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3、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特征描写一双手,以小见大的手法。

2、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然后与我们已经留心观察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相比,看一看他们的手各有哪些特点?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大家说的较多的是劳动人民的手,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双林业工人的手吧。

二、找一找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张迎善手的图片,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文字,给张迎善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身份;

手感;手的肤色;

纹路;掌面;

手指;手的大小;

手的别号;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写张迎善的“一双手”的?

2、文章又是如何从对“手”的描写中引出他的事迹,进而揭示其精神世界的?

提示:

1、抓住有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执着坚韧的精神,完全可以选取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详实细致的描写。可本文作者却是避重就轻,省去了人物平常所做的具体事实,仅从“一双手”来做足文章,通过“看”“问”“量”“搓”“介绍”等各个细节,全面透彻地挖掘出“手”中所蕴涵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平淡中蕴涵着神奇,细微处包孕着博大,真正达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2、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表现手的特征。赞美了主人公不畏艰辛,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亮点赏析

1、让我们用优美的文字来写一写生活中最有印象的手。

2、请选择一位同学,抓住他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写出来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哪位同学。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张迎善的手。

4、学生齐读有关描写张迎善的手的语句并赏析。

五、拓展延伸:动一动,练一练

播放授予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辞。

教师:通过主人公张迎善“一双手”,让我们从中看到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崇敬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其实,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的像张迎善这样在自己的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就的人,比如;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地球之巅的勇者:青藏铁路建设者他们身上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精神。香水热卖排行榜10强眼影最有效的增高药洗面左旋肉碱哪个好眼线怎样瘦腿最快最有效比较怎么减肥最快最有效美白去皱效果好的眼霜排行榜治疗脚气的药眼膜瘦腿袜有用吗不错芦荟胶什么牌子好眼霜好用美白面膜排行榜

六、课堂寄语

早晨要扶你的犁,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

——印度谚语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手,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的这双手为所有爱我们的人带去温暖。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做到!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能做到吗?

七、课堂练习

1、赏析精彩语句。

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

2、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各种各样”的手?结尾有何妙处?

3、仔细观察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提示:

1、通过比喻的修辞,总描写作者初见这双手的印象,形象可感。突出这双手粗糙;从颜色和纹络刻画手背说明这双手常和泥土打交道。

2、课文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以众多的“各种各样的手”突出“一双手”;通过想象,抒发“我”内心的感受,赞颂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贡献。

八、教师小结

一双手,平平常常,本没有什么奇妙之处,作者也未刻意雕琢,但却能平中见奇、小中见大。通过主人公张迎善“一双手”,让我们从中看到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崇敬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

一、导入课题

前两课,我们体会到手能传递幸福、友好、真诚、快乐……能带给人们美好生活。又目睹了张迎善那双特大号的、粗糙、有力的手。今天,我们来近距离研究一下自己的手。板书课题:手上的皮肤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学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对手的情感。

2.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1分钟识记生字。

4.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用来总说的段落。

四、品读感悟

1.指名回答找出来的段落。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我们的手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第六自然段。(说明手的用途多,手上皮肤的学问也多。)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质疑:根据前两段的学习,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在大家自学前,我们先看金钥匙又教给我们的新的学习方法,翻开书,齐读。〔小黑板出示金钥匙〕

4.共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此段,思考这段围绕什么来写的?(2)画出指纹的特点及作用。(3)看一看自己的指纹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指纹有什么作用?(4)汇报。

5.总结学习方法:(1)读课文。(2)找中心句。(3)画出指纹的特点及作用,用①②③标出来。

6.用同样的方法,自选学习2、3、5三自然段中的一段,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②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③第五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甲是否相同。

8.小结:看板书,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呢?

师介绍方法2:想想每段写的是什么,把各段的意思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总结文章结构顺序:总——分——总

其实,在这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运用了列数字、假如等写作方法。像这样,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一种事物的文章,叫说明文。)

五、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今后应该怎样来保护手?

2.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手指》。

3.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六、总结:

人人都有两只手,但灵巧的程度不一样。手的灵巧在于手脑并用。勤动脑又勤动手,才能心灵手巧;动脑又动手,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

6、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

7、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

(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

2、介绍作家及作品

3、关于斑羚知识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示例:一群斑羚羊被狩猎队逼到绝境,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

2、理清文章脉络

(1)斑羚飞渡历经的过程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斑羚飞渡(从容一跃)——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2)给文章分层次

飞渡前:被逼伤心崖——身陷绝境飞渡时:老垫小飞渡——脱离险境飞渡后:剩镰刀头羊——走向彩虹

三、研读课文,探讨问题

问题1:阅读1-2自然段,分析:斑羚羊身陷什么样进退维谷的绝境?这两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问题2:阅读4-8自然段,分析:在斑羚群体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采取了哪些行动?抓住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它哪些美德?

