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关于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内容: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教学步骤: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一、准备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

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

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

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

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

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

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2、学生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等相向站立,距离15米,进行练习,练习时由教师或体育骨干指挥,统一口令进行投掷练习,强调注意安全。

3、法制渗透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对于不按要求,不听指挥造成他人伤害的,可以给予相应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游戏:

把学生分成两组人数相等(男女生相等),每次比赛每组两队进行比赛,另两队队员为裁判三次有二次是胜的即为胜。

第一次:抛球击掌,体前向上抛球,击掌后接球,以击掌次数多者为胜;

第二次:抛球转体,脑后向上抛球,转体后接球,以转体度数多者胜;第三次:蹲、起抛球。下蹲起立的同时向上抛球,下蹲拍地后接球,以

拍地次数多者为胜。规则:

①接不到球或接球脱手落地均为失败;

②单手抛球算失败;

③越位接球算失败。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小结本课。

3、归还器材。

4、宣布下课。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

学习目标: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渗透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重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关键: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

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1、课本30页,练习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

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过线段中点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直线,以及线段本身所在的直线

三、观察思考,继续延伸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四、随堂练习

课本31页练习

五、课堂小结,发展潜能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六、布置作业

课本36―37页习题12.1第2、3、4题

教学反思: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上共有45位学生。根据上期期末成绩分析我班学生基础还算可以,优生有12人,40分以下的有6人,在二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同时可以看出学生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

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测量;倍数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时、分、秒。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期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六、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一)后进生辅导

对学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最佳辅导时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尖子生辅导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法制教育

(一)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二)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增强中小学生依法进行自我保护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重点: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习。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习。

3、队列队形练习。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

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习。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习。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原地摆臂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习。

5、50米慢跑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习。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习。

4、慢跑50米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

50米快速跑练习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习。

2、纠错练习。

3、讲评。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习。

2、分组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 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 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含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要点1]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推动农业增产,推动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要点2]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了解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8篇) 篇1:中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乐于参与投掷项目的学习,并在活动中增强信心。 2、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技术,并通过投掷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力量及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3、提高机体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安全锻炼的意识。 4、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我,并在运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渗透法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投掷时动作的合理用力顺序及身体的协调性。 教学步骤: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任务及要求。 (4)、游戏:原地传球接力。 场地器材:在球场上,实心球8-12个。 方法:把男女生分开,男女生各分成四路纵队,每队人数相等,队员前后相隔1米左右,游戏开始,每队排头队员双手持球从头上后摆传给第二人,第二人接球从胯下向传给第三人,单数队员按第一人方法,双数队员按第二人方法传至最后队员,先传达到为胜。 规则:①以教师口令统一开始;②按规定动作传接球;③谁掉球谁捡球。 法制渗透点:告诫不按游戏规则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对于违反纪律,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处分,解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动作,要领: (1)握球和持球 握球的方法:两手十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两手撑,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球的两侧将球夹持,(男生两食指接触,女生两食指中间距离为1-2厘米),两大拇指紧扣在球的后上方成“八”字,以保持球的稳定。握球后,两手下垂自然置于身体前下方,这样可以节省力量,在预摆时增大摆动幅度,握球和持球时应注意:①球应握稳,两臂肌肉放松;②在动作过程中能控制好球并有利于充分发挥两臂、手指和手腕的力量。 (2)预备姿势 两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约20-30厘米,前后脚距离约一脚掌,左右脚间距离半脚掌,后脚脚跟稍微离地,两手持球自然,身体肌肉放松,重心落在两脚中间偏前,眼睛看前下方。 (3)预摆 预摆是为最后用力提高实心球的初速度创造良好条件,预摆次数因人而定,一般是一至二次,当最后一次预摆时,此时球依次是从前下方经过胸前至头后上方,加速球的摆速,此速上体后仰,身体形成反弓形,同时吸气。 (4)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动作是当预摆结束时两手握球用力积极从后上方向前上方前摆,此时的动作特点是蹬腿、送髋、腰腹急震用力,两臂用力前摆并向前拨指和腕,旨在提高手臂的鞭打速度。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2、学生练习: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等相向站立,距离15米,进行练习,练习时由教师或体育骨干指挥,统一口令进行投掷练习,强调注意安全。 3、法制渗透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秀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优秀教案1 一、活动目的: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发达,各种车辆多起来,车速越来越快,人们出行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必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 二、活动方法: 通过交通知识竞赛、说唱拍手歌两种形式的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 三、活动准备: 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交通知识竞赛题、编写儿歌、制作警示语书签。 四、活动时间: 9月5日第四、五节课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 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千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 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最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 甲:同学们,当你一个人走在公路上时; 乙:当你和其他人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 甲:当你横穿马路时; 乙:当你翻越栏杆时; 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 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悔就来不及了。 甲乙:下面来进行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请大家做好准备,举手最多的组才有资格说答案。 1、几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 A、10岁以下儿童 B、12岁以下儿童 2、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 A、上车时挤挤嚷嚷 B、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 3、过马路时我们应该: A、直接穿行 B、走斑马线 4、过马路如果遇到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哪边走 A、右侧路边行走 B、左侧路边行走 5、过马路时,我们要看好红绿灯: A、红灯行 B、绿灯行 6、妈妈骑电动车带你,应该在哪个车道行驶: A、非机动车道 B、机动车道 7、假如奶奶在马路的对面叫你,你应该怎么做: A、翻越护栏过去 B、绕到人行横道上再慢慢过去 8、绿灯还剩2秒时,应该怎么做: A、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 B、赶紧冲过马路 甲: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同学积极的参与,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得分。第几组夺得了冠军组。

