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消毒技术的重要性被深深地认识到了。在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消毒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消毒技术已经成为了各种场所和设施必备的一个环节,而消毒技

术规范则成为了保障消毒质量和效果的基础。最近,国家卫生健

康委印发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技术规范(2019版)》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类管理与规范建设标准(2019版)》,这

两项技术规范为消毒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严谨的指导和要求。

首先,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各种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及管理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比如,规范中明确指出,各种消

毒液的配置、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都必须符合标准,并且要求

对配置、存储、使用状态做好记录。针对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

消毒,规范中给出了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步骤。此外,规范还明确

要求每个机构都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消毒工

作计划,并保障消毒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其次,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管理也提出了

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中提到,选择的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消毒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并且,在

设备管理上,规范中要求每个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设备保养和维

修人员,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消毒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对消毒人员培训的具体要求。规

范中要求消毒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并且必须掌握消

毒知识、技术操作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规范还明确

要求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加强对消毒人员的管理,完善

其工作记录和管理流程。

总之,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不仅为各种场所和设施的消毒工

作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而且对消毒的质量和效果也提

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为

了能够更好地执行规范,我们需要全面推进消毒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强对消毒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更加优化消毒过程和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2020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0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0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T l6886. 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7 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l9258 紫外线杀蔫灯 GB/ T l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 T 31 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 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 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 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 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 2 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 4 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7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 5 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 T 0698. 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 8 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 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 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 无菌保证水平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 一般表示为10 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 SAL 为 10 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

最新内镜消毒规范

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基本条件、操作规程等内容。本标 准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时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 员手卫生规范 GB 内镜清洗消毒机(2012发布) GB 医用清洗剂标准(2012发布)GB 消毒技术规范(2012发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软式内镜 flexible endoscope 用于疾病诊断、治 疗的可弯曲的内镜。 3.2 清洗cleaning 使用含有医用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附着于软式内镜的污染物的过程。 3.3 漂洗rinsing 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后软式内镜上残留物的过程。 3.4 终末漂洗final rinsing 对消毒后的软式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3.5 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ic endoscope reprocessor, AER 用于内镜复用处理,具 有清洗与消毒功能的机器。 3.6 医用清洗剂medical cleaning agent 用于医疗器械清洗,增强水的去污能力的化学制剂。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 4.1.1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宜按专业群分别建立集中的内镜诊疗中心(室)。 4.1.2医疗机构应将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内镜中心(室) 医院感染管理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加强监测。 4.1.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遵循本标准,负责对本医 疗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包括内镜中心(室)建筑布局与工作流 程审核、日常巡查、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内镜中心(室)的管理要求 4.2.1内镜中心(室)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监测、设 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篇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第一篇:引言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消毒隔离作为常见的健康措施,其准确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在介绍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第二篇:消毒技术规范 1. 消毒程序 消毒程序应包括预处理、消毒和后处理。预处理包括清洗、去除残留物和杀菌前水质检测等。消毒时,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及时清洗和处理,以避免残留物的危害。 2. 消毒浓度 消毒浓度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场所和消毒剂进行调整。应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达到消毒的要求。同时,应定期检测消毒剂的残留浓度,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3. 消毒时间 消毒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场所和消毒对象进行调整。通常,消毒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以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在消毒过程中,应避免人员进入消毒场所,并严格控制进出口,避免交叉污染。 4. 消毒频率 消毒频率应根据不同场所和对象的需要进行调整。对于

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增加消毒频率,并加强监测和记录。此外,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规定进行消毒,并定期对消毒情况进行评估。 第三篇:隔离技术规范 1. 隔离程序 隔离程序应包括隔离前准备、隔离操作和解除隔离后处理。隔离前应进行必要的鉴定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隔离操作时,应考虑隔离场所、人员和物资,严格控制进出口,并注意环境卫生和安全。解除隔离后,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处理,以避免遗留危害。 2. 隔离场所 隔离场所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对于一些高危场所和对象,应选择相应的隔离场所,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隔离场所应具有必要的通风和排水条件,并具备消毒和清洁能力。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场所的质量和安全。 3. 隔离人员 隔离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确保隔离 操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隔离工作的水平。同时,应严格遵守防护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 隔离物资 隔离物资应进行必要的消毒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一些高危物资,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测。此外,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隔离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结论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消毒技术规范最新版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使得消毒技术的重要性被深深地认识到了。在保障公共卫生和安全的前提下,消毒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消毒技术已经成为了各种场所和设施必备的一个环节,而消毒技 术规范则成为了保障消毒质量和效果的基础。最近,国家卫生健 康委印发了《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与预防技术规范(2019版)》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类管理与规范建设标准(2019版)》,这 两项技术规范为消毒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严谨的指导和要求。 首先,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各种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及管理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比如,规范中明确指出,各种消 毒液的配置、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都必须符合标准,并且要求 对配置、存储、使用状态做好记录。针对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 消毒,规范中给出了具体的消毒方法和步骤。此外,规范还明确 要求每个机构都需要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消毒工 作计划,并保障消毒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其次,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对消毒设备的选择和管理也提出了 更加严格的要求。规范中提到,选择的消毒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消毒效果明显、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优点。并且,在