(反思:抓住镰刀头羊三次叫声的不同来分析。)

明确:采用了外形、动作、神态、叫声四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它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危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等美德。

问题3:选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三次主要写到彩虹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一次:渲染一种神秘的色彩,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第二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飞渡的悲壮美;第三次: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问题4: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里的灿烂仅指彩虹吗?

明确:不是仅指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问题5:课文第11段中写道:“和那道彩虹平行,又驾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明确: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

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四、总结扩展,渗透法制

(一)本文描写的斑羚的悲剧是被尊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造成的,本文中人充当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作者批判了人类的这种侵害行为,引发人们深思。

(二)人的这种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是否合法?我们来看下列法律的规定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第十六条: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五、作业

1.课后阅读描写第一对斑羚飞渡的段落,并复述全过程。

2.从斑羚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 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课前准备:1、预习,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2、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说说长城的来历,和有关的故事。 2、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生字 a、识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jn,“峪”不能读成y,“屯”不能读成tn;能巧记字:“嘉”用形声法,“嘹”可用意合法组成“嘹望”来识记等。

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b.写: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 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3、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长城? 4、画出优美的文段多读几遍。 三、作业 1、练读课文,读正确、流利、熟练。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读好课文。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读出自己的 感悟和想象。二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结合课件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和雄伟。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二是让学生 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品味“站”“踏”“扶”,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 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

四年级语文法制渗透点教案三篇

四年级语文法制渗透点教案三篇 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法制渗透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材渗透点一览表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材渗透点一览表

篇二:四年级上册语文学科与法制教学渗透教案 11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文本语言文字中受到启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加强诚信与环境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有关条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篇童话:播放媒体(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同学们,看着这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和大树曾经是多么的和谐和亲密。鸟儿坐在枝头,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如此美好情境却因大树被砍而从此消

失了。如今,大树的不辞而别,让曾带着幸福的想念而来的小鸟失去了原本美好的家园和亲密的朋友,谁来为它负责呢?让我们来学习第11 课《去年的树》。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研读句子,感受友情。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1、交流想象:天天唱,天天听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2、引读感悟:当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的时候,鸟儿钻进叶缝间给树唱歌,而树呢,……;当大雨倾盆,暴雨袭来的时候,鸟儿躲在巢里给树唱歌,而树呢,……;当清晨,…… 3、从这段话中你能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4、小结:一个天天唱,一个日日听。唱的快乐,听的开心。这彼此间快乐的分享成了鸟 儿与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是这样的日子会继续吗? (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飞到南方去。) 1、交流想象:离别前鸟儿和树会说些什么? 2、这样的离别情境,你又有什么感受? 三、研读对话,渗透法律。 1、鸟儿与树信守承诺。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大树不见了,这是为什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3、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特征描写一双手,以小见大的手法。 2、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仔细观察,然后与我们已经留心观察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相比,看一看他们的手各有哪些特点?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大家说的较多的是劳动人民的手,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双林业工人的手吧。 二、找一找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上张迎善手的图片,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文字,给张迎善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身份; 手感;手的肤色; 纹路;掌面; 手指;手的大小; 手的别号;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写张迎善的“一双手”的? 2、文章又是如何从对“手”的描写中引出他的事迹,进而揭示其精神世界的? 提示: 1、抓住有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执着坚韧的精神,完全可以选取一些重大事件,进行详实细致的描写。可本文作者却是避重就轻,省去了人物平常所做的具体事实,仅从“一双手”来做足文章,通过“看”“问”“量”“搓”“介绍”等各个细节,全面透彻地挖掘出“手”中所蕴涵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平淡中蕴涵着神奇,细微处包孕着博大,真正达到“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真可谓“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2、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对比、列数字等方法,表现手的特征。赞美了主人公不畏艰辛,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亮点赏析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标题: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内容: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4. 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教学重点: 1. 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2. 运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 2. 准备相关的语文教材和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课文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25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列举实际案例。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体验法律的实施和维护。 3. 课堂演讲:学生自愿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展示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 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院、警察局等,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和 理解。 2.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法庭比赛或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教案标题:小学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法律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5.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1.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学准备: 1. 法律知识资料; 2. 教学课件;

