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核心知识: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教学策略设计

1.运用实例,展开问题探究,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运用农业区位的原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农业案例,学以致用,树立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民以食为天,我国物产丰富,饮食文化浓厚,美食中的食材基本都是农产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学习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精讲

◆任务一农业区位因素◆

活动1:农业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图,结合教材P54-55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2 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

1.上述两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哪种类型?还有哪些类型?

2.上述两幅景观图体现该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该生产活动还有哪些特点?

3.造成两地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农业分为农、林、牧、副、渔,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水稻插秧、收割的时间不一样,因此农业生产还有季节性的特点,正所谓“夏至稻花香”。造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差异的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农业的概念、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孵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活动。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栽培业、牧业、林业、渔业等,这也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2.农业的生产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区域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活动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教师:同学们,我国农产品十分丰富,东北五常和新疆阿克苏分别是大米和苹果的优质产区,现在我们就以五常大米和阿克苏苹果为例来探究学习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大家结合资料,完成探究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资料一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4℃,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溪浪河、拉林河、虻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肥沃的黑土,加上种植的是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

资料二阿克苏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清澈的水”,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该地处于暖温带,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但水系密布,水流量丰富,滋养着这片肥美的绿洲。

1.同样是水稻种植,东北五常的水稻只能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为什么?

2.阿克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苹果的生长有什么有利影响?

3.阿克苏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却能成为瓜果之乡,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的满足?

4.阿克苏的砂质土壤、五常的黑土分别对苹果、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准确来说是两地热量条件的差异,热量不仅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熟制还能影响农作物的种类,比如阿克苏可以种植苹果等暖温带水果,而海南可以种植杧果、香蕉等热带水果。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的比较到位。气候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熟制,灌溉水源是农作物生长必备的条件,土壤的种类、肥力能够影响到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

1.海南纬度低,热量充足;东北五常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熟制。

2.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糖分高。

3.水源条件。

4.阿克苏的砂质土壤,土质疏松,利于苹果根系延伸;东北五常的黑土土壤肥沃,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土壤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

教师:除了气候、水源、土壤,地形条件也能够影响农业生产。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我们通过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案例来深度探究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材料思考,千烟洲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

【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因此适合发展渔业。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一般而言,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活动3: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

教师:东北五常大米的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我们结合五常大米的案例来分析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五常大米的发展,体现了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清乾隆年间,五常地区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声名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贡米,改革开放后期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称号享誉华夏,畅销海内外。近年来,五常市通过“打造顶级品质、打造最优环境、打造国际品牌、打造高效产业”,全面实施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2015年,五常市委、市政府投入3200余万元建成了

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建设了五常大米网和五常大米溯源防伪查询平台,2018年以来开始举办五常大米节。多年来,哈尔滨市、县两级水稻科研机构不断创新研发,培育出松粳18号、五优4号等优质、高产、耐寒、抗病品种。在栽培技术方面,哈尔滨粳稻种植已全面推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从扣棚育秧起步,现已向车间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教师总结:影响农业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动力等。我们利用表格对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活动4:案例探究—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教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不同,进而发展了不同的农业类型。亚洲水田农业就是典型案例,请大家结合教材P57-58活动,观察图38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总结:影响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人文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1.亚洲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热量和水分要求。

2.①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平原区。②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4.历史因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饮食习惯(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任务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活动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师:寿光市是我国的蔬菜之乡,它是如何崛起的呢?请大家结合相关材【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寿光蔬菜的发展

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质量标准制定中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从“晒太阳过冬”的第一代大棚,发展到第七代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的大棚。在大棚里组装栽培、无土栽培和微机化管理,大棚成了蔬菜“生产车间”。如今,绿色食品成了消费市场

主流,寿光就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当作了新的主攻方向,还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和“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1.评价寿光发展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

2.寿光蔬菜畅销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温室大棚、自动喷灌、夜间补光是对哪些自然条件的改善?

4.寿光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当作了新的主攻方向,还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园”,试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施加影响,局部改变农业生产的条件;除此之外,市场、科技、交通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寿光蔬菜的发展

1.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不利: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易受寒潮、冻害影响。

2.寿光蔬菜畅销海内外,是由于海内外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3温室大棚改善了热量条件,利于反季节蔬菜在冬季生长;喷灌改善了水源条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夜间补光改善了光照条件,利于光合作用,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

4.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成为新的主攻方向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安全,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立,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的。

教师:寿光蔬菜的发展,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稳定,而人文因素处于动态的变化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出现新的变化。请大家阅读教材P60图3.10—3.13,说出这些农业发展实例体现了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教师总结: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体现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牧业基地远离城市。三江平原的水稻种植,体现了育种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摆脱了农作物的地域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冬季小麦的种植,体现了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加强。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如蚕丝制品等备受追捧。

