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一、论文题目的选择

1.自己拟定

2.他人制定

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

1.材料的搜集

2.材料的分析整理

三、论文的写作

1.论文提纲的拟定

2. 论文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2)总括性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字序法: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1)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2)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3)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四角号码法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

第一节、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1、字书

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史籀篇

秦:仓颉篇(李斯)

汉:训纂篇(扬雄)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

2、字典名称的来历

康熙与康熙字典

二、字、词典的含义

1、字典的含义

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2、词典的含义

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

3、字词典的关系

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

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

大体分三类:

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

大体分两类:

综合性的字词典;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

三大干流:

1、字典

2、词典

3、韵书

十六条支流

1、辨正字汇

2、形体字典

3、古注汇编

4、虚字字典

5、骈字集释

6、成语词典

7、方言词典8、名言俗语词典

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10、新语外来语词典

11、词藻典故汇辑12、对译对照词典

13、鉴赏词典14、专科词典

15、专书词典16、专人词典

四、几种常见字、词典辞书介绍

《说文解字》、《尔雅》、

《康熙字典》、《广韵》

(一)、《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书成于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目的是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对儒家经典曲解而作的。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2、字数、部首、卷数、版本

收字9353个,重文1163字,解说共133441字,正文十四卷,序文一卷,共十五卷。字体以小篆为主,全书根据小篆形体及偏旁结构,分成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解释字义以本义为主,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

3、内容解说及六书原则

内容解说:

首先小篆作为字头,下面用隶书解说字义,然后说明字体的构造。现在还有注音。

关于解说版式排列后来由隶书改为楷书,而且早期是不分行的,全部连在一起,这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还可看到一点原貌。现在常见的版本都是一字一行本,即一个小篆字一行。这是清代同治时陈昌治改编的。

六书:

在解说汉字构造时许慎用了六书原则(主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价值影响及缺点

价值影响:当时可以说是一部解说汉字总结性的著作,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以及汉代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对古文字、古文献及古代历史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首创的部首法体例至今还在沿用,另外对古代政治情况及民俗也有一定价值。

缺点:内容上一味相信阴阳五行,解说有谬误;

对文字的解说也有不免穿凿附会之处;

还有部首分得太琐碎,编的不科学,本来应以部首,据形系联文字,但许多杂乱安排在一起,无规律。查字时有时难断属于哪一部。

清代成绩巨大,《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义证》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尔雅:

1、一般认为此书渊源甚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过许多人增补,而最后成书于汉代。

2.内容:今本分上中下三卷,三卷共分十九篇。这十九篇分别为:

卷上:释诂、释言、释训、(前三篇解释普通词语)释亲

卷中: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

卷下: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3、释词的体例

《尔雅》开古代词典之先河,首创了按内容性质分类释词的体例。它主要采取的是义训的方法。义训是训诂学上的一种方法,即同意相训。如“增,益也。”“元,始也。”“龄、齿、稔、祺,年也。”

4、《尔雅》的价值与影响

体现在历史价值上有二:

(1)一个是奠定了我国训诂学的基础。

把先秦以来的一些词语、名物,分门别类地整理,解释,撰写成我国第一部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开辟了训诂学的新领域,创立了而后发展起来的“雅学”。

(2)一个是成为历代训诂的原始依据。

它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古书训诂资料,保存了很多词语的故训因之为历代注家所依据。

5、研究著作

汉晋南朝时候有许多家为之作注解,但多失传,唯有东晋郭璞的《尔雅注》传下来,它成为研究,《尔雅》必读书目。另外,还有南宋郑樵《尔雅注》三卷。清代人邵晋涵有《尔雅正义》,郝懿行有《尔雅义疏》。

(三)、康熙字典

1、成书时间及编者

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五十五年(1716年)。

此前明代有两部字典比较有名:梅应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康熙字典》就是在这两部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补编纂而成。

2、体例(字数部首、内容解说等)及版本

字数:此书共收47035字,其中重复81字,实际收字46954字,比《字汇》《正字通》多出一万多字。《中华字海》是现存收录汉字最多的大型字书。之前最多的是《》

部首:共分214部首,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标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首列总目、等韵、检字、辨似等附录,末附补遗、备考。它的部首和部中各字,亦依据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解说:释字也是先音后义。在每个字下先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等韵书的反切,然后解说字的本义,随着再列字的别音、别义和古音。一般都引古书来证释。

版本:后附王引之《字典考证》;第一次纠正

3、价值影响及不足

价值影响:

A、收字量大,凡不见于以前字书的字,大都可以由此查到。

B、从内容和形式看,都比《字汇》、《正字通》丰富严谨。在字义的解说内还常附释一些词语,又兼有词典的作用。

不足:

王引之才奉道光帝命令,作《字典考证》十二卷,纠正了其引书错误2588条。总体看,其讹误大致可分以下几方面:

A、书名篇名错误,或出现妄改

B、引书错乱或与注疏相混

故使用这部书时还应参考以下几部书:

《字典考证》(王引之)《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

(四)、广韵

1、其书的由来及作者

隋代陆法言(与他人)编成了一部韵书——《切韵》,此后非常流行。到唐代时竟成为官府用于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唐时孙愐(miǎn)又进行了增字,称为《唐韵》。后又有几个人严宝文、裴务齐、陈道固又加以增订,称这三家的本子为《广韵》。

宋时陈彭年、丘雍等人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重新进行刊定,后到大中祥符元年(1008)又重修,到1011年完成并颁行,称为《大宋重修广韵》,仍沿用《广韵》之名,即现在常见本子。《广韵》即增广《切韵》的意思。现在常见到的本子是第一部官修韵书。

2、内容体例

1)《大宋重修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增收了单字,补充了注释,还调整了一些韵目。全

