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7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任务书

年产7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任务书

年产7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任务书
年产7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任务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化学院08高分子

《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在《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中通过处理一个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分子材料工艺学这门课的工艺过程,掌握聚合过程的物料和能量衡算、各釜的转化率对聚合进程的影响。

二. 设计题目

年产3万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

(成员:刘荣平,徐凡,丁浩,汪鹏程,张臻)

三. 时间安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8、19周(12月26日~1月8日)

四.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产品——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工艺设计。在设计工作结束后,要求完成一份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要采用工程化的语言,图形文件完整。具体说明如下:(一)设计说明书

1.设计说明书的格式

1.1设计说明书的书写采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务处监制印刷的统一规格的毕业

设计用纸;

1.2说明书的目录编排应在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撰写完毕后进行,要求目录中章节

的页码与正文保持一致;目录和正文书写格式及编号要按国家出版社的规范要求来写。

2.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2.1 概述

2.1.1设计意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以及应用前景)

2.1.2设计依据

2.1.3设计概况

(1)主要原料

(2)生产原理

2.1.4设计基础

(1)生产制度

(2)基础数据

(3)各釜总传热系数

(4)各釜搅拌功率和电机功率

(5)操作方式

2.1.5工艺路线的确定

(1)聚合方法的确定

(2)单体原料路线的确定

(3)引发剂的选定(Li、Ti、Co、Ni)

(4)溶剂的选择(溶剂油)

2.1.6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1)聚合反应机理

(2)影响反应的因素

(3)单体浓度

(4)温度

(5)杂质

2.2 原料、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技术指标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技术指标(包括配方中所有的原料)

2.2.2聚丁二烯橡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技术指标(包括聚丁二烯橡胶的结构、性

能、用途以及质量指标等)

2.3 生产流程简述

2.3.1生产流程简述

(1)聚合工段

(2)后处理工段

2.3.2聚合过程的操作条件、控制指标

2.4 工艺计算—物料衡算

2.4.1计算基准

2.4.2聚合釜物料衡算(丁二烯系统、溶剂油系统、引发剂系统、聚丁二烯橡胶

系统)

2.4.3终止釜物料衡算(终止剂用量计算、防老剂用量计算)

2.4.4凝聚釜物料衡算(基础数据、凝聚釜物料衡算图:循环水用量、损失量、

去振动筛的聚丁二烯橡胶胶粒量、水蒸气冷凝量、进入冷凝釜的蒸气总量)2.4.5缓冲槽、振动筛、洗胶罐物料衡算(进料系统、出料系统)

2.4.6干燥、脱水物料衡算

2.4.7包装物料衡算

2.4.8校验设计任务

2.5 工艺计算—能量衡算

2.5.1基础数据

2.5.2各聚合釜转化率的确定

2.5.3各釜物料组成及物性数据

2.5.4热量衡算

(1)计算基准

(2)总热量衡算图

(3)各釜热量衡算式

(4)搅拌热

(5)各釜热量衡算

2.6 设备选型

2.6.1聚合釜容积

2.6.2搅拌功率的确定

其它略

2.7 设计总结

2.8 参考文献

(二)设计图纸

2#图纸一张,A3图纸一张;

内容:聚丁二烯橡胶工艺流程图

五.设计基础

年产量3万吨;年开工时间8000小时;每吨聚丁二烯橡胶消耗丁二烯1.06吨;总转化率大于80%;丁二烯浓度10-16克/100mL;丁油入釜温度≤40℃;首釜温度≤95℃;末釜温度≤110℃;聚合系统压力≤0.44MPa;计量罐压力≤0.1MPa;计量泵压力≤0.8MPa。

设计选用配方:

镍/丁二烯=1.5×10-4;铝/丁二烯=1.0×10-3;硼/丁二烯=1.0×10-3;铝/镍=3-8;铝/硼﹥0.5-1.2;醇/铝=6;防老剂/丁二烯=1%。(质量比)全装置总收率93.5%;总消耗6.5%(以1.06吨100%丁二烯为基准计算收率和损耗).损耗(包括工艺损耗和机械损耗)分配如下:

聚合挂胶等损失2%

油水分离器水相丁二烯溶解损失2%

聚合、凝聚的丁二烯机械泄漏损失1%

包装过程中不合格和落地料损失1%

凝聚、振动筛聚丁二烯渣末损失0.5%

六.参考资料:

1.《聚合物工艺设计》陈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

2.《高聚物合成工艺》王久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7;

3.《高分子材料概论》韩冬冰,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1;

4.《化工设计概论》侯文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5.《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赵德仁,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6;

6.《高聚物合成工艺设计基础》张洋,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7。

指导老师:程从亮、张璟焱

审阅人:

