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数》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优质课比赛说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1.历史背景与作用

导数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之一,始于17世纪,创始人牛顿和莱布尼兹;它的产生是由于天文学、物理学的发展以及数学自身研究切线、最值和求曲线的弧长、平面图形的面积、几何体的体积的需要;它的产生又大大地推动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近现代科学的基础和工具.

2.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

是研究切线、方程、不等式、最值、函数单调性的重要工具,在考纲中是B 级要求.

3.思想方法

主要有“以直代曲”、“逼近”新的思想方法,用有限认识无限,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问题中几何与代数有机结合,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1. 有利因素:学生刚刚学过曲线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以及物理学中的速度与加速度,并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函数变化率的经验;另外,我班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不利因素:导数概念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学生没有极限的基础,超乎学生的直观经验,抽象度高;再者,本课内容思维量大,对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导数的概念.②掌握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感受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领悟逼近思想和以直代曲思想;提高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

理性与严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

成正确的数学观.

2. 教学重、难点

【确定依据】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重点:导数的定义和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

难点:发现、理解导数的定义及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

【难点突破】本课设计上从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两个具体模型出发,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学习导数概念;把新知的核心“可导”和“导数”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利用转化的思想与学生已有的对逼近认识相联系,将问题化归为考察一个关于自变量x ?的函数

00()f ()

()f x x x F x x

+?-?=

?当0→x ?时极限是什么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分析

1. 教法、学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类比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类比探究归纳总结形成导数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悟数学.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限逼近和以直代曲的思想,揭示导数本质.

五、教学过程分析

【确定依据】为更好落实教学目标, 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为学生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受探索的乐趣.

(一)教学环节设计

(说明:由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是曲线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因此考虑用复习引入比较合理,而复习中用数学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根据导数的概念特征,用类比的方法容易让学生头脑中产生概念的雏形,引入概念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再通过概念的辨析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概念,再通过例题与练习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并能用概念求导数,从而能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板书附后)

【设计意图】本课使用了电脑投影屏幕,黑板上的板书保留勾勒本课知识发展的主要线索,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新信息的纳入,同时对新学的符号语言的规范使用进行示范.

【板书设计】

例1.

。。。。。。。 投影仪

例2.。。。。。。。。。。

课堂练习

导数的概念(第三课时)

六、教学检测分析 1.教学诊断分析

导数的定义和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教材后续内容在推导导数运算法则与某些导数公式时,都是以此为依据的.根据求物体瞬时速度的方法和思想进行迁移,并结合导数的定义学生不难掌握求导方法.但是学生对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仍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对符号语言的规范使用要加以强调,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对导数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具体教学表明,难点又主要集中在对瞬时变化率中“瞬时”二字的理解上.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直观演示,无限逼近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极限思想,扫清思维障碍,有效突破难点.

导数的定义中还包含了可导的概念,如果0→x ?时,x

y ??有极限,才有函数

)(x f y =在点0x 处可导,进而才能得到)(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那么“可导”和“导

数”两个问题可结合起来,利用转化的思想与已有的极限知识相联系,将问题化归为考察一个关于自变量x ?的函数00()f ()

()f x x x F x x

+?-?=

?当0→x ?时极限是否

存在以及极限是什么的问题.教学表明,一部份学生往往把需要判断的极限误认为是)(x f 在0x 处的极限,须重视.

导函数简称导数,教材前后两处出现“导数”定义,初学者易产生混淆.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弄清“函数)(x f 在一点处的导数”、“函数)(x f 在开区间内的导数”与“导数”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教学中通过改编的例题,组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

适当的变式训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内涵的理解.在练习与作业中分别设计了“设函数f (x )在x 0处可导,则0

lim →x ?x

x x f x x f ???)

()(00--+等于( )

A. f ′(x 0)

B.0

C.2 f ′(x 0)

D.-2 f ′(x 0)”和“已知f (3)=2,,2)3(-='f 则3

lim

→x 3

)

(32--x x f x 的值为( )(A )0(B )-4 (C )8(D )不存在”这样两个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水平.

2.教法的特点以及预期效果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新课程理念处理传统教材,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类比探究形成导数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因此采用了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1)教学设计上,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返璞归真,从两个反应概念现实原型的具体问题出发,让学生像数学家

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与一般设想不同.如一般设想是“重结果,轻过程”,常常是直接给出一个定义,几项注意后,就是大量变式训练.本课的设计上注重过程教学,提出问题、观察归纳、概括抽象,拓展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直观到严谨的知识再发现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悟数学.