3. 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法律的概念:“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律吗?法律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解释和补充:“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 步骤二:讲解法律的功能(10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法律的功能:“法律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教师通过案例或实例说明法律的作用,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讨论。 3. 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法律知识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渐转向理性认识。 步骤三:学习法律常识(15分钟) 1.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法律常识,例如:“成年人可以自行行为,不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禁止酒驾等”。并解释每一条法律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和讨论相关法律知识,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步骤四: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法律有关的日常生活场景,例如:买菜、上学、安全规范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提出他们认为需要遵守的法律规定,并 说明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行为。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合 作学习和团队意识。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 1.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提出法律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 活中遵守法律、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家长引导下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机构,增加对法 制的实际接触和感受; 2. 将法律知识融入语文课堂中,通过阅读与法律有关的文章、名人 传记等进行扩展学习; 3.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法制相关书籍,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探 索能力。 评价与反思:

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 3、总结小队中小伙伴笑声的特点。 4、仿照文章的写法,抓住你小伙伴的特点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 1、师板书:笑。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字分别组成两字词、三字词和四字词。 2、人们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笑体现了什么情感?(高兴、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忘不了的笑声》,去感受同学们别具一格的笑声。 3、指名同学补充板书课题。 二、整合学生的疑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引领自授,导学达标。 (一)检查朗读情况。要求: 1、全班齐读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中间4个自然段由本班“朗读小能手”朗读。 2、在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享自主学习的结果,达成共识。 2、向组员请教自己疑问。

3、中心发言人准备讲授。 (三)引领自授 1、中心发言人汇报本课的文章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进行互补后板书。 2、中心发言人汇报引领学习。 (1)归纳四个同学的不同笑声、特点,并在文中用“”线画出。 余晓“格格格”有感力 鲁珊“嘿”文雅 方萍“嘻嘻嘻”淘气 陈立“呵呵呵”洪亮 (2)这些别具一格的笑声,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在文中用“”画出来。 A、她正一边笑着,一边给同学念作文呢。(动作描写) B、“嘿,‘积雨云’来了,要不要我发表一个天气预报啊?”(对话描写) (3)教师引领:文中的双引号和单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单引号:特指。双引号:对话的引用。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1、文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小伙伴别具一格的笑,把同学间团结快乐、亲密无间的友情展示得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也来露一手,写写我们六(4)班同学的笑,字数为100字左右。 2、展示交流。 3、从同学们所写的笑中,请你评价一下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班是,是,是,我爱我们班,我为它骄傲与自豪。 五、师总结升华 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今天我们为这个集体骄傲,明天这个集体会因我而自豪,让我们把笑、把快乐留在这里,带着希望出发,用的成绩回报母校。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5篇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用的法律条规。 能力目标:在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自己及旁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

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法制教育进课堂》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讲解新课 1、法制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2、我们*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3、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

二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优秀)

二年级语文下册渗透法制教案(优秀) 第3课《特别的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3、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渗透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生字。 2、能用普通话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怪,代,表,院,评”5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采取自学,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写“作、业、昨、今、玉、兰、护、让”8个生字,练习揣摩字形,写好最后一笔横,区分并指导书写“作、昨”两个字。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项和以前不一样的作业。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特别的作业”(“特别”两字显示为红色)。手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特别的作业》 2、教认“特别”一词。师问: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就是和别的不一样。) 3、师:和别人不一样的作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吧!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带着疑问,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3)不加字或减字。

2、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1)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2)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三、自学生字 1、回忆我们学过那些记忆生字的方法。 2、出示词语 (1)生字读词语。 (2)指名学生读词语,确认正确后再领读。(3)齐读词语。 (4)检查词语识记情况:教师随意指词语,学生认读。 四、指导书写 1、玉,兰注意两个字的三横距离相等。 让:注意指导“言字旁”书写“横着提”的横“起笔是在横中线上。 2、辨析形近字:作昨 (1)课件出示生字:作昨 (2)学生认读生字:说出读音;选择“作”或“昨”填空,完成句子。 五、熟读感知出示熟读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读课文,或同桌互读。 2、检查熟读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2)回答问题:提示: 这篇课文讲老师留下一项()的作业:()第二天,大家纷纷交来了(),小丽带来的是(),受到大家的称赞。 4、教师小结。 六、作业 认真规范的书写本节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优质教案 ——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峨岭镇三小:邹丽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森林、盖房、黎明、喘气、造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以自读自悟为主,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体会森林与人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破坏森林的惨痛中学到启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难点:领悟文中的道理,受到保护大自然的教育。 三、教学方法

