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 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3 新人教版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课前自学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并记住加点字的读音。

肿胀(zhǒng 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郁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恐惧(jù):惧怕。

骊歌(1í):告别的歌。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二)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散文集《窗》《芸窗夜读》;短篇小说《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三)《城南旧事》写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找出眼前事和回忆过去的事,回忆之事如何引起,从而弄清文章脉络。

2、理解文中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3.了解记叙、伏笔写作手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积累知识

1.本文选自小说《》,作者林海音, (地名)作家。

2.题目的含义:爸爸的花儿落了(语带双关)

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花的垂落;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文中哪些是写眼前的事,哪些是写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

眼前:(1)衣襟上的夹竹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爸爸爱花的情景

眼前:(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毕业典礼回来,看见垂落的花儿意识到

回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毕业典礼前

( --- )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 )“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 -- )“我”想起阳台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

毕业典礼后

( -- )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自己单独去汇钱的事。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3、文章中有两条线索,双线并行,交相生辉,一条是爸爸爱花(主线);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副线)。

(三)课内阅读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衣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

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回家去!快回家去!”两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积累知识

听写生词,同桌互改。

(二)研习课文

1.句段品读。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习探究

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插叙

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它是记叙文常用的一种叙述方法。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三)课外阅读

忆儿时

林海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 欲望。——巴尔扎克 学习目标: ⑴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⑵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⑶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体验。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 4、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5、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https://www.doczj.com/doc/4712195015.html, 6、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7、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8、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9、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0、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 1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1)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部编版-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爸爸的花儿落了》(学案)人教版 文本导读名师引领 【学习纪要】 本文是一篇透着淡淡哀伤的优美的文章。可以以品读为媒介,从欣赏文章的一处妙笔入手,深入学习本文。如初读课文,理解标题美(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再读课文,领悟结构美(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品读课文,揣摩人物美(爸爸是个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的父亲)。细读课文,品味情感美(如文中体现出的父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手足情、主仆情等都充满感人的韵味)。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梳理眼前之事与从前往事,从而更好地理解插叙的叙事方法及其作用便成了学习目标之一。本文的语言朴素流畅,蕴涵真情,富有感染力,在淡淡的叙述与描写中透着两代人之间浓浓的深情。要寻找文中包含深情或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语言质朴淡雅,蕴含真情的特点,是我们的目标之二。 【文体感悟】 走进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作品有:处女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她不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还是一位独具慧眼的编辑家,魄力非凡的出版人;同时,她是一个幼年丧父的刚强的长女,一个大家庭的敬老爱幼的儿媳,一个作家的贤淑妻子,一个儿子、三个女儿的好母亲,许多文化人的好朋友。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1《人口的自然增长》word教学设计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高中地理 1.1.1人口的自然增长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3、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4、了解不同地区针对人口问题采取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人口的数量变化之人口的自然增长,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课本的补充内容。 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 1、重点 (1)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2)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 2、难点 了解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差异及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 (一)课程导入(3′) 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地理必修二的学习,地理必修二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那学习人文地理,我们就先从人讲起,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内容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5,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12′)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________有关。(6分) 设置意图:知识性问题,明确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及计算公式;另外,让学生意识到人口基数的影响力。 2、读图1.2,总结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之后和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对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读图1.4,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并分析其原因,针对各自的人口问题,其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4分) 设置意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图感知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及其原因,并思考应采取的措施有何差异。 (三)小组讨论(8′)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8-2019学年英语七年级上人教版知识点大全Unit1