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相关推荐 法制教育课教案(通用9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法制教育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法制教育课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1、引言: 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法制教育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火灾报警常识 2、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3、提高学生的防火自救意识。 过程设计: 设置情景—讲解常识—课件演示—现场模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重点: 火灾报警常识、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难点: 掌握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法制教育宣传主题班会教案7篇

法制教育宣传主题班会教案7篇 法制教育宣传主题班会教案篇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 2、了解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网络违法行为的特征及种类,避免在网络信息中的上当受骗; 5、了解刑法对网络犯罪的处罚条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6、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 了解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教学难点: 对信息处理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和下载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什么是网络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网络信息就是指在网络上对人们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新课教学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 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法制教育概述 2.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1. 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它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2.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违反法律的行为?你会如何应对? 二、讲解(20分钟) 1. 法制教育概述 - 解释什么是法制教育,包括普通义务教育和专门义务教育。 -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 解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概念,即将法制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

- 引导学生思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意识等。 3.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 分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学科中进行法制教育,如语文课上讨论相关法律案例、数学课上分析数据背后的法律规定等。 三、案例分析(30分钟) 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这个案例中有哪些违反了法律的行为? 2. 你认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3. 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如何应对? 四、角色扮演(30分钟) 根据选取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相关人物,并展示他们在案例中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五、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科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与同学互动和讨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内容: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 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教学重点: 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2.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语文教材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2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列举实际案例。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体验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3. 课堂演讲:学生自愿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展示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 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 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比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3、总结小队中小伙伴笑声的特点。 4、仿照文章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 1、师板书:笑。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字分别组成两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 2、人们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笑体现了什么情感?(高兴、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忘不了的笑声》,去感受同学们别具一格的笑声。 3、指名同学补充板书课题。 二、整合学生的疑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领自授,导学达标。 (一)检查朗读情况。要求: 1、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中间4个自然段由本班“朗读小能手”朗读。 2、在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达成共识。 2、向组员请教自己疑问。

3、中心发言人准备讲授。 (三)引领自授 1、中心发言人汇报本课的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进行互补后板书。 2、中心发言人汇报引领学习。 (1)归纳四个同学的不同笑声、特点,并在文中用“”线画出。 余晓“格格格”有感力 鲁珊“嘿”文雅 方萍“嘻嘻嘻”淘气 陈立“呵呵呵”洪亮 (2)这些别具一格的笑声,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在文中用“”画出来。 A、她正一边笑着,一边给同学念作文呢。(动作描写) B、“嘿,‘积雨云’来了,要不要我发表一个天气预报啊?”(对话描写) (3)教师引领:文中的双引号和单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单引号:特指。双引号:对话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小伙伴别具一格的笑,把同学间团结快乐、亲密无间的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也来露一手,写写我们六(4)班同学的笑,字数为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从同学们所写的笑中,请你评价一下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班是,是,是,我爱我们班,我为它骄傲与自豪。 五、师总结升华 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今天我们为这个集体骄傲,明天这个集体会因我而自豪,让我们把笑、把快乐留在这里,带着希望出发,用的成绩回报母校。

