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10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10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进激励机制必要性

激励实际上就是说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的时候,使用相应的行为对其进行规范,有效对其进行规范、激发、引导。事实上激励是人类活动中一种内心状态,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在学习成绩上比不上本科生,但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他们对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不轻信别人观点,不会盲目听从管理者的管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素质提升,高职阶段的学生就更加重视公平性原则,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习惯强制改革形式,并对其产生严重抵触心理。并且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平等,希望被尊重,仅仅依靠强制管理形式是不能够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的。针对这样发展状况,就能够使用帮助、关心、情感交流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励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获得教育,完善相应激励机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效应关系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具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当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这时候物质报酬率较高,进而物质激励形式对

学生激励作用较小,所以就能够采取精神激励的形式,这样就需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互转换。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他们对金钱有了一定需求,这时候就能够使用物质激励方式,这一阶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际上是一项反向变动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较为复杂工程,在有效引进相应合理机制的时候对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应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效应,才能够建立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较好的环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一定要对学生获取成绩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对学生获得的成绩或者已经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作者:靳桂龙马伟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顶岗实习,顾名思义是将学生指定到实习单位进行相关单位的培训与实习工作,当然,在实习岗位中所需要工作的内容必须与学生专业相符或较为接近。而顶岗实习学生除其身份不同之外,与企业正式职工一样,需要进行相关工作与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与义务。高职院校实施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到第一线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快的认识与适应社会要求,并适应

企业的相关管理机制,将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可以更快、更完美的融合到实习工作之中,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目标,提升步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综合业务能力,从而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精专人才。

二、我校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

1.实现顶岗实习的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需加强与各行企业亲密接触,并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还应该加强实习管理教师的内在责任与义务管理力度,建立一系列实习教师管理机制,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与评价,从而强化教师的监督管理责任,使得每一步管理环节环环紧扣。在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而言,多管齐下可谓正中下怀,对学生日常实习进行两个方向的管理——纵向与横向。纵向管理是指学校通过教务各部门对学生定岗实习教学环节实行从上自下的教育与监督,并达到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横向管理是通过教务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两个有效机制进行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

2.提高专业对口率。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根据企业的工作背景与特点,实施相应的顶岗实习合作标准。比如,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应该到建筑工程相关公司与建筑工地进行顶岗实习;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到各类制造工

厂进行顶岗实习;会计系的学生应该到各个企业会计部门进行顶岗实习;汽修类学生应该到汽车修配厂进行顶岗实习等等,通过与企业背景与特点的相互匹配,使得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得到匪夷所思的工作经验,并实现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3.服务学生,协调校企关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在学生与企业之间起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协调好学生与实习企业的关系,运用所掌握的资源与信息,为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帮助。在顶岗实习期间,如果遇到学生与实习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习教师应该进行积极有效的协调,帮助顶岗实习活动正常运行。而且,顶岗实习教师应当为学生考虑,因为学生顶岗实习是主体,以学生为主来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顶岗实习顺利的开展下去。而且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为了加强各个顶岗实习点的管理工作,教师应将学生根据专业与特点进行相关分类,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将每一分类的学生分为多个实习小组,并在小组之中委派一个组长,将小组实习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与实习教师及时的进行沟通。而小组中其他学生应学会独立管理自己的实习工作与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

4.在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引进企业文化。在学校实施定岗实习之前,应在学生日常管理与日常课程按照之中融入

企业的工作机制与文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之前了解到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从而在定岗实习实施期间,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之中。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机制变为日常课程安排目录之中,使得其成为学校课程安排的一大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对企业的各方面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用企业的管理机制来要求自身,使得与企业管理逐渐接轨,从而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实习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树立的自身严谨、认真的工作精神。

