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的区别有哪些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的区别有哪些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的区别有哪些

云南肝病网https://www.doczj.com/doc/593595616.html,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的区别有哪些?

只要身体内存有乙肝病毒,我们就会把他们看成是一样的患者,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乙肝的种类有很多,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虽然都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那么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呢?

区别

乙肝携带者仅仅只是感染了乙肝病毒,身体内的免疫机体并没有参与到抗击病毒中来,这也就使得肝脏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损害,而病毒只是寄存在肝细胞中,也没有对肝脏进行一定的伤害,也就是说乙肝携带者的肝功能是正常的。乙肝患者是指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且身体内的免疫机体已经开始对病毒进行抗击,由于乙肝病毒是存在肝细胞中的,所以免疫机体在对病毒进行攻击的时候就会对肝细胞进行误伤,从而导致了肝细胞受到了损伤,影响了肝功能的正常运行,此时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现象,这种情况成为乙肝患者。当然乙肝携带者如果肝脏受到了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那么就会转变为乙肝携带者。而乙肝患者在通过治疗肝功能恢复,也不会变为乙肝携带者,因为此时的病毒并不稳定,肝功能也许还会出现异常。

相同

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身体内都存有乙肝病毒,并且都是具有传染性的,只是强弱有所区别。当然传染性的强弱不是和名称有所联系的,而是和体内病毒的活跃程度相联系。这时就需要进行乙肝dna检测来进行确定体内病毒的活跃程度和病毒的数量,体内的病毒越多,越活跃代表着传染性越大。乙肝携带者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就和正常人一样,而乙肝患者一般会出现头晕、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的症状,有一部分的乙肝携带者也会出现此类的症状。乙肝携带者如果病情稳定的话只需要定期的进行复查,注意饮食即可,如果存在异常,仍然需要进行治疗。乙肝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治疗都是需要进行抗病毒。

以上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的区别和相同点,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如果非要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显然乙肝患者是比较严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都是不可以轻视的,如果任其发展的话会对肝脏形成一定的影响,乙肝病毒不仅仅具有传染性,还具有一定的嗜肝性和抵抗性,所以对于乙肝的治疗是不可不重视的。

?:4006-230-900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推广和普及乙型肝炎的防治、护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对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护理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员对该疾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乙型肝炎(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病原学 (一)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乙肝病毒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 22nm ,数量最多。管形颗粒直径 22 × 40--400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 HBsAg ,无感染性。 图 1 乙肝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二)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和抗-HBs) 1. HBsAg 阳性: HBV 感染的一个指标。 抗 HBs 阳性:标志着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也是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 2.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 HBcAg 和抗-HBc ) HBcAg 阳性: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检测血清中 HBcAg 。

抗-HBc 持续阳性:体内病毒复制活跃,易转为慢性。抗-HBc IgM 消失后,抗-HBc IgG 出现,它可在血清中长期存在,是 HBV 既往感染的标志。 3. e 抗原抗体系统( HBeAg 和抗-HBe ) HBeAg 阳性:感染早期, HBV 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 HBeAg 持续阳性: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 抗-HBe 阳性: HBV 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 通常将 5 项 HBV 感染血清学标志( HBVM )称为“两对半”。 “大三阳”指 HBsAg+ 、 HBeAg+ 、抗-HBc+ ,多表示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病毒量大,传染性强。 “小三阳”指 HBsAg+ 、抗 -HBs+ ,抗-HBc+or- ,表示病毒复制能力下降,预后较好。 病原学 (三)抵抗力 HBV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30 ℃ - 32 ℃至少可存活 6 个月, -20 ℃可存活 15 年。 100 ℃干烤 1 小时; 100 ℃直接煮沸 2 分钟; 微波(频率 2450MHz 、输出功率 500W 、 75 ℃) 1 - 3 分钟, 0.5% 过氧乙酸,3% 漂白粉溶液, 5% 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 HBV 。 (四)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 动物模型:黑猩猩和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其中以黑猩猩最敏感。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 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高发年龄在40岁后,而男性患者为女性的7—10倍。剧临床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肝癌和乙肝有关,因此,乙肝患者必须要预防肝癌的发生。 长期饮酒+劳累,26岁小伙患者上肝癌 一位刚26岁的小伙到院就诊,本以为只是肝炎,想不到竟被查出肝癌,患者小张(化名)年纪轻轻就患有肝癌,与其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关。经过了解得知,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母婴阻断,早在幼儿园时,小张就被查出携带乙肝病毒。 但他身体强壮,没有任何肝病症状,所以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等到小张大学毕业之后,熬夜加班、聚会喝酒时发现,他慢慢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次到医院一查,竟已发展到肝癌。 “假如小张母亲积极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小张也许不会得病;假如小张自己有坚持半年做一次体检,在发现肝炎病毒活跃时,及时做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戒烟戒酒,他也不会如此年轻就得肝癌。”李亚磊院长表示。 “携带者”必须半年体检一次 乙肝病毒携带者最终都会发展成肝癌吗?并非如此。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两个不一样的阶段,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会感到明显不适,一般是在偶然查体(上学、上班、参军等)时,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 如果没有做体检,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完一生,但也不排除一直携带病毒,在多年后突然转为活动性肝炎。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肝脏方面的全面检查,包括乙肝五项,肝功能,病毒DNA及彩超检查,一旦发现肝功能损害、病毒活跃,就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抑制肝病发展。

