境 管理者的定义: 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管理者类型: 1.高层管理者(决策层) 2.中层管理者(执行层) 3.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管理机制的含义: 指管理系统的机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机制的构成: 1.运行机制 2.动力机制:(1)利益驱动(2)政令推动(3)社会心里推动 3.约束机制(约束因素:权利利益责任社会心理) 管理环境的分类: 1. 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指社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能所需的各种内部的资源与条件,还包括人员的社会心理因素、组织文化等。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外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与因素。 2.外部环境进一步划分: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 一般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各类组织都共同面临的整个社会的一些环境因素; 任务环境(微观环境)是指某个或某类社会组织在完成特定职能任务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因素。 十大管理实务: 1.计划职能:(1)确定目标(2)制定计划 2.组织职能:(3)建立机构(4)选聘人员 3.领导职能:(5)指挥(6)激励(7)沟通(8)协调 4.控制职能:(9)监控(10)评估 四种管理核心技能分析 1.概念技能(构想技能):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 对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全局发展有重要意义,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所必备的。 2.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本质上反映的就是管理者的情商。 3.行政技能:管理者提高权威,配置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管理者最基本的 技能,也是在管理实践中应用最普遍的技能。 4.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 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 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处层次越高,对这种概念技能要求越高。也需要有较高的行政技能。对技术技能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中层管理者:更注重人际技能,他们的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执行与协调。 基层管理者:更重视技术技能,对概念技能和行政技能要求较低。

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Yibin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学过程

2.管理机制的特征 内在性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系统性 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客观性 任何组织,只要其客观存在,其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动性 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企业的行为。 可调性 机制是由组织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改变管理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 3.管理机制的构成 一、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 例如,依据经济规律,会形成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依据社会和心理规律,会形成相应的社会推动机制。管理机制的自动作用,是严格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施加于管理对象的。违反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必然受到管理机制的惩罚。 二、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 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组织功能与目标; 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 组织结构; 环境结构。 三、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管理方法的分类。管理方法可按以下标志分类: (1)按作用的原理,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分类, (2)按管理方法适用的普遍程度,可分为一般管理方法和具体管理方法。 (3)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 (一)经济方法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和影响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 特点: 1. 利益驱动性 2. 普遍性 3. 持久性 局限性: 可能产生明显的负面作用 形式: 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等 二)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的方法 特点: 1. 强制性 2. 直接性 3. 垂直性 4. 无偿性 局限性: 由于强制干预,容易引起被管理者的心理抵抗 形式: 命令、指示、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协调等 (三)法律方法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约束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 特点: 1. 高度强制性 2. 规范性 局限性: 局限性是对于特殊情况有适用上的困难,缺乏灵活性

管理系统的“三三制”

中国企业应建立的系统模式 管理系统的“三三制” 我们前面讲的这三大体系和三大机制,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的。专家认为企业 或者说三项具体的工作。 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包括三个方面: 1.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1)财产结构。也就是所有制。 (2)管理结构。 (3)作业结构。就是流程和职责。 2.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表现在三个层面上: (1)决策体制。这是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什么样的方针政策需要在哪个层面上实施。 (2)权威体制。权威是以什么样的形式确立的。 (3)监督体制。怎样有效地监督各个层面的有权位置。 3.信息沟通 (1)沟通渠道。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沟通的。 (2)信息内容。所有的信息都要经过筛选。 (3)沟通手段。即用什么手段来沟通。 机制建设 企业的机制建设也包括三个方面: 1.激励机制 (1)牵引机制。起吸引作用。 (2)约束机制。起约束和控制作用。 (3)动力机制。起发动机的作用。 2.淘汰机制 淘汰机制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双向选择。雇主和雇员自主选择对方。 (2)能上能下。消除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终身制。 (3)新陈代谢。就是员工能进能出。 3.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表现在三个层面上: (1)组织创新。组织结构的创新。 (2)技术创新。产品的创新。 (3)自我改造。就是自我超越。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同样包括三个方面: 1.管理思想 (1)管理战术。根据管理战略确定的思想。 (2)管理技术。实际中的管理方法。 (3)管理制度。所有关于组织管理的规定。 2.价值体系 (1)价值评价。是非好坏的标准。 (2)价值分配。体现评价的结果。 (3)价值实现。上述两方面的实现。 3.经营理念 (1)成长理念。指企业需要成长。 (2)人才理念。人才对企业非常重要。 (3)资本理念。指资本要实现增值。 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三大建设是目前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个“三三制”,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范畴,但也是围绕着人的问题来做的文章,所以仍需要好好借鉴。

