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2001年2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第1期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杨兆升 胡坚明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 PT S )是智能运输系统(IT S )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是A PT S 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在对比了世界各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实施框架,并给出了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框架中图分类号: U 491.1

R esearch on the A rch itectu re and I m p lem en tary Schem e of

In telligen t Pub lic T ran spo rtati on System in Ch ina

Yang Zhao sheng H u J ianm ing

Abstract : A dvanced Pub lic T ran spo rtati on System (A PT S )is an i m po rtan t componen t of In telligen t T ran spo rtati on System s (IT S ),the research p ro ject m en ti oned in th is paper is the app licati on and developm en t of A PT S in Ch ina .Based on the summ ary of research actuality ,th is paper p ropo ses the componen ts and i m p lem en tary arch itectu re of in telligen t pub lic tran spo rtati on system su itab le fo r the situati on of Ch ina .Fu rthermo re ,it discu sses the

so lu ti on s of som e critical p rob lem s

.Keywords : Pub lic tran spo rtati on ;In telligen t dispatch ing ;A rch itectu re

收稿日期:2000212215

1 引 言

据有关资料,我国目前的城市数量为666个,其中特大城市32个,大城市43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400多个,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0%.在未来的十年内,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将有115亿至2亿农村人口转移城市,城市人口将上升至613亿,城市化水平将接近50%.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造成城市居民出行量的逐年递增,预计到2010年城市居民的交通总量将达2500亿人次.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公交车辆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至4~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抵消,公交承担运量不断减退,居民出行方式逐年由公交向自行车等个体交通方式转移,这无疑加剧了交通的拥挤程度.同时,如何解决城市居民出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优先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改善公交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乘客乘坐公交出行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首选途径.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公交事业的发展,对公交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鼓励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公交运营模式.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解决大、中城市目前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繁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一种共识,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2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比较

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韩国等国家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和物力从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公共交通部门开始应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公交车辆定

位、车辆监控、自动驾驶、计算机辅助调度及提供各种公共交通信息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美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UM TA)已经启动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项目“A dvanced Pub lic T ran spo r2 tati on System s(A PT S)”.经过现场试验, UM TA关于A PT S的评价是:“A PT S可以显著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乘客采用公交和合伙乘车的出行模式,从而带来了减少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一系列社会效益”.根据1998年美国运输部的联邦公共交通管理局(FTA)出版的“A PT S发展现状”,美国的A PT S 主要研究基于动态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调度理论和实时信息发布理论,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提高公交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实施技术.具体包括车队管理、出行者信息、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等几方面的研究.其中车队管理主要研究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自动车辆定位系统、自动乘客计数、公交运营软件和交通信号优先.出行者信息主要研究出行前、在途信息服务系统和多种出行方式接驳信息服务系统.

日本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末开始应用公共汽车定位系统——公共汽车接近显示系统;80年代初开始应用公共交通运行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乘客自动统计,运行监视和运行控制;进入90年代,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和严重交通拥挤的影响,要保持正常的行车速度是十分困难的,由此引起的公共交通的不便性和不可靠性导致乘客数量的急剧减少.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TCS),旨在改进公共汽车服务,重新赢得乘客.在CTCS中,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其目的是通过掌握运行情况以及积累乘客数据实现精确平稳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它将运营中的公共汽车和控制室之间建立信息交换,并利用诱导和双向通讯的方法,将服务信息提供给公共汽车运营人员和驾驶人员,同时这些信息也通过进站汽车指示系统和公交与铁路接驳信息系统提供给乘客.公共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累积运营数据、乘客计数、监视和控制公共汽车运营和乘客服务等功能,其中乘客服务功能中包括进站汽车指示、信息查询和公共交通与铁路接驳信息提示.公共

欧洲许多国家同中国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街道一般都比较狭窄.但是,它们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政策,设立公交专用道,为公交车提供优先通行信号,布设智能公交监控与调度系统等措施,提高公交车辆运行速度和公交服务质量以吸引公众乘坐公交车出行,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解决了城市交通问题,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经验值得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借鉴.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截止2000年,我国城市公交客车的总保有量为23万辆,比1997年增长617万辆,每千人拥有公交车017辆,距离发达国家每800人拥有一辆公交车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公交智能化水平还较低,绝大部分是沿袭旧的运营体制.但是,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府对公交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已初现端倪.比如:上海的地铁安装了自动检票系统,可实现乘客的自动计数,统计客流变化情况.还有一些城市正在着手实施公交“一卡通”,实现公交电子收费.杭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几座大城市已在部分公交线路上建成了公交车辆跟踪调度系统,并安装了电子站牌,车载GPS定位设备,实现了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和定位、公交车与调度室的双向通讯、以及电子站牌上实时显示下班车位置信息等功能.由于上述功能,使得调度过程有据可依,并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管理,节约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负担,同时,提高了车辆运行正点率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客流.这些系统虽然使得中国迈入了公交智能化时代,但由于它们缺乏对许多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一般没有将动态交通状态信息与车辆定位信息有效融合,而且某些系统的开发和研制又缺乏交通领域专家的直接参与,使目前的系统具有以下缺陷:①不是以公交线网优化为基础,致使调度效果欠佳;②大多数系统线路与线路间缺乏联系,未能实现网络上的整体协调调度;

③缺少信息服务系统,使系统智能化程度大大降低;④由于站点间运行时间单纯由距离比车辆运行速度求得,没有先进的算法作保证,致使在电子站牌上显示的下班车到达时间不准确.