李亚磊院长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还可以监控治疗的疗效。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异常,或是治疗效果不佳的,可及时由肝病专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60例案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与总结乙型肝炎病毒性的肾炎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了解其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的患者在临床上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乙肝病毒DNA与其临床表现的关联,以乙肝病毒情况和蛋白尿的状况进行分组,而后给与核苷类物质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结果3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39.13%,6个月后病情缓解率达52.17%。结论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乙肝病毒的DNA载量与蛋白尿情况呈现出正关系,抗病毒的治疗有利于病患病情的缓解。 标签:乙肝病毒;肾炎;蛋白尿 在我国,乙肝病毒属于高发性流行性疾病,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0%。乙肝病毒容易引发肝脏以外的人体器官的疾病,其中乙肝病毒性肾炎是属于肝外表现的常见现象。成人中患有乙肝病毒性肾炎人群中20%会有可能发展成为末期性肾脏疾病[1]。本组研究主要观察60例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病理情况,对乙肝病毒血清的DNA载量和24 h的尿蛋白定量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观察之间的联系,并且分析核苷类似物质在乙肝病毒性肾炎方面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经过肾活检而确诊的乙肝病毒性肾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57岁,平均年龄为(33.6±9.8)岁,其中12~31岁患者有41例。60例患者与在1989年北京座谈会中所提出的乙肝病毒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一致[2]。其标准有3点:血清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肾活检证明存在有肾小球肾炎问题,但排除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炎的情况;肾组织可查有乙肝病毒抗原。特别是第三条为必备性条件。 1.2实验室检查在24 h内对60例病患进行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尿常规、乙肝血清标志物、免疫学检查(包含IgA、IgG、IgM、C3、C4),以及乙肝病毒DNA载量的检测。并根据其载量水平来进行研究分组:第一组为乙肝病毒DNA 载量105 copies/mL组。 1.3肾组织病例检查60例患者全部通过B超引导进行皮肾穿刺活检,而后再将采集到的肾组织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病例检查处理。所有光镜检测的标本均含有10个以上的肾小球,将其组织用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后再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为2 μm,分别做PASM、PAS、Masson 、HE染色,免疫病理检查以冰冻切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抗人的IgG、IgM、IgA和C3、C4、C1q行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IgG、IgM、IgA和C3、C4、C1q,由此来观察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在肾组织的分布特点和强度,以及分布的部位。石蜡切片取样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免疫组化的染色处理,而后将所有标本进行电镜检查。