背景知识:中外打招呼的差异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背景知识: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但是逢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还是免不了的。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 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背景知识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 教名+中间名(自取名)+姓。 如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上述教名和中间名又称个人名。 说明:个人名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再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说明2:在姓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如:Dr. Wang Mr. Li 学习要求 熟练掌握初中常见的英语名字的写法(详情见各单元单词表) 语法:be动词 在现在时的时态中,be动词有三种形式:am, is, are,它们常常翻译为“是” 的意思。具体用法为: 1)第一人称单数I作主语时,be动词用am。其完整形式是I am…,缩写 U1 1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它一去就再也不复返。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现在,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体味他的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走近作者与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忆往事。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写作背景: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认准字音,辨清字形,明确词义。 (1)字音字形。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ǎo): 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quèzáo):确实菜畦(càiqí):菜地桑葚(sāng shèn):桑树果实轻捷(qīngjié):轻快便捷蟋蟀(xīshuài):一种昆虫,俗称蛐蛐 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根的粗大脑髓(nǒosuǐ):脑浆 相宜(xiāngyí):适合 书塾(shū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方正(fāngzhèng):正派博学(bóxué):学问广博 蝉蜕(chántuì):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形容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二)知识积累 1、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百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1915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1918年和新台门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 2、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十七岁时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长达六年。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醯醢(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同舒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 月结束。共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2.《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学习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文章通过写“我”经历的许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 不再是小孩子了,表达了一种爸爸和女儿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深爱的厚重情感。 四、教材精华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 ...,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 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 ...........!” ...,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写到“夹竹桃”,自然由花想到人,引出下文的回忆。

“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为什么爸爸不亲自来?“我”为什么想让爸爸来?为什 么夹竹桃就能代替爸爸?这短短的句子留下无数的悬念,巧妙地为下文作好铺垫。 [段析]镜头由全景的礼堂到中景的前八排,最后推出特写——“我”胸前的夹竹桃,引出 爸爸,留下悬念。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 的。我告诉爸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将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我 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 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段析]交代爸爸不能来的原因,插叙“我”去医院看爸爸的情形,并从六年前后的对比看 出爸爸对“我”人生的引导。 这段既能答出上文读者心中的疑问,又能引出下文。 画线句既是对爸爸的依恋,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爸爸能尽快好起来的急切心理。 爸爸哑着嗓子 ....,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 “哑着嗓子”,写出了爸爸病情之重。 但是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过去”与后文汇款给日本的陈叔叔相照应。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一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16云南的歌会学案2

16 云南的歌会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蹲踞 ..(dūnjù):蹲或坐。 酬和.(hè):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本文指用诗词应答。 熹.微(xī):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譬.喻(pì):打比方。 淳朴:诚实朴素。 即物起兴:歌唱时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龙吟.(yín)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后来任西南联大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截止到1948年共发表了80多部作品,一千多万字,是最高产的现代作家。作品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小说最具特色,简直就是一部部湘西风情画!他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2)关于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大多来自民间的歌谣。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这些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歌唱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民歌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些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分析文章结构。 2.领略云南少数民族乡土民俗文化。 3.学习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4. 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个课时。 四、课堂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民歌便是一种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沈从文写的散文《云南的歌会》能让我们了解云南民歌演唱方面的知识。 (二)研习课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英语知识点大全Unit9

复习语法: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1)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U8出现的) 2)表示从过去开始到现在为止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出现的状态,常与ever, never, three times, twice等词连用。(本单元学习) 3)表示发生在过去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也许还将持续下去)。(U10学习) 语法:现在完成时的用法(续) 现在完成时可以与ever, never, three times, twice等词连用,表示从过去开始到现在为止反复发生的动作或出现的状态。 1)ever adv. 曾经。(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疑问句中) e.g. 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你曾经去过北京吗? Yes, I have. 是的,我去过。 e.g. Have you ever told him the good news? 你曾告诉过他这个好消息吗? 2)never adv. 从来没有。(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否定句中) e.g. I have never been to Beijing. 我从来没去过北京。 3)three times等名词短语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表示次数。 e.g.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hree times. 我去过三次北京了。 4)twice adv. 两次。(可与现在完成时连用,用于表示次数) e.g. 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 总结:该现状完成时的用法中的标志性结构为have/has been to。 辨析:have/has been to, have/has gone to与have/has been in的区别1)have/has been to的含义为“去过某地”,即:说话人已经不在那里,早已经回来了,只是说明之前去过而已,侧重于指主语有去过的经历。 e.g. John has been to Shanghai. Recently he wants to go to Beijing. 约翰去过上海。最近他想要去北京。(此刻约翰人是不在上海的,至于具体他现 1 / 21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中学英语八年级上人教版Unit 6翻译句子