5.组织管理,提高实习效果。学校与实习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定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定岗实习管理工作中,应强化学生与实习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共同,实习教师大多数是学生的导师或者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与学生有较为成熟的联系渠道,而且也便于交流,学生与实习教师之间可以通过邮件、QQ、微信、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且实习指导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掌握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生成动态情报,实时监督与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定期抽查学生实习情况,让学生积极的反馈实习报告。并且,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与性格、企业的背景与特点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已达到差异化管理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是我国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它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的条件,从而检验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并可以更快的融入到社会提供了有利基础。当然,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的独立人格与尊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爆发出独特的潜能,积累所学、所看、所想到的经验与知识,从而为毕业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前做好了准备。

作者:吴定宗单位:贵州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学生管理困境研究

一、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困境成因

(一)观念衔接困境

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管理工作则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方面发挥教育作用。高等教育相关文件显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是实践动手能力,其掌握的相应的新知识和新工艺,使其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比普通本科生强,而在知识面和深厚基础理论方面则略逊一筹。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以及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对于技术层面越高的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越丰富、职业综合素养越高。这种就业需求和教育形势,要求高职教育应该是较高层次的教

育。普通本科转型高职教育带来高职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按照企业需要和岗位对接转型要求,转型后的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进程中,本科毕业生“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反之,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但普遍素质不高。面对如此困境及契机,高职院校应刻不容缓地提升人才培养规格,推进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并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落实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必然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各方面的素质也得到提升。面对应用型本科对职业技能提升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相应的人才培养对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层次力度,培养目标定位应与转型后的应用型本科基本相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在“管理”。一些高职院校将培育重点放在学生的职业能力上,人才培养目标“重术轻学”,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与水平不够重视。“重职教轻普教”的观念必然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形成桎梏。

(二)教育层次困境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相关规定,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办学。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开启校企合作等方面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专业

划分越来越细,专业设置不够合理,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市场需求调研,陷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中,无法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其中忽视基础课和思政课教学的表现尤为突出,忽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造成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包括“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业绩”等全面评价,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就目前而言,仅仅“职业道德”一项在高职课堂中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职课程设置在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方面基本达到了社会岗位需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重任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是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但仅靠专业技术一项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要发挥岗位作用,必须同时具有创意才能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避免培养出“会干活的工具”,通过“职业性”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学生管理工作应弥补这些教育缺陷。例如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教育等达不到应有的层次需求。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局限在就业数据的统计上,辅导员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训练。毫无疑问,缺乏职业素养的毕业生根本无法与应用型本科的毕业生竞争,旧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无法满足现代产业体系需求。

(三)生源素质困境

就目前而言,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尚未达到国家职业标准中对高职生的培养规格,要求其对人才培养规格做进一步提升是一项艰难的工程。高职教育改革不应畏手畏脚,应是迎难而上,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变迁,顺应普通本科大转型的竞争时势,培养拥有较强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高技能人才,这才是目前高职院校的改革趋势。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生管理工作肩负着培养高职教育人才人格素质的使命。要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的人格素质加以完善,进而促进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达到“自我实现”,并得到全面的发展。高质素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理想人格素质,包括思想独立、品德高尚、理想与情操并存,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人格素质中的核心内容和灵魂。目前高职学生人格素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高职学生作为“95后”大军,在长辈精心呵护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受挫能力差。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旦遭受挫折与失败,容易导致不良心理障碍,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第二,高职学生生源决定其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相比本科院校学生为差。他们的人文底蕴相对偏低,辅导员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不能采取传统灌输式方法,其对自我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必须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具备丰富的实

践经验,才能真正符合目前“95后”的教育需求。第三,高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对与转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岗位竞争时,不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

二、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的可行性分析

学生管理工作一般包括纪律管理、思想管理、党团管理、心理监督与辅导、学风班风建设、就业职业规划等,其中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它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升进程中,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人才培养规格得不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无法与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相竞争,难以在市场岗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那么,提升高职学生人才培养规格,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下面的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之学生管理内涵定位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以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本科层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其“技术应用”的特征非常明显。换句话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具有本科通识教育的前提下,要求专业紧密结合地方或行业特色,将“学术、技术、职业”三者有机融合,培育经济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保证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前提下,加强通识教育,以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改革之本,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