读悟、导析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课件展示:小村庄美丽的景色和被洪水卷走两幅不同的挂图,交流画面内容。 2、师导言:这么美丽的一个小村庄就这样被洪水无情地卷走了,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随机板书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教师指正。 Sēn yùcōng zhàn gài lí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盖.房造犁. Kǎn luǒkuòchuǎn lídòng 砍.树裸.露扩.大喘.气黎.明一栋.栋 3、指导写字

“葱”:中间是“匆”,不是“勿”。 “裸”:左半部分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黎”:右上部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 4、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环境受到破坏,最后整个美丽的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事。 (四)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这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学生质疑: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如今竟被洪水冲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我们走进村庄做个调查吧。 二、品读课文,走进村庄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案主题:初中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教案目标: 1. 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制教育的意义; 2. 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于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材准备: 1. 课堂投影仪或黑板; 2. 多媒体素材:视频片段、图片、案例等; 3. 主题相关的法律文本或法规; 4. 学生作业本。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展示一张展示法治国家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法治的含义和法制 教育的重要性; 2.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 么影响? 知识讲解与探讨(15分钟):

1. 使用多媒体素材播放相关案例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关于法律问 题的思考和讨论; 2. 结合教材中相关的文章或文本,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文本 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渗透实践(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并设计 一个相关活动; 2. 学生小组通过文本阅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该话题,并 设计一个小组展示; 3. 学生小组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评论,促进思维碰撞和 讨论。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今天所学以及对法制教育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3. 学生写下对课堂的反思和对今后学习的规划。 教学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选择一个与自身生活有关的法律条款,写一篇关于该法律的作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法制宣传活动,并通过朋友圈或其他途径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扩展: 1. 邀请一位执法人员或法律专家到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座; 2. 创设法庭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 3. 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法律知识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 教案评估: 1. 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时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写作的作文质量以及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 学生对课堂反思和对未来学习规划的准确性和深度。 教案备注: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注重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通 过渗透法制教育于语文课堂,既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又能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XXX害人害己,荆轲刺秦不可取 ——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XXX 课题:《荆轲刺秦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高一语文必修①第5课)教材分析: 《荆轲刺秦王》出自先秦文学《战国策》,教材意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育人功能。教学时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文章的文学美表现在易水诀别和荆轲刺秦这两部分,教学时应作为重点来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指导学生辩证的分析XXX的功过是非。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文言文知识水平比较偏低,因此,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抓住教学重点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艺术鉴赏的审美活动,接受美的熏陶,进行法制渗透。

人们对XXX刺秦所持看法不同,褒贬不一。对于当今来说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这与不少青少年效仿XXX个人英雄主义而违法犯罪有相连关系,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进行法制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文学常识了解:《战国策》与编订者XXX。 2、熟读全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事脉络,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3、体会本文经由过程语言、动作、神志等刻画人物形象,在锋利的冲突冲突中凸起人性情的写作办法。 过程与方法: 1、采用突破重点办理难点的教学办法。 2、诵读与感悟,讲解与讨论,自主与合作相结合。 情感与价值: 指导学生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感受古代XXX的大智大勇,感受文学作品中崇高的悲壮美,分析现代荆轲“刺秦”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体会“莽夫”与“法盲”的社会危害性。【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征。

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渗透法制教学设计 铜仁市第八小学三年级四班尹孝花 一、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老实的小朋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 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教育,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维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放大的教学插图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那些鸟,对它们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灰雀了解多少?可以用 书上的句子回答? 三、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回报。 四、指名接朗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示列宁喜爱灰 雀的句子。 生:(1)有一年冬天,列宁到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生:(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

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师:那么美丽的鸟你喜欢吗? 生:一定喜欢,那么漂亮的小鸟我有一只多好啊! 师:是啊!小鸟是那么可爱,我要好好保护它,让它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里,为我们人类服务,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成为好朋友! 五、引导同学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同学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的可爱。指导朗读,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3、找出表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读一读,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4、引导同学考虑、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 5、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 六、引导同学学习三——十自然段。 1、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2、再读,讨论: 师: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师:那个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他是怎么说的?这是他会想些什么呢?想象一下他的动作、表情。 3、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课题:法制教育(自护、自救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交通安全 案例|一、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男,8岁),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元元(女,24岁,北京市公交总公司603车队)驾驶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案例二、2月11日14时5分,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1、分组讨论、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 (1)2016年4月23日下午,廉江市安铺镇3男孩结伴下河捞蚬不幸溺水,导致2死1失踪。 (2)2016年1月8日,山西*治*治县郝家庄上郝村西塘处,因开发商挖沙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聚集河水后结冰,4名小学生和1名幼儿在冰上溜冰时不慎落入坑中溺水死亡。 (3)2016年3月3日,海南乐东中学2名初三学生到河边钓鱼,不慎落水身亡。 (4)2016年武汉一所中学6名初中生结伴到长江游泳,其中5人被浪卷的远离岸边,3人被群众所救,2人不幸失踪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9.《鲸》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知识与能力 ⑴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习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过程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学习“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

