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博的优点在于它的传播特性,从最近所有的大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微博已经成为传播最快的媒体。只要是利于传播的信息,便可以在微博上迅速发酵传播,从而到达每个角落。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将是无法比拟的,微博媒体属性强,微信的更注重的是私密社交,不利于信息广泛传播。因此像类似京东商城的话题炒作更适合在微博上开展,在微信上我不知道怎么能够炒作起来。

微信、微博的关系:

强关系

微博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内容,事件,利益而保持;微信里的强关系大多是因为沉淀,互动,交往而保持。

微博里的强关系解除简单,单方行动即可,并且关系链的深度影响较小;微信里的强关系解除复杂,单方解除后因为相关关系链并不会解除。

微博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低;微信里的强关系维护成本较高。

微博里的强关系一定每天发生着相互的故事。每月若无互动,任何一方都可能被清理;微信里的强关系可能每月只用一次,或是更长时间。天天沟通的反而是新关系,不是强关系。

弱关系

微博里的弱关系是单向性的;微信里的弱关系是双向性的。

微博里的弱关系解除后还有可能受到传播;微信里的弱关系解除后一般不再有传播。

微博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高,一日不微,落粉三千;微信里的弱关系维持成本较低,一月不信,关注依然。

微博关系是基于过去的,你的关注一定是他过去做了什么;微信关系是基于未来的,你的保留一定是希望未来发生什么。

微信、微博的传播:

微博对有价值的信息的传播会被再加工并会被主动传播,不受制于关系的强弱;微信对有价值的信息,传播者会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顺序传播,越有价值的信息自会被传播者传播的范围会更小。

微博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无论强弱关系,传播者都积极主动并快速传播,甚至会推动传播或是挖互掘信源继续传播并会有新关系的形成;微信对有传播性特征的信息,会首先传播到强关系,然后再分享到弱关系。因为只能加工而无法挖掘,信源会去到最有需要的强关系那里,并去到最有可能知道信源的真实性的关系中互动以寻找答案。

微博的传播图是放射状的;微信的传播图是圆圈加点线状的。

微博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不相关;微信的有效传播量与传播范围,与传播者的意愿度相关。

微博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信息,会在质疑中继续传播;微信上有争议的和不确定的内容,会被中止传播。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异同 汉语121 周凯 1232026 如今,中国已经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各种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微博、微信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博得了众多网络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备受商家的青睐。以下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谈微博和微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微博”又称为“微型博客”或“一句话博客”,也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它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微博传播的内容精而简,虽然最多只能发表140个字,但是传播内容却相当丰富。同时,微博网站以互联网Web2.0技术为依托,支持API技术,由此实现了网络和手机的短信连接以及与其他社会媒体的超级链接。 微博是极具时代代表性的一种实时讯息系统,和传统博客一样,微博用户同样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心情和体会。在匆忙的生活中,人们可能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心情去洋洋洒洒地发表一篇博客,但却可以随手抒发自己的感慨以及所见所闻。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即时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让大家都成为这个时代的关注者和记录者。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进行推出的,是一款新型的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图片传送、视频传送以及文字的输送等等。微信软件的本身是免费的,其任何功能的使用都是完全的免费,在其上网时所产生的流量是由网络的运营商进行费用的收取。微信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1年1月份,它具有很多相当实用的功能,满足了年轻人免费发送图片、即时通讯、零资费等等的爱好。 微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支持语音短信的发送,支持图片和视频的发送,也包括表情的发送和文字的发送;可以通过微信查看周围再使用微信的人;可以支持多人的共同聊天;支持邮箱、语音记事本、微博、QQ同步助手、漂流瓶等插件功能。微信可以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进行直接的登录,在用QQ号登录时会要求设置成为昵称或者是微信号。另一方面微信和QQ是相互的独立的,即便是我们用QQ号进行登录,在运用微信的时候,我们的QQ号不会被泄露给任何人。 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1. 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络与社会化信息网络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 2. 用户关系:对等双向 VS 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的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一对多。而微博微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3. 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 VS 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4. 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QQ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新闻学 微博与微信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马庆贺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与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来临。微博与微信是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的社交媒体,是新兴的信息发布与传播、分享与获取的平台。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2011年,微信后来居上,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正在全力赶超曾经异军突起的新浪微博。本文主要通过新浪微博与微信的SWOT对比分析,来研究二者经营模式的不同,探讨微信是否能在将来激烈的互联网产品竞争中取代新浪微博。 关键词新浪微博微信经营模式 一、微博概述 微博,也叫做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与分享140个字符之内的文字或者图像、链接、音频与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微博也是由国外传播到中国的舶来品。2006年,Twitter的推出红遍了世界,微博逐渐进入到中国的市场。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之后,依托新浪门户网站的大流量与其博客产品的好口碑,新浪微博成为了网民关注与讨论的焦点,2010年也被称作“微博元年”。2010年4月,腾讯微博上线,但因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高、粘性大,形成了用户规模壁垒、市场占有率高,腾讯在经过多方努力后仍未赶超新浪微博。此后,基本上没有实力相近的对手与新浪竞争,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约定俗成的“微博”产品。 二、微信概述 微信是2011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基于手机移动终端推出的一款即时聊

