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

泗水县实验中学王宜涛

2014.5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说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因素并能判断工业区位类型

【教材分析】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鲁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一目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的工业类型,其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教材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又以知识窗的形式安排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亚洲硅谷班加罗尔,为知识的应用搭建了平台。课本设计了活动,说说各种工业类型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运用案例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工业区位类型。

难点:工业区位类型;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资料分析法、合作探究、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娃哈哈集团继续加大对贵州省的投入”。贵州省能吸引娃哈哈集团的大力投资,肯定有其优越的工业区位条件,具体有哪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重、难点。

知识点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角色扮演:假设你是一位企业老总,需要建设工厂,在选择工厂地点时你会考虑哪些因素?(把学生分成传统产业老总和高科技产业老总)

学生上台扮演角色。对学生进行点评。接下来把选择工厂地点时考虑的因素进行归类-----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原料、土地、水源、能源(动力),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科技。(进行板书)

承转:企业老总建厂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取更多的利润,理想的区位条件是每一个老总都想得到的,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抓住对工业区位影响最大的因素,也就是主导因素。(板书)

知识点二:主导区位因素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思考:A、B、C、D、E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不一样,造成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尝试决策

影响粉条加工工业、瓶装饮料制造、炼铝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背景知识:

粉条加工工业:泗水盛产红薯,也是著名的粉条产地。1000千克红薯能出约200千克粉条。瓶装饮料制造:(某品牌可乐)每1公斤可乐糖浆可灌装成50公斤的瓶装可乐。

炼铝工业:生产1吨铝需要消耗电能约15000千瓦时。

请将下列表示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的字母或代号填表:

A.需消耗大量能源①接近原料产地

B.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②接近消费市场

学生讨论,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多角度练习:列举服装加工业、飞机制造业,判断其区位类型并分析。

【总结归纳】

主要工业区位类型

【牛刀小试】做第1.2小题,引导学生回答、分析。

提问学生矿泉水厂属于什么指向性的工业,学生回答市场指向性工业,教师: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下面我们来看工业区位因素中某些特殊案例的分析。

承转:通过一般原则和特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工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板书:工业区位变化)

学生合作探究,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归纳总结: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和交通的影响增强。

学以致用

(1)读图对比鞍钢和宝钢的区位条件

(2)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鞍钢选择动力和原料产地,对自然因素依赖大;宝钢接近消费市场,受交通条件的影响大。通过学以致用来加强对案例一的理解及应用。

案例二

鞍钢与宝钢工人数量及文化程度对比:

表格说明钢铁工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

案例三

材料一湖北十堰位于武当山北麓中低山区,被称为“东方汽车城”,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科研基地,1969年,根据国防安全的需要,将东风汽车公司选址在武当山北麓这个交通闭塞、满目荒凉的山沟里。

材料二河南双汇集团在俄罗斯建立分厂,生产双汇牌猪肉火腿肠并畅销俄罗斯,而没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分厂生产这种火腿肠。

材料三大连,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蓝天,白云,绿地,空气洁净,环境优美,2007年英特尔公司决定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12英寸芯片厂。

三则材料各体现了什么区位因素?

学生合作探究,并找代表回答问题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①污染空气的工厂设置在居民区盛行风向的或与相垂直的郊外。

②污水排放口应远离及河流上游。

③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和

通过以上案例做小结: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工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B.原料C.市场D.政策

2、读下图,指出下列一组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图相符()

A 啤酒厂、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

B 制糖厂、啤酒厂、炼铝厂、电子装配厂

C 电子装配厂、炼铝厂、啤酒厂、制糖厂

D 炼铝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啤酒厂

劳动力

劳动力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3、2010年11月26日,全球排名前5位的触控面板商台湾介面光电湖南厂项目正式在生物产业基地奠基。该公司以制造触控面板见长,产品远销美国、日韩等地,主要供给三星、诺基亚、索爱、摩托罗拉等公司。此次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厂,生产大型触控面板,并与园区内的电子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配套。叶裕洲董事长说,介面光电之所以选择长沙建厂,看中的是长沙各级党委、政府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良好服务,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叶裕洲透露,该公司还将生产专利产品,以后看3D电影、电视将不用戴眼镜。

台湾介面光电入驻湖南,主要看中了湖南哪些方面的优势?