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

33苗族与汉族H BsAg 阳性率比较x 2=17153 P <0101 333 土家族与汉族H BsAb 阳性率比较x 2 =17110 P <0101 3 333 苗族与汉族H BsAb 阳性率比较x 2=20130 P <0101 表3 含H BsAg 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 类型及所占比例 组 合 类 型 人数百分比(%) H BsAg H BsAb H BeAg H BeAb H BcAb +-+-+1913516+--++2023717+----35615+-+--561014+---+31518+-+++4017+--+-9117++---3016++-++2014+ + + -+ 3 016 3 讨论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H BV 携带者及其慢性持续感染者,主要通过输注血制品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采血用具而发生感染;也可通过体液尤其是唾液经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父母垂直传播给婴儿[2]。乙肝感染的极大多数发生在小儿时期[3],受环境、疾病的影响,而种族的差异及其免疫遗传学特征对乙肝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有重要作用[4]。湘西位于湖南西部边陲,地处湘、鄂、川、黔、渝边境,是土家、苗、白、侗、瑶等少数民族积聚的地方,而吉首大学的学生多来源这五省。导致本地区 大学生H BsAg 阳性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土家 族、苗族学生H BsAg 的感染率及H BsAb 阳性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本地区地处边远的山区,环境污染少,流动人口少,人群接触H BV 的机会也相对减少;其二,此区偏僻,经济不发达,吸毒人员非常少,致使H BV 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相对减少;其三,土家族、苗族生病后多采用民族医药、中草药及推拿按摩等非注射疗法治疗,也很少输注血制品及免疫增强剂,从而大大减少了血源传播机会;其四,可能与种族易感性及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其五,由于土家族、苗族人群乙肝疫苗的接种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从而使土家族与苗族大学生的H BsAb 阳性率明显低于汉族学生。 预防措施:①是乙肝疫苗的注射;②应加强对H BV 携带者的管理,与健康者分开居住,大三阳者应重点隔离或休学治疗;③加强乙肝防治宣传工作,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改善环境卫生;④土家族、苗族群体不轻易接受注射治疗的习俗,在乙肝的预防中也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肖亦景,汤学民,汤森林,等.湖南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液流 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0,11(3)∶133-137. [2]邬祥惠.病毒性肝炎[M].见: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7-49. [3]黄名军,徐志一,付庭源,等.学龄前儿童H BV 感染率及危险因素 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1990,11(3)∶129-132. [4]骆抗先,何超,何海棠,等.汉藏傣瑶维蒙黎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3,14(5)∶266-270. 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 朱新宇,王勤英,王守义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山西太原030001) 收稿日期:2002-10-30 修订日期:2003-02-14基金项目:山西省教委科学研究基金(98038) 作者简介:朱新宇(1956— )女,湖南人,教授,主要从事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 【摘要】探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细胞因子所起的作用。对100例慢乙肝患者及15例正常人群检测了血清 T NF 、I L -2R 、I L -6、I L -8、及H BV DNA 定量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各型慢乙肝患者血清T NF 、I L -2R 、I L -6、I L -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重度>中度>轻度。H BV DNA 复制水平与血清T NF 、I L -2R 、I L -6水平及病程与血清T NF 、I L -2R 、I L -6、I L -8水平均呈正相关。慢乙肝患者血清T NF 、I L -2R 、I L -6和I L -8水平能够反映肝细胞损害 的程度,在乙肝慢性化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化;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R512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03)04-0217-03 7 12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3年8月第19卷第4期

男性高发病年龄段

男性高发病年龄段 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佰众专业体检中心对27864名男性的体检结果做出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30岁以下男性心电异常、乙肝病毒携带比例高,30-40岁高血脂、脂肪肝、肥胖比例高,41-50岁骨质疏松、骨矿减少、痔疮比例高,50岁以上餐前血糖高比例大。更值得关注的是,有3529名男性参加心理测试,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强迫、敌对的异常比例最高。 本次统计的27864名男性中,九成以上男性每天吃早餐,睡眠质量好,吸烟饮酒人群七成为40岁以下男性,半数男性能够定时定量运动,30岁以下未婚男性占多数。体检结果统计显示:体重超标比例为34.2%,脂肪肝占26.2%,血脂高占22.6%,乙肝病毒携带者2.9%。 年轻未婚男性定时定量运动比例高 统计结果显示,能定时定量运动的男性比例为53.1%,30岁以下占46.4%,其中未婚男性定时定量运动比例高;偶尔运动的男性比例为25.3%,30-40岁的男性占35.7%;基本不运动的比例为11.5%,30岁以下男性占44.3%。未婚男性由于个人业余时间相对充分,多数人会选择游泳、爬山、打球、器械等健身运动,在体检结果中也可以看出,30岁以下男性高血脂、肥胖、脂肪肝比例很低,可能与经常运动有一定关系。 30岁以下男性乙肝病毒携带比例高

