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

?2008年影响电信行业发展的因素,到了2009年并不会马上消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加深,这将成为2009年电信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环境,由此带来的融资难、增收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难点将是电信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在危机和挑战中也存在很多机会,抓住这些机会,运营企业将实现新的发展。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经过测算,2009年电信业务收入增幅将在6%左右,可能继续低于GDP的增幅。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将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挂钩的做法存在不合理性,不能反映电信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指出,GDP的计算包含了三个方面,即消费、投资和出口,而电信业务收入相当于只计算了其中一个方面——消费。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将上马3G项目,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预测,3G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如果加上投资和出口,电信行业的增速将大大超过GDP。

事实上,本次金融危机也为我国电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于运营商来说,全球通信市场投资的萎缩将使国际设备巨头更多关注中国市场,我国运营商也将会由于设备制造商竞争更加激烈而获得更强的议价权,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建设3G及下一代网络,完成网络的升级换代。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目前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动态调整期,要抓住机遇与国外企业合作,在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重要领域引进国际核心技术,使我国电信业在技术上迈向更高层次。

如果抛开金融危机的因素不谈,今天的电信业也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现在到处都在谈融合,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行业融合如电信业、计算器业、电视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的融合,以及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由于网络融合带来的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

,除了融合之外,电信行业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趋势,这就是分立。传统的电信产业,业务是在网络上生产的,因此,经营好了网络就等于经营好了业务。但是,由于业务和网络趋于分立,将会有大量新型的运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传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融合与分立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电信行业传统的价值链从链条状向网络状转变,形成价值网络。价值网络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主导价值链的时代将面临挑战。“内容为王”、“网络为王”的观点也已经落后,电信价值网络将拥有多个中心,因此,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将成为未来的主题词,在各种专业化生产的背后是大规模的协作。今天,再用单纯竞争的眼光来看电信行业就太狭隘了,行业已经步入一个产业链合作的年代。

不过,即便电信运营商失去了赖以保障其中心地位的若干独占性资源,在去中心化的行业背景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运营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短期内不会动摇,此外,他们仍然占有不少优势资源,是其未来竞争中赖以制胜的利器。这些资源包括完善的渠道网络、值得信赖的品牌、雄厚的资金、历史延续的行业影响力,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更详尽的用户信息。

因此,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重新定义自己的战略位置,培养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注重提升战略执行力,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使其转化为市场地位。2009年3G牌照的发放,将使移动互联网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因为:一方面,3G网络将使移动互联网获得速度上的可靠保障,用户体验明显好转,用户及业务量的增多又将直接刺激SP/CP加快内容和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3G牌照的发放将使手机终端厂商们加快3G终端的研发和生产进度,质优价廉的终端降低了用户使用和消费的门坎,使移动互联网获得发展的基础。回眸2008,中国电信版图以令人炫目的方式完成第三次重组。从5月24日三部委通告,到年底前三家运营商资产、网络、人员、渠道、品牌

等调整到位。

如果把2009年看作一场独幕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将之看作一场多幕剧的开头,后面的剧情还耐人寻味。展望2009多年的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的专家们。王育民所长一语中的:“2009年非对称管制无法动摇现有市场格局,缘于管制的对像正是发展TD必须倚重的对像。

剑指中高端,收获中低端。撬动TD,借重无线数据卡、无线座机;兵行全业务,业务捆绑、融合先易后难”。

对今年政策走向的解读持审慎和稳健态度。在整体经济欠佳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抑制,行业大盘企稳。各种政策总体不会冲击现有格局。现有话务量的争夺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将是竞争主旋律。令人吃惊的是,第一拨年关大战已经率先从高饱和、高渗透的北京市场打响。北京移动开展“六大客户回流工程”,北京联通、北京电信齐入战团,降价幅度均在50%以上。作为全业务的

竞争焦点和前沿阵地,北京“首义”的示范效应将迅速蔓延到全国。专家预测,今年的价格战很可能将持续数轮,将在春节前后达到第一个高潮,而且攻防互现。例如北京是移动先出招,电信积极应战。而在广东,则是电信先做189,移动即推188。