天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发送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消息与好友进行聊天或者多人群聊。早在微信上市之初,其信息传递形式就不再拘泥于文字或20KB(部分压缩彩信可达50KB)以下的图片+文字形式。随着后续版本的不断更新,例如像talk box功能、“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等不断完善,不但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开创了信息无限传递的可能。随后,微信5.0版本的上线,让“游戏中心”、“微信支付”等商业化功能成为新的亮点,这也加速了微信打造综合性应用平台的进程,建立了自身盈利模式,填补了微信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三、微信与新浪微博经营模式的SWOT对比分析 1、微信对比新浪微博的Strength (1)用户粘性与用户体验。微信是一种强关系的社交软件,偏重于关系纽带,通讯属性强。注册微信需要绑定手机号码或者QQ号码与邮箱账号等,可以导入手机通讯录与QQ好友,是一个成熟稳定联系密切的熟人交际圈。通过线下真人互动带动线上好友沟通,用户粘性大,忠诚度高,信任度强。 新浪微博则是一种弱关系社交平台,偏重内容传播,媒体属性强。注册微博较为简单,准入门槛低,平台开放,没有实名制,陌生人之间也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进行人际互动。因为新浪微博传播内容的开放性,信息传播中,畅通无阻,速度快,互动性强。 作为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主打点对点的语音聊天,但其传播符号也非常多样化,语音,文字,图片,视频,链接,表情等都囊括在其中。语音聊天比其他传播符号能够更加准确的传递用户的心情与态度,通过语音这个载体,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的顺畅,沟通误差较小,沟通质量得到提高与增强。通过微信传递信息的成