?

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2月

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将交通流诱导技术、差分GPS定位技术、G IS及地图匹配技术、公交运营优化与评价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智能卡技术等先进技术科学集成,形成集智能化调度、公交电子收费、信息服务、网络通信于一体的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具体描述为: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公交出行调查,以地理信息系统(G IS)为操作平台,在对公交线网布局、线路公交方式配置、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确定、票价的制定等进行优化和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并使出行者能够通过电子站牌了解车辆的到达时刻,从而节约乘客的出行时间.同时,公交出行者可以通过媒体(如:可变信息牌、信息台、电话、互联网等)方便地获得公交信息(如:出行线路、换乘点、票价、车型等),使更多出行者采用公交出行方式.最后,对智能公交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因此,可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分解为以下四个子系统:

1)智能公共交通优化与设计子系统.该子系统是对公交线网布局、线路公交方式配置、站点布置、发车间隔确定、票价的制定等进行优化和设计,从规划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2)智能公共交通调度子系统.该子系统由调度中心、车载设备、电子站牌等几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调度和指挥,保证车辆的准点运行,并使出行者能够通过电子站牌了解车辆的到达时刻,从而节约出行者的等车时间.

3)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媒体(如:可变信息牌、信息台、互联网等)将公交信息(如:出行线路、换乘点、票价、车型等)发布出去,使公交出行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信息,从而吸引公交出行.

4)智能公共交通评价子系统.该子系统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公交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智能公交系统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4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实施框架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调度系统为核心.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实行公交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和公交车队三级管理.公交调度中心与分调度中心之间用DDN专线相连,以满足二者快速准确交换信息的需要.公交调度中心主要实现车辆监控与大屏幕显示、公交运营管理、与分调度中心间协调调度车辆、公交信息采集与发布和公交线网规划与评价等功能.分调度中心负责所管辖的各线路营运车辆的调度及与附近的机场、火车站、港口相联系,相互传递静态信息(如发车时刻表)和动态信息(如:客流信息、到达时刻信息)等.公交车辆内安装有GPS接收设备和双向通讯设备,能够实现车辆自动定位,并

?

1

4

?

第1期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分调度中心,使其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并向车辆发布加速、减速、越站、跨线、折返等指令.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交通阻塞、交通事故、或者在车内发生抢劫、火灾、乘客纠纷、故障、拥挤等紧急情况时,司乘人员可通过车载设备上的相应按键向分调度中心发出路阻、事故、故障、拥挤、纠纷、救助等短信息,分调度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及时与公交调度中心取得联系,并与紧急救援中心、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心相配合完成事故处理、人员救助、疏散交通等任务.同时,依据当前的客流信息、交通流量、占有率等数据合理调度车辆.公交车辆内还可设有电子收费、乘客计数、电子公告板等装置,实现乘车服务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也便于公交公司统计客流情况,为线网规划与行车时刻表的编制提供可靠数据.另外,公交调度中心还能够根据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心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信号配时方案,预测车辆在站点间的行程时间,并将相关信息显示在电子站牌上.

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则通过多种媒体向出行者提供出行前和在途公共交通信息.乘客可通过安装在车内的电子收费装置使用I C卡付费.根据上面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介绍,本文构造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5 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使上面构造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得以有效实施,需着重解决如下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1)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实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需要用到大量静态和动态交通数据,静态数据如:公交站点间距,居民出行O—D量,居民收入水平等.动态数据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 IS)中电子地图上的矢量数据、客流量、动态交通数据、站点间行程时间数据、公交车发车间隔等等.我们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将这些数据有效融合,由于涉及到的数据源多、数据量巨大,因而这项技术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难点问题.

2)智能公共交通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利用已有的城市交通调查数据和补充调查的公交出行数据,分别对不同的公交方式在不同价格水平下和不同的居民收入水平下的居民出行需求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公交线网、线路公交方式配置、站点布置、发车间隔

?

2

4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1年2月

确定、票价等进行优化,并对城市公交线网、站点、发车间隔进行设计,从规划方面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由于公交线网结构复杂,所以建立的优化模型中变量数目多,并且多数公交优化问题可归结为N P2hard—问题,利用传统的优化方法(如:数学规划方法)很难求解.而近年来出现的模拟生物进化的遗传算法、蚂蚁算法对于求解此类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求解公共交通优化问题.

3)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理论与技术.由于GPS定位技术已基本成熟,差分定位精度可以保证在5m以内,完全可以满足智能公共交通调度对定位精度的要求,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公交车辆与分调度中心双向通信的可靠性也是可以保证的.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区间车、快车、跨线车、紧急情况车辆的实时调度.此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模式识别问题.一定的交通状态(由客流量、车辆运行状况、交通流量、紧急事件等因素组成)对应一种特定的调度方案(一种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交通调查和专家问卷的方法找出当前交通状态和调度方案之间的关系,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后,输入一定的交通状态,系统便可以自动地给出一种调度方案.

4)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方法.在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如何向出行者动态地提供出行前和在途公交路径诱导信息.这实际上是研究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与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A T IS)的信息共享与接口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大型的网络数据库和快速的查询系统,并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路径选择算法以保证查询时间短、结果准确.

