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简介

博宝艺术家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助理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

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自幼临贴,十九岁时参加“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

得何二水,郑诵先,宁斧成等人指导。

学书从魏碑入手,对唐代诸家尤其是颜楷,用力尤勤。

后攻隶书,初习《华山碑》,〈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悉心研习,所作章法严谨,

结体优美,仪态雍容。

他的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

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1974年应邀访问日本,进行书艺交流活动。

刘炳森教授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一九九零年五月,荣膺日本“富士美术奖”。

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

刘炳森作品欣赏

【博宝宝珍商城】刘炳森书法

【博宝宝珍商城】刘炳森作品楷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为防小人将此篇据为作者,在6月10日被转载99次时,特链接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height=95 alt="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rc="https://www.doczj.com/doc/6f2224576.html,/DownloadImg/2011/09/2 420/17894584_1" width=95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3701300956549718>我的博客https://www.doczj.com/doc/6f2224576.html,/zajsx,将印章置顶。 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的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共365集,每集详解关于书法理论或技术的一个话题,演示一个常用字楷行草笔法的技术或技巧、结构和演变过程,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听君一席话胜读几年书,看君多示范胜练几年字。经查无人完整的上传和收藏此篇,耗百小时择优收集,惠己惠友,惠及后人。愿国人的书法有深层次的普及和提高。 点击进入讲座视频。感谢田蕴章教授、北方网和创建视频的网友们!欢迎转载,禁止复制、偷窃、将此篇据为作者,一经发现,点名批语! 点名批评舞迪的博客 https://www.doczj.com/doc/6f2224576.html,/u/1579522441:转载此篇删除链接,我已令其删除,已举报新浪将其删除。

查找方法:编辑--查找(在当前页),在查找小框内输入要查的字--按下一个或上一个,即可找本篇有的字。 欣赏田蕴章教授的思想:书法家必须精通诗词歌赋,书法家必然是文学家,但文学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书法不是艺术,高于艺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tyle="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height=100 alt="田蕴章书法讲座365集全集" src="https://www.doczj.com/doc/6f2224576.html,/DownloadImg/2011/09/2 420/17894584_2" width=100 align=right name=image_operate_50931306053767734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6f2224576.html,/DownloadImg/2011/ 09/2420/17894584_2">术。 1永-永字八法 2火-笔顺要领 3必-书法的定义 4右-选笔要领 5有-执笔要领 6无-捻管要领 7飞-书法入门1 8耳-书法入门2 9之-偏锋与中锋 10乎-方笔与圆笔

隶书

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 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 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 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目录 简要介绍 起源追溯 发展历史 秦隶 汉隶 隶书名词 艺术价值 注意要点 临摹范本 隶书经典临摹范本 当代隶书书法家 简要介绍 关于隶书的定义,近人吴伯陶先生一篇:《从出土秦简帛书看 秦汉早期隶书》的文章中说道:“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 〈说文解字〉中解释‘隶’的意义是‘附着’,〈后汉书·冯异 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 ‘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序〉及段注,也 都认为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 字体。” 其次究竟什么样子才叫隶,隶与篆又有什么样的严格区别, 吴伯陶先生在上述的文章中又有所分析订定,这里再节录吴文中