2011年12月15日

2017年度顺丁橡胶市场研究报告

2017年度顺丁橡胶市场研究报告 摘要 顺丁橡胶是顺式-1,4-聚丁二烯橡胶的简称,其分子式为(C 4H 6 ) n 。顺丁橡 胶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结构规整的合成橡胶,其顺式结构含量在95%以上。根据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镍系、钴系、钛系和稀土系(钕系)顺丁橡胶。顺丁橡胶是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大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香波,硫化后其耐寒性。耐磨性和弹性特别优异,动载荷下发热少,耐老化性尚好,易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并用。顺丁橡胶特别适用与制造汽车轮胎和耐寒制品,还可以制造缓冲材料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有18家顺丁橡胶生产企业,产能约为158.2万吨/年,同比下降了10.2%,产量约84万吨,同比减少0.9%。近年来汽车轮胎和树脂改性等行业产量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原料顺丁橡胶的需求增长。顺丁橡胶价格在2011年8月一度达到35800元/吨的高点,在利润驱动下我国顺丁橡胶项目的投资成为石油化工行业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我国顺丁橡胶产能增长过快,因此顺丁橡胶在国内已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预计未来几年国内顺丁橡胶产能过剩状态仍将继续。 《2017年顺丁橡胶市场研究报告》是在“十三五重点新材料”《中国制造2025》背景前提下,将通过对顺丁橡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环境、顺丁橡胶技术发展情况、顺丁橡胶消费前景、国内外顺丁橡胶供需状况、顺丁橡胶行业成本情况以及国内主要企业竞争分析等几部分的数据研究来探求顺丁橡胶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研究力图回答如下几个业内人士非常关注的几个问题有: 1.顺丁橡胶技术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如何? 2.顺丁橡胶的消费需求现状如何?需求增长潜力有多大? 3.顺丁橡胶生产现状如何?增长潜力如何? 4.产能过剩,企业该如何转型? 5.顺丁橡胶的进出口情况如何? 6.顺丁橡胶行业利润如何?

丁二烯工艺设计讲解

目录 1 引言 (37) 2 工艺路线 (37) 2.1 生产的基本原理 (37) 2. 2 工艺路线的对比与选择 (37) 2. 3 DMF法碳四抽提丁二烯装置的特点 (38) 2. 4 物料衡算 (39) 2. 5 装置工艺流程图 (40) 2. 6 工艺流程说明 (40) 2.6.1 第一萃取精馏部分 (40) 2.6.2 第二萃取精馏部分 (42) 2.6.3 丁二烯净化部分 (43) 2.6.4 溶剂净化部分 (44) 2. 7 工艺控制 (44) 2.7.1 原料质量变化对产品的影响及调节方法 (45) 2.7.2 主要工艺条件的变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6) 结论 (49) 参考文献 (50) 致谢 (51)

1 引言 丁二烯来源:从油田气、炼厂气和烃类裂解制乙烯的副产品中都可获得碳四馏分。碳四系列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主要有丁二烯、顺丁烯二酸酐、聚丁烯、二异丁烯、仲丁醇、甲乙酮等,它们是有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无论是裂解气深冷分离得到的碳四馏分,还是经丁烯氧化脱氢得到的粗丁二烯,均是以碳四各组分为主的烃类混合物,主要含有丁烷、正丁烯、异丁烯、丁二烯,它们都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1,2]。 C4的分离与C2、C3馏分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各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很小,使分离变得更加困难,采用普通精馏方法在通常条件下将其分离是不可能的。为此工业生产中常用在碳四馏分中加入一种溶剂进行萃取的特殊精馏来实现对C4馏分的分离[3-5]。 2 工艺路线 2.1 生产的基本原理 由于碳四原料中大部分组分与丁二烯-1,3之间的沸点较为接近,而且相互之间有共沸物产生,这样采用一般的精馏方法很难进行分离开,所以为了得到目标产品(丁二烯)就必须采用特殊分离方法——萃取精馏。萃取精馏的原理就是:向被分离物料碳四原料中加入一种新的组分——萃取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它的加入使得原来物料中各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发生明显变化,从而使物料中难以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的组分如:顺丁烯-2和反丁烯-2等组分在第一萃取精馏塔分离出来,乙基乙炔和乙烯基乙炔等组分在第二萃取精馏塔分离出来。 经过两段萃取精馏得到的粗丁二烯再经过两段普通精馏即得到产品丁二烯。普通精馏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相同压力下相对挥发度不同的特点,使混合物处于气—液两相共存时各组分在液相和气相中的分配量不同从而将各组分分离开。 甲基乙炔和水等轻组分在第一精馏塔顶脱除,第二精馏塔则用于脱除在萃取精馏部分未能完全脱除的顺丁烯-2、丁二烯-1,2、乙基乙炔、碳五等重组分,塔顶得到产品丁二烯。 2. 2 工艺路线的对比与选择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丁二烯-1,3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乙腈法(ACN)、二甲基甲酰胺法(DMF)和N-甲基砒硌烷酮法(BASF)。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零件图:1张其它资料: 三、上交材料1、零件毛坯图(A4)在零件图上添加加工余量并标注尺寸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3、夹具装配图1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四、设计时间全文结束》》年11月16日xx年11月29日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年级:xx级学生姓名: 许海芬学号: 六、具体设计任务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进行分析。 1、1零件的作用零件座是用于支撑轴类零件的,镗孔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滚动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的配合要求,或是滑动轴承外圆与轴承孔的配合,两个孔是用于固定轴承座的,单边固定是出于满足结构和安装位置的要求。 1、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1)直径