提升的内涵定位为核心素质的提升。所谓核心素质,就是“会学习、会做事、会发展”。这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的层次需求。核心素质包括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核心能力由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开发新技能与新知识能力等构成,辅之相应的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只有围绕这些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能力反映出目前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应重视的学生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由专业课堂教育与课后实训演练培养而成。学生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过程中发挥着指导作用。通过“第二课堂”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关键能力表现为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敬业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发展能力等。这些能力作为核心能力的基础,起强化和巩固核心能力的作用。关键能力在教学课堂上的培训时间和力度相对较弱,培养此类能力的重任自然放在课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上。辅导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开展学风班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在学生遇到能力发展瓶颈时,加以引导和分析,帮助其开发、提升相关能力,以构筑应用型高职人才的核心素质为目的。

(二)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之学生管理“德智双兼”

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务必考虑知识和能力之间的相

互影响与作用。在人才培养教育进程中,应做到“德智双兼”,即德育与智育是相互影响和合作的关系,只有准确把握两者的特点和要求,才能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避免厚此薄彼的现象出现。例如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技能的实习实训必不可少,带队实习的辅导员应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出总体评价。按照实习单位的职业岗位需求,在实习前对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进行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考核,整个过程彰显为“德育”。高职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必须具有相应岗位群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懂得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在处理和使用信息时,能以专业的态度,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技术岗位中,这是“智育”的过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培养学生“智育”的首要平台,被称为“第一课堂”,发展学生“德育”的平台称为“第二课堂”。辅导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果需要得到“第二课堂”的巩固和延伸,学生管理工作在“第二课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起到推动动作,这就是“德智双兼”的教育方法。

(三)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之学生管理“宽严相济”

学生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有个性化管理模式、赏识法管

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模式等,不同的学生管理模式最终落脚点都是“以生为本”。面对大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的严峻形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全面更新管理理念,认清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的双重重要性,树立学生人格素质发展的前瞻性思维,以“宽严相济”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寻求突破点。面对“95后”高职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以人为本”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管理方法,改变以往学校与学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遵循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发展规律,对学生采用“既宽又严”的管理手段。“宽严相济”管理模式可以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创新开展。一方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大类、小类、个别”等分类方法,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以培养具备多方位职业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另一方面,创新学生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学业成绩。采用必要的学业评价方法,在保证学生专业技能过硬的前提下,进一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表现、社会活动表现、实践竞赛成果、身体素质等,及时对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帮扶,严格执行各项评价制度,建立核心素质终身教育的途径。

(四)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之学生管理机制保障

学生管理工作应专业化和制度化,才能在制度的保障下采用专业手段管理学生的课外行为。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市场经济急需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园地,应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地改变教育方法与工作方法,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进行新的调整。面对“95后”教育对象,“宽严相济”的学生管理模式可以在制度化的范畴内进行。随着管理对象的不断变迁,学生管理工作的分工越来越细。例如学生党建、经济资助、学生法律事务、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如果不辅以机制保障,必然导致学生工作的杂乱无章。首先,确立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加强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教育部门的通力合作,发挥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的“一体两翼”作用,学生管理工作配合教学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共同全面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搭建多种助学服务平台,多指向和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课后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强化“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服务理念。例如搭建多维度的教育服务网络,建立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构建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的同时规范学生的行为。再次,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包括学生管理满意度调查,教育教学信息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就业岗位跟踪等,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各环节中的问题,让学生管理队伍及时掌握目前市场对高职人才“软实力”

的要求,并相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培育方案,增强在校生的未来竞争力。

(五)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提升之学生管理文化建设

辅导员通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利用班会、特色团日活动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一系列的学生工作,应辅以必要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工作的思想政治培育功能。一方面,在社团文化活动中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文化传统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需要通过社团组织完成。例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提升核心素质为目标”,升级活动内涵,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将专业教学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徽设计比赛、创意设计活动等,从多方面开拓高职校园文化空间,为学生创造职业素养培育平台。另一方面,在宣传交流活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应将文化活动建设延伸到校外,通过宣传和网络文化建设,将校内“第一课堂”和校外“第二课堂”有效对接并相互促进,不断加强与企业、行业、政府、专家的密切联系。通过校外科技比赛等创新活动,加大各方面的互动力度,集合各方面有利条件共同培育高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加大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的认知程度,在将校园文化推向社会的同时将高职人才推向岗位,变校园文化活

