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第一篇:引言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消毒隔离作为常见的健康措施,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在介绍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二篇:消毒技术规范

1. 消毒程序

消毒程序应包括预处理、消毒和后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去除残留物和杀菌前水质检测等。消毒时,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及时清洗和处理,以避免残留物的危害。

2. 消毒浓度

消毒浓度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所和消毒剂进行调整。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达到消毒的要求。同时,应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残留浓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消毒时间

消毒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场所和消毒对象进行调整。通常,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在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进入消毒场所,并严格控制进出口,避免交叉污染。

4. 消毒频率

消毒频率应根据不同场所和对象的需要进行调整。对于

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增加消毒频率,并加强监测和记录。此外,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消毒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篇:隔离技术规范

1. 隔离程序

隔离程序应包括隔离前准备、隔离操作和解除隔离后处理。隔离前应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操作时,应考虑隔离场所、人员和物资,严格控制进出口,并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解除隔离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以避免遗留危害。

2. 隔离场所

隔离场所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选择相应的隔离场所,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隔离场所应具有必要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并具备消毒和清洁能力。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场所的质量和安全。

3. 隔离人员

隔离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确保隔离

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隔离工作的水平。同时,应严格遵守防护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 隔离物资

隔离物资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一些高危物资,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测。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

建立全面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确保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消毒和隔离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建议。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全面的技术规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第一篇:引言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消毒隔离作为常见的健康措施,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在介绍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二篇:消毒技术规范 1. 消毒程序 消毒程序应包括预处理、消毒和后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去除残留物和杀菌前水质检测等。消毒时,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及时清洗和处理,以避免残留物的危害。 2. 消毒浓度 消毒浓度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所和消毒剂进行调整。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达到消毒的要求。同时,应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残留浓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消毒时间 消毒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场所和消毒对象进行调整。通常,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在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进入消毒场所,并严格控制进出口,避免交叉污染。 4. 消毒频率 消毒频率应根据不同场所和对象的需要进行调整。对于

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增加消毒频率,并加强监测和记录。此外,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消毒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篇:隔离技术规范 1. 隔离程序 隔离程序应包括隔离前准备、隔离操作和解除隔离后处理。隔离前应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操作时,应考虑隔离场所、人员和物资,严格控制进出口,并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解除隔离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以避免遗留危害。 2. 隔离场所 隔离场所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选择相应的隔离场所,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隔离场所应具有必要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并具备消毒和清洁能力。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场所的质量和安全。 3. 隔离人员 隔离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确保隔离 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隔离工作的水平。同时,应严格遵守防护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 隔离物资 隔离物资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一些高危物资,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测。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一: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 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 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 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 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 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主要有碘伏、乙醇等。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 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6.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气体,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 7.双氧水:适用于创面的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1.物理消毒法2.化学消毒法 物理消毒法:1.热力消毒和灭菌法:主要包括干热、湿热方法,为医院消毒的首选的方法。干热灭菌适用于不怕高温但怕湿物品的灭菌,主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规范 1. 引言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方法和设备,对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有效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的方法。本文档旨在规范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其安全、有效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2. 操作流程 2.1 准备工作 在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准备所需的消毒剂、灭菌器械和隔离设备;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准备操作手册和相关记录表格。 2.2 操作步骤 2.2.1 洁净操作 在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洁净操作,包括:•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洗手并消毒; •穿戴干净的工作服,避免带入污染。 2.2.2 消毒操作 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消毒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将待消毒物品放置在消毒器具中; •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配置适当浓度的消毒液; •将消毒液倒入消毒器具中,确保待消毒物品完全被液体覆盖; •按照设备说明书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2.2.3 灭菌操作 灭菌操作是在消毒操作后对物品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灭菌处理。灭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将已消毒的物品放入灭菌器械中; •按照灭菌器械的操作说明,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启动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操作。