微博营销十大案例分析

微博营销十大操作模型 艾瑞咨询 随着秒时代、微经济的到来,微博真的火了。据相关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最早最着名的微博美国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国内,光新浪微博一家,开通不到1年注册用户就超过2000万,每天使用的超级活跃用户超过百万。 让人感叹的是,有超过40%用户访问来自手机。新浪微博的火热预示"移动互联网的SNS时代"已经到来,传播方式的最新变革期已经到来!众多企业、明星开始关注、摸索微博营销,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火爆的网络工具成为大家关心的核心问题。微博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里简单介绍微博营销的十种操作模式供大家参考。 模式一:品牌及产品曝光 一些比较大企业,如星巴克,经营微博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微博来做品牌。它通过微博发布一些品牌信息,通过与客户就建立关系,为品牌服务。@星巴克中国的微博上一块重要内容是就是星巴克近期的活动以及新品等品牌信息,比如#星巴克迎来金秋咖啡季# #10月18日亚运期待星巴克有奖问答获奖# #沉醉咖啡体验@北京站招募中#.星巴克非常擅长客户关系维系之道,比如和粉丝的互动:@张庆微博:咖啡的7种香气,品尝不同咖啡时,总有几种香气会强烈地窜出来。@星巴克中国:咖啡的七种香气,你能说出几种?诸如此类的巧妙互动数不胜数,引发大量粉丝的转发评论。目前,星巴克中国的粉丝数已达11334,几乎每一条微博都有20余条评论,广州咖啡馆体验转发微博达800余条。 模式二:互动营销活动 互动是互联网的精髓。在微博上,人情味、趣味性、利益性、个性化是引发网友互动的要点。进入星巴克的新浪微博,我们看到脖主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咖啡人,博文都是和咖啡生活相关的图文形式的温情慰问如"#星巴克迎来金秋咖啡季#早上好,星巴克早餐综合咖啡开启清新一天。你的清晨从什么开始?",就像是自己身边朋友的慰问一样,容易激发大家的评论、转发热情。 在广告和传播学中,人情味分数=3.365×每百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每百句中的人称词数目,人情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从传播学的角度浅谈《奇葩说》 西南林业大学—叶皓岩在“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电报、报纸、书信、广播等传统媒介逐步或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网络电视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网络电视节目会获得不同效果的传播影响,一般从收视率的高地上可以看出其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麻醉精神)等。拉斯韦尔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将传播学的基本功能概括为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及提供娱乐功能。施拉姆将二者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更为严谨的系统。通过网络电视向大众进行信息传递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当然也具备了这些功能。《奇葩说》是2014年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十八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便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拥趸。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该节目自2014年11月底上线以后,总点击量已经破亿,微博话题阅读量也轻松破10亿大关,在百度沸点2015年度热搜榜单上,《奇葩说》所显示的影响力更是足以和《天天向上》、《中国好声音》等卫视栏目PK。本文将以传播学的角度来浅析《奇葩说》引起收视率热潮的传播特点。 一、《奇葩说》的概况 《奇葩说第一季》是一档由马东工作室打造的中国说话达人秀节目,由马东主持,高晓松和蔡康永担任团长。该节目于2014年11月29日开播,主要是以辩论的形式来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奇葩说第二季》由马东、蔡康永、金星担任导师,节目于2015年6月26日播出。 《奇葩说》以奇葩之名为“奇葩”正名,在节目中,“一大波奇葩分子用奇葩方式传递奇葩观点”,每一位来到节目的选手都会用新奇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征服评委和嘉宾,导师也从社会层面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尽管《奇葩说》将“奇葩”们一网打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档肤浅低俗的节目,‘奇葩’并不孤独,他们会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也会有积极的人生思考。 二、《奇葩说》的传播特点 1、以“最会说话”的传播主体“马(马东)晓(高晓松)康(蔡康永)”作为嘉宾,可堪比国内一线电视台的主持阵容。三人以“奇葩”的姿态加入《奇葩说》更好地吸引了更多观众的青睐。 2、《奇葩说》除了娱乐外,传达的价值都是在探索年轻人的人生观和内心世界。每期节目都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利用数据的信息在知乎、天涯、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热门后台整合出热点话题,在人文、情感、生活、创业等领域选取观众关注最多的问题并发动网友参与话题投票。从以往的揣测观众口味逐步拓展为定制精准创意,从而制作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媒体自制内容。” 3、《奇葩说》除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多维立体沟通,还开启了弹幕互动的新时代,传统的线上互动包括节目、嘉宾以及选手微博、百度贴吧、爱奇艺节目主页等等。线下互动包括现场见面会、奇葩说节目的衍生品发售等。而弹幕互动新形势地融入,将吐槽推荐送至节目,成为节目另一大看点。 4、《奇葩说》一上线就语出惊人,“40岁以上人士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将节目的受众定位为90后,为了迎合这一主题,三位嘉宾分别用苏格兰长裙、白色袜子这一搞怪奇葩的穿衣风格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场前用世界杯、植物大战僵尸等形式套用。这档以娱乐作为外衣,用轻松表现严肃的脱口秀节目,无论是从节目制作、嘉宾阵容、话题内容还是大数据

微博传播分析

@互联网数据分析大师微博传播效果分析

微博传播本质: 在国内,微博客自诞生只有3年,但其应用已经发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个人自我表达、人际交流的工具,还日渐发展成为政府、企业、组织用于信息发布、公关营销的手段。 从这个层面看,无论是个人、政府,还是组织、企业,都可以通过微博客实现自己的某些传播意图,或营造理想的自我形象,或形成与民众畅达的沟通机制,或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对于任何一种媒介形式,不同的传播主体依赖不同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手段,而不同传播路径产生的传播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微博客,以及其传播效果,对于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博客进行有效、高效的传播显得尤为必要。 微博客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是相对于传播行为过程而言。本文是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应首先从传播学概念上规定与之对应的传播行为。本文将其称之为“微博传播”,下文我们说传播效果,实指“微博传播”的传播效果(或微博客的传播效果)。 一微博传播及其效果构成 所谓“微博传播”,简而言之,即在微博客中的传播活动,亦可看作微博客用户的信息交换和分享的过程。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因此,本文也分别从这两个维度对“微博传播”进行简单分析。 (一)过程维度 从过程性上看,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具有一定结构,由一定环节和要素构成的动态、序列过程。这里,我们不妨引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略作分析。由于“微博传播”也是网络传播的一种,网络传播的一大特点是传受一体性,因此,这里我们把“微博传播”中的传播者和收受者合称为传播主体。见表3: (二)系统维度 从系统性上看,我们“把传播看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或过程)构成并执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系统的运行不仅受到它内部结构的制约,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环境保持着互动的关系。” 微博客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上的产物,从登录方式上,即