用户群靠资费、终端多样性、业务来拓展,补贴和业务捆绑将成为竞争中的主要策略。电信可能采取手机补贴、预存话费换手机等手段,并有可能收购联发科借助其威力做终端。而中国移动则积极与国外高端手机厂商进行联合,利用双模手机扩大TD用户规模。数据业务方面,电信可以依靠固网合作伙伴,借助优惠政策吸引SP、CP。移动也在出台政策,做DO平台,和独立WAP建立

更加密切的捆绑合作关系。天翼“宽带+移动”的品牌策划让人耳目一新,但苦于C网规模太小,以2480万之众,击数亿之盘石,志在高远,勇气可嘉,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中国移动勇挑

TD重担,营销力度和终端补贴力度会逐步加大,但若无政府和产业链鼎力支持,很难收获商业市场。由于在全业务竞争中处于守势,利用2G、3G融合发展扩充其用户规模当属上策。然而,没有争议的是,凭着4.4亿用户市场的巨大惯性、多年移动运营经验、巨额现金流,还有高效运作团队所蕴含的强劲“膂力”,中国移动这个让人爱之恨之的“大佬”终将在2009年的一次次掰手腕中笑到最后。竞争是无情的,但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背景下,走向和谐又是必须的。无论2009市场如何竞争,业界更希望运营商能够跳出价格战的“窠臼”,发挥差异化优势,开拓市场蓝海,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一位专家说得好“分蛋糕不如做蛋糕,比增长同时要比创新”。诚如此言,第三次电信重组后的第一个年头,才有一番真正的新气像。

以上答案是包含你提问的所有内容,也许对你有帮助。

2005年-2009年,中国IT市场将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未来能够持续拉动中国IT行

业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国IT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将怎样?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年来,包括银行、电信、能源在内的中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转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和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IT市场的增长。与此同时,包括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理念等方面,企业将日益关注IT应用系统的运营效率及其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这将会带动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变化和增长。同时,从中小企业来看,尽管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发展并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良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这仍将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从经济发展看,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在继续改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经济增长40%乣50%,其中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2005年,中国将会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仍会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这将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IT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的促进。从2000年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到2002年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会带动信息化建设新一轮的快速增长。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IT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远未饱和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IT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商用和非商用市场均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国内PC保有量已达到4000多万台,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PC普及率达到30%以上;在商用市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来看,与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未饱和,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的不平衡更加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中国在IT技术应用层面还远未成熟,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和优化、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融合等方面还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因此,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和行业、企业信息化进度的加快,中国IT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3C)相互之间的融合呈现日益加快的趋势,这相继催生了数字电视、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同时,IT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汽车等传统行业不断渗透,并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增长。今后,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将会带动更多新兴产品的产生。例如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车载信息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就是IT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2006年乣2010年)中,政府将重点扶持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23类IT领域。可以预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协作与努力下,中国新兴IT产

品与服务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行业法规环境尚需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

从整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IT企业的法规环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多数企业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而尚未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比较早的,但中国电子商务的法规环境尚不成熟。如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除了《电子签名法》姗姗来迟之外,其他相关的重要法规还处于研究阶段。此外,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体系,以及必要的认证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无法完全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因此,加快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对于规范IT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日益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部分用户对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影响了系统的应用效果。例如,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重大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由于未认识到IT人才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IT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使得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全面发挥IT系统的作用,同时也可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IT应用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有必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升用户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IT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IT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IT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盗版软件现象也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IT产业正处于由大做强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问题是这个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知识产权不仅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会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削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并先后确定了若干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政府日益加强的政府软件采购工作,以及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T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部分IT用户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若长此以往,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从政府立法、企业技术研发、用户意识转变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又异常艰巨的工作。这对于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消费者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中国IT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05年乣2009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 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

在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IT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目前,随着I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应用的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提升了对于IT企业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使其产品与服务日益朝着适应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业内越来越多的IT企业正在根据用户多变、复杂的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以方便用户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并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其中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现。利用SOA,可以使用户能够以新的方式对其IT系统零部件重新组合和使用,并使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彼此不同系统之间更易于共享信息。可以预见,

