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1.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两者合称附件。

2.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子宫内膜(基底层和功能层)。

3.固定子宫的韧带: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主韧带(固定宫颈防下

垂);宫骶韧带(牵引宫颈维持子宫前倾)。

4.输卵管(8-14cm):间质部、峡部(结扎处)、壶腹部(受精处)、伞部。

5.卵巢大小及功能:4 cm x3 cm x1 cm,有生殖和分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少量雄激素)功能。

6.骨盆分类:女性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扁平骨盆(入口呈扁椭圆形)、类人猿骨盆(入口呈长椭圆

形)、男性骨盆(入口呈三角形)。

7.会阴: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狭小软组织,厚3-4cm又称会阴体。

8.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现象。

9.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时间间隔,称一个月经周期。

10.雌激素:排卵前达到高峰排卵后降低,黄体成熟时再次达到高峰,月经期降至最低。

11.孕激素:排卵后增加,黄体成熟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

12.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增生期(5-14天)、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13.月经周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14.排卵多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第二章妊娠生理

1.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称为妊娠,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P3)

2.胎盘:(P3-4)

(1)构成: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构成。

(2)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给;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合成激素和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诊断早孕最敏感的方法之一,8-10周达高峰,产后2周后消失)。

3.胎儿附属物:指除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4.脐带: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脐带有两条脐动脉及一条脐静脉,血管周围有含水丰富的

结缔组织,称华通胶。(P5)

5.羊水: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中期后羊水主要来自胎儿的尿液(P6)

6.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为胚胎,受精后9周起称为胎儿。8周末B超可见心脏搏动,16周末可从胎儿外生殖器

辨别性别,18-20周末可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心音。(P6)

7.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临产后延长至7-10cm,称为子宫下段,是软产道的一部分。(P8)

8.妊娠期乳房增大充血,乳头增大着色易勃起,乳晕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为蒙氏结节。(P8)

第三章妊娠诊断

1.分期:妊娠13周末之前,称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P12)

2.早期妊娠症状:停经(最早最重要症状);早孕反应(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流涎、

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恶心、晨起呕吐);尿频(孕12周后消失);乳房胀痛。(P12)

3.黑加征: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是早期妊娠典型体征。

4.B超检查在4-5周可见妊娠囊,停经6-8周妊娠囊内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P12)

5.孕妇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P13)

6.胎心频率:正常为120-160次/分,呈双音。(P14)

7.胎姿势:指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呈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

前)。(P14)

8.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P15)

9.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P15)

10.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P16)

第四章产前检查

1.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早孕时开始。(妊娠20~36周,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1

次,即于20、24、28、32、36、37、38、39、40周共检查9次)。(P16)

2.预产期的推算:从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阴历:月数不变,日数加15)(P16)

第五章正常分娩

1.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P25)

2.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

满 42 周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P25)

3.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P25)

4.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P25)

5.子宫收缩力特点:节律性(临产的重要标志)、对称性、极性(宫底最强)、缩复作用。(P25)

6.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P26-27)

7.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P27)

8.骨产道:入口平面(横椭圆形)、中骨盆(纵椭圆形)、出口平面(菱形)。

9.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

产道的全过程。(P30)

10.枕先露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体娩出。(P30)

1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P30)

12.临产开始的标志: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并伴有进行性宫颈

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P32)

13.产程分期:(P32)

(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至宫口全开(初产妇:11-12h,经产妇:6-8h);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1-2h,经产妇:数分钟至一小时);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5-15min,不超过30min)。

14.潜伏期:是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此期间扩张速度较慢平均每2-3小时扩张1cm,约8

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P34)

15.活跃期: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

跃期延长。(P34)

16.胎头拨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

17.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也不再缩回称为胎头着冠。(P35)

18.外阴消毒顺序:大阴唇、小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肛门周围。(P36)

19.胎盘剥离征象: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子宫底升高达脐上;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下降延长;阴道有少量流

血;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按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脐带不缩回。(P37)

第六章正常产褥

1.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P42)

2.宫体肌纤维缩复:子宫复旧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使肌细胞体积缩小。(P42)

3.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P45)

4.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P45)

5.恶露种类:血性恶露、浆液恶露、白色恶露。(P45)

第七章妊娠病理

1.流产:(P47-48)

(1)定义: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流产发生于12周前者为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以上至不足28周者称为晚期流产。

(2)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

(3)主要临床表现:停经、腹痛、阴道流血。

(4)病理变化:胚胎先死亡然后底蜕膜坏死及囊胚外面的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引起出血,囊胚逐渐自着床处分离,落入子宫腔内成为异物,随子宫收缩排出。

(5)类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

2.先兆流产处理:保胎治疗(休息、黄体支持、镇静药物、口服维生素E、小剂量甲状腺素)。(P48-49)

3.难免流产处理:立即终止妊娠,流血多者应迅速清除宫腔内容物。(P49)

4.不全流产处理:立即清除宫腔内残留的组织,待感染控制后行刮宫术。(P49)

5.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反复自然流产、稽留流产、流产感染。(P48)

6.流产感染:流血时间过长、残留子宫腔内的组织可引起宫内感染,出现发热、下腹痛、阴道排臭液等症状,

严重时可发展为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P49)

7.稽留流产(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P49)

8.反复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P50)

9.早产:(P50-51)

(1)定义: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称为早产。

(2)诊断:有规律宫缩,20分钟内出现4次及以上,宫颈扩张大于75%或胎膜已破。

10.异位妊娠:(P52-56)

(1)定义: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种植发育者。

(2)结局:输卵管妊娠流产、输卵管妊娠破裂、继发性腹腔妊娠、陈旧性宫外孕。

(3)临床表现:

①症状: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晕厥与休克、腹部包块;

②体征:出血多时患者呈贫血貌、休克表现;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轻,有移动性浊音;宫颈紫蓝

色,抬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略大软,患侧压痛明显,有时触及包块,子宫大小与停经月

份相符,子宫不对称。

(4)处理:

①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其次是非手术治疗;

②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腹腔镜;

③药物治疗原则:无药物禁忌症;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无明显内出血;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

<=4cm;血β-hCG<2000/L。

第八章妊娠并发症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58-59)

(1)定义: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心肾衰竭、甚至母婴死亡。

(2)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

(3)分类: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子痫前期的治疗原则:休息、解痉(首选硫酸镁)、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密切监视母婴状态、适

时终止妊娠。(P61)

3.硫酸镁使用的注意事项:(P62)

(1)定时检查膝腱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2)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3)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每小时不少于25ml;(4)监测血镁浓度,备钙剂作为解毒剂(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5)产后24-48小时停药。

4.前置胎盘:(P64-66)

(1)定义: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者覆盖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2)前置胎盘分类(根据胎盘下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分):

①完全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端);②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③边缘性

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达到宫颈内口,未覆盖宫颈内口);临床均已处理前最后一次检查来确定其类型。

(3)临床表现: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特征性症状。

(4)对母儿影响:产后出血;产后感染;植入性胎盘;羊水栓塞;早产儿及围生儿病率、死亡率高。

(5)处理原则:抑制宫缩、制止出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5.胎盘早剥:(P67-70)