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优秀7篇)

小学安全法制教育教案(优秀7篇) 小学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2、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 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3.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体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体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体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2. 掌握法制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法治精神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4.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教学内容: 1. 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a. 介绍法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b. 分析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2. 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a. 介绍学生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b. 解释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3. 法治精神的培养 a. 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概念和内涵; b. 分析法治精神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c.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4. 体育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 a. 分析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的作用; b. 设计体育活动,融入法制教育要素; c. 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思考和认识。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体育活动中的法制问题,培养团 队合作意识。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法制的重要 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法制教育 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教学环节二:知识讲授(15分钟) 1. 介绍法制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2. 介绍常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解释其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3. 分析法治精神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 教学环节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 1. 提供一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制问题,并进行 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培养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环节四:体育活动设计与实施(30分钟) 1. 设计一个体育活动,融入法制教育要素,如规则制定、公平竞争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公平竞争。 3. 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法制教育教案【5篇】

法制教育教案【5篇】 法制教育教案篇一 一、教学内容: 原地摆臂,50米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摆臂方法。 2、发展肩带力量和肩关节灵活性。 3、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方法,以及蹬摆积极有力,提高快速跑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重点:正确的摆臂动作 难点:蹬摆积极有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 1、课堂教学常规练习。 2、教师组织徒手操练习。X-k-b-1.-c-o-m 3、队列队形练习。 4、组织400米慢跑,讲解慢跑过程中跑步的正确姿势,以及呼吸方法。学生活动: 1、认真的听好讲解和观看示范。 2、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徒手操学习。 3、认真完成队列队形练习。

4、认真积极地完成400米慢跑。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1、原地摆臂练习 教师活动: 1、示范正确的原地摆臂姿势,讲解动作要点。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口令半握拳前后直摆手臂。 3、变化口令,指导手臂弯曲前后摆臂。口令速度有慢到快再到快慢结合。 4、原地慢跑到快跑摆臂练习。 5、50米慢跑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同伴的摆臂动作,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 2在教师的口令下前后摆臂练习。互相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 3、根据不同口令进行快慢摆臂练习。 4、慢跑50米练习,在练习中体会正确的摆臂动作。 5、纠正错误继续练习。 组织:四路纵队 2、 50米快速跑练习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已学会的正确的摆臂动作进行快速跑练习。 2、纠错练习。 3、讲评。

学生活动:1、根据教师口令50米快速跑练习。 2、分组比赛。 组织:四列横队 (三)、渗透《体育法》第三十四条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四)、放松自我 教师活动:教师示范放松的动作,讲解方法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放松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恢复。以便更好的下一节课的学习。 法制教育教案篇二 活动内容: 预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预备: 1、图片1幅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内容, ㈠这是谁?你熟悉他吗?我们把自己不熟悉、不熟习的人称为陌生人。

体育学科渗透法制教案

体育学科渗透法制教案 教案标题:体育学科渗透法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体育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 2. 掌握法制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法律法规、法治精神等; 3.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教学内容: 1. 了解体育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 2. 介绍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 分析体育运动中的法律问题和案例; 4. 进行法制教育案例分析和讨论; 5. 开展体育活动中的法制教育实践。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以及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法制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法治精神等; 2. 分析体育运动中的法律问题和案例,如体育赛事中的违规行为、伤害事故等。第三步: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 1. 提供一些体育运动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以及如何遵守法律规定。 第四步:实践活动(3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 2. 在活动中加入法制教育元素,如规则的制定、违规行为的处理等; 3.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培养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 第五步: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体育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并鼓励学生在 日常生活中注重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的表现,包括对法律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对法律规定的遵守和法制意识的培养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1. 相关的体育法律案例和素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3. 体育器材,用于实践活动的组织。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法律讲座等,进一步了解法制教育; 2. 组织学生参与法制教育竞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使学生 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体育学科与法制教育的渗透关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