2.2.4 隔离操作 隔离操作是指在消毒灭菌后将物品进行隔离,避免再次被污染。隔离操作的基 本步骤包括: •将已灭菌的物品放入隔离设备中; •确保隔离设备的密封性,避免外界微生物进入隔离环境;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维持隔离环境的适宜条件。 3. 质量控制 为确保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质量,必须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灭菌和隔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消毒剂和灭菌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浓度和活性符合要求; •对灭菌器械和隔离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满足操作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 安全措施 在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遵守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操 作过程的安全。具体包括: •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 •遵守消毒剂和灭菌剂的使用说明,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剧烈振荡或溅洒; •当有化学泄漏或事故发生时,需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5. 结论 本文档规范了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通过严格 遵循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可以确保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卫生环境的质量。 注:本文档仅为示例,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和安全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第一篇 一、前言 隔离消毒是目前疾病控制领域中最基本的防控措施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确保隔离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技术规范,以保障隔离消毒的正确实施。 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定义和内容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指针对卫生和劳动保护等领域中,通过对个体、环境等进行消毒或隔离的技术要求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消毒技术规范:包括消毒剂的选择、浓度计算、杀灭细菌的时间和方法等相关要求。 2. 隔离技术规范:包括隔离条件选择,隔离期限,隔离区域划分等相关要求。 3. 个人防护规范:包括个人防护设备的选择、正确佩戴的方法、更换、销毁等相关要求。 4. 废物处理规范:包括各类污染废物的分离、收集、贮存等相关要求。 三、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实施要求 为了确保消毒隔离工作正确实施,需要遵守以下要求: 1. 严格实行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期间,需要对隔离区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的选择和杀灭细菌的时间和方法等都需

要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 2. 严格实施隔离技术规范:对可能有病毒、细菌等污染 物质的区域或者个体进行隔离处理,隔离区域的划分、隔离条件的选择等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3. 个人防护要严格按照要求:在隔离和消毒期间,需要 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鞋套等,佩戴方法需要按照相应规范进行操作。 4. 废物处理要规范:在隔离消毒期间,产生的各类污染 废物需要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处理,以保障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的安全。 四、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在实施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消毒技术规范操作不当:由于操作员技术不熟练或者 不耐心,经常会出现消毒剂浓度不当、杀菌时间不够等问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2. 隔离技术规范操作不当:由于操作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隔离条件选择不当、隔离期限不合理等问题经常出现,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对相关规范进行督促检查。 3. 个人防护使用不当:由于操作人员对个人防护使用方 法不熟练或者不重视,导致个人防护设备的有效性降低,需要提高操作人员对个人防护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 4. 废物处理不规范:由于操作人员的废物分类不够细致,收集和贮存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督促检查,确保废物处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以及个人健康的基础 性工作,实施要求十分严格和规范。需要通过逐步推广实施,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之 附录A B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之附录A B----47631924-7161-11ec-8dd9- 7cb59b590d7d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之附录ab LPAR,消毒和隔离技术规范;附录A和期限;b) ws/t311-2021 (规范性附录) 口罩的佩戴方法 a、一,。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 a、 1.2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逐渐向两侧移动 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a、 1.3调整领带的松紧度。 a.2医用防护口罩的佩戴方法 a、 2.1用一只手握住防护口罩,带鼻夹的一侧朝外,如图a.2所示。 a.2.2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如图a.3。 a、 2.3用另一只手将下部系带拉过头部,并将其置于颈部后面的耳朵下方,如图a.4所示。 a.2.4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如图a.5。 a、 2.5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鼻夹,将其分开 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必夹,如图a.6。 a、 3.注意事项 a.3.1不应一只手提鼻夹。 a、 3.2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使用一次。 a.3.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a、 3.4每次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应检查密封性。检查方法:双手完全 覆盖防护面罩,快速呼气。如果鼻夹附近有空气泄漏,根据a.2.5调整鼻夹。如果周围有 空气泄漏,调整它直到没有空气泄漏。 a.4摘口罩方法 a、 4.1不要触摸口罩的正面(污染表面)。 a.4.2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如图a.7。 a、 4.3用手握住口罩的带子,将其扔进医疗废物容器中,如图a.8所示。 (规范性附录)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佩戴和取下方法 b.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 佩戴自我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如图B.1所示, b.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 捏紧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侧,将其取出并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中,如图B.2所示。