(3)教学过程中,以三种不同数学语言的识别、理解、组织、转换为切入

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于多媒体,直观显示0

t?

→而引起平均速度的系列变化,让学生从“数”的角度领悟极限思想,通过割线变切线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形”的角度领悟极限思想.从而,更好地揭示导数的本质.

(4)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情感激励.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更多地给予帮助和肯定,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不同学情,把可导与连续的关系,设计成弹性化的选作题,既不影响主体知识建构,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的数学才能都能获得较好的发展.(5)教学中,努力以数学文化滋养课堂.让学生了解导数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基本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激发起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以上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了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教学目

标的落实.七、教学反思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作图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2. 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 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 3.学生根据图示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东北方向。 4.引发冲突:看来,用我们原来的方位知识:光说一个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那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还需要说清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提炼建模。 1.小组交流:尝试寻找确定位置所需的条件,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再次描述事发地的位置。

2.明确确定位置的几要素。 〔1〕出示正确描述事发地位置的方法: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东30胺较?000千米处。 〔2〕借助手势理解〝北偏东〞方向:从正北慢慢偏向正西方向,这个区域就是北偏东。 〔3〕交流:北偏东30埃闶窃趺蠢斫獾模?北偏东30胺较颍瞧 肽母龇较虻?0埃?/P> 〔4〕追问:如果只说在北偏东30度方向,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吗?〔明确:说清了方向,只能确定事发地在这样一条射线上,要精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还需要距离。〕 〔5〕小结:要精确地描述事发地的位置,必须说清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3.认识〝北偏西〞、〝南偏西〞、〝南偏北〞。 〔1〕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三个方向。 〔2〕介绍为什么通常会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4.练一练。 〔1〕要求学生完整地说说俄罗斯护航舰队的具体位置。〔俄罗斯护航舰队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西55胺较?000千米处。〕 〔2〕进一步明确:北偏东30啊⒈逼?5岸际且哉狈较蛭嫉摹? /P> 5.小结: 〔1〕回顾刚才两个位置的确定,我们发现,要给一个物体精确定位,必须得说清哪几个要素? 〔2〕只说在〝北偏东〞或〝北偏西〞这个方向,只能确定物体在这样一个〝面〞上,角度确定的是这样一条〝线〞,只有再确定距离后,才能准确的确定物体所在的那个〝点〞。 这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学习重点】 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句段法。 3.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热场(热情、轻松、自信) 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失眠了。猜一猜,为啥?丢钱了?我的兜比脸都干净。失恋了?我儿子都会打酱油了。捡钱了?做梦都想呢,可惜没碰着。生病了?别看长得瘦,浑身是肌肉。玩游戏了? 不难为你们了,昨天我见了你们一面,就想了你们一夜啊!相逢是首歌,希望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上课!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看注释1。(板书课题、作者) 张岱生于明朝,明朝灭亡后,他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入山隐居不出,写文著书,寄情山水。这篇文章就写于他隐居的时候。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现在我们朗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重点字音在这里。第二遍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1、学生练读 崇祯是日更定 挐一小船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余强饮三大白 (学生读课文,教师缓慢巡视学生。) 2.学生展示读 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第一段? (两名学生读第一段。) 你读得很流畅,如果读得再慢点儿就更美了。谁再来试试? 读得真棒!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2015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设计

2015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设计 ——海绵动物门第一节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程名称:动物学 适用对象:动科、动医专业大一新生 课型:新授理论课 课时:12分钟 主讲教师:吴朗

第三章海绵动物门 第一节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是动物学第三章海绵动物门的重点内容。“海绵动物”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一种动物。因此,本节课设计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动物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针对大一新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海绵动物的身体结构及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海绵动物身体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其主要特征,并深刻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进化中一个侧支”这一观点。 (二)学情分析 本人教授的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大一新生。这批学生刚从高中考入大学,学习方法仍习惯灌输式教育,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基于此,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尽可能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大多学生对本章海绵是否是动物不甚清晰,对海绵动物的结构功能以及用途和人类的关系也没有概念,因此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海绵动物的形态特点、体壁结构及再生能力; 2. 理解海绵动物的进化地位及水沟系类型; 3. 掌握海绵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胚胎逆转)。 (二)能力目标 1. 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这一观点。 2. 能够灵活运用海绵动物的相关知识解释海绵动物的一些日常行为现象。(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重点 生殖发育特点。 (二)教学难点 水沟系的类型。 五、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启发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幻片1】 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苏轼。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2015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设计