5)智能公共交通评价方法.由于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大范围实施,所积累的原始数据较少,因而很难对其实施后的效果作定量评价.我们可以采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实施前后乘客平均等车时间、车内时间,以及车辆准点率的变化情况,从而从定量的角度作出科学评价.

6 结 论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大中城市得以广泛实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实施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成和实施框架,强调指出了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文章最后列举了实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所必须解决的关键理论与实施技术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In telligen t T ran spo rtati on Society of Am erica,

A ccess IT S Am erica[M].

[2] 杨兆升1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M]1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1

[3] D epartm en t U S of T ran spo rtati on.FTA[M].

A dvanced Pub lic T ran spo rtati on System s:T he

State of the A rt U pdated′98,1998.

[4] 陆化普1日本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开发应用现状

与展望[J].国外城市规划,1999,(1):5~8.

[5] 张国伍1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

建设与开发[J]1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5):

1~6.

?

3

4

?

第1期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管理系统 的建设与开发 张 国 伍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 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交车辆运行中处于无序、失控与低效的状态与首都公交可担负城市旅客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就是要把通信控制、卫星定位、计算机网络与运营组织科学地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实现集运营指挥调度、综合业务通信、乘客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公交管理系统.本文在阐述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综合集成模式,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公共交通 智能化调度 系统 分类号 U121 Build 2Up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B eijing Public T ransport Zhang Guowu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i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order ,uncontrolled and low efficiency not suitable to the capital public transportation.The approach to dealing with these problems is to integrate ad 2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communication ,control ,GPS ,computer network and sys 2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nto one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basic architec 2ture of such a system and analyzed its integrated model.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s of each sub 2systems are introduced as well. K ey w ords public transport intelligent dispatching system 1998年北京市拥有近5000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近300条,场站用地近200万m 2,地铁仅有41km ,与10年前相比虽有较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出行难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公交数量、质量与北京城市对公交需求不相适应,服务设施落后,即不准确又不舒适;换 本文收到日期1999201220 张国伍男1929年生教授 email bfxb @https://www.doczj.com/doc/6c14393811.html, 1999年10月第23卷第5期 北 方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NORTHER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Oct.1999 Vol.23No.5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内首创的将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公交GPS调度、车辆安防监控、候车亭电子监控等系统整合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管理平台。同时在全面剖析国内现有电子站牌项目的运行境况后,引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多方媒体运营资源,避免以往类似项目所出现的资金及后续运营问题。全面兼顾媒体运营商、公交公司、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利益。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旨在打造一套全新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2、系统组成及相关介绍: 系统由指挥中心、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和智能电子站牌等组成

指挥中心: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管理。指挥中心可以收发GPS车台信息(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接收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多媒体发布资料。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区域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智能电子站牌将多媒体信息发布给受众人群。满足多方客户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 对各公交车站、公交车及出租车内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监视现场信息。 公交调度系统: 通过GPS定位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的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运营车辆的相关信息(轨迹、车速),发现异常时能立即警告提示,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情况对车台实时调度。

电子站牌: 智能电子站牌系统是集GPS定位、无线WIFI、GIS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智能电子站牌主要包括LED/LC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内置无线WIFI接收模块。可以实时接收来指挥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 3、系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运送速度的提高和及时、方便的换乘,均匀的班次间隔,乘客出行时耗减低。

关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关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公共交通运营和服务社会各项经济建设的基本要素,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本文根据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探讨。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公共交通服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广大乘客的基本要件。它包括公交线路、车辆、站点、停车场、保养场、枢纽站和信息系统及后勤指挥调度基地等。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不仅体现了公共交通的整体功能,同时也展示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与城市建设、社会经济以及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显而易见,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一、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良莠不齐,问题很多。 1、在公交线路方面:一般大中城市在主要街道和重要基地较为正规,但在城市边际区域和城乡交合地带有严重脱节现象。在中小城市这种不规范问题较为普遍,所有公交线路都是经营者随城市社会的人流而自然形成。这种情况的突出特点,一是线路严重重叠。二是线路空白。三是经营者受经济利益所驱动,导致有些线路时有时无。四是公交和其它线路不能相衔接而方便乘客换乘。 2、在公交车辆方面:有些城市,政府不投资,实行群众性的散乱经营方式。公交车辆不统一,陈旧老化、破烂不堪、凑合运营,既影响功效,又影响形象。 3、在公交站点方面:不少地方存在问题,很多线路上站点不规范,站台、港湾、候车亭、站点牌、线路牌不健全,有多项短缺,甚

至简单应付凑合。 4、在公交车辆保养场方面:一般大中城市都设有功能齐全的公交保养场,配备有专业的维护技术人员和设备等。在一般中小城市中,问题较为严重,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完整的维修场所,有不少地方甚至连个象征性的设施也没有,全依靠到社会门店维修。 5、在公交运营枢纽方面:大中城市都能意识到城市公交枢纽是方便广大乘客转换和疏导人流以及运营车辆调整的运输节点,在不同区域设有公交枢纽,以方便服务城市社会。但在一般中小城市对此项工作重视力度不够,不考虑公交设施。不少城市连个象征性的保养场地都没有。 6、在信息和调度方面:大部分城市公交行业都能认识到信息和调度在公交运营指导、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进入信息程序状态,经营、管理措施依然传统化。 诸如以上情况,说明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客观现状已严重滞后,既有碍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又不利城市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前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上步伐,快速发展,服务社会。 二、发展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策 1、城市公共交通要体现形象精神。要提高城市意识、行业意识、责任意识、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和行业指导意见,对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快速发展,服务社会,增强效益,提高效率,突显公交行业形象精神。 2、公交线路要科学规划。公交线路是公交运营的基础,线路规划要符合本市的性质和特点,要适用于城市广大居民和乘客:(1)以满足城市生产区、生活区、行政区、商贸区以及大型活动场所为原则。(2)发展新建区域,调整重叠线路,开通公交空白区。(3)增补城市边际区域公交线路,延伸城乡通道,让公共交通遍及城市角落,