从佰众专业体检中心统计结果中看出,30岁以下男性乙肝病毒携带现象在各年龄段中比例最高,医生指出,与年轻人经常在外吃饭,接触传染源机会较多有关,加上多种原因造成免疫力、抵抗力低,成为易感人群。佰众健康管理医生建议年轻人应该尽量减少在外吃饭的次数,加强锻炼,增加免疫力,每年一次定期体检,如果乙肝五项全为阴性,应该及时注射乙肝疫苗。 30-40岁体重超标、脂肪肝、高血脂比例高 统计结果显示,最突出的现象为体重超标比例高,体重指数高于正常值的比例为34.2%,30-40岁男性占三分之一,脂肪肝的比例为26.2%,其中30-40岁之间男性比例为27.7%,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的高发比例均为30至40岁的男性。血脂增高的比例为22.6%,30-40岁占35.2%。佰众健康管理医生分析,与这一年龄段男性饮食油脂含量高,经常饮酒,没有时间运动有很大关系。 41-50岁骨质疏松、骨矿减少、痔疮比例高 从佰众专业体检中心结果中统计到,27864名男性中选择骨密度检查的1707人,骨质疏松的男性比例为22.4%,40岁以上占70.8%,骨矿减少的男性占21.2%,40岁以上占65.5%。 佰众营养师建议,40岁以上男性应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豆类、虾皮、海产品等,抽烟喝酒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要多注意。多晒太阳,多抽出时间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很多男性由于经常

1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的随访报告

1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的随访报告 发表时间:2013-01-16T10:58:53.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6期供稿作者:许志扬关军许建新施海展 [导读] 供者心脏获取和转运间应注意供者心脏的保护,尽量减少其热缺血时间。 许志扬关军许建新施海展 (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市第一医院教学医院福建莆田 351100) 2004年9月,笔者科室为1例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终末期Ebstein畸形患者实施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现已术后8年,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41岁,体质量76Kg,患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心脏功能Ⅳ级),多次保守治疗后病情不能改善而入院。查体:血压136/60mmHg(1kPa=7.5 mmHg),心界明显扩大,呈全心性扩大,触诊无震颤,心尖搏动位于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外3cm。可触及抬举样心尖搏动,心率94次/min,律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超声心电图(UCG)示全心扩大,右心极度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返流,右室内径78mm,左室舒张末内径59mm,射血分数(EF)38%,胸部X线片心胸比例(CTR)为0.9。查乙肝两对半示小三阳,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DNA测定量4.56X104copies/ml。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心功能Ⅳ级,乙肝病毒携带者。 供者为男性,22岁,脑外伤死亡。生前体健,ABO血型与受者相同,淋巴细胞毒抗体试验(PRA)阳性率〈10%,血清乙肝、巨细胞、疱疹和EB病毒检查均为阴性。供者与受者的体质量差异〈20%。 1.2方法 供心获得:将供者上腔静脉在右心房入口上方4cm处剪断,切断下腔静脉及主动脉,在左右肺动脉交叉处切断肺动脉,最后切断肺静脉。供心选用4。C Stanford晶体保护液进行灌注,取下供心后放入预置冰生理盐水的双层密闭塑料袋的容器内转运。供心缺血时间少于4小时。受者手术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主动脉远端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血流降温(28~处切断主、肺动脉。供心修剪,采用4-0Prolene线连续外翻缝合,其30℃),阻断循环后切除病变心脏,保留右心房、左心房后壁,于近心吻合顺序为:左心房,房间隔,右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结束后,开放主动脉,心脏经20W/s除颤一次复跳,为窦性心律,主动脉阻断时间180min,心脏复跳后发现肺动脉吻合口后壁漏血,经用自体心包片绕一周捆绑缝合后血止。患者分别于术前一天晚9点及术前分别静脉滴注赛尼哌75mg,术后环孢霉素A(CSA)、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强的松抗排斥反应,并辅以一般性保肝治疗。 1.3结果 患者术后转ICU特护,常规监测,术后第2天尚未脱离呼吸机,出现气管内出血,气管内吸出血性液体每次约10ml,大约每10min进行1次,持续约3h。给予行床边纤支镜检查,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有一局部糜烂出血,给予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后血止。术后第3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10天始出现血钾升高,最高达6.5mmol/L,经用利尿剂后逐渐转为正常。术后第19天出现活动后气促。床边彩超示心包积液,在床边彩超引导下穿刺置入导管引流,当即引流出暗红色液体650ml,导管引流3d后无引流拔除。术后20天始血糖升高,最高达16mmol/L,强的松减量并使用胰岛素后恢复,术后一个月出院。术后给予CSA、骁悉抗排斥反应治疗,血CSA浓度维持在200—300ng/ml。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射血分数(EF)60%,肝功能正常,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患者于术后3年出现全身乏力,肝功能异常,ALT升至216 IU/L,乙型肝炎DNA测定量5.89X1010copies/ml,考虑为免疫抑制剂应用导致乙肝病毒复制,肝功能受损,予减低CSA 用量,并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同时辅以积极保肝治疗,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乙型肝炎DNA测定量3.82X105copies/ml。现服CSA 75mg bid,CSA浓度维持在120—130ng/ml,骁悉 1.0 bid,恩替卡韦 0.5mg qd,同时辅以一般性保肝治疗。 2.讨论 2.1供者心脏获取和转运间应注意供者心脏的保护,尽量减少其热缺血时间。本例患者采用4。C Stanford晶体保护液进行灌注可使供者心脏迅速降温,减少心肌氧耗。目前认为供者冷缺血时间3—4小时为安全时限[1],也有国外文献报道,随着保护措施的改善,供心缺血时间超过8小时已被较好耐受[2]。本病例心脏热缺血时间为4min,冷缺血时间为2.5h,术后经过证实供心保护效果良好。 2.2术中确保供受体心脏吻合对位正确,防止扭曲,避免吻合口漏血,缩短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目前心脏移植主要采取三种术式:经典法、双腔静脉吻合法和全心脏移植法。有作者认为,经典法保留了受体较多的心房组织,易导致移植术后心房扩大、心脏位置扭曲等,会明显增加右心功能不全及心率失常的发生率[4]。本例患者采取经典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80min,心脏复跳良好,术后未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及心力衰竭。 2.3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时发现与治疗并发症、严格的无菌隔离技术和有效的控制感染是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保证。该患者术后出现了气管出血、心包积液、血糖升高等并发症,发现后经积极处理均得到及时纠正。 2.4术前合并乙肝病毒感染并非心脏移植手术的绝对禁忌症[5]。对于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受体,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可适当降低,CSA 的浓度可适当调低。该患者术后3年出现乙肝病毒复制,肝功能异常,经积极抗病毒和保肝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得到控制,肝功能恢复正常,目前并未发现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故适当的抗病毒和积极的保肝治疗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Wheeldon D,Sharples L,Wallwork J,et al. Donor heart preservation survey[J]. J Heart Lung Transplant,1992,11(5):986-993. [2]Scheule AM.Zimmerman GJ,Johnston JK,et al.Duration of graftcold ischemia does not affect outcomes in pediatric heart transplant recipients [J].Circulation,2002,106 (12 supple 1):1163-1167. [3]廖崇先,李增棋,陈道中,等.原位心脏移植18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206. [4]臧旺福,田海.对心脏移植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器官移植,2010,1(4):197-199. [5]吴锡阶,陈良万,陈道中,等.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处理[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28(3):168-170.