新浪微博电子商务分析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日语10级3班 姓名:吴巧曼 学号:201001080923

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 ——新浪微博 一、电子商务与社交网络的介绍 1.社交网络的定义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及应用,由于四字构成的词组更符合中国人的构词习惯,因此人们习惯上用社交网络来代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2.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二、新浪微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 1.新浪微博简介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它全中国当前最主流,最火爆,最具人气的微博产品。用一句话随时随地记录生活,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用最迅猛的速度发现最热、最火、最酷、最新的资讯。随时随地关注明星动态。 2.新浪微博的发展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目前优秀的微博桌面客户端有微波炉、AIR微博(官方)、Wing微博。

不同人格倾向微博用户的情绪表达分析

不同人格倾向微博用户的情绪表达分析 微博平台作为中文区最大的社交网络媒体早已成为网民发表观 点与表达情绪的重要阵地。社交网络媒体文本中蕴含的情绪信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并且有可能在公共事件传播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使得有必要探究个体在此类环境中的情绪表达特点。人格作为影响情绪表达的重要因素,以往在研究人格对情绪表达的影响时,通常 以压力情景作为实验场景,将情绪表达作为个体面对压力时的情绪应对策略。对于社交网络媒体环境下,人格对情绪表达的影响还研究得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选择微博平台,对不同人格倾向用户的情绪表达特点进行分析。由于利用传统问卷获取大量微博用户的人格分数费时费力,本研究首先选择建立分类模型以实现对微博用户的人格预测, 再使用在线文本分析技术对不同人格类型微博用户的情绪表达特点 进行分析。在研究一中,首先利用前人研究结果中与大五人格各维度最相关的表达词汇作为种子词,进行翻译和分类。再随机爬取3374名中文活跃微博用户的原创微博作为语料库,利用Word2Vec和语料库 对翻译后的种子词进行扩充。再基于协商一致原则,由两名心理学硕士对扩充后的词汇进行筛选,形成初版人格词库。随后,选取三种分类机器学习算法对初版人格词库进行验证,并且利用随机森林结果中的特征重要性对初版人格词库中的词汇进行筛选,形成最终版的人格词库和人格预测模型。在研究二中,根据研究一得到的人格词库和人格预测模型对从微博平台随机爬取的1868名微博用户打上人格标签, 分为高低两种人格倾向。再根据已有的情绪词库、否定词库和词汇匹

配技术进行情感分析,计算含有每种情绪类别情绪词的微博条数占比,并利用贝叶斯t检验对高低两种人格倾向用户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大五人格各维度下高倾向用户的情感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据此,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混合情绪角度出发,高开放性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少消极情绪;高尽责性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少消极情绪;高外倾性 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多积极情绪,表达更加情绪化;高宜人性微博用户 会表达更多积极情绪,更少消极情绪;高神经质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多 消极情绪,表达更加情绪化。(2)从8种基本情绪的角度出发,高开放性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少愤怒情绪;高尽责性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少愤怒情绪;高外倾性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多的快乐和喜爱情绪;高宜人性微 博用户会表达更多快乐、喜爱和期待情绪,表达更少愤怒、焦虑和厌恶情绪;高神经质微博用户会表达更多愤怒、焦虑、厌恶和悲伤情绪。

