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和除以的区别和意义

除和除以的区别和意义

除和除以的区别和意义

1.运算方式不同:“除”,是除数在前,被除数在后。例如2除6,就是用2来分6的意思。“除以”,是被除数在前,除数在后。例如6除以2,就是6被2分的意思。

2.叫法不同:除和除以就是除法算式的两种不同读法。

从“除”和“除以”说起

从“除”和“除以”说起 小时候,计算"6÷3"很容易得出答案是2.可是如果让我用语言叙述这个计算题就麻烦了。总是因为说成“6除3等于2”遭到老师的批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6除以3等于2”)。经过无数次的校正,终于记住了“÷”虽然叫“除号”却不能读作“除”而必须读作“除以”。现在说起来挺轻松,但事实上有过我这种经历的小学生恐怕有很多。现在女儿上了小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很准。当我问她为什么“÷”只能读作“除以”的时候,她的回答很干脆:“老师教的,6除以3等于2,6除3等于二分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女儿的回答却是无可厚非。可是,对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的成年人,甚至是老师,如果还这么回答,那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了。实际上,我问过很多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和学生,也包括参加理科竞赛保送清华的学生。他们的回答都是:没考虑过。那么,这个问题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看几个词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绳之以法”……。这些词语都有一个典型的结构:状语后置。换一种说法,可以理解为“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法绳之”。由此想到“除以”实际上是“除之以”的意思。“除以3”就可以理解为“除之以3”,也就是“以3除之”的意思。这样看来,“÷”本身就含有“被动语态”的意思。所以“6÷3”的意思就是6被3除的意思,6是被除的对象,3才是“除”这个动作的主语,所以说“6除3”是二分之一而不是2。 其实,就这个问题而言,真的没有多大研究价值。记住了,会用了,考试得分,升了学,找了工作,成家立业,谁还为这个问题操哪门子心。 可是,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总是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学习,那问题就严重了。 不可否认,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心智、理解能力、情感有一个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单薄到丰富的过程。因此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由接受、接纳、理解、领悟、联想到融会贯通的过程。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小学生先学习“状语后置”,再讲解“除以”的含义,之后再讲解除法。就好比不可能让一个人先体会了国破家亡的感觉再去学习杜甫的诗一样。但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熟读唐诗三百首,却对诗句的情感、思想、情怀茫然无知,那恐怕更悲哀。 有一些知识,硬生生的把他拿来,嵌入意识中,甚至是死记硬背,是必要的。那是因为,学习者必须对相关领域有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构架,然后再谈得上理解。但是,这些“硬生生”的知识总有一天要通过学习者学习的深入逐渐将其唤醒,使其变得“柔和、乖顺、合群”的。否则,学习者最终只能是“知识”的“吸尘器”。“货悖而入,亦悖而出”,最终装了满脑子的知识却一无所获。爱因斯坦说:教育是忘掉学校所学而剩下的东西。一个人可以忘掉学校内所学到的知识,

7除5与7除以5有区别吗

7除5与7除以5有区别吗 7除5与7除以5有区别吗 有区别。 7除5=5除以7=7分之5 7除以5=5分之7 2除10 与 2除以10有区别吗 2除10 与 2除以10有区别吗 答:非常有区别,小孩子经常出错的 2除10→→→算式:10÷2=5 2除以10→→→算式:2÷10=0.2 有。除和除以的意思不一样。除法算式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b=c,期中a是被除数,b是除数,c是商。 如果说甲数除乙数,乙数是被除数,甲数是除数, 如果说甲数除以乙数,那么甲数是被除数,乙数是除数。 由此可以看出,除是表示除数除被除数,而除以表示的是被除数除以除数。 所以,2除10的意思是10÷2;2除以10的意思是2÷10。 除和除以有区别吗? 除就是除法的颠倒, 除和除以只是读法不同,而写法是相同的.例如: 10/2=5可以读成10除以2等于5,也可读成2除10等于5. 有区别,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例如:10除以5,写作10/5;10除5则要写成5/10了。 答: 有,区别大了。 如甲除以乙等于 甲/乙 甲是被除数,乙是除数。 而甲除乙则说明 乙是被除数,甲是除数。 甲除乙则是

乙/甲 543除888和543除以888有区别吗? 543除888,用算式表示是:888÷543,被除数是888 543除以888,用算式表示是:543÷888,被除数是543 800除以60再乘43与43除以60再乘800有区别吗 没区别 800/60*43可看作800*43/60=573.33 43/60*800=可看作43*800/60=573.33 10除以5乘2与10乘五分之二有区别吗 结果一样,但意义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先把10分成五份,分完后再求商的二倍;后者则是求10的两个五分之一是多少。 数学上:“除”和“除以”有区别吗? 这个问题小学时候区别较明显,中学阶段就很少了。 “除”和“除以”是一个意思,只是谁除谁的问题。 一、除。 A除B 表示B是【被除数】,A是【除数】。 二、除以。 A除以B 表示A是【被除数】,B是【除数】。 说明:被除数一般就是"÷" 前面的数,除数就是"÷"后面的数。 如:10 ÷ 2 = 5。 10就是被除数,2就是除数。这个没有理由,就是硬性规定。