慢性持续性肝炎

慢性持续性肝炎: 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多为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延续或亚临床病毒感染发展而成。慢性持续性肝炎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多为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的延续或亚临床病毒感染发展而成。此外,尚可因药物如异烟肼、扑热息痛等或慢性酒精中毒引起,也可继发于某些全身疾病。本病多数有明确的急性肝为病史,迁延不愈半年以上,有者可达几年十数年,或有输血史及长期用损伤肝脏药物,长期饮酒史。常感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不适及失眠、心悸等神经官能症症状,少数有低热、体重减轻。体检时肝脏可轻度肿大,有无痛或叩击痛,肝功检查可轻度改变且波动、HBsAg(乙肝表面抗原)可呈阳性等,提示慢迁肝存在。 慢性活动性肝炎: 简称"慢活肝"。其特点是:(1)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2)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3)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痿、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4肝功能检测可有谷丙转氨酶(GPT)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试验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Υ-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对那些隐慝发展长期不缓解,澳抗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既往有肝炎病史(有时不明确),有较显的肝炎症状如疲倦乏力、食欲差、腹胀等症状,肝脏多肿大、并可有脾大,多有反复发作性黄疸,面色较灰暗,前胸可见有蜘蛛痣或肝掌征。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性升高,多伴有蛋白代谢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病例有肝外系统表现,如关节炎、肾炎等。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部份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 【追问】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镜下病变的罪主要区别是? (1)慢性持续性肝炎:临床症状常较轻或仅有肝功能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较急性时减轻,Kupffer细胞增生活跃,汇管区或小叶内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有时汇管区可因有少量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宽。肝小叶轮子廓清楚,小叶界板无破坏。肉眼观,肝体积增大,但表面平滑。此型肝炎一般发展缓慢,经过较好,大多数可以恢复,少数可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2)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型肝炎病变较重,肝功能持续异常。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更为广泛而严重。肝细胞坏死呈灶状或条带状,并具有以下二种特征。①小叶周边的肝细胞界板受到破坏,界板肝细胞呈灶状坏死、崩解,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称为碎片状坏死;②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肝细胞坏死带,称桥接坏死。坏死区可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小叶周边部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呈星芒状向小叶内伸展,并与小叶内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一)