值得考虑的几小段。吴云∶“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他有字形举例,可参阅原文)。 他又说∶“小篆和隶书实际上是两个系统,标志着汉字发展的两大阶段。小篆是象形体古文字的结束,隶书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我们判断某种字体是否隶书,就要首先看它是否出现有破坏篆书结构失掉象形原意之处。”(按∶下面重点符号是我加上去的) 吴先生经过仔细排比研究,得出那样的科学论据来,作为学术上篆、隶的不同定名的分野,自然是很值得重视的。不过我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想要问,那就是∶一,篆书也不能够个个是象形字,一开始就有象形以外的许多字存在,因此,仅仅失掉“象形原意”似乎有些不够。我的意思是说隶的破坏古文(“象形字”是一种字体的笼统名称,事实并非个个“象形”,例子甚多,不待列举),不仅仅是破坏象形而已。二,今天看到的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和湖南长沙马王堆墓中出土的简帛书中发现其中字的结构有变篆体,也有未变。用笔有圆有带长方的,那种字当时又称之为何名?这种“半篆半隶”的字形从秦昭襄王时代开始一直到西汉初(秦云梦简到汉马王堆帛书,吴文有详述可参阅)还存在,始皇帝以前,字还未有“体”的区别,可是到汉初,肯定那种字已经归入隶体,二者合起来考虑,那么对吴先生的区别篆体之名,是否有些矛盾了呢?事实上结构之变,光讲象形不象形,定然不够全面。我估计区别问题,在当时——在字体初变时一般人肯定还不太严格的,那种“蝙蝠式”的字形,大都随着新名称而名之——也称为隶,其中稍为保留些旧结构也是可以的。因此我认为如果设身处地来推测当时的命名,和今天用学术研究来区别的命名是可以有些距离的,是无足为怪的。明确地讲,篆与隶的不同除形象变为符号以外,还有笔法变化一方面的区别,例如∶生(篆)、上(变笔法未变结构)、之(笔法结构全变)。三字的名实异同,决非单论结构,其他相似的情况也很不少,可以类推。 西汉中期以来,隶书的脱去篆体(包括结构、笔画的写法)而独立的形式,已经完全形成。所见有代表性的例如本世纪出现于西陲流沙中的西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成帝河平元年(前28)、新莽始建国天凤元年(14)的书简、乐浪汉墓出土的西汉平帝元始四年(4)、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的漆盘上的铭文等等,不但结构全变,从字形来讲也全成方形或扁方形,笔势则长波更自然横出,和接近篆体的直垂形大大不同了。 相像的字形还能在东汉的碑刻中见到很多。最著名的如桓帝延熹八年(165)的《华山庙碑》、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史晨碑》、中平二年(185)的(曹全碑)、又三年(186)的(张迁碑)等等,其他不再一一例举了。 同时在西汉的碑刻中也还有一些面积大都方正或个别字带长形,又仅有极短的波势的字体,其有代表性的所见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的《鲁孝王刻石》、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的《祀三公山碑》、顺帝永和二年(137)的《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灵帝建宁三年(170)的《郙阁颂》摩崖石刻、以至明帝永平九年(66)字形不大规则的《开通褎斜道》摩崖石刻等等。以上那些基本上已消灭篆体而形式稍有小异的“正体字”,一直流行于两汉、三国间,而且几乎独占了石刻碑志中的位置。近年在江苏省南京市出土了东晋谢鲲的墓志,还能见到用的仍是这样的字体。这种字体应当说都是隶,因为其形式自秦到汉,虽

刘炳森简介

博宝艺术家刘炳森简介 刘炳森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 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2005年2月15日因病于在北京逝世。 一九六二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 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助理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 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 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自幼临贴,十九岁时参加“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 得何二水,郑诵先,宁斧成等人指导。 学书从魏碑入手,对唐代诸家尤其是颜楷,用力尤勤。 后攻隶书,初习《华山碑》,〈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悉心研习,所作章法严谨, 结体优美,仪态雍容。 他的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 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 1974年应邀访问日本,进行书艺交流活动。 刘炳森教授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一九九零年五月,荣膺日本“富士美术奖”。 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 刘炳森作品欣赏 【博宝宝珍商城】刘炳森书法

当代书法名家于国光个人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名家书法作品

当代书法名家于国光个人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书法作品 于国光近照 于国光:字润波,号东门客,是隶书名家刘炳森亲传弟子,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画院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名人书画院理事,神州博古书画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英杰国际交流中心艺术顾问,易从网特约书画家。 他曾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并获“中国优秀艺术家"、“中华书画艺术精英”、“当代资深书画家”等称号。其中堂、立轴、四幅屏、横幅等书法作品在市面上颇受欢迎,并被加拿大、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法爱好者、成功人士或收藏家高价收藏。有数千幅作品被各大知名企业、酒店、饭店、茶荘收藏展示,并为多家著名场馆题写匾额。 他幼喜书画,六岁习字,一岁拜著名书画家王稼骏习国画山水,并大量临摹宋元名家作品,受启功、陈叔亮、刘炳森等大家指教,使绘画书法基本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受郭传璋、白雪石诸先生 亲聆教诲。他从唐人欧阳询取法,从临摹欧体入手,在深得欧体精、气、神之后,开始遍习历代经典名帖,广泛涉猎行、

草、隶、篆诸体。他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悉心揣摩王 羲之父子、张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 頫、赵朴初、启功等古今名家的精品力作,逐步领悟到这些书坛 巨擘的运笔精髓。他广纳“百家之言",师古不泥古,师心不师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敦 厚的艺术风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来自实力派书法家于国光老师的书法作品。 于国光书法作品欣赏一: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书法四条屏《梅兰竹菊》作品来源: 易从网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古人云:“琴棋书画养心,梅兰竹菊寄情”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能够表达一种在严酷 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生于幽谷无人之处,没有鲜艳招摇的颜色,而有幽香,能够 表达不求闻达,在隐居中独守情操的高雅精神。