(1)定义:妊娠20周后期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2)主要病理变化: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

(3)临床表现及分类:妊娠晚期突发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阴道流血。

Ⅰ度:见于分娩期胎盘早期剥离面积小,患者无腹痛或腹痛轻微,腹检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期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Ⅱ度:胎盘剥离面为胎盘1/3左右,突发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量成正比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符,腹检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宫缩有间歇、胎位可扪及,胎儿存活;

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临床表现较Ⅱ度加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患者若无凝血功能障碍数Ⅲa;有凝血功能障碍为Ⅲb。

(4)并发症:DIC、产后出现、羊水栓塞、急性肾衰竭、胎儿宫内死亡。

(5)处理: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防止并发症。

6.子宫胎盘卒中:血液浸入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在胎盘附着处特别显著,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第十章妊娠并发症

1.妊娠合并心脏病中先心病最多见,其次是风心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贫血性心脏

病、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P87)

2.妊娠期前负荷增加;分娩期前、后负荷增高,出现右向左分流,产褥期前负荷增加。(P87)

3.心力衰竭的高发期:妊娠32-34周;分娩期,产后3天内尤其是产后24小时。(P87)

4.妊娠期心脏病常见种类:风心病;先心病;妊娠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围生期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各种

心律失常;贫血性脏病等。(P88)

5.围生期心肌病:指妊娠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出现的扩张型心肌病。(P88)

6.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表现:既往无心瓣膜病、冠心病或先心病,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乏力、心悸、呼

吸困难和心前区不适等症状。(P88)

7.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3级以上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P88)

8.有助于诊断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症状体征:(P88)

(1)有心脏病和风湿病史;(2)劳力性呼吸困难;(3)夜间端坐呼吸;(4)咯血;(5)胸闷胸痛;(6)发绀;(7)杵状指;(8)颈静脉怒张;(9)舒张期杂音,粗糙响亮的收缩期杂音;(10)心电图、超声心动异常。

9.心力衰竭的诊断:体重迅速增加>0.5kg/周,下肢水肿、端坐呼吸、活动后胸闷、心悸、气急、休息时心率超

过110次/分、呼吸超过20次/分、肺底有湿罗音、咳嗽不消失。(P89)

10.妊娠期合并心脏病治疗原则:(P88)

强心为主,利尿扩血管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为辅;对一部分舒张期心衰,先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再用强心药。

11.妊娠合并心脏病终止妊娠的指标:心功3-4级、有心衰病史、房颤、心室肥大、心肌明显受损者、心功差射

血分数=<60分、心脏扩大、心胸比例>55%、合并肺淤血肺水肿。(P89)12.妊娠合并心脏病经阴道分娩:(P89)

心功1-2级,无产科指证,宫颈条件良好,缩短第二产程。第一产程精神上鼓励安慰产妇,消除紧张情绪,严密监测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心功变化;第二产程减少孕妇屏气用力,做会阴切开术,必要时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第三产程腹部沙袋加压,防止产后出血,禁用麦角新碱,以防静脉压增高。

13.产褥期:观察,心功3-4级者不宜哺乳,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产褥感染。(P89)

第十一章异常分娩

1.异常分娩:决定分娩的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以及四个因素间相互不能适应,而使分娩进

展受阻,称为异常分娩。(P105)

2.产力异常: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和急性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

3.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分类:主要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每类又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收缩乏力或过

强。(P105)

4.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1)特点: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

(2)处理:①第一产程鼓励进食,加强宫缩(温肥皂水灌肠,针对穴位,人工破膜,缩宫素静脉滴注,前列腺的应用,安定静脉推注);②第二产程加强宫缩,自然分娩行助产术,或剖宫产;③第三产程防止

产后出血,加强宫缩,抗生素预防感染。

5.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1)特点:宫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甚至极性倒置,宫缩兴奋点不是起子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端的一处或多处,宫缩为无效宫缩。

(2)表现: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呼喊不已;腹部拒接;宫口不扩张;产程紧张缓慢;胎心、胎位不清。

(3)处理:调节宫缩,给予镇静剂。

6.宫缩乏力原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子宫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影响;内分泌失调。

7.宫缩乏力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影响:产程延迟、滞产、产妇衰竭、感染、胎膜胎盘滞留、产后出血;

(2)对胎儿影响:增加手术机会,胎儿创伤、胎儿窘迫、胎死腹中。

8.宫缩乏力的预防:增强产妇分娩信心、设康乐待产室、注意补充营养、避免使用镇静剂、即使发现胎位异

常、即使排空膀胱和直肠。(P107)

9.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1)临床表现: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急产: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

(2)对产妇的影响: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胎盘滞留、产后出血。

(3)对围生儿影响:胎儿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坠地骨折、死亡。

(4)处理:提前住院待产、提前做好助产和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准备,预防颅内出血,抗破伤风,软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预防感染。

10.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P110)

(1)强直性子宫收缩:

①定义:指子宫颈内口以上部分的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宫缩间歇期短或无间歇,亦称痉

挛性子宫收缩。

②临床表现:产妇烦躁不安,持续性腹痛,拒按,胎位触不清,胎心音听不清,产道梗阻时可出现病理缩复

环、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征象。

③处理:确诊后应及时应用宫缩抑制剂(硫酸镁)。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①定义: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多

出现于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及胎体狭窄部位)

②临床表现:产妇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停滞,胎心时快时慢。

③处理:停止产科操作,停用宫缩剂,用解痉镇静剂。

11.骨产道异常:骨盆径线过短或形态异常,致使骨盆腔小于胎先露部可通过的限度,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影

响产程顺利进展,亦称狭窄骨盆。(P111)

12.狭窄骨盆的分类:

(1)入口平面狭窄: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2)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漏斗骨盆(男性骨盆)和类人猿型骨盆;(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均小骨盆;(4)畸形骨盆:骨软化症骨盆、斜骨盆。

13.骨盆入口平面狭窄:(P111)

(1)分级:Ⅰ级(临界性狭窄)可经阴道分娩;Ⅱ级(相对性狭窄)可试产;Ⅲ级(绝对性狭窄)剖宫;(2)胎头衔接受阻:初产妇呈尖腹,经产妇呈悬垂腹;胎头跨耻征阳性;

(3)产程进展异常:潜伏期及活跃早期延长;

(4)其他:胎膜早破、脐带脱垂。

14.中骨盆及出口平面狭窄:(P111)

(1)分级:Ⅰ级(临界性狭窄),Ⅱ级(相对性狭窄),Ⅲ级(绝对性狭窄);

(2)胎方位异常: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3)产程进展异常: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与停滞;

(4)其他:继发性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及颅内出血;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

(5)处理:①中骨盆平面狭窄宫口开全时,双顶径位于坐骨棘水平或以下,产钳、吸引器助产;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剖宫产结束分娩;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剖宫产结束分娩。