传染病隔离消毒技术规范

传染病隔离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 传染病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空气飞沫或物体传播的疾病,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隔离和消毒技术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介绍传染病隔离消毒技术规范,通过详细阐述隔离和消毒的五个大点以及每个大点下的小点,提供全面、专业的指导。 正文内容: 一、传染病隔离技术规范 1. 隔离区划分 -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划定隔离区域。 -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采取合适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病的房间要求负压隔离,接触传播病的患者需要单独隔离。 2. 隔离设施建设 - 隔离区设施要与其他区域相分离,确保传染病不能蔓延到其他部分。 - 隔离区的建设要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包括空气流通、垃圾处理、排水等方面的要求。

- 隔离区内设备和设施要完善,包括病床、储存物品的容器及处理设备等。 3. 隔离措施执行 - 医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防护设施,包括穿戴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 患者应按照医嘱佩戴口罩和遵循隔离区规定,避免与其他人接触。 - 隔离区的人员进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4. 隔离期管理 - 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性,确定隔离期的长短。 - 在隔离期内,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和疾病监测,确保病情稳定。 - 隔离期结束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解除隔离。 5. 隔离区环境安全 - 隔离区应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 定期对隔离区进行消毒,保持卫生清洁。 - 隔离区内的废物和生物材料要经过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二、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 1. 消毒原则

-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抗药性、稳定性和毒性进行评估。 - 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消毒效果。 2. 消毒方法 - 根据物体的特性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体消毒、空气消毒等。 - 物体消毒可以采用物理方法(如热消毒)或化学方法(如酒精消毒、漂白粉消毒)。 - 空气消毒可以采用紫外线照射或空气消毒剂等方法。 3. 消毒设备和器具管理 - 消毒设备和器具要经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消毒效果。 - 每次使用前,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 消毒设备和器具要妥善保管,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体的再污染。 4. 消毒程序执行 - 消毒操作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操作和清理工作。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控制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它主要用于消除或杀灭病原体,阻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群的健康。下面是一份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的简要说明,包括消毒和隔离的基本原则、常见的消毒方法和隔离措施。 一、消毒的基本原则 1. 确定消毒目标和对象: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目标和对象,明确需要进行消毒的范围和内容。 2.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根据需要消毒的对象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3. 正确使用消毒剂: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和使用规范,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确保其浓度和接触时间符合要求。 4. 确保消毒操作的安全性: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暴露于消毒剂和病原体,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对消毒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 1. 物理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等,通过加热或辐射等方法,杀灭病原体。 2. 化学消毒方法:如使用消毒剂、喷雾剂等,通过使用特定的化学物质,杀灭病原体。 3. 生物消毒方法:如使用益生菌、细菌酶等,通过竞争和抑制作用,杀灭病原体。 4. 气体消毒方法:如使用臭氧、过氧化氢等,通过气体的强氧化性和杀菌作用,杀灭病原体。

三、隔离的基本原则 1. 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飞沫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飞沫隔离措施,接触传播的疾病需要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 2.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对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和物品要进行严格的管控,限制其流动,防止传播疾病。 3. 提供合适的隔离环境和设施:建立合适的隔离环境和设施,如隔离病房、隔离设备等,确保隔离工作的有效进行。 4. 定期对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对隔离措施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要求,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之,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防止疾病传播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消除或杀灭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群的健康。在进行消毒和隔离工作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隔离措施,确保消毒效果和传染阻断效果。同时,要加强对消毒和隔离工作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要求,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消毒隔离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消毒隔离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我们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本文将介绍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1. 消毒隔离的定义 消毒隔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对环境、设备、器械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达到杀灭病毒和细菌的目的,并将患病人员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消毒隔离是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一环。 2. 消毒隔离的必要性 在疫情发生时,消毒隔离是必须的,因为疾病的确诊需要一定时间,而疾病传播的速度却非常快,如果不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会导致疫情的扩散,对公共卫生带来很大的威胁。此外,消毒隔离还能够降低疫情的传染率,保护患者、医生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3. 消毒隔离的范围 消毒隔离范围包括环境、设备、器械以及患病人员的隔离。对于环境和设备,需要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进行彻底的消毒。对于患病人员,需要在先验条件下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染。 4. 消毒隔离的具体操作 (1)环境消毒 对于存储在环境中的病原体,需要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