湘刀文斌聊隶书

湘刀文斌聊隶书 原本是纵论隶书,来点标题党的味道。因研习的时间比较长,想用纵论这个字眼。伟大的毕会长肯定会说,最近你有点拽哟!拽,这是你的认为,我只是一如既往的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学习而已。 隶书是一种最好写的书体,同时也是一种最难写好的书体。说它最好写,因为他的笔画最简单,说它最难写好,也是因为它的笔画过于简单。有人一周就学会了写隶书,但一辈子也未能把隶书写好。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代书法家用心于隶书者便为数甚少了。 我学习隶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县城时期、在北京时期、在珠海时期(尤其是得蔡楚夫老师点拨以后)。 中国书法史上,隶书有两个高潮期,呈现出:汉隶十碑、清代四家。我认为以刘炳森为代表的当代书法家把隶书推向了第三个高潮,他还只是第三个高潮的开始。 我在小县城学隶书 5岁半时,外公在家里写银行的一些招贴,开始接触隶书。小时候我住在安乡县城红旗巷,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6岁左右,都开始写毛笔字了,这是一件在当地很平常的事情。 当时也没有宣纸,只有白纸和报纸,纸都很珍贵,包括报纸。第一幅上墙的字是白纸写的隶书,外公认为好,上墙了。父亲有个安乡一中高中的同班同学(这个班还出了我们县最大的官潘贵玉),是我们县刻印最好的大师,专刻牛角章,父亲还是国民党军官。此人来我家,看了我写的隶书,随手写下隶书口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并说,我的字写错了,一个字有多个蚕头,多个雁尾,实乃多余。 我接触的第一本贴《曹全碑》,在小小的县城里,拥有一本这样的书,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牛逼,这本贴陪我读完高中。 进京城读书,北京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虽然伟大的毕会长是中山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苏适书法作品欣赏 本文转载自网易爱我你就顶顶我《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苏适,当代著名书法家。祖籍山东省青州市,后移居北京。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九三学会社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北京市海外联谊会理事。九三学社成员。1996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苏适生于1935年6月12日,自幼喜爱书法,得到父亲苏连茹的指导,青年时代拜著名书法家魏常青、杜襄先生为师,初学魏碑、汉碑、继学王羲之、李北海、赵孟頫,尤对柔美流畅的赵字兴趣浓厚并下苦功练习,在继承赵字基础上融多家之长形成了结构严谨、润墨清新和自然流美的书法风格。 1975年参加北京市机械局工会成立书法研究小组,

当时的一篇书法作品《录邓小平讲话》入选北京市书法展览,与当时名气很高的赵朴初、启功、舒同、李铎、刘炳森等人的作品同室展出。 1984年10月,北京市举办声势浩大的“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比赛”,作品获一等奖。 1985年初,调到北京市文联下属的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工作,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一直到1997年7月。 1989年10月,被北京教授讲学团聘为书法教授并 加入老教授协会。1990年和1991年,书作先后参加在新加坡和北京举办的第一和第二届国际书法大展。 其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书展中展出获奖。1984年,其书作在北京市《振兴中华》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1985年其书作在日本展出并获日本文部省颁发的书法 金奖。同年,作为北京市书法家代表团成员应邀赴日本访问交流。1987年9月,应邀去挪威参加“中国书法艺术展”开幕式并讲学进行艺术交流。1992年,又赴捷克、斯洛伐克两 国主持中国书法展开幕式。1998年9月应邀赴美国旧金山 市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荣获该市议会金奖。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中南海等机构收藏。

临隶书

刘文华先生起初师承刘炳森先生学习隶书,后来有从欧阳中石先生学书。 我后来从欧阳先生学书,主要学到了书法到底应当怎样写。中石先生追求正规、高层次的教育。每个写字者都希望让别人说好,但是差别很大。差异来自于观念,来自于由观念而影响的方法。要想学好书法,必须老老实实向传统学习。 一、关于书法学习 在学习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临摹不过关。有的人一天临一大篇,结果总是临不好。这种方法不对头,其实只要一天写一个字、临一个字,10年便成了专家。 临摹时“无我”的境界最好,创作时不要有功利色彩。 千万别“傻写”、别“死写”。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要掌握新观念、新方法。 在临摹和创作中有以下两个问题:1、觉得自己临得不错,但是创作时总出不了作品。这是因为临摹是技法还没有完全吃到肚子里,记得东西太少,创作时不够用的。因此书法学习要讲究规律,考虑方法,才能事半功倍。2、临得不错,创作不好。总想古人的东西陈旧,想自己弄点新的。这是没有摆正个性与传统的关系。个人的个性分良性(优点)的和恶性(缺点)的。学习就是要发扬长处、纠正短处,学习过程要以临摹为主,慢下来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沉下去。 二、关于隶书学习方法的问题 隶书是一种不成熟的文字,隶书没有大一统的特点,所以出现了艺术上的千姿百态。 学习古人不要学习个性的东西,要写共性的东西。开始写:礼器、乙瑛、