②骨盆出口平面狭窄时,出口横径+出口后矢状径>15cm经阴道分娩;<15 cm,剖宫产。

15骨盆三个平面狭窄的处理::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头盆相称,宫缩好(试产);明显头盆不称(剖宫产)16.跨耻征:胎头低于耻骨联合面,称为跨耻征阴性;胎头与耻骨联合面在同一水平面,称为跨耻征可疑阳性;

胎头高于耻骨联合面,称为跨耻征阳性。

17.对产妇的影响:继发性宫缩乏力;病理性缩复环(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胎膜早破;生殖道瘘;产褥

感染;母体衰竭。(P114)

18.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颅内出血;脐带先露;脐带脱垂;胎儿窘迫;胎儿死亡;新生儿产伤;新生儿感染

19.软产道异常:(P116)

(1)外阴异常:会阴坚韧;外阴水肿;外阴瘢痕;

(2)阴道异常:阴道横隔;阴道纵隔;阴道狭窄;阴道尖锐湿疣;阴道囊肿和肿瘤;

(3)宫颈异常:宫颈外口粘合;宫颈水肿;宫颈坚韧;宫颈瘢痕宫颈癌;宫颈肌瘤。

第十二章分娩期并发症

1.子宫破裂:(P130-131)

(1)定义:是指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

(2)原因:胎先露下降受阻(主要原因);子宫瘢痕及子宫壁病变;手术损伤及外伤;子宫收缩剂使用不当。(3)临床表现:

①先兆子宫破裂:

症状:下腹剧痛难忍、烦躁不安、呼叫;

体症: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膨隆、压痛明显,可触及子宫圆韧带、有压痛、排尿困难、血尿,胎心率改变或听不清。

②子宫破裂:

A.子宫完全破裂

症状:产妇突然感觉腹痛剧烈,随后腹痛缓解,出现持续性腹痛;

体症:休克表现,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在腹壁下可扪及胎体,胎心消失,缩小宫体位于胎儿侧方,阴道可能有鲜血流出,量可多可少

B.不完全性子宫破裂

症状:下腹疼痛、烦躁不安

体症:在子宫不全破裂处有明显压痛,如形成阔韧带血肿,可在宫体,一侧扪及逐渐增大、有压痛的包块,胎心多不规则或消失。

(4)处理:

①先兆子宫破裂:抑制宫缩(静脉全麻),尽快行剖宫产术;

②子宫破裂:抢救休克,同时手术:子宫次全切术、子宫全切术、修补术。

2.产后出血:(P132-135)

(1)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多发于产后2小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2)病因: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I度:会阴皮肤及阴道粘膜撕裂,未达肌层;II 度:盆底肌肉及筋膜有裂伤,未达肛门括约肌;III度:肛门括约肌部分或全部撕裂,甚至伤及直

肠前壁);凝血功能障碍。

(3)出血原因的诊断:

①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立即出血,持续出血、血色新鲜;②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血,断续

出血、血色陈旧;③持续性出血无凝血块:凝血功能障碍;④出现系列休克症状:考虑隐性出血

(4)处理:

①原则:迅速止血、防治休克,预防感染。

②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处理:按摩子宫、宫缩剂的应用、宫腔纱布条填塞法、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髂内

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切除;

③胎盘滞留性出血的处理:胎盘剥离不全(徒手剥离胎盘);胎盘全部剥离后滞留(协助娩出);胎盘嵌顿

(应用解痉、镇静剂);胎盘粘连(徒手剥离胎盘);胎盘植入(次全切除);

胎盘部分残留(用手或大号刮匙取出)。

④软产道损伤性出血的处理:按解剖层次缝合。

(5)并发症:休克、失血性贫血、感染、席汉氏综合征。

3.胎儿窘迫:(P137-138)

(1)定义: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及酸中毒二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的病理现象;

(2)分类:急性胎儿窘迫(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妊娠晚期);

(3)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胎盘、脐带等输氧功能障碍,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

(4)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胎心率的改变:是最明显征象,胎儿电子监护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出现脐带受压)。

②胎动改变:躁动—减少—消失—死亡

③羊水改变:胎粪污染羊水分度(I度:羊水呈淡绿色,稀薄;Ⅱ度:羊水呈深绿色,质较厚;Ⅲ度:羊水

呈棕黄色,质稠);

④酸中毒:胎儿头皮血PH测定<7.20。

4.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第十五章妇科病史及检查

1.主诉: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不超20个字)。(P157)

2.妇科主要症状:阴道出血、白带异常、腹部包块、腹痛、外阴瘙痒、不孕。(P157-158)

3.双合诊:检查者一手戴手套,将中、示指深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的检查方法,称双合诊。(P160)

4.三合诊:一手示指放入阴道,中指放入直肠,另一手置于腹部的检查方法,称三合诊。(P160)

5.直肠-腹部诊:一手示指伸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称直肠-腹部诊。(P160)

6.盆腔检查结果按生殖器解剖部位顺序记录:外阴、阴道、宫颈、子宫、附件。(P161)

第十七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1.滴虫性阴道炎:(P172-173)

(1)适宜生长温度25-40℃,适宜PH为5.2-6.6,可引起不孕。

(2)临床表现:潜伏期为4-228天,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臭味,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常有散在出血点或红色小血疹,后穹窿白带增多,呈灰黄色、黄白色泡沫状稀溥液体或黄绿色脓

性分泌物。

(3)诊断: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

(4)治疗:全身用药(口服甲硝唑);局部治疗(清除阴道分泌物;阴道上药);妊娠期使用替硝唑。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P173,174)

(1)适宜PH为4.0-4.7,为条件致病菌;

(2)传染方式: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寄生于阴道、口腔、肠道,这三个部位的白念珠菌可互相传染)。

(3)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安,还可伴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孔或豆腐渣样;检查见阴道黏膜充血、水肿、有白色膜状物粘附。

(3)治疗:消除诱因,局部或全身用药。

3.细菌性阴道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P175)

4.宫颈炎症:(P176,177)

(1)定义:指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组织发生炎症,宫颈黏膜炎多见。

(2)诊断:

①特征性体征: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

易发生宫颈管内出血。

②白细胞检测:宫颈脓性分泌物涂片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阴道分泌物涂片白细胞>10/高倍视野。

③病原体检测:淋病奈瑟菌检测(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淋病奈瑟菌培养,核酸检测);沙眼衣原体(衣

原体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核酸检测)。

5.盆腔炎症:(P177-180)

(1)定义: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3)感染途: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经淋巴系统;经血循环传播(结核杆菌);直接蔓延。

(4)诊断:

①最低诊断标准:高危人群出现下腹痛,排除其他原因,妇检符合;

②附加标准:患者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涂片中有白细胞;

③特异标准: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5)手术指征: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

第十八章女性生殖器肿瘤

1.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P187)

2.转化区(移行带):是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连接处,称为鳞-柱交界。(P187)

3.宫颈上皮内瘤变:(P188-189)

(1)分级:①Ⅰ级(CIN1):轻度不典型增生②Ⅱ级(CIN2):中度不典型增生③Ⅲ级(CIN3):重度不典型增生。

(2)临床表现:常无特殊症状,偶有阴道排液增多,接触性出血,检查宫颈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

