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引言: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包括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由于固体废物的增加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固体废物的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文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情况以及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以期为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

1.1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的不恰当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危害人畜饮用水的安全。

1.2 固体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空气、水源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垃圾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塑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等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

第二节: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情况

2.1 国内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控制标准》、《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但是,由于地域差异、

监管不足等原因,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相对更为严格,如美国的RCRA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和欧盟的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等。这些有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标准在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节: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3.1 加强立法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制定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固体废物控

制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

日常监管,严格惩罚违法行为。

3.2 推动技术升级和应用

投资研发并推广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3.3 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公众的固体废物污染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和环境责任感。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回收,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结论: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制

定和实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强化

监管并加强宣传教育非常关键。同时,国际间的经验借鉴也为我国制

定更严格的标准提供了参考。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

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建设美丽的环境。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013年修改版)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贮存、处臵场的类型 5. 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 6. 贮存、处臵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 7. 贮存、处臵场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要求 8. 关闭与封场的环境保护要求 9. 污染物控制与监测 10.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2-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5086.1~5086.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5555.12-1995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GB15562.2-1995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1-26 批准2002-07-01实施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至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 贮存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臵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 3.5 处臵场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污染 成为了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固体废物的处理和管理不规范,不仅对 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控制固 体废物污染,保护环境,各行各业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固体废物分类处理规范 固体废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分类处理。根据废物的 来源和特性,可以将固体废物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垃圾三种类型。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害废物应根据危害程度采取 相应的处理方式,垃圾则需要进行集中处理。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应 有专门的处理流程,不得混装混运,以避免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 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标准 为了保证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理和管理,各行业应建设符合标准的固 体废物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和设备,确保处理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得到有 效控制和处理。同时,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环境敏感区 域的特殊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环境风险。 三、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固体废物的处置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工作人员和 周围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各行业应根据不同的废物处理情况,制定相

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和相关的应急预案, 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 安全检查和维修,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 四、固体废物监测和数据报告规范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污染状况和管理效果,各行业应建 立固体废物的监测和数据报告制度。监测工作应根据规定的监测点和 监测频次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 并进行合理的解读和分析,为制定排放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五、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标准 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方向。各 行业应制定相应标准,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实施。减 量化要求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废物产生量;资源化 利用要求将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进行再利用,并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改 善处理效果,高效利用资源。 六、固体废物管理和政策支持 为了推动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应加强固体废物 管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鼓励技术 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相关技术和经济支持,推动固体废物治理技术 的进步和应用。 七、固体废物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引言: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质,包括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由于固体废物的增加和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固体废物的污染,各国纷纷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本文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情况以及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以期为解决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第一节: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 1.1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的不恰当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进而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危害人畜饮用水的安全。 1.2 固体废物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可能通过空气、水源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垃圾场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塑料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等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严重疾病。 第二节: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情况

2.1 国内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 控制标准》、《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等。但是,由于地域差异、 监管不足等原因,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国外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相对更为严格,如美国的RCRA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和欧盟的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等。这些有机构制定和执行的标准在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三节:如何制定严格的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3.1 加强立法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制定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固体废物控 制标准,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企业的 日常监管,严格惩罚违法行为。 3.2 推动技术升级和应用 投资研发并推广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3.3 加强宣传和教育