设备管理上,规范中要求每个机构必须具有相应的设备保养和维 修人员,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最后,消毒技术规范也提出了对消毒人员培训的具体要求。规 范中要求消毒人员必须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并且必须掌握消 毒知识、技术操作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规范还明确 要求对消毒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加强对消毒人员的管理,完善 其工作记录和管理流程。 总之,新版的消毒技术规范,不仅为各种场所和设施的消毒工 作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指导,而且对消毒的质量和效果也提 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为 了能够更好地执行规范,我们需要全面推进消毒技术的科学研究、加强对消毒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更加优化消毒过程和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最新版】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管理要求、基本原则、操作流程、灭菌监测、灭菌物品放行和器械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开展口腔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已实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的,其口腔器械的处置方法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

效果监测标准 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YY0646-2008/EN13060:2004小型蒸汽灭菌器自动控制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口腔器械dental devices 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口腔疾患和口腔保健的可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 3.2 牙科小器械small dental devices 规格较小的牙科器械,如各种型号车针、根管器具等。 3.3 牙科手机(通用名词) handpiece ,dental(general term)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 版)版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包括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引用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包括GB ___消毒卫生标准、___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___ 消毒技术规范。 本标准定义了一些术语,如环境表面、环境表面清洁、清洁工具、清洁单元、高频接触表面、污点清洁与消毒、消毒湿巾和A0值。 环境表面指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环境表面清洁是指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清洁工具包括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清洁单元指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高频接触表面是指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污点清洁与消毒是指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消毒湿巾是一种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A0值是指消毒过程中的时间和温度的乘积,是衡量消毒 效果的一个指标。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是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 果为10K时,所需的时间(秒),相当于80℃的温度。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在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 人员卫生处理是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是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 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2022-04-05发布 2022-08-01正式施行 3.术语和定义 3.1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清洗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 漂洗和终末漂洗。 3.3清洁剂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消毒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消毒剂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请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 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置惩罚。 3.10灭菌剂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程度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医 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置惩罚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 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现行标准

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3.17. 4.1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1〕检测方法: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 5min 后,将测定波长为 253.7nm 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 1m 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 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拟,读出照射强度。 〔2〕结果判定: 普通 30w 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μ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 为合格;30W 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μ W/cm2 为合格。 〔3〕考前须知: 测定时电压 220V±5V,温度 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17. 4.2 生物监测法 〔1〕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按 3.17.8的原那么执行。 〔2〕外表消毒效果监测:监测按3.17.7的原那么执行。 〔3〕考前须知: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时,采样液(平板)中不加中和剂。 3.17.2 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3.17.2.1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1〕化学监测法: 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到达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3〕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进行一次B-D 试验。

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500字

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500字 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为了保障医疗机构环境的洁净和患者的安全,不断提高卫生标准和医疗质量,制定了以下2023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一、消毒管理体系 1. 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体系,包括消毒制度、消毒标准、消毒程序和消毒培训等。 2. 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或责任人,负责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制定消毒计划和监督执行。 3. 注重消毒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确保操作规范、技术熟练。 二、消毒设备和设施 1. 确保医疗机构消毒设备和设施的完善,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对消毒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3. 在医疗机构内设置消毒操作台和消毒剂储存区,确保消毒操作的便捷和安全。 三、消毒方法和程序