公交营运调度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公交营运调度系统 解决方案 上海澳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3) 2. 解决方案 (5) 2.1 系统架构 (5) 2.2 主要设备组成 (6) 2.2.1 智能车载调度终端 (6) 2.2.2 司机显示屏 (7) 2.2.3 车载键盘 (8) 2.2.4 电子站牌 (8) 2.2.5 客流统计 (9) 2.3 功能说明 (10) 2.3.1 定位 (10) 2.3.2 安全 (10) 2.3.3 监控录像 (10) 2.3.4 设备扩展 (11) 2.3.5 营运调度 (11) 2.3.6 报表统计 (11) 2.3.7 数据分析 (12) 2.3.8 服务用语功能 (12) 2.3.9 功能图示 (13) 3. 系统特色 (15) 3.1 提高数据精度 (15) 3.2 提高通信链路稳定 (15) 3.3 整合车载信息 (15) 3.4 一体化显示屏 (16) 3.5 大容量处理与存储 (16) 4. 核心优势 (18) 5. 客户案例 (19)

1.前言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交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城市公共交通如血脉一般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部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着营养。而在我国,地铁普及率较低,城市公交的主要方式还是地面公交。公交行业具有乘客流动性大、密度差异大、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又往往后果严重。公交行业除了面对驾车安全、防盗防抢、司乘纠纷等传统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新形势下针对公共交通的恐怖事件,这对公交行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出行环境,已成为公交行业关注的主要课题。 上海澳马公司作为专业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多年来先后参与了香港回归、50周年国庆、APEC会议、北京奥运、60周年国庆阅兵、上海世博、深圳大运会等多项国家及各大城市的重点项目建设,以骄人的业绩赢得用户、专家、业界乃至政府机构的首肯。 其中由上海澳马自主开发智能公交营运调度系统已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型城市有序运作,该类城市的市场份额50%以上。该系统建立在全球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综合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了车辆运营企业调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科技管理,实现了车辆调度智能化、实时化、无纸化,同时实现了为乘客提供完善的信息化服务。 中国经济的发展凸现公交行业在运营管理上四个方面的需求: 1)安全 对安全防控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并可通过3G无线网络进行远程视频监看以及监控图片的抓拍。 2)运营管理 对车辆进行智能化调度,配车排班、调度日志,电子路单管理、路单日报管理,实时调度发车管理,用来解决运力配备、提高车辆利用率、合理分布线路网点等问题。 3)乘客服务

智能公交车管理系统功能需求1

1系统功能设计 1.1GIS功能 GIS功能模块包括地图服务、地图管理、检索、车辆实时显示、车辆跟踪功能、轨迹绘制、距离计算功能。 GIS模块数据流序列图 1.1.1地图服务子功能 支持shpfile和BingMap两种地图格式,shpfile地图实现放大、缩小、移动、距离测量、面积测量、矩形查询、点选取、全视图、鹰眼地图。BingMap实现放大、缩小、移动功能。如图3.3。

图3.3 1.1.2地图管理子功能 地图控制管理分为图层控制、注记设置、符号设置三方面功能,以便用户对于地图数据进行个性化配置. 3.1.2.1 图层控制 图层控制功能又可细化为三方面功能: (1)图层位置控制:包括图层上移、图层下移、图层置顶、图层置底。 (2)图层显示控制:图层图例、图层比例尺、图层显示、鹰眼显示。 (3)图层配置:加载图层、删除图层。

3.1.2.2 注记设置 注记设置功能,用户可设置注记显示、注记比例尺、注记字段、注记颜色和注记字体,并可预览注记样式。 3.1.2.3 符号设置 车辆显示设置,包括符号设置、名称属性设置两部分。可以根据车辆运行方向设定不同车辆符号。车辆名称可设置名称显示位置、显示字号、一般车辆、激活车辆等设置。

1.1.3检索子功能 实现车辆检索、线路检索、地名检索。 (1)车辆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线路列表中所有车辆,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2)线路检索:画出线路,并通过线路关键字模糊匹配该线路中所有车辆,显示在列表中;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在线车辆,掉线车辆显示最近有效位置。 (3)地名检索:关键字模糊匹配所有地物,在地图上闪烁显示所选择的地物。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 现今社会各界都在谈论智能交通,因为它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那么,我们首先得清楚认识到,何谓“智能交通”,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智能交通是其建设的分支部分,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中国,交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道路交通设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绝大部分交通设施严重超负荷运作;交通阻塞严重,导致运输效率下降,出行时间大量浪费,加重了城市空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等,智能交通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必然需要解决其交通问题,因此,我国的智能交通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很显然,智能交通主要是信息化建设,与安防行业和视频通信行业在技术对接方面必不可分,以下从明日实业涉及的监控与视频通信业务领域谈智能交通的趋势。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和利用率,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再次明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 蓝斯通信一直致力于提供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城市公交安全应急保障、城市公交综合智能调度、公交运营车辆监控、公交IC卡收费结算、互动式乘客出行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很好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思想,营造了“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和谐公交环境。 智能公交系统包括了运营管理系统、监控调度系统、车辆定位系统、车载电子系统、网络及信息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站台电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及、车辆管理、客服管理等系统。其中运营管理和监控调度系统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系统。