华山等。注意笔力要硬,骨力要足。古朴是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要有的放矢,把面铺开。先过隶法关,然后把每个碑的字型、字势、笔法理出个一、二、三来,然后追求气息、追求趣味。 要先把传统弄到手,搞点学问。学习应更科学点、目的性更强点、用研究的方法去接近古人、学习古人。书法的韵律在于笔法的神奇。 三、关于全国隶书的创作倾向问题: 从当前全国隶书的创作情况看,小趣味多,把隶书那种凝重古朴的东西写没了。这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创作宏观上的把握。隶书需要汉代人朴质的气息,那种精神、那种霸气! 当前的隶书创作情况看,赶时髦的东西多,书写率意,现代人相互之间的影响太大。技术性的东西,从古人那里得来的东西太少,从现代人那里得到的东西太多,着也是当代隶书创作低迷宫的重要方面。 有些人创作观念到了,眼力到了,就是上不去,那是因为手还没到。必须加深对隶书的理解,注重隶书的可塑性和可为性。一般认为“借鉴容易出新难”,但是由于一般人很难沉下去潜下心来改正和把握自我,所以成了“出新容易借鉴难”。其实没有借鉴,也根本没有出新。这是艺术的共性问题。 笔法决定风格、决定字型、字势。 用合理的方法写出合法的字。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慧眼,收获才能不同于别人。

刘炳森隶书作品欣赏-个人搜集资料总结

刘炳森作品欣赏 个人履历 刘炳森(1937.8-2005.2.15),著名书法家和国画家,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一九三七年八月出生于上海,祖籍天津武清。 2005年2月15日凌晨4时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 刘炳森自小严格临帖学书,1949年11岁时便名扬乡里。 青年时代就已蜚声日本。 1957年19岁时因其文采、书法超众,被当时研究书法的权威机构“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最年轻的社员。 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 1981年5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任常务理事。 1991年起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94年8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务委员。历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 艺术特色 传统功力深厚,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

的声誉。书艺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并兼长行、草。隶法在坚实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用现代的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20世纪70年代所书隶书字样6700余字输入电脑,已为国内外广泛使用。书风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山水画注重以书法用笔入画,画风朴茂淳厚;然而多年来,其画名却为书名所掩。 艺术主张 在艺术观上坚守民族传统的阵地,但又不墨守古人的陈规,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力求具有新的发展,创作的艺术作品一定要“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毛泽东语)。当然不排斥一切进步和优秀的外国艺术,而且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样式。认为一位人民的艺术家必须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 认为艺术家不同于企业家,企业家必须多创造利润,向国家多作贡献,才算是有了好的业绩。而艺术家则是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当艺术作品达到一定的品位时,会带来它的副产品,即经济效益,但这永远是副产品,不能主次颠倒,否则艺术本人和其作品就会一同贬值。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双潭烟霭图》《岳阳楼图》《建明秋色图》等。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的政府要员,并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院或纪念馆所收藏。其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地展览。 出版著作 编写有20余种书法专业书籍,出版有《刘炳森楷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刘炳森隶书板桥道情》《刘炳森选编勤礼碑字帖》《刘炳森主编中国书法艺术》《刘炳森主编中国隶书名帖精华》等,发行总量近300万册。著有《刘炳森隶书杜诗》《刘炳森楷书滕王阁序》《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出版有多部书法作品集,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紫垣秋草》等。出版有《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隶书字帖、《鲁迅诗歌选》隶书字帖等,编有《选字放大北魏刁遵墓志》等。 艺术交流 刘炳森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欧洲和东南亚各国,举办展览和讲学,其中三十余次东渡扶桑。 获奖情况 1990年5月,荣膺日本“富士美术奖”。 公益行动

书法欣赏装逼指南

书法欣赏装逼指南 站位很重要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站定后,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点画做临摹状。如友人在侧,则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诵《书谱》中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就更妙了。看书法篆刻展忌说“好看”“这幅字真好看!”收获大多是嘲笑白眼,是否“好看”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标准,对于挑剔的欣赏者,“好看”甚至不是褒义词,反而有“轻佻”之意。夸书法是个技术活儿有三个地道的词可选用:章法、结体、用笔。章法说“空灵”,结体说“紧凑”,用笔说“精到”。你可先夸“章法”,嫌不够文艺可叫“留白”或“布白”,就是墨迹和空白处的搭配。夸章法,你就学会一句:“此作真乃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啊”就够了。记住这是清人邓石如说的,但称“完白山人”则更有范儿。欣赏书法作品时,不说“字形”只评“用笔”。这是装腔的高级境界。因书法可“取意忘形、自变其体”,但却要求“笔笔中锋、一撇一捺有出处”。“用笔”简单说就是运笔写字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用笔“圆熟、精当、浑厚、细腻、方圆结合”,这些说法都足以让书家对你另眼相看。说楷书,唐楷登峰造极无可超越颜柳欧赵尽人皆知,但谈较陌生的作品能提高你范儿。谈颜真卿要叫鲁公,最爱“大小麻姑”《自书告