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一) 一、引言-鲜血引出的沉重话题 案例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考国家公务员9名,有157人报名应考。经笔试、面试,前13名报考者参加最后体检,其中4人不合格。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周一超总分排第八(笔试第四),因被检查出有乙肝“小三阳”。招考单位“按国家公务员招考条例”,判为“不合格”,不予录用。周在4月2日晚知道自己因身体原因被淘汰后,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把菜刀来找到人事劳动保障局公务员管理科科长干某询问公务员招收录用情况,向干某要看化验单未果,后到洗手间拿出了藏在包中的水果刀对两位人事科干部进行行刺,造成一死一伤的悲剧,周随后被刑事拘留。1]浙江嘉兴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一审判处周一超死刑立即执行。 人们在阅读完案例后,对悲剧的发生进行感叹的同时不禁要问:什么是乙肝“小三阳”?它和肝炎病之间有何联系?医院的这种体检结果对劳动者身体状况的评价意义是什么?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劳动者的就业情况?为什么录用单位要拒绝录用此类劳动者? 二、医学常识的交代 1963年,Blumberg等科学家的医学发现开辟了实验室诊断发现带毒者的途径,使得在例行体检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携带者。 我国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我国目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约60-70%,这其中又有10-15%人血清HBV表面抗原阳性而表现为乙

型肝炎病毒携带。全国有14亿人口,大部分的民众都受过肝炎病毒的感染。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乙肝患者大约有3千万人。3] 并非每个感染病毒的人都会成为乙肝患者。从医学概念上来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以及乙型肝炎患者的名称有着不同的意义。 乙肝病毒感染者:过去感染过或现在正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叫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患者:有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黄疸发热等,检查结果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这类患者通常应该进行临床的治疗和养护。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临床上常将HBsAg阳性而无任何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测正常半年以上者(既往从无肝功能异常病史)称之为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权威的医学观点认为,这部分人除不能从事献血、幼托和饮服行业外,可照常工作、学习。大部分不需要临床治疗,但须注意日常的生活保健及个人卫生习惯。5] 在人员录用程序中,对肝器官的体检主要有两个项目供录用单位选择:1、肝功能测试;2、乙肝五项检查。在检查的功能上,两者具有不同的分工。前者主要是看肝脏的功能是否正常,后者是看乙肝病毒感染状态(过去感染或现症感染)。感染了乙肝病毒,肝功能可以正常,也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摘要 [摘要]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乙肝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20 亿人感染乙肝病毒,35 000万人慢性感染,每年约有60 万人死于乙肝。为了防治乙肝,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现在已被许多国家用于乙肝免疫。这大大降低了乙肝的感染率,同时也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率。但由于宫内感染和免疫失败的存在,这两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了解乙肝的宫内传播机制与免疫失败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宫内感染和乙肝的垂直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即对乙肝的宫内传播机制和免疫失败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宫内感染机制; 免疫预防; 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文献综述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s 2 billion people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350 million people with chronic infection, about 600 thousand people die every year.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vaccine and immunoglobulin are now used in many countries for hepatitis B immunization. This greatly reduces the infection rate of hepatitis B, but also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t because of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immune failure, these two methods can not completely block the spread of hepatitis B vir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immune failure in the prevention of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8T16:14:29.6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作者:蔡航孙靖张树林张正旭[导读] 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 蔡航孙靖张树林张正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76)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方式以及其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乙肝五项检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但是基本不存在肝病相关症状表现的一些患者,一般被称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治疗以及检验的主要关注点在于传染力方面的检验。临床常用的两种乙肝病毒检验方式为乙肝五项检验法又称乙肝“两对半”检查,HBV-DNA荧光定量检验法。在临床检测中通过检验患者体内乙肝相应项目能够判断患者的乙肝病毒传染力情况以及乙肝病毒的发展状态,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提出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议等[1]。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检验相关内容,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分别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检验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资料4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3.5±4.2)岁。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并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分别对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具体内容如下。让研究组患者准备待检,检验前禁食早饭,保证空腹采集血液样本。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收集适量的静脉血,并将其在室温下静置30min后,对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后获得的血清分别标号,储存于-20℃环境下备用。对血液样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测定,以及FQ-PCR法进行HBV-DNA荧光定量检测,检测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2]。检测完成后,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抗-HBc+)、抗表面抗体(HBs+)、e抗体(抗-HB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检验的阳性率。关于HBV-DNA定量检测标准:定量检查正常值为1.0*103copy/ml,当低于检测标准时HBV-DNA为阴性,当高于检测标准时HBV-DNA为阳性[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乙肝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一定危害性的病毒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乙肝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面对检测出大数量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评判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发展状况以及乙肝传染力是一项重要内容[4]。因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相关临床检验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临床常用于乙肝病毒检验的内容主要有乙肝五项检验和HBV-DNA检验,前者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常规检测方法,后者是用于精确测量患者乙肝相关抗体抗原的定量检验工具,两者在乙肝病毒检验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乙肝五项检验或称乙肝“两对半”检验是一种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查的方式。对乙肝五项进行检测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患者的乙肝感染状况,主要用于分析患者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一定状态。但乙肝五项检验在临床医学检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果要提高检验准确率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检测项目进行综合判定[5]。在临床医学当中,将乙肝五项与HBV-DNA检验手法进行综合使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毒检验的准确度。除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外,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胃镜检测等能够进一步了解乙肝病毒对患者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选用HBV-DNA检验法进行检测和乙肝五项检验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均为阳性,但HBV-DNA阳性率检测率为65.12%。其中HBsAg、HBeAg、抗-HBc检测结果相近,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抗HBs+、抗-HBc+、抗-HBe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中使用乙肝五项检验法能够快速对其进行检测但准确率有一定局限,而HBV-DNA检验法能够更加精确的判定其结果,临床医学中对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检验可以结合两种检验手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逐步确认。参考文献:

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佩乐能和派罗欣不同讲解

浅谈佩乐能和派罗欣新七大不同 1.适应症不同: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2种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但适应症有一定区别。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适应症是成年人慢性乙肝(包括阳性及阴性乙肝),每周一次 ?聚乙二醇干素α-2b的适应症是成年人HBeAg阳性慢性乙肝,每周一次(没有HBeAg阴性乙肝适应证)2.临床疗效不同 ?迄今为止,派罗欣是针对乙肝和丙肝具有最高的应答率和治愈率。 ?只有派罗欣真正具有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的疗效。 ?佩乐能在多数患者中的治愈率与普通干扰素相似。 3.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同 2 种聚乙二醇干扰素各种官方批准的数据显示,派罗欣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佩乐能。同时,派罗欣的不良事件停药率低于普通干扰素,而佩乐能的不良事件停药率略高于普通干扰素。 4.PEG 技术不同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40KD)派罗欣的PEG 分子比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12KD)佩乐能更大——在一定 范围内,PEG 分子越大,干扰素在体内活性就越高;派罗欣的PEG分子是更为理想的支链结构——比佩乐能的线形PEG分子结构更稳定,纯度更高,体内清除更慢。 5.药代动力学和病毒动力学不同 每周1 次注射佩乐能,无法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无法持续抑制体内病毒,在一周之内病毒水平将显著回升。每周2 次注射,血药浓度也会在给药的间隔出现明显的波动。 派罗欣是唯一一种每周1 次(180 μg/周)注射的聚乙二醇干扰素,可以使体内血内持续抑制病毒水平,不会出现回升。 6.给药标准不同 佩乐能由于分布容积大,呈全身分布,因而必须根据体重调节剂量。因为派罗欣分布容积小主要集中在肝脏,而无需根据体重调节剂量。 7.用药方式不同 惟有派罗欣可以真正施行标准化的用药剂量——180μg/周。 惟有派罗欣可以采取预充式注射液的形式——无需重溶。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怀孕生子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担心怀孕生子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怀孕生子吗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必担心 怀孕生子 据北京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士敬博士介绍,乙肝疫苗问世后,乙肝“代代相传”的不利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扭转,乙肝疫苗质量和剂型不断完善,目前预防乙肝垂直传播可以说是“十拿九稳”,1992年以后国家将乙肝疫苗接种列为计划免疫项目,所有的新生儿必须在出生后立刻接种乙肝疫苗,这样一来,我国“小乙肝”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乙肝妈妈完全可以生育一个健康宝宝。 刘士敬博士指出,乙肝妈妈要想生一个健康宝宝,要做好认真细致的准备。 孕前全面体检 已婚乙肝妇女应该在计划怀孕之前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体检,评估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便选择最佳的怀孕时机。(1)如果乙肝妇女为急性乙肝,经过适当治疗和合理调养后,数月内即可获得痊愈,此时检查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抗原指标都已转阴。患者再休养一段时间,体力完全恢复,即可怀孕。(2)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搞清自己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定是否怀孕。如果患者属于病毒携带者,长期随访检查肝功系列始终正常,B 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可以考虑怀孕。 如果患者乙肝炎症正处于活动阶段,检查肝功异常,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腹胀等,这时应该避免怀孕,肝脏炎症活动阶段强行怀孕,身体负担加大,肝脏要完成更多的工作,肝