除的本义与引申义 -回复

除的本义与引申义-回复 除的本义是指数学中的除法运算,即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除也可以指除去、去除的意思,表示去掉某些物体或性质。此外,除也有一些引申义,例如除表示消除、除外、排除等。 首先,除的本义是指数学中的除法运算。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方式,用于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除法运算是乘法的逆运算,它的结果称为商。在除法运算中,有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要素。被除数是要被等分的数,除数是每次等分的数量,商是等分的次数。例如,当被除数为10,除数为2时,进行10除以2的运算,得到的商为5。这表示将10分成了5个等分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是2。 除的本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我们可以通过除法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我们有一块蛋糕,想要将它平均分给5个人吃。这时就可以使用除法运算,将蛋糕的重量作为被除数,5作为除数,计算出每个人应分得的蛋糕重量。 除也可以用来表示去掉、除去的意思。这是除的引申义之一。在这个意义下,除是指除去某些物体或性质,使其不再存在或不再起作用。例如,我们需要将一篇文章中的某些错误的文字除去,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这个过程就是将错误的文字从原来的文章中去掉,使文章变得正确。

除的另一个引申义是消除、除外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下,除是指排除一些因素或情况,使其不再存在或不再影响结果。例如,在统计数据中,我们常常需要将一些特殊情况除外,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又如,在比赛中,裁判会除去一些违规行为,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总结起来,除的本义是指数学中的除法运算,用于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除的引申义包括除去、去除、消除、除外、排除等,表示去掉某些物体或性质,使其不再存在或不再起作用。除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数学中,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中找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数学中的除法运算,还是除去、消除、排除等引申义,都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易错题知识点(附例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易错题知识点 1、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 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 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半径为2cm的圆,它们的面积与周长并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应该表述为:“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等”。 3、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区别。 4、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5、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6、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的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8、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9、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10、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1、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12、大数的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3、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4、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22/7

关于除、除以、被除、去除的经典例题

题目:关于除、除以、被除、去除的经典例题 1. 什么是除法?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或商。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是被除的数,除数是除以的数,商是结果。 2. 除法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除法运算通常用符号“÷”表示,被除数在分子,除数在分母,商在下面,如: a ÷ b = c 其中,a为被除数,b为除数,c为商。 3. 例题1:10 ÷ 2 = ? 解:10除以2等于5。因为2乘以5等于10,所以10 ÷ 2 = 5。 4. 例题2:21 ÷ 3 = ? 解:21除以3等于7。因为3乘以7等于21,所以21 ÷ 3 = 7。 5. 例题3:35 ÷ 7 = ? 解:35除以7等于5。因为7乘以5等于35,所以35 ÷ 7 = 5。

6. 例题4:45 ÷ 9 = ? 解:45除以9等于5。因为9乘以5等于45,所以45 ÷ 9 = 5。 7. 例题5:除数为0的情况 除数为0时,除法运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数除以0都等于无穷大或无穷小。 8. 例题6:被除数为0的情况 被除数为0时,无论除数是多少,商始终都是0。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9. 例题7:负数的除法 当被除数和除数中有负数时,商的正负性由它们决定。若同号,则商为正;异号,则商为负。 10. 例题8:余数的概念 除法运算还可以用余数表示,余数是指除法运算中被除数未被整除时剩下的部分。 11. 例题9:23 ÷ 4 = ? 余数是多少? 解:23 ÷ 4 = 5余3。因为4乘以5等于20,余下3,所以23 ÷ 4 = 5余3。

12. 例题10:37 ÷ 6 = ? 余数是多少? 解:37 ÷ 6 = 6余1。因为6乘以6等于36,余下1,所以37 ÷ 6 = 6余1。 13. 例题11:28 ÷ 5 = ? 余数是多少? 解:28 ÷ 5 = 5余3。因为5乘以5等于25,余下3,所以28 ÷ 5 = 5余3。 14. 例题12:整除和不整除 如果被除数可以被除数整除,即除法运算的余数为0,则被除数就是除数的整数倍。如果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则除数是被除数的整数倍加上余数。 15. 例题13:判断整除关系 判断下列各题能否整除,如果能,给出其商;如果不能,给出余数。 15.1. 35 ÷ 5 = ? 解:35 ÷ 5 = 7,能整除。 15.2. 48 ÷ 6 = ? 解:48 ÷ 6 = 8,能整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