书收26194字,注释文字共191692字,分206韵。

2)编排:分五卷(按照声调平上去入,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

3)内容解说上,先释义,后注音,并把许多同音字,都编排在这一个字头之下,作为一组。音有异读的,个别注明,字有异体的,即附于本字之下,如上平声冬韵的“冬”字一条冬,四时之末。《尸子》曰:冬为信,北方为冬。冬,终也。又姓。前燕慕容皝左司马冬寿,都宗切,七。

3、编此书的目的、用途及版本

此书是按照韵编排,目的是为了作诗文时用韵查找的。然此书收字甚多,对每个字都有音形义的解说,比较详备,故也可以作为字典使用。宋时就已经如此使用。

目前常见的最好本子应是张元济泽存堂本,周祖谟先生编订就是现在中华书局《广韵校本》。

4、价值

1)它的反切,为研究中古音,提供了重要依据。

2)它的解说为研究古代文字训诂汇集了丰富的资料。

附:百科全书简介

百科全书属于辞书类的工具书,也以词典形式进行编排查找,故此其可以作为词典使用。其最大特点:综合性强,系统性强。

综合性强体现在(1)其内容量大,汇集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又着重反映当代科学文化最新成就。(2)又有多重工具书性质,如年鉴、手册、表谱、书目、图录等。系统性强表现在往往把某一方面知识介绍得很详备,所以不仅可供查找,还可以供人们作为自学辅导的参考书使用。

如《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等。

这类书因为内容广泛,体系完备,往往部头比较大。

第三章类书与政书

第一节关于类书

1、类书含义特点

类书是指辑录古书中的史事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等,按类或按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如《永乐大典》(古代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总之,类书就是从它书中寻词句摘篇章,内容广泛,按类编排,不作改动。

2、类书史略

1)起源早。

第一部三国魏文帝王(曹丕)令刘劭、王象等编《皇览》(主要供皇帝阅览)(已佚)。

2)南北朝时候开始盛行,但多未流传下来。

3)隋唐时候有较大发展。如《艺文类聚》(欧阳询等)《初学记》(徐坚等)《北堂书抄》(虞世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类书)等。

4)宋代空前发展。四大类书出现

《太平御览》(李昉等)《册府元龟》(王钦若等)《太平广记》(李昉等)《文苑英华》

又有如《玉海》(王应麟)(专供应试用)又如《事林广记》(陈元靓)(专供民间充当生活顾问用的)

5)元代衰落,明代又有新发展。历史上最大类书出现。《永乐大典》(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编)

6)清代,达到极盛。数量、质量都超过前代,如代表性的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命陈孟雷等编)

3、类书的分类

主要分两类:

1)综合性:《艺文类聚》 2)专门性:《佩文韵府》(供查诗文典故)

4、类书的功用

1)查找史实资料和事物资料

2)查找辞藻典故和诗文出处

3)辑佚和校勘古籍等

第二节关于政书

1、政书含义

指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它收集历代或某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与类书的异同: 在编纂方法上与类书有些雷同,也有摘抄特点,只是类书一般兼收各类,政书却专记典章制度,好似专科性类书,但政书不像类书只采摘诗文材料,述而不作,而是把史料加以组织熔炼成为完整的有机体,对原有资料加以概括叙述。

2、政书的史略——十通和会典、会要

1)最早创造这种体裁的是唐代的刘秩,作《政典》。后来唐代杜佑根据《政典》加以增补编成《通典》。

到宋代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这就是著名的“三通”。

后来到了清代,又将“三通”一再续编,搞得洋洋大观,修了《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称“九通”。

清末刘锦藻又编了《清续文献通考》,这就成了“十通”。

2)会要、会典

会要——指记一代之典章制度及其损益沿革,是一种断代的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

性质与《通典》一样,不过断代而已。

会要创始于唐代。苏冕《会要》。

会典——也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之事,性质与会要相似,但编制体例不同。会要以类分编,而会典以职官为纲。

会典从元代的《元典章》开始,但会典之名却始于明代,清代沿用,如《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会要一般私人编纂,而会典一般是官修。

2)会要和会典

会要——指记载一代之典章制度及损益沿革,是一种断代的制度史。性质与《通典》《文献通考》一样,不过是断代为书而已。

会要始创于唐代苏冕的《会要》(高祖至德宗九朝史末),宋代王溥又续编成《唐会要》(现存最早的会要),王溥后又写成《五代会要》,以后朝代也都效法。《南齐会要》

会典——也是记载一代典章制度之事,性质与会要相似,但编制体例不异。会要以类分编,而会典以职官(吏户礼兵刑工等)为纲。另外,会要一般是私人编纂,而会典一般是官府修

会典从元代的《元典章》开始,但会典之名却始于明代,清沿用,如《明会典》《大清会典》等。

3、政书的分类及功用价值

1)分类

按内容分:

通史性政书(记载几个朝代典章制度,如十通)

断代性政书(记载一个朝代的典章制度,如会要、会典)

按各门类排列顺序分:

以“食货”居先,以《通典》《通考》为首的政书

以“帝系”为首,会要即是此类政书。

2)功用价值

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典章制度的沿革情况,文化学术的变迁情况等。

注:食货指国家财政经济的统称。

第四章年鉴与手册

第一节年鉴

1、年鉴的含义、特点及用途

含义:指汇辑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有的叫年刊、年报等。

特点:它收集材料主要依据当年的政府公报和文件,以及国家重要报刊的报导和统计资料。它反映的内容,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连续参考价值。

用途:一通过年鉴能及时地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使我们获得比较系统的新资料,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进行。二由于它按年度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弥补百科全书不能经常修订的缺陷。

2、年鉴史略

始于欧洲,英文Year Book。就是记载一年间的大事和汇集一年间的统计资料。

中国开始有年鉴始于清同治三年(1864)创刊《海关中外贸易年刊》(出版至1948)。辛亥革命后就比较多了。如《世界年鉴》《银行年鉴》等,但真正按年出版的却很少。新中国成立后才连续出版了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和统计资料的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中国历史学年鉴》《鲁迅研究年刊》等。到改革开放后,直到今天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3、年鉴的分类(填空)