动为专业实践课,全方位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

面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高职教育的改革潮流,高职院校如何在转型期保持应有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力度。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应树立培育学生核心素质的决心,高度重视学生“软实力”的培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要有机结合,在保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核心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将内涵建设和提升质量作为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德艺双馨”的高技能人才为努力方向,将学生的成长、成人和成才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邹欢艳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学生日常管理研究

一、高职学生特殊性

自控力比较弱,环境对人的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高职生的生活环境和相应的学校教育,由于年龄相对于本科生还比较小,思维单纯,独立生活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差,导致其自我控制力较弱。高职生对自我的不足不能清晰的认识。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对老师的过度管理存有抵触的心理。在平时的自我管理上,年轻气盛,感情用事,容易导致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根据上述具体问题,班主任应

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学生管理,因材施教,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条件。

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1.提出班级奋斗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在接受新的班级或者是中途接受的班级,我们都应该通过诸如主题班会的形势,讨论和确定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并且让全体学生讨论提出班规条约,用以规范约束自己,这样学生有了努力方向,就会形成一种向上的动力。

2.树立模范,激发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为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树立榜样,给全班学生以示范。通过鲜明而生动的例子,影响全班同学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从而带动全班学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3.注重群体效应,加强全面管理。要建立优秀班集体,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全面了解、善于观察从“短”中发现“长处”,进而做到扬长避短。班主任在认清学生的“长短”之后,要寻求补“短”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多增加感情投资,给点偏爱,要开展个别谈心活动,进行耐心说服和引导;要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多给他们锻炼机会;对

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发挥自我管理,提升学生自主能力

人总是要步入复杂的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因此,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地,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是关键的一步。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应该是意识的培养,明确学生干部的利与弊,然后是工作方法的指导,再是班级管理的艺术与技巧,教会学生管理的程序和模式,让学生能形成规范管理的理念。真正使学生干部能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上自习,校园文艺活动、组织课外活动等,班主任就可以在掌握大方向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己干。上自习时,我们可以提倡轮流管理纪律,先让品学兼优,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在先,然后轮换让每位学生承担管理工作,这样既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又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四、加强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整个班级学习行为习惯的驱动力,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行和精神风貌的一种集中体现。良好班风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1.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使学生学习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律,明确自己作为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让他们在纪律的约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团结就是力量。班主任要努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班集体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如班级写作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这样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团结和友谊。

3.开展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如发现不良的行为和态度,可用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在学生成长中具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只有跟上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改革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取得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有成效。在社会趋于多元的背景下,班主任采取措施有效地转换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正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

作者:刘自忍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高职校院学生管理策略

一、高职校院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成熟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中专或是职业中学就升学的。而学校原本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原来通过初中升学考上来的,基本上都是照搬普通高校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有时候并不适合本校的学生。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普通院校的学生是有不同的,他们的思维相对比较活跃,而且行动也比较自由,与社会的接触要大于普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如果没有特定的适合的管理方法是很难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困难。

2.管理方法存在问题

对学生进行管理是需要技术的,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进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更要有好的管理方法。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一个重要问题是老师的管理方法存在漏洞。他们基本上都是按照规则办事,没有灵活性,不会变通,管理方法过于僵硬,这种强制性的管理会使得学生产生反感心理;还有的老师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学生的感受,也不管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尊重学生,不懂得反思自己,把错误都归责于学生,管理效果很差,还会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吃力。