进行清除。物理消毒包括高温蒸汽、紫外线照射和空气过滤等方法,化学消毒包括使用消毒液进行喷雾或擦拭等方法,以达到对空气、物品和表面的消毒效果。 (2)器械设备消毒 设备器械跟踪管理,杜绝短缺或交错作业,充分利用消 毒设备和设备材料,按照操作规程和消毒效果验证结果的反馈,优化消毒管理,保证器械设备达到彻底消毒的标准。 (3)隔离治疗 对于疑似或确诊患病人员,需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 以避免疾病的传染。需要为患病人员选择专门的隔离病房,在隔离病房中为其提供专门的治疗,确保患者得到适宜的医疗照顾,并避免疾病的传播。 5. 关于消毒隔离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高级别的消毒操作时,需要戴好防护口罩和 手套,以避免感染。 (2)在消毒时,需要选择高效的消毒剂,以杀死病原体,并确保消毒效果。 (3)需要定期进行巡视,确保消毒隔离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病人体征异常。 (4)在超过规定时间内未能进行消毒隔离的情况下,应 立即联系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播。 总体而言,消毒隔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疾病防控措施。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消毒隔离操作,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指导,还需要不断总结创新,为更好地进行消毒隔离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支持。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篇一】 一、前言 随着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环境卫生保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消毒隔离技术是在传染病或化学/放射性污染等危害环境中,对污染源进行分离、限制或消灭的技术手段。它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必备环节。消毒隔离技术依托于各行业生产环节的全面协作,对污染源的去除、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该技术规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制定。 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要求 (一)消毒要求 1、消毒剂的方案:应选择经过专业认证、行业公认、使用方便、安全环保的消毒剂。 2、消毒前准备:在消毒前,应对物品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充分清洁。 3、消毒前测定物品的菌落数。 4、进行物品消毒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消毒工作流程进行。 5、消毒后对无菌物品需要检查其洁净度及可用力,如有不合格情况妥善处理。 6、消毒后应及时清除消毒剂残留和杂质。 7、消毒过程中妥善保存,不进行摇晃、翻动等操作。 (二)、隔离要求

1、隔离对象必须穿戴隔离鞋、隔离衣、帽子、手套、口罩等,并严格按程序操作。 2、物品的隔离是指在保障公共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对有害物质进行切断、限制,不与其他物体接触。 3、严格按照隔离流程及规范要求执行,在隔离期间加强巡视和监测。 (三)、技术要求 1、消毒隔离技术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施和管理,特别是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物品和区域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监管。 2、应依据现场情况进行适当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3、隔离区内应清理干净,每天都要进行清洁卫生。不需隔离的区域,应避免过度消毒和杀菌。 三、技术规范的实施 1、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实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安全。当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时应及时进行解决。如规范制定不够完善,需进一步完善修改。 2、加强对消毒隔离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消毒隔离技术操作水平,确保规范的正确实施。 3、加强对消毒剂的使用管理,避免因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导致环境及生态问题。应对消毒剂的有效期进行管理,避免过期使用。 4、加强对物品消毒前后的检查,避免出现问题。 四、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消毒隔离技术的规范要求及实施措施。消毒隔离技术的规范化实施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及相关人员健康安全,也能保护公众健康,帮助预防和控制疾病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定义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杀死或清理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消毒剂:杀死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走到水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二、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 1、治碱性成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先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 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 作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成分的各种制剂,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 形成的不定型综合物,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也可用75℅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 等; 6、环氧乙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气体,不损害灭菌后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是目前最主要 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