按性质可分:1)综合性年鉴

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资料,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如《世界知识年鉴》

2)专门性年鉴

反映某一专门范围的基本资料和基本知识,多半围绕某一主题系统来提供情况、数字和资料,一般为专业工作者使用。如《中国体育年鉴》《鲁迅研究年刊》

3)统计性年鉴

用数字来说明某一部门或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一般供专门人员使用。如《国民经济统计提

4、年鉴的表现手段不仅用数字、文字,还可有表格、图片等多种。

第二节手册

1、手册的含义、特点

含义:指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以供读者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

名称很多有指南、便览、要览、一览、宝鉴、必备、大全、全书等。有些统计资料、法规条约汇编,实际上也具有手册性质。

特点:一内容通常是简明扼要地概述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公式、数据、规章、条例等。二是它特别注意图表、数据,多半以图表为主,只附简要的文字说明,具有类例分明、资料具体、叙述简练等特点。三编辑体例,一般是分类排列的。

2、手册的史略

历史悠久,在敦煌石窟里发现有公元九、十世纪《随身宝》,十五、十六世纪《万事不求人》等,它们按类排列,与小类书有点相似,且是常识性读物,这就是手册。元代阴时夫《居家必备》,清代石天基《万宝全书》。近代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日益增多,如《文学手册》(艾芜)《中国国文教师手册》等。

解放后到现在就随处可见了。

3、手册的分类

也可分为

1)综合性的

内容广,为读者提供基本知识和学习资料如各种《读报手册》《学习手册》《农村日用知识手册》等。

2)专门性的

主要为专业工作者和专门人员提供知识或资料。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各种货币手册》《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

第五章目录与索引(重点)

第一节目录

1、目录的含义性质

指著录一批相关文献的款目(名称、著者、出版、内容、收藏等),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组织而成的一种用以提示和报道文献外形特征和内容概貌的工具。

这里“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以及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磁带、光盘等视听资料。

古代目录就是指图书篇章名目和内容介绍的记录,现在范围有所扩大,但主要仍指图书目录,即书目。

2、目录的内容构成

书名、篇卷、时代、著者、版本、提要、大小序等.

3、目录名称的沿革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汉书》,目录在古代就是书目,历史上称谓也有所不同,如,

录—刘向《别录》,

略-刘歆《七略》,

志-王俭《七志》,

簿-荀勖《晋中经簿》,

考-朱彝尊《经义考》,

记-钱曾《读书敏求记》,

书目-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

解题-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目-欧阳修《崇文总目》,

目录-刘孝标《文德殿正御四部目录》,还有“书录”《晏子书录》(刘向《别录》中)

4、目录的作用

1)指引读书的门径

清史学家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中“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卷七“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2)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南

5、目录的分类

1)公藏目录(官府藏,如《四库全书总目》)

2)私藏目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3)史志目录(正史中有《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艺文志》,其他正史没有艺文志)

4)专科目录(如经学目录、史部目录等)

5)特种目录(如丛书目录、经眼目录、禁毁目录)

6、古今图书分类法(古代、现代)

目录绝大多数都是按图书的分类进行编排的,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古今图书分类法,以利于正确快速地使用目录。

1)古代图书分类法:

主要有六分法、七分法、四分法

A、六分法(此法一直沿用到魏晋以前)

《七略》(残)(西汉刘歆)

包括:辑略(总冠全书,实为各类序的汇编)、六艺略(儒家经典著作)、诸子略(古代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等)、诗赋略(诗赋文学作品)、兵书略(军事著作)、术数略(天文历法占卜星相)、方技略(医药卫生)

《汉书?艺文志》(班固)(《七略》的体例分法被它采用保存下来)

B、七分法

始于《七志》(南朝宋齐时人王俭)(实为九类)(散佚)

包括:经典志(相当于六艺略)、诸子志(诸子略)、文翰志(诗赋略)、军书志(兵书略)、阴阳志(术数略)、术艺志(方技略)、图谱志(地域及图书,此志为王俭首创)。

在最后还附有佛经和道经,分类不太科学。

《七录》(梁代阮孝绪)(包内外篇,名副其实的七分法)(散佚)

包括:内篇有经典录(六艺)、纪传录(史传)、

子兵录(子书兵书)、文集录(诗赋)、术技录(术数、方技),外篇有佛法录和仙道录。

C、四分法

三国魏秘书郎郑默《魏中经簿》或《中经》(佚)

西晋荀勖《中经新簿》或《晋中经簿》把群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开创了四分法。

甲部:列六艺及小学等书(相当于六艺略)

乙部: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术数(诸子、兵书、术数三略及方技略一部分)

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等(都是新兴的史部书和类书)

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诗赋略)

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佚)

也分甲乙丙丁四部,但将《中经新簿》中的乙丙两部互换,即把史部书列于子部前,这就奠定后来书目四部分类顺序的基础。

唐初《隋书?经籍志》(现存最古老的四分法目录书),用经史子集的部类代替甲乙丙丁。

除了经史子集四部外,后面又附道经和佛经,所以这种四分法还不够完善,但已经趋于完善。此法一直被唐宋以来的目录学家所沿用。

北宋王尧臣等《崇文总目》,将道、佛经归入子部,至此它才成为真正的四分法。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采用这种方法。

四库全书的分类是这样的

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类

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类

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类

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类

(在1978年全国古籍善本总目编辑工作会议上,又增加了“丛书类”,成为了五类)

2)我国现代图书分类法: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Z:综合性图书

第二节索引

1、索引的含义性质

指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具体内容,如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主题等摘录出来,逐一注明原书(刊)出处,然后将这些内容按某种排检法编排起来,供人查检的工具书。索引,旧称通检、备检、韵编,又称引得,index的音译。

