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环境问题,其排放和处理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措施。

一、固体废物分类与减量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实施有效处理与控制的基础。按照固体废物来源和组成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可再利用废物、有害废物和普通垃圾。可再利用废物包括可回收材料如纸张、塑料、金属等,这些废物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压力。有害废物如化学品、电池等,需要通过专门的处理设施进行安全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普通垃圾则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填埋和焚烧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选择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固体废物的特性和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堆肥和物理化学处理等。填埋是最常见的废物处理方式,但需要注意控制废物产生的渗沥液和甲烷气的排放。焚烧可以有效减少废物体积和毒性,但需要做好废气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堆肥是将有机废物进行分解产生的肥料,可以有效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物理化学处理则适用于某些特殊的固体废物,如废油、废水等,可以通过分离、过滤和化学反应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污染控制措施

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中,污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填埋过程中,需要控制渗沥液的处理,采取合适的防渗措施,避免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同时,对填埋场的收尘和气味治理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焚烧过程中,废气治理是关键,通过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设施以及高温燃烧可以有效降低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堆肥过程,需要控制堆肥产生的臭味和渗滤液的处理,以防止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

四、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关系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合理的固体废物处理过程,废物中的可回收物质可以得到再利用,如回收利用废纸、废塑料和废金属等,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同时,对有机废物实施堆肥处理可以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土壤质量。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压力,还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分类减量、选择恰当的处理技术和采取污染控制措施是有效处理固体废物的关键。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处理与污染控制的行动中,共同创造一个洁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大量的废物。我国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废物,其中工业固体废物有90%以上被重新利用,因此主要是生活废物被处理或处置。我国生活废物主要通过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进行处理或处置,因此,也带来了占用农田、污染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等大量的环境问题。 固体废物处理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过程。固体废物的物理处理法包括破碎、分选、沉淀、过滤、离心分离等处理方式;化学处理包括热解、固化等处理方式;生物处理包括厌氧发酵、堆肥处理等方式。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固废的最终处理,目的在于给予固体废物一个最终的归宿。例如:焚烧、综合利用、卫生填埋、安全填埋等。 一、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法 1.1固体废物破碎 固体废物的最大特点是体积庞大,成分复杂且不均匀,因此为达

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处理显得极为重要。破碎是通过人力或机械等外力的作用,破坏物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分子问作用力而使物体破裂变碎的操作过程。若再进一步的加工,将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状的过程称之为磨碎。破碎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中最常用的预处理工艺。(1) 1.2固体废物的分选 固体废物的分选简称废物分选,是废物处理的一个操作单元,其目的是将废物中可回收利用的或对后续处理与处置有害的成分分选出来。废物分选是根据废物物料的性质如分选物料的粒度,密度,电性,磁性,光电性,摩擦性,弹性以及表面润湿性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分选方法包括筛分,重力分选,磁选,电选,光电选,浮选,及最简单最原始的人工分选。 2、化学处理法 2.1固体废物的热解 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热裂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燃料气、燃料油)和固体残渣的不可逆的过程。通过对其进行热解处理,可以把固体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11月26日标准。 GB 18599-2001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1.1 主题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立、运行和监视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以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本钱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

效。 GB 5085.1~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 GB 5086.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展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围之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污染 成为了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管理不规范,不仅对 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控制固 体废物污染,保护环境,各行各业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固体废物分类处理规范 固体废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类处理。根据废物的 来源和特性,可以将固体废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垃圾三种类型。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害废物应根据危害程度采取 相应的处理方式,垃圾则需要进行集中处理。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应 有专门的处理流程,不得混装混运,以避免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标准 为了保证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和管理,各行业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固 体废物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得到有 效控制和处理。同时,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环境敏感区 域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环境风险。 三、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固体废物的处置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工作人员和 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各行业应根据不同的废物处理情况,制定相

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相关的应急预案, 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 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四、固体废物监测和数据报告规范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和管理效果,各行业应建 立固体废物的监测和数据报告制度。监测工作应根据规定的监测点和 监测频次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 并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为制定排放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五、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标准 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方向。各 行业应制定相应标准,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减 量化要求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废物产生量;资源化 利用要求将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进行再利用,并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改 善处理效果,高效利用资源。 六、固体废物管理和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应加强固体废物 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鼓励技术 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相关技术和经济支持,推动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的进步和应用。 七、固体废物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引言: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包括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由于固体废物的增加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固体废物的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文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情况以及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以期为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 1.1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的不恰当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危害人畜饮用水的安全。 1.2 固体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空气、水源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垃圾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塑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等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 第二节: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情况