管理方法与艺术复习题(简答题)

管理方式与艺术复习题(简答题) 1、管理机制的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2、试述梅奥试验? 答:梅奥试验分为四个阶段: (1)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该试验是将一批工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先后改变工场照明强度,让工人在不同照明强度下工作;另一组为“控制组”,工人在照明度始终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工作。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年8月-1928年4月)。该试验旨在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影响工作效果的因素。 (3)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两年内他们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普查与访问,调查了2万多人次,发现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相同。 (4)接线板接线工作试验(1931-1932年)。以集体计件工资制进行刺激,企图形成“快手”对“慢手”的压力,以提高效率。 3、创建组织文化的方法 答:一是树“英雄”。其目的在于促进团队的发展与壮大,围绕培养岗位文明、增强岗位技能、提高岗位效益,造就一支以岗位标兵为骨干的新世纪“四有”职工队伍; 二是环境法。此法主要是将单位团队理念,用种种形式设置在周围的环境中,比如办公室、生活区、工作场合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递; 三是反复法。通过循环往复的活动,广大员工就会在组织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从而努力实践“让社会更美好”的企业理念; 4、企业再造的阶段 答:企业再造,也称为组织重建、流程改革。所谓企业再造,出发点在解决组织流程的角缺效率、不顺畅,目的在改变组织传统的金字塔结构,改采专业分工、权力下放的小组操作,化简为繁,提高企业的效率与简化企业的层级架构,以达顾客满意; 企业再造的目标,在于重新设计企业作业流程,以增加绩效。企业再造的做法包括:由第一线执行者作决策,整合相关性的分工功能,以项目经理为沟通主要桥梁,同时提供多种流程方式,降低对内部控制、检验与协调活动的需求,便利工作团队与项目经理全心协力完成特定组织目标; 5、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答:行业特点;组织环境;组织规模;技术;组织战略;组织的生命周期;人员素质; 6、分析直线——职能参谋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答:(1)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是结合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和职能型组织结构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小学教育管理选择题汇总

小学教育管理 阶段测评一 1.管理协调的中心是() a学校b社会c人d物质资源 2.小学管理机制一般包括三大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以及() A调控机制b约束机制c沟通机制d完善机制 3.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表示从特质到特色的过渡,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是() A凝聚特点b寻找特质c形成特色d塑造特性 4.比较公认的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学者泰勒所著的() a《原始文化》b《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 c《关于组织文化研究》d《管理学》 5.小学办学特色的途径除了目标优化、方法优化、内容优化外还包括( ) A结果优化b管理优化c改革优化d细节优化 6.国家通过财政及其相关部门对小学教育事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各项制度的总和是() a教育行政体制b小学教育预测 C小学教育计划d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7.下列哪项属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制度( ) a《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B《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c《教师法> d《评选三好学生条例》 8.学校文化可以引导学校组织和师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实质符合学校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这体现了小学文化的哪项功能() a凝聚功能b导向功能c规范功能d融合功能