(3)诊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最可靠),高危型HPV-DNA检测。

(4)治疗原则:①CIN1:物理治疗为主(射频、冷冻、微波、激光治疗);②CIN2:宫颈环形电切除术;③ CIN3:宫颈锥形切除术。

4.宫颈癌:(P190-194)

(1)好发部位:宫颈外口的鳞-柱交界部。

(2)宫颈浸润癌大体病理分型:外生型(菜花型)、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

(3)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最常见);淋巴转移(主要途径);血行转移(晚期)。

(4)症状: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分泌物增多;疼痛;恶病质。

(5)诊断:宫颈细胞学检查(简易有效);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宫颈锥切术;影像学和内镜检查。(6)治疗:

①手术治疗:Ⅰa期:全子宫切除,可保留卵巢;Ⅰa2-Ⅱa期:广泛子宫切除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

Ⅱb、Ⅲ、Ⅳa期:放疗同时化疗;Ⅳb期:放疗同时化疗。

②放射治疗(腔内和体外照射);③手术加放射综合治疗;④化疗。

5.子宫肌瘤:(P195-197)

(1)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2)分类(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壁):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

(3)肌瘤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性、肉瘤变、钙化。

(4)症状:月经改变(最常见)、盆腔包块、压迫症状、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不孕、贫血。

6.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7.子宫内膜癌:(P198-202)

(1)子宫内膜癌“三联征”: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2)症状: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恶病质(晚期)。

(3)治疗: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免疫治疗。

8.卵巢肿瘤:(P202-209)

(1)组织学分类:体腔上皮来源的肿瘤(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无性细胞瘤、畸胎瘤);性索间质瘤(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转移性

肿瘤。

(2)畸胎瘤(病理):成熟性畸胎瘤(良性);未成熟性畸胎瘤(恶性,由分化程度不同的未成熟胚胎组织构

成,以原始神经组织最多见,恶性程度取决于未成熟组织比例、分化程度及神经上皮成分)。(4)转移途径:直接蔓延、腹腔种植、淋巴道转移(沿卵巢血管、淋巴管向上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从卵巢门淋巴管至髂内外淋巴结,再经髂总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沿圆韧带辱腹股沟淋巴结)。(5)并发症: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6)良恶性肿瘤鉴别:

鉴别内容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病史病程长,生长缓慢病程短,生长迅速

体征多单侧,活动好,囊性,光滑,通常无

腹水多双侧,固定,实性或囊实性表面结节常伴腹水,多为血性,可能查到癌细胞

一般情况良好逐渐出现恶病质

B型超声液性暗区,可见光带,边界清晰液性暗区内见杂乱光团、光点,肿瘤界限不清肿瘤标志物正常升高

第十九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1.葡萄胎(水泡状胎块):(P213-215)

(1)定义: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终末绒毛转变成大小不等的水泡并相连成串形如葡萄。(2)组织学特点:滋养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重要病理特征是滋养细胞增生。(3)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出血(最常见);子宫异常增大;腹痛;妊娠剧吐;妊娠高血压疾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卵巢黄素化囊肿。

(4)自然转归:葡萄胎排空以后,血HCG稳定下降,首次降至阴性的平均时间为9周,最长不超过14周。2.侵蚀性葡萄胎:(P216-217)

(1)定义: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甚或穿透宫壁至阔韧带或腹腔,半数病例通过血运转移至肺或阴道,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2)病理特征:滋养细胞增生至不典型增生;有绒毛结构;有侵蚀能力(肌层、血管等)。

3.绒毛膜癌:(P217-2198)

(1)定义: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早期可经血行转移至全身。

(2)组织学特点:没有固定的结缔组织性间质细胞,也没有固定的血管,只见极度增生与分化不良,排列成片的滋养细胞与合体细胞侵犯子宫肌层和血管,排列紊乱,伴有大量出血和坏死,找不到绒毛

结构。

(3)阴道转移:多见于阴道下段前壁。

(4)组织学诊断:未见绒毛结构,即可诊断。

4.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造血功能障碍为主,其次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

第二十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子宫内膜异位症:(P224)

(1)定义: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2)病理:异位的子宫内膜呈褐色、紫蓝色。

(3)临床表现(症状):疼痛(继发痛经进行性加剧)、不孕、月经失调、周期性疼痛、出血或肿物增大。(4)诊断:B型超声检查、CA125值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测定、腹腔镜检查(金标准);病理检查。(5)临床分期:Ⅰ期(微型):1~5分;Ⅱ期(轻型):6~15分;Ⅲ期(中型) :16~40分;Ⅳ期(重型) :> 40分。

(6)治疗:

①原则:无症状或症状轻的轻微病变随访观察,尽早受孕;轻度患者先行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重者行保

留生育功能手术;无生育要求的重度年轻患者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辅以激素治疗;症状和病变

均严重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

②药物:口服避孕药、孕激素、达那唑、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③手术治疗: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

2.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P230)

第二十一章月经失调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DUB):(P233)

(1)定义: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检查及生殖器官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2)分类: 无排卵型功血、有排卵型功血。

(3)无排卵型功血:

①多发生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

②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患者以止血、调整月经周期、恢复排卵功能为原则;围绝经期患者以止血、减少

出血量、促进绝经。

(4)有排卵型功血:

①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黄体萎缩不全,黄体萎缩不全

②治疗:补充黄体酮,促进黄体发育,孕激素

2.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标准:(P248)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临床症状:月经与排卵异常,多毛,痤疮,肥胖及不育;

(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高雄激素血症;

(3)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卵巢体积>=10ml。(3条符合2条即可)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月经初潮:青春早期各激素水平开始有规律性波动,直到雌激素水平达到一定高度而下降时,引起子宫撤退性出血即月经初潮。 2.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卵巢周期。 3。卵泡闭锁:卵巢的绝大部分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它们在卵泡发育的各阶段逐渐退化,退化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这个过程称为卵泡闭锁。 4.生长卵泡:卵泡基底膜附近的梭形细胞形成两层卵泡膜,即卵泡内膜与卵泡外膜,这时的卵泡称生长卵泡。 5.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 6。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腺轴):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垂体-卵巢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月经周期的主要调节机构,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7.顶体反应: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称顶体反应。 8.假性糜烂:由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接部外移,宫颈表面出现糜烂面,称假性糜烂 9.胎儿-胎盘单位:妊娠期甾体激素的合成由胎儿胎盘共同完成,称为胎儿-胎盘单位 10.胎盘血管合体膜:为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是由合体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绒毛间隙、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五层组成的薄膜。 11.高危儿:a.孕龄<37周或≥42周;b。出生体重<2500g;c。小于孕龄儿或大于孕龄儿d.出生后一分钟内Apgar评分0-3分;e。产时感染f.高危妊娠产妇的新生儿g。手术产儿h.新生儿的兄姐有严重的新生儿病史或新生儿期死亡等 12.胎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13.纵产势: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 14.斜产势: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呈角度 15.横产势: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 16:早期妊娠:妇女于妊娠早期出现头晕、乏力、嗜睡、流泪、食欲不振或厌油腻、恶心、呕吐等现象 1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晚期,孕妇若较长时间取仰卧姿势,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雪量及心搏出量减少,出现的低血压状态。 18.胎儿生物物理监测:是综合胎儿监护及B超所示的某些生理活动,以判断胎儿有无急性或慢性缺氧的一种监护方法,包括无激惹试验(NST)20分钟,胎儿呼吸运动(FBM)30分钟,胎动,肌张力(FT),羊水量(AFV) 19.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20.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 21.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 22.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其后分娩 23.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 24.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25.复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 26.先兆临产:分娩发动之前,孕妇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称~ 27.前羊水:在胎先露部的羊水量不多约100ml称~ 28.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最大时限为16小时,超过者为~ 29.活跃期延长:超过8小时为~ 30.临产:有规律并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隔5~6分钟左右,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妇产科学