2.1 国内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控制标准》、《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但是,由于地域差异、 监管不足等原因,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相对更为严格,如美国的RCRA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和欧盟的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等。这些有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标准在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节: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3.1 加强立法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制定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固体废物控 制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 日常监管,严格惩罚违法行为。 3.2 推动技术升级和应用 投资研发并推广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3.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

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固体废物是一种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的污染物质。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固体废物的存在和处理方式对保护环境、人类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 固体废物的环境监测旨在评估废物对环境的潜在风险。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 1. 采样和分析:为了了解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质,我们需要采集样品并进行化学分析。这可以通过从不同来源的废物中采集样品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来实现。 2. 监测站点的建立:为了观察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效应,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监测站点建立监测系统。这些站点应该涵盖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固体废物,并在监测过程中考虑地理因素。 3. 监测参数:必要的监测参数包括废物组成、重金属含量、有机化合物水平以及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通过监测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确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 固体废物的环境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方法:

1. 固体废物分类:将固体废物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废物的组成和性质。根据分类结果,可以采取相应 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2. 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将可以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以便再 利用。例如,可回收物质如纸张、塑料瓶和金属可以通过回收和再加 工变成新的产品,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 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选择和采用环境友好的废物处理技术是减 少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措施。例如,物理处理方法如堆填和焚烧,化学处理方法如氧化和还原,生物处理方法如堆肥和厌氧消化等。 4. 强化法规和政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 规和政策制定,并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监督。这将有助于推动固体废物 管理理念的普及和执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固体废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也有一些机遇可以推动其发展: 1. 挑战:废物数量的持续增长,对处理能力的压力不断增加;处理 技术的不完善和高成本;传统废物处置方式的环境影响等。 2. 机遇:利用科技创新来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废物处理技术;发展 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公众对废物管理 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社会的参与和合作。 结论

固体废物及其污染控制

第3讲固体废物及其污染控制 3.1固体废物的含义及分类 3.1.1固体废物的含义 固体废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定义为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从以上定义可知固体废物包括:丧失原有价值的废弃物;虽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丢弃的废物;置于容器中的有毒有害气态或液态物品、物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列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和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具有较大危害的气态、液态废物,一般不能排入大气和水环境中,常置于容器之中,这类气态液态废物在我国被归入固体废物管理范畴。因此,固体废物不仅包括固态、半固态物质,还包括有毒有害的液态和气态物质。 3.1.2固体废物的分类及特征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废物、半固态废物和液态(气态)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等;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物和危险废物。 由于物质形态的不同,与废水废气相比,固体废物有以下特点: (1)“废物”与“资源”的相对性 从固体废物定义可知它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被丢弃的物质,可以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耗中,最终都将变成废物,如产品包装一般在产品使用后几周内就会变成废物,家用电器和小汽车在7-15年内变成废物,建筑物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后也会变成废物,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今天的废弃物也许成为明天的资源,例如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开始时是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现在已变成了大量使用的沥青筑路材料。 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的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例如发电厂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在制成砖后,成为建筑业的原材料,冶金业产生的高炉渣,可用于生产水泥。 (2)复杂多样性 固体废物各类繁多、成分也非常复杂。它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既有非金属也有金属,既有无毒物也有有毒物,既有单质金属又有合金,既有单一物质又有聚合物,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废弃产品,也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成分,由于固体废物成分的复杂多样性,也给后续的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带来的困难,对于大多数固体废物来说单靠一种技术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常采用多种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持久危害性 固体废物是呈固态、半固态的物质,不具有流动性,固体废物进入环境后,并没有被与其形态相同的环境体接纳,它不可能像废水、废气那样可以迁移到大容量的水体或深入大气中,通过自然界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途径进行稀释、降解和净化。固体废物无法流动到环境中进行“消化”,它会通过散发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液和侵占土地等方式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和土壤,进而通过动植物等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复杂和难以控制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比废水和废气更大,也更持久。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十二章-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第四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