活动2:案例探究—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变化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61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变化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借助科技的力量,其农业生产出现新的发展局面。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变化

1.纬度低,热量充足,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2.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培育良种,提高栽培技术,加强电子商务和现代化物流体系。

3.亚洲-日本,拉丁美洲-北美,非洲-欧洲。市场距离更近,就近销售保证品质,降低运输成本。

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贮藏技术的进步,使得花卉种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新兴花卉专业化生产基地。另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形成新兴花卉消费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地价、土地面积、劳动力成本具有很大的优势。

板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核心知识: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教学策略设计 1.运用实例,展开问题探究,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运用农业区位的原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农业案例,学以致用,树立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教师:民以食为天,我国物产丰富,饮食文化浓厚,美食中的食材基本都是农产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学习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精讲 ◆任务一农业区位因素◆ 活动1:农业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图,结合教材P54-55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2 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 1.上述两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哪种类型?还有哪些类型? 2.上述两幅景观图体现该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该生产活动还有哪些特点?

3.造成两地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农业分为农、林、牧、副、渔,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水稻插秧、收割的时间不一样,因此农业生产还有季节性的特点,正所谓“夏至稻花香”。造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差异的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农业的概念、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孵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活动。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栽培业、牧业、林业、渔业等,这也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2.农业的生产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区域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活动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单元三学科地理年级 教材分析 该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产业区位因素”中“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本章的第一项内容,介绍了区位的概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阐述了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对接下来“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当地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对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2.综合思维: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具体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条件、家乡农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区域认知: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材料对农业进行区位选择及对农业区位进行分析。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难点区别农业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名为《吃货眼中的中国》的地图,并解释:在一位 网友绘制的吃货美食地图上,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朝鲜冷面、云南过桥米 线、福建的佛跳墙、广东的荔枝、台湾的蚵仔煎、新疆的羊肉串、大盘鸡、 南京的板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催人口水。人 们不禁慨叹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有网友甚至立志,“有生之年,要吃遍中 国!” 多媒体环境下的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思考:为何在中国 的不同地方会形成如此多样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与当地的什么产 业活动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 化。 看图 片思 考问 题。 通过 图片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并 引出 新的 授课 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及区位 展示图片并讲解农业生产及区位相关内容 (1). 农业生产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 (2)农业生产特点:空间上:地域性;时间上:季节性、周期性 (3)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相互联系. 学生 做好 相关 笔记 或者 采用 教师 讲解, 学生 易于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时2 讲课题目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授课人 课标要求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农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该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提供一个范式的参考,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一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该节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不是很清晰,且学生地理基础不一,发散思维不足,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重点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习难点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域认知:学生能够运用不同区域的案例对比,说明农业的概念、类型和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的思维,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实地观察的方式,归纳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评价任务1.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让学生知道认识什么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 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 宜”。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 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 土地的合理利用呢? 思考并回答以提问的方式 导入,可以让学 生思考进入课 堂的主题内容, 引出下文。