【课下探究】

目前泗水县已经吸引包括康师傅集团、娃哈哈集团在内的2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投资设厂,分析泗水县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并为我县提出一些招商引资的建议,为泗水建设出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的变化

地理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 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 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 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 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 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以土壤形成为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难点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随笔情景 导入 【投影图片】泰宁金湖景区风光、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 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学生讨论】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 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那 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举例说明图中地理要素间如何相互联系? 【教师小结】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 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气候→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水文→地貌:流水的侵蚀使黄土高原的地表变得千沟万壑。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题

淄博实验中学高三地理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某一区域资源和能源分布图(图1)”,其中实曲线为河流,B为特大城市。 据此回答1 —3题。 1 ?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不可能是 A.煤炭、石油化工 B. 水电、火电 C.天然气、钢铁 D. 木材加工、太阳能工业 2. A处每次截流都选在11月份的河流水文特点是 A.丰水期 B. 不结冰 C.枯水期 D. 运输淡季 3?对该地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以燃煤为主,形成重酸雨区( pHv 4.5 ) □水电站Q火电站 ■煤田 ▲铁矿 □天然气?城市 Ml石,由 匸雨水值线 B. 盆地地形,不易使SQ扩散 C. 因工程建设不当,导致生态破坏严重 D. 终年多雾,易形成酸雾 4.读右图,有关图中四个商品粮基地的说法, A. 甲的区位优势因素是土壤肥沃 B. 乙的决定性条件是水源 C. 丙的水热条件结合好 D. 丁的余粮大量输往港、澳 不正确的是 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并最终把首钢系统全部迁出北京。 5—6 题。 5.首钢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 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 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 水资源紧张的矛盾 C. 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城区 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结合图3,回答 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首钢将新址选在曹妃甸,考虑的有利区位因素是 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 C.新址周围环境清新优美读某种农事安排示意图(图 B .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D .接近原料产地,海运便利 4),回答7—8题。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高考习题

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高 考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篇专题十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 一、选择题 (2018·福州质量检测)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材料,能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近年来,京津冀地区成立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如图所示),统筹三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我国亦将石墨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据此回答1~3题。 1.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销售市场广阔'②加工成本低'③科技水平发达'④国家政策倾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设问智力核心体现与科技相关;材料《目录》体现国家政策,选D 项。市场广阔不单是京津冀地区,加工成本不作考虑,排除。 答案:D 2.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大力促进该产业的() A.市场拓展B.产量提高 C.技术创新D.空间集聚 解析:材料中说推动产学研发展,图片中箭头都与技术扩散相关,最直接促进技术的创新,选C项。其他项并不直接相关,排除。 答案:C 3.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B.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C.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 D.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河北负责加工,北京天津负责知识与销售,很明显有水平差别,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选A项。 答案:A (2018·泉州市考前适应性模拟)我国某企业在泰国建设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泰国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下图示意该工业园区地理位置。据此回答4~6题。 4.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B.技术 C.市场D.交通 解析:由材料可知,泰中罗勇工业园是出口基地,由图可知,该工业园区位于港口附近,其主导因素是交通。 答案:D 5.工业园建设初具规模之后,园区着力引导国内企业来投资泰国独特的行业。以下行业属于泰国的独特行业的是() A.毛纺织业B.运输行业 C.轮胎产业D.光伏产业 解析:泰国出产天然橡胶,因此橡胶加工轮胎的产业属于其特色产业。 答案:C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 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 候、水文、生物、地形等)(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 阅读材料“生物循环” ,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 出回答? 【学生回答】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2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 课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时:2课时课型:新课 高一地理 主备人:李海初审人:先中乾复审人:龙学军执行时间:2016 年12 月1 日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标准解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 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 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 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 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 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 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 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 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 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 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 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 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最新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一地理组 一、大纲解读 1.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基本特点和分类 2.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3.利用材料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 4.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5.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条件 6.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7.根据每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8.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 9.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分析主要的区位因素。 2、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论及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材内容分析 鲁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本节内容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看起来直接的联系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讲授说明它们之间彼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要仔细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自然条件是一个最重要的条件;而在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较高,市场发育程度完善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则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较为明显,要注意这两者的不同。第二部分“农业地域类型”只是从当今世界存在的十余种农业地域类型中选取“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三种来讲述,这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具有占有土地面积广阔、涉及人口众多和发达国家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活动”中介绍的“美国商品谷物生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了解。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段,提出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也要花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如果不对此内容进行板图的演示,仅一带而过,学生将无法搞懂这一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卷首语中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龙井茶到日本种植的不好?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从而导出农业区位及区位条件。