产科学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内生殖器:阴道、卵巢、输卵管、子宫 子宫组织结构 -宫体:子宫内膜:功能层(致密层、海绵层);基底层 肌层:分3层-内环外纵中交叉。子宫收缩时内压迫血管,有效的控制子宫出血。 浆膜层(脏腹膜):形成两个陷凹、膀胱子宫陷凹、直肠子宫陷凹(又称道格拉斯陷凹)。 -宫颈: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管:宫颈腔内呈梭型,称为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到3cm。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 血管、淋巴及神经 -动脉: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淋巴: 阴道下段→腹股沟浅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与髂内淋巴结(大部分) 髂外淋巴结(小部分)→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骨盆 骨盆的分界—真骨盆、假骨盆 骨盆的类型—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各期无截然界限)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 1.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2.内分泌功能:产生性激素 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是女性的基本生殖单位,也是卵细胞储备的唯一形式。 2.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3.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分泌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 来源 雌激素:排卵前卵泡膜细胞;排卵后黄体细胞 孕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 雄激素:间质细胞核门细胞 --属于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环——甾体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促使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 (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维持阴道酸性环境。 (6)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8)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 (9)促进钠水储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维持正常骨质。 (10)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减少子宫收缩。 (2)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 (3)使宫颈口闭和,黏液减少。 (4)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6)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 (7)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 (8)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C,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9)促进水钠排泄。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显著) 1. 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基底层—直接与子宫肌层连接,月经期不脱落;修复子宫创面。 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激素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增殖、分泌、坏死脱落变化。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1.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后两者合称附件。 2.子宫壁由外向内分为:浆膜层、肌层、子宫内膜(基底层和功能层)。 3.固定子宫的韧带: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主韧带(固定宫颈防下 垂);宫骶韧带(牵引宫颈维持子宫前倾)。 4.输卵管(8-14cm):间质部、峡部(结扎处)、壶腹部(受精处)、伞部。 5.卵巢大小及功能:4 cm x3 cm x1 cm,有生殖和分泌激素(孕激素、雌激素、少量雄激素)功能。 6.骨盆分类:女性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扁平骨盆(入口呈扁椭圆形)、类人猿骨盆(入口呈长椭圆 形)、男性骨盆(入口呈三角形)。 7.会阴: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狭小软组织,厚3-4cm又称会阴体。 8.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现象。 9.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时间间隔,称一个月经周期。 10.雌激素:排卵前达到高峰排卵后降低,黄体成熟时再次达到高峰,月经期降至最低。 11.孕激素:排卵后增加,黄体成熟时达到高峰,以后下降。 12.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增生期(5-14天)、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13.月经周期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14.排卵多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第二章妊娠生理 1.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称为妊娠,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P3) 2.胎盘:(P3-4) (1)构成: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构成。 (2)功能: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给;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合成激素和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是诊断早孕最敏感的方法之一,8-10周达高峰,产后2周后消失)。 3.胎儿附属物:指除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4.脐带: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30-70cm平均约55cm,脐带有两条脐动脉及一条脐静脉,血管周围有含水丰富的 结缔组织,称华通胶。(P5) 5.羊水:妊娠早期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中期后羊水主要来自胎儿的尿液(P6) 6.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为胚胎,受精后9周起称为胎儿。8周末B超可见心脏搏动,16周末可从胎儿外生殖器 辨别性别,18-20周末可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心音。(P6) 7.子宫峡部:非孕期长1cm,临产后延长至7-10cm,称为子宫下段,是软产道的一部分。(P8) 8.妊娠期乳房增大充血,乳头增大着色易勃起,乳晕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为蒙氏结节。(P8) 第三章妊娠诊断 1.分期:妊娠13周末之前,称早期妊娠;第14-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P12) 2.早期妊娠症状:停经(最早最重要症状);早孕反应(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乏力、嗜睡、流涎、 食欲缺乏、喜食酸物、恶心、晨起呕吐);尿频(孕12周后消失);乳房胀痛。(P12) 3.黑加征: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是早期妊娠典型体征。 4.B超检查在4-5周可见妊娠囊,停经6-8周妊娠囊内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P12) 5.孕妇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P13) 6.胎心频率:正常为120-160次/分,呈双音。(P14) 7.胎姿势:指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呈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 前)。(P14) 8.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P15) 9.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P15) 10.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P16) 第四章产前检查 1.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早孕时开始。(妊娠20~36周,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1 次,即于20、24、28、32、36、37、38、39、40周共检查9次)。(P16) 2.预产期的推算:从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阴历:月数不变,日数加15)(P16) 第五章正常分娩 1.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P25) 2.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期间分娩,称为早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期间分娩,称为足月产;妊娠 满 42 周及以后分娩,称为过期产。(P25)

妇科学

第一章绪论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与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研究妇女从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 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对 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在我国,妇产科学还包括计划生育。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外生殖器 亦称外阴,为女性生殖器外露部分,位于两股之间,前方以耻骨联合,后方以会阴为界。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处女膜及会阴等)。 外生殖器: ?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方,为一隆起的脂肪垫。 ?大阴唇:外阴两侧的一对皮肤皱壁,前接阴阜,后端于会阴处互相融合。 ?小阴唇:大阴唇内侧,一对薄的扁平皮肤皱襞。 ?阴蒂:外阴的前方,两侧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出,与男性的阴茎海绵体相 似,分为三部分:前端为阴蒂头,中为体,后为脚。 ?阴道前庭:两侧小阴唇之间,处女膜之外的菱形间隙,前为阴蒂,后止 于阴唇系带。 1.阴道前庭包括: (1)前庭球:前庭两侧,并与阴蒂相接,后与前庭大腺相邻。 (2)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两侧大阴唇后部内方,是阴道口两侧的腺体,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中下1/3交界的沟内。 (3)尿道口:为一不甚规则的卵圆形小孔,位于阴道前庭的前部,阴蒂头的后方,较为隐蔽。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5~4CM,易发生感染。 (4)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前庭后半部,周围有一环形薄膜,为处女膜。 (5)会阴为阴唇后联合至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由皮肤、肌肉及筋膜形成,构成骨盆底的一部分。 分娩时会阴承受压力最大,很易撕伤,故接生时应适当保护会阴。 第二节内生殖器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合称为子宫附件. 一、阴道