9.运用科学方法与手段对小学教育现象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估计的活动是() a小学教育督导b小学教育行政 c小学教育管理d小学教育预测 10.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 A协调性和整体性b主体性和社会性 c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d复杂性和互动性 11.在我国教育督导的任务主要包括监督,指导,反馈( ) a激励b检查c评估d督导 12.在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对象中,经由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引发的小学教育管理活动及现象是研究的() A潜在对象b显在对象c全部对象d重点对象 13.小学文化结构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 A学校文化b行为文化c管理文化d社会文化 14.小学组织机构一般包含行政组织,党群组织,其他组织以及() a管理组织b学生组织c业务组织d教育组织 15.下列哪一项属于小学教育的特点( ) A全面性b主体性c社会性d复杂性 16.教师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方法是( ) a叙事研究法b质性研究法c量化研究法d比较研究法 17.小学的教育管理区别于工厂,企业等其他领域管理的显著特点是() A随机性b复杂性c延续性d教育性

it治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it治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最新版】 目录 一、IT 治理机制的概述 二、IT 治理机制的四大组成部分 1.运行机制 2.激励机制 3.约束机制 4.监督机制 正文 一、IT 治理机制的概述 IT 治理机制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对信息技术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它旨在确保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并保障信息安全。在实施 IT 治理的过程中,通常包括四大组成部分,即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二、IT 治理机制的四大组成部分 1.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 IT 治理中负责执行具体任务的部门或人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关系。运行机制的主要任务包括 IT 资源的配置、运维、维护和升级等。为了确保运行机制的高效运作,企业应建立清晰的职责分工,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2.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设置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 IT 治理相关人员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酬、晋升、荣誉等多种形式。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标准,对 IT 治理过程中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约束机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企业的 IT 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降低风险,保障信息安全。企业应制定严格的 IT 政策、流程和规范,明确各类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 IT 治理的合规性。 4.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对 IT 治理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价的一种手段。监督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纠正 IT 治理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应对风险和挑战。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审查等多个方面。此外,企业还应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IT 治理策略,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 导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什么机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牵引机制是指什么?激励机制是指什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1、牵引机制: 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 主要依靠以下管理模块实现: 职位说明书; KPI指标体系; 培训开发体系;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2、激励机制: 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的。 主要依靠以下几个管理模块和具体工作来完成: 薪酬福利管理体系; 职业生涯管理与任免迁调制度; 分权与授权; 3、约束机制: 其本质是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限定,使其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一种行为控制,它使得员工的行为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 主要包括两个体系和两个具体制度: 以 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 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素质与能力素质评价体系”; 《员工职业行为规范》;

《员工奖惩制度》; 4、竞争淘汰机制: 将不适合组织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员工释放于组织之外,同时将外部市场的压力传递到组织中,从而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活,防止人力资本的“沉淀”和“缩水”。 在具体的管理制度上主要体现为: 竞聘上岗制度——(真正作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末位淘汰制度——(如果要打造一个“梦之队”,那么再优秀的团队也会有优劣之分) 员工退出制度——(退休、开除、辞退等) 下载全文 下载文档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为了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达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笔者提出了四大机制模型,包括牵引、激励、约束和竞争淘汰机制,它们相互协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管理效果。 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前进的方向和行为方式,使员工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 二、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通过给予员工动力,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三、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

四、竞争淘汰机制 竞争淘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从而保证企业的发展。 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牵引机制是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正确选择自身行为,最终达成组织目标,提升核心能力。为了实现牵引机制,需要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首先是职位说明书,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需履行的职责、工作内容、业绩标准,以及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 其次是KPI指标体系,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指标体系, 让每个部门、员工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KPI指标和行动,以 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体系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文化传递正确行为、所赞同和提倡的事情,以及所反对和打击的事情。 最后是培训开发体系,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能力水平,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以上模块共同构成牵引机制,让员工明确组织对其行为和绩效的期望,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目标而努力。 为了引导员工的行为,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开发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传递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理解和认同。这些都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励机制是引导员工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对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员工的个人需求为前提的。因此,企业需要了解员工的内在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未被满足的需求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驱动员工去寻求特定目标。

