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玉溪市2016—2017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卷Ⅰ(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

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2、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

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

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

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7、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8、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

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据《大清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

规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13、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

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

不包括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15、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

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纲领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6、“少小离家老大归, 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

《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末

C.20世纪90年代初

D.21世纪初

17、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8、在古代希腊,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政治

活动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ion的有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在公民权这一问题上,雅典人和其他所有希腊人一样,认为他们自己是一个大家庭,

只有同一血统的人才能成为公民。”这表明雅典在政治上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A.缺乏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B.忽视了参政者的素质

C.成为压迫奴隶阶级的工具D.存在着多数暴政倾向

20、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

“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人人都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21、“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

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法国民主共和政体

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22、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

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3、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24、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

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

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

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 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

25、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科技和教育

第Ⅱ卷(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材料三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

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入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摧倾共和。——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

(引者注:材料三中“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指在统一前提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联邦制”国家形式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新中国实行“单一制”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所说“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新闻的意义在于记录历史。中国每年每月每天每时都在进步,每个地区每个领域都在进步。我们需要从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进步中,找到那些影响全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92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报纸共同组织投票选出了当年中国十大新闻,按投票数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1.邓小平1月19日开始巡视南方,号召进一步解放思想。

2.中共“十四大”于10月12日至18日在京召开。

3.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在长江兴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4.17家新闻单位的18名记者组成第一个大陆记者团9月5日离京赴台采访,迈出海峡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第一步。

5.中国运动员在8月10日结束的第25届奥运会上共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6枚铜牌,创造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成绩。

6.中国从7月23日开始施行《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规定,国营企业享有14项生产经营自主权。

7.日本明仁天皇10月23日至28日访问中国。这是中日两国交往史上日本天皇第一次访华。

8.8月24日,中国与大韩民国建立外交关系。

9.中国长征火箭分别于8月和12月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澳大利亚通信卫星。

10.中国从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实现购销同价,以促进粮食生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请问答:

(1)邓小平南巡和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票数为什么高居榜首?请从内容及意义方面进行阐释。(8分)

(2)根据第4条新闻,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除此之外,这一年两岸关系还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还做了哪些努力?(4分)

(3)第7、8条新闻涉及中国的对外交往。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什么?(4分)

(4)第六条新闻涉及国有企业改革,颁布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10条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12分)

高二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ABCD 6-10 DCDCA 11-15 DACCC 16-20 BDCAB 21-25 DABAC

二、客观题

26

(1)①美国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美国的州有相当的独立性,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

②松散的联盟导致社会动荡加剧,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④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6分,任答3点即可)

(2)历史原因:①从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②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③新中国建立标志着屈辱、分裂的历史局面结束;④统一是人民的共同心愿。(6分,任答3点即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2分)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或中华民国建立),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或《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或人民认识到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地国家的主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公开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的盛行,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和科学思想。(6分,任答3点即可)

27、

(2)成果: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或“九二共识”)。(2分)

努力:1979年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轰金门;80年代以来积极推动两岸的民间交流。(2分)

(3)变化: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2分)外交政策和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多边外交。(2分)

(4)主要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分)

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28、

(1)中国古代: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各得其所、和谐共生的大同社会。(1分)原因:小农经济初步成长;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基本形成;儒学主张日益成为社会共识。(3分)

中国近代:梦想: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建立民主社会,实现民生幸福。(1分)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专制造成的中华文明的衰落;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

中国现代:梦想: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1分)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实行,民族素质的提高;多元文化的发展。(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