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导案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导案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导案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导案

高二历史科导案编写教师

使用教师:使用时间:审核

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教学目标】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难点】

1、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战争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只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阅读第一子目,思考:

1、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有什么变化?

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指出其根本原因和造成的主要影响。

(1)总体特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激化。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主要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出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等,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酿成一战;

扩展: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1)经济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发展极不平衡,德国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2)政治上: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

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建专制统治。

(3)殖民地问题上:进入了垄断阶段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对外资本输出场所即殖民地。英法拥有较多殖民地,而德国很少。

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一)三大基本矛盾

三对主要矛盾:

1.法德矛盾: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2.英德矛盾:争夺殖民霸权、海上霸权

3.俄奥矛盾:争夺巴尔

(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1879年德奥同盟条约首先缔结,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2.1892年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1904年英法协约签订,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三国协约建立。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三、疯狂的军备竞赛

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军备竞赛的特点:

1.增加军费开支,扩充兵员,其中以德俄最为突出。

2.扩大海军是军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扩充海军方面,竞争主要在英德之间进行。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3.利用科学新成就制造杀伤力更大的新式武器。——利用科学新成就也是一战的一个突出特点。

思考: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1.传统武器性能提高,新式武器扩展海空——突破战争方式,手段先进;

2.新的交通手段,新的通讯工具——突破战争地域,范围扩大。

危害:预示未来战争更加残酷,更加危险,规模可能更大。

启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四、萨拉热窝事件

(一)巴尔干“火药桶”

阅读教材“巴尔干火药桶”相关内容,分析: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该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但也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俄奥矛盾(主要原因)

3.地理位置重要

(二)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

1.背景:巴尔干半岛成为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

2.概况:

A.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B.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问题探究: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导火线(直接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3.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问题探究: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1.客观条件:

A.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B.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2. 可能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当堂检测】

1.三国同盟建立时所针对的敌国是 ( A ) A.俄国和法国 B.俄国和英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

2.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的标志是 ( A ) A.法俄协约建: B.三国同盟建立

C.英法协约建立 D.英俄协约建立

3.1900年,德国首相比洛曾提出:“如果我们没有巨大的威力,没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就不能得到幸福。”此话表明 ( C ) A.统治阶级提倡加强军事力量振兴德国

B.德国在国际竞争中受到仇视

C.统治者要使德国走上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

D.统治者准备用增强军事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 ( D ) 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冲突

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5.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是 ( B )

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系②从背景看交战各国都是非正义的③生产力的迅速发

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④一战的爆发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胡德坤韩永利 2012-8-1 16:59:56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04期第511~516页【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胡德坤,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永利,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整体和平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二战后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无世界大战的局面,是因为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战后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走向。 【关键词】二战/战后/世界和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世界总体上保持了无世界大战的和平局面。比较20世纪前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状况,人类文明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有了划时代的长足进步。追溯其历史渊源,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世界历史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动荡时代向战后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是二战变更了时代主题,改变了世界战争与和平力量的对比,规定了战后局部战争的历史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主题 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在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瓜分与再瓜分的恶性循环中前进,同时也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统治走到了尽头。后起的殖民帝国主义要

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与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进行激烈尖锐的霸权争夺。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又使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世界已进入了非通过世界性的激烈战争、世界性的民族解放战争而不能解决世界问题的时代。这种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战争与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历史表明,腐朽没落的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只有通过残酷的战争、激烈的革命来进行彻底的改造。毛泽东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第457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担负了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世界经济构架的革命性改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来看,导致世界战争的根本因素就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分割及其所形成的国际构架。表面的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性和实际的殖民势力范围分割状况,极大地阻隔了世界范围内商贸、金融自由流动的空间,极大地限制了世界市场的扩大,限制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仍然得以维持,世界整体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其结果终于酿成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中,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恶性膨胀,蓄意挑动世界战争,以建立更加野蛮落后的殖民大帝国,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则促使了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促使了资本主义完成从国家垄断到跨国垄断的历程,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原有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势力范围的分割局面,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推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对产生世界大战社会经济根源的反思,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进行了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改造,强化了抑制世界性战争的因素。

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1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教案人民版选修3教案