第十二 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第十二 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熟悉适用范围 生活垃圾填埋场 转运站 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产生者、经营者、管理者 危险废物填埋场 除易燃和放射性外 Ⅰ类一般工业固废:任一污染物未超最高排放浓度,且PH 值6~9。 Ⅱ类一般工业固废:一种或一种以上超过最高排放浓度或PH 值6~9之外。 熟悉选址要求 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卫设施建设规划、城市规划。 标高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洪水位以上。 可靠防洪设施山谷填埋场,洪水可接受,标准适当降低。 活动或未稳定的区域应避开。 环评应考虑渗滤液、大气污染物、滋养动物因素。 环评应考虑有害物质泄漏、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事故风险因素。 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 居民区常年最大风频下风向。 基础防渗层至少1m 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 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 渗透系数≤10-10cm/s 的其他人工材料。 环评应考虑渗滤液、填埋场结构及防渗层、渗漏风险因素。 比生活垃圾填埋少军事、国家保密区。 100年洪水标高线上。 地下水在不透水层3m 以下。 天然基础层不小于2m 厚渗透系数不大于 10-5cm/s 。 面积满足10年以上使用期。 不予许:地面水1、2类;空气1类。 集中危废焚烧不允许人口密集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环评应考虑渗滤液、粉尘因 素。 Ⅰ类优选废弃采矿坑、塌陷 区。 Ⅱ类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饮用水源含水层。距地下水位不小于1.5m 。 了解入场要求 直接:混合生活垃圾、办公废物、焚烧炉渣(不含飞灰)、堆肥固态残余物、服装食品其他生活服务行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医疗感染性废物毁形和化学、微波、高温蒸汽,达标进入。 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含飞灰、底渣)进入条件:含水率小于30%,二噁英低于3ugTEQ/kg ,醋酸缓冲溶液法浸出危害成分低于限值,单独分区。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液危害成分低于限值可进入,单独分区。 厌氧产沼、粪便固体残余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进入。 处理后的废物经认可监测部门检测、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 地下水:投入使用前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项目为控制项目;使用中和关闭或封场后按固废的特征组分。 大气:颗粒物为控制项目,自燃性煤矸石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了解污染物排放要求 渗滤液不超过二级污水厂污水处理量0.5%,不超过额定污水处理能力。 甲烷:工作面2m 以下体积百分比不大于0.1%,采用导气管的排放口体积百分比不大于5%。 恶臭:周围敏感点方位的场界浓度符合恶臭排放标准。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2008-4-22008-7-1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1-20052005-12-142006-2-1准—骨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2-20052005-12-142006-2-1准—冶炼渣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3-20052005-12-142006-2-1准—木、木制品废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4-20052005-12-142006-2-1准—废纸或纸板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5-20052005-12-142006-2-1准—废纤维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6-20052005-12-142006-2-1准—废钢铁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7-20052005-12-142006-2-1准—废有色金属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8-20052005-12-142006-2-1准—废电机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9-20052005-12-142006-2-1准—废电线电缆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10-20052005-12-142006-2-1准—废五金电器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11-20052005-12-142006-2-1准—供拆卸的船舶及其他浮动结构体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12-20052005-12-142006-2-1准—废塑料 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 GB 16487.13-20052005-12-142006-2-1准—废汽车压件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2003-12-262003-12-26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7-20032003-6-302003-6-30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8-20032003-6-302003-6-30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2001-11-122002-1-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2001-11-122002-1-1

固体废物及其污染控制

第3讲固体废物及其污染控制 3.1固体废物的含义及分类 3.1.1固体废物的含义 固体废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定义为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从以上定义可知固体废物包括:丧失原有价值的废弃物;虽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丢弃的废物;置于容器中的有毒有害气态或液态物品、物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列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和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具有较大危害的气态、液态废物,一般不能排入大气和水环境中,常置于容器之中,这类气态液态废物在我国被归入固体废物管理范畴。因此,固体废物不仅包括固态、半固态物质,还包括有毒有害的液态和气态物质。 3.1.2固体废物的分类及特征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其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废物、半固态废物和液态(气态)废物;按其污染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等;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物和危险废物。 由于物质形态的不同,与废水废气相比,固体废物有以下特点: (1)“废物”与“资源”的相对性 从固体废物定义可知它是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被丢弃的物质,可以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特性。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产品经过使用和消耗中,最终都将变成废物,如产品包装一般在产品使用后几周内就会变成废物,家用电器和小汽车在7-15年内变成废物,建筑物经过几十年、上百年后也会变成废物,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今天的废弃物也许成为明天的资源,例如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开始时是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现在已变成了大量使用的沥青筑路材料。 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的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和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例如发电厂产生的废弃物粉煤灰在制成砖后,成为建筑业的原材料,冶金业产生的高炉渣,可用于生产水泥。 (2)复杂多样性 固体废物各类繁多、成分也非常复杂。它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既有非金属也有金属,既有无毒物也有有毒物,既有单质金属又有合金,既有单一物质又有聚合物,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废弃产品,也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成分,由于固体废物成分的复杂多样性,也给后续的回收利用,处理处置带来的困难,对于大多数固体废物来说单靠一种技术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常采用多种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3)持久危害性 固体废物是呈固态、半固态的物质,不具有流动性,固体废物进入环境后,并没有被与其形态相同的环境体接纳,它不可能像废水、废气那样可以迁移到大容量的水体或深入大气中,通过自然界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途径进行稀释、降解和净化。固体废物无法流动到环境中进行“消化”,它会通过散发有害气体、释放渗滤液和侵占土地等方式污染周边的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和土壤,进而通过动植物等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复杂和难以控制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比废水和废气更大,也更持久。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 控制标准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储存处置场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为了减少储存处置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本标准旨在规范储存处置场的环境管理要求,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三、术语和定义 1. 固体废物: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再利用的固体物质。 2. 储存处置场:指专门用于收集、暂存和处理工业固体废物的场所。 3. 污染控制设施:指储存处置场内用于控制污染的设备、工程等。 四、环境管理要求 1. 储存处置场的选址应远离水源地、居民区、生态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保证储存处置场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 储存处置场应配备监测设施,实时监测废物的气体排放和地下水、土壤等环境参数,确保废物没有超标排放。