索引是一种检索性工具书,不是参考性的工具书,只提供查找文献的线索引导,不提供各种知识的具体资料。

与目录比较

相同点在于都是提供资料线索的工具书。区别在

目录与索引区别:

目录所著述的对象一般是一完整的文献单元,或是一部书,或是一种期刊,而索引收录的一般是书刊里的具体事项,或是书中的字词,或是书中的人名、地名与篇名等,这是二者一般区别。

实际中二者也有互用,如有的称目录的实际为索引(杨树达《群书检目》),有的称为索引,实际为书目(商务印书馆《敦煌遗书总目索引》)。

2、索引的构成

一般由标目(主标目、副标目)、修饰语(说明项)、参照项构成。

其中标目可以是字、词、句、人名、地名、题名、主题词、关键词等。

修饰语是对标目进行修饰限定的词语。

3、索引作用

作用:帮助人们在学习,科学研究工作中迅速查检所需书刊的文献资料,克服依靠记忆力的局限性,节省时间精力,方便人们搜集资料。

4、索引的类型

1)按检索文献的类型,分

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

2)按检索内容和途径,分

字句索引

篇名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专名索引(人名、地名、书名为对象的)

主题索引(把出版物内论及的各方面内容用主题词标引出来,指出其在出版物内的位置)3)按出版方式,分

书本式索引

期刊式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附录式索引(我们使用的这本教材后就有《书名索引》

第六章表谱与图录

第一节表谱

表谱的含义:又称谱表,是用文字、数字,并以表格谱系的方式反映文献资料内容的工具书。此类工具书文字简易,类目清楚,具有提要钩玄、纲举目张的作用。

表谱始于周代。现存最早的是司马迁在《周谱》基础上创制的各种年表(见《史记》十表),以后表谱就太多了。

分类:据内容和用途,可以分为八类

纪元年表(《中国历史纪年表》字词典后)

纪事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历表(课本所附供查找日期的)

人物年表(《马克思年表》等许多年谱)

学术年表(《先秦学术年表》)

职官表谱(《历代职官表》)

地理表谱(《中国近现代政区沿革表》)

综合性表谱(包括以上多种类别的表谱)

第二节图录

图录的含义:又称图谱。是指用绘画、摄影或其他方式,将事物或人物图像制成图册,加上文字说明,并按一定方法分类编辑,供科学研究、典藏欣赏之用。是识别和研究事物的辅助工具。

用之直观形象。

类型:地图、历史图谱、文物图录、人物图录、艺术图录、器用图录等。

第七章计算机技术检索

2、计算机技术检索的方式(搜索引擎,数据资源库)

1)利用互联网检索

A、利用搜索引擎

百度、谷歌、搜狐、新浪、雅虎、搜狗、快搜等。

迅雷、快车、土豆网、优酷网等。

B、利用校园图书馆网站:

进入图书馆查找资料,如文章、书籍等。

超星电子图书、维普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等。

2)利用各种软件检索

四库全书、新华字典、四部丛刊等电子版

3、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练习

1)检索普通词语

2)检索作者人名

3)检索句子

A、检索词语人名

不置可否、刻舟求剑、东山再起、风马牛不相及、鲁迅、李清照、施耐庵

B、检索句子

二十四史的名称是什么?

“广陵”是指哪里?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是什么?

“指鹿为马”的出处是哪里?

“蒙太奇”是怎么回事?

柳敬亭是哪里人?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什么?

C、查找诗词出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下载:瑞星杀毒软件、电影下载

学习《文科工具书使用法》的建议感受

学习文科工具书使用法的一些感受和建议 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完全是专业的限定,因为在大二修过一门类似的课程《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增订本)》,在学习文献类课程之前,我对这门课的主要感觉就是枯燥无聊,甚至感受不到什么用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对古典文献的了解,知道了检索对于文献学学习的重要性,渐渐地开始对工具书使用产生兴趣。 对时老师的总体感受是,踏实笃学,知识渊博,有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在上课时,老师主要讲解各类工具书的基本情况,包括成书背景、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工具书的主要内容和优缺点等,讲解认真细致,对我们不是很了解的作者作品、生僻字等会用板书展示,老师的字也是一笔一划,方方正正。另外老师常一些常用工具书的流行版本,和适合我们本科生使用的版本,以便大家鉴别和购买。老师很有耐心,对课上和课后提问的同学都给予认真解答,有时候也不乏风趣幽默。 在十几周的上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古典文献知识的浩瀚和自己的浅陋,上课初,我用的教材还是赵国璋先生等主编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又买了一本《古典文献学基础》,其中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包涵了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方面的内容,让我对文献学的全貌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在时老师教授工具书使用法的过程中,我对工具书于古典文献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也有了一定认识,作为一名文献专业的本科生,这些工具书都是值得一读,不管是作为以后文献研究的良好基础,还是作为一名中文生的专业素质,都是令人受益无穷的,正是从这门课开始,我才对古典文献类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前我都是只喜欢古代文学的,现在发现,许多古典文学,比如诗歌等的研究都需要工具书来辅助,避免了误读误解,纠正了一些学习古诗词中常见的错误。 此外,对中文工具书使用法课程,我还有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建议。首先,老师每节课前提问的方式有助于我们的及时复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习惯;第二,老师的讲解方式基本是以口述为主,同学们在下面记笔记,老师讲的速度适中,笔记可以跟上,但是有时一节课讲的东西太多,我还是会感到无聊和疲惫,这种不停地记笔记方式可能有些枯燥,希望以后课程会有些改动,比如引进多媒体教学,在讲某本工具书的时候,附上些照片和研究成果等,会更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第三,可能也是对校方的意见,短期内不好实现,就是希望开放古籍阅览室,这对同学们的知识学习和反馈具有重要的意义,见到实物必将使我们对古籍和相关方面的灵敏度有所增强;第四就是学习和实践的事情了,因为本学期工具书阅览器也没有开放,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对工具书使用方法的实践运用,最好的办法是每节课后,老师布置一些查检任务,让同学们查好,留待下节课一起讨论,以加强学习效果。最后,衷心地祝愿本门课程可以越办越好,培养更多懂得工具书知识,更加会利用所学知识的人才。