一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教材整理1 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1.原因 (1)生产力: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 (2)生产关系: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生产日益集中并产生了垄断组织。 2.概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3.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很快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2)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①经济上:老牌的经济强国英国和法国实力下降,被后起的美国和德国超过。 ②政治上: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按照实力的强弱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矛盾。 [深度点拨]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教材整理2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列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结成军事集团,并扩军备战。 (2)三对基本矛盾 ①法德矛盾: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深受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一心想要报仇雪恨;德国想方设法压制法国。 ②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③英德矛盾:主要围绕殖民地问题,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 2.形成 1.表现 (1)增加军费开支,其中德国增加最多。 (2)扩充陆军兵员。 (3)扩充海军。竞争主要在英德之间进行,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海军强国。 (4)飞机、飞艇、坦克、潜艇、鱼雷、新式枪炮等新式武器先后研制成功。 2.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教材整理4 萨拉热窝事件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 (1)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获得独立。 (2)俄国和奥匈帝国加紧了对巴尔干地区的争夺。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 2.概况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普林西普枪杀,史称萨拉热窝事件。 3.影响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首先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相继参战,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与中国2

第 2 讲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中的探索 【备考指南】 考试大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5)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代特征】 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表现政治上 建国初期,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奉 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经济上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 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 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上 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 刻;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 社会生 活上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 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 【预习案】 使用要求: 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依据自学引导勾划课本,整理总结系统基础知识。 2、独立完成课堂案中探究问题,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色笔标记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知识梳理】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 (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 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 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 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021-2022年徐州市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推进了苦难的深渊。一战的主要性质是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争夺美洲霸权的侵略战争 2.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3.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 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4.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些事发生于 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 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 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7.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所以甘地()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8.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年月在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月日正式成立。参加宪章签字的五十一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直到年月才得到恢复。根据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成国际合作”等。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其他方法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主要机构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总部设在纽约。在日内瓦设有欧洲办事处。 宪章 宪章是联合国的根本章程,规定了会员国的权利和义务,并确定了联合国的机关和程序。 宗旨 《宪章》规定,联合国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之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增进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结构 联合国六大机关为: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然而,联合国大家庭却大得多, 预算 两年的预算为亿美元。资金主要来源是会员国按照大会核准的比额表分摊的会费。 会费分摊比额表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国的支付能力。确定支付能力时,考虑到各国占国民生产总值共计数的相对份额,并连系各国人均收入等因素加以调整。此外,各国还分摊维持和平行动的费用;年,维和费用约为亿美元。基本比额表经过修改,成为分摊该项费用的依据。 联合国大家庭 联合国机构大家庭由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各方案和基金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发计划署)——以及各专门机构组成。各方案、基金和专门机构有其各自的理事会和预算,自行制定标准和指导方针。它们在经济及社会活动的几乎所有方面,共同提供技术援助和其它形式的实际帮助。 联合国于年月日成立,由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和平。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共有个会员国。 一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时,同意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联合国宪章》是一个国际条约,其中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又过时。其中,“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 ) A.老牌殖民帝国的削弱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日趋严重 2.俾斯麦曾说:“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这“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 ) A.俄国和奥匈帝国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D.英国和德国 3.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以上材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 ( ) 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 C.以武力恐吓德国拖延对德作战时间 D.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4.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 ) A.德意结盟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D.英俄结盟

5.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俄奥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欧洲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 二、非选择题 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之间在瓜分非洲问题上有利害冲突。英国控制埃及之后,加紧排挤法国势力。在扩大非洲殖民地的过程中,19世纪末双方军队几乎发生武装冲突。为了共同对付德国,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调整了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国放弃二十多年来反对英国占领埃及的态度,正式承认埃及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则同意法国侵占摩洛哥。 材料二1907年英俄协约的签订,也同英俄调整在亚洲的矛盾有关。按照这项协定,伊朗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中部为中立带,双方均可自由出入。阿富汗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关于中国的西藏,英俄互相承认对方在西藏的既得利益,同意维持西藏现状,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 请回答: (1)据材料,英国同法国签订协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为什么要调整与俄国在亚洲的 矛盾? (2)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实质是什么?其签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有何认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的话,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学习资料

