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春市的老建筑遗迹群

长春市的老建筑遗迹群

长春市的老建筑遗迹群
长春市的老建筑遗迹群

长春市的老建筑遗迹群

1.寻找老字号

泰发合(西四马路,也就是今天的一商店);鼎丰真、东发合、亨达利钟表店(大马路);回宝珍饺子(长通路);孟氏整骨(平治街)

还有天兴福、福顺厚火磨

都位于黑水路东八条,七十中旁边。因为长相相似,也是民间传说的“公母楼”,均为制粉厂,与亚洲第一火磨“裕昌源”同属一个历史时期,是长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龙王庙小学原来的东大街小学,位于东大桥西桥头与曾经的老长春龙王庙

同一地址,有着近百年历史,是长春早期教育的缩影。

3.吉林官银钱号长春分号旧址(现瀛泉洗浴,大马路1491号)

4 满铁新京支社现名沈阳铁路局长春铁路办事处。地址在人民大街81号,1栋房屋,五层楼(含地下一层),现六层

5.朝日座(原儿童电影院,现刘老根大舞台)在重庆路

6.西公园事务所

7.西本愿寺太子堂横五街、东一条交会处另外东本院寺在二实验里面

8.京ビ-ル-(京都大厦之意) 位于长春大街大经路口南侧。现为“东煤宾馆”。

9.“新京”特別市記念公会堂(现长春话剧团)

10.长春二师中共地下党活动旧址(今树勋小学)在哪里?

11.新京中央满西大饭店

中央满西大饭店,曾用名为中央饭店,国营食堂,长春饭店。在重庆路43号;为三层建筑(地下一层未计在内),后改为四层。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营业

面积为8100平方米,于1934年建成。

12.红星剧场(东长春大街)

1939年,富商展子祥在长春建造“兴业场”,后来改称“国都电影院”(今红星剧场)。

13.伪满国务总理大臣官邸在哪里?

14。伪满中央银行(大马路的)——应为“吉林省永衡官银钱号长春分号”(这是1908年建的中国钱号,伪中央银行后来占用)

15.伪新京公馆,坐落于康平街,东邻新华路,面对地质宫后面的“御华苑”。在东、西民主大街之间。现为省军区宿舍大院。市公馆在沦陷时期是伪新京特别市公署招待贵宾的场所。伪市长在此处接见和宴请宾客。这里不设客房,不同于宾馆和会馆

16.伪满大兴公司和兴业银行在同一楼内办公。地处新发广场东侧,由日伪控制的金融机构遍布东北各地,垄断了金融市场

17.一郡ビ-ル-位于重庆路一号,解放后吉林省百货公司在此办公,故称“商业大楼”。原为伪新京市的商业会馆

18.满铁附属地西大营

历代驻军南满铁道守备队一大队四中队,关东军第三旅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技术学校,空一军司令部,空军长春指挥所。现存建筑为三层(含地下一层实为四层)楼房两座;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估计),修建年代为1920年前后

19.方华烈士纪念碑

原于1949年8月1日修建,原修建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文革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规划--正文教学文案

亠、绪论 伪满十余年的短暂统治作为国耻很少被提及,也经常被回避。甚至在历史教科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 但是,伪满统治期间长达十余年的“国都建设”却改变了长春的命运。伪政权的大兴土木使长春由一个人口仅十余万的小城一跃成为人口众多、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大城市。其现代化程度曾一度超越了日本首都东京。这是我们必须正视也不能回避的史实。 我们在七十余年后的今天回首那段充满耻辱的岁月,也当在 铭记历史教训的同时,肯定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的积极影响,其规划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作为新世纪的高中生,我们应该以负责的心态辩证地看待历史。而不能一味地因民族仇恨而丧失了理智的思考方式。因此我们着手对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规划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对今日长春城市建设的影响。 1、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划 一、伪满国都“新京”的规划原则 “新京”作为半殖民地城市,在建设之初即有明确的规划意图。由于“新京”是伪满国都,其总体规划必然要以政治中心为原则。因此,规划中反复强调要使“新京”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以达到所谓“对内招服民心,对外震扬国威,宣扬大东亚圣战” 的目的。 在伪国都建设中,规划重点在于伪皇宫及行政中心用地位置的选择。