1.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物体,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程序。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 2.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热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化学消毒主要包括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和喷洒消毒。 3. 在消毒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等,确保消毒效果。 四、消毒监测和评估 1. 建立定期的消毒监测和评估机制,对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消毒操作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消毒剂的浓度和菌落总数等指标,评估消毒效果。 3.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五、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1. 对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和正确处理,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和程序。 2.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 3. 定期检查和监督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情况,确保处理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六、消毒资材的选择和使用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管理要求. 4 5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5 6 清洗与清洁. 6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7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7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 12皮肤与黏膜消毒. 13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4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5 附录A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5 附录B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2 附录C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5 C.1 压力蒸汽灭菌. 25 C.2 干热灭菌. 27 C.3 环氧乙炔气体灭菌. 28 C.4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29 C.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29 C.6 紫外线消毒. 30 C.7 臭氧. 31 C.8 醛类. 32 C.9 过氧化物类. 33 C.10 含氯消毒剂. 35 C.11 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 36 C.12 含碘类消毒剂. 37 C.13 氯己定. 38 C.14 季铵盐类. 38 C.15 酸性氧化电位水. 39 C.16 煮沸消毒. 40 C.17 流动蒸汽消毒. 40 C.18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40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同意;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最新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 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technique of flexible endoscope 017-06-01实施 2016-12-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Ws507-2016 前言 本标准的4.1.1、4.1.2、5.27、5.28、5.3.3、5.3.7、5.3.8、5.3.9b)、 5.3.11c)2)、5.3.11e)2)、5.3.11f)2 6.1.2c)、6,1.4a)1)、6.22g)、6.3.2、6,4.5a)1)、 7.1.2、7.6.4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总后勤部卫生部 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黑龙江省医院、首都医科大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运喜、邢玉斌、巩玉秀、田晓丽、李兆申、王力红、张流波、李六亿、方英、刘枫 索继江、孔金艳、邓敏、张宇、张京利、杨云生、陈翠敏、任旭、张游田、姜泊、郭学刚。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监测 与记录等内容 适用于开展软式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注;本标准中的“内镜”系指软式内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 environmental surface

3.11 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 3.12 低度风险区域 low-risk area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3.13 中度风险区域 medium-risk area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3.14 高度风险区域 high-risk area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4.2 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规范(最新版)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最新版)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

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3 清洁工具cleaning products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4 清洁单元cleaning unit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6 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WS/T 512-2016毒处理。 3.7 消毒湿巾disinfection wet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值A0 value 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9 隔断防护barrier containment 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

2020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0年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l6886.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GB l9258紫外线杀蔫灯 GB/T l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病院消毒供给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监测标准 WS/T 31 1病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0506.1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物的通用要求YY/T 0698.2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7T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144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术语和界说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附录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附录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7-2021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21-04-05 发布 2021-08-01 实施 前言 本规范依照GB/T 1.1-2020 给出的规那么起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规范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迷信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视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讨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隶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隶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隶属第一医院。 本规范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则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那么;清洗与清洁,消毒 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援用文件 以下文件关于本文件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援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援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一切的修正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 局部: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修建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 部份: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 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 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 局部:制造厂、处置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资料第2 局部:灭菌包裹资料要求和实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资料第4 局部:纸袋要求和实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资料第5 局部:透气资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实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资料第8 局部: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运用灭菌 容器要求和实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 cleaning 去除物体外表无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进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进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濯、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濯进程中协助去除被处置物品上无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肃清或杀灭传达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有害化的处置。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达媒介上的微生物并到达消毒要求的制剂。 3.6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衍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根本原那么;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局部: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标准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份:管理标准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标准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局部: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局部: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局部: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局部: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局部: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外表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去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disinfectant

WST3672019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7页word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前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和定义 7. 4 管理要求 8. 5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9. 6 清洗与清洁 10. 7 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11. 8 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12. 9 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3. 10 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4. 11 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 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5. 12 皮肤与黏腰的消毒 16. 13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7. 14 清洁用品的消毒 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1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消毒试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2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21. 相关文献 [返回]拼音 WS/T 367-2019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9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9年4月5日发布,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9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六亿、张流波、姚楚水、陈顺兰、班海群、胡国庆、张宇、丁炎明、陆群、钱黎明、刘坤、邢淑霞、任伍爱、黄靖雄、贾会学、要慧、黄辉萍。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最新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目录 [返回]拼音 WS/T 367-2012 yī liáo jī gòu xiāo dú jì shù guī fàn [返回]英文参考 WS/T 367-2012 Regulation of disinfection techniqu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2年4月5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GB 19258 紫外线杀菌灯 GB/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消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YY/T 0506.1 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1部分:制造厂、处理厂和产品的通用要求 YY/T 0698.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4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4部分:纸袋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5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5部分:透气材料与塑料膜组成的可密封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试验方法 YY/T 0698.8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第8部分:蒸汽灭菌器用重复性使用灭菌容器要求和试验方法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清洁 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