第一章 有理数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一元二次方程 (思维导图+资料)复习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思维导图+资料)

1、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经历探究将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化成()0()2≥=+n n m x 形式的过程,进一步 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3、在用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重点: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x +m )2= n (n ≥0)形式

二、知识准备 1、请说出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 (a -b )2 = 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例方程: (1) (2)134)5(2=+-x (1)16442=+-x x (2) 13425102=++-x x 三、学习过程 问题1、请你思考方程5)3(2=+x 与0462=++x x 有什么关系,如何解方程0462=++x x 呢? 问题2、能否将方程0462=++x x 转化为(n m x =+2)的形式呢? 由此可见,只要先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 +m )2= n 的形式(其中m 、n 都是常数),如果n ≥0,再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1)2x -4x +3=0. (2)x 2+3x -1 = 0 四、知识梳理 问题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作用是什么?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达标检测一 1、填空: (1)x 2+6x+ =(x+ )2;(2)x 2-2x+ =(x- )2; (3)x 2-5x+ =(x- )2;(4)x 2+x+ =(x+ )2; (5)x 2+px+ =(x+ )2; 2、将方程x 2+2x-3=0化为(x+m)2=n 的形式为 ; 3、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2=0时,第一步是 ,第二步是 ,第三步是 ,解是 。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8x+7=0,则方程可变形为( ) A.(x-4)2=9 B.(x+4)2=9 C.(x-8)2=16 D.(x+8)2=57 2、、已知方程x 2-5x+q=0可以配方成(x-25 )2=4 6的形式,则q 的值为( ) A.46 B.425 C. 419 D. -4 19 3、、已知方程x 2-6x+q=0可以配方成(x-p )2=7的形式,那么q 的值是( ) A.9 B.7 C.2 D.-2 4、、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5; (2)x 2-100x-101=0; (3)x 2+8x+9=0; (4)y 2+22y-4=0; 5、试用配方法证明:代数式x 2+3x-23的值不小于-4 15。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6x-16=0; (2)x 2+3x-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 1. 战后世界变化: 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 冷战含义: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 3. 冷战的原因: (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苏合作基础丧失,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影响增大。 4. 冷战的表现: 美国苏联 序幕遏制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政治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开始)1947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马歇尔计划 1947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植和控制西 欧,遏制共产主义蔓延,把西欧纳入美苏冷 战的战略轨道。 经互会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 目的:为了反对东欧和苏联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1955 目的:为了稳定东欧,保证苏联利益安全 性质: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欧洲出现两大集团对峙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 终形成 5.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1949年联邦德国(西德)民主德国(东德) (2)朝鲜分裂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 朝鲜战争 1950—1953 (3)越南战争 1961年——1973年战后持续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4)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结果: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表明当时优势在美国。 6. 冷战的影响 (1)积极:冷战背景下,美苏势均力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效地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2)消极: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导致局部性冲突不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华民族团结的影响 二战对参战各国城市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塑无法回避。比如中国清末社会的封建因素,由于抗战在辛亥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被破坏和重构,二战抗日期间,我国大量城市平民、农民及乡村地主阶层被迫向大后方迁移,原先稳定而单一的社会结构被打乱,乡村宗族统治势力被破坏,原先农民和妇女身上的精神枷锁因战争一定程度消失了,人民在战争迁徒中增长了阅历,增进了社会各阶层的了解和团结,为将来平民式社会结构重建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前所谓“旧军阀”势力导致国家政权实际四分五裂,但二战中都能统一接受了国民党政府指挥进行抗战,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些军阀都能舍弃小我,毅然为国热血捐躯,颇令人感动! 二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 勇敢的中国人民面对凶恶的敌人没有屈服,他们举起反法西斯战争的义旗,奋起抗击侵略者,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在这个地域和规模都十分浩大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上,只有中国单独地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决斗。在国内外重重困难的条件下,中国承担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全部压力,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坚持全国抗战长达4年之久。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打乱了日本发动战争的时间表,使日本陆军主力陷于中国。