妇产科学

妇产科学 名词解释 1.子宫附件:女性的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合称为子宫附件。 2.产轴:为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曲线。轴的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即沿此轴娩出。 3.月经:是指伴随卵巢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性月经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 4.月经初潮:女性的第一次月经来潮称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月在11~18岁之间,多在13~15岁之间,初潮的年龄因受环境、气候、体质及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 5.月经周期:相邻两次月经第一天间隔的天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 6.月经期:第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月经期约2~7天,多数为3~6天。一般月经第2~3天经血量最多。正常月经量为50ml左右,超过80ml为病理状态。 7.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精子与卵子的结合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亲排出是妊娠的终止。整个妊娠时间约280天,相当于10个妊娠月。 8.子宫下段:非孕时长1cm,孕12周后,子宫狭部逐渐拉长,变薄,分娩时可伸展至7~10cm,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称子宫下段。 9.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10.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11.胎位:胎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12.胎头拔露:当宫缩时胎头于阴道口露出,露出部分不断增大,而宫缩间歇间,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胎头拔露。13.胎头着冠:……胎头不缩回阴道内称胎头着冠。 14.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的过程。 15.流产:妊娠不足28孕周,胎儿体重尚未达到1000g即终止者称流产。 16.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覆盖在子宫颈内口上,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时,称前置胎盘。 17.胎盘早期剥离: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 18.病理缩复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先露下降受阻,强有力的宫缩使子宫下段逐渐拉长变薄,而宫体由于收缩与缩复逐渐增厚变短,两者间形成明显的环状凹陷。 19.宫颈糜烂: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出现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域,称宫颈腐烂。 20.葡萄胎:又称为水泡状胎块,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生,终末绒毛水肿而成水泡,其间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因而得名。 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它是指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22.黑加征:妊娠期由于子宫峡部变得极软,双合诊检查时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23.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者称异位。妊娠在异位妊娠中输卵管最为常见。 填空 1.外生殖器包括:阴阜fù、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2.子宫形态:站立时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以上,呈前倾前屈位。 3.子宫韧带:(1)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2)阔韧带: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3)主韧带:为固定子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保持子宫呈前倾位。 4.输卵管由内向外分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5.卵巢功能:产出和排出卵子,分泌性激素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 6.骨盆的倾斜度为:600 骨盆的组成: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骨宽骨组成。 骨盆的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两侧髂耻线及骶岬上缘之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为假骨分(大骨盆),下方为真骨盆(小骨盆)。 骨盆的平面:(1)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2)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此平面呈纵椭圆形。 (3)出口平面: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7.月经血的特征:呈碱性、不凝固。 8.排卵多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9.黄体退化后月经来潮。 10.雌激素作用: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孕激素作用: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11.周期性改变分为三期: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12.受精通常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13.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4.依蜕膜与囊胚的关系分为:底蜕脱、包蜕膜、真蜕膜。 15.胎膜由羊膜和平滑绒毛膜组成。 16.脐带: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脐带是母体与胎儿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 17.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是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是羊水的主要来源。约50%的羊

妇产科学总结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输卵管和卵巢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2、阴道是性交、月经血排出及娩出胎儿的通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上宽下窄的肌性管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长7~9cm,后壁与直肠贴近,长10~12cm,上端包饶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为阴道穹隆,后穹隆顶端与直肠子宫陷凹相邻。 3、子宫位置:位于骨盆腔中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前面有膀胱,后面有直肠;宫颈外口在坐骨棘水平。形状:呈倒置梨形,前面扁平,后面稍凸出。大小:成人子宫重约50g,长约7-8cm,宽约4-5cm,厚约2-3cm,宫腔容积约5ml。 4、子宫包括两部分:子宫体、子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1:2,成年2:1,老年1:1。 5、子宫体壁分为内膜层、肌层、浆膜层。内膜层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6、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期长约1cm,孕期可延长至7-10cm。 7、子宫颈的组织学特点:宫颈阴道上部为柱状上皮细胞,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两者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含有很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宫颈粘液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未产妇宫颈外口为圆形,经产妇为横裂状。 8、子宫主韧带:为子宫阔韧带下部两层腹膜之间的一些纤维结缔组织束和平滑肌纤维,较强韧,将子宫颈阴道上部连于骨盆侧壁,它是维持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其向下脱垂的主要结构。宫骶韧带: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起自子宫颈阴道上部后面,向后绕过直肠的两侧,止于骶骨前面。此韧带表面盖以腹膜,形成弧形皱襞为直肠子宫襞。此韧带向后上牵引子宫颈,并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呈翼状,由覆盖子宫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盆壁而成,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裹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l/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在输卵管以下、卵巢附着处以上的阔韧带称输卵管系膜,其中有结缔组织及中肾管遗迹。卵巢与阔韧带后叶相接处称卵巢系膜。卵巢内侧与宫角之间的阔韧带稍增厚称卵巢固有韧带或卵巢韧带。在宫体两侧的阔韧带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宫旁组织。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子宫圆韧带:为一对长条状圆索,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起于子宫外侧缘,输卵管子宫口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层覆盖下,走向前外侧,经过腹股沟管,终止于阴阜及大阴唇上部之中。为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主要结构。 9、输卵管位置:内侧与子宫角相连,外端游离,全长约8-14cm;形状:输卵管是一对细长弯曲的管,形状如喇叭。 10、根据输卵管的形态由内向外分为:1. 间质部。2. 峡部:最狭窄,是结扎部位;3. 壶腹部:最宽大,是受精的部位,也是宫外孕常见的部位。4. 伞部:游离于腹腔,有“拾卵”作用。 11、卵巢形状:卵巢呈扁椭圆形,灰白色性腺,成人卵巢约4×3×1cm大小,重约5-6g。功能:1.产生卵子。2.分泌雌激素:刺激子宫、阴道和乳腺的生长及维持女性第二性征。3.分泌孕酮:使子宫内膜增厚,促使乳腺发育。 12、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表层为单层立方上皮(生发上皮),其下为一层纤维组织(白膜)。白膜下的卵巢组织分为皮质和髓质。外层为皮质,包含始基卵泡和囊状卵泡;中心部为髓质,无卵泡,与卵巢门相连,含有疏松的结缔组织与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并有少量平滑肌纤维与卵巢韧带相连接。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重点总结 1.阴道穹隆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道格拉斯陷凹)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 2.子宫颈黏膜单层高柱状上皮在子宫颈阴道部转为复层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癌的好发部位。阴道无腺体,黏膜有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3.白带组成:宫颈分泌物、阴道渗出物(非阴道腺体分泌)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4.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青春期1:2,育龄期2:1,绝经后1:1。 5.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在妊娠末期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其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 6.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致密层和海绵层),发生周期变化而脱落。 7.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置;阔韧带: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其基底部穿过,能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主韧带: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8.输卵管:8-11cm,间质部(最窄、最厚、易出血)、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拾卵)。 9.育龄期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1cm,重约5-6g,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生发上皮)覆盖。 10.卵巢动脉:腹主动脉发出;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发出;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终支。 11.骨盆的重要韧带:①骶结节韧带;②骶棘韧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12.真假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真骨盆又称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肛诊或阴道触诊可触及,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两坐骨棘连线的长度是衡量中骨盆横径的重要径线。 13.邻近器官:尿道、膀胱、直肠、阑尾、输尿管 14.女性一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七个不同的生理阶段。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虽可以分成产科、妇科及计划生育三大部分,但三者具有共同的基础。许多妇科疾病可由产科问题引起,妇科疾病也可影响产科的正常过程。因此,既要掌握各科的特点,又要将妇产科学作为整体来考虑。同样,妇产科疾病可引起或合并内科、外科等学科的疾病,反之亦然。妇产科学既是临床医学,又是预防医学。许多妇产科疾病可通过预防措施减轻或早期发现。妇产科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学习妇产科学,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疾病本质,学会运用妇产科学知识分析疾病现象,联系疾病防治问题。 妇产科学内容共分44章,其中第1~40章属基本教学内容。第41~44章供自学或参考。妇产科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重视妇产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基本特征与临床的联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讲授中适当联系疾病的预防,适当介绍适用的国内外新进展。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妇产科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妇产科学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配合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电影、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堂临床病例讨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医学检验、影像和麻醉本科专业学生。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5学时,见习课9学时,理论课与临床见习学时比为5:1。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外生殖器的各个部分、解剖和生理功能。 2.熟悉内生殖器的各个部分、解剖和生理功能。 3.熟悉骨盆的组成、分界和类型。 4.熟悉生殖器官与邻近器官的解剖关系。 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 三、教学内容: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