2015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第三节动物的生殖行为 课程名称:动物学 适用对象:动科、动医专业大一新生 课型:新授理论课 课时:12分钟 主讲教师:吴朗

动物行为 第三节动物的生殖行为 一、整体设计思路说明 本节课是在《普通动物学》教材的基础上补充的部分内容。“动物生殖”是学生比较熟知和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有关生殖行为的特点及其生态学意义却并不完全了解。因此,本节课设计的关键是通过日常所见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并掌握生殖行为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动物行为的部分内容。它是针对大一新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各类动物的生殖行为特点及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介绍,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掌握动物生殖行为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为动物保护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人教授的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大一新生。这批学生刚从高中考入大学,学习方法仍习惯灌输式教育,主动学习能力较弱,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去学。基于此,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尽可能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雌性动物的配偶选择的特点及亲代抚育的方式和意义; 2. 理解性选择的概念及类型; 3. 掌握生殖行为的概念及求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 (二)能力目标 理解并能运用“性选择”的相关理论。 (三)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及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重点 性选择、求偶行为的生态学意义。 (二)教学难点 性选择。 五、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启发法、演示法和讨论法。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知识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省优质课的教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省优质课的教案)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课题:§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第1课时)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54~158页授课教师:临川四中万梅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是在前两个学段已有数据处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是从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的相关的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一个实际例子介绍全面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想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2、教学重点(1)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2)会用表格整理数据.3、教学难点(1)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调查问卷(2)用表格整理数据4、教学关键得出全面调查的基本过程[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年龄特征,制定本节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2) 能根据具体情景,设计问卷收集数据.(3)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2、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说理”的方法.(2) 通过对全班吃洋快餐情况的调查和吃洋快餐危害的了解,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全面调查的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处理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本节课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归纳小结”的流程展开.教学环节教 学 内

讲课说课大赛

第十一届讲课说课大赛 一、主办单位 共青团河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河南师范大学学生会 二、承办单位 教育学院 三、工作职责 校学生会学习部:活动相关工作的贯彻落实并做好督促工作,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各学院学习部:准备具体的活动方案,协调和安排具体工作。 四、大赛时间 2018年4月21日、22日 五、参赛对象 全校15、16、17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六、报名要求 1、各院通过选拔选出讲课、说课各1-2名同学参加校级比赛。除在往届讲课、说课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同学,其余15、16和17级在校本科生均可报名参加。 2、若发现参赛选手有违规情况,取消该选手的参赛资格,名额作废且不再增补。 3、报名表以学院为单位报送,电子版一份,纸质版一式两份。纸质的报名表须加盖学院团委公章,按规定时间送至教育学院学生会办公室,见附件一;电子版以学院为单位,按规定时间发送到教

育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邮箱:jyxyxxb2@https://www.doczj.com/doc/789041149.html, 七、选手培训 1、为提高选手技能,将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选手PPT水平进行培训。 时间:2018年4月9日 2、为提高选手教学技能,将邀请专家老师对选手进行专门培训。 时间:4月14日 八、比赛时间及地点 (一)讲课大赛决赛 时间:2018年4月21日(周六) 上午:8:30——11:30 第一场 下午:3:00——6:00 第二场 地点:模拟法庭(待定) (二)说课大赛决赛 时间:2018年4月22日(周日) 上午:8:30——11:30 第一场 下午:3:00——6:00 第二场 地点:模拟法庭(待定) 九、活动流程 由于本校学生未来将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教学,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和特点不同,比赛内容可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或初、高中教育,也可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