多策略中文微博细粒度情绪分析研究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JJ4076, 11JJ6047)、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3B101)和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KJ9)资助 收稿日期: 2013-07-09; 修回日期: 2013-10-11; 网络出版日期: 2013-11-08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50卷, 第1期, 2014年1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50, No. 1 (Jan. 201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4.028 多策略中文微博细粒度情绪分析研究 欧阳纯萍? 阳小华 雷龙艳 徐强 余颖 刘志明 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衡阳421001; ? E-mail: ouyangcp@https://www.doczj.com/doc/4710540864.html, 摘要 针对中文微博用户的情绪分析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多策略融合的细粒度情绪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对微博的有无情绪分类问题进行研究, 然后构建有情绪微博的21维特征向量, 最后采用SVM 和KNN 算法对微博进行细粒度情绪分析。以新浪微博作为实验对象, 结果表明多策略集成方法好于单一分类 算法。在多策略集成方法中, “NB+SVM”方法略优于“NB+KNN”方法。 关键词 细粒度情绪分析; 中文微博; 朴素贝叶斯; SVM; KNN 中图分类号 TP391 Multi-strategy Approach for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icroblog OUYANG Chunping ?, YANG Xiaohua, LEI Longyan, XU Qiang, YU Ying, LIU Zhiming School of Comup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 E-mail: ouyangcp@https://www.doczj.com/doc/4710540864.html, Abstract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of Chinese microblog is investigated and a method of multi-strategy fusion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authors apply naive Bayesian to identify sentiment or non-sentiment about microblog. Secondly, based on emotion ontology, a method for how to form 21 sentiment features vectors of microblog is presented. At last, fine-grained sentiment of microblog is classified based on SVM and KNN respectivel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multi-strategy fusion is better than a single method, in addition, “NB+SVM” strategy is better than “NB+KNN” strategy. Key words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Chinese microblog; naive Bayesi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K Nearest Neighbor (KNN) 微博是Web2.0时代分享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使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评论热点事件, 抒发自己的情绪。因此, 国内外学者围绕微博展开一系列研究, 微博情绪分析是研究热点之一[1]。国外学者 采用基于SVM 的距离监督学习、基于语义的关联分析、基于KNN 的语料强化学习以及基于情感词的语义标注等方法对 Twitter 进行情感分类研究[2?5]。由于中文微博比英文微博具有更丰富的语义信息, 上述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中文微博情绪分析中[6]。 所以国内学者从中文微博的特点出发, 致力于中文微博的情感分类和情绪分析研究。谢丽星等[7]提出 一种基于SVM 的层次结构多策略中文微博情感分类方法, 在引入主题相关的特征后, 基于层次结构的多策略方法在正负情感分类上准确率达到67.283%。刘志明等[8]分别使用3种机器学习算法、 3种特征选取算法以及3种特征项权重计算方法对微博正负情感分类进行研究, 实验证明采用SVM 、信息增益和IF-IDF 三者结合的方法对微博情感分类效果较好。韩忠明等[9]以HowNet 情感词典为基础, 构建一个计算短文本情感倾向性的自动机, 在短文本的正负情感分类上较SVM 方法有非常大的优势。文献[10?12]均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NEWSWORLD 《新闻世界》网络新媒 一、微博概述 微博(网络潮语用“围脖”),简而言之,就是微型博客,用户的每条博文都必须在140个字符(不同的微博网站限定的字数可能不同)以内,超过则无法发布成功。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或者QQ等途径来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视频到微博上。 微博起源于美国,它的开山鼻祖是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Ab vious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Twitter服务。①而中国大陆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是类似于Twitter的饭否网站。