3.学生素质高低不齐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从普通高中、中专以及其他的技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3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范文3篇 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论文 1高职学生“严”与“爱”管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爱”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高职学校对学生的“爱”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建设上。高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他们充满干劲与热情,对事物的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对学生的“爱”管有利于让学生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自由时间的增多使得学生与游戏为伍的机会增多,失去高考的压力,学生在游戏的世界里激情四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业的荒废。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学校应对此负主要责任。正是由于学校“爱”管措施的不当,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指导不明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制定清晰的规划才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加,使得学生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2改善高职学校对学生“严”与“爱”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对高职学校的学生进行“严”与“爱”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在对学生“严”与“爱”的管理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使得管理陷入了瓶颈。为改善这种现状,下文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第一,针对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和迷茫期而导致的课堂纪律被破坏的问题,高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分析课堂秩序遭到破坏的原因。从总体上看,高职学校的课堂秩序还处于良好的状态,影响课堂秩序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极个别的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的。大部分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企图用迟到、旷课或早退的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对上课爱讲话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教育,但这样做需要把握一个度,即应努力做到“严爱有度”,点其回答问题的方式不能与其他学生有区别,教师更不能对学生恶言相向,“受重视,被关注,有希望”是学生基本脱离家庭后努力学习的动力;最后,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比较有代表性、课堂纪律较差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从整体上提高班级的荣誉感。第二,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创新高职学校的管理制度,第二个方面为对高职学校的学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高校不断扩招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也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实行依法治校的模式,不断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法治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1.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 根据我国教育法相关规定,高校具有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也能够通过自己制定的制度约束学生。然而,每一所高校都具有不同的情况,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等方面不进相同,也造成了工作中的问题。具体来说: 缺少法治意识以及法律知识。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观测法制观念,然而很多高校管理人员了解的法律知识甚少,缺少必要的法治意识。同时受到传统高校管理工作模式的影响,往往将行政管理工作当作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法律政策混淆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不能正确的了解国家动向,不能了解学生发展的方向,工作以上传下达为主,这种现象严重拉低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具体

工作中,不分主次,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分析,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会导致问题恶化。 缺少健全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由于法律知识的缺乏,加强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导致高校学生管理法律运行机制如同摆设,不能真正发挥依法治校的作用,尽管高校享受了依法自主办校的权利,但是没有真正的实现与发并进,和法治思维理念相违背。这种问题的出现,会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以行政条文为主,几乎见不到法律制度,但是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依靠法律进行维护。以上两种问题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为了高校自身的发展,也为了学生在校能够健康的成长,必须加强改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2.法治思维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强措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法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大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新时期,必须不断的提升法治思维,形成自我保护与发展的良好意识,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现提出加强高校学生依法管理的建议: 德法并序、宽严并济。德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法治体现制度化管理,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德法并序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建设,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10篇

高职学生管理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学生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进激励机制必要性 激励实际上就是说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的时候,使用相应的行为对其进行规范,有效对其进行规范、激发、引导。事实上激励是人类活动中一种内心状态,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尽管在学习成绩上比不上本科生,但其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个性,他们对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不轻信别人观点,不会盲目听从管理者的管理。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人们素质提升,高职阶段的学生就更加重视公平性原则,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习惯强制改革形式,并对其产生严重抵触心理。并且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平等,希望被尊重,仅仅依靠强制管理形式是不能够做好相应管理工作的。针对这样发展状况,就能够使用帮助、关心、情感交流的形式对其进行激励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获得教育,完善相应激励机制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效应关系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效果是不一样的,其具有不一样的发展特点。当学生的家庭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这时候物质报酬率较高,进而物质激励形式对