地理知识点梳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部门差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方式 1.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地形、土地和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重点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2)不同之处: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②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③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专题强化训练A卷

专题八工业生产与产业转移 (A卷) 一、选择题 (2017·武汉二诊)泰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主要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两国的蔗田主要分布在纬度16°以南的平原地区,泰国甘蔗单产仅为澳大利亚的85%,而泰国吨糖耗蔗量为澳大利亚的115%,两国蔗糖生产成本大约相同。据此完成1~3题。 1.澳大利亚甘蔗单产高于泰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更温暖湿润 B.土壤更肥沃 C.种植技术更先进 D.运输更便捷 2.导致泰国蔗糖生产成本与澳大利亚大约相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消耗量 B.劳动力工资 C.生产技术 D.市场需求量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影响制糖工业区位因素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两国的蔗田都主要分布在纬度16°以南的平原地区。泰国种植甘蔗的纬度更低,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量更多,而澳大利亚种植甘蔗的纬度相对较高,降水量相对较少,故A项错误;泰国的甘蔗主产区(16°以南的平原地区)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土壤较澳大利亚更加肥沃,故B项错误;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水

平较泰国高,种植技术较泰国先进,使其甘蔗单产高于泰国,故C项正确;运输条件对甘蔗的单产没有影响,故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泰国单位蔗糖消耗甘蔗数量高于澳大利亚,即泰国生产蔗糖的原料消耗量高于澳大利亚,故A项错误;泰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蔗糖的生产成本,使两国蔗糖生产成本相近,故B项正确;澳大利亚生产技术水平高于泰国,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故C项错误;市场需求量对两国蔗糖生产成本没有直接影响,故D项错误。第3题,制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①图中能源占成本的比重最高,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图中能源、原料和劳动力占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与制糖工业不符;③图中原料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 ④图中劳动力占成本的比重为60%,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1.C 2.B 3.C (2017·济南高考冲刺)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某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企业所占市场的份额总和,一般用这几家企业的销售额占该行业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为全球部分行业(汽车、家电、服装、家具和鞋子)的集中度比较,下表是我国与美国家具行业集中度(%)比较。据此完成4~6题。 领导者前5家前10家中国<1 <2 <5 美国8.9 22.4 44.3 A.甲B.乙 C.丙D.丁 5.与美国相比,我国家具行业( ) A.中低档产品多B.中小企业较少 C.垄断程度较高D.企业利润较高 6.目前,美国家具企业积极寻求在中国投资设厂,实行“地产地销”。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产业集中度B.靠近原料产地 C.开辟市场空间D.增强集群效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解读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清单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光合作用:植物:提供______;大气:提供______和_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________。 (2)平衡功能 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水土流失。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_______状态的改变,如植被的破坏。 (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__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 1.大气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物质 能量 相互联系 合成与分解 叶绿素 有机物动植物的有机残体 无机物 能量物质 化学元素 有机界 无机界 光合作用 生物 2.叶绿素 CO 2 热量 水分 无机盐 3.统一 整体性 4.地理环境 环境 要点精析 要点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组成要素:________、水、岩石、生物、________、地形 物质能量交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交换,形成了 一个________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整体性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CO 2和水及无机盐 合成为________,并且释放氧(O 2)。 分解作用:________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________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过程 概念:有机质的________过程 意义:使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生 物循环 早期大气成分:CO 2、CO 、CH 4、NH 3 氧的来源:植物的________ 氮的来源:部分来自________的作用 改造大气圈 改造水圈: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改造岩石圈:生物参与岩石风化与土壤的形成。 结论: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在地理 环境形成与 演化中的作用 地 理 要素 间进行着物质与 能量的 交换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练习

图 10 荒 100° 110° 昆明 贵港末站 中 南 半 岛 皎漂首站 主要城市 管道 >500米 图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近三年来,我国云南省持续发生旱灾。2011年泰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A .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 .乳畜业 2.两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A .台风活动频繁 B .锋面活动频繁 C .气温变化大 D .季风的不稳定性 3.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B .培育良种 C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D .改良土壤 我国曾经的“三大荒”,如今已 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10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北大荒、西大荒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 .市场 交通 B .土壤 光照 C .热量 水源 D .热量 地形 5. 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 扩大至24°N ,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6.关于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粮食商品率高 B. 粮食单产高 C. 农场规模大 D. 水利工程量小 右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25~26题。 7.由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市场因素 C .农业技术 D .交通运输 水果玉米既可生食,也可煮熟吃,剥下籽粒能做菜,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的食品。据此完成8题。