该网站是由校内人人网的创始人王兴于2007年5月建立。从2007年第一家微博网站建立至今,中国微博创业大致经历了两个热潮。第一次热潮的代表网站是饭否、叽歪和嘀咕等;第二次热潮是以2009年5月,以同学网宣布进入微博客领域为标志,紧跟其后宣布上线公测或内测的有6月份的follows,7月份的贫嘴和8月份的新浪微博。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微博已经进入了很多网友的视域,2008年6月1日,滔滔注册用户过4000万;同学网海内外的注册用户也超过1500万;到2010年3月,新浪微博的用户数已拥有500万户,居四大门户网站之首。网易、搜狐、腾讯微博由于上线时间不久,用户数与新浪相比仍很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网罗了大量的娱乐明星、企业高层和媒体精英,并在“微博广场”有名人们的“人气关注榜”、“草根人气榜”、“1小时话题榜”、“名人推荐”、“热门转帖”以及“热门评论”,将最热门的人和事件告知它的用户,从而方便用户选择关注对象,迅速地从大量的微博中找到最新、最炫的信息。 微博有如此众多的用户,可以说与网友开放的心态是分不开的,但是光这一点 是不行的。人们接触了微博之后,只有在 发现了它的有用性的前提下,才会继续使 用它,甚至依赖它。一言以蔽之,就是它必 须要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要能满足或者激 发“脖友”们的各种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拥 有持久的活力。 二、功能强大成亮点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 大众媒介以及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 求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②本 文则着重研究后者,即微博作为大众媒介 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哪些功能来吸 引和满足它的受众的。这些功能也是微博 备受瞩目的原因。 首先,是记录和表达的平台。世界上 最早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Twitter的意 思是喋喋不休、叽叽喳喳以及鸟鸣声,第 一波中文微博网大多取类似的名称,如饭 否、叽歪、嘀咕和滔滔等。这些名字生动地 表述了个人对日常生活、事物和思想进行 漫不经心的记录和表达。这可能是微博最 基本的功能。相对于博客而言,微博的使 用门槛更低、更方便,自然,大众化的潜力 也更大。博文要有相当的长度,并且要有 逻辑性和一定的思想深度,所以更新博文 对于博主来说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微 博客的写作则随意得多,你可以在140字 符的范围内写很有深度的东西,跟踪某个 新闻事件,写写小评论,但更多的是写些 所见所闻,对生活发发感慨,抑或仅仅是 告诉你的“脖友”们你现在在干些什么,让 他们随时了解你的动态。“微博发展的初 期,自言自语,仍然可以成为许多用户的 使用起点。”③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 意记录生活,即使只是1句话、1张照片、 1个链接;随时随地发微博…… 其次,是交友平台。“脖友”们即时的 互动为这个记录和表达平台锦上添花。笔 者的微博在注册的第11天中,就有了19 位Fans。这些人会为笔者的微博写评论, 还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地做出答复。我 们彼此素不相识,但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 我们建立了新的、与现实生活不同的人际 关系,大家坦诚交流,可以讨论很严肃的 学术问题,也可以只是简单地分享娱乐。 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并且觉 得个人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第三,是名人及时跟踪器。曾经,名人 开博客是一种时尚,新浪博客就聚集了大 量的名人,并有名人博客点击率排名。而 现在,新浪微博再次发挥了它的名人效 应,利用大量的名人资源,在不到9个月 (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的时间里, 居然吸引了500万的用户。在新浪微博 上,有许多一线的影视明星、行业精英开 微博,也有大量关注时事、才华横溢的草 根“舆论领袖”频繁地编织“围脖”。因为简 单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写微博,名人们经 常在微博上发布他们的最新消息,有不少 还是即时讯息,并且是独家的,这让他们 的Fans大为惊喜。更让Fans欢呼`雀跃 的是“围脖”往往是名人们本人织的,而不 是像博客那样,被怀疑是他们身边的人代 写的。于是,Fans觉得自己能与偶像们亲 密对话了,他们纷纷在微博上跟踪钟爱的 偶像,只要轻轻点击“关注”,无需名人们 的同意,这一点弥补了其他信息发布形式 的不足,使用户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最后,是公共信息展橱。虽然传统的 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 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由于微博有着 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 作模式,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 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兴起 ■刘红平曹君如 【摘要】近来,微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了社交网站的新宠,也成为了四大门户网站比拼人气的新的撒手锏。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网络媒体发展中的这一新现象,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 解释微博的功能与其受“脖友”青睐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微博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新变革。 【关键词】微博使用与满足互动定制新闻 268