信息技术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信息技术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信息技术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信息技术渗透的概念和法律法规对其的规范; 2. 了解信息技术渗透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影响;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案内容: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信息技术渗透的概念,例如黑客攻击、网络侵入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渗透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信息技术渗透的常见手段和目的,例如网络钓鱼、木马病毒等; 2. 解释信息技术渗透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网络犯罪的规定; 3. 分析信息技术渗透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影响,例如个人隐私泄露、金融诈骗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1. 提供几个具体的信息技术渗透案例,例如网络黑客攻击银行系统、个人电脑中病毒的传播等; 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和违法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法律后果; 3. 讨论案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防范措施。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对信息技术渗透的看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2. 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3. 强调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提出防范信息技术渗透的建议。 五、拓展活动(10分钟) 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警察进行讲座,分享信息技术渗透案例和防范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企业,了解信息技术渗透的实际应用和防范措施。 教案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评估:布置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渗透和法制教 育的理解; 3. 思维能力评估:要求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评估他们的思维能力 和法律意识。 教案扩展: 1.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渗透的实践活动,例如模拟网络攻击和防御; 2.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安全竞赛或编写相关软件工具。 注意事项: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2. 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调整和适应。

渗透法制教案

渗透法制教案 一、引言 法制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法律教育方式,旨在将法律知识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行为规范。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 二、目标 通过渗透法制教育,达到以下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常识;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守法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内容 1. 渗透法制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渗透法制教育是指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日常教育中,通过学科内容中的案例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渗透法制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2. 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角色扮演法:通过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法律事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通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亲自感受法律的权威和正义,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 3. 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步骤 (1)了解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教学。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定期进行法律考核和评价,了解学生的法治素养和成效。 四、教学资源 1. 法律案例资料:准备一些适合学生的法律案例,用于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教案标题:法制教育渗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2. 掌握法制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法律常识;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4. 培养学生的法律遵守和法治参与能力。 教学内容: 1. 法制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基本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3. 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4. 法律遵守和法治参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 掌握基本法律常识。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法律遵守和法治参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 1.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和合作。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展示相关的法律案例和实际应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入法制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授(15分钟) 介绍基本法律常识,如宪法、刑法、民法等,通过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情景模拟法,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第四步: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一个具体的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法律案例和实际应用情境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评估: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商周时代是我国历的青铜时代。 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四川的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的代表有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时“五谷”已齐备。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时代灿烂的奴隶制文明——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 第5课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切实掌握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自觉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 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 至8 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 4 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 (1)游人:紧张焦急 (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 5 至 8 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关于法制教育的教案通用7篇

关于法制教育的教案通用7篇 关于法制教育的教案通用(精选篇1) 一、教学主题 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五、教学准备 1、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身边的危险水域。 2、老师制作预防溺水安全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 1、激情导入

①课件出示一组儿童溺水事故的数据,并让学生读后谈感受。 ②师:这都是一个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啊,他们本应和你们一样快乐地学习,开心地生活。可是现在,却被无情的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永远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的妈妈永远失去了可爱的孩子 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的知识,让我们对溺水永远说拜拜!(板书课题) 2、新授 ①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呢? ②小组交流:小组长组织学生讨论,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检查。③集体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说说本组的交流结果。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④师:孩子们。我这里也总结了一些预防溺水事故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出示“怎样远离溺水危险”) ⑤播放“防溺水安全短片”,学生观看,加深认识。 3、谈收获 ①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②同桌交流。 ③指名谈谈。 4、总结 关于法制教育的教案通用(精选篇2)

活动目标: 1、在参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在家庭环境中活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根据已有经验,在木偶表演中,发现他人活动的危险,并积极为他们提出安全建议。 活动准备: 1、事先与住在幼儿园附近的幼儿家长联系。 2、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木偶。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参加真实的家庭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你们想去吗? 2、幼儿观察客厅,了解在客厅的安全注意点。 (1)观察客厅,熟悉客厅中的摆放。 教师:我们先来到他们家的客厅,发现客厅中存在的危险。 (2)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发现客厅存在的危险。 ①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小弟弟和小妹妹在干什么? ②教师才做玩偶表演:小女孩被小椅子绊倒,小男孩的脚踢到电视柜下面的尖角上。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用的法律条规。 能力目标:在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自己及旁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

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法制教育进课堂》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讲解新课 1、法制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2、我们*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3、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