妇产科学名词解释 1.黑加征Hegar sign 妊娠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 2.胎盘早剥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臵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为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 3.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多发生在产后2h内,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4.子宫复旧 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5.子宫内膜异位症EMT 简称内异症。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 6.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又称巧克力囊肿。异位内膜侵犯卵巢皮质并在其内生长、反复出血,形成单个或多个囊肿型的典型病变,内涵暗褐色、似巧克力样糊状陈旧性血性液体。粘连局部囊壁极易破裂,流出黏液暗褐色陈旧血液,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特征。 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定义为:妊娠后20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临床表现,重者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自觉症状,甚至发生抽搐、昏迷等。分娩后随之消失,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 简称“功血”。指由于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出血。常表现

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阴道流血等。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影响了丘脑下-垂体-卵巢轴任何部位的调节功能,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9.流产 妊娠<28周、胎儿体重<1000g而终止。分为自然流产、人工流产。 10.前臵胎盘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臵低于胎先露部。前臵胎盘时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 11.胎姿势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正常胎姿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 12.衔接/入盆/固定 胎头BPD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13.见红 临产前24~48h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粘液栓相混并排出。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14.胎头拨露 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15.胎头着冠 胎头BPD超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胎头不再回缩。 16.库肯勃瘤Krukenberg tumor 即印戒细胞癌。原发部位在胃肠道,肿瘤为双侧性,多保持卵巢原状或呈肾形;一般无粘连,切面实性,胶质样,可无腹水。镜下可见典型印戒细胞,能产生粘液。预后很差,治疗原则为缓解和控制症

妇产科学复习100个知识点(以考试为中心,用高分来证明)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1、内生殖器: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其中输卵管和卵巢称为子宫附件。 2、子宫解剖学内口及组织学内口: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其上端在解剖学上较狭窄,故称为解剖学内口;峡部的下端,为粘膜组织体与颈的交界处,因而称为组织学内口。 3、妇女一生的7个阶段: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 4、月经: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这种出血是卵巢内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且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变化的结果(月经血不凝是因为其含有一种激活因子能使血中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 5、卵巢的功能:一是生殖功能,二是内分泌功能(合成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小量的雄激素)。 6、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有:增生期5-14、分泌期15-28、月经期1-4,其中排卵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二、妊娠生理、妊娠诊断、正常分娩 1、着床:指晚期囊胚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其必须具备条件有:A、透明带消失B、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C、囊胚与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化D、孕酮作用使子宫允许受精卵着床。 2、胎儿循环系统方面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在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有动脉导管,左右心房之间有卵圆孔;肺动脉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再经腹下动脉至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气体交换。 3、妊娠后心脏心搏出量从妊娠10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并持续此水平直至分娩;血容量也发生同样的变化。 4、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共40周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妊娠即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即妊娠28周后。 5、黑加征:有些孕妇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检查时,子宫颈和子宫体似不相连。 6、妊娠12周子宫增大,子宫底已位于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后,胎动每小时3-5次;18-20周起用听诊器能听到胎心音,似滴答声。 7、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平行的称为纵产式,占大数;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为胎位。 8、推算预产期(EDC):问清末次月经日期推算预产期的方法,按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如为阴历,则日数加14。 9、决定分娩的三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缩复作用即:子宫体部收缩时,平滑肌纤维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的现象。 10、骨盆轴:连续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分娩时胎儿沿此轴方向娩出。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11、见红: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流出少量血液与宫颈管内粘液混合后排出。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比较可靠的征象。产程总时正常不超过24小时,其中宫口扩张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为活跃期延长。 12、胎盘剥离征象有:A、宫底上升达脐上、B、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C、少量阴道流血、D、在耻骨联合上方向下按压子宫下段时,子宫底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13、新生儿评分满分为10分,8-10分为良好,4-7分为中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

妇产科学绪论

绪论 一、妇产科学的范畴: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obstetrics)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gynecology)是一门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生理和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二、学好妇产科学的前提: 三大生理:1、女性生殖系统(月经)生理;2、妊娠生理;3、分娩生理。 月经生理 熊正爱 女性的生殖系统是女性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生理知识是妇产科学的重要基础。 女性生殖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生殖,而生殖功能在妇女一生中是从无——(发育)→成熟——(下降)→衰退,进行演变的,而导致这个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性腺——卵巢功能的变化。正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变化,使妇女的一生生殖功能从胚胎期开始逐渐发育成熟而后衰萎老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但无截然的年龄界线。由于营养、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差异。 一、妇女一生的各个时期 生殖系统一生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同 青春期后有周期性改变 月经卵巢 垂体 下丘脑 女性一生可分为七个时期。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绝经后期。 (一)胎儿期(fetal period) 精卵结合时决定了胎儿的遗传性别,女性胎儿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胎儿的性染色体为XY,卵巢与睾丸的发育与性染色体有关。 1、生殖嵴的形成:胚胎发育到5周时,出现生殖嵴(位于中肾内侧),是性腺的始基。 2、原始性腺的形成:胚胎第6周时,原始性腺分化为皮质和髓质。 3、原始生殖细胞的移行 原始细胞来自卵黄囊壁内,胚胎第4周便可见到约1000-2000个细胞。胚胎第6周时,自动或被动地移行到生殖嵴。 4、性腺的分化