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今后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4、随着中国及全球经济逐渐迈入上升周期,包含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分析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内需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未来能够持续拉动中国IT行业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国IT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将怎样?一、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需求持续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年来,包括银行、电信、能源在内的中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转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和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IT市场的增长。与此同时,包括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蓬勃兴起,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尽管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及其管理理念等方面,企业将日益关注IT应用系统的运营效率及其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这将会带动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变化和增长。同时,从中小企业来看,尽管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发展并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二、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良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这仍将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从经济发展看,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9.5%。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在继续改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经济增长40%乣50%,其中高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2005年,中国将会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仍会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这将为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IT市场的快速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的促进。从2000年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到2002年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会带动信息化建设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可以预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IT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远未饱和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中国IT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商用和非商用市场均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国内PC保有量已达到4000多万台,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PC普及率达到30%以上;在商用市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来看,与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未饱和,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的不平衡更加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中国在IT技术应用层面还远未成熟,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和优化、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融合等方面还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因此,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和行业、企业信息化进度的加快,中国IT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3C)相互之间的融合呈现日益加快的趋势,这相继催生了数字电视、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同时,IT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汽车等传统行业不断渗透,并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增长。今后,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将会带动更多新兴产品的产生。例如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车载信息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就是IT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2006年乣2010年)中,政府将重点扶持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23类IT领域。可以预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协作与努力下,中国新兴IT产品与服务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四、行业法规环境尚需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从整体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环境正在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IT企业的法规环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多数企业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而尚未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比较早的,但中国电子商务的法规环境尚不成熟。如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除了《电子签名法》姗姗来迟之外,其他相关的重要法规还处于研究阶段。此外,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体系,以及必要的认证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无法完全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因此,加快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对于规范IT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日益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等原因,部分用户对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影响了系统的应用效果。例如,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重大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由于未认识到IT人才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于IT系统缺乏必要的维护,使得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全面发挥IT系统的作用,同时也可能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IT应用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有必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升用户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IT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IT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IT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一些地区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盗版软件现象也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IT产业正处于由大做强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问题是这个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知识产权不仅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也会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削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并先后确定了若干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政府日益加强的政府软件采购工作,以及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T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部分IT用户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若长此以往,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 1 2 下一页

5、的挑战。因此,从政府立法、企业技术研发、用户意识转变等多方面共同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又异常艰巨的工作。这对于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展望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的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消费者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中国IT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05年乣2009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09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1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22.7%。在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IT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目前,随着I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逐渐成熟,中国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应用的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提升了对于IT企业所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使其产品与服务日益朝着适应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业内越来越多的IT企业正在根据用户多变、复杂的需求,提供按需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以方便用户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并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其中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现。利用SOA,可以使用户能够以新的方式对其IT系统零部件重新组合和使用,并使商业流程的自动化和彼此不同系统之间更易于共享信息。可以预见,按需定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成为今后企业级IT应用的主流。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与战略规划》

课程一、《房地产发展战略与规划》培训大纲 (1天-2天)讲师:范宁 课程培训具体内容大纲: 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述: 战略理论发展概述、战略及其体系、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第一章、战略管理战略环境分析 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一般战略环境分析、产业战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外部战略环境评价技术。 ★内部战略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方法、资源和能力分析、管理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内部战略环境评价。 ★公司战略:公司愿景和目标、产业范围组合、产业发展方向组合、产业时间组合。 ★业务单元战略:业务单元整体战略、业务单元基本竞争战略、不同产业阶段的竞争战略、不同地位的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营造。 ★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概述、企业文化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技术发展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成本战略。 ★战略投资项目:战略投资项目的概念和发展周期、战略投资机会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建议书、战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战略投资项目决策。 ★战略实施方案: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战略导向管理整合、战略导向人力资源整合、战略导向投资项目、战略预算。 第三章战略管理概述 第一节战略理论发展概述 一、结构学派 二、能力学派 三、资源学派 第二节战略的概念与体系 一、战略 二、战略体系 第三节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程序 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三、战略管理的原则 四、战略管理基本程序 第四章房地产外部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和分析技术 一、外部战略环境的内容 二、外部战略环境的分析技术 第二节一般战略环境分析 一、一般战略环境的内容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贵州省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贵州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雄厚的资源优势[1,2]。它现在正面临着六大机遇:第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第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所带来的机遇;第三,新经济浪潮带来的机遇;第四,借鉴东部地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机遇;第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第六,假日经济的机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问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机制、品牌创建与景区建设、旅游促销和区域产业发展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后发展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战略定位 1.1 实施“科教兴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带动”三大战略 这是贵州人民的明智选择。这三大战略中,“科教兴省”是根本,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治穷先治愚”,大力提高贵州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贵州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富裕;“可持续发展”是目标,贵州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发展旅游产业等,必须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带动”是手段,通过全方位改革开放,创新机制与体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环境,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借鉴外地的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实现贵州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1.2 后发制人 中共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无疑对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如