南开大学中文系阅读书目

南开大学中文系阅读书目 一、语言学类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 语言(法)房德里耶斯著岑麟祥、叶蜚声译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 语法哲学(丹麦)叶斯柏森著何勇等译 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苏联)斯大林著李立三等译语言分析纲要(美)布洛赫、特雷杰著赵世开译) 句法结构(美)诺姆乔姆斯基著邢公畹等译 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索振羽、叶蜚声译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国外语言学概述一流派和代表人物赵世开主编 语言论高名凯著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概论马学良主编 语言学概论石安石、詹人凤著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 世界字母简史周有光著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著 语义论石安石著 汉藏语概论马学良主编邢公畹等著 文化语言学邢福义主编 语言学史概要岑麟祥著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中国理论语言学史邵敬敏、方经民著 二、现代汉语类 现代汉语教程邢公畹主编现代汉语(增订本)胡裕树主 编 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胡裕树主编 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吴宗济主编 语音常识董少文著 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 现代汉语同汇符淮青著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著 词语的意义和结构周荐著 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刘叔新、 周荐著 同义词语的研究周荐著 胡同及其他张清常著 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史有 为著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汉语语法纲要王了一(王力) 著 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著 双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著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 湘译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 著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高更生著 汉语词法论陈光磊著 汉语动同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 著 现代汉语句型李临定著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宋玉柱著 现代汉语复句新解王维贤等著 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袁毓林著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沈阳著 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 著 实用语法修辞于根元、苏培实、 徐枢、饶长溶著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现代汉语修辞学张弓著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著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著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邢公畹 著 现代汉语方言詹伯慧著 汉语方言调查手册李荣编著 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中国 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 汉字改革概论周有光著 三、古代汉语类 汉语史稿王力著 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 古代汉语教程解惠全主编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撰 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 文字蒙求(清)王筠著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著 广韵(北宋)陈彭年等著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 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著 汉语音韵王力著 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著 诗词格律王力著 释名(东汉)刘熙著 尔雅义疏(清)郝懿行著 尔雅今注徐朝华著 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 经义述闻(清)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清)俞樾著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 助字辨略(清)刘淇著 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 何乐士著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著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功用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由定义可知: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 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周学时:2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类型: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分为两部分。工具书部分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讲授文科常用重要工具书的类型、使用方法,并强调通过工具书的实际查考,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本课的宗旨在于,在熟练运用工具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打下一定基础。除传统纸媒介工具书以外,本课还讲授文科类的重要论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检索的运用和基本技巧。 古代典籍概要部分,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流布、制作形式等概况,讲解典籍演变与历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关系。介绍阅读典籍的方法,适合阅读的版本。了解中国古代典籍发展概貌、重要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1)第三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2)第四周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第五周查考汉语字词(1) 第六周查考汉语字词(2) 第七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1) 第八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2) 第九周查考情报资料(1) 第十周查考情报资料(2) 第十一周查考地理文献 第十二周查考人物资料 第十三周典籍概要(1) 第十四周典籍概要(2) 第十五周典籍概要(3) 第十六周总结

三、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随讲授内容安排作业。 四、教材及推荐参考书 教材: 朱天俊《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鲁唯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成绩评定方法 出席及作业的完成:40% 综述报告:60%

中文工具书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 (一)文献的含义 文——典籍; 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 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 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四)文献的级别 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王天阳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节省读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占有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

社科中文工具书

社科中文工具书 一、论文题目的选择 1.自己拟定 2.他人制定 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 1.材料的搜集 2.材料的分析整理 三、论文的写作 1.论文提纲的拟定 2. 论文写作与修改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2)总括性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字序法: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1)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2)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3)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 四角号码法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第二章字、词典辞书的介绍 第一节、字、词典辞书的史略 1、字书 字词典最初称“字书”。 周:史籀篇 秦:仓颉篇(李斯) 汉:训纂篇(扬雄)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韵书《声类》(佚)(三国魏李登) 2、字典名称的来历 康熙与康熙字典 二、字、词典的含义 1、字典的含义 字典—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新华字典》2、词典的含义 词典—是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 3、字词典的关系 从根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收录内容上主次侧重点不同。 三、字、词典辞书的分类 1、按照时代,大体分古代与近现代两类: 1)古代字典辞书的分类 大体分三类: 以义为系的字词典;以形体结构为系的字书;以音韵为系的韵书。 2)近现代辞书分类 大体分两类: 综合性的字词典;专门性的字词典。 2、不按照时代分,可以分为:三大干流和十六条支流 三大干流: 1、字典 2、词典 3、韵书 十六条支流 1、辨正字汇 2、形体字典 3、古注汇编 4、虚字字典 5、骈字集释 6、成语词典 7、方言词典8、名言俗语词典 9、文学作品语词汇释10、新语外来语词典 11、词藻典故汇辑12、对译对照词典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 引言 为什么学习本课? 1、学生应该具备技能 2、专业必修课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主要讲述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及其排检法等。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功用、局限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 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 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本课程的计划安排与成绩考核 计划:一学期的课,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为主,辅助以实践。 成绩考核:成绩是平时(百分之二十)、期中(百分之二十)和期末(百分之六十)累加。 期末为笔试。 参考书目: 《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 《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 《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 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 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局限

工具书及其使用知识(精)