3. 废物的分类应准确,不同种类的废物应分开储存,避免不同废物之间的相互污染。 4. 储存处置场应有完善的排放控制措施,废气排放应进行净化处理,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5. 储存处置场应定期对排放进行检测,及时处理废气和废水排放中的污染物,以保证符合相关环境标准。 6. 废物的处置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如焚烧、填埋等。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废物,应有专门的处置设施和措施,确保处理过程安全无污染。 7. 储存处置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 五、监管与处罚 1. 对储存处置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前言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贮存、处置场的类型 5. 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 6. 贮存、处置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 7. 贮存、处置场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要求 8. 关闭与封场的环境保护要求 9. 污染物控制与监测 10.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2-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0-1996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5086.1~5086.2-199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环境污染控 制标准 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用物质或不再需要利用 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控制和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环境的污染,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场的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是必要的。 一、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敏感区,与水源、 土壤等环境要素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应避免选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并考虑到环境容量等因素。 二、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布局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布局应合理,主要设施包括固废贮存区域、处理区域和监测区域。布局时应考虑到工艺流程的顺序和连贯性,保证废物在处理过程中的顺畅流动。 三、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设施设计 1. 固废贮存区域的设计 固废贮存区域应设置防渗措施,如防渗墙、防渗堤等,以防止废物 渗漏引起地下水污染。同时,在贮存区域应合理安排废物的分类贮存 和分区域管理,避免不同类型废物的相互污染。 2. 处理区域的设计

处理区域应根据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设施,如焚烧炉、填埋场等,以实现废物的有效处理。处理区域的设计应考虑到排放物的控制和处理,确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监测区域的设计 监测区域应设置环境监测设施,对周边环境因固废贮存而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区域的选取应考虑到周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范围,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运营管理 1. 废物的贮存和运输 废物的贮存和运输应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确保废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泄漏和散布。同时,废物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2. 废物的处理和排放 废物的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高温焚烧、化学中和等,确保废物得到彻底处理。同时,在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排放物应符合相关的排放标准,以减少对大气、水体等环境的污染。 3. 环境监测和报告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监测结果和问题处理情况应定期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三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三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0.12.08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0年第65号 •【施行日期】2021.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0年第65号 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等三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规范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现批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为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并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20) 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20) 三、《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 39707-2020) 依据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以上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废止。 以上标准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5319340952.html,)查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 2020年12月8日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 染控制标准 一、引言 工业固体废物是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可能含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物质,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和管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制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二、污染控制基本原则 1. 预防为主,减少废物产生量。 2. 安全可行的应用最佳可用技术措施进行废物处置。 3. 废物应尽量减少、转化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废物贮存和处置场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三、贮存场污染控制标准 1. 场址选择与规划 1.1 废物贮存场应远离居民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1.2 废物贮存场的规划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划要求,并保证安全的排放距离。 1.3 废物贮存场应设置防雨设施,以避免降雨引起的污染。 2. 场地设计与建设 2.1 废物贮存场应设有防渗设施,防止废物渗漏入土壤和地下水。

2.2 废物贮存场应设置防尘措施,减少废物扬散空气中的灰尘污染。 2.3 废物贮存场应建设关键设施,如垃圾箱、收集池等,以便管理和处理废物。 3. 周边环境监测 3.1 废物贮存场周边环境应进行定期监测,包括空气、水质、土壤等。 3.2 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一旦超标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四、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废物处置技术选择

1.1 废物处置应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如焚烧、填埋、化学处理等。 1.2 废物处置技术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考虑资源利用和经济性。 1.3 废物处置过程应设有监控设备,确保处置过程的安全和可控性。 2. 废物转化和利用 2.1 废物应尽量减少、转化和利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2.2 废物转化和利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以减少环境污染。 3. 废物处置环境风险评估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存放和处理 场所,其污染控制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为了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污染,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妥善处理和处置。 首先,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固体废 物的分类、存放、处置和监测。在固体废物存放过程中,应做到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混合,以免产生有害物质或产生化学反应,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应加强对固体废物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处理标准。 其次,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有完善的污染控制设施和技术。在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周边应设置固体废物的防渗控制设施,防止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漏到地下水或土壤中,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对固体废物的堆放和覆盖应采取防风、防雨、防渗等措施,防止固体废物的扬尘和渗漏。 另外,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固体废物处置 场周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最后,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应加强对固体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对于可 回收的固体废物,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再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固体废物处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综上所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污染控制标准是保障环境和人类健 康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才能有效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场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范文范例指导学习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1年11月26日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5085.1~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 5086.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 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 贮存场 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置于符合本标准规定的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 3.5 处置场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XX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XX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XX11月26日标准。 GB 18599-2001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 5085.1~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 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 5086.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GB/T 15555.1~1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3.2 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按照GB 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