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腕管综合症是比较常见的周围性神经卡压性的一种疾病,在外科手术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的病症,可以通过支具制动,或者是皮质类固醇注射来进行治疗,这是比较常用的保守的治疗方法,当然,如果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来治疗这种病症的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虽然目前病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对于患者的手指没看是比较大的,经常会导致感觉异常,造成手指麻木,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危险操作的时候不能得心应手。

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1、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

2、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Celiker 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

手术治疗

1、内窥镜技术

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切口小,创伤小,可以避免术后切口不适等问题。目前,使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文献很多,不过,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医源性神经损伤,视野欠佳,不能辨别解剖变异,松解不充分以及费用较高等。如果视野不充分,应改为切开手术。也有一些医生则认为小切口切开减压手术也是“微创技术”,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率。

2、内窥镜“微创”

腕管松解手术分为双入路(Chow法)和单入路(Agee法)两大类。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25px的小切口,在内窥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窥镜的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腕管综合征有哪些治疗方法

文章导读 腕管综合症是比较常见的周围性神经卡压性的一种疾病,在外科手术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的病症,可以通过支具制动,或者是皮质类固醇注射来进行治疗,这是比较常用的保守的治疗方法,当然,如果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好,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来治疗这种病症的女性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虽然目前病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对于患者的手指没看是比较大的,经常会导致感觉异常,造成手指麻木,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危险操作的时候不能得心应手。 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支具制动和皮质类固醇注射等。 1、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常用的是预制好的支具,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背伸30度位。但这样的背伸角度会增加腕管内压力。 2、口服消炎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也是常用方法,文献报告成功率不一。 Celiker 等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对比了皮质类固醇注射与非类固醇类消炎药联合支具制动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都明显改善。 手术治疗 1、内窥镜技术 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切口小,创伤小,可以避免术后切口不适等问题。目前,使用各种内窥镜技术的文献很多,不过,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医源性神经损伤,视野欠佳,不能辨别解剖变异,松解不充分以及费用较高等。如果视野不充分,应改为切开手术。也有一些医生则认为小切口切开减压手术也是“微创技术”,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率。 2、内窥镜“微创” 腕管松解手术分为双入路(Chow法)和单入路(Agee法)两大类。双入路为在腕管近侧和远侧各切开一个约25px的小切口,在内窥镜指导下,用小钩刀切开屈肌支持带。单入路则只从腕管近侧切开一个小切口,在内窥镜的指导下,用特殊切刀切开松解屈肌支持带。

腕管综合征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

腕管综合征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 (041699)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鼠标手。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桡侧三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皮肤发亮、指甲增厚,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的一种病症。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电脑等工作的人群中。出现临床症状结合腕部Tinel征、屈腕试验检查很容易确诊。需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雷诺病、炎症或不明显的外伤相鉴别。 腕管综合征属中医学“筋伤”;“筋跳槽”;“骨错缝”范畴。筋的主要功能是联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中对于筋的功能论述较为详细透彻,指出:“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于肝。故曰:‘筋者,肝之合。’”骨为奇恒之腑,为肾所主。《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骨者,髓之腑,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扼要地指出了骨的作用,不但为立身之骨干,还内藏骨髓,与人的站立、行走等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肢体运动有赖于筋和骨,而筋和骨的强劲有力离不开气血的温煦濡养、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统一,特别是筋和骨为肝与肾之外合,故筋骨与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而中医学认为诱发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乃肝肾亏虚,筋失濡养,再加腕部过度劳损,寒凝经脉,郁而成瘀。治宜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络。穴取大陵、合谷、三阴交。令患者取舒适仰卧位,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并常规消毒,沿骨缝毫针直刺大陵穴0.5至0.8寸以患者自觉有麻电感放射到中指、食指为度,不做任何手法。根据临床表现不同毫针刺合谷穴时针尖向有症状部位透刺,也就是说拇指麻木疼痛、大鱼际萎缩者针尖向鱼际方向透刺;食指麻木疼痛者针尖向三间方向透刺;中指麻木疼痛者针尖向劳宫方向透刺,施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有麻胀感向患部方向为佳。毫针直刺三阴交1.5寸施以小幅度捻转提插手法,以有麻胀感向膝部方向传导为佳。接着将中间剪有小圆孔的硬纸片由毫针针尾套于针柄上平放于针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腕管综合征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腕管综合征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腕管综合征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推拿科、康复科、针灸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管内受压,以桡侧3-4个手指麻木、疼痛,夜间或清晨较明显,疼痛有时放射到肘,有时以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为主要表现而形成的综合征[1]。 3 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本病好发于女性,常见年龄为30-60岁,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2],优势手更易受累且程度较重[1]。 3.1.2症状及体征 本病特征性症状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疼痛,开始为间歇性,渐呈持续性、进展性,常在夜间或清晨及劳累时加重,甩手、局部按摩或上肢悬垂于床边时症状缓解。严重者表现为鱼际肌萎缩,不能做抓、握、搓捻等动作,桡侧三指皮肤发干、发凉、色泽改变,甚至溃疡形成等[1]。 3.1.3特殊检查[3] 3.1.3.1腕叩诊试验(Tinel征) 在腕横韧带近侧缘处,用手指叩击正中神经部位,手部的正中神经支配区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即为阳性。 3.1.3.2屈腕试验(Phalen试验)