6.1 工具书及其使用的基本知识 6.1.1 工具书的概念 工具书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 6.1.2 工具书的特征 (1概括性和信息性 工具书是对大量文献进行提炼加工后形成的信息密集型文献,在内容上广采博收、高度浓缩,能提供完整、系统、概括的基本知识和高密度的信息资料。 (2检索性和查考性 工具书以科学的编排形式,严谨的机构体系,将原本松散无序的一次文献整合为有序的利用的知识,并且可供人们检索使用。 (3正确性和客观性 工具书一般摒弃不成熟的、有争议的、含糊不清的概念和知识,收录、客观介绍比较成熟的、可靠的、公认的、权威性的内容和观点。 6.1.3 工具书的类型 人们通常将工具书分为两大类别,即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 检索工具书专门提供查找相关文献信息的线索,包括目录(书目、索引和文摘。 参考工具书是与检索工具书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根据人们的需要,把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或浓缩,并按照一定的方法排检,能够迅速并直接提供有关基本知识或数值(数据、事实的参考答案的图书。参考工具书一般包括字

典、词典、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指南、表谱、图录、总集、汇编等。 6.1.4 工具书的结构 工具书的结构大体上由前言、凡例(说明、目录、正文、辅助索引和附录补遗等几部分组成。 前言。前言一般在工具书的最前面,主要说明工具书的编纂宗旨、编纂经过、收录范围、内容特点、使用价值等。 凡例(说明。置于前言之后,主要介绍编纂体例、编排方法及细则、特定符号等,并辅之典型举例。通过凡例,可以了解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目录。也称目次,置于凡例之后,主要反映工具书正文的编排方法,是查询正文的途径。一般包括分类(主题类目表、词目笔画(或音序表、时间或地域表等。 正文。是工具书的主体部分,是查阅的主要内容。正文一般按目录表以连续号码编排。 辅助索引。排列于正文之后,是供查阅正文部分的检索途径。一般来说,辅助索引越多,检索途径就越广,检索效率也就越高。 附录。附于工具书之后,包括与工具书有关的文章、图表、资料、索引等,或补充正文遗漏处须订正的事项。其功能是扩大工具书查考功能,帮助理解正文。 6.1.5 工具书检索的特点 工具书检索(又称手工检索是检索人员采用人工匹配的方法进行检索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1检索过程灵活

工具书使用方法

(二)、参考工具书查询 返回 方法 1、查字、词 字和词是构成书面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汉语中,字、词的数量极其庞大,形、音、义也非常复杂。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收字量已达54万之多。收词最多的词典,收词量已达30多万条,但是,很难说已经囊括了全部的汉语字、词。而同一字、词还有多种读音,多种形体,它们还有纵向、横向的发展变化,依据一定的构词规则,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词。在平常的学习、研究中,查寻字、词是径常的、大量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利用字典和词典类工具书。 2、查科技名词术语与百科知识 我们阅读科技文献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科技难字,各科技门类的名词、术语及其有关知识,尤其阅读相关或交叉学科文献时,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而诚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甚至一字或一种符号的细微差异,就会失之厘毫,谬之千里。从事研究中、撰写科技文章时,对遇到的难字、词,既不能不求甚解,更不能望文生义,不懂装懂。克服这些困难,除了请教专家、学者外,还可迅速而准确的利用百科全书、百科词典、专业词典等参考工具书,获得解决。字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科技汉字有的既表明专门学科的定义,又有普通词的意义。但大部分科技汉字只表示专门学科的特定含义,如化学元素名称有:铀、钷(po)、铽(te)等,动植物名称有:獾

(huan)、狼等。专有名词、术语是指各学科的专门用语,它们均有明确分工,严格限定的科学涵义,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创造,总结出来的简明的语言,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某事物的内容和形态的特点。如"常绿林带","噪声"(声学术语),"同胚"(拓扑术语)、"能带理论"(固体物理术语)等。 因此,无论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还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在看书学习或从事研究、写作时,都会碰到不识其字、词,或弄不清其含义的情况;有的见其形不知其读音与意思,有的知义、读音,却不知其字形;还有知形、音,却不解其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查字典、词典。我国有关科技方面的词典,产生于近代,但解放前出版科技类字书量少、质次,解放后才有巨大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科研的深入,各学科的新名词术语大量出现。对各学科的专有名词、术语要求,除了意义明确外,还应要求规范统一,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要求规范统一的工作正在深入开展,最近出版的各类型科技词典,词汇,所收集的名词、术语,都经过中国科学院审定,由各业务部门正式公布的名称为准。可见这些工具书,提高了解疑的权威性、准确性。所以,我们使用词典查找科学名词、术语,应以近期出版的各学科的有关词典、词汇为主,并参考过去的工具书,或者综合性的百科词典、百科全书对照解决。 3、查成语典故,诗文警句 古人赋诗作文爱引经据典,这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说服力,或形象性表述。今人作诗写文、演讲报告,也常用成语典故,引用诗文、警句、格言等,以增强形象性的感染力、说服力,使人们加深理解,寓于思想教育。