果只依靠自然资源的优势,走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经济道路,势必重蹈高投入、低产出,并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恶性循环,继续处于落后的传统经济境地。因此,贵州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区域的支柱产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省旅游业要以知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人类文明社会中的历史定位,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实施以人才为本的旅游科技创新战略,以更新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为本的旅游开放带动战略,以资源、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跃式大发展。 后发展地区,要想后来居上,就必须“敢为天下先”,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只有通过创新体制与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资金与人才等问题。想当年,深圳特区、海南省成立之时,吸引了多少人才,形成迁移大潮,势如“孔雀东南飞”,不就是因为人们看中了其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再如浙江省的温州、义乌、永康等地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不也就是因为其具有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吗?因此,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创造制度与体制新优势,对于后发展地区的贵州省来说,尤其重要。要实现后发展地区的后发制人,就必须与东部地区广泛合作,借鉴其改革开放的经验,应用其已经取得的成果,吸取其失败的教训,最大限度地减少“摸石头过河”消耗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后来居上。我们承认,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教育。但后发展地区经济条件不优越,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来发展教育,更何况今天的教育投入,不可能马上转变为区域的经济产出,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落后地区为何教育投入严重滞后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固然重要,但对于社会经济后发展地区来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的话,培养的人才大量流失,后发展地区要后发制人,就是一句空话。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综述

造纸行业7

1行业发展综述 (1) 2市场焦点 (1) 3行业动态 (2) 4行业总体发展态势 (4) 4.1 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4) 4.2 工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4) 4.3 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 (4) 4.4 总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5) 5行业经济效益 (5) 5.1 销售毛利率 (5) 5.2 税前净资产收益率 (5) 5.3 资产负债率 (6) 5.4 资产利用状况 (6) 6行业投资状况 (7) 7行业平均绩效指标 (7) 8行业结构 (7) 8.1 总资产月度大区结构 (7) 8.2 销售收入月度累计大区结构 (8) 8.3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前十位) (8) 9细分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1 纸浆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9) 9.2 造纸行业主要指标分析 (10) 9.3 纸制品制造业主要指标分析 (12) 9.4 细分行业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14) 10 附录 (15)

图1.月度总资产、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图 (4) 图2.造纸行业月度累计工业产值图 (4) 图3.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4) 图4.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5) 图5.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5) 图6.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6) 图7.造纸行业月度资产负债率图 (6) 图8.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7) 图9.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大区结构图 (8) 图1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大区结构图 (8) 图11.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省份排行 (8) 图12.纸浆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9) 图13.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9) 图14.纸浆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9) 图15.纸浆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0) 图16.纸浆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0) 图17.造纸行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0) 图18.造纸行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1) 图19.造纸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1) 图20.造纸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1) 图21.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2) 图22.纸制品制造业月度总资产规模图 (12) 图23.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销售收入和利润变化比较图 (12) 图24.纸制品制造业月度销售毛利率图 (13) 图25.纸制品制造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图 (13) 图26.纸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月度环比增幅图 (13) 图27.造纸细分行业月度销售毛利率比较图 (14) 图28.造纸细分行业月度累计税前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图 (14) 表1.造纸行业资产利用率指标表 (6) 表2.造纸行业平均绩效指标表 (7)