(新)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人民版选修3

1.1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教案(人民版选修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和解读文本,有效利用教科书课程资源,质疑本课重点与难点;启发诱导学生有效迁移高一历史学习内容,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形成一体的广阔的历史视野下把握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是全球化的产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累寻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等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也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第一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如何理解为什么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影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记录》片段直观导入(使过去而遥远的历史鲜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思维,提问学生: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提示学生可以从“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来理解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直接引出主题,也可以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解问题的思维)。 学习新课 (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 提问学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温故知新,同类迁移)师生相互补充回答:(1)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教师出示:P4地图《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迄1914年)》,请同学们说说自己从历史地图中获得哪些有效信息以及如何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直观方法,如何落实这个方法目标需要不断摸索,这里先做初步尝试)

一元二次方程 (思维导图+资料)

1、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 经历探究将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化成()0()2 ≥=+n n m x 形式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3、 在用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重点: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x+m )2 = n (n ≥0)形式 二、知识准备 1、 请说出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 (a -b )2 = 2、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例方程: (1) (2)134)5(2 =+-x (1)16442 =+-x x (2)

13425102=++-x x 三、学习过程 问题1、请你思考方程5)3(2 =+x 与0462 =++x x 有什么关系,如何解方程 0462=++x x 呢? 问题2、能否将方程0462 =++x x 转化为(n m x =+2 )的形式呢? 由此可见,只要先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 +m )2 = n 的形式(其中m 、n 都是常数),如果n ≥0,再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1)2 x -4x+3=0. (2)x 2 +3x-1 = 0 四、知识梳理 问题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作用是什么?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达标检测一 1、填空: (1)x 2+6x + =(x+ )2;(2)x2-2x + =(x- )2 ; (3)x 2-5x+ =(x- )2;(4)x2+x+ =(x+ )2 ; (5)x2+p x+ =(x+ )2; 2、将方程x 2+2x-3=0化为(x+m)2 =n 的形式为 ; 3、用配方法解方程x2 +4x-2=0时,第一步是 ,第二步是 ,第三步是 ,解是 。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8x+7=0,则方程可变形为( ) A.(x-4)2=9 B.(x+4)2=9 C.(x -8)2=16 D.(x +8)2=57 2、、已知方程x2 -5x+q=0可以配方成(x-25 )2=4 6 的形式,则q 的值为( ) A.46 B.425 C. 419 D. -4 19 3、、已知方程x 2 -6x+q=0可以配方成(x-p )2=7的形式,那么q的值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联邦德国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复兴,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决定的,主要有:第一,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第二,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由100339人增加到411951人,平均每万居民的大学生数从21人增加到67.9人。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联邦德国也很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规定不再升入大专院校的中学毕业生,在三年内享有法定休闲日去接受正规课程教育。为了加快科技发展,联邦德国还特别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3年,联邦德国进口的专利和许口证的支出从2200万马克上升到165400万马克,增长了74倍以上。由于重视科技,联邦德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据统计,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 5.3%;第四,利用外国资本。根据马歇尔计划,西德在1948—1951年获得了36.5亿美元的援助。而根据马歇尔计划设立的“马克对等基金”(即联邦德国工商企业偿还马歇尔计划的款项,可作为短期信贷再投资于本国经济建设中)的投资,到1956年就达10O亿马克。马歇尔计划与马克对等基金对于当时缺少外汇、急需资金的联邦德国好比雪中送炭。50年代以后,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成为联邦德国输入资本的主要形式1957—1975年,美国公司在联邦德国的直接投资从5.81亿美元上升为87.2亿美元。 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同时,联邦德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以求恢复国家主权和应有的国际地位。阿登纳政府推行亲美、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谋求在美国的扶持下洗刷掉战败国的屈辱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巴黎协定》,次年5月协定生效,联邦德国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6年1月建立国防军,3月通过防务法,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58年1月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1963年签订德法

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导案

高二历史科导案编写教师 使用教师:使用时间:审核 专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教学目标】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教学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难点】 1、认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战争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在这5000多年中,人类只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阅读第一子目,思考: 1、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有什么变化? 探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指出其根本原因和造成的主要影响。 (1)总体特征: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激化。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主要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出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等,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酿成一战; 扩展: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1)经济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发展极不平衡,德国发展迅速,工业生产超过英法,居世界第二。 (2)政治上:政治民主制发展不平衡,英法资产阶级民主制较为完善,而德、日、俄人民受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课时跟踪检测 人民版