在城市景观的威严、整齐、壮观以及城市功能分区上也花费了大量笔墨。同时,规划中对于居住区安排、旧城改造、发展弹性以及战时治安、防空等方面也做了必要的考虑。整个规划立足要使“新京”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城,与当年世界上的各大都市一比高低。 此外,由于以溥仪为首的伪宫廷的坚持,关东军司令部最终妥协,规划中又规定以伪皇宫正门朝南为绝对条件。 从“新京”的规划原则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规划中充斥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伪满洲国的殖民地本质也可以从中窥见一斑。 二、《大新京都市计划》的出台 1932 年3月,满铁经济调查会开始编制“新京”城市规划。同年4 月,伪政府设立“国都建设局”,承担“新京”城市规划制订到实施规划的全部任务。1932年8月,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伪满洲国国务院三方举行联席会议,对满铁调查会和国都建设局的两个方案进行比较。11月,“国都建设局” 再次制订出“城市建设规划范围”,确定新京的建设规划区为200 平方公里,除近郊农村的100 平方公里以外,以100 平方公里为建设区域,其中原有建成区域为21 平方公里,第一期5 年建设区域为20 平方公里(后改为21.4 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50 万。该规划报请关东军司令部,由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和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最后定案,成为《大新京都市计划》。 三.城市建设用地及功能分区规划 “新京”市区的用地规划按功能要求分为两大类十种。第一类为政府机关及公共用地,包括行政及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军事用地和绿化用地。第二类为民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非建设用地及备用地。 “新京”的城市功能分区也十分明确。力求避免工业区与商业区、居住区相互干扰。在处于下风向的伊通河右岸设置了工业区,在新京驿(今长春站)北侧安排了铁路专用地及轻工业用地。而机场、电台、通讯、兵营等军事设施用地则分布在城市四周。商业用地沿城市干道布置,使其靠近旧城区,并在居住区内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小商业网点。城市的东南角为文教区,规划有大型运动场、公园、动物园等公共场所。铁西布置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高尔夫球场和跑马场。此外,在旧城区内规划建设了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妓馆区。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摘要】历史建筑作为历史记忆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城市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一座城市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建筑,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紧迫任务。本文将以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民大街伪满建筑的保护研究现状,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建议和思考,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作出总结。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历史建筑再利用;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 历史建筑作为历史记忆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诉说着城市某一时期的发展历史,它的每一个细节无不对于当时的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生产工艺、结构组成等提供了最好的参考资料。该文将要介绍的伪满建筑所在的时期是长春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一段屈 辱史,是在其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压迫中国人民的情况下,建造的这些建筑,它们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对于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爱国情感,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1 长春新民大街伪满建筑概述 被称之为“长春市第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民大街,是长春市著名的大街之一,位于市东南,由地质宫广场一直延伸到新民广场,街宽二十多米,长达五华里。它曾是伪满时期的政治中心,这条政治”中央大道”当时被称为顺天大街,大街东西两侧坐落四部一院

一衙。四部是伪满洲国军事部、伪满洲国经济部、伪满洲国交通部、伪满洲国司法部;一院是伪满洲国国务院;一衙是伪满洲国综合法衙。其它还有四部分布在新民大街周围,他们分别是伪满洲国文教部、伪满洲国兴农部、伪满洲国外交部、伪满洲国民生部。这四大部和位于新民大街的四大部,共同构成了伪满洲国八大部(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州国,把长春立为首都,称为新京。日本为了永久占领,在新民大街及附近建起了政府部门。这些建筑大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大部分带有当时的日本宫廷风情,解放后作为文化遗存及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统称为八大部。) 2 新民大街伪满建筑保护再利用现状 2.1 保护取得一定成果 新民大街的历史保护建筑占整个街道界面的71.9%,长春市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等有关部门积极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修缮,即复原重点建筑,简单修复以及复建建筑等。本文所提到的新民大街伪满建筑在尊重历史的风貌方面,对于历史文脉的延续方面做到了恰到好处,因为四部一院一衙在伪满时期属于政治建筑,在这些历史建筑的修复改造保护过程中,对于其具体对象在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上,没有在其内部空间盲目的大拆大建,而是将内部空间更加有序地重组、分隔,更好地为今天的医疗建筑即吉林大学的教学建筑和办公建筑服务。同时,这些建筑是在政府、文物保护单位、民众等各个部门共同监督下,共同改造、规划和实施完成的。为了避免错

长春的文化建筑

长春的文化建筑首 页配图班级姓名

[长春历史]长春原有古城,公元926年毁于战火。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现代城市之议。 一、清朝末期: 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 二、中华民国时期: 1901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 1907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 1931年9月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 三、新中国: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1954年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入长春市。 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0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建设商品建设商品粮基地。 1999年5月14日《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出台,确定了长春市城市性质。