学生激励作用较小,所以就能够采取精神激励的形式,这样就需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互转换。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学生与社会接触越来越多,他们对金钱有了一定需求,这时候就能够使用物质激励方式,这一阶段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际上是一项反向变动关系。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较为复杂工程,在有效引进相应合理机制的时候对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应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效应,才能够建立较为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较好的环境。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者,一定要对学生获取成绩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够对学生获得的成绩或者已经取得的进步进行表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作者:靳桂龙马伟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顶岗实习,顾名思义是将学生指定到实习单位进行相关单位的培训与实习工作,当然,在实习岗位中所需要工作的内容必须与学生专业相符或较为接近。而顶岗实习学生除其身份不同之外,与企业正式职工一样,需要进行相关工作与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并且承担相应的风险与义务。高职院校实施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到第一线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学生更早、更快的认识与适应社会要求,并适应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论文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一】 一、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单一,脱离社会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准入门槛低,办学成本不高,加上多年来持续热门。但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从课程设置来看较为单一,一些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几乎跟公共课一样的是填鸭子式的理论教学,缺乏其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培养的学生与社会相脱离较严重,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节奏。 (二)招生比例较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工商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在招生时占的比例较高,入学分数相对于低于本校其他专业,造成了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可塑性不如其他专业。而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特点不鲜明,不具有特色可言,多数学生在学习阶段和择业期间都感觉到迷茫,有些找不到学习方向,择业无所适从。 (三)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培养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够在工作中应付、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完成岗位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是局限在培养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甚至个别院校为节省成本等,简化了实践教学环节,造成了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也不强,在就业和工作中优势严重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校企合作,闭门造车,很少走出去,学生也局限在校内学习,不能接触到具体工作岗位,在毕业后的就业中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大专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

大专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8篇)酒店管理(Hotel Management ),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举办,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本文精心整理8篇大专酒店管理毕业论文供学者们参考! 大专酒店管理毕业论文第一篇:校企合作模式在大专酒店管理模式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中,作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深受欢迎,而这种模式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对酒店服务及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职业化、高质量的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四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分层次深入开展合作;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技能型酒店管理人员。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实践做法;困境; 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职业院校,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

育的半壁江山,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倡议的实现,高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实践教学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教学中逐步开发了校企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合作方式,现有实训室10间,校外实训基地20余个,以外资高星级酒店和大型国有旅行社为主,校企共建人才孵化基地1个,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其内在规定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助双赢,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界定 校企合作,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活动。而这一活动是在培养新型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目标的指引下开展的,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将责任落实到实处,使管理责任变得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真正做到尽职、尽责;要求管理者每天都需要对自己当天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纠正,处理好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管理学中指出,当前社会科学管理共分为三个层次,一为规范化,二为精细化,三为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充分展现了人们思想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精细化管理方法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一“精”、二“细”、三“化”的基本原则。 (一)“精” 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方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以“精”和“细”为代表的文化建设,以鼓励创新意识为基本的核心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展开管理活动,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以及学校的特色相结合,以实际出发,明确每一个时间段中,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追求事物的完美,追逐期中包含的精神内容,使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影响人、改变人、塑造人的价值和作用。 (二)“细” “细”即为学校管理工作覆盖环节的全面和细致。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不但人治,同时也需要法律的制约和学校制度的制约。在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从小事出发,从细节出发,真正力求将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融入于制度当中,真正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10篇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10篇 第一篇: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1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生管理理念僵化 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较公办高校而言受到更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生存能力相对脆弱,这导致大多数民办高校领导认为民办高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稳定,学生不能出事,学生若出事,所有的学生工作均是空谈.学生的安全稳定当然重要,但若因此而制约了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学校的发展,便是矫枉过正了.成才的标准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为了学生的安全与学校的稳定,民办高校学生的教学、实践等活动,不敢走出校门,怕出事,却因此也损失了学生对相关行业的接触与社会发展的认识,成了井底蛙.而现实社会中,人们会以学生在学校考取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同时也是以此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劣.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为了迎合社会的评价,让学生考取更好的考试分数,便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以各种的规章制度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多引导少.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入学后,反而会因此对学校的管