(企业管理战略)传统旅游企业发展之惑

传统旅游企业发展之惑 旅游业务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业的结合,给旅游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整个旅游行业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传统旅游企业,包括组团社、代理商;旅游产业链企业,包括航空公司、酒店企业、景区景点机构、交通运输企业、保险企业、旅游用品企业等,都积极发展内部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构建自身业务模式。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在这一垂直领域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具有前瞻性的传统旅游企业,更是把旅游和互联网的结合定位为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业务模式。 具体说来,旅游行业的业务模式归纳为下述几种形态: 以携程、易龙、途牛为代表的B2C大平台业务模式,依托对网站的推广,获取巨大用户访问流量,以网络预订与呼叫中心预订,产生交易收入,获取供应商渠道佣金。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电子商务收益模式。这类企业随着规模化发展,形成了对供极大的资源控制力、价格杠杆力,同时逐渐向下游建设自有资源、并参与传统旅游市场竞争,如携程控股如家、汉庭酒店,并向旅游度假延伸;途牛未来成立自有旅游公司或兼并旅游公司。 以乐途、51766为代表的门户型业务模式,依托丰富的线路、资讯,获取用户流量,通过广告产生收益。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媒体收益模式,继承了互联网最本质的商业价值。 以同程网为代表的综合互联网业务模式,既打造旅游垂直门户,又同时发展B2B业务、B2C业务,既获取交易收益,又获取媒体收益、增值收益。 以去哪儿、酷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垂直搜索业务模式,依托企业技术能力,获取网站内容,并形成高细分用户访问量,这类模式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体收益模式。 以宝中旅游、易游天下为代表的平台型B2B2C业务模式,依托B2B系统整合资源,依托B2C网络平台集中运营、线下加盟门店承载服务,形成资源与产品力、渠道营销力、规模化交易收益及其他增值收益。这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线上结合线下的整合服务模式,未来也具备向上游建设自有资源,不断强化资源和产品控制力。 以国旅、中旅、青旅为代表的综合业务模式,既具备丰富的自有资源、自有产品,又具备规模化的渠道;既具备虚拟网络,又具备实体网络。这类企业,已经不再是因循传统旅游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中心带动:率先发展扬风帆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一)如果说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则是其中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 如今,陇原大地,新的发展乐章已经奏响。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甘肃崛起的新号角。 此中,一个?音符?最值得期待: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这是兰州、白银的新使命。 (二)?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这句话,拉开了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幕,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源泉。 放眼全国,东部地区率全国之先,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每一项重大战略,也有其?率先?的城市布局。立足甘肃,以至西北,区域发展同样呼唤自己的?龙头?。这里,兰州之于甘肃,如东部之于全国,是?龙头?的必然之选。 从区位看,兰州处于大西北?座中四联?的特殊位臵。从历史看,兰州始终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现实看,经过60年积累与发展,兰州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可以说,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兰州率先发展,既是?兰州战略?的新接力,又是兰州、甘肃发展的再出发。 (三)率先发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理念。 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种种困难。率先发展,意味着会首先触及矛盾、面对困难。为此,作为一种责任,率先发展,决不能绕着困难走,而是要在改革上

先人一步,在发展上快人一拍,率先搬掉?拦路石?,率先趟出新路子。 而且,在新的发展时期,兰州的率先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率先,也不能延续传统发展模式。作为一种理念,率先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思维惯性、发展方式,率先科学发展。 一定程度上说,中心城市发展的责任和理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成败。中心城市只有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方能不负?龙头?使命。(四)堪当?龙头?大任的,不仅限于单个中心城市,还有都市经济圈。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领跑?全国发展,展现了都市经济圈的魅力。它也说明,在市场化、城市化趋势下,都市经济圈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若是再早些年,都市经济圈对于甘肃,还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但现在,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加上兰州、白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相补、经济相连,让兰白都市经济圈成为可能。省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既扩展了兰州率先发展的空间,更推开了甘肃跨越的?机会之窗?。 (五)?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心带动,源于中心,更高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战略大局,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兰州以及兰白都市经济圈,将成为我省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平台,将担负起带动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战略重任。 换而言之,兰州和兰白都市经济圈,都要跳出就兰州谋划兰州、就经济圈思考经济圈的圈子。一方面,要服从全省区域发展目标,挑起?龙头?重担;另一方面,要主动融入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 2010-01-02 23:05:26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现在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发展,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

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我国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争取我旅游客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吸引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也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湘教版必修二.doc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 2.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区域认知) 4.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地理实践力) 一、区域发展战略 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重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 (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 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职业发展战略