30、8两孔都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的值为1、6um,是加工的关键表面。(2)轴承座上、下表面及前、后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3、2um、是加工的重要表面,轴承座的上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0、008、而且与轴承孔中心线有平行度要求0、003,轴承座的前后端面与轴孔中心线垂直度要求为0、003,是重要的加工费表面。(3)直径1、3沉孔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较低。(4)经分析零件图可知,轴承座底面为高度方向基准,轴承座前端面为宽度方向基准。 2、拟订工艺路线正确选择粗精加工基准;确定加工方法和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加工顺序。 2、1粗精加工基准选择精基准考虑选择以加工的轴承座底面为精基准,保证底面与直径30孔中心线的距离为30,该基准面积较大,工件的装夹稳定可靠,容易操作,夹具结构也比较简单。 选择粗基准选择不加工的直径30孔外轮廓面为基准,能方便的加工出直径30孔,保证孔中心线与轴承座上端面平行度,直径30外轮廓面的面积较大,无交口、冒口飞边等缺陷,符合粗基准的要求。 2、2选择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查表可知内孔、平面的加工方案。 表1 轴承座各面的加工方案加工表面精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 加工方案底面 IT

豆浆机市场调研报告

豆浆机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一)调研的产品················· 1.产品的简介············· 2.产品的发展史··········· 3.对此产品的了解程度··········· (二)调研的方法················· (三)调研的时间················· (四)调研的内容················· 1. 产品调查(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外观、技术、材质、价格) 2. 使用者调查(用户群体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使用观感) 3. 市场状况分析(目前市场国内外几大品牌主要情况比较、主打产品设计特点分析) 4. 设计分析(对主流设计思路的分析、对未来设计趋势的展望) 5. 特色设计实例(概念、人文、关爱、习俗等) (五)总结与分析················· 1. 取长补短,切合实际 2. 设计构思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高频率的步伐,忙碌的生活习惯,让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情感压力等等因素都不得不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关注健康,关注养生,豆浆便是我们最好的调理和营养品。豆浆机——也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提升生活的质量,既方便又干净,自己用得放心。随着科技的发展,豆浆机也不断的换代更新·········

一、调研的产品 ①豆浆机简介豆浆机,采用微电脑控 制,实现预热、打浆、煮浆和延时熬煮过程全 自动化。随着人们健康认识的增强,为了卫生, 喝的放心,纷纷选择家庭自制豆浆,拉动了家用 豆浆机现今的市场。 ②它的发展史 1900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是孝子,其母患病期间,刘安每天用泡好的黄豆磨豆浆给母亲喝,刘母的病很快就好了。豆浆机最开始几块石板手转研磨豆浆,到后来用牲畜拉。慢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用小型轻便的塑料手推豆浆机,到现代,发明了全自动的豆浆机,并且在不断的革新,自主研发的文火慢熬、智能不粘等技术。第一台豆浆机是现在九阳的董事长王旭宁发明的。由九阳1994年生产的。九阳的现任董事长王旭宁,因为他非常喜欢喝豆浆,所以就发明了豆浆机. ③了解程度从调查显示,许多家庭对豆浆机不了解,使用较少,传统家庭多是老人在操作使用。消费者购买时比较盲目,不知道哪个品牌较好,哪个耐用等现象,关注度比较少。 二、调研方法

Q_SH 3635 0103-2017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ICS83.060 G 35 Q/SH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H 3635 0103—2017 代替Q/ SH 3165 251-2014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2017-12-01发布2018-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SH 3165 251-2014《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本标准与Q/SH 3165 251-2014的主要差异: ——原GB/T 1232.1 不注日期引用,修改为GB/T 1232.1-2016 注日期引用; ——原GB/T 4498.1 不注日期引用,修改为GB/T 4498.1-2013 注日期引用; ——增加引用GB/T 8170。 本标准附录A~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技术质量处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晓娟应俊扬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H 3165 251-2011; ——Q/SH 3165 251-2014。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简称低顺橡胶或LCBR)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1,3-丁二烯在锂系催化体系下经溶液聚合制得的的低顺橡胶。该低顺橡胶主要用于塑料改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1-2016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 门尼粘度的测定 GB/T 4498.1-2013 橡胶灰分的测定第1部分:马弗炉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5340 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其制样方法 GB/T 19187 合成生胶抽样检查程序 GB/T 24131 生橡胶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3 要求 3.1 外观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为白色或无色透明固体。 3.2 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技术指标 3.2.1 A35R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应符合表1的技术指标 表1 A35R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技术指标

丁二烯的精馏工艺设计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年产1.6万吨丁二烯的精馏工艺设计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金朝晖副教授 联合指导教师高华晶副教授 完成日期2011-8-29 化工学院 Chemical Technology

摘要 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轭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使得其在合成橡胶和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多种橡胶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目前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另外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该生产方法又可分为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乙腈法,该法最早由美国Shell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5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它以含水10%的乙腈(ACN)为溶剂,由萃取、闪蒸、压缩、高压解吸、低压解吸和溶剂回收等工艺单元组成。目前,该方法以意大利SIR工艺和日本JSR工艺为代表。二甲基甲酰胺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又名GPB法,由日本瑞翁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6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一套7.5万吨/年生产装置。公司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建成一套4.5万吨/年生产装置。N-甲基吡咯烷酮法,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68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一套7.5万吨/年生产装置。也是目前国内主要生产方法。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吉林化工有机合成厂采用乙腈法(CAN法)年产14万吨丁二烯工艺,通过已给出的数据进行物料衡算,热量横算,设备计算和换热器等计算完成年产12000吨丁二烯的精馏工艺设计,并进行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设备配管图等设计与绘制,将所学系统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关键词:丁二烯,乙腈法,C4馏分,物料衡算