省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2.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挐、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学习重点】 品味写景语句,体味小品文于细微处见情致的特点。 【学习难点】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品读句段法。 3.资料助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热场(热情、轻松、自信) 同学们,昨天晚上我失眠了。猜一猜,为啥?丢钱了?我的兜比脸都干净。失恋了?我儿子都会打酱油了。捡钱了?做梦都想呢,可惜没碰着。生病了?别看长得瘦,浑身是肌肉。玩游戏了? 不难为你们了,昨天我见了你们一面,就想了你们一夜啊!相逢是首歌,希望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同学们,上课!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湖心亭看雪》。看注释1。(板书课题、作者) 张岱生于明朝,明朝灭亡后,他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入山隐居不出,写文著书,寄情山水。这篇文章就写于他隐居的时候。 二、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现在我们朗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准停顿,重点字音在这里。第二遍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1、学生练读 崇祯是日更定 挐一小船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余强饮三大白 (学生读课文,教师缓慢巡视学生。) 2.学生展示读 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第一段? (两名学生读第一段。) 你读得很流畅,如果读得再慢点儿就更美了。谁再来试试? 读得真棒!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谁来读第二段?

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执教人杨朗课型新 授 教案 类型 自 主 主 备 人 杨 朗 集体备课日期 合 作 释 疑 2、读一读,写一写。cuò 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huáng)不知所(措) 使用日期主管人华裔(yì)论语(lún)儒家(rú)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研讨 意见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学习目标1.掌握格物致知的含义并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抓住论点,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并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不知所措: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神的人。【自学目标】(9分钟) (1)再次认真朗读课文独立思考: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本文的中 重点目标1、3 心论点是什么? (2)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三个问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难点目标3 有疑难的地方同位或小组局部交流。 检查反馈:(1)a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教具Ppt课件b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过程(2)a什么是格物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2)提出问题 明标自学(一)导入新课:b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3-12)分析问题 首先视频导入引出新课。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并检查预习情况。 c 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13)解决问题1、了解作者。【合作交流】(15分钟) 【知识链接】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于1976年与里克 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自由读课文,先自主思考,有疑难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完成下面问题: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

最新《老王》优质课比赛教案

《老王》教案 1 2 3 【学习目标】: 4 一、知识与能力: 5 朗读课文8-18自然段,品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6 二、过程与方法: 7 1、通过关键词分析法,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语言的能力。8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9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 学习老王,做一个善良、知恩图报的人!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怀和温暖!11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性格。 12 2、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13 14 【教学难点】: 15 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丰满人物性格的写法。 16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微视频 17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表演法。 18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9 20 一、导入新课: 21 出示老王的图片,问:他是谁?他是谁笔下的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22 的?运用四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平凡的人物,在杨绛的笔下成为不朽的23 经典。直切要害: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研读课文8-18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24 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25 26 27 二、研读课文: 1、播放微视频,翻转课堂,预习检查,教师出示思考题: 28 29 (1)第5、6、8-16段,看看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0 (2)、从中你可以看出老王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31 学生回答问题,上黑板板书,教师补充纠正: 32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价格相等。而且他从不因 33 为我们老实欺负我们。 34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5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36 门感谢。 37 归纳: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善 38 39

讲课比赛教案自由落体运动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广水二中何光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及其遵从的条件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无关 2、自由落体规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讨—导入目标―提出猜想―实验演示—分析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塑料片,纸片,电磁打点计时器,直尺,实验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设疑] 同学们都见过物体下落的运动吧,比如雪花、雨点、树叶的下落,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落体运动,大家仔细观察过落体运动没有?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是相同的呢?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这是一个塑料光盘和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现在我让它们同时由静止下落,大家仔细观察看谁下落的快!【实验演示】 生:光盘下落的快! 师:光盘的质量大,所受重力大,所以比纸片下落快,那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呢?现在我把纸片揉成纸团,再跟塑料片一起下落,仔细观察谁下落的快! 生:纸团下落的快! 师:在这两个小实验里,同一个物体下落的快慢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重力决定的。 师:那是由于什么因素的影响物体下落的才有快有慢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生:可能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师:在这两个实验里,纸片揉成纸团下落速度变快了,重量没有改变,只是纸团所受的空气阻力变小了,所以下落变快了。可见,正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的才有快有慢!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物体的下落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实验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牛顿管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生:羽毛和铁片下落的快慢几乎是相同的! 师:这个实验证实了我们的猜想,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在完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应该是相同的! 师: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大卫-斯哥特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结果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 二、新课教学 (一)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大雁归来》省优质课教案