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习)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六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最终五篇)

六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最终五篇) 第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六(上)/课文 第4课/索溪峪的“野”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理解。 方法:激发情感,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可根据文字介绍,利用多媒体配上野生动物的画面介绍猴子等野生动物,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极其优美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教师提问:面对这些充满野性、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 3、教师讨论交流,教师可以从狩猎必须有狩猎证等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十九、二十条等具体条款,帮助学生理解个别具体条款。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渗透点2 学科内容 六(上)/课文 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内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惜、濒临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与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教师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师生共同分析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消失的原因。 2、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环境破环后造成的,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及立法意义。 3、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 (1)当我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2)对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六(下)/课文 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示例或说明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维吾尔族的认识,了解一些维吾尔族的有趣风俗,简要了解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 2、简介我国的民族情况、与少数民族有关的行政区化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师生讨论交流: (1)各自了解到的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平安教育作为在校学生,平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息息相关。掌握必备的平安学问,提高防范能力,是学生自身的重要使命。一起看看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欢迎查阅!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课题:法制教育(自护、自救平安教育)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平安、交通平安、消防平安等学问。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平安学问,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重点难点:学会如何实施自我爱护。 教学方法:例举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美好、暖和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疼惜,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危急。但是,家庭生活中仍旧有很多事情需要备加留意和当心对待,否则很简洁发生危急,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平安要留意什么: 二、交通平安 案例|一、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杨明亮(男,8岁),在丰台区富丰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穿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元元(女,24岁,北京市公交总公司603车队)

驾驶的大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案例二、2月11日14时5分,大兴区黄村镇狼各庄村村民薛新开(女,7岁)在由南向北步行横穿公路,适有河北省固安县解家务村司机杨建中(男,19岁)驾驶农用四轮车由东向西驶来,农用车将薛新开撞出,薛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1、分组探讨、行走时怎样留意交通平安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 (2)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 三、防溺水平安教育。下面给大家讲几个游泳所带了的惨剧。 (1)2016年4月23日下午,廉江市安铺镇3男孩结伴下河捞蚬不幸溺水,导致2死1失踪。 (2)2016年1月8日,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郝家庄上郝村西塘处,因开发商挖沙导致地面出现大坑,聚集河水后结冰,4名小学生和1名幼儿在冰上溜冰时不慎落入坑中溺水死亡。 (3)2016年3月3日,海南乐东中学2名初三学生到河边钓鱼,不慎落水身亡。 (4)2016年武汉一所中学6名初中生结伴到长江游泳,其中5人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2021五年级下册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 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 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 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 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 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 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 3.生汇报自学情况。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 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极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思考之后,教师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 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学,了解楚王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对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及语言 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朗读训练作铺垫。] 4.师小结:刚开始,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缺陷,让他钻洞进城,对晏子的人格 进行侮辱;在晏子见到楚王时,楚王讽刺晏子无能,侮辱齐国没有人才;接着楚王借一 个囚犯,把偷的罪名安在齐国人身上,侮辱齐国的分量一次比一次更重了。面对这些 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一一反驳。 5.课件出示晏子的话。 (1)你觉得此时晏子的心情怎么样?他是用什么语气说这些话的? (2)试着模仿晏子的语气来读读晏子的话。在读中体会:晏子对楚王的反驳妙吗?妙 在哪里? 6.生回答,朗读。师板书: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 7.这真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师生读文,再次体会晏子语言的精妙。 [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含义深刻的 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8.在晏子妙语连珠的反驳下,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板书:尊重) 9.学到这里,你觉得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四、拓展。表演课本剧

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从教学目标角度来看,每节课都会环绕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来展开。这些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综合分析及掌控的基础之上的。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七年级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1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行和情操。 2.掌控一些文言词语。 3.知道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诵、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知道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诵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情支援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权势。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屡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样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诵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诵,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控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文案之劳形:文案: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单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入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适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表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