2017年乙烯、丙烯、丁二烯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1. 烯烃产品价格持续走强 (4) 2. 乙烯景气大周期回顾和展望 (6) 2.1 甲醇涨价推动聚乙烯价格上涨 (6) 2.2 乙烯未来供需分析 (8) 3. 丙烯景气展望 (9) 4. 丁二烯景气展望 (12) 5. 投资建议 (13) 6. 风险分析 (13)

图目录 图1:乙烯、丙烯、丁二烯(右轴)价格(元/吨) (4) 图2:乙烯产能、需求和开工率预测(万吨) (6) 图3:乙烯-石脑油价差(元/吨) (7) 图4:沿海外购甲醇MTO装置价差变化(元/吨,价差=乙烯-甲醇*2.6).. 7 图5:丙烷脱氢价差 (10) 图6:乙烷和石脑油收率图 (12) 表目录 表1:烯烃装置盈利测算(元/吨) (5) 表2:17-18年新增乙烯产能(万吨) (8) 表3:油头丙烯、西北煤化工和沿海MTP成本变化表(元/吨) (11) 表 4:未来几年美国乙烯产能扩张情况(万吨) (12) 表 5:丁二烯企业弹性比较(每上涨1000元对应EPS弹性) (13)

1. 烯烃产品价格持续走强 石化中最重要的中游产品就是三烯一苯,这也是炼化企业化工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16年乙烯、丙烯、丁二烯价格分别上涨了14.9%、54.7%、231.5%,同期石油脑几乎没有上涨,这也造成石化盈利大幅增长。以标准的百万吨乙烯装臵为例,预计年化利润提升在30亿元左右。展望17年,我们对上述产品的盈利判断如下: 图1:乙烯、丙烯、丁二烯(右轴)价格(元/吨)

表1:烯烃装置盈利测算(元/吨) 1. 乙烯:16年煤炭和甲醇价格分别上涨165%和76%,带动西北煤化工和沿海MTO装臵的成本提升了1150元和1800元,相应聚乙烯价格也上涨了1750元/吨。虽然最高成本的沿海MTO已经创出了近几年的盈利新低,但是对油头乙烯来说,产品价格上涨还是带来盈利的大幅改善。我们认为17年由于甲醇的成本支撑,预计乙烯价格还将稳定在9000元/吨,但如果油价大幅上涨,油头乙烯的单吨盈利恐怕会有所下滑; 2. 丙烯:16年丙烯价格涨幅接近3000元/吨,幅度远大于乙烯,除了成本推升以外,主要也是过去两年价格过于低迷,在成本类似的情况下,价格年初比乙烯低了接近3500元/吨,因此产能扩张已经显著放缓。展望未来丙烯和乙烯的逻辑恐怕会出现进一步的分化,核心就在于17年以后的美国乙烷脱氢产能的大量投产,这一方面会造成乙烯供给的大量增长,一方面又由于气头乙烯产能不副产丙烯、丁二烯而变相大量减少丙烯的供给。所以未来大概率会发生乙烯利润向丙烯和丁二烯的转移,我们判断丙烯行业中,最为受益的将会是丙烯脱氢产能; 3. 丁二烯:丁二烯4季度价格接近翻倍,未来随着美国乙烷脱氢产能的投产,大概率供给还会进一步紧张,因此也成为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逻辑简单清晰,市场推荐热度也很高,我们就不在详述。但对应标的上,除了大炼化以外,我们还建议关注齐翔腾达;

丁二烯萃取精馏工艺设计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丁二烯萃取精馏工艺设计系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时间

目录 任务书 (Ⅰ) 开题报告 (Ⅱ)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Ⅲ) 评阅教师评语 (Ⅳ) 答辩会议记录 (Ⅴ) 中文摘要 (Ⅵ) 外文摘要 (Ⅶ) 1.前言 (1) 1.1性质及用途 (1) 1.2国内/外生产概况 (1) 1.3生产方法 (3) 2.生产工艺 (8) 2.1生产原理 (8) 2.2工艺流程 (8) 2.3工艺流程图 (10) 3.基础计算 (12) 3.1物料衡算 (12) 3.2热量衡算 (22) 4.设备计算 (28) 4.1基础数据计算 (28) 4.2汽液负荷量 (29) 4.3脱重塔计算 (30) 4.4脱轻塔计算 (36) 5.结论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47) 附录一:设备图 (48) 附录二:毕业设计查重报告 (50)

**********程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分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61201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丁二烯萃取精馏工艺设计 2.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15年10月15日~2016 年6月1日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黄春超.年产7万吨丁二烯工艺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4.5.7. [2]袁霞光.丁二烯生产技术进展[J].当代石油化工,2011,4:25~29. [3]王嵩智.乙腈萃取精馏分离丁二烯的工艺流程模拟[J].弹性体,1998,1:30~35. [4]王程琳,包宗宏.三种萃取精馏法生产1,3-丁二烯的经济评价[J].当代化工,2014,43(7),1252~1256. [5]朱淑军.C4馏分丁二烯萃取精馏塔的模拟和分析[J].科技进展,2001,4:23~28. [6]马沛生,李永红.化工热力学(通用型)第二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109~147;159~173. [7]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1:108~171. [8]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上下册.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阅读文献和教科书,撰写开题报告; (2)学会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乙腈市场分析报告