《大雁归来》省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主题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多媒体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雁群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人们称之为“雁字”。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摘自《辞海》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他是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又是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他还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他所写的《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雾霭(aǐ)窥(kuī)探缄(jiān)默 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迁徙:迁移。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雾霭:雾气。狩猎:打猎。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 best bridge to help the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well. 2. It is also the best mean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effectively and the most perfect platform to update th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二:三维目标 Knowledge aim:To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know the hurricane and the tornado. Ability aim:Use their own word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Emotional aim: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三:教学重点 1. To grasp main ideas of this passage in a very short time. 2. To learn about the disasters and say or write a composition. 四:教学难点 1.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

教学能力大赛授课教案.docx

附件 6 ×××××××学院 教学方案设计 (学习领域、项目课程用) (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全称)钢结构工程施工 所属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所属学院(部)建筑工程技术学院 授课班级 课程总学时 96本学期学时96 课程总学分本学期学分 任课教师 学习单元三教学方案设计学习情境、项目学习单元 3管桁架结构工程施工

名称 学习情境、项目 子单元 2普通管桁架结构加工与安装 单元名称 学习地点现场视频直播教室学时 4 学时 视频直播设备、《钢结构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网站、管桁架深化图纸学习资源 (包括模型)、投影仪、电脑、AutoCAD和 3D3S软件、工作任务单、技(设备、材料、工具) 术交底记录表等 教材:《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年,第一版; 教材、参考书参考书:《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空间网格结构技 术规程》,JGJ7-2010 ;《 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V10》软件使用说明书。 班级周次星期节次 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素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普通管桁架结构特点分析; 2)普通管桁架结构工程量统计方法 3)普通钢结构吊装验算; 2、技能目标 1)能熟练识读普通管桁架结构图纸并组织交底; 2)能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加工和安装设备; 3)能进行普通管桁架加工拼装、吊装施工; 3、素质目标 1)养成遵守国家规范、规程和标准的习惯 2)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 主要知识点: 1、管桁架结构组成、力学特点分析; 2、管桁架结构的力学模型简化; 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方法; 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原理; 主要技能点: 1、管桁架结构图纸识读; 2、管桁架结构的加工与制作; 3、管桁架结构的现场拼装; 4、管桁架结构施工计算; 5、管桁架结构吊装施工方法。 二、学习内容

西北地区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 课程标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位置”图,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分析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3、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分布”图,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感知西北 教师: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皑皑雪山矗立天宇,这里有茫茫草原延伸远方,这里有大漠戈壁演绎的英雄梦,这里有丝绸之路见证的国富强,这里有肥美牛羊驰天地,这里有甜润瓜果飘清香。这就是我们的大西北,一片充满魔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北地区。 教师:要想效率高,心中有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快速朗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读图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城镇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认识西北。 二、认识西北 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14—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完成任务的可以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1

《硬笔书法》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教学设计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我带的是高三艺术班,尤其是作为毕业班,文化课已经相当紧张,书法相比美术课程的其他门类,容易使人感到有点距离和有点枯燥,在教学中能否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直接影响书法课堂的教学的效果,我一般会采用以毛笔书法的鉴赏和硬笔书法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觉得书法不但有趣,在短时间内,通过简单行易的方式,使学生早点享受学习成果的乐趣。在此,我对硬笔书法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一、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衍变、发展、积淀,群星璀璨,名家辈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因此,书法教学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突出体现,写好汉字不仅具有展示、欣赏和收存价值,而且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能力目标 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3、情感目标 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书法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书法的重要性,写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字能写好的人则等于多了一张文化名片,书写过关则终生受益。所以,我首先从书写的重要性来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认识。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书法上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困难挫折,在书法学习上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要使学生明白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要靠长期的苦练,要有“磨穿铁砚”的功夫和毅力。不图人人都能当小书法家,但求个个参与,书写水平都有所提高。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并且既学本领,又学做人。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通过练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说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年级的书法指导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从低年级变换到中高年级的,尤其需要教师着重指导用笔方法和字的间架结构。硬笔书法中庞中华的字一统天下,但太呆板,缺乏艺术性,我个人认为他的字帖不可取!司马东父子的字很不错,他们的书法都从毛笔入手既有硬笔书法的特点,又有毛笔书法的韵味很不错,建议多给学生推荐! 五、教学方法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段,朝气蓬勃,遇到新鲜的事物很容易产生兴趣,但做事急于求成,缺少足够的恒心与耐力,要使他们循序渐进,做到教者得法、学者重法,从而使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规模得到壮大和提高。也有以下的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