身》;柳体只谈神策军;欧体可说皇甫诞碑;赵体胆巴碑、三门记都好。如有人较真,你便说“归根结底,都以虞世南、褚遂良为宗啊!”,全毙。聊行草“二王”张怀是常识,装腔需个性化:孙过庭的《书谱》“俊拔刚断”、米芾行书“充满韵律感”、黄庭坚书“长戈大戟”……你认为《兰亭序》固然神品,但却更爱颜真卿《祭侄文稿》。如非谈“二王”,你喜欢右军(定要这么叫!)《远宦帖》和献之《鸭头丸帖》。谈隶书须谨慎,水深易露馅入门级《史晨》《乙瑛》不足以支撑你装,如非要谈则可叹“礼器碑阴更可爱。”汉碑种类繁芜风格各异,往远扯更安全:“朝侯小子残碑是隶书美学上的创新”、“好太王碑看似朴拙却变化万千”……特别注意:若论今人隶书,你爱王暇举超过刘炳森。米芾《伯修帖》若与人聊魏碑,先掂自己分量敢聊魏碑的通常不外行。张黑女,张猛龙,郑文公等名碑都属于实干派,只要咬定“《始平公造像》雄峻伟茂,乃方笔之极规。我正准备用大白云临摹之”就可招摇过关。如遇较真,你可以“北碑中的无名碑铭墓志最为可爱,可惜流传不广”结束谈话。若谈篆,你得分清大篆小篆偏长的是小篆,偏方的是大篆。谈大篆时言必称“古籀”,尽显装x范儿。大部分大篆书法作品都宗法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把这老四样端出来基本能罩住师承来历。如说起大篆书家,你只说吴缶老(吴昌硕)习石鼓用笔遒劲无人能及即可。聊小篆的捷径是谈汉篆不理秦篆。汉篆袁安袁敞二碑走宽博一路蔚为

关门弟子来福永心目中的刘炳森先生

关门弟子来福永心目中的刘炳森先生 赵润东 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一生博采众长,勤修苦练,用心领略中国历代书法的博大精深以及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无穷魅力,从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古韵新风,追求完美,最终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且被誉为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的书法作品。先生朴素节俭、平易近人,济困助穷、乐于奉献以及表里如一低调做人的高尚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让关门弟子来福永深深地铭刻在记忆中。 拜师学艺人生转折 来福永,现年48岁,房山区韩村河镇东南章人,刘炳森先生的关门弟子,当代实力派书法家。1996年拜师于刘炳森先生门下。说起拜师学艺,来福永不无感慨,同时又显得不无骄傲,因为先生二十年来不再收徒。作为乡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能够入室学习并且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这是来福永人生中的一大转折而又无比幸运自豪的一件事。 十多年前,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农家子弟的来福永,来到京城并有幸进入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推拿按摩保健医。十几年中,他不但深入钻研如何为人做好按摩保健,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爱好。因此,边工作边临习历代名家不同风格的字帖,领悟其中的内涵。自1995年开始,学习被称为“当代李斯”的书法大家张永明先生的篆书,而且很快入道。同时,临习刘炳森先生的隶书字帖《千字文》。之后,经张先生推荐为刘炳森先生做保健医。从此,年轻好学的来福永有幸近距离接触刘炳森先生。 在为先生按摩保健中,来福永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娴熟的推拿技巧,尽心尽力,推拿到位,进而减轻了颈椎腰椎积劳成疾给先生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刘炳森先生对此十分满意并大加赞赏,保健之后,便按理成章要付给治疗费,而来福永早就崇拜先生精湛的书法造诣与高尚品德,因此坚决不收。刘炳森先生平易近人,待人和蔼可亲,其家人对人也十分友好,几个月下来,来福永几乎成了先生家庭中的成员。赶上吃饭就一起就餐,工作之余就陪先生家人打牌娱乐。来福永那里会打麻将?纯粹是滥竽充数甘当“架子工”,因为他的主要心思是向先生学习书法技艺。每当牌桌上三缺一,老太太(炳森老伴)就会对来福永说:“架子工,过来。”不由分说马上抽出200块钱塞给来福永,而且告诉他只许

观海听涛书法作品欣赏书法观海听涛图片

所谓“观海听涛”其实说的是一种境界,一种功成名就之时不沾沾自喜的境界,让我们在感受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之时,精神得以升华。 【观海听涛的出处】 2009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到京访华。美国驻华大使看到由红色书法家袁伟将军题写的《金玉虎符》国礼后,邀请袁伟将军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书写一幅书法作品。袁伟欣然接受,挥毫写下了“观海听涛”四个大字,他希望能通过这幅书法作品,让奥巴马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奥妙,体会中华民族的宽广胸怀,同时也希望奥巴马总统可以在面临任何不平静的局面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面对任何困难处境之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观海听涛的解析】 观海听涛,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观看大海的美景,倾听着波涛的声音。但其内在意思是说的一种境界,一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人生境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时时要保持“淡定”。它与“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由当代名家所作的观海听涛书法作品: 观海听涛书法作品欣赏一: 观山四尺横幅书法作品《观海听涛》作品来源:易从网 观山,原名田观潮,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观山老师等多次