第一部分指挥监控系统 指挥监控系统包含运营、调度、监控(定位、录像、3G视频)等系统功能,根据公交企业各部门管理应用职能、权限都不尽相同,系统采用分级管理,一般分为:公交集团、分公司、车队、线路或始发站四级应用。 第二部分车载公交智能终端系统车载公交智能终端系统是公交公司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这个系统组成如 下图。在这个系统中公交智能终端是核心,是整辆公交车的智能心脏,进行GPS 定位、语音自动报站、录像存储、3G视频实时传输、司机考勤以及其它与中心信息交互等功能。

第三部分电子站牌系统 电子站牌系统是一个面向乘客出行服务的系统,实时显示最近一班车辆的到达时间、离本站的距离等信息。形式有三种:站台现场实体的电子站牌(如图)、网络电子站牌如图(厦门公交网址)、手机电子站牌 (https://www.doczj.com/doc/6c14393811.html,)如图 通过实体电子站牌的LCD液晶屏,可以观看时政新闻、娱乐节目、广告促销、气象信息、股市行情、旅游线路、日期、政府公告等等,充实公众候车等待时间。

公交车调度系统建设方案书

智能公交GPS调度系统 规 划 建 设 书 光电通技术

目录 1、公司简介 (2) 2、成功案例 (3) 3、光电通GPS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介绍 (4) 4、调度系统详细介绍 (5) 4.1公交车辆运营计划管理 (6) 4.2公交营运调度功能 (11) 4.3安全监控系统 (15) 4.4营运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16) 4.5绩效核算 (17) 4.6公交智能电子站牌系统 (17) 4.7 手机电子站牌 (18) 4.8远程广告发布 (25) 4.9扩展应用 (25) 5、GPS公交智能终端 (25) 5.1终端概述 (26) 5.2终端功能介绍 (27) 5.3终端与外部扩展功能 (29) 6、智能指挥中心 (36) 6.1拼接屏参数介绍 (36) 6.2案例实图 (38) 7、公交车系统建设方案 (39) 7.1、公交车车载WiFi (40) 7.2、项目调试、测试 (40)

7.3、技术培训 (41) 8、我公司的系统优势............................................................................................................. .. 42 1、公司简介 光电通技术是一家实力雄厚,集数据通信设备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技术、市场、机制、资本的充分结合,使得企业确立了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公司从创业到治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的成功道路,使自己迅速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界的著名企业。在公司发展上,光电通公司结合自身优势,紧跟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的技术与产品。 在产品开发上,光电通公司聚集着众多博士、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等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通信、综合接入、数据传输、光通信、接口转换等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开发实力,从芯片到整机都有若独立的知识产权。在产品种类上,光电通基本上是以光传输产品、接口转换设备、PCM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工控以太网GPS智能调度系统、智能公交电子路牌、4G、4G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录像机、MP3报站器、视频报站器、车载LCD 显示屏、车载LED显示屏、投币机、监视摄像头产品等为主要产品,每种产品都有着丰富的产品系列和强大的网管功能。 在产品特点上,光电通公司强调产品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使产品满足用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和特殊需求,同时也在提高着同行业的竞争力。在产品质量上,光电通公司有着大量的质检人员和整套、完善的检测程序。在产品价格上,光电通公司研制、生产、销售为一体减少了中间成本,为用户提供着品质优良且价格台理的产品。在产品服务上,光电通公司有一支技术强,服务迅速的队伍,同时在全国不断建立着办事机构或合作伙伴,使服务本地化,加快现场的服务时间。 光电通公司将以其强大的开发实力、高性能的产品、优秀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并不断坚持以技术为本、面向市场、用户第一、信誉至上、服务用户的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建设指南 https://www.doczj.com/doc/6c14393811.html,/zfxxgk/bnssj/dlyss/201406/t20140604_1628166.ht ml

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的三个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之一,是落实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本工程将在整合现有相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调度与管理效率,增强行业管理、决策与应急能力,提升乘客出行信息服务水平,为乘客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出行服务,为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更好指导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明确工程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保证工程在不同层级间、不同城市客运方式间以及与相关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集约性,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厅规划字〔2012〕12号)(简称《推进方案》)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工程建设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工程标准。所需的数据交换、通讯协议、技术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由部另行组织制定。 本指南由工程技术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起草。