[单选题]1.适用于处理炼化项目干化污泥、油泥、废油渣的焚烧炉炉型是()。[2016年真题] A.炉排式焚烧炉 B.流化床式焚烧炉 C.回转窑焚烧炉 D.固定床焚烧炉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回转窑焚烧炉适用于处理成分复杂、热值较高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践中,回转窑焚烧炉可以焚烧危废。炼化项目干化污泥、油泥、废油渣为危险废物,但热值较高。炉排式焚烧炉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不适用于处理含水率高的污泥;流化床式焚烧炉对物料的理化性质有较高要求,适用于处理污泥、预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固定床等其他类型焚烧炉适用于一些处理规模较小的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单选题]2.可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的固体废物是 ()。[2016年真题] A.油泥 B.危废焚烧飞灰 C.医疗废物 D.粉煤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油泥、危废焚烧飞灰、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处置场,不应混入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能源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燃煤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渣、烟道灰、采煤及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等。故粉煤灰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可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单选题]3.下列固体废弃物处置原则中,()实际上就是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最终归宿问题。 A.资源化 B.无害化 C.减量化 D.清洁化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原则包括:①减量化,通过清洁生产,最大限度的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②资源化,通过综合利用,使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③无害化,即安全处置,对无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焚烧和填埋),应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按照特定要求进行,实现无害于环境的安全处置,实现安全处置即实现废弃物的最终归宿问题。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 控制标准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储存处置场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储存处置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标准旨在规范储存处置场的环境管理要求,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三、术语和定义 1. 固体废物: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固体物质。 2. 储存处置场:指专门用于收集、暂存和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的场所。 3. 污染控制设施:指储存处置场内用于控制污染的设备、工程等。 四、环境管理要求 1. 储存处置场的选址应远离水源地、居民区、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保证储存处置场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 储存处置场应配备监测设施,实时监测废物的气体排放和地下水、土壤等环境参数,确保废物没有超标排放。

3. 废物的分类应准确,不同种类的废物应分开储存,避免不同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 4. 储存处置场应有完善的排放控制措施,废气排放应进行净化处理,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5. 储存处置场应定期对排放进行检测,及时处理废气和废水排放中的污染物,以保证符合相关环境标准。 6. 废物的处置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如焚烧、填埋等。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废物,应有专门的处置设施和措施,确保处理过程安全无污染。 7. 储存处置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 五、监管与处罚 1. 对储存处置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固体废物管理及管理体系

固体废物管理及管理体系 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途径与特点 固体废物包括了除排入大气的废气和排入水体的废水之外的所有人类产生的废弃物质,性质极其复杂,污染环境的途径也差异极大。 固体废物作为一种排出物没有其专用的环境受纳体。因此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是复杂的,但是主要包括两大类,即人体的直接接触和不恰当的处理处置。 由于固体废物的某些特性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疾病或者伤害,当人体通过各种途径与固体废物接触(暴露)后,如皮肤接触、呼吸吸入、食入等,会造成对人的伤害,直至死亡,如接触医疗废物感染传染病,废酸废碱对皮肤的腐蚀伤害,吸入有害气体或者误食有毒废物造成人身伤害等。但是这些都是在固体废物管理不当的条件下发生的。而实际上固体废物的主要污染途径是在对其进行不恰当处理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在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排入江河湖海 当固体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天然水体中,或者会阻塞河道,或者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溶出造成水体的污染,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虽然这是人类长期以来对固体废物的一种主要处置方式,但是在现代世界各国均通过法律禁止了这一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 (2)地面堆置、倾倒 这一处置方式也是人类处置固体废物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这一方式会在雨水浸滤下造成地下水、土壤和地面水体的污染,堆体的不稳定会造成坍塌伤害周围人群,产生的粉尘、气体和气味会造成周围生活环境的恶化等。现在基本已经不允许采用不加任何防护工程措施的地面堆置处置,即使是性质稳定的固体废物(如建筑废物等)也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填埋处置。 (3)填埋 按照标准建设的固体废物填埋场不应该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在不正常建设和运行操作条件下,会产生渗滤液渗漏、渗滤液处理不达标、填埋气体无控制排放等情况,造成对地下水、土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存放和处理 场所,其污染控制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和处置。 首先,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固体废 物的分类、存放、处置和监测。在固体废物存放过程中,应做到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混合,以免产生有害物质或产生化学反应,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应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处理标准。 其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有完善的污染控制设施和技术。在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周边应设置固体废物的防渗控制设施,防止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或土壤中,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对固体废物的堆放和覆盖应采取防风、防雨、防渗等措施,防止固体废物的扬尘和渗漏。 另外,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固体废物处置 场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最后,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加强对固体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可 回收的固体废物,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固体废物处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综上所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标准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 康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普通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2013年修改版)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2-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5086.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5555.12-199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1-26 批准2002-07-01实施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环境污染控 制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用物质或不再需要利用 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控制和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环境的污染,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场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一、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区,与水源、 土壤等环境要素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应避免选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并考虑到环境容量等因素。 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布局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布局应合理,主要设施包括固废贮存区域、处理区域和监测区域。布局时应考虑到工艺流程的顺序和连贯性,保证废物在处理过程中的顺畅流动。 三、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设施设计 1. 固废贮存区域的设计 固废贮存区域应设置防渗措施,如防渗墙、防渗堤等,以防止废物 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同时,在贮存区域应合理安排废物的分类贮存 和分区域管理,避免不同类型废物的相互污染。 2. 处理区域的设计