微博广告发展现状与传播效果分析

2012年第11卷第2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 微博广告发展现状与传播效果分析 □陈倩 【摘要】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重要产物,正以高调的姿态迅速走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其衍生物———微博广告的发展也被公众提上了议事日程。微博自身的便捷性、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沟通的交互性等特点,为广告主和受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本文从微博发展规模、广告传播效果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旨在对微博广告的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微博;广告;意见领袖;议程设置 【作者简介】陈倩(1990.6 ),女,陕西安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新闻系2009级本科生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截至2011年6月底,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人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 微博(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指在140字的范围内,通过Web、手机客户端、IM及时通讯软件(包括QQ、MSN……)等网络设备发表简短的文字以达成抒发心情、谈论实事等目的,并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2006年Twitter(推特)这一微型博客先驱在美国的走红使中国各门户网站看到了希望。2009年8月,国内知名网站新浪网开始内测,并在之后仅用了66天注册用户就突破了100万大关。新浪网于2011年8月份公布的二季度财报中显示其微博用户已经突破2亿,再加上腾讯、搜狐等国内其他门户网站的微博及饭否等独立微博,中国微博用户注册量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一、微博广告发展现状 随着微博自身影响力的增强以及“全民化”的发展态势,商家们从中寻找到新的商机,微博也成为了一个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平台,微博广告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微博广告,即在微博信息中有目的的发布产品和品牌的推广信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促进销售。微博广告可以是个人行为、企业行为,也可以聘请专门的广告团队进行打造。根据目前微博广告的发展现状,可以大致将微博广告类型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通过微博中介平台转发广告微博。自微博摆脱“少数人的享受工具”之名成为“今天你微博了吗”的大众资源之后,微博广告的发展也开始来势汹汹。目前,网上已经存在专门为广告主和微博用户牵头拉线的微博中介平台,号称“中国最大的微博营销平台”的“微传播”网站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告主提供发布信息的渠道,同时为想要通过微博赚钱的用户提供广告来源,从而在广告主的“悬赏金”中抽取提成以维持盈利。 (二)利用微博名人资源进行商业营销。广告主自身通过关注名人、向名人发私信、@名人微博等方式联系名人,以一定的报酬换取名人转发含广告内容的微博,以实现更大的传播范围,扩大企业影响力,并对积极参与者进行抽奖等奖励措施。著名编剧石康在自己微博上爆料,其微博是付费微博,2元/字,且大多数明星也如此,一条广告微博按100字计算,其转发一条微博至少也能赚两千余元,这也成为很多明星对转发广告微博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 (三)企业自己开设微博,发布有趣的内容,吸引博友主动转发。新浪微博专门开设了“企业版”,能够帮助企业更加便捷的与目标用户相互沟通,提升营销效果,挖掘更多商业机会。著名购物网站麦考林就开通了企业的新浪微博,时常发布最新的商品广告及折扣信息,并用抽奖的方式吸引网友们的参与。 (四)微博隐性广告。这种广告行为并非其发布者主动意愿,而是微博自身的内容对广大网友产生了吸引力,其中提及的商品等被大家所认可,很多网友会通过私信、评论等方式寻问购买途径、商品价格等,从而间接地成为一种广告。例如新浪上人气比较高的“零食主义控”等,就经常在微博中发布各种零食图片,其评论栏里常常会看到不少心动的网友询问购买地点。这种微博无疑为提高商品人气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微博广告的传播效果分析 互联网作为大众传播中的一种,其衍生物微博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大众传播效果,那么微博广告的大众传播效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意见领袖。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的“伊里调查”中显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这里的意见领袖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在微博广告传播过程中,发布广告的用户就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尤其

探究微博中的情绪分析

摘要:针对微博进行情绪分析就是对微博所表达的喜、哀、怒、惧、恶、惊六种情绪进行分析,对迅速了解大众情绪走向并且对于个人情绪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情绪分析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探索了情绪分析的难点和基于情绪词典的情绪分析方法。为情绪分析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微博,情绪分析,情绪词典 一、研究背景 微博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其简便易用,具备非常好的实时性,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微博时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注册微博,他们通过微博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情感,如对名人的喜欢或憎恶、对电影的评论、对品牌的评价或建议、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以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如预测电影票房、挖掘产品意见、了解用户需求、开拓新市场等。除此之外,分析微博有助于进行舆情监控、问答系统的研究,还可以用来帮助心理专家检测用户心理状态。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微博文本数据规模庞大,给自然语言研究处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吸引了大量语言研究工作者从事微博的研究工作。其中,尤其以含有情感的微博文本更吸引人们的注意,成为了挖掘工作的宝贵资源。同时,对微博进行文本分类研究可以帮助解决用户观点分析和情感挖掘。目前,情感分析任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客观文本分类;另一种是主观文本的情感分析,即对带有情感色彩的文本进行自动分析并预测其情感极性。情感分析任务根据不同应用分为两个领域:评价分析和情绪分析,前者侧重于产品性能评价,后者侧重于人的心理感受。本文主要进行中文微博的情绪分析,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微博表达特点,探索微博中的情绪分析方法。 三、情绪分析的难点 (一)微博文本有三个最显著的特点:一、简短,只包含140个字符。二、含有丰富的表情符。三、语言表达口语化。这三个特点给微博情绪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中文微博至多可以输入140个中文字符,一般包含一个到三个中文句子。一个句子中包含的情感信息较少,很难挖掘;反讽句子,难以判断情绪类别。多个句子表达的感情相互独立、不一致,情绪挖掘意见难以统一。微博非结构化口语表达中混入了很多的谐音字,如“V5”等同于“威武”;英文缩略词,如“OMG”是“Oh, My God!”的缩写;网络用语频出,如“又挂科了,累觉不爱啊!”;表达口语化,难以分辨情绪,如“自然卷留毛线头发啊!!!” (二)由于中文表达的多样性,在对其进行情绪分析时面临诸多困难: a)同一个中文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倾向。如“骄傲的人永远以自我为中心。”和“我为你骄傲,中国!”两句中的“骄傲”,前者表现了厌恶的情绪,后者则传达了喜爱的情绪。 b)不同词性下,词语的情感色彩不一致。如“好”作为副词不表达情感,但是作为形容词则传递了正面情绪。 c)本身不带有情感的词,被寓以特定情感。如“马圈里的那匹黑马今年三岁了。”和“斯诺克国锦赛年仅16岁的小将赵心童黑马成色不减以6:1淘汰世锦赛亚军霍金斯。”中的“黑马”,该词本身并没有任何情感倾向,但常常被使用来形容初出茅庐却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或物,具有积极正面的情感。 四、情绪分析方法探索 由于情绪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不同的研究对于其类别的划分也有很大差异,其中Ekman 通过研究人的面部表情,提出了六种基本情绪状态:喜(joy),哀(sadness),怒(anger),惧(fear),恶(disgust),惊(surprise)。这六种基本情绪分类被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自