参加国内外知名书画大赛并获奖,曾受邀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等地举办书法展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与推崇。值得一提的是,观山老师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曾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赠予俄罗斯总理普京。 观海听涛书法作品欣赏二: 刘炳森入室弟子于国光隶书书法作品《观海听涛》作品来源:易从网观海听涛,其实就是一种气势的彰显,于国光老师采用隶书形式,赋予这四个字更加恢宏的气势,字里行间尽显老师的功力与品格。 于国光:字润波,号东门客,是隶书名家刘炳森亲传弟子,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画院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名人书画院理事,神州博古书画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英杰国际交流中心艺术顾问。 他曾多次参加北京市及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并获“中国优秀艺术家”、“中华书画艺术精英”、“当代资深书画家”等称号。其中堂、立轴、四幅屏、横幅等书法作品在市面上颇受欢迎,并被加拿大、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书法爱好者、成功人士或收藏家高价收藏。 观海听涛书法作品欣赏三:

当代名家书法欣赏,看我中华五千年不一样的书法美!

【导读】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 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文化史。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 在众多流芳百世、承载人类文明的书法中,有人选择篆书书法的凝重圆润,有人喜欢隶书书法的古朴率真,有人欣赏魏碑的遒劲浑厚,有人效法楷书书法的端庄严谨,有人心悦行书书法的流畅温和,有人追求草书书法的自由豪放,有人崇拜甲骨文的古拙简约……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几幅作品感受一下不同书体的书法美。 楷书书法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 田英章亲传弟子孔德文楷书书法《诫子书》【作品来源:易从网】孔德文,河北人,自幼对书法情有独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有着深厚情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沧州市分会会员,世界孔子易学学会会员。学生时代的孔德文,就随父亲练习毛笔书法,并小有成就,后经楷书大家田英章大师点拨,并成为田英章入室弟子,多年来临池不辍,潜心研习,作品也在不断完善中逐渐得到业内人士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认可。 孔德文的楷书书法作品,用笔精严,一丝不苟,巧密精思,端庄匀称,以工整为法,以功力见胜,以熟练为能,以尖度为尚,从而表现出一种端庄严肃的意境,具有深厚的艺术效果和收藏价值。 草书书法之美——是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 毛泽东诗词书法石开草书书法作品《清平乐六盘山》【作品来源:易从网】石开(别署鲁人石开),原名张佩华,1946年生,山东人氏,书画世家,从事教育及书画创作四十余年,在书法创作上对草书、工隶书有着很深的造诣。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名家研究院院士,中艺名(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系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国礼书画家。 细品石开书法可感受到其书法章法行气连绵不断,笔势流畅,过渡自然,断与连相生相合,笔断意连,一气呵成;节奏控制犹如弹钢琴,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急切,时而舒缓,而节奏的变化有时体现在字串中,有时体现在黑色变化中,有时体现在通篇之中,让人视觉感官到一幅作品有高潮部分,以打动人的内心,紧扣其心弦,心随作品点线、运动轨迹产生共鸣,情绪随之起伏跌宕,仿佛体验石开创作草书书法时的状态,因此,石开老师创作的草书书法堪称经典大作,收藏价值极高。 隶书书法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中国书画院会员于国光隶书书法作品《宁静致远》【作品来源:易从网】于国光:字润波,号东门客,是隶书名家刘炳森亲传弟子,1963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书画院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名人书画院理事,神州博古书画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英杰国际交流中心艺术顾问。

名家海纳百川书法欣赏 这六位 当代书法家写的海纳百川真心不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提起四字成语书法海纳百川,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所有的河流汇聚到此,大海用她宽广的胸怀容纳着天与地。俗话说宰相肚子里能乘船,此刻大海肚子里装着天地四方。如此宽阔的胸怀无不向往之。 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品读艺术家的海纳百川书法,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具备容载万物的良好风气,这样的艺术才能给长久发展,流芳万载。下面请欣赏【易从网】六位签约书法家的海纳百川书法,感受不同的字体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 国礼书法家观山六尺书法《海纳百川》 (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观山。此幅海纳百川书法,堪称一流之作。笔法劲力,笔墨丰厚,结体古朴,布局开张有度。笔画之中彰显其精神气格,简静淡雅的韵味,集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于一身。行文之中流露观山先生内心情绪,这幅有精神、有意蕴的作品是当代作品之少有,此作当属精品中之精品。 刘炳森弟子于国光书法《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于国光。这位老师的隶书书法作品海纳百川,有种百川归海的感觉,又有种波涛汹涌的感觉,仔细一看最后一笔收回大海,实乃妙不可言。以每个单字来看,透着一种出自天然的雅拙之趣,又似乎别具一番潇洒出尘的宕逸,实属经典。 当代着名书法家刘锴明书法《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刘锴明。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刘锴明此副行草书法海纳百川,犹如一条神龙贯穿在宣纸上,若隐若现,神来之笔,增添了新的寓意。众所周知龙是古代