2.16 乙腈 乙腈又名甲基氰,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有类似醚的特殊气味,有优良的溶解性能,能溶解多种有机、无机和气体物质。有一定毒性,与水和醇无限互溶。乙腈能发生典型的腈类反应,并被用于制备许多典型含氮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乙腈最主要的用途是作溶剂,如作为抽提丁二烯的溶剂,合成纤维的溶剂和某些特殊涂料的溶剂。在石油工业中用于从石油烃中除去焦油、酚等物质的溶剂。在油脂工业中用作从动植物油中抽提脂肪酸的溶剂,在医药上用于甾族类药物的再结晶的反应介质。在需要高介电常数的极性溶剂时常常使用乙腈与水形成的二元共沸混合物(含乙腈84%,沸点76℃)。乙腈是医药(维生素B1)、香料中间体、均三嗪氮肥增效剂的原料,也用作酒精的变性剂。此外,乙腈还可以用于合成乙胺、乙酸等,并在织物染色、照明工业中也有许多用途。 工业上乙腈经乙酰胺脱水或由乙炔与氨在催化下反应制得,它也是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副产物。 2.16.1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2013年,全球乙腈合计产能13.7万吨/年左右,产量10.5万吨,开工率76.5%。2013年全球消费乙腈10.5万吨。 表2.16-1 2013年世界各地区乙腈供需状况 2.16.1.1 世界供应状况分析及预测 2013年,全球乙腈的主要生产企业是英力士、旭化成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等三家企业,其合计产能为7.36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64%左右。 表2.16-2 2013年乙腈世界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2014~2025年全球乙腈新上项目集中在中国。其中,湖北农昴化工和山东石大-神华化学两家企业采用合成法,其余均为丙烯腈副产。 表2.16-3 2014-2025年国外宣布的乙腈拟在建和扩建项目 2.16.1.2世界需求状况分析及预测 2013年,中国、美洲、欧洲和日本是全球乙腈消费的主要地区,其中中国占比38.1%,位居首位。 图2.16-1 2013年世界乙腈各地区消费量 中国38.1% 美洲19.0% 欧洲16.2% 日本5.7% 其他21.0%

年产7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任务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化学院08高分子 《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在《高分子材料工艺设计》中通过处理一个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分子材料工艺学这门课的工艺过程,掌握聚合过程的物料和能量衡算、各釜的转化率对聚合进程的影响。 二. 设计题目 年产3万吨聚丁二烯橡胶聚合工艺设计 (成员:刘荣平,徐凡,丁浩,汪鹏程,张臻) 三. 时间安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8、19周(12月26日~1月8日) 四. 设计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具体的高分子材料产品——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工艺设计。在设计工作结束后,要求完成一份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要采用工程化的语言,图形文件完整。具体说明如下:(一)设计说明书 1.设计说明书的格式 1.1设计说明书的书写采用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务处监制印刷的统一规格的毕业 设计用纸; 1.2说明书的目录编排应在设计说明书的正文撰写完毕后进行,要求目录中章节 的页码与正文保持一致;目录和正文书写格式及编号要按国家出版社的规范要求来写。 2.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2.1 概述 2.1.1设计意义(本项目国内外发展研究概况以及应用前景) 2.1.2设计依据 2.1.3设计概况 (1)主要原料 (2)生产原理 2.1.4设计基础 (1)生产制度 (2)基础数据 (3)各釜总传热系数 (4)各釜搅拌功率和电机功率 (5)操作方式 2.1.5工艺路线的确定 (1)聚合方法的确定 (2)单体原料路线的确定 (3)引发剂的选定(Li、Ti、Co、Ni) (4)溶剂的选择(溶剂油) 2.1.6聚合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1)聚合反应机理 (2)影响反应的因素 (3)单体浓度 (4)温度 (5)杂质 2.2 原料、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技术指标 2.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技术指标(包括配方中所有的原料)

丁二烯市场分析报告

2.17 丁二烯 丁二烯,英文名Butadiene,有1,2-丁二烯和1,3-丁二烯两种同分异构体,一般所说的均指1,3-丁二烯。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轭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使得其在合成橡胶和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合成橡胶、热塑性弹性体和塑料的主要单体。 目前,全世界约98%的丁二烯是生产乙烯的副产品,通过C4馏分抽提得到,其余丁二烯则是通过正丁烷或正丁烯脱氢工艺生产制得。根据从C4馏分抽提丁二烯溶剂的不同,丁二烯主要生产工艺分为乙腈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 2.17.1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目前世界丁二烯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北美和西欧地区。到2012年,全世界丁二烯生产能力约为1277.9万吨/年。其中东北亚约560.5万吨/年,北美约238.7万吨/年,西欧约237.万吨/年,其它国家或地区约241.5万吨/年。2012年世界丁二烯产量为1026.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80.3%。 从需求看,东北亚、北美和西欧是丁二烯的主要消费地,三地区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3.6%。2012年西欧消费丁二烯在179.4万吨左右,占17.5%,北美消费丁二烯为185.5万吨,约占18.1%。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对丁二烯的需求大幅增加,2012年东北亚地区消费量约为491.4万吨,约占世界消费量的48.0%。 丁二烯主要用于生产丁苯聚合物(包括丁苯橡胶及胶乳、SBCs、K树脂等)、丁二烯橡胶、ABS、丁腈橡胶、氯丁橡胶、己二腈/己二胺等。其中,合成橡胶是丁二烯最主要的消费领域。 表2.17-1 2012年世界各地区丁二烯供需状况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二、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三、要求: 1.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卡、检验卡和各道的工序卡。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夹具装配图一套及夹具体零件图一张。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指导教师: 下达时间:年月日前言