患者肘部置于检查台,前臂与地面保持垂直,自由垂腕,40秒后症状加重者,即为阳性。 3.1.3.3前臂正中神经加压试验 屈腕后再强力屈拇指、食指、中指或屈腕时拇指用力压食、中指尖,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3.1.4辅助检查 3.1. 4.1影像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从形态上反映病变的正中神经,且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大;(2)常规X线摄片可对腕管的外伤骨折提供诊断依据;(3)MRI检查可作为辅助手段反映正中神经受压变性的程度。 3.1. 4.2电生理检查 神经-肌电图检查可发现正中神经在腕部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的确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均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1]。 3.2 鉴别诊断[1] 3.2.1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前臂也有感觉减退区;运动、腱反射也出现某一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但屈腕试验与腕叩诊试验(Tinel征)为阴性;颈椎CT或MRI检查示存在神经根受压表现可资鉴别。 3.2.2胸廓出口综合征 可有手部发麻或疼痛症状,但以尺神经支配的前臂和手的内侧、第4、5手指的侧面为主;患者往往伴有血管症状,如手指发冷、紫绀,桡动脉搏动较另一侧减弱;Adson试验阳性;胸部和颈椎X线摄片和尺神经传导速度等可资鉴别。 3.2.3多发性神经炎 常是双侧发病,不限于正中神经,尺、桡神经也受累,呈手套状之感觉麻木区。 4.分期[1] 4.1早期 气血瘀滞,经脉不畅。表现为拇、食、中指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4.2中期 气血不足,肢体筋肉失养。表现为鱼际肌萎缩,不能做抓、握、搓、捻等动作。舌淡而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对患病早期、症状较轻者,可用小夹板等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1~2周,这种方法对于多数患者有效果。封闭方法为:在远侧腕横纹紧靠掌长肌腱(如掌长肌腱缺如就在环指的延长线)尺侧进针,针尖指向中指,针管与皮肤成30°角,缓缓进入腕管约2.5cm。如果引起感觉异常,则需退出针头重新定位。有人调查,封闭3次后,81%的患者有缓解,持续1天至40个月不等,但通常2~4个月后复发。如果第一次封闭后无效,则不能再次封闭。还有人发现,局部封闭的效果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局部封闭效果好则手术治疗的效果好。须要注意的是,若是患者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类风湿关节炎,则必须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 西医治疗 关于腕管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仍处争论之中。主要争论在二方面:一是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二是开放手术与内窥镜视下手术的适应证与并发症尚无统一的认识。 可在腕管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通常可收到较好效果。但切忌不能将药物注入正中神经内,否则可能因类固醇结晶体积累而产生化学性炎症,反而加重症状。对腕管内腱鞘囊肿、病程长的慢性滑膜炎等可手术切除。如果腕管壁增厚、腕管狭窄可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 按摩方法 按揉大陵100次,其余经穴和经外奇穴每次选用2-3个,每穴按揉30-50次;推按各反射区1OO次;点按各反射点200次;掐按各全息穴300次。每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以上述穴位为重点,采用按揉拿捏等手法,以腕关节为中心进行治疗。运用手法时可配合冬青油膏或解痉镇痛配等活血化瘀药物,既能加强按摩的治疗效果,又可保护患者的皮肤。治疗结束时要做适当的拔伸牵引,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患者配合下方熏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方药组成:伸筋草、透骨草、红花、防风、荆芥、桂枝、川芎各30克,煎水熏洗患部,每天早晚各正次,每次30分钟。 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患者,应将患臂用硬纸板托住,呈功能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松弛压迫,减少运动。患者每天可自行活动手部数次,以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后,疼痛缓解。嘱患者练习腕伸屈、臂旋转、伸指握拳等,促使肌肉及肌腱的活动,防止废用性萎缩和粘连。患者应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避免用冷水,可经常自行擦热患部。 按摩选穴 经穴和经外奇穴:大陵、内关、外关、阳溪、阳池、列缺、鱼际、劳宫、合谷等。 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肺、颈肩区等。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2018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 采用《中医骨伤科学》[1]中“伤筋篇”的诊断依据 (1)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2)手部麻木,以桡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3)夜间、阴雨天、麻木较重,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4)甩手或活动手部可缓解。 (5)肌电图检查可见大鱼际等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西医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刀医学》[2]中“周围神经疾病篇”的诊断依据,拟定标准如下: (1)主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抓握无力。 (2)查体: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可见萎缩。晚期可有大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3)诱发诊断:屈腕试验(Phalen试验)患则屈腕1分钟后手指麻木加重为阳性,神经叩击试验(Tinel氏试验)用手指叩击腕掌部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异常感觉为阳性有利于帮助诊断。 (4)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减慢,拇短展肌收缩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标准[3] 1.气滞血瘀证:由劳损所致,轻者手部麻木,甩手后缓解,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2.气血两虚证: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手部桡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刀闭合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 1.针刀闭合手术治疗原则: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2.操作方法