第一章概论 一、职业的特征: 经济性:职业活动以获得现金和实物等报酬为目的,它通常是从业人员获取生活来源的主要途径。 社会性: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互相关联、互相服务的社会活动,是社会工作类别之一。 稳定性: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盛会需要将一部分劳动者相对稳定地安置在社会分工体系的某个岗位之上,使之固定地从事某项专门工作。 规范性: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观。 群体性: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技术性:职业岗位有相应的职责要求与任职资格要求 二、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 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外职业生涯(客观职业生涯):是指经理的一种职业通路,它包括各个阶段、主要层面和等级、相应的地位。 内职业生涯(主观职业生涯):是指从业者个人主观感受的职业通路,即客观的外职业的主观方面。 三、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 职业生涯是谁提出:萨伯 四、职业生涯的新模式: 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换与职业流动 易变性职业生涯:强调驾驭自己职业生涯的是自己而不是组织,个人在需要时可以随时重新创立其职业,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技术领域、组织和其他工作环境中出入自由。后企业职业生涯:是个体离开组织之后的发展模式,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快速的反应能力,强调个体对职业或行业的认同而不是对特定组织的认同。 五、职业生涯承诺:是某人指向其选定职业的态度,或某人在选定职业内的工作动机。 组织承诺:是指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 第二章个人职业生涯准备 一、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1.认识自我和认识环境:客观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环境评估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2.职业选择与目标确立:职业选择是进入组之前的和总要内容,目标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 3.职业生涯策略制定与实施:职业生涯策略是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保证 二、个人职业规划的基本流程 Self(自我)Options(选择)Match(匹配)Action(实施) 三、气质

(发展战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欠发达地区一方面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面临着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短缺,因此,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就面临着合理的技术选择的问题。合理的技术选择决定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所采取的战略,也决定了其在未来的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具体到某一产业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要素禀赋结构,考虑该国或地区的旅游资源、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构成状况,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而不是忽视自身条件,一味谋求他山之石。不同的地区有其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因此旅游业发展所选取的战略也应有所不同。欠发达地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旅游业发展必须选择与之相符的技术路径棗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一、从要素禀赋结构看比较优势 1.现实中的问题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进而改善其经济结构的基础。发展旅游业具有非常明显的乘数效应,就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而言,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投资环境,进行资本积累,摆脱贫困,增加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将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关键是欠发达地区如何按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并结合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状况来作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欠发达地区在选择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相互效仿的生产和发展行为。与之相伴的结果:一是欠发达地区旅游

业缺乏自生能力,即自我造血机能;二是产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效仿的生产和发展行为,看似可以规避欠发达地区的资本和技术的不足,以期节约成本,但实际上,这一思路是缺乏效率的。我们认为,只有从当地旅游资源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其要素禀赋结构,欠发达地区才能真正做到规避资本、技术的不足,才能产生成本优势。 2.两种要素禀赋结构条件下的技术选择 几乎所有的欠发达地区都存在着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短缺,如果采取效仿的生产和发展旅游业的技术选择,则欠发达地区就会面临着资本、技术的挑战和相对较高的成本。假定现有两个旅游企业,一个是发达地区的,另一个是欠发达地区的,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面对着资本、技术的相对丰裕,而旅游资源相对缺乏;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面对的是资本、技术相对缺乏,而旅游资源相对丰裕。那么,在图1的模型,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就会选择Q1的等产量线组织生产,而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就会选择Q2的等产量线组织生产。只有这样,这两个企业才能够在相互的成本优势中取得成本优势。如果情况相反,则两个旅游企业都将丧失彼此的成本优势。 在竞争性市场中,资本、技术和旅游资源的相对价格取决于该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资金、技术和旅游资源的相对丰裕和稀缺程度。当旅游资源相对丰裕,而资本、技术相对稀缺时,等成本线就类似于图1中的C1,反之,当资本、技术相对丰裕而旅游资源相对稀缺时,等成本线就类似于图1中的C2。在一个资本和技术相对昂贵而旅游资源相对便宜的条件下,生产既定数量的旅游产品,A 点代表的技术成本最低;反之,G点所代表的技术成本最低。如果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旅游企业都放弃自身的要素禀赋条件,要取得A点上的最优,就必须

(完整版)富力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富力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编号:2777)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金7.6亿人民币,集房地产设计、开发、工程监理、销售、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业务为一体,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一级开发资质、甲级设计资质、甲级工程监理资质、一级物业管理资质及一级房地产中介资质,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公司于2005年7月1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并荣登市值最高公司之一。自1994年成立以来,富力人倾尽心思与心血,从细节出绩效,终于赢得了客户的认同与赞赏。实力造就金牌品质,荣誉闪耀品牌辉煌,公司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七年连续三年蝉联国家统计局评选及公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2007年9月10日,荣获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司权威发布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房地产行业第一名。 一、富力地产发展概况 1.富力地产企业概况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获得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级资质证书。2005年7月14日,富力地产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从广州起家的富力地产,经过近10年发展再进入北京后,迅速以北京富力城打开了京城房地产市场。富力地产不仅提出做“一体化地产运营商”