管理学基础-管理机制

3. 管理机制 1. 机制的含义: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 管理机制指组织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制约使企业拥有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机能。 3. 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技术 4.管理机制的构成 1. 动力机制: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对公司高层,中层和员工进行激励的制度,是企业的动力来源 利益驱动,命令驱动,心理契约 2.决策机制:按《公司法》的要求,董事会对公司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决策失误董事会成员承担相应责任机制,让开枪的人手发抖! 3.约束机制:公司法,公司章程,公司的各项制度,对公司员工进行约束的机制,是公司生存及发展的保证。 制度约束,法律约束,道德约束 4.运行机制:公司建立规范的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使企业内部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之间相互独立,互相制约,协调运转,形成运行机制,使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行为收到约束,利益得到保证,做到所有者放心,经营者精心,员工用心,是企业永远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 1. 管理的性质 1.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管理原则,制度,方法,规律 /反对经验论 艺术性:管理来自实践,需灵活运用管理的规律 /反对模式论 2. 管理的二重性 二重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连的自然属性 /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分工,协作,联盟

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列宁:资本家所关心的是怎样为掠夺而管理,怎样借管理来掠夺 例子:海尔的激励制度---科学性,在不同的国家实施不同的方法--艺术 3.二重性的意义: 坚持: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实质 吸收: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特色:有利于结合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实际:有利于结合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6S: 整理,清扫,清洁,安全,素养,整顿 4.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管理职能:管理人员完成管理任务时的职责与功能 在管理职能中的定位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员工并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督,确保按计划完成 决策:对活动进行诊断,并找出解决方案 决策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四大机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 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 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 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 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 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 精品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 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 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 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 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 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从组织战略和部 门目标达成的高度来提出对员工的期望,则需要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KPI指标体系。KPI 指标不仅仅是企业的考核体系,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是通过对组织战略的层层分解,形成企业自上而下的目标牵引机制。通过KPI,可以让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为了实现组织 的战略,自身应该承担什么样的KPI指标,以及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确保KPI指 标的达成。因此可以说,KPI指标体系是形成一个企业的牵引机制的核心职能模块。 3.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体系 企业文化往往隐藏于每个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化系统的背后,并借助于他们来得 以体现。通过企业文化,企业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企业所赞同和提倡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和打击的。因此,文化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 4.培训开发体系 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牵引,还要依赖于企业的培训开发体系。通过培训开发,不仅可以 提高员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而且还可以传递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并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系统的理解与认同,从而使企业的制度化牵引和文化牵引能够找到深化的载 体和落地的途径。因此,培训开发体系也是企业牵引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激励机制 根据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激励的本质是员工去做某件事的意愿,这种意愿是以满足 员工的个人需要为条件。因此激励的核心在于对员工的内在需求把握与满足。而需求意味着

各种机制的定义

机制 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目录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机制论 详细解释 社会学名词 概念 解析 作用 运行 外延 相关名词 企业战略形成机制 企业战略实现机制 展开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机制 车轮与铁轨 【拼音】jīzhì

【英译】mechanism;machine-processed 【基本解释】 1.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分娩机制 2.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计算机的机制 3.机器制造的 机制糖 机制论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存在与变化都由于有相互作用。 通常可以认为有两类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一类是事物内部关系、内部相互作用(内因); 一类是事物外部联系、外部因素作用(外因)。 机制就属于事物内因,相应可形象地将事物外部作用叫做"强制"。 如果说"机制"是"看不见的手",那么"强制"就是"看得见的手"。 例如,自然事物如遗传、免疫、稳定性等等。 可见"机制"问题有其深刻的科学背景、思想背景,可以认为现代科学革命使人类科学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从"机械论"走向"机制论"。[1] 详细解释 《文汇报》1988.9.14:" 天津市红桥区建立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社区教育机制,大力提高全区劳动者及其后备军的素质。"《文汇报》1988.9.14:"购物设施堪称全市第一的上海华联商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了各商场搞活经营的积极性。" 2.用机器生产或制造的。 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寄伯瑶》:"西人嗜糖嗜其白,贱买赤砂改机制。" 社会学名词 概念 本义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对机制的这一本义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