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民办高校大学生,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思维的特点不一样,行为的方式不一样,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各有不同. 管理方式较为僵硬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各方面均处于劣势,则只有从学生管理方面入手,希望以严格的管理换来学生成绩单上的优秀.因此,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往往比公办高校要更为严格,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出现“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早上必须要参加早读,晚上组织晚自习,还要组织对学生的早读与晚修进行评比,管理方式沿用了高中学生的管理方式甚至更为严格.制定了严格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有的民办高校甚至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学生管理行为规范准则.如课堂管理方面除了规定不准迟到早退旷课等之外,还编排定座位表,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作为表就坐,学校要求每节课任课老师均要进行点名,还组织老师进行课堂抽查,以防任课老师没按要求点名.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往往得到家长的好评,但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却大多不认同.学生希望在学校能培养成高素质的、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更希望在学校能获得个性发展的空间.如果学校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只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而忽略学生个性化发展,则学生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对这种管理进行反抗,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4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问题研究论文(共 4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1导言 所谓高校学生管理,就是各类高校领导及管理者,为顺利达成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政策,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协调校内的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计划、实施、监督等一系列活动。该项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培养“四有”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管理不但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处事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可通过管控、约束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产生直接性影响,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力量。 2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现状及优缺点 条状管理模式

通常表现为,学校设立有学生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向分校区派驻学生管理的分支机构,负责分校区的学生管理各项工作。其优点为管理权力集中、管理结构简单、指令落实较快;缺点就是管理空间跨度大,人力物力成本高,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学生管理部门难以保证第一时间处理和帮助,降低了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块状管理模式 工作机制上通常表现为“学校统一决策,分区各自管理”,各校区均有自己独立的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开展具有较大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跨度小、机构完善,利于充分调动各校区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校区的快速反应能力。缺点在于容易造成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的不统一,产生各自为政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条块结合模式 学校加强对各校区统一管理,同时根据某个或几个校区实际设立校区内部的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其优点在于管理紧贴实际、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增强了校区的积极性[1]。 3高校多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育人环境不全

管理类毕业论文(5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所学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学号: 姓名: 写作日期:二0一五年三月至五月

目录 一、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市场秩序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表现 (1) (二)当前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ﻩ1 三、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谐市场监管的管理体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和谐市场监管体制的确立与完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谐市场监管的管理体制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而来,一方面,市场秩序失序现象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政府监管也受着许多指令式市场监管制度安排的影响,对市场监管不力,从而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的主要力量,国务院赋予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职能,决定了其监管范围涉及市场的方方面面.研究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就不可能不谈及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的监管.在对政府监管市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制度的主要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于进一步明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并认真履行好这一职能,从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市场秩序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所体现出的鲜明特点与明显短板并存,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要求辅导员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与途径,逐步形成一套成熟体系,以便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透彻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存在的短板后,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经验,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实施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动态 留心关注学生的入学资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辅导员除了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实时表现之外,还要要经常查看所带学生的入学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辅导员可以粗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成绩、有无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掌握了这些信息,在今后的管理和教育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为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创造条件。 经常到访学生宿舍并召开主题班会 根据笔者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我们要想深入了解学生,深入学生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学生宿舍里,我们

可以直观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不再那么拘谨,这样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被逐渐拉近,学生们也愿意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另外,通过主题班会,我们可以就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同学们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们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观察视角。 2解决好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学生对人生观的认识,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态度。因此,我们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要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和爱国教育,让学生自己的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形成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对部分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学生,我们辅导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要建议及时转诊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感情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一旦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而得不到妥善解决的话,往往会逐步走向误区,出现偏执、自闭等心理问题。对此,辅导员应

学生管理系统的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的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的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是学校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学生管理系统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从学生自身、社会大环境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从提高学生素质、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学生自身素质;学生工作管理制度;学生主观能动性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更多的人有机会得以继续学习深造,这对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利大于弊。笔者就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现状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等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当前学生现实情况的分析 1.学生素质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困境 (1)学生基础分析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是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入校的分数线普遍不高,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学生心理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在家由父母代劳,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班级活动、宿舍生活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周围其他同学的感受,有的学生不能较好地融入到集体、宿舍生活中;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心态去应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灰心、沮丧的情绪甚至更为过激的行为;在面对荣誉(优团优干、三好生)和利益(奖、助学金)时,往