目录 前言 ...................................................................................................................................... I I 第一章总体要求 (1) 一、建设目的 (1) 二、建设范围 (1) 三、建设定位 (2) 四、建设思路 (2) 五、建设原则 (3) 六、建设目标 (4) 第二章系统架构 (8) 一、业务架构 (8) 二、数据架构 (10) 三、应用架构 (11) 四、技术架构 (12) 五、系统布局 (12) 六、工程边界 (13) 第三章系统功能 (14) 一、城市公共交通企业运营智能调度平台 (14) 二、乘客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15) 三、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平台 (16) 第四章信息资源 (20) 一、信息内容 (20) 二、信息采集 (25) 三、信息整合 (26) 四、信息共享 (27) 第五章基础条件 (27) 一、通信网络 (29) 二、软硬件平台 (29) 三、安全系统 (30) 四、终端系统 (31)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精编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 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及发展理念 (壹)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 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见,城市公共交通(以下简称城市公交)系统可分为俩个子系统,壹是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二是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治理子系统。城市公交运输工具和设施子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壹是常规公交方式,主要是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轮渡等;二是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包括轻轨,地铁等;三是市郊铁路,即城市利用铁路干线开往市郊的铁路列车;四是公交场站,如公共电汽车的首未站、中途站、保养场,轨道交通车站和调车场等。城市公交规划和运营管理子系统包括:壹是公交线网规划和站点选址;二是公交票制、票价和票务管理;三是公交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监督;四是公交日常营运调度;五是公交车辆保养和维护。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发展理念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和我国国情,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城市公交,要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新技术经济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对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最大可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尽可能地降低社会总成本。不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使用成本,更要充分体现

社会的进步性,将时间效率、便捷性、个性化需求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促进作用,以实现整个大系统的高效运转,更有效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详细包括: 1、重视公众需求,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交通拥堵是世界大都市以及人口密集区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简朴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供应且不能根本解决交通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假如形成和小汽车相耦合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仍会陷入“拥堵—增加基础设施供给—交通状况改善—刺激更多需求—再形成拥堵”的恶性循环。为此,城市公交系统不能仅从交通流和基础设施的平衡来进行规划和构建,必须从公众需求角度考虑,重点发展大运量快速公交运输方式。 2、以人为本,提供壹体化运输服务。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仅是供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更是为公众服务的。因此,“以人为本”和“壹体化运输服务”的思想必须贯穿到城市公交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从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设计开始直至运营组织、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考虑和落实安全、便捷使用、恬静、智能、公平、服务等各方面。要建立壹体化运输的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运输方式内部在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管理软件各方面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紧密连接和壹体性,实现运输过程的无缝化和连续性。 3、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实现增量供给和增强安全保障性,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公交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城市公交系统各环节都要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集约化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壹次性资金投入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比较中,要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1章某某简介 (6) 第2章项目概述 (8) 2.1项目背景 (8) 2.2项目智能化需求 (8) 2.3功能目标 (10) 2.4基于中国移动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1) 2.4.1TD-LTE的基本概念 (11) 2.4.24G(TD-LTE)的技术特征 (12) 2.4.3基于4G(TD-LTE)系统设计的优势 (12) 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14) 3.1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14) 3.1.1B/S架构 (14) 3.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技术 (14) 3.1.3GPRS通讯技术 (14) 3.1.44G通讯技术 (15) 3.1.5J2EE (15) 3.1.6智能移动终端技术 (16) 3.1.7Android技术 (16) 3.1.8IOS技术 (16) 3.2系统设计原则 (16) 3.3设计遵循的细则 (17) 3.3.1准确、完整、实时地采集数据,是重中之重 (17) 3.3.2安全、可靠、稳定的原则,是系统设计的第一准则 (17) 3.3.3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是系统顺利实施的关键准则 (17) 3.3.4针对公交业务特点进行设计的原则 (18) 3.3.5系统可扩展性设计 (18) 3.3.6充分利用已有投资设计原则,是保护投资的有效补充 (18) 3.4系统整体功能规划图 (19) 3.5系统部署与网络拓扑图 (20) 3.6软件系统框架设计 (20) 3.6.2基础技术设施层 (21) 3.6.3业务平台层 (22) 3.6.4业务应用层 (22) 3.6.5信息门户层 (22) 3.7应用系统设计 (22) 3.8系统接口设计 (23) 3.9系统性能设计 (23) 3.9.1应用程序设计 (23) 3.9.2查询优化 (24) 3.9.3服务器优化 (24) 3.10存储容量总体设计 (24)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精编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简介: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楼宇的智能化成为了自动控制领域内又壹个新的亮点。可是从我国涉足楼宇智能化这壹行业开始到当下,... 关键字:交通大厦工程楼宇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健康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步加快,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楼宇的智能化成为了自动控制领域内又壹个新的亮点。可是从我国涉足楼宇智能化这壹行业开始到当下,国内将近80%的高层楼宇智能化工程是采用国外的监控组态软件做上位平台。本人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将近8年,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俩个方面:壹是国外的软件(如EXCEL5000、WINCC等)在使用的时间上比国内的软件长,它的稳定性和功能要优于国内的软件;二是国外的软件都有自己的硬件集成产品,它的软硬件能够很好的结合,而楼宇的智能化工程存在高投入的风险(壹般占到土建成本的5%左右),所以国内软件在高层楼宇的智能化工程上很少被采用。可是实际上由于楼宇智能化系统属于壹个滞后系统,控制精度不象过程控制那样要求很高。从工程成本方面考虑,在和开发商达成采用国产软硬件打造国内智能化楼宇工程的共识后,我X公司向开发商提出了下面的解决方案。 本案例分析中的交通大厦位于广东省某市中心,楼高24层,建筑面积为40000平米,在主楼俩侧各有3层高的裙楼,楼主体为中心对称结构。其交通指挥中心位于顶楼,5至23层为办公室,4层为餐厅,1至3层为集中办证营业大厅。地下分三层:壹层为拥有26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二层为机电设备间,三层为战时防空所,平时为杂物储藏室。 交通大厦的主要功能: ●集中管理市区内的机动车量;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实施方案 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密级 U D C编号 10486 武汉大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实施方案 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生姓名:张宁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李莉、副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电子政务 二○○七年四月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ry Scheme and Its Key Techniques of In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Zhang Ning March , 2007