这个假期,我们通过探索长春三个特殊时期的文化建筑,来了解长春的近代历史变迁,感受这座历史之城的沧桑。 一、走进长春文庙: 长春文庙始建于1872年,后来又被反复修整过,你知道它的历史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成殿里供奉的是,他头戴,身着,脚踏云履,手持镇圭,一副天子礼制。西侧为“亚圣孟子”和,东侧为和“述圣子思”。,并配以“编钟”和“编磬”这两种古代祭祀用的乐器。

参观建筑总结

参观建筑总结 篇一:建筑考察报告 建筑设计实践 考察报告--古建筑在长春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二o一三年十月考察时间:20XX年10月19日 考察地点:本次考察的地点是长春新民大街附近的伪满建筑群,这些都是伪满洲国那段历史留下的建筑。而长春的新民大街,是吉林省内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也在伪满皇宫的中轴线上,所以本次考察地点就定在了这条历史文化名街上。 考察目的: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现实中真实的感受到建筑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建筑特色感知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本次考察,我对伪满建筑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本文从个人的视角对长春伪满公共建筑进行深入地阐释。 考察内容:本次考察对于伪满建筑的建筑特色,施工工艺和材料等都

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并且考察前也查了一些关于长春殖民统治的历史,所以对于这些集历史与文化于一身的宝贵伪满建筑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虽然距古代很久远了,但是考察的时候还能从建筑上看到古建筑一些建筑构件的影子。 考察收获:通过考察对于这些建筑的形成和风格等有一些了解,虽然已经过了近百年,和走近那些建筑时,还能从它们本身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气息,这就是建筑的魅力。下面是对考察建筑感受和了解到 的内容做的比较全面的整理还有对建筑保护与修建的一些个人看法。 1.伪满建筑群的形成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建筑物就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长春近代史是殖民地历史,所以伪满建筑物遍布长春。日本人在长春留下了很多的建筑遗产,虽然这些不是什么光彩的东西,但是这些从建筑角度却是难得的遗产。长春伪满14年殖民统治的特定历史时期,形成了一批独特的公共建筑样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长春伪满公共建筑。日本在长春留下了伪满洲国的八大机构和伪满皇宫。这八个大部分别是交通部、经济部、军事部、民生部、司法部、外交部、文教部、兴农部。八大部各幢大楼的建筑风格都不相同,集中西方风格为一体,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从建筑的角度去观察这些建筑物它们都是难得的建筑财产。 2.伪满建筑的艺术风格 在长春伪满时期兴建的这些建筑当中,多为集东西方风格为一体的“兴亚式”风格,平面也多为“日”字形或“亚”字形隐含军国主义侵略扩

长春伪满皇宫介绍

不能忘却的历史——长春伪满皇宫介绍 如果说中国故宫博物院给人的感觉是庄严华贵,那么伪满皇宫给人的感觉就是压抑沉痛了。带有浓重日本色彩的班驳的墙,任凭阳光堆满全身却难以明亮。金碧辉煌的同德殿,依然散发着冰冷的气息,溥仪从未住过那里,宁愿委屈自己住在那样“寒酸”的寝宫。 溥仪一生娶了五个女人,其中三个居住过伪皇宫。缉熙楼内,二层西侧住着皇帝,东侧住着皇后,一层西侧住着祥贵人,而福贵人则住在同德殿。 “满洲之花”婉容,是当时德才兼备的美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还会说外语。可这位才貌双全的皇后,却在缉熙楼内与皇帝过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谭玉龄是溥仪最珍爱的女子,17岁进宫,22岁便香消玉殒了。谭玉龄逝世后,溥仪又娶了李玉琴,却依然无法忘记,那个陪他度过5年时光的薄命女子,他并未准许福贵人入住祥贵人的房间,似乎在宣称,祥贵人的位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我无不知道,李玉琴独自住在同德殿,是如何生活的。同德殿是伪皇宫中最大的建筑,溥仪怀疑日本人在里面装置了监控设备,所以从未启用,而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难道会不怕吗?在这样大的宫殿中,陪伴她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回答她的只有自己的声音。她是如何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在风雨交加、雷声滚滚的寒夜里,她是否只能紧拥住自己,安慰自己受惊的心灵?除了那些日常的、模式化的、