腕管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腕管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腕管综合征小针刀针刀定点:豌豆骨骨面、钩骨骨面、桡侧的舟骨及大多角骨骨面。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征”,是由于腕管内组织增生或移位,压力增商,腕管狭窄,使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所引起的挠侧三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它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也是手外科医生最常进行手术治疗的疾患。临床上较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急性损伤或者慢性劳损,使血瘀经络;或寒湿淫筋,风邪侵袭肌肉,导致气血受阻引起。 腕管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豌豆骨骨面、钩骨骨面、桡侧的舟骨及大多角骨骨面。 操作规程: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掌伸开平放,掌面向上。松解豌豆骨骨面、钩骨骨面、桡侧的舟骨及大多角骨骨面等点时,先找到其体表投影,然后定点。使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正中神经的循行方向一致,以左手拇指为引导,拇指由定点处下抬至骨面,左右推剥,针刀刃贴左手拇指指甲刺入皮肤,摸索进刀,到达骨面,在豌豆骨、钩骨骨面的桡侧缘浅层纵切2~3刀;在舟骨、大多角骨骨面的尺侧缘浅层纵切2~3刀,切断部分肥厚的腕横韧带。如果有腱鞘囊肿,可用左手拇示指固定肿块,使刀口线与正中神经方向一致,刀体垂直于皮肤,刺入囊肿内,将痰肿切开。出刀后,拇指用力下压,使溪肿

内的胶状物挤出。 针刀术做完后,应给与手腕被动活动,使手腕做前屈、后伸、侧屈等动作,以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 中、后期患者可结合局部封闭治疗,每周治疗一次,6次为1个疗程,药物 主要为醋酸曲氨奈德、1%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等。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腕管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二 针刀定点: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远端2.5cm、远侧腕横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远端2.5cm。 操作规程: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手掌伸开平放,掌面向上。此四点分别进针,使刀口线与肌腱平行,针体和腕面成90°角,刺入深度0.5cm 左右,沿两侧屈肌腱内侧缘将腕横韧带分别切开2~3mm,与此同时,针刀沿屈肌腱内侧缘纵疏横剥2~3下,以松开肌膊和韧带间的粘连。如有囊肿,将针刀刺入囊肿内,将囊肿切开。出针后,拇指用力下压,使囊肿内的胶状物挤出。 针刀术做完后,刀口覆盖稳妥后,应给与手腕被动活动,使手腕做前屈、后伸、侧屈等动作3~5下,以达到松解粘连的目的。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