中文工具书 期末整理

中文工具书期末整理 【名词解释】 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各门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现代百科全书的整体结构,一般包括前言、凡例、正文、插图、附录、索引等几部分内容。在内容方面,概述各门学科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对各类知识概述时又都力求全面、客观、富有时代感,撰稿人都是有名的学者、专家;在编排体例方面,以条目为基本单位,按词典形式加以编排;有完备的检索系统和完整的参见系统,有连续不断修订、补充的制度。 法国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主编的《法国大百科全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百科全书的奠基之作。现代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也有分国家和地区性的百科全书,还有分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已于2009年出齐。 类书:辑录古籍的片段资料、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以供寻检、征引、校勘或辑佚古典文献的工具书。类书最基本的编排方法是按类别汇集资料,分为若干个部(大类),部(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再分子目,如《艺文类聚》共100卷,分为46部,下辖727子目。也有少数类书按韵目编排,如《韵海镜源》(唐颜真卿编,已佚)、《永乐大典》。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期魏文帝命王象等编《皇览》,已佚,只存辑佚残本;完整保存至今较早的类书,有李渊命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等;宋代有李昉等编纂《太平御览》等;明代有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编纂的《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类书,惜毁于战火,缺佚甚多,今仅存约原书三十分之一;清代有陈梦雷、蒋廷锡编《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类书。 年鉴:系统汇集一年度重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以供人查阅的工具书。规范的年鉴,其结构形式是部分、单元、栏目的集合,整体构成一般包括概况、百科或专题、专栏、文章、附录、目录与索引几部分。 年鉴可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种。前者包括百科年鉴(如《中国百科年鉴》)、时事年鉴(如《世界知识年鉴》)、地区性年鉴(《香港年鉴》);后者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文艺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年鉴的特点是以年为限,逐年编辑,连续出版;以记事为主,资料新颖、系统、准确;不仅可用于检索资料,还具有阅读价值。由于年鉴资料密集,因而相对其他工具书具有新、信、全、便的优点。 书目:揭示、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具有简介文献内容、提供查找文献线索、考查书籍流传存佚、指明阅读范围的功用。 中国的书目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已佚);班固编《汉书·艺文志》,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书目可分为古典书目和现代书目两大系统。古典书目包括历代的官修书目(如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志书目(如《隋书·经籍志》)、私家藏书目录(如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古籍版本书目(如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以及佛经目录(如隋释法经《大隋众经目录》)等。现代书目,按文献类型可分为图书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和报刊书目(如《中国报刊名录》),按学科可分为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和专科性书目(如《八十年来史学书目》),按区域可分为国家书目(如《中国国家书目》)与地方文献书目(如《安徽书目》)。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2012

《中文工具书使用法》《注释学》 一、推算出下列日期的干支,注明相当的公历日期。 1、《左传》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2、陶潜《自祭文》说:“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丁卯”年在陶潜的一生中有两次,一次为他三岁时候,一次为他的卒年。可见此处为卒年,即427年, 3、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末署:“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元丰”为宋神宗年号,“元丰六年”为“癸亥”年,1083年。“十一月朔日”为“十一月初一,公历为9月19号,甲子月,辛未日。干支为:宋神宗癸亥年甲子月辛未日。公历为:1083年9月19号。 4、恽敬《游庐山记》曰:“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 恽敬(1757--1817)清散文家。“嘉庆”为清仁宗年号,“十有八年”即“嘉庆十八年”,即癸酉年。三月为“丙辰”月,“己卯”日为三月初一,公历为1月30号。干支为:清嘉庆癸酉年,丙辰月,己卯日,公历为:1813年1月30号。 5、严复《天演论自序》末尾云:“光绪丙申重九严复序。” “光绪”是清德宗的年号,“丙申”年恰好是“光绪二十二”年,是1896年。“重九”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亦称秋节、素节等。即丁酉月,甲戌日。所以,干支为:清德宗光绪丙申年丁酉月甲戌日。公历为:1896年8月3号。 6、《左传》鲁僖公五年:“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二、写出下列文字的四角号码。 “諸”:0 467 “位”:2021 “新”:0292 “年”:2150 “快”:2 403 “樂”:“明”:7702 “春”:5077 “做”:好論文開題報告。 三、谈谈注释学的功用及其注释的种类。 注释学的功用: 1.排除阅读古书的障碍

中文工具书

本文由sikongyingli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类型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性工具书(美国工具书专家盖茨称其为控制 - 检索型工具书和资料型工具书,Information:control and access,Sources of information)。另外还可以根据语种、学科内容、规模大小等标准进行划分。工具书的沿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书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需要,广泛汇集相关的知识或文献资料,按一定的体例和检索式编排,专供查资料线索的图书。是人们在书山探宝,学海求知的“器”。学会和善于利用工具书,是做学问的一项基本功。我国的工具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籀记载,公元前 8 世纪周宣王就有字书《史籀篇》。如果说先秦是工具书的萌芽时期的话,那么两汉则是工具书的奠基时期。《方言》《说文解字》,《别录》《七略》等一批定型的字典、词典、书目,为以后工具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工具书的不断发展,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除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外,年鉴、手册在工具书类型中发展较快,品种多,规模大,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或专科性的,既有学术性的,也有生活方面的。工具书指南工具书品种和数量的日益增多,使人们面临着一个如何选择的问题,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关于解决该问题的工具书可利用,这些工具书以那本为善,这就需要有工具书的工具书(也称工具书指南)——工具书指南大体分为三类: 1.以教学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利用工具书解答疑难和独立检索文献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教学要点介绍常用的、重要的和最新出版的工具书,如:《中文工具书使用法》等。 2.以普及工具书知识为目的:既给读者提供有关文献和工具书的基础知识,同时,或以工具书类型为纲重点介绍重要的工具书,或以问题为线索,重点介绍常用的工具书,《参如:考工作与参考工具书》等。 3.工具书的工具书:读者按它的指引,知道解决某一门有什么工具书可供查考,从而开拓视野,提高学习与科研的效率,如《中国工具书大辞典》《社会科学工具书七千种》《中国社会科学工具书检索大典》《国外工具书指南》《国外科技工具书指南》《Guide to reference book》等。该类相关的工具书还有:《西文工具书概论》/邵献图等著;《国外科技工具书指南》/陆伯华主编;《中外工具书指南》/林申清, 胡卓澄编著;《科技工具书及其使用》 / 宋鸿国编著;《化学化工工具书指南》/冯白云编著。常用工具书介绍字典词典 1.字典、词典(Dictionary):是汇集各种语言中的字词及短语,分别给予拼写、发音和词义解释等项信息,并按字顺组织起来方便读者随时查检特定词语信息的语言工具书。这类工具书有语言词典,传记词典、地名词典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词典。如果您有下列问题,诸如:词的起源、派生、用法、同义词与反义词、方言、俚语、缩写字、短语和非常用的与僻字等问题,请直接找这类工具书。常用的字词典有:《辞海》《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 of current English = 牛津简明英语词典》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牛津英;《 语词源词典》《Webster's new dictionary of synonyms=韦氏新编同义词词典》《McGraw-Hill ;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麦格劳-希尔科学技术术语词典》《Longman ;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usage=朗曼科学惯用语词典》《新英汉科学技术缩略语大词典》《新;;英汉科技缩略语大词典》《中文大字典》《同义词反义词对照词典》《世界科技人名辞典》;;;;《日汉世界地名译名词典》《英汉科技词典》以及众多的专科词典等等。;字典分类为两大类,一类普通字典,是按照读者对象的需求