象征性的问候之外,还有没有人关心她?如果说婉容得到了权力,文绣得到了自由,谭玉龄得到了爱情,李淑贤得到了平等,那么李玉琴得到了什么呢?仅仅是一个伪皇妃的名分吧! 最后参观的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史实展览,我借口累得不行,留在大厅等候。我没有进去,是怕自己忍不住大哭起来。之前的参观,已让我的心情足够的沉重,我的心无法再负荷更多的悲剧。我无法想象,东三省的乡亲父老,是如何在日军的铁蹄下,忍受着作为亡国奴的屈辱,度过长达14年的殖民生活。 带着疲惫的身心,结束了一天的旅程。敏感的我,似乎又听到那里传出的呐喊,对不幸的控诉,对囚笼的痛斥。我能预感到,第二天将是阴云密布的一天。 (作者: 冷逸仙子)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长春市东北角的光复路上 门票:通票(伪满皇宫/跑马场/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成人:80 元/人 军人/大中学生:30 元/人 小学生:20 元/人 残疾证/老年证/1.3米以下儿童:免票 交通:乘264路、275路专线小公共可达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地图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 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长春市发展历程

长春市的前世今生 ——长春市的发展历程 摘要:长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自清朝嘉庆五年设治至今,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长春走过了一个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长春从一个小小的长春厅,逐步发展成为如今拥有756.5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作为在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伪满国的“首都”,长春市的发展注定与其他城市不同。 关键词:长春市历史发展城市规划 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能够很好的了解其发展历程,从而能够全面的掌握其近现代的发展方向。长春市是我国东北三省吉林省的省会,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地形较为平坦,交通十分便利。长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从封建城市到成为铁路附属地,再到日伪政权的“行政中心城市”,最后转型成为综合工业城市。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长春的城市发展过程有其特殊性。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去分析研究长春市这一历史特殊性,可以方便我们现代规划人对长春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定位。中国自改革开放时期起,城市化步伐逐渐的加快,城市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为此本文便已改革开放前后作为划分前世今生的分界线,从而更好的明确长春市的历史发展。 一、长春的前世 以地方行政设置为依据,在1800年-1911年间是为长春厅,1911年-1931年间为长春县,这两个行政设置都是由清王朝所设定,这一时期的长春军事意义与政治意义较强。那时的长春初具城市规模,但与其他那些古都古城相比,应当属于末流。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前,长春市由4个区域组成,这4个区域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管辖。分别是:长春老城;宽城子市区,即中东铁路附属地;南满洲铁路附属地;长春商埠地。1932年以后,长春成为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的“国都”,日本人整合了原来分散的城市空间布局,借鉴了西方近代规划理论,做了统一规划。在建国以前,很多大型城市如上海、武汉等的城市规划都停留在纸面上并未能够实施。而长春正好是相反的,在建国以前就有了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方案,且多已实施。 抗日战争爆发后,人民流离失所,经济衰落,全国的城市建设基本上瘫痪,新建建筑大量减少。即使是由规划发展的租界城市,也是由各国独立建设,自成体系,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关联。而长春的“统一规划”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其城市化速度居全国首位。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对长春城市近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长春作为“国都”时期的城市建设一直是以“行政中心城市”为目标,傀儡的伪满洲国在这里为日本帝国主义者统治整个东北,为其搭建全面侵略中国的翘板。当时的长春市纯粹的“消费型城市”,没有大型的工业生产活动,这一时期城市内只有少量的轻工业。 伪满洲国时期的长春,具备了近现代城市的特征,奠定了长春市发展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的长春与其他城市一样,各项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在解放长春时期,城市中的大部分建筑和市政设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基于发展的需要,将长春定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城市,一五计划期间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建筑,并辅以居住、交通等配套设施。从这时候开始,长春被定义成了工业城市,原有的城市功能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从这时开始,长春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城市性质转变,向着综合性工业城市迈进。 长春市的前世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总的来说对其最重要的时期便是伪满洲国时期和一五计划建设时期。这两个时期是长春市前世中的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为现今的长春市奠定了基础。从一五到文化大革命结束,长春市的的发展速度缓慢,直至改革开放开始,长春才重新焕发了生机,迎来了快速建设的机遇。 二、长春的今生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项建设百废待兴。十一届三中欧冠全会后,城市规划与建设受到了高度的重视。1979年恢复或设立了国家行政与科研机构。1980年的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总结了历史经验,研究了今后的城市建设方针,讨论了《城市规划法》草案,尤其是形成的10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古建筑的发展现状 光山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于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遍布全县。近年来,光山县文物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加大《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宣传力度,目前,光山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处。国家级传统村落1处,省级传统村落6处。 一、光山古建筑保护的现状 古建筑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化,它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着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在热衷于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历史建筑等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在经济建设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我是光山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队的队长,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村村组组。在“三普”时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时隔五年,再去时,有的也是面目全非,如马畈汪窑王震旧居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晏河乡向冲古村落被毁,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建设;泼陂河明清街两边村民旧房改造破坏历史街区的原貌;南向店乡老街因发展经济,大搞新城开发,老街已废弃。 二、光山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光山古建筑在保护、管理和利用上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 (一)保护意识不强,大量农村古建筑被拆除。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树立了新的价值理念,不再信仰上天的恩赐,更加注重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美好幸福的生活,所以散落在农村的宗教建筑备