课时跟踪检测(一)滑向世界性大战的深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落 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 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解析:选D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此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因此在1860年和1870年英国在西方列强工业生产排名中位居前列;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逐渐被美德两国赶超,这体现了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 2.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反映欧洲军备竞赛的漫画“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是( ) A.美国与英国B.德国与英国 C.英国与法国 D.法国与俄国 解析:选B 注意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列强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其中德国和英国的竞争最为激烈。德国扩军速度最快,其目的就是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故此“项庄”应为德国,“沛公”应为英国。 3.1882年5月,欧洲某几个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中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里的“其他两缔约国”是( ) A.德国和奥匈帝国B.俄国和奥地利 C.德国和奥地利 D.英国和俄国

解析:选A 从题干时间“1882年”以及“同盟条约”的内容判断,该条约应当是德、奥匈、意三国“同盟条约”。故选A。 4.下面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 )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解析:选C 要仔细体会两幅图画。从图1到图2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从不平衡到实现了平衡。据此可判断,A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其政策的本质,B、D两项不符合漫画的喻义。 5.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 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解析:选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两大军事集团产生,战争威胁不断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 6.列强的争夺加剧了巴尔干地区的矛盾与冲突,使其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在巴尔干地区参与争夺的列强主要是( ) A.英国和德国B.俄国和奥匈帝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美国和日本 解析:选B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围绕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斗争,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

人民版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1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练习题

1.1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B.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 C.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D.巴尔干半岛民族关系很复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形势的理解。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主要集中在巴尔干半岛,A项表述正确;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错综复杂,C、D两项表述正确;一战前,奥匈帝国吞并的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2.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上的演说:“……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文中的“任何人”“他人”主要是指 A.英国和俄国 B.英国和法国 C.俄国和奥匈帝国 D.法国和俄国 【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期,德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迫切需要殖民地提供原料和市场,而此时世界已经被瓜分殆尽,拥有最多殖民地的英法两国成了德国最主要的敌人,文中的“任何人”“他人”主要是指英法两国,故B正确;俄国拥有殖民地并不是最多,故A、D错误;奥匈帝国与德国属于同盟国集团,不是敌对国家,故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B.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第1页/共6页

一元二次方程 (思维导图+资料)-精选.

1、 会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 2、 经历探究将一般一元二次方程化成()0()2 ≥=+n n m x 形式的过程,进一步理解配方法的意义 3、 在用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重点:使学生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的(x +m )2 = n (n ≥0)形式 二、知识准备 1、 请说出完全平方公式。 (a +b )2 = (a -b )2 = 2、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例方程: (1) (2)134)5(2 =+-x (1)16442 =+-x x (2)

13425102=++-x x 三、学习过程 问题1、请你思考方程5)3(2 =+x 与0462 =++x x 有什么关系,如何解方程 0462=++x x 呢? 问题2、能否将方程0462 =++x x 转化为(n m x =+2 )的形式呢? 由此可见,只要先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变形为(x +m )2 = n 的形式(其中m 、n 都是常数),如果n ≥0,再通过直接开平方法求出方程的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1)2 x -4x +3=0. (2)x 2 +3x -1 = 0 四、知识梳理 问题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作用是什么?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 问题2、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达标检测一 1、填空: (1)x 2+6x+ =(x+ )2;(2)x 2-2x+ =(x- )2; (3)x 2-5x+ =(x- )2;(4)x 2+x+ =(x+ )2; (5)x 2+px+ =(x+ )2; 2、将方程x 2+2x-3=0化为(x+m)2=n 的形式为 ; 3、用配方法解方程x 2+4x-2=0时,第一步是 ,第二步是 ,第三步是 ,解是 。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 2+8x+7=0,则方程可变形为( ) A.(x-4)2=9 B.(x+4)2=9 C.(x-8)2=16 D.(x+8)2=57 2、、已知方程x 2-5x+q=0可以配方成(x-25 )2=4 6 的形式,则q 的值为( ) A.46 B.425 C. 419 D. -4 19 3、、已知方程x 2-6x+q=0可以配方成(x-p )2=7的形式,那么q 的值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