地理必修二学案NO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第七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以寿光农业为例人类产业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深受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为产业活动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人类通过各种产业活动,成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寿光是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区,多年来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外开放和农村改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本单元以寿光农业为例,探讨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与农业的发展方向。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寿光农业发展的历程,能准确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通过对区位的学习,能够归纳出分析某种产业区位条件的一般思路。 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要走进寿光,感受科技给当地农业带来的影响,分析寿光成为“中国蔬菜之乡”的原因,寿光农业经济再腾飞路在何方呢? 【核心任务】 评价寿光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归纳分析产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思路。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业部门。 【任务路径】 【核心任务】 评价寿光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归纳分析产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思路。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业部门。 【任务清单】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设计一个推介会,向大家介绍你比较熟悉的某一特色小镇(如寿光市稻田镇),说明影响该地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设计并完成一次家乡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研学旅行。 【评价量规】 表现推介会星星口袋 水平一 能够收集与产业相关的人文地理信 息,开展社会调查;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 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 ☆ 能简单介绍特色小 镇,并大体上说明影响该 小镇布局的区位因素。 ☆ 同学们,本 单元的学习即将 结束,请你根据 自己的真实水 平,点亮左侧星 级评级卡里的星 星,并盘点一下 自己的真实表 现! 得星总数 水平二 能够参与社会调查,能够归纳寿光农 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主辨识寿光农业的 区位因素。运用实例说明寿光农业区位的 时空变化过程,并设计出思维导图。 ☆☆ 能清晰条理的介绍特 色小镇,并具体说明影响 该小镇布局的区位因素。 ☆☆ 水平三 设计的思维导图能够准确地反映出 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发展变化,并能够形成 分析产业区位的一般思路。 ☆☆☆ 能根据该特色小镇的 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 资源,预测该特色小镇未 来的发展方向。 ☆☆☆ 水平四 根据某地区位条件,预测一种新的产 业部门,并推测其发展前景。 ☆☆☆☆ 研究寿光农业发展历程分析农业区位因 素及变化评价区位条件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总结点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优势因素、制约因素、主导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很多,有些是有利于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属于优势因素。有 些制约农业生产,属制约因素。 抓住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 因素进行决策,称为主导因素。 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案例延伸:下列材料是何种因素对其农业产生影响? (1)南方丘陵梯田(龙脊梯田照片) (2)新疆哈密瓜丰收照片 (3)南方丘陵的花园照片 (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5)美国人爱喝咖啡。距美国较近的巴西扩大咖啡生产。(巴西咖啡树景观图) (6)山东东营渤海海边,一千多亩优质海水稻稻穗累累,正在进行收割。(渤海水稻景观图) 教师搜集 资料、图片,并 以幻灯片播给 学生 学生起 立发言 调动学 生积极性和 主动性,丰富 课堂内容,让 学生用理论 解决实际问 题。 活动: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度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1)据图3.7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亚洲季风区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在这里形成了水田农业(图3.8)。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思考: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小结: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创设情境三: 在洞庭湖平原上种植了多年水 稻的你,发现你的邻居,在这十几年 把耕地改了几次:“水稻田-甘蔗地 -鱼塘-花卉棚”,是哪些因素影响 的? 作 物花卉蔬 菜 稻米甘蔗 市场价 格(元 /kg) 5 3 2 1 生产成 本(元/kg)2.5 2 0.8 0.4 影响农业 区位选择的因 素不是一成不 变的,尤其是社 会经济因素。 学生自 由发言,总结 规律:由社会 经济因素变 化导致的变 迁。 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 极性和获取 知识的主动 性;培养学生 分析图表,对 比归纳的能 力;理论联系 实际。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学科地理学校年级高一使用教材版本人教版2019 单元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单元课时数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 主题名称产业区位因素 主题概述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下的产业区位,深刻影响并制约着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而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影响三大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三大产业的区位选择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主题学情分析 新授课阶段,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区位综合分析的意识和习惯,应用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我校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居民,所以对农村和农业问题比较了解。对工业问题了解较少,而服务业与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的启发,创设情境,让他们对自己周围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逐渐过度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条件支持1.桌椅按照小组合作探究摆放,便于学生讨论,便于开展探究式学习。 2.需要多媒体,音响可以正常播放,便于图片和视频直观呈现。 3.需要黑板,本单元涉及许多理论性强的知识,需要讲授式教学和板书。 三、单元学习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并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评价某种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 二、案例情景 情境:欧洲的菜篮子——西班牙埃尔埃希多在数万公顷的山坡上和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滩涂中有许多塑料温室,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穿过星罗棋布的新兴小城镇,路上昼夜奔驰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这里是有“欧洲蔬菜之都”称号的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省埃尔埃希多地区。谁能相信,这里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景气的牧场,收获微薄的葡萄园,毫无价值的地中海滩涂,就是当年这里的资产。然而,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辛勤的人们却在这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奇迹。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向欧洲国家运送400个冷藏集装箱的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间断。 图1为阿尔梅里亚省在西班牙的位置图2为埃尔埃希多在阿尔梅利亚省的位置 (一)过去篇:走进埃尔埃希多,看清农业区位之优劣材料一:大部分地貌为山地、丘陵和沿海滩涂。这里曾经是土壤贫瘠、烟稀少的荒芜之地。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材料二:图3为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为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图3 埃尔埃希多地形图4 该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二,评价埃尔埃希多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二)现在篇:深入埃尔埃希多,探究农业发展之出路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后,西班牙政府颁布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吸引本地以及外地农民和外国移民从事土地开发。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从以色列等国引入滴灌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改良: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过去的荒芜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然而温室规模不断扩大,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温室农业迅猛发展还导致西班牙沙漠增多,据2000年会议所提供的数据,西班牙1/5的土地被严重破坏,已逐渐荒漠化。 (2)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地区针对缺水问题主要采取的措施。(6分) (3)说明“三明治”式土壤改良方法的合理性。(6分) (4)简述埃尔埃希多地区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三、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