专题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

专题三工业生产和产业转移 复习重点:明确影响工业生产和工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并能够对我国和世界主要工业地 (无污染的匸北可布岗在城区 轻度汚柬匚业可布局在城市近郊 I 严亜污染T 业应布局在远离市IX 的地方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工业布局原则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 运输原料成本较咼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 运输产品成本较咼 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 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 术发达地区 [网络构建] 本讲紧密结合工业区位和 工业地域两个概念,结合不 同区域在充分利用 “工业 区位条件 T 工业布局 T 工 业集聚 T 工业地域 T 产业 转移”思路的基础上,进一 步分析工业地域类型、工业 分散和工业转移等现象。 对抱P 必坏境的出■向 述择 区位 r.jk : -TZ J H- 工业 地域 律也上超T 业 K 的区代*件 Hjr 业熾威卜 _L 业 litiW 水的变化 传縊工 哥I: 业隨 域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行合理评价 核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1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因素的 影响越来越明显,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两方面。 「大7污集:布局在主导虬向的卜讽向、与盛行 K 向垂直的郊外成最小凤荻的上风地帯 水源宵 染:远离术源地和城市诃流上游 個体废弃物汚染:远离居民氏和农田 ?SK 2.工业区位选择 (1)五种导向型工业类型 黑割池J 用,特也.区位齐FI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分析角度 一般情况下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对策分析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核心点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 模式:①在哪里?(区域定位)→②有什么?(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③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④怎么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从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区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其分析模式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2节课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简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那些?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学习知识 1.完成下面的问题。 (a)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那些? 。 (b)完善下列因果关系分析,并分析其中体现了哪些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增多→全球→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淹没沿海低地。 2.阅读教材P64第一自然段内容,结合图3-2-2,根据图示各要素 箭头,举例说一说它们间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有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阅读课本65页—66页“活动:厄尔尼诺现象”,初步感知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对当地以及全球其它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①秘鲁渔场的形成? (正常年份,由于风吹拂,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向流动,秘鲁沿岸海区强烈,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归纳] 秘鲁渔场的形成反映出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生物、、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它们作为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②厄尔尼诺现象对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反常年份,风减弱,赤道表层海水由西向东倒流,秘鲁附近海区减弱,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数以万计的海鸟因失去食物而饿死。与此同时,秘鲁沿岸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归纳]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③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 如赤道西太平洋沿岸的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出现等。我国的气候与厄尔尼诺现象也有关系) [归纳] 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2020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附2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学案 鲁教版必修2

附2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重点) 2.掌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 3.结合中心地理论理解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分类: 服务业? ?? ?????? 生活性服务业????? 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 家庭健康与养老 法律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 信息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 (2)特点:复杂性、发展性和多样性。 (3)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a .市场:市场需求影响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发展潜力。 b .交通运输:影响服务业的空间布局。 c .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 d .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e .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1)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

(2)生产性服务业: ①特点: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 ②集聚区的区位优势 高素质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化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市场。 3.案例:探究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1)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产品直接出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使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2)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a.地形:山区商业网点规模小而分散;平原商业网点规模大。 b.气候: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等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 正误判断: (1)金融、信息等产业属于生活性服务业。( )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可布局在高等院校附近。( ) (3)现代物流产业等同于交通运输业。( ) (4)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 【提示】(1)×生活性服务业包括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以及法律服务等。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2)√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 (3)×现代物流业涉及交通、装缷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以及仓储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诸多部门。 (4)√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规模大、等级高、付租能力强,一般布局在城市中心区和主要商业街沿线。 [合作探究·攻重难]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1991年,印度政府在此设立了全国第一个软件科技园——印度软件科技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班加罗尔现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号称亚洲的“硅谷”。 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外资政策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驻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这里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班加罗尔大学以及国家科学研究所、拉曼研究所、国家宇航研究实验室、国家动力研究所等,每年输出上万名软件人才。通过先进的地面卫星站可随时与世界各地交流信息。此外,这里气候宜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重要考点练 【工业地域与产业转移】 柯达公司所在的美国罗切斯特市是全球重要的光学中心。19世纪80年代,柯达公司发明胶卷,引领摄影行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其生产的胶卷曾占有全球70%的市场份额。20世纪末,柯达公司率先发明数码拍照技术,随后因考虑公司转型的风险,数码项目被搁置。2004年柯达公司中止在美国的胶卷生产业务,2013年柯达公司宣布破产。近年来,罗切斯特光学企业开始参与世界最大口径30米望远镜等研发制造,当地光学产业不断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时,柯达公司搁置数码项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码技术 A.存在技术缺陷B.研发费用较高C.市场推广难度大D.对胶卷产业冲击大 2.柯达公司胶卷产业在摄影领域走向衰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政策 3.罗切斯特光学产业复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原料丰富B.地价低廉C.海陆交通便利D.产业基础好 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建成投产,淄博市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80年代,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并逐渐建立了以冶金、采矿、建材、陶瓷、玻璃等为主的多个工业区。2003年后,全市工业明显形成一个呈“T”字形的产业集聚带。下图为1980年淄博市工业布局图(左)和2003年淄博市工业分布图(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70年代,淄博市成为石化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广阔B.原料充足C.资金雄厚D.劳动力丰富 5.80年代初,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B.国家政策调整C.市场竞争加剧D.石油供应紧张