7、双氧水:适用范围于创面的情况; 三、消毒灭菌的方法: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 1、物理消毒法: ⑴热力消毒和灭菌法:主要包括干燥、湿热方法,为医疗消毒首选的方法,干燥灭菌适用于不怕高温但怕湿物品的灭菌,主要用于玻璃器皿、消剂和粉剂的灭菌,湿热灭菌医疗广泛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法,可分为下排式和真空式压力灭菌; ⑵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真菌、牙孢和衣原体均有杀灭作用,但紫外线穿透力弱,不适应物品的灭菌,透用于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处理,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房间,照射时间一般大于30分钟,有效区为灯管周围–米处,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人不得在室内; 2、化学消毒法:分为醛类、卤来类、烷基化学体类、过氧化物类、醛类、醇类、铵盐类、 胍类、杂环类等消毒剂; 3、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灭菌组织或血管系统的物品,接触受损皮肤、黏膜的物品, 所需消毒水灭菌; 中毒危险性物品接触人体黏膜的物品,所需消毒水: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性物品:仅于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所需消毒水:低水平消毒; 四、消毒工作中一个人防护 1、热力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紫外线:应避免对人人体的直接照射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术语及定义 1、清洁:去除干扰灭活微生物作用的有机物、盐和可见污染物的去污染过程。 2、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粘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膈固定环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尿壶和便器等。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采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达到高水平消毒应杀灭芽孢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等物理消毒法,以及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和植物类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二、管理要求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院感制定的消-洗-消的要求。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少量污染物: 直接清洁消毒 大量污染物: 必须先去污染物 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5min,或 A 0 值≥3000; 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其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min,或 A 0 值≥600。 回收交接流程: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1、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品分开放臵;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臵于封闭的容器中,精密器械应采取保护措施,由 CSSD 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 CSSD 单独回收处理。 2、使用者应在终结使用前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 3、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4、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最新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一): 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消毒隔离制度(二): 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

消毒隔离的措施[修改版]

第一篇:消毒隔离的措施 控制院内感染并做好消毒隔离的措施 医院内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毋庸置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 量的重要内容。 1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基础设施 基本设施应设置专用消毒间、洗衣房等;而病区要设有更衣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每个区域间要有间距。患者的标本采集物应专门设有区域放置,送检时分类,用密封容器进行送检。 2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1 贯彻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技术操作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规程。 2.2 切断院内感染途径医务人员需重视并了解空气、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与感染的关系。 认真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空气含菌量及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达到要求。医护人员应介绍有关防止 交叉感染的知识及防止措施,加强宣传工作。 3 加强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监督员成立感染领导小组层层管理,负责感染控制 制度与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并监控每一项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 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积极参加院内感控例会,全面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每周每月上报报表。定 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措施及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考核,从根本上认识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 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 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培养一次,必须天天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合理检测,定期核 对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 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4.1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包括严格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等。 4.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 感染的征象者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 的预防使用。 4.4 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制度,

2023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2023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2023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2023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2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2023关于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3 1、认真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保护病人、工作人员。

消毒隔离制度10篇

消毒隔离制度10篇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一): 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

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消毒隔离制度(二): 消毒隔离制度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3篇)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本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____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____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____%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____mg/l含氯消毒液浸泡____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____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0篇)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上班时必须着装整洁,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二、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钳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和更换,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时间。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通风换气,定期清扫,工作人员进治疗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 物品不准带人室内,抹布、拖把应有标记,专物专用。 五、病室定期通风换气,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换一次,如有污渍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专人专用,出院时消毒后带走。 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直接焚烧。 九、体温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十、输液操作一人一针一管一止血带,用后消毒。 十一、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十二、隔离单位 1.严重感染及传染患者要单独安置,病室门口挂隔离衣,放洗手盆,内盛消毒液。 2.为隔离患者进行操作时要穿隔离衣,操作完脱去隔离衣并消毒双手。 3.隔离患者物品专用,一次性用物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4.隔离患者用过的血压表、听诊器等用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

应浸泡在含氯消毒液内浸泡____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5.传染患者应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得外出。 十三、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用过的器械、被服要灭菌,用过敷料焚毁。 十四、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必须认真清洗,彻底消毒;乙肝患者应固定内窥镜,用后严格消毒。 十五、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二) 1.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标准预防措施认真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洁,公共场所应及时脱去工作服。 3.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有标记;凡遇有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病房,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并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5.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____次。地面湿式清扫,进行空气消毒每周一次。治疗室、换药室坚持每日清洁、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住院患者(除急、重病人外),必须____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物),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行终末消毒。 6.患者的病员服、被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脏被服放于污物袋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