炎不易恢复,反而容易导致重型肝炎,危及孕妇生命。另外,对于胎儿的发育生长也不利。因此,活动期的乙肝患者应该首先接受正规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等,待肝功恢复正常、病毒复制指标转阴或复制能力降低时再怀孕,这样对于母子均有利。 特殊情况不宜怀孕 如果B超检查发现肝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程度,伴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的,最好不要怀孕。慢性乙肝患者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最好不要怀孕。对于活动性肝炎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肝功正常半年以上,怀孕较为安全。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妇产科疾患不宜怀孕者,如有重复剖宫产史者都不宜怀孕。 乙肝病毒感染者能否怀孕,主要是由肝脏本身能否承受整个孕期和分娩过程的负担所决定的。当前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都不可取:一部分人想等到把乙肝病毒的传染性降低到零或很低水平以后再怀孕,这不太现实,盲目等下去,会错失最佳的怀孕时机和年龄;另一部分人则是不考虑身体承受能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而怀孕,这很危险。 一旦怀孕停用药物 乙肝患者一旦怀孕,应该终止使用各种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等。如果在受孕和怀孕的头3个月转氨酶轻度升高,没有其他明显不适,为防止胚胎发生畸形,最好不要用药,怀孕6个月后才可以谨慎地使用一些比较安全的降酶

慢性肝炎与IR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0873260) ;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项目( No. 09XD1403800) ; 上海市 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No . J50305) 述评与综述 重视慢性肝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季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200032 摘要: 胰岛素抵抗广泛存在于脂肪肝、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多种慢性肝病中, 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不仅影响慢性肝病的进展, 还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重视慢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诊断和治疗, 将有益于改善慢性肝病的预后, 提高慢性肝病药物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已经显示了一些特色和优势, 在加强患者科学管理, 重视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开展对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证候病机的研究, 加强对有效方药的科学评价并积极探索其作用机制, 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 1 慢性肝病中的胰岛素抵抗 1.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目前非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 ty liver disease, NAFLD) 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主要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年 1 月第 8 卷第1 期 J ou rnal of C hinese Int egrat ive Medicine, January 2010, Vol. 8, No. 1 1 认为与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 、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关[ 1] 。有学者认为NAFLD 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 2]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 Amer icanAssociat 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 logists, AACE) 已经将脂肪肝作为代谢综合征定义的主要条件之一[ 3] 。IR 可能是脂肪肝形成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还独立与转氨酶呈正相关。IR 不仅导致脂肪在肝脏堆积, 而且还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 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 nalco ho lic steato hepat it is,NASH) , 甚至肝硬化[ 4] 。其机制可能为IR 引起肝脏脂质代谢异常和氧应激增加, 导致肝细胞损伤。 Bidding er 等[ 5 ] 研究发现, 在标准饮食下, 肝胰岛素受体敲除( liv er specif ic insulin receptor knocko ut ,LIRKO) 小鼠的脂蛋白水平具有致动脉粥样化的特征,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 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较多。而予12 周高脂饮食后, LIRKO 组小鼠100%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对照组为0) , 并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者认为, 该研究提示代谢综合征并非仅仅是各种独立异常代谢的组合, 而更像是一种真正的综合征, 且其中的糖脂代谢紊乱均源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缺陷。 引起代谢综合征的IR 可能是导致肝脂肪变性的关键因素。有研究显示, 体质量、性别、身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