中文工具书应用讲义2011级新生

中文工具书应用 绪论 一、工具书的概念 工具书——是将汇辑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释疑解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索引等 二、工具书的特点 1.注重知识的诠释性; 2.注重内容的完整性; 3.注重资料的参考性; 4.注重编排的易检性; 5.注重目的的查考性。 三. 工具书的作用 1、解决疑难问题 2、指引读书门径 3、提供文献线索和参考资料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全国报刊索引》《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4、了解学术前沿信息,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中国学术年鉴》《中国文学年鉴》 四、工具书的结构 1.序、跋(前言) 2.凡例(排检方法、著录规则、注意事项等) 3.目录 4.正文 5.辅助索引 6.附录 五.工具书的类型 1、书目、索引、文摘 书目即图书目录,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 如《全国新书目》、《中国丛书综录》《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 索引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书名和主题等)分别摘录,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起来,并注明出处的工具书。 又有“引得”(index)、“通检”、“备检”、“韵编”等名称 分类:按所检索的文献类型分为: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多种书刊索引和一种书刊索引 按照检索的内容或项目分为: 篇目索引——《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乙编)字句索引——《毛诗引得》、《尚书通检》、《水浒全传语汇索引》、《十三经索引》 主题索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十通索引》

《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作业

《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以下各项不是工具书特点的是() A.工具书的资料是原始的 B.工具书的编排有独特的体例 C.工具书的资料是属于第二手的 D.工具书是供人们查检用的 2、下列几项中属于工具书排检法中的形序法的是() A.拼音字母音序法 B.部首法 C.韵部排列 D.注音字母音序法 3、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 A.《方言》 B.《尔雅》 C.《释名》 D.《说文解字》 4、下列工具书中不能查检到甲骨文字形的是() A.《说文解字》 B.《古文字诂林》 C.《古文字类编》 D.《汉语古文字字形表》 5、下列工具书不是专门用于收释虚词是() A.《助字辨略》 B.《经传释词》 C.《释名》 D.《词诠》 6、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是() A.《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 B.《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 C.《中国小百科全书》 D.《中国大百科全书》 7、下列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史记》 B.《春秋》 C.《汉书》 D.《后汉书》 8、五柳先生是陶渊明的() A.字 B.号 C.室名 D.谥号 9、在写诗作文时把古代故事熔铸成适当的词语表达出来的运用典故的方式称为()

A.用事 B.用词 C.取义 D.借词 10、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类书是() A.《艺文类聚》 B.《北堂书钞》 C.《初学记》 D.《太平御览》 11、下列四项中叙述有误的是() A.《佩文韵府》是一部专收文章典故、辞藻丽句的书 B.《骈字类编》只收双音词 C.《骈字类编》是按韵编排的 D.《佩文韵府》兼收三字、四字的词语 12、下列各项中生肖与地支相配有误的是() A.鼠——子 B.兔——卯 C.羊——午 D.猴——申 13、我国最早的官修书目是() A.《别录》、《七略》 B.《中经新薄》 C.《隋书·经籍志》 D.《汉书·艺文志》 14、下列正史中没有《艺文志》或《经籍志》的是() A.《汉书》 B.《新唐书》 C.《明史》 D.《史记》 15、以下不属于“十通”的是() A.《通典》 B.《通志》 C.《通论》 D.《文献通考》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为字典注音的办法有哪几种? 2、《现代汉语词典》、新《辞海》、新《辞源》在编写目的上是如何分工的?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新《辞源》在收字、收词、收义上如何体现它的编写目的? 2、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在收释上有什么特色?

中文工具书

明清小说分析 文传学院 13汉语国际教育 毛孝珍 1311302146 检索课题:明清小说分析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深入开发“明清小说”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了解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其生成﹑发展﹑高潮的走势及文化背景;熟读明清小说文本,精研重点文本;以原教材为基础,扩充文献资料,开拓知识视野。明清小说研究属于当代学界的“显学”,属《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下游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的分支。旨在培养开放式思维,开拓知识视野,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及人文素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如同唐诗、宋词、元曲一样,明代小说代表了明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兴旺景象,并为清代小说艺术高峰的形成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明代小说作品数量多,规模大,众体齐备,反映社会生活面广。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都出现在明代。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全面成熟的时期,出现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伟大作品。在小说繁荣的同时,至清代,小说理论也进入了成熟时期,尤其是清代小说评论,一反传统偏见,以极大的热情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功能,为清代小说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本书精选文章40余篇,对明清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及小说思想性、艺术性进行探讨,还对明清两代的名篇如《西市上屈杀忠臣》、《某王孙者》等进行赏析、研究。全书文笔优美、流畅,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借鉴,也可供有关明清小说爱好者阅读。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是明清小说的突出特点。除了在民间流传蕴含多年而经文人加工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说外,小说作者的笔触更是切近了现实生活。直接描写社会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的出现,是小说题材开拓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摹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是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检索工具:中文期刊 检索年限: 检索途径:关键词﹑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