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以新浪微博“南阳交警”为例

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以新浪微博“南阳交警”为例

————————————————————————————————作者:————————————————————————————————日期:

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以新浪微博“南阳交警”为例- 新闻学 政务微博传播效果分析——以新浪微博“南阳交警”为例 廖娟美张彦孙晓芳 【摘要】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官方微博“南阳交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14 年11、12 月份微博样本的研究,探析其微博运营管理特色、传播效果,以及“南阳交警”政务微博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政务微博南阳交警传播效果 一、“南阳交警”新浪微博的发展历程政务微博是微博的一种形式,是由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的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 “南阳交警”成立于2011 年3 月,是南阳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开通的官方微博,截止到2015 年6 月底,“南阳交警”共发布微博17608条,粉丝量达到10万左右,本文主要截取了2014 年11 月1 日—12 月31 日的微博,共计1474 条,其中原创945 条,转发529条。通过采用抽样调查法,在两个月中抽取20次,共计500条作为样本,并利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从微博发布量、内容、发布时间及类型上进行文本分析。 二、“南阳交警”政务微博的现状和问题 1、“南阳交警”政务微博现状 (1)发布数量增长

经历三年多的发展,2014 年“南阳交警”政务微博在规模、数量以及影响力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从2011 年开通官方微博以来,“南阳交警”微博发布量由650 多条到2014 年底的6720 多条,呈逐年递增趋势。“南阳交警”从单一的信息发布转变为交通服务型微博平台,受众通过看“南阳交警”的官方微博可以了解最新最全面的实时路况查询、提供事故快速理赔,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 (2)话题设置多样 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政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下,“南阳交警”已经设置30多个固定话题,包含“安全宣传”、“河南高速路况”、“警方提醒”、“微警示”、“交警为你导航”等。其中,作为“南阳交警”原创的话题的“实时路况”发布最多,占话题微博29%,“安全宣传”占17.6%,“南阳交警”及时为百姓提供市区繁忙的路况信息,为广大司机提供便捷实用的交通安全知识,转变为交通服务型微博平台。

面向微博事件的民众情绪分类及原因分析

目录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 1 -1.1课题背景与意义............................................................................................. - 1 - 1.1.1课题背景.................................................................................................. - 1 - 1.1.2研究意义.................................................................................................. -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 1.2.1情感分类.................................................................................................. - 3 - 1.2.2文档聚类.................................................................................................. - 5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7 -第2章面向微博事件的情绪层次分类 ................................................................. - 9 -2.1引言 ................................................................................................................ - 9 -2.2算法介绍......................................................................................................... - 9 - 2.2.1数据获取................................................................................................ - 10 - 2.2.2文本向量表示算法................................................................................ - 14 - 2.2.3文本分类算法........................................................................................ - 15 -2.3实验与分析................................................................................................... - 17 - 2.3.1评价标准介绍........................................................................................ - 17 - 2.3.2情绪层次分类实验与分析.................................................................... - 18 -2.4本章小结....................................................................................................... - 19 -第3章基于用户历史微博建模的微博情绪分类 ............................................... - 20 -3.1引言 .............................................................................................................. - 20 -3.2算法介绍....................................................................................................... - 20 - 3.2.1数据获取与处理.................................................................................... - 21 - 3.2.2用户历史微博建模................................................................................ - 22 -3.3实验与分析................................................................................................... - 24 - 3.3.1评价标准介绍........................................................................................ - 24 - 3.3.2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3.4本章小结....................................................................................................... - 27 -第4章基于微博事件的情感分布及拐点原因分析............................................ - 28 - II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