往都是只考虑自己。 2.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电脑、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更加便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是通过网络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也在增加,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吧或者宿舍上网。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探索 1.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学生有些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点,有一点优点就将其放大真诚地称赞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另外,与学生平等对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状况。 (2)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学好专业课和相关技能,为以后更好的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定学院建立健全校规,各系、各班在校级校规的范围内,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 (2)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机会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作,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全面的'综合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获得先进方法、手段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管理者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校际交流的机会,学校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 (3)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从当前学生管理队伍的现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教育管理论文-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研究-教育管理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所谓生本理念就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生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与延伸,不仅有助于更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思想,提高自制能力。 (一)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质量 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强师对学生的约束,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等等,学生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使得学生对学校管理产生抵触、不配合情绪,不仅降低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生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使得学生从被动的管理地位变为主动的管理地位,实现了双方地位的平等。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减少

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师生之间矛盾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使得学生从被管理的中得到解脱,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空间。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进行自我学习;根据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做既加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又能在兴趣爱好中调节不良情绪,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慢慢地,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自由、的人格不断建立、完善,并且能够很好地理解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如何与同学、教师进行相处,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三)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使得管理者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解每位同学的需要与困难,开展多样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工作中,真正将生本理念落实到实处,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人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策略研究论文(全文)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治理策略研究论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应只在教室或实训室仿真状态下进行,其特别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与进展正成为各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新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工作环境的职业性、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了“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的实践方式职称论文。 然而,高职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同时,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要完成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对于脱离正常教学体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如何建立一套专业的顶岗实习治理体系,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效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1顶岗实习治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所组织的学生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学校、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四方共同参与,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岗位职业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①学生和学生家长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差;②相关治理制度建设不到位、治理措施不

落实;③学业治理中师生、校企之间沟通不畅,学生合法权益难有保障;④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岗位不一致;⑤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学校很少介入,学生的实习治理完全由企业负责; ⑥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不统一。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纠正。只有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治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治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治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习组织发动与指导到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才能确保顶岗实习质量,维护学生合法的权益,保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进,才能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就业的能力。因此,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治理体系的建设是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一环。 2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治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 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按照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治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等方面切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治理体系,以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1加强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体系建设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主要是针对专业培养的岗位要求所设计的,然而学生一旦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学习的内容会是职业化的岗位所要求的具体内容。这时学生就会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会

管理学论文15篇

管理学论文15篇 管理学论文 摘要: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必将推动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管理学论文管理学管理论文管理 管理学论文:管理学 一、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人类社会变革的编年史。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管理范围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因而对管理学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当时的管理水平也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思想有了很大发展,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第一部法典、古罗马建立的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及古中国的《孙子兵法》都闪现出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火花。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管理思想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相继产生。在这一期间,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的分工理论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进入前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分层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资本主义国:请记住我站域名家中劳资双方矛盾日趋突出,生产力水平也日趋提高,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适应。尽管早期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毕竟非常零散,没有系统化,工厂主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关系问题,又不减少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泰罗抱着

关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通用10篇)

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 关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通用10篇)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篇1 [摘要]国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大力开展行政管理改革,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自身职能。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当前行政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改革;行政管理;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改革就是要求政府积极转变自身职能,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管理者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政府在改革中的主导地位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制约作用。行政性垄断及地区性封锁不打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就不可能最终形成。政府不理顺庞杂错位的政府职能,不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的方式,就不可能建立灵敏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也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政府只有大力开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1.2保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但在改革过程中,人们一味强调经济改革而忽略了行政管理体

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第一篇: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的发展,使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分析新形势下社会环境、学生主体、学校及高职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指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除了配备政治辅导员抓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外,同时配备专业辅导员在专业指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导向引领方面进行加强,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传统的高校管理大多都是在一个年级或班级设立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由于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英才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此加派一些专业教师或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作为“专业导师”或“职业导师”,在学生从入校就有针对性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使学生在入校就明确目标,从而有计划地完成职业能力积累。这样,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各方面协调发展,成长为德才兼备的职业从业者。 一、新形势下实行“双辅导员制度”的必要性 (一)“双辅导员制度”可以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我国的经济一度比较落后,高招升学率曾经一直比较低,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可以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高校录取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高校管理实行的是每一班级或年级设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我们也可称他们为“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这一管理模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各校都出现大班额,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尤其严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