本课题主要研究主离合器分离叉的机械加工工艺并设计出一套主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而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的设计对产品制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需要靠优良的制造技术来保证。它不仅是组织车间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也是生产准备与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还是新建工厂、车间的基本技术文件。 机床夹具的使用不仅可以确保工件、机床与刀具的相对位置,还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减少装卸工件的时间等等。因此机床夹具使用相当广泛。 本课题中分离叉主要用于离合器和减速器中,起拔动作用。只有设计出正确、合理的工艺规程及相应夹具,才能使分离叉的各技术参数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分离叉功能满足要求。因此,设计出正确、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对于制造出合格的分离叉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绪论 1.1 机械制造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到今天,其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拓展。相较于传统“工艺”热加工、冷加工、装配三大部分外,现代“工艺”演变成了一个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制造技术体系,并以整个制造过程为服务对象。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外圆表面的加工一般可以采取车削、成形车削、旋转拉削、铣削外圆、横磨、研磨、普通外圆磨、无心磨、车铣和滚压等方式。内圆表面加工方法有钻孔、扩孔、铰孔、拉孔、镗孔、磨孔、挤孔等等。平面加工方法有刨销、铣削、插削、车削、磨削、拉削等。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一些高科技技术如自动化控制技术、电磁技术、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等等已经在制造领域得到应用。目前我国工艺发展重点是创新设计、并行设计、改性技术与现代成形、材料成型过程仿真与优化等。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使工艺流程中辅助工序、辅助工装以及材料的配套发展得到重视,并注重搬运、贮存、检验和包装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办法。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作为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已经逐渐得到开发与运用。 1.1.2 机械制造工艺发展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将会向着满足日益增长的加工质量、经济、环保要求方向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制造不仅精度高,而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机械制造工艺也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来保证生产质量与效率。工艺过程将做到“绿色”、“快速”、“高效”、“节省”。 机械制造方法将朝着自动化、精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并将继续融入到机械制造技术当中。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就是典型的例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如CAD、CAE、CAPP等技术,使研发、制造周期更短,效率更高。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工艺过程将会更加精密,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一些先进制造技术将会使加工过程实现精密化。

丁二烯生产技术

丁二烯生产技术 收录: 2009-02-24 发布: 2009-02-24 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轭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使得其在合成橡胶和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多种橡胶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丁二烯的生产方法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目前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另外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该生产方法又可分为乙睛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1 乙腈法 该法最早由美国Shell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56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它以含水10%的乙腈(ACN)为溶剂,由萃取、闪蒸、压缩、高压解吸、低压解吸和溶剂回收等工艺单元组成。1977年Shell公司在改造中增加了冷凝器和水洗塔,并将闪蒸和低压解吸的气相合并压缩,其中约8%经冷凝送往水洗塔洗去溶剂,塔顶气相返回原料蒸馏塔,这样就除去了C4烃中的C5烃。其余气体一部分送往高压解吸塔,另一部分作为再沸气体送往萃取蒸馏塔塔底以提供热能,从而省去了一台再沸器,降低了蒸汽用量。水洗塔底溶剂的约1%送往溶剂回收精制系统,以保证循环溶剂的质量。对炔烃含量较高的原料需要进行加氢处理,或采用精密精馏、两段萃取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丁二烯。目前,该方法以意大利SIR工艺和日本JSR工艺为代表。 意大利SIR工艺以含水5%的ACN为溶剂,采用5塔流程(氨洗塔、第一萃取精馏塔、第二萃取精馏塔、脱轻塔和脱重塔)。在第一萃取精馏塔前加一氨水洗涤塔,用以除去原料中0.04%-0.08%(质量百分数)的醛酮。炔烃由第二萃取蒸馏塔第75块塔板侧线采出,送往接触冷凝器。脱重塔塔底和接触冷凝器底部物料合并,其热能回收后用于原料蒸发器。该工艺不仅能使丁二烯收率达到96%-98%,还能使丁二烯与炔烃分离,丁二烯产品纯度可以达到99.5%以上。该技术的特点是流程简单,溶剂解吸在萃取精馏塔下段完成;第一萃取精馏塔采用两点进料,有利于改善塔内液相的浓度分布,减少该塔上段的液相负荷,降低能耗;在第一萃取精馏塔下部设置一台换热器,起中间再沸器的作用,可充分利用塔底热能提高烃类从溶剂中的分离效率;采用在第二萃取精馏塔第75块塔板侧线除炔烃的技术,使丁二烯与炔烃几