处理区域应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设施,如焚烧炉、填埋场等,以实现废物的有效处理。处理区域的设计应考虑到排放物的控制和处理,确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监测区域的设计 监测区域应设置环境监测设施,对周边环境因固废贮存而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区域的选取应考虑到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范围,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运营管理 1. 废物的贮存和运输 废物的贮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确保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和散布。同时,废物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2. 废物的处理和排放 废物的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高温焚烧、化学中和等,确保废物得到彻底处理。同时,在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应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大气、水体等环境的污染。 3. 环境监测和报告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监测结果和问题处理情况应定期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能直接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其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具有较高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和处置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新居非常重要。 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和处置场是其中关键的环节,对于控制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建设、运行和监管三个方面分析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首先是建设方面。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必须经过规划和建设,在选址上要遵循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废物储存、处置场的建设质量与环境要求相符。 其次是运行方面。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应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程,以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在收集、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废物的泄漏和扩散。对于有害废物,应注意防止其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污染。运行中还要定期对废物进行监测和抽样分析,确保废物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同时,运行中要加强对废物管控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最后是监管方面。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必须得到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管,对于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要加强执法检查。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废物储存、处置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储存、处置场,监管部

门要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标准应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相符。对于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其排放浓度必须控制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范围之内。同时,对于储存和处置场周围的空气、土壤和水体环境也要进行监测,确保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总之,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标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新居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运行和监管,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和泄漏,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需加强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与循环利用。继续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是技术水平的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应该不断引进和推广更先进的储存和处置技术,以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可以采用更高效的储存设施和技术,如密封式储存罐、固废渗滤液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废物的渗漏和挥发。同时,可以探索更加环保的处理方法,如生物降解、热解和焚烧等技术,以减少废物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危害。 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废物储存、处置场周边的空气、土壤和水体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测,及时掌握有害物质的排放情况。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固废处置流程

固废处置流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进行固废处置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固废处置流程是指将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的一系列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固废处置流程的各个环节。 1. 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固废处置的第一步,通过将固废按照性质、危害程度和可回收性进行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处置工作。常见的固废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 2. 收集 收集是指将分类好的固废进行集中收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固废性质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收集方式,如设置垃圾桶、垃圾袋、垃圾箱等。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有害垃圾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3. 运输 运输是将收集好的固废从收集点运送到处理厂或处置场所的过程。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确保固废的安全运输。对于危险废物等特殊固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专门的运输措施。 4. 处理

处理是指对固废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式的处理,以减少固废的体积、危害性或可回收性。常见的固废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填埋、堆肥、回收利用等。根据不同的固废性质和处置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 焚烧:将固体废物进行高温燃烧,使其减少体积并转化为热能或电能。这种方法对于有机废物和可燃固废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控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 填埋:将固体废物埋入土壤中,通过压实和覆土等方式减少体积。填埋方法适用于不可降解和有害性较低的固废,但需要防止渗漏污染地下水和产生有害气体。 - 堆肥:将有机废物进行自然分解和腐熟,制成有机肥料。堆肥方法适用于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固废,可以减少固废的数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回收利用:将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加工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回收利用可以通过再生利用、再制造、再加工等方式实现,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处置 处置是指对无法进行处理的固废进行最终的处置,如危险废物的专门处理和不可回收物的最终填埋。处置工作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固废的安全处置。 固废处置流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只有通过科学合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11月26日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5085.1~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 5086.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 贮存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置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3.5 处置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置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 3.6 渗滤液 一般工业固废物在贮存、处置过程中渗流出的液体。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污染防治技术导则 1 适用范围 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3 术语和定义 3.1 固体废物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3.2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 将固体废物直接作为原料或燃料利用,或者通过分离、纯化等工艺处理后进行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分为用作原料或替代材料的物质再生利用和用作替代燃料的能量再生利用。 3.3 固体废物建材利用 利用固体废物直接代替传统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或将其转化为建筑材料生产原料来生产建材的过程。固体废物建材利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砖瓦、轻骨料、混凝土、玻璃、陶瓷、陶粒、路基材料等。 3.4 固体废物土地利用 利用固体废物本身具备的部分营养成分,将固体废物直接利用或间接转化用作土壤改良剂或肥料的过程。固体废物土地利用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生物处理、热干化等预处理及加工。固体废物土地利用不包括固体废物矿区回填。 3.5 工艺单元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工艺过程中的任一主要单元,包括涉及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过程的物理与化学反应、机械加工、贮存、包装和污染防治等在内的整个生产工序。 4 总体要求 4.1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应遵循环境安全优先的原则,保证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全过程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 4.2 进行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技术选择时,应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技术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及行业的产业政策要求。 4.3 固体废物再生利用建设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保护规划和当地的城乡总体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