的企业口号,还提出“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国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富力的产品已经涉及到住宅、商业、写字楼以及超五星级酒店等多种业态领域。从广州大本营至北京、天津、西安、重庆,富力地产已成功布局五大核心城市,目前拥有约70个物业项目,土地储备约2000万平方米,在建面积约400万平方米。而单项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全国旗舰项目更是其中的扛鼎之作。它们是:北京富力城、富力又一城、广州富力城、富力桃园、富力金港城、天津富力城、西安富力城和重庆富力城。 富力地产在继续打造理想人居的同时,开始向商业地产领域进军,全力打造21世纪优尚的商务环境。在广州,富力地产率先拿下CBD中心所在地珠江新城超过十个地块,约1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楼宇,另外,富力地产还与全球著名连锁酒店管理集团——万豪国际集团和凯悦酒店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两家超五星级酒店。展望未来,商用物业的投资、开发与管理将会为富力注入一股更值得期待的鲜活的生命力。在北京,富力地产也增加了商业楼宇的开发力度,商业地产的拓展,不仅能满足了企业长期投资收益的需要,更提高了国内现代化商业地产的顶级标准。 二、富力地产企业战略 1.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目标 住宅年营销总额110亿元。 2.富力地产企业总体战略定位

(发展战略)行业发展

?2008年影响电信行业发展的因素,到了2009年并不会马上消失。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加深,这将成为2009年电信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环境,由此带来的融资难、增收难、发展难等一系列难点将是电信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在危机和挑战中也存在很多机会,抓住这些机会,运营企业将实现新的发展。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电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经过测算,2009年电信业务收入增幅将在6%左右,可能继续低于GDP的增幅。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将电信业务收入增长与GDP 增长挂钩的做法存在不合理性,不能反映电信行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指出,GDP的计算包含了三个方面,即消费、投资和出口,而电信业务收入相当于只计算了其中一个方面——消费。200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将上马3G项目,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预测,3G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如果加上投资和出口,电信行业的增速将大大超过GDP。 事实上,本次金融危机也为我国电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于运营商来说,全球通信市场投资的萎缩将使国际设备巨头更多关注中国市场,我国运营商也将会由于设备制造商竞争更加激烈而获得更强的议价权,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建设3G及下一代网络,完成网络的升级换代。对于设备制造商来说,目前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动态调整期,要抓住机遇与国外企业合作,在核心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重要领域引进国际核心技术,使我国电信业在技术上迈向更高层次。 如果抛开金融危机的因素不谈,今天的电信业也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过程中。现在到处都在谈融合,融合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行业融合如电信业、计算器业、电视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的融合,以及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由于网络融合带来的业务融合和终端融合。 ,除了融合之外,电信行业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截然相反的趋势,这就是分立。传统的电信产业,业务是在网络上生产的,因此,经营好了网络就等于经营好了业务。但是,由于业务和网络趋于分立,将会有大量新型的运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传统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融合与分立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电信行业传统的价值链从链条状向网络状转变,形成价值网络。价值网络的特点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电信运营商主导价值链的时代将面临挑战。“内容为王”、“网络为王”的观点也已经落后,电信价值网络将拥有多个中心,因此,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将成为未来的主题词,在各种专业化生产的背后是大规模的协作。今天,再用单纯竞争的眼光来看电信行业就太狭隘了,行业已经步入一个产业链合作的年代。 不过,即便电信运营商失去了赖以保障其中心地位的若干独占性资源,在去中心化的行业背景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运营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短期内不会动摇,此外,他们仍然占有不少优势资源,是其未来竞争中赖以制胜的利器。这些资源包括完善的渠道网络、值得信赖的品牌、雄厚的资金、历史延续的行业影响力,以及至关重要的一点——更详尽的用户信息。 因此,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重新定义自己的战略位置,培养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注重提升战略执行力,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使其转化为市场地位。2009年3G牌照的发放,将使移动互联网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因为:一方面,3G网络将使移动互联网获得速度上的可靠保障,用户体验明显好转,用户及业务量的增多又将直接刺激SP/CP加快内容和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3G牌照的发放将使手机终端厂商们加快3G终端的研发和生产进度,质优价廉的终端降低了用户使用和消费的门坎,使移动互联网获得发展的基础。回眸2008,中国电信版图以令人炫目的方式完成第三次重组。从5月24日三部委通告,到年底前三家运营商资产、网络、人员、渠道、品牌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姓名汤轶玮 学院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唐俏 完成日期2004年5月 西部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要 西部地域辽阔,风光无限,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深邃,借西部大开发这个契机,大力发展西部旅游产业,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西部旅游资源分布广、数量多,且品位高、精品多。陕西、广西、云南、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区以旅游大省着称,西部的兵马俑、黄陵、壶口瀑布、敦煌、塔尔寺、天山天池、布达拉宫、石林、丽江、大理、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九寨沟、乐天大佛等蜚声海内外。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具有极强