丁二烯的应用领域

丁二烯的应用领域 4.1 丁二烯的应用领域 丁二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略带芳香味的气体,沸点为-4.4℃。 从丁二烯的结构式就可以看出,用它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完全符合合成橡胶的基本要求,即化学反应活性较强,形成的大分子链非常柔顺,聚合后每个单体单元都含有一个不饱和键,易于有控制地进行硫化交联。 丁二烯目前主要用于合成丁苯、聚丁二烯、丁腈、氯丁以及聚丁二烯橡胶和合成ABS、BS、SBS、MBS等树脂,也用来生产环丁砜、1,4-丁二醇、正辛醇、己二醇、己二腈、环辛二烯、1,5,9-环十二碳三烯等有机化工产品。目前生产的合成橡胶中,80%以上要用丁二烯作为主要原料。丁二烯中的2/3是用来制造合成橡胶的。 4.1.1 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一种是自由基引发的乳液聚合,另一种是阴离子溶液聚合,两种聚合工艺生产不同等级的SBR,乳液和溶液聚合生产出的SBR的主要差别是线性度、分子链的分子量的分布及微观结构有所不同。乳液聚合的干橡胶(也称为固体橡胶)和SBR乳胶通常在聚合基上含有约75%~77%的丁二烯,而溶液聚合的干橡胶通常在聚合基上含有75%~85%的丁二烯。SBR在聚合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加入少量的百分数的其他化学品(如,催化剂、抗氧剂及其他改性剂等)于最终聚合产品中。 苯乙烯-丁二烯(SB)共聚乳胶含有相当高含量的苯乙烯。通常苯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比例范围从45:55~80:20。然而,相比SBR乳胶,SB不被硬化。SB共聚乳胶是通过乳液聚合工艺来生产的,和SBR生产工艺相似。 纸张涂层和地毯背胶是SB乳胶的最大市场所在。高品质包装及高光泽纸张需求量增长促进了对SB乳胶在纸张涂层方面应用的连续增长需求。在大的经济

(完整版)设计任务书

附件二设计任务书 年产2亿支维生素C注射液水针车间设计 一、设计任务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二班制,联动线生产)。 3、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4、车间工艺用水的管道布置图(不包括制水站,按照GMP规范要求,工艺用水由制水站出发70℃循环送至用水点); 5、工艺用水的管道系统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 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每位学生的设备详细综述。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100); 3、车间工艺用水的管道布置图(1:100); 4、工艺用水的管道系统图(1:100); 5、工艺管道流程图。 三、设计规模 技术参数:药液pH5-7,干燥温度:250℃,微孔滤膜0.45μm 安瓿瓶规格5ml,灭菌温度100℃。 设计要求:年生产能力:2亿支/年 包装规格:2mL(0.5g)/瓶 外包形式:10瓶/小盒,10小盒/中盒,10中盒/箱。 处理目标:从别的厂家处购买维生素C、碳酸氢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焦亚硫酸铵等原料以及其他一些辅料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

四、工作班制 250天/年,两班制,每班6小时,联动生产线。 五、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剂(即L-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丁糖酸。由于维生素C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用量方法: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救治克山病可用大剂量,由医师决定。必要时,成人每次2~4g,每日1~2次,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厥。 药物过量:每日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应用大量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六、工艺流程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封、灭菌、质检、包装等步骤。其中原料的准备又分为药物的准备、安瓿的准备、注射用水的准备。药物通过浓配、稀配,进入灌封,当澄明度不够时,也可在浓配后静置沉淀。制备注射用水时先利用饮用水通过二级反渗制备去离子水,再经多效蒸馏机得到注射用水。安瓿的清洗、灭菌、灌封采用洗烘灌封联动机组。灭菌采用水

丁二烯市场分析

第二章市场分析 2.1 原料路线分析 2.1.1工业C4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炼油厂: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臵、加氢裂化装臵、减粘裂化装臵、焦化装臵和热裂化装臵都能够生产C4烃,但由催化裂化装臵生产的C4最多,占60%以上。 (2)化工厂:裂解制乙烯的联产物C4的特点是:丁二烯含量高,约占裂解C4的50%左右。 (3)油田气:C4烷烃约占1-7%。 (4)其他:烯烃联产:乙烯齐聚制烯烃时可以得到1一丁烯;酒精脱水、脱氢制丁二烯等都可以产生C4组分。 2.1.2 原料分离 原料生产方案的选择就是在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佳的生产方案,这个方案既能满足项目的生产要求,又具有实施的可能性。不同的生产方案要求不同的工艺流程,不同的化工设备,不同的操作条件,不同的安全要求,不同的“三废”处理要求。原料的生产方案会对项目的投资,成本,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 2.2 丁二烯 2.2.1 丁二烯发展状况 2.2.1.1 国际发展状况 预计今后几年,由于世界乙烯工业的发展以及合成橡胶以及ABS树脂等需求的增长,将有多套丁二烯新建装臵投产,预计到2012年世界丁二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350万吨/年左右,产能增长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中国大陆、印度、韩国、伊朗、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均有一定数量的丁二烯新建或扩建装臵投产。 美国析迈(CMAI)公司称,未来5年全球丁二烯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亚洲的年均增速将超过5%,中国和印度的增速更高,将超过10%。…… 2.2.1.2 国内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我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专家分析指出,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从国际看,不少国家和地区产能过剩…… 国内方面,近几年随着乙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为与新建或扩建乙烯装臵配套,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旗下企业抓住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机遇,纷纷新建或扩建丁二烯装臵…… 山东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超募资金投资的10万吨/年丁二