的神明,可以呼风唤雨,最后潜入大海,大海是神龙的家,又为作品增加了包罗万象的感觉,所有我们可以看出刘锴明的此副海纳百川写的非常之经典。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张锁平隶书《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张锁平。老师的此副海纳百川书法章法独到,用笔颇为丰富,八面出锋,时有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张锁平此副海纳百川看似规整,却不失灵动涵韵,恰似学识的蓄势迸发,融情于笔端落笔成字,彰显出先生艺术之伟岸气度。 国家一级书法师石开隶书作品《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石开,石开先生擅长隶书,其多年的创作经验与潜心研习给予其极大地自信心,使其艺术魄力、艺术魅力、艺术能力等方面都是令人倾佩的。他的隶书书法海纳百川,在结构方面的处理,采用变换手法以体现隶书书法的漫湮之美,同时增加字形的块面感,使字显得温润厚重,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史诗六尺对开行书书法作品《海纳百川》(作品来源:易从网) 当代书法家——史诗,内蒙古最年轻的中书协会员。他近几年的书法成绩引起了社会的赞誉,并被国内书法界的前辈誉为草原“黑骏马”。品读史诗老师的海纳百川书法,清秀的字迹之上,平添了些许雄浑劲健之感,令整幅作品呈现出稳重严谨的态势,且行气上的通融与畅达,实为值得称赞的隽美之作。 当代名人书法不仅装饰效果佳,其收藏价值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用书法作装饰,是由来已久的做法。抽象的文字,代表着观念、诺言、祝愿、目标。不论修身养性、自勉励志、沟通交流都可产生望文知义、直抵人心的效果。在现代家居中融入书法艺术,不仅增添文化底蕴,还有诸多益处。

齐廷光说书画之二

齐廷光说书画之二 书法与大众审美 齐廷光(山东青州益都) 说老百姓不懂书法真是胡说,因为中国人从小开始写字,你说他不懂,就只能说你自己才不懂。对中国人来说,书法就像一个人懂得吃饭一样,饭菜香不香一尝就明了。在书法上忽悠中国人没门,因为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就那么几位,那书法就摆在那儿,一比就露馅。 1.美,人类的天性就是追求美,不用说女士们化妆、美发、穿衣、打扮等等,还是我们的城市建设、街道美化亮化、房屋的装修、工业产品的设计,甚至食品制作的色香味也是必须具备“色”、人们购买物品时更是把美放到第一位。写得字丑就是不会写,更不是什么书法家,人类永远不会拿丑当做美,不需要用任何歪理去争辩。 2.是时候把名人和字画分开了,名人写的字、画的画,只能叫名人手迹,里面没有什么艺术追求的成分,跟画家、书法家不扯边。尤其是一些书画商店,店名就是“名人字画”,看店名就知道里面没有艺术意义上的字画,它实际上也不是书画商店,它里面只是一些所谓名人的笔迹而已。需要名人手迹的可以去看看,需要字画的就不应该到里面找。 3.书法最应该是百花齐放的,欧颜王赵,说什么江湖书法、自由体、老干部体、民间书法、印刷体,最不应该笑话的是印刷体,它才是古今书法集大成者;书法里唯独没有的就是现在所谓“展览体”的位置。书法展览,它展览的每一幅作品都应该是创作者最高水平的作

品,看清楚是作品不是临摹;临摹是学习的过程,不是创作,不是作品,不能参加展览。就像数学学会了“原理”、“公式”,但解不了应用题,你怎么能毕业;临帖临的再像,你出不了贴,不会创作,没有自己的作品,离了贴不会写字,你就还是在练习的阶段,人们说学书法除了勤奋更得有悟性,有很多人是写一辈子也写不好的。 学习书法可以"靠贴",书法创作就不能"靠贴"。"靠贴"原则上叫抄袭。所谓“名家不靠贴,靠贴无名家"。 临摹是一种手段,是汲取古人的结构、笔法以及审美等等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临摹,要临得进去,还要出得来。临进去,不只是临得像,更要临出原贴的“筋、骨、力”,学会原贴的笔法、章法。出得来才是根本,临摹是为了汲取,为己所用,使自己有所提高;出不来的人,就是走火入魔、就是那走到半路瘫倒那儿的人,说得好是半成品,实际上是废品,因为他始终也不会创作,始终也写不出自己的作品来。有些书法始终无法突破的人,想出来“靠体”这样的名词,你的作品好不好,得看你靠不靠体。“靠体”,对不对呢?很对,得看什么阶段,练字、上培训班的时候可以“靠体”,但等到你能创作了,你的作品就不能“靠体”。靠的是古人的就不说了,如果靠的是今人的作品,人家会不会告你抄袭呢。 作品是一个人通过长期的或自学、或临摹等等的积累、思考和创造而升华凝练的结晶,绝对不应该是抄袭或临摹一个古人或哪个名人的“靠体”那样的赝品来丢人的。是啊,“靠体”的“作品”(我们