的产业关联度。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因此,以旅游为先导,势必能够带动西部的基础设施、饮食服务、商业贸易等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部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不够,产业结构和质量不尽理想;大旅游产业观念尚未真正树立、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仍为制约因素;交通不便,旅游成本过高,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总之,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很低,国内发展差距较大。 发展西部旅游业,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目标市场观以及新的旅游开发观等。就地方政府而言,应扮演好旅游资源开发的保护者,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的投资者,区域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和招待者、旅游资源地保护者等角色。同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等之间相互关系。就财政部门而言,应把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作为财源建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加以扶持,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旅游业税费改革以减轻旅游企业负担,促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形成以及制定优惠政策,以引推动旅游业进内资和外资,推动区域联合,建立旅游网络体系,聚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提高旅游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西部旅游旅游资源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2009-07-09 09:20:11新闻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党中央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用专门篇章谈了沿海与内地的关系,谈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布局,谈了使各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协调问题。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大局观”,一个是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比较快的先发展起来,内地要照顾这个大局。自1978年以后,中央陆续对沿海实施了开放政策。1979年,给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0年设置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又批准了海南经济特区,都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另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应当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和支持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照顾这个大局。随着沿海地区的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予以了大力支持,这既包括直接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也包括示范和带动作用。从上世纪90 年代末期起,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国家陆续做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鉴于西部地区发展较为滞后,1999年国家首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3年,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国家又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6年,中央又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与此同时,这些年来中央一直强调,东部地区要率先发展,并在率先发展中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2006年4月,以中央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为标志,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格局,即涵盖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内的,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配套政策的主要特点 伴随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战略的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和安排,这些政策措施均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并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强调从实际出发,把握比较优势,选择发展路径;瞄准薄弱环节,选择发展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充分考虑了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状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特殊要求。各个地方发展模式与重点是不一样的,在政策安排上也是各有侧重的。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但是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改革也相对滞后。所以中央在提出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时,重点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还有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推进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等。在政策上则强调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的重工业基地,但是它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机制不活,社会负担比较沉重。因此,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主要就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基地建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此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实

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万科、保利、龙湖为例 摘要:房地产作为如今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行业间的竞争无疑是十分激烈的,而房地产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万科、保利、龙湖三大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其各自与其企业相适应的战略发展特点和现今中国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管理概况,并为其它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战略;SWOT分析;PEST分析;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Real Estate Abstract: As realestate is the Chinese economy pillar industry,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dustries is absolutely fierce. If the enterprises of real estate want to stand out in the market, they must develop their own developmentstrategy which is suit for theirselv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re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y——Vanke, poly, Longhu and sum up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large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Besid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will als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oth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 key words: DevelopmentStrategy; SWOT Analysis; PEST Analysis 2008年10月在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受其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毅然作出升级产业结构的重大决定。对于广大本土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各大行业中,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这场经济危机寻求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及发展前景,是每一个房地产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而纵观我国现今的房地产企业,可以发现虽然我国现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达数万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有着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差异巨大、级差收益明显等特点,同时追求短期利益化也已成为现今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企业缺乏长久的战略规划,无法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对万科、保利、龙湖这三大中国十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出其各自与其企业相适应的战略发展特点,并为其它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