聚丁二烯橡胶性能学

聚丁二烯橡胶的力学性质 摘要:聚丁二烯橡胶是以1,3-丁二烯为单体聚合而得到的一种通用合成橡胶,1956年美国首先合成高顺式丁二烯橡胶,我国于1967年实现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在合成橡胶中,聚丁二烯橡胶的产量和消耗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居第二位。中乙烯基丁二烯橡胶、丁钠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等几种不同的聚丁二烯橡胶产品都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市场。作为一种橡胶,它弹性高,是当前弹性最高的一种;耐低温性能好,其玻璃化温度为-105,是通用橡胶中耐低温性能最好的一种;其耐磨性能优异;滞后损失小,生热性能低;耐屈挠性好;与其它橡胶的相容性好。由于其优异的高弹性、耐寒性和耐磨损性能,主要用于制造轮胎,也可用于制造胶鞋、胶带、胶辊等耐磨性制品。 关键字:聚丁二烯橡胶、第二、弹性高、性能好、轮胎 背景:1956年美国首先合成高顺式丁二烯橡胶,我国于1967年实现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在合成橡胶中,聚丁二烯橡胶的产量和消耗量仅次于丁苯橡胶,居第二位。弹性高,是当前弹性最高的一种,耐低温性能好。广泛用于轮胎制造,高档鞋、胶鞋、胶带、胶辊等耐磨性制品,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截止2006年,我国共有生产聚丁二烯橡胶企业共6家,总产量达44612Kt。今年来,聚丁二烯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98至2003年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2003年总消费量达236万吨。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聚丁二烯橡胶的力学性质和用途,以及一

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因而在次进行论述。意义:聚丁二烯橡胶是我国最重要的胶种之一,为适应轮胎行业技术发展的要求,了解聚丁二烯橡胶的力学性质,有利于我们对他用途的认识,加深我们对合成橡胶的认识和对其性能的改进,从而发现它更大的商业价值。 研究理论和方法:基于高分子性能学的知识,以及高分子物理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RPA动态性能分析法,冲击弹性实验、GT-7012-A磨耗试验、橡胶硬度测试、门尼松弛实验、橡胶拉伸行为曲线、屈服行为。 研究进展:王中平等采用NdBR应用到轮胎配方中,结果表明轮胎耐久性和速度性能明显提高,轮胎温升明显降低,轮胎的安全性能明显提高。刘金铃等研究了乙丙橡胶与顺丁橡胶并用,可以显著提高回弹性,降低永久变形。 正文:按聚合方法不同,聚丁二烯橡胶可分为溶聚丁二烯橡胶、乳聚丁二烯橡胶和本体聚合丁钠橡胶三种。按分子结构可分为顺式聚丁二烯和反式聚丁二烯。而顺式聚丁二烯又以顺式含量不同分为高顺式聚1,4-丁二烯、中顺式聚丁二烯、低顺式聚丁二烯。聚丁二烯橡胶中最重要的品种是溶聚高顺式丁二烯橡胶。 其性能特点是:弹性高,是当前弹性最高的一种;耐低温性能好,其玻璃化温度为-105,是通用橡胶中耐低温性能最好的一种;其耐磨性能优异;滞后损失小,生热性能低;耐屈挠性好;与其它橡胶的相容性好。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丁二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丁二烯价格大起大落的原因:被动式供给 (4) 一、丁二烯主要来自于乙烯裂解装置 (4) 二、丁二烯的供给主要由乙烯裂解装置开工率决定 (6) 第二节丁二烯未来全球供给有望持续偏紧 (9) 一、裂解原料轻质化和MTO工艺均将导致丁二烯供给减少 (9) 二、国内蒸汽裂解装置投资放缓,MTO装置后来居上 (11) 三、美国的乙烷裂解装置将进入集中投放期 (14) 四、其他地区的乙烯产能有增有减 (15) 五、未来两年石脑油乙烯装置开工率将受到抑制 (16) 第三节重点公司分析 (19) 一、中化国际 (19) 二、海南橡胶 (20) 三、齐翔腾达 (20)

图表目录 图表1:丁二烯生产工艺—混和碳四抽提法 (4) 图表2:丁二烯生产工艺—丁烯氧化脱氢法 (5) 图表3:乙烯、丁二烯、丁苯橡胶价格走势情况(美元/吨) (7) 图表4:乙烯-石脑油价差变动情况(美元/吨) (7) 图表5:丁二烯价格与乙烯-石脑油价差之间的关系(美元/吨) (8) 图表6:不同原料每生产百万吨乙烯所副产的丁二烯产量(万吨) (10) 图表7:2015年我国乙烯原料构成情况 (10) 图表8:中国和美国未来四年新增乙烯产能情况(万吨) (16) 图表9:中国和美国未来四年新增丁二烯产能情况(万吨) (16) 图表10:中国乙烯产能变化情况(万吨) (17) 图表11:美国乙烯产能变化情况(万吨) (17) 图表12:中国丁二烯产能变化情况(万吨) (17) 图表13:我国乙烯装置的开工率极有可能下滑 (18) 图表14:全球原油生产与消耗平衡(百万桶/天) (18) 表格目录 表格1:国内丁二烯装置统计 (5) 表格2:不同裂解原料对应的主要裂解产品收率(%) (9) 表格3:截至2016年我国的乙烯装置统计 (11) 表格4:2017~2020年预计投产的乙烯产能统计(仅包含MTO,不包含MTP) 13表格5:国内规划的丁二烯装置情况 (13) 表格6:美国未来新增的乙烷裂解装置情况 (14) 表格7:2015~2025年其他国家的乙烯产能规划 (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