郑重声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II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在对比了世界各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框架和实施方案,以及建立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平台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文着重论述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智能公共交通优化理论与方法、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理论与方法、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方法等。在4.1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中,主要是提出了管理海量数据的技术,引入了数据仓库、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概念。在4.2节“智能公共交通优化理论与方法”中,主要介绍了公交网络的优化理论与技术。在4.3节“智能公共交通调度系统理论与技术”中,主要介绍了两种算法:一是运用遗传算法来解决公交运营调度问题,二是运用蚁群算法来解决应急调度问题;在4.4节“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方法”中主要是优化了计算电子站牌显示预测时间算法。最后,在第五章中,举出了“顺德区智能公共交通安全监控系统”的框架和实施方案”的实例。 本文的主要成果是: 提出了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构造了数据融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在智能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应用的体系结构,探讨了它们在信息平台上的具体应用。这对于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未来发展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能公共交通; 实施框架; 信息平台;数据仓库; 数据融合; 数据挖掘 III

公交车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公交车管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公交车管理系统能够时刻监测公交出行路线和运行状态,公交行驶路径轨迹一目了然,车辆业务管理系统帮您快速解决车辆难题。智百盛公交车管理系统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其人性化的管理可以使用户轻易上手,是协助各公交公司合理和优化管理的好帮手。 公交车管理系统是一款适用于公交公司的管理软件,它包括档案管理(车辆档案、驾驶员档案、供商信息)、维修管理(车辆维修、车辆维修费用)、配件管理(配件信息、配件入库、配件库存)、事故管理(交通事故登记、期间事故数统计、期间赔偿金额统计)、提醒功能(强险提醒、年检提醒、一级保养提醒、二级保养提醒、驾驶员证件有效提醒、从业资格证有效提醒、驾驶员年审提醒、从业资格证年审提醒)。 一、公交车管理系统之车辆管理 1、车辆登记:对车辆信息进行登记,包括登记编号、车牌、车属单位、所属路线、年审上牌时间、保险信息等资料的登记。

2、轮胎管理:对轮胎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此模块为单独模块,与配件采购、配件库存、维修没有任何关联。 3、规费登记:比如行驶证年审、二级维护、营运证年审、GPS费等,费用项目支持自定义,用户可要求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设置。 4、保险处理:对车辆保险到期进行处理。选择车牌号后会自动带入原保单号、投保时间以及保险到期时间。 5、维修登记:对车辆维修进行登记。维修可以分为内部维修与外部维修,外部维修需指定维修地点(维修厂),以便进行应付已付计算,内部维修会从配件库存中减掉。 6、配件采购:对配件采购进行入库登记。保存后,配件库存会自动更新。 7、配件库存:对配件即时库存进行查询。 二、公交车管理系统之业务管理 1、线路管理:对运营线路资料进行设置,包括线路的名称,单程耗油量、公里数、提成等。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 学生:程昱班级:控制1班学号: 20100210 学院:电信工程学院专业:智能控制工程

摘要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是在公交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GP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而建立的。 通过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交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 关键词:ITS,公共交通

目录一绪论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应用的典型技术二智能化调度系统 2.1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构成 2.2智能化调度方法 2.3案例:深圳公交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一绪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全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智能的联系。 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作为ITS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以下简称APTS)主要以出行者和公共车辆为服务对象。对于出行者而言,APTS通过采集和处理动态和静态交通信息,通过多种媒体为出行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公共交通信息,从而达到规划出行,最优路线选择,避免交通拥挤,节约出行时间的目的。对于公共车辆而言,APTS主要实现对其动态监控,实时调度,科学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 1.1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目标:高效的公交客运组织模式、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完善的乘客信息服务,从而在信息、价格、速度、效率、舒适性等方面提高公交吸引力。 功能子系统: 1 公共运输辅助管理系统 2 公共运输信息系统 3 满足个人需要的非定线或准定线公共运输 4 公共运输安全系统

智慧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精选文档

智慧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智慧城市的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一卡通网作者:不详发布时间:2014-07-16 16:23:56?字体:[] 关键字: 摘要:本文将结合上海城市公共交通一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发展规划从应用拓展的角度综合论述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应用发展趋势,力求探索一种比较合理的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式,以供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交通一卡通系统时参考。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陆续建立了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大连等,极大地推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该系统的目标是以交通IC卡为主线,连接公交、地铁、出租等公共交通行业和水、电、煤、物业、超市等非公共交通行业,形成“一卡通用、一卡多用”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全城”的梦想,并且能够解决长期困惑公共交通行业和部分非公共交通行业的自动收费问题。 使用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可以减少手持现金的流量,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提高了营运单位的营运效率。市民持有一张交通卡可以在公共交通行业和部分非公共交通行业通用,乘坐常用的交通工具只需以卡代币,无需支付现金,换乘交通工具也不用换卡,同时市民还可以使用交通卡支付水、电、煤等日常生活费用以及超市、便利店等小额消费支出;营运单位通过开办一卡通业务大大减少了收费业务量,使收费过程自动化,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加速了资金的流动和周转。因为一卡通系统由统一的机构来管理,有助于对营运单位的监督,避免了逃税和漏税现象的出现,也有助于上层管理者了解各个营运单位的营运情况,从而更好地从宏观上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控。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 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 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发挥效益。 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气和新兴太阳能设施等; 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