受冷落,年久失修导致建筑的破损,甚至坍塌。 (二)产权多样化也是导致农村古建筑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有的古建筑属个人所有,有的属集体所有,有的属国家所有,所有权的多样化使得古建筑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道难题。 (三)专业修复知识缺乏,农村古建筑很多沦为“古今结合”的建筑物。此类情况主要是经多年雨水侵蚀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屋面瓦片碎裂,漏雨开始侵蚀屋面结构,所有者用现代的修葺方法进行了修缮,灰色板瓦被替换为红色板瓦,虽然保护了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但却改变了古建筑的风格,古建筑原有的古朴味减色不少。 三、古建筑保护的建议 (一)加强认识,充分领悟保护古建筑的重大意义。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以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建筑的价值不仅是精神层面的,物质上的价值也非常重要,它是实物的史书、历史的年鉴、文化的载体。 (二)政F主导,把光山县古建筑保护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中都离不开规划和资金的问题,而政F可以通过协调,为农村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争取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通过新农村规划为古建筑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而保证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科学统筹,吸引民间资本的加盟。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很多专家都认为“旅游开发”是一条重要的渠道。农村古建筑的科学统筹就是要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加强、完善古建筑保护、开发、利用工作。这里的统筹主要是针对文化资源的统筹,农村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精神价值是无形的,

长春的文化建筑(1)

长春的文化建筑首页配图班级姓名

[长春历史]长春原有古城,公元926年毁于战火。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现代城市之议。 一、清朝末期: 1800年7月8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 二、中华民国时期: 1901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火车站。 1907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 1931年9月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 1934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1945年8月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 三、新中国: 1948年10月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1954年9月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入长春市。 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0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建设商品建设商品粮基地。 1999年5月14日《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出台,确定了长春市城市性质。 这个假期,我们通过探索长春三个特殊时期的文化建筑,来了解长春的近代历史变迁,感受这座历史之城的沧桑。

一、走进长春文庙: 大成殿里供奉的是,他头戴,身着,脚踏云履,手持镇圭,一副天子礼制。西侧为“亚圣孟子” ,东侧为 钟”和“编磬”这两种古代祭祀用的乐器。

这个水池是我国古代书院、学宫所特有的一个建筑,你知道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仔细观察一下文庙里面的建筑,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点? 房顶: 屋檐: 地面: 主要颜色:

长春市的日伪建筑

长春市的日伪建筑 长春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城区内的代表性传统建筑无疑就是日伪时期的建筑,伪满殖民遗迹散布在长春市区,主要集中在光复路(伪满皇宫)、新民大街(八大部中部分)、人民大街等路段。是长春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四大板块(殖民遗迹、影视文化、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之一,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长春市拳头旅游产品。散布于长春市区的伪满殖民遗迹不仅是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也是具有独特性质的文化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浦仪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在这里生活了十四个年头,那个时代留下了许多建筑,其中重要的建筑几乎全部保留了下来,而且保存得还很好,想要了解那时候的主要建筑风格,这些也足以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些文化特征了,可一些政府官员还要叫嚷着什么建立萨满风情园,日本风情园,俄罗斯风情园,方法是把那些现在已濒临倒闭,危机四伏,灾害频发的危房不拆,粉刷一下,规划出一些已重复多处的卖土特产的市场,立上个牌子就算完事了。这些危房为何常年不拆,那天路过,一看那些危房上都有个小牌,书写着所谓“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房产的字样,怪不得年年发生灾害最频繁的区域反而得不到解决,原来房屋产权这么复杂,我说,整这么多风情区做什么。真想了解那时候的历史,还是看看以下建筑吧:1、伪皇宫——伪满皇宫博物院,位于光复路3号。 2、伪国务院——吉大基础医学院,位于新民大街2号 3、伪军事部——吉大一院,位于新民大街1号 4、伪经济部——吉大三院,位于新民大街9号 5、伪兴农部——东北师大附中,位于自由大路8号 6、伪民生部——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院,位于人民大街133号 7、伪文教部——东北师大附小,位于自由大路 8、伪司法部——吉大医学部,位于新民大街 9、伪交通部——吉大预防医学院,位于新民大街 10、伪外交部——社会科学院,位于建设街30号 11、前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省委办公楼,位于新发路 12、综合法衙——四六一医院,位于新民大街 13、协和会中央本部——省军区招待所,位于西民主大街 14、日本神武殿——吉大礼堂,位于解放大路 15、新京神社——省政府幼儿园和市政府第二幼儿园,位于人民大街 16、伪满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长春支行,位于人民广场 17、关东军司令官邸——松苑宾馆,位于新发路 18、日伪新宫内府——地质宫,位于解放大路 19、大和旅馆——春谊宾馆,位于人民大街 20、康德会馆——原市政府办公楼,位于人民大街 21、宪兵司令部——省政府办公楼,位于新发路 22、日本驻伪满领事馆——省政协,位于上海路 23、日满军人会——省公安厅,位于新发路 24、三中井洋行——百货大楼,位于人民大街