妇产科学重点整理汇总

妇产科学重点整理汇总 妇产科重点汇集 1、宫体与宫颈的比例:青春期前为1:2,育龄期妇女为2:1,绝经后为1:1。 2、子宫韧带共有4对。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主韧带:防止子宫脱垂。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3、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也是向宫腔运送受精卵的管道.由内向外为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有“拾卵”作用)。 4、骨盆分四种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5、女型骨盆: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耻骨弓较宽,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两侧坐骨棘间径≥l0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 6、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7、卵巢功能:卵巢是女性的性腺,有两种主要功能:一为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二为产生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8、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9、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具有周期性;一般为21~35日,平均为28日;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正常月经量为20~6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10、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1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功能层靠近宫腔,它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此层月经期坏死脱落.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1)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 (2)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相当于黄体期。 (3)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日. 12、名词解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称之为HPO轴. 13、简答题:受精卵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 (1)透明带消失 (2)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3)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 (4)孕妇体内分泌足够量的孕酮. 子宫有一个极短的窗口期允许受精卵着床

妇产科学重点归纳

妇产科学重点归纳 妇产科学重点概述 子宫峡部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而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卵泡闭锁是指生育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经过募集和选择,其中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达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而排卵是指卵细胞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 黄体是指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由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的结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是月经周期的调节过程中涉及的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和卵巢,它们之间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获能是指射入内,离开经宫颈管、子宫腔进入输卵管腔,在此过程中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α、β淀粉

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性,此过程需要7小时。而顶体反应是指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伞部进入输卵管内,当停留在输卵管处等待的与卵子相遇,头部顶体外膜破裂,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 着床是指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植入。而希克氏征(Braxton-Hicks收缩)是指自妊娠12-14周起,宫缩稀发、不规律和不对称,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增加,但宫缩时宫腔内压通常为5-25mmHg,持续时间不足30秒,不伴宫颈的 扩张,这种生理性无痛宫缩。 黑加征是指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 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而胎产式是指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胎方位是指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异常妊娠是指种植部位不在宫腔内或在宫内生长发育的时间过短或过长的情况。而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 不足1000g而终止的情况。生化妊娠则是指早期流产中,约 2/3为隐性流产,即发生在月经期前的流产。

妇产科学基本概念解析

妇产科学基本概念解析 妇产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与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健康问题、疾病防治以及孕产妇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妇产科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妇产科学的范畴和重要性,为保护女性的生殖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妇产科学的定义 妇产科学(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是指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防治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的学科。此学科旨在保护和维护女性生殖健康,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二、妇产科学的研究内容 1.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妇产科学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等器官,并探究其生理功能,如生殖周期、月经、排卵过程等。 2.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妇产科学致力于研究和探索各类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如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措施。 3.孕产妇保健:妇产科学关注孕产妇的全面健康,包括孕前保健、孕期管理、分娩过程监护以及产褥期的恢复等。同时,也关注妊娠期出现的并发症,为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提供有效的护理。 三、妇产科学的重要性

1.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妇产科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通过预防、治疗和康复,维护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保证女性能够拥有健康的生育能力。 2.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妇产科学提供了包括妇科、产科在内的全面医疗服务,旨在为女性提供优质的医疗治疗,满足她们在不同生命阶段的特殊需求。 3.促进人口出生率与健康:妇产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出生率和健康水平。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疾病风险,提高出生率和新生儿的生命质量。 四、妇产科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1.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妇产科学在诊断和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包括腔镜手术、试管婴儿技术、产前基因诊断等,为妇产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妇产科学与其他医学领域的交叉合作越来越密切,如与生殖内分泌学、遗传学、影像学等学科的合作,为妇产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妇产科学相关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未来,妇产科学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公众教育和健康宣传,促进女性的健康生活。 总结起来,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疾病防治以及孕产妇保健的学科。通过妇产科学的基本概念解析,我

妇产科学简介

妇产科学简介 妇产科学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生理、病理、心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学科;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妇科学是研究妇女非人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学科;另外、我国的妇产科学还包括了计划生育。 通过本学科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妇产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和进行医学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中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并适当介绍国内外的新进展、新成就,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并指出某些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病例以讨论、模型、电视、多媒体、示教等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妇产科学教学总学时数为90学时、理论课54学时,临床见习36学时。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及现代医学发展和人们对医学的需求,妇产科教研室相应建立了围生医学、妇科肿瘤学、普通妇科学、妇科内镜学、计划生育及生殖与健康等相应的专业学科。 1、围生医学:是具有老、中、青结合的技术骨干队伍。在围生期保健及管理水居平贵州省领先地位。学科发展方向:继续深入开展妊娠急重症合并症、胎儿医学、妊娠营养评估及营养平衡的调整,孕产期服务模式及心理保健方面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建立省级围生医学中文文库。 2、生殖医学:是妇产科学的一门亚学科,随着医院生殖中心的建立展现出其不可估量的

潜力,使我院的生殖医学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省内具有一的影响力。3、妇科肿瘤:继续发挥妇科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在全省的优势,开展对妇科肿瘤生物学 治疗、载体介导基因治疗以及提高生存率等方面研究。 4.内窥镜诊治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5、妇女保健学:妇产科学既是临床医学,又是预防医学,通过预防措施可避免发生或减轻其对健康的损失。妇女保健学是在妇产科学基础上,根据女性生殖生理的特征,以保健为中心,群体为对象,主要研究女性一生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病理、适应社会能力的保健要求。通过长期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另一门亚学科。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1. 妇产科学属于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以人类生殖过程为中心研究的生物学专业; 2. 涉及的内容:分娩、月经及其相关的病理,性发育和性保健、妇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及人口计划等; 3. 妇产科学教学的重点:强调对人类的生殖发育过程的熟练掌握,能使学生在妇产科医学护理实践中熟练操作; 二、课程大纲: 1. 生殖生理学:包括女性生殖系统,卵子和精子的形成及生殖腺的发育,月经和孕期等内容; 2. 分娩和产科学:学习分娩的准备、技术操作及阻力分娩、先兆子痫等症的观察和处理方法等; 3. 妇科疾病学:包括妇科疾病的分类,自发性流产疾病,宫外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4. 护理学:学习护理学原理和技术,特别是学习妇科及产科常见疾病的护理; 5. 人口计划学:关于夫妻之间育龄状况,结扎和避孕方法,哺乳期保健等问题; 6. 伦理学:包括医疗伦理学,妇产科学伦理学,实验室诊断伦理学,妇科超声波检查伦理学等; 7. 药学:讨论妇产科常用药物的性质、作用、剂型等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妇产科的基本理论,熟悉人类的生殖发育过程; 2. 掌握妇科疾病的处理及预防护理技术; 3. 掌握人口计划学及节育手术技术; 4. 了解医疗伦理学原则; 5. 掌握妇科常用药物的剂型及其临床应用;

6. 养成正确的安全意识,遵守医疗卫生公共规章; 7. 提高学生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以及案例分析等; 2. 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3. 采用认知诊断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4.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 五、考核方式 1. 每节课设有考试,综合训练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考勤情况,来确保学生参与到实践操作和讨论中; 3. 把教学实践的成果(护理方案和护理报告)作为考核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