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 邮电通信设施: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 环保设施: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防灾设施: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 基础设施可以按其所在地域或使用性质划分如下: 农村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四个大类。(1)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现代化农业基地及农田水利建设; (2)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指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农村道路、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 (4)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主要指有益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等。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基于自动寻迹的智能公交车系统(C题) 【本科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用电池供电的智能公交车系统,包括一台能沿着黑色引导线自主行驶的公交车和两个电子公交站,公交车行驶线路如下图所示。公交道路宽为60cm,公交道路用光滑平整的白纸制作,黑色小车引导线和状态标识线(可用电工胶带)宽度为1.8±0.1cm,站台停靠标识线长为20cm。起点与终点之间公交车道总长约25m,公交站点B、C、D的位置在示意图位置附近任意放置。 公交车站台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电子公交站具有数据输入和显示功能,能在电子公交站上输入站台号以及本站与起始站间的距离。 (2)公交车从起始站点A出发,沿着黑色引导线,经站点前下车提示、停靠动作后,自动驶到终点站C,行驶过程中不允许驶出公交车道,要求在1分钟

内完成全程行驶; (3)公交车行驶到离站点100cm±10cm处时(以公交站台标识线为基准),应提前发出下车提示声5s; (4)公交车驶入站台停靠时,其车身中心标识线与站台停靠标识线间误差应不超过10cm,站台停靠时间为5s; 2.发挥部分 (1)把5s下车提示声改为下车语音提示(如:“B站到了,旅客请下车”,播报的站名必须是B站或C站); (2)撤消C站(将站台移动到D点),要求公交车能在2分钟内从起始点A 出发自动驶到D点(需要经过环行车道,不允许直接在十字路口右转弯),经过B站点时仍应有下车语音提示及停靠动作(公交车下车语音提示的距离及站台停靠的位置要求仍同基本部分的相关要求); (3)通过无线传输,公交站台上能实时显示驶向本站公交车的当前车速(单位米/秒)、到站时间(单位秒)及两者的距离(单位米),误差要求不超过5%; (4)其它。 三、说明 1.站台可设置在公交线路上的任意位置; 2.公交车可用各类小车改装,其尺寸不限,但公交车必须标出中心标识线。四、评分标准 蔽障+巡线+CCD识别物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监控,通过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方法,不断降低扬尘、减少土地利用,提高节能减排效率,项目重点实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开展施工扬尘防治工作日常检查,开展项目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的日常检查工作,明确检查工作任务与目标。 2.严格控制项目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对水泥、砂石、灰土、灰浆、灰膏、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加以严格控制,切实开展蓝天工程。 3.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做到“六必须、六不准”。即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溅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总体受控。 4.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在项目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止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具体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罚制度以推动施工扬尘污染控制过程。督促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防治工作实施目标化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施工区域的围栏封闭。根据规划范围,确保整个施工区域与外界充分隔离,严格要求在建项目在施工大门口设置冲洗设备、沉淀池及排水沟,施工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等驶出工地前必须清除泥土作防尘处理,严禁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2)施工场地的硬化处理。施工现场应平面布置要求做好主要道路、材料堆场、生活办公区域铺设混凝土路面工作,实行场地的硬化或绿化处理,确保无一处露土现象,以达到防尘控制要求。 (3)道路清扫扬尘污染的控制。安排保洁人员2名(佩戴标识)每日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1—2次的清扫,清扫前对路面进行洒水。天气干燥或风力较大时,增加洒水频次,以保持路面的湿润。 (4)土方施工、堆放扬尘污染的控制。在土方开挖、回填施工中,主要采取淋水、降尘和防止车辆泥土外泄等措施。当雨天开挖、基坑回填时,应在施工临时通道上铺设麻袋。严格按挖土施工方案中所规定的挖土流程,堆土位置及车辆出入口线路进行指挥。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的车况检查,指派专人随机跟车监督,保证按规定线路行运,严禁偷倒、乱倒。在场地内堆放作回填使用土方应集中堆放。同时,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定时洒水维持湿润,以有效地控制扬尘。 (5)建筑材料扬尘污染的控制。①砂石设置专用池槽进行堆放,控制进料数量,做到随到随用,不大量囤积。堆放时做到堆积方正、底脚整齐干净,并将周边及上方拍平压实,砂石料如过于干燥,应及时进行洒水。②施工用的粘土砖、加气砌块必须在指定场地进行堆放。进场后及时进行洒水湿润,定时由专人对堆放场地进行清扫。③其他易飞扬物、细颗散体材料(如塑料泡沫、膨胀珍珠岩粉末等),必须进行严密的遮盖或存放在不透风的仓库内,运输车辆要有防止泄漏、飞扬装置,卸料时采取集中码放措施,以减少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