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导游词

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导游词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建立在伪满皇宫旧址上的宫廷遗址博物馆。 伪满皇宫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皇帝时居 住的宫殿.今天学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导游词。 吉林长春伪满皇宫导游词篇1 各位观众朋友们: 您们好!欢迎您参观伪满皇宫。伪满皇宫,位于长春市东北部,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它虽然没有中国传统皇宫那般庄严肃穆,也不像西方宫殿那般宏伟壮观,但建筑风格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既有中国旧式带廊瓦房, 又有“中日合璧”的殿堂,还有欧式情调的楼宇,可谓古今杂陈,中外 I人、、匚 并举。 宫廷占地总面积万平方米,略呈南北窄而东西宽的梯形。外周为993米长宫墙所围,内有围墙368米,附岗楼11座,共有宫门7 座。伪满皇宫正门位于南部,称莱薰门,此门伪满时期专供“皇帝”溥仪、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及来伪满访问的各国政府首脑出入使用;莱薰门的西部有专供伪满官吏和其他有资格者出入的侧门——保康门,它有“保卫康德”的含义(“康德”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的年号);莱薰门以东有出入建国神庙及伪祭祀府派驻帝宫内管理祭祀的机构庙务所的日式鸟居门;北面由西向东分别为体乾门、福华门、含宏门;西面有一

禁卫门。内部宫门主要有仅供溥仪及其眷属日常出入使用的长春门、伪满皇宫东区的正门同德门及日伪官吏进出伪满皇宫西区外廷的必经之门——兴运门和迎晖门、伪满皇宫西区内廷与外廷的分界线——中和门等。兴运门建成于1934年1月,时值溥仪第三次登基做伪满洲国皇帝前夕,溥仪认为自己即将成为九五至尊,便命人在其门楣上雕刻二龙戏珠图案,并亲自将其命名为“兴运门”,希望国运从此兴隆。 伪满皇宫主体部分为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不对称的区域。西区由三进式四合院构成,包括内廷与外廷,二者以中和门为界。溥仪依据《礼记中庸》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为此门命名,以表达他的处事观“中庸之道”。中和门两侧房间除由溥仪的乳母、部分随侍和御医居住外,还有一间是宫内府司房的办公室。司房是处理溥仪日常生活的办事机构,它负责管钱、管物、收发、传达,隶属于近侍处。内廷是溥仪及其家眷居住和日常生活的区域,包括中国古式四合院和西御花园。四合院的正房居北,为溥仪的寝宫缉熙楼,西厢房为溥仪的中膳房和茶房,东厢房为皇后婉容的画师崔惠茀小姐及佣人的住房,南部为洋膳房。 外廷是溥仪的政务活动区,主要建筑有溥仪处理政务及举行大典的勤民楼、供奉列祖列宗的怀远楼、伪满皇宫的综合管理办事机构——宫内府及关东军派到宫中负责监视溥仪的特派机构——日本宪兵室等。东区包括集居住、办公、娱乐于一体的同德殿、举行大型宴会的嘉乐殿、书画库、东御花园、御用防空洞、游泳池和网球场等。此外,宫廷还包括西部的跑马场、汽车库、御用花窖、禁卫军营房,东部的“建国神庙”遗址、“天照大神”防空洞、祭祀府派驻帝宫内管理祭祀的机构庙务所、禁卫军营房等附属建筑