名家唐诗书法行书作品欣赏

名家唐诗书法行书作品欣赏 著名的唐诗钢笔书法作品欣赏唐诗在我国文学的发展中有非常高的历史地位,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现如今,许多人将唐诗创作成钢笔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下面是的著名的唐诗钢笔书法作品欣赏。经典的唐诗钢笔书法作品展示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 年—907 年)的诗,也可以引申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历来诗歌水平最高的黄金时期,因此有唐诗之说,与宋词并举。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中,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诗钢笔书法图片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

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初唐时期的古诗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一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四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 38 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鉴赏唐

毛笔字草书书法字体图片赏析

[标签:标题] 篇一:毛笔行草书法欣赏 篇二: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古代九大书法名家)全集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 一.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中文名:王羲之国籍:中国主要成就:书法民族:汉族《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 代表作品: 公元303年,一作321帖 出生日期: 年所处时代:东晋公元361年,一作379称号:书圣 逝世日期: 年 1.人物简介 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文革”期间,墨池遭毁。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则《临川帖》:“不得临川问,悬心不可言。子嵩之子来,数有使,冀因得问示之。”表达了对临川的牵挂情怀。他在临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着临川学子。 2.作品风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 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

六大真迹

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发起,响应“中国梦·顶尖书画走进百姓家文化惠民工程” 中国独有的国粹:水墨国画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代表了5000年极美的华夏文明,在收藏领域更是蕴含了惊人的财富宝藏!!少数人拥有中国顶尖书画艺术根本无法实现“文化兴国”这一重要环节,只有人民亲身接触、收藏、感悟、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此次由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发起,同时考虑到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正式开展“中国梦·顶尖书画走进百姓家文化惠民工程”,这项宏伟工程得到了中国近代六大顶尖书画门派嫡传弟子的全力支持,纷纷亲手绘制本门最拿手的题材书画真迹来免费藏于民,这在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这种机会让咱们老百姓赶上了,广大普通书画收藏者免费收藏到大师亲笔所绘传世名作真迹的同时,将国粹发扬光大、永恒传承! 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启功、刘炳森传人 亲作6幅真迹免费支持“中国梦文化惠民工程” 4大防伪措施,确保幅幅都是中国近代六大顶尖书画门派嫡传弟子亲手所绘的本门传世名作真迹 防伪1:每幅作品均有作者本人毛笔题跋、落款及印章,从书画作品本身上就做好第一关,体现出幅幅都是本人亲笔所作。 防伪2:每幅作品相对应还配有每位作者的亲笔签名《真迹证书》,从作者本人角度认可是自己亲手所绘真迹,价值无限。 防伪3:国内权威的全国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为六幅真迹出具加盖钢印的《鉴定评估证书》,确保真迹、确保收藏价值。 防伪4:全国艺术家人才库出具《电话查询防伪证书》,采用数码防伪技术,拨打统一防伪电话查询,一次有效,确保真迹无疑。 6大中国近代书画顶尖门派掌门人个个都是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成为不朽的艺术传奇6大顶尖门派嫡传弟子个个都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们的本门代表作真迹堪称当代收藏“顶梁柱” 张大千:誉为500年一遇的“国画皇帝”,1957年就荣登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画作拍卖总额世界第一!单幅画作拍到2.5亿! 齐白石:近代“花鸟虫鱼”国画之王、画虾第一人,单幅画作《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到4.255亿,至今无人打破该纪录。 徐悲鸿: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近代美术宗师,画马第一人,单幅画作《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到2.668亿。 李可染:中国近代“大场景山水画”国画宗师,“光线渐变画法”开派宗师,他的单幅国画作品《万山红遍》拍到2.93亿。 启功:新中国书法第一人、近代“碑帖书法”第一人、雍正皇帝第九代嫡孙、皇家书法第一人,单作《江水万里图》拍到6900万。 刘炳森:当代隶书第一人、“刘体隶书”开派宗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单幅《书法立轴》拍到864万。 ■梁兆金:亲绘《一路连升荷花》真迹。张大千嫡传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百幅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收藏,被誉为“最接近恩师50岁巅峰画风”之人,此次展现了拍到1.91亿张大千《嘉耦图》之神韵,寓意一路连升。 ■王东风:亲绘《九龙献瑞》真迹。齐白石嫡传弟子、国家一级美术师,画作曾作为国礼赠送前美国总统小布什。将齐白石拍到1.2亿《百虾图》的灵动鲜活表现的极其到位。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