6.2003年,“T”字形产业集聚带的形成,反映出 A.交通运输的影响增强B.新老工业中心为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C.市场对工业的影响减小D.原有工业中心逐渐衰落 张家口市张北县是距京津最近的内蒙古高原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胜地。2016年9月12日,阿里巴巴建成了张北数据中心,总投资200亿元。阿里张北云计算基地占地630亩,规模为30万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与北京市昌平区相比,张北县建设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是 A.基础设施完善B.紧邻京津地区C.能源资源丰富D.自然环境优美 8.有利于张北数据中心运行的自然条件是 A.暴风雪多B.气候凉爽C.地形平坦D.白昼时间长 9.阿里张北云计算基地的建成对张北县的影响是 A.拓展张北县农产品的销售市场B.导致传统工业的工人失业 C.吸引网商实体店布局张北县D.优化张北县产业结构 2016年,深圳传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Tecno手机在非洲销售量达8000万部,远胜华为、小米等主流品牌。据调查,非洲人大多有两张以上的SIM卡,Tecno推出的手机多为双卡甚至四卡机型;与一般手机不同,Tecno手机可以通过眼睛和牙齿定位来对肤色较深的人种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从而拍出成像清晰的照片。未来,Tecno手机将进一步销售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传音公司主攻非洲市场的原因是非洲 A.劳动力资源丰富B.当地政策支持C.市场潜力巨大D.进口交通便捷11.Tecno手机在非洲销量大的原因是产品 A.科技含量较高B.功能丰富强大C.销售价格低廉D.符合用户需求 12.Tecno手机未来最可能首先销售到 A.西欧B.印度C.日本D.阿根廷 20世纪80年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木乐镇的农民从外地买回原料,发放给各家各户,用家庭缝纫机和家用剪刀做起了皮衣、风衣、皮袋等产品。20世纪90年代,木乐镇一些服装企业为生存转型做运动服装。近年来,福建、上海、江苏等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办厂,木乐镇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20世纪80年代木乐镇服装加工业的生产特征是 A.管理方式先进B.企业规模大C.生产过程分散D.技术水平高

(江苏专用)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过关检测(八) 工业与产业转移

专题过关检测(八)工业与产业转移 [知能强化练] (2020-2021·扬州一模)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其产品与服务已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 A.拓展国际市场B.发挥品牌效应 C.提高产品质量D.降低生产成本 2.华为对外投资中,美国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美国( ) A.市场需求量少B.设置贸易壁垒 C.远离原料产地D.电信设施完善 解析:1.A 2.B 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华为确立对外投资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国际市场。第2题,华为对外投资中,美国市场占有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美国设置贸易壁垒。 (2020-2021·常州一模)云栖小镇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 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 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规划面积3.5 km2。如图为“云栖小镇位置示 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除了国家政策因素外,云栖小镇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的最主 要原因是( ) A.轨道交通便利 B.环境质量较好 C.科研院校众多 D.市场定位准确 4.与传统小镇相比,云栖小镇( ) A.噪声污染较严重B.产品更新速度快 C.第二产业比重大D.单位产值能耗高 解析:3.D 4.B 第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云栖小镇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定位准确和国家政策等。第4题,云栖小镇是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与传统小镇相比,云栖小镇产品更新速度快。 (2020-2021·苏锡常镇三模)2014年中国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异曲同工。如图为工业1.0到工业4.0的转变图,读图回答5~6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2)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3)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