古建筑发展史

古建筑发展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年代(时期)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夏、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特征1、都城建筑开始突出主权,周制——三朝五门。 2、宫殿建筑与祭祀建筑混搭。 3、夯土筑城起墙。 4、以土木结合架构为主要建筑方式。 5、整齐规划街道,以宫室为主体。 主要进步(具体描述)1、出现了文字甲骨文 2、青铜器 3、夏、商:①我国古代建筑各主要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建筑出现:宫殿、园囿、陵寝、官署、监狱…..以曾有过的:城市、聚落、民居、坛庙、作坊…..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②“以城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以城为中心,将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某些建筑适当集中。除了功能,还反应了礼制上的观念,集中作坊,便于生产及管理)③“前朝后勤”的宫室布局原则(庭院或廊院的建筑组合)④土圹木椁(guo)墓葬制式的确立。(大、中、小型墓结构区别,中、大型墓以大木层叠为椁室,墓坑回填夯土,地面不起坟,有些墓圹上建有祭祀建筑。非贫民之墓中,常有殉人,大墓则另有牲人)⑤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夯土运用于筑城、屋基、墙体及墓圹回填等出,技术提高)⑥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4、周:①奠定了我过封建社会的主要格局(由于封建社会的需要,各类建筑都需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予以划分)②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明显(十分具体并付诸实现(在尺度、数字、色彩等方面)的规定与法则)。③、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木梁架建筑广泛的运用,土木结合,斗拱扩大应用)。④陶制建材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陶制砖、瓦及其他制品使用于建筑,不仅在建筑机构和构造上产生了变革,同时也对建筑的外观和用途带来诸多影响)⑤我国最早建筑文献出现——《周礼.考工记》⑥建筑模数尺度的定规与应用(周代对各种建筑的尺度,都曾做过专门的规定。设有专司丈量各种建筑尺度的宫吏——“量人”) ⑦“三朝五门”(五层门:皋(gao)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三朝:大朝、外朝、内朝) 典型建筑(主要建筑)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高台建筑(殷墟,晚商都城遗址) 中国第一四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 干阑式建筑(湖北圻春) 技术(顶、台阶、细部)1、土木结合(土墙中置木柱) 2、榫卯技术(榫卯出现了多种形式:“燕尾式半肩榫”、“搭边榫”、“割肩透榫”、“环扣”、“落梢榫”、等) 3、木构建筑、夯土技术(抬梁式木构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并已出现斗拱。夯土技术采用“版主方式”。版筑墙体,在夯土时使用工具如夹板、夹棍等) 4、建筑工管制度(司空<管理工程)、司徒 5、瓦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在瓦背和瓦底多置有瓦钉和瓦环) 6、金属建筑构件(门户上之铺首、梁柱之上“金釭”、及车舆之饰件,木椁及家具之支架、灯具等) 7、完善建筑理论体系,严格的等级制度(“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三朝五门”的等级制度,“以城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8、高台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有庭院的雏形)9、开始使用砖(砖迟于瓦,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早周遗址中曾发现土坯砖若干)10、建筑色彩与装饰 11、屋面与墙体(早期建筑屋顶的构造,是在斜梁(或称“大叉手”)屋架间顺屋面坡度放置绑扎成束的芦苇,其上抹泥,表面在抹薄层参沙灰浆,,干后即可铺瓦。苇束之下,亦于室内之一面涂泥,表面再予刷白。墙壁做法:①素夯土墙:常用于院墙等外垣(yuan)②埋置木骨或木柱的夯土墙:见于陕西岐山县凤雏1号建筑遗址的外墙与内墙③草泥墙:用于室内隔墙,多不作为承重结构。)

【中式元素】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前后两坡为正坡,左右两坡为半坡,半坡以上的三角形区域为山花。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诸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袭用歇山屋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中不被应用。

硬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

长春文化广场、御花园的历史

长春地质宫,位于解放大路文化广场北端,建成于1953年。原为长春地质学院、后改长春科技大学,现吉林大学。此楼也是长春地质博物馆的所在地,现为吉林大学博物馆。这栋建筑所在地的用途,原是《新京都市建设计划》中的皇宫预留地,到“满洲国”覆灭的时候,只施工了地基部分。解放后,在前期地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建筑主体并建设完成。此建筑完成后,也成为了当时长春最大的一座单体建筑。目前这里前有文化广场、后有御花园,是个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这是一幅参加摄影赛的作品,拍得不错很能说明现状)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在地质宫北端黄瓜沟河流上打造过长春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官办园林杏花村。在“满洲国”成立前,黄瓜沟以南是一片旷野,并无多少人烟。“满洲国”设立后,在《新京都市建设计划》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关于新皇宫的选址争论颇多、几经反复。在一期计划中,确定正式皇宫位于铁路西的城区西端(现景阳大路政法一条街一带),而在地质宫这个位置上现建一座临时皇宫,将来正式皇宫建成后,这座临时皇宫就作为别宫使用。到1938年二期计划开始实施时,铁路西正式皇宫的规划被取消,地质宫这里就成为唯一的新皇宫所在地投入建设。