U6翻译句子 我打算明天到那。 约翰不打算做作业。 你这周末打算去看你的朋友们吗?做出肯定回答。 约翰下午打算去看电影吗?做出否定回答。 我打算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 当你长大后你准备成为什么?我准备当一个厨子。 沙拉长大后她准备成为什么?她准备当一个工程师。他们长大后准备成为什么?他们准备当科学家。 你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我打算学习电脑科学。 约翰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他打算上表演课和声乐课。 他们打算怎么做成那件事?他们打算真的很努力的学习医学。 我打算每天练习打篮球。 我曾经想要买一辆很快的车,因为我曾经想成为一名赛车手。 你打算在哪工作?我打算在上海工作。 约翰打算在哪工作?他打算搬到北京。 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我打算当我完成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开始。 我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确定我不爱你。 他曾经不确定他是否想要成为一名作家。 确保下午三点在学校和我们见面。 第 1 页

不要担心。(2种) 我可以确保我将会成为一名记者。 我在襄阳长大。 你可以给我寄一张明信片吗?(2种)你的新年决定是什么? 约翰不打算学习弹一种乐器。 我打算明年成为足球队的一员。 我希望我可以取得好成绩。 你应该做许多锻炼。 我下定决心帮助我弟弟学习数学。 她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小提琴家。 听上去很有趣。 她是一个外国的人。 她是一个外国人。 学习外语对我来说是困难的。 你打算怎么使你的新年决定可行。 听上去像个好计划。 你去年下了一些决心吗? 你能够坚持决定吗?(able) 请不要质疑我。 第 2 页

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什么? 让我们讨论一下你的梦想。 你知道决心是什么吗? 它是一种承诺。 我向我妈妈许下了一个承诺。 我爸爸许诺我了一台新电脑。 我保证我会努力学习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向他人许下了承诺。 我保证我当我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我准备整理我的房间。小轿车是我们城市里最普遍的东西。 在新年的伊始,我承诺我会去上吉他课。 你需要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我需要在来年坚持决心。 让我们制定一个计划吧。 水果对你的生理健康有好处。 请少吃快餐。 我打算来年开始一个锻炼项目。 它是关于你的自我提升的。 你一定与我妈妈有某种关系。 我与约翰没有丝毫关系。 第 3 页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单元评价检测(四)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喧.腾(xuān) 蓬.乱(fénɡ) 灌.木(ɡuàn) 互相挑.逗(tiǎo) B.聒.聒(ɡuō) 悬.崖(xián) 颤.动(chàn) 盘虬.卧龙(qiú) C.痴.想(chī) 耸.立(sǒnɡ)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ónɡ) D.纳罕.(hǎn) 酒酿.(niànɡ)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精致宽恕察言观色头晕目旋 B.迂回翠弱知知不休蜂围蝶阵 C.凝望收敛庞然大物上浅下深 D.迸溅縢萝心惊肉跳美味佳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问这问那,直言不讳,如此一来,教学相长 ....就水到渠成了。 B.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总是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特别吸引人。 C.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做了总结。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含答案

孝义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成、刘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 孝义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备课人:成、刘时间:年月日班级姓名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 学习目标:1.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文章的拟题技巧。2.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 3.感受父亲的形象,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4.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学习重点:1、理解父母对儿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 学习难点: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预习导学:

1、了解作者: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我国台湾作家。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后又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一共出版了18本书。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 2、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肿胀: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叮嘱:再三嘱咐。 谢词:在正式场合作的表达谢意之辞。硬着头皮:勉强去做难度较大的事。 恐惧:一种心理倾向,害怕,惧怕。骊歌:告别的歌。 花圃:种植花草的园圃。闯练:到实际生活中锻炼 3、本文原来的标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一句话补充完整文章的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记叙文中的插叙手法。2、学习记叙中的伏笔与照应。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见预习导学1、2、3)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思考: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三、合作学习,探讨文章的结构美。 1、别致生动的插叙。 温馨提示:记叙文的记叙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插叙的方法: (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2)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3)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可以补充人物和事件,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回忆所学: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是美女蛇的故事,另一是关于“怪哉”虫的传说。 2、《羚羊木雕》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了一段介绍“我”和万芳友谊的往事“换破裤子的情节”。 文章写了眼前的事和过去的事,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引出过去的事”的语句,分析是如何引出的,结合温馨提示、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本文中的插叙过去的事的作用。 眼前事:我在礼堂里参加毕业典礼。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开始;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唱骊歌;毕业典礼结束,我回家听到了爸爸去世的噩耗,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回忆过去的事:我到医院探望爸爸,爸爸叮嘱我的话;我想起一年级时因为赖床迟到曾经挨过爸爸的打;我想到爸爸不能再料理他的花。爸爸非常喜欢花;我想起爸爸让我闯练,让我去银行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寄钱。 由“眼前事”引出:由衣襟上的夹竹桃想到了爸爸,想起“我到医院探望爸爸及爸爸叮嘱我的话”;由爸爸叮嘱我上学不能迟到,想起“我在六年前曾经因为赖床迟到挨过爸爸的打”;钟声响起,毕业典礼开始,我想到“爸爸不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并且再也不能照料他的花”,从而自然引出“爸爸喜欢花”;韩主任上台讲话,我们开始唱骊歌,想起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想起“爸爸鼓励我闯练,让我去银行给在日本的陈叔叔寄钱”这件事;毕业典礼结束,我回家听到了爸爸去世的噩耗,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中间也都多次提到花——是因为父亲喜欢花,花让作者想到回忆起父亲,同时花也成了象征;以花来贯穿小说的始末,作为潜在的线索,这样可以做到使事件交错而不凌乱。)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张百栋语) 3、文中的伏笔和照应。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 试物理试题(word无答案) 一、单选题 (★) 1 . 如图,所受的重力约为4.5N 的物体可能是 A.一张邮票 B.一枚一元硬币 C.一本物理课本 D.一只羊 (★) 2 . 一张试卷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 0.1 帕 B. 1 帕 C. 10 帕 D. 100 帕 (★★★★) 3 . 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 如图。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 4 . 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 5 . 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G C.只有当货物静止时F=G D.上述三种情况,都应为F=G (★) 6 . 书包带做的很宽是为了 A.减小压力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D.增大压强 (★★) 7 . 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 8 .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物体A不受摩擦力 ②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④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D.只有②③④ (★) 9 . 如图所示,火车在水平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车厢内水平光滑桌面上放着物体A、B,A 的质量较大,在火车突然停止时,两物体会由于惯性而运动,在它们离开桌面前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可能相碰D.无法判断 (★) 10 . 下列事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A.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 B.用吸管从瓶中吸起饮料 C.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沉浮 D.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 11 . 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盛有不同种 类的液体,将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三个物体A、B、C分别放到甲、乙、丙容器中,静止时的位 置如图所示,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语文金榜学案答案课件

语文金榜学案答案 (五)达标测试 1.选出既没有读音错误又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 () A.啮齿(liè)盗听途说繁衍 B.媲美(pì)鼠目寸光滑稽(jī) C.挑衅(xùn)笃信(dǔ)迁徒 2.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_____________框架,_____________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 _____________的知识。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备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经过 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_____________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 _____________,我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下帽子把它 _____________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 _____________出来时,突然来了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_____________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 _____________到了什么好东西?” 4.阅读并回答问题。 “幸好它们只是一些小老鼠,……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变

得焦躁不安起来,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大难临头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似的。……不去大量繁殖,不就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1)“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因为: (2)第三段“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是因为: (3)填入第二段中画横线处的短语,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 A.停止进食B.永无休止C.东跑西颠D.吵吵嚷嚷(4).认真阅读文段,概括旅鼠繁殖的特点。 (5).旅鼠的数量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一种什么奇怪现象?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6)、将下列句子的成分用符号标出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