【公开课】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单位教师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从多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地理问题能力,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章三节内容的布置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这条“内容要求”。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可以看出,本章强调的是“说明产业的区位因素”,手段是要“结合实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重点讲述以下两点:一是各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各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凸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进而通过实践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本节内容作为第三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相关地理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作为农产品的消费者,学生对农业有一定了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并不取自教材,而是以阿荣旗水稻种植为基础讨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文字、图表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图表、文字材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地理实践力: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天峨珍珠李种植为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核心问题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与环境和谐发展。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学生,即使是农村的孩子,农业生产这个话题也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再加上好多学生从小就是生活在城市里,所以对农业不仅知之甚少,更是缺少兴趣,不过学生对新闻时事、家乡地理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所以在教学时力求体现用身边的地理来设计教学,使学生想学,有兴趣的学;高中生已有较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也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及与其他同学合作中取长补短的能力,所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同时达到改变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提前收集了天峨农产品的相关资料。 2.下发导学案,对课本内容进行简略的预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③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家乡农业生产、生活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学会从材料、图表中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进而提高学生提取和运用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家乡农业实例的分析学习,培养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问题情景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时间安排 教 学 阶 段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 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 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 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 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 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 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 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 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 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 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学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导学案 (8)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 解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材料,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 自主学习 基础填空 1.农业及其特点 (1)农业:人们利用① 的自然生产力,栽培② 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特点:③ 性、季节性和④ 性。 2.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2)含义:一是农业所选定的⑤ ,二是农业与相关地理因素的⑥ 。 3.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⑦ 、⑧ 、土壤等。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⑨ 、政策法规、资金、 、 、历史、 文化、政治等。 4.农业区位选择:要做到 ,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自主学编号 31116 班级: 姓名:

自我检测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要遵循因时制宜原则。() 2.农业区位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3.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政策法规的影响。() 知识整合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 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 的气候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 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 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 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 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 展畜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 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如东南丘陵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水源 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 导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人文因素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讲义(知识梳理+例题透析)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农业生产 1.定义:农业生产是指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特点 二、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农业区位影响因素人文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法规,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 1.自然因素 (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2)水源: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种植农作物需要灌溉。 (3)地形: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4)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②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③经济发展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④城镇化的推进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教学中可以结合身边的具体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 生产的区位因素。 核 心 目 标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域认知通过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了解不同 区域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因素不同。 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本地区农业生产的情况,能对不 同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 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 业发展观。 1.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多媒体自制教具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广西桑田图片:“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这是涉及到农业区位的变化问题。 教师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 (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讲述: 1. 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教师强调: 农业生产对象:植物和动物,栽培植物就是种植业,饲养动物就是畜牧业。农业生产的产品 一方面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满足人们生产的需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让学生适当举例说明)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教师适当举例一些常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种农业景观,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2-含解析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解读: 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时要借助实际的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章分别介绍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节为农业区位因素,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本节设计了两部分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每部分内容设计一个活动,分别是“分析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变化对 农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很陌生。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比较陌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并不取自教材,以珠三角地区的变化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图、文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 变化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的方法。 4.结合区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要点 1.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生产: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区位因素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素,自然因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文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自然因素 ①气候

②水源 临近_______,或有_____________,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 _______________。 ④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__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 ①市场 市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②交通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政策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随堂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农作物推广一般包括育种、制种、大田种植等三个环节。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育种工作。目前,海南育种面积近4万亩,制种面积达到20余万亩。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成为我国育种基地的优势是() A.地形多样B.科技发达C.热量丰富D.降水充沛2.海南制种基地农事最繁忙的季节是() 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答案】1.C 2.D 【解析】1.海南岛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农作物全年四季可以生长,有利于缩短育种周期,故热量资源丰富是海南成为我国育种基地的主要优势,与地形多样、降水充沛的关系不大,C正确,AD错;由材料中“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育种工作”可知,科技不是海南成为我国育种基地的优势,B错误。故本题选C。 2.海南制种基地主要优势是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生长期长,海南制种基地可以一年四季进行。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春、夏播种,当地的新品种的种子应该在春、夏播前生产出来,春、夏两季是对种子需求量最大的季节,由此判断海南制种基地农事最繁忙的季节分别是冬、春季节。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 老种子是指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为选样形成的品种,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近年来,我国老种子受到商业种子严重冲击,品种大量减少。位于西南地区金沙江峡谷中的宝山石头城,当地村民用原始生产方式种植了较多的老种子品种。下图示意石头城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宝山石头城保留的老种子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生态环境优良 B.地域较为封闭 C.垂直差异明显 D.育种经验丰

高中地理 第3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二册地理教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2.结合材料,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 学习目标 化。 一、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1.概念:指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以及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和养殖等途径,来获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 (1)产业形式: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业和栽培业等。 (2)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3.分布 在地球陆地面积中,约11%是耕地,约24%是草原和牧场,约31%是森林和林地。 判断 1.农业指的是种植业生产活动。( × ) 2.传统农业一般属于自给自足的农业。( √ )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生产首要的自然因素。 (2)土壤:农作物的生长地,也是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地。 (3)地形: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4)水源:干旱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带或河谷地带。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规模有较大影响。 (2)交通: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一般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作物生产的区位选择可以远离市场。 (3)政策:用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4)生产技术: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5)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重要的区位因素。 (6)土地价格:与市中心距离不同,地价、地租水平不同。判断 1.当前我国政府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这反映了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