虽然皇宫预留地确定了,但皇宫建设涉及的肯定不光是建筑本身。关于这座新皇宫的宫廷院落设计颇费周折,方案经过多次反复。以至于此地只在1934年临时搭建天坛,供溥仪改帝制举行登基告天仪式外,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投入建设。一直到了1938年二期国都建设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宫廷建设方案才被最终确定。在这个占地达50多公顷的面积上,宫廷用地被分为三部分:南部是正门外广场、中部为内廷、北部为宫廷外苑,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皇宫所在地。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

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历史变迁 摘要: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殖民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使东北三省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此期间日本以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为利用工具,1932年3月1号在东北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以溥仪为“执政”,以郑孝胥为“国务总理”,年号“大同”,把长春设立为“首都新京”,并对长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殖民统治建设。本文针对伪满时期长春城市发展特点,结合事实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操纵的伪满洲国定都长春的原因,就伪满洲国对长春的管理进行深入探析,对看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带来严重灾难的同时,客观地评价了列强侵略对长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历史不自觉带动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小城镇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字:长春;伪满时期;建筑风格;历史变迁 一、长春城市历史背景 地处于我国东北平原长春市,东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长春来自距今约7000年前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是古代肃慎祭天时候的祈福之语。因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渐用“茶啊冲”取代喜都(汉译转音为“长春”),成为地名。在此后漫长历史岁月里,这座古都虽使用不同称谓,但一直是东北地区古代王国的古都。早在唐朝,长春地区就作为唐‘安北都护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唐朝囚徒的地方。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称隆州“宽城府”(宽城子),为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国,国富民强,从西方传来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金三大国教之一(道教、佛教、景教),全民信仰,宽城子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众有数十万,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已具备规模,城墙高大分为内外两城,宫殿随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华,百姓安居乐业,有专门传道的牧师在教堂讲道,大多数信徒为富有的地主阶级,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办的最大的教堂听道。长春城规模在清代得以迅速发展、嘉庆五年,清政府设长春厅衙署,下设理事通判、巡检,分别掌管民政和司法事务,隶属于吉林将军,使其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开启了长春的历史纪元。由于关内多自然灾害和战乱,不少汉人向东北逃亡,从关内逃荒过来的中原汉人一路唱着莲花落一路“闯关东”来到这里,从此这片开阔的平原上多了些良田、屋舍、炊烟和灯火。1896年沙俄侵入东北,

长春的文化建筑(1)精编版.doc

长春的文化建筑 首页配图班级姓名

[ 长春历史 ] 长春原有古城,公元 926 年毁于战火。城市的再次形成,缘于清 朝封禁政策的废除,继与沙俄、日本的侵占相联。故对长春既有古城之说,又有 现代城市之议。 一、清朝末期: 1800 年 7 月 8 日清政府地设治,设立长春厅。 1825年长春厅衙署迁到宽城子,即今天的西四道街一带。 二、中华民国时期: 1901 年俄国人建成了长春的第一座火车站 --- 宽城子火车站。 1907 年日本人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 1931 年 9月 19日日军攻占南岭兵营,长春沦陷。 1932 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爱新觉罗溥仪就任执政。 1934 年3月1日爱新觉罗溥仪登基称帝,年号康德。 1945 年 8月 19日苏军进驻长春,日本关东军投降。 三、新中国: 1948 年 10月 19日驻长春国民党守军分别起义,投降,长春解放。 1953 年 7月 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1954 年 9月 2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从吉林市迁入长春市。 1955 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1980 年 8 月国务院决定在东北三省建设商品建设商品粮基地。 1999 年 5月 14日《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出台,确定了长春市城市性质。 这个假期,我们通过探索长春三个特殊时期的文化建筑,来了解长春的近代历史变迁,感受这座历史之城的沧桑。

一、走进长春文庙: 长春文庙始建于 1872 年,后来又被反复修整过,你知道它的历 史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大成殿里供奉的是,他头戴,身着,脚踏云履,手持镇圭,一副天子礼制。西侧为“亚圣孟子” 和,东侧为和“述圣子思”。 , 并配以“编钟”和“编磬”这两 种古代祭祀用的乐器。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 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