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硝酸钠滴定永停法验证

亚硝酸钠滴定永停法验证

重氮化法终点判定验证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质量部

目录

1.概述………………………………………………………………….. 2.采用文件……………………………………………………………. 3.验证目的及要求……………………………………………………. 4.验证合格标准………………………………………………………. 5.验证方法及步骤……………………………………………………. 6.验证时间安排………………………………………………………. 7.验证记录……………………………………………………………. 8.验证结论…………………………………………………………….. 9.附件:检验原绐记录

1.概述:

重氮化法是指以亚硝酸钠为滴定液的容量分析法(也称亚硝酸钠法)。它的原理是芳香伯胺类药物,在盐酸存在下,能定量地与亚硝酸钠产生重氮化反应。依此,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点),根据消耗的亚硝酸钠液的浓度和亳升数,可计算出伯胺类药物的含量。

我公司涉及重氮化法测定的有亚硝酸钠滴定液的标定、去痛片中间产品和待包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2.采用文件:

2.1.《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2.2.《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

2.3.《DL53型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及维护保养SOP》SOP-JL07-004(02)

2.4.分析天平操作及维护保养SOP

2.5.滴定液管理规定

3.验证目的及要求:

3.1.1.确认重氮化法终点判定用碘化钾淀粉试纸的方法与法定方法永停法一致。

3.1.2.为制定去痛片中间产品和待包产品非那西丁检验操作规程提供重氮化法终点判定的内控方法。

3.2.验证要求:

3.2.1.验证前应确认所用玻璃量器、分析天平、电位滴定仪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

4.验证合格标准:

4.1.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标定永停法标定的浓度(mol/L)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标定的浓度(mol/L)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1%,标定结果取四位有效数。

4.2.去痛片中间产品非那西丁永停法测定的含量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测定的含量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3%。

4.3.去痛片待包装产品非那西丁永停法测定的含量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法测定的含量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3%。

5.验证步骤:

5.1.确认所用玻璃量器、分析天平、电位滴定仪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将结果如附表。

5.2.试液配制:

碘化钾淀粉试纸取滤纸条浸入含有碘化钾0.5g的新制的淀粉指示液100ml中,湿透后,取出干燥,即得。

淀粉指示液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 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

5.3.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标定:

5.3.1.永停法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g,精密称定,加水30ml及浓氨试液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涤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

点。每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浓度,即得。

5.3.2.碘化钾淀粉试纸法前半部分的操作同永停法,到“继续缓缓滴定”后操作改为,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少许,点于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即显蓝色,停止滴定,3分钟后,再蘸取溶液少许,点一次,如仍显蓝色,即为终点。每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 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浓度,即得。

5.3.3.永停法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法初标和复标均不得低于3份。经过三次验证后,确定碘化钾淀粉试纸法是否替代永停法。

5.4.去痛片中间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5.4.1.永停法非那西丁与咖啡因精密称出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非那西丁0.45g、咖啡因0.15g),置分液漏斗中,加稀硫酸20ml,振摇使非那西丁与咖啡因溶解,用氯仿振摇提取至少4次(40、30、20、10ml),至非那西丁与咖啡因提尽为止,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中加稀硫酸30ml,加热回流50~60分钟,放冷,移入10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续滤液照下述方法测定:

非那西丁精密取上述滤液40ml,加水50ml、盐酸15ml与溴化钾3g,溶解后,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0.1 mol/L亚硝酸钠液相当于17.92mg的

C10H13NO2)

5.4.2.碘化钾淀粉试纸法前半部分的操作同永停法,到“溶解后”操作改为,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用0.1mol/L亚硝酸钠液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将尖端洗涤,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少许,点于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即显蓝色,停止滴定,3分钟后,再蘸取溶液少许,点一次,如仍显蓝色,即为终点(每1ml 的0.1 mol/L亚硝酸钠液相当于17.92mg的C10H13NO2)

5.4.3.永停法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法连续测三批。经过三次验证后,确定碘化钾淀粉试纸法是否替代永停法。

5.5.去痛片待包装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5.5.1.永停法非那西丁与咖啡因精密称出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非那西丁0.45g、咖啡因0.15g),置分液漏斗中,加稀硫酸20ml,振摇使非那西丁与咖啡因溶解,用氯仿振摇提取至少4次(40、30、20、10ml),至非那西丁与咖啡因提尽为止,合并氯仿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中加稀硫酸30ml,加热回流50~60分钟,放冷,移入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续滤液照下述方法测定:

非那西丁精密取上述滤液40ml,加水50ml、盐酸15ml与溴化钾3g,溶解后,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的0.1 mol/L亚硝酸钠液相当于17.92mg的C10H13NO2)

5.5.2.碘化钾淀粉试纸法前半部分的操作同永停法,到“溶解后”操作改为,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用0.1mol/L亚硝酸钠液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将尖端洗涤,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少许,点于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即显蓝色,停止滴定,3分钟后,再蘸取溶液少许,点一次,如仍显蓝色,即为终点(每1ml 的0.1 mol/L亚硝酸钠液相当于17.92mg的C10H13NO2)

5.5.3.永停法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法连续测三批。经过三次验证后,确定碘化钾淀粉试纸法是否替代永停法。

6.验证时间安排:2009年4月

7.验证记录:

7.1.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标定:

7.2.去痛片中间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7.3.去痛片待包装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8.验证结论:

8.1.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标定永停法标定的浓度(mol/L)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标定的浓度(mol/L)相对偏差不大于0.1%,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作为内控标准。

8.2.去痛片中间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永停法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测定的含量相对偏差不大于0.3%,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作为内控标准。

8.3.去痛片待包装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永停法和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测定的含量相对偏差不大于0.3%,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方法作为内控标准。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分析

实验九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永停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2.掌握快速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AYD-1自动永停滴定仪 刻度移液管 规格:2mL 、5mL 、10mL 烧杯 规格:250mL 2.试药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规格:40mg/2mL /支 甲基橙指示液 氢氧化钠 乙醇 二氯甲烷 酚酞指示剂 铬酸钾指示液 硝酸银 亚硝酸钠 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 分子中存在芳伯胺基或存在潜在芳伯胺基的药物,均可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可与碱性β-萘酚偶合生成有色的偶氮染料。 永停滴定法: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在未到滴定终点前,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根据此原理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 四、实验内容: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Yansuan Pulukayin Zhusheye Pro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盐酸普鲁卡因 C 13H 20N 2O 2.HCl 272.77 本品为盐酸普鲁卡因加氯化钠适量(盐酸普鲁卡因2%,氯化钠0.43%)使成等渗的灭菌水溶液。含盐酸普鲁卡因 (C 13H 20N 2O 2.HCl) 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 1.盐酸普鲁卡因: 精密量取本品2mL ,加水适量,取甲基橙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液(0.1mol/L )滴定至黄色(此消耗数不计),加入中性乙醇与中性二氯甲烷各10mL ,酚酞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液(0.1mol/L )滴定至水层显淡红色,消耗氢氧化钠液的体积应为1.40~1.54mL 。 2.盐酸普鲁卡因与氯化钠总量: 精密量取本品2mL ,加水5 mL ,铬酸钾指示液1滴,用硝酸银液(0.1mol/L )滴定至淡红棕色沉淀,应消耗硝酸银液的体积应为2.79~3.09mL 。 3.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O O N N H 2.HCl Ar-NH 2 + NaNO 2 + 2HCl Ar-N 2+Cl - + NaCl + 2H 2O

药物分析之药物含量测定:亚硝酸钠滴定法适用的药物及其原理

药物分析学课程作业 问题:举例分析亚硝酸钠滴定法使用的药物和原理。 回答: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药物含量的原理 (1)亚硝酸钠滴定法适用范围: 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氨基或水解后具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均可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含量。本法主要用于磺胺类药物以及其他含芳伯氨基(如对氨基水杨酸、盐酸普鲁卡因、苯佐卡因等)或潜在芳伯氨基(如醋氨苯砜经水解后具有氨基)的药物含量测定。 (2)亚硝酸钠滴定法原理 具芳伯氨基的药物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盐,反应式如下: O H 2NaCl Cl N -Ar 2HCl NaNO NH -Ar 2-222++→+++ (3)测定条件:重氮化反应的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亚硝酸盐滴定液及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均不够稳定。因此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条件: ①加入适量溴化钾加快反应速率 在盐酸存在下,重氮化反应的机理为: NaCl HNO HCl NaNO 22+→+ O H NOCl HCl HNO 22+→+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由反应式得,整个反应速率取决于第一步,而第一步反应的快慢与含芳伯氨基化合物中芳伯氨基的游离程度及NO +的浓度密切相关。芳伯氨基的游离程度与被测物的结构与溶液的酸度相关。在一定强度的酸性溶液中,当被测物确定以后,芳伯氨基的游离程度确定,重氮化反应速率与NO +的浓度密切相关。 测定时向供试液中加入适量的溴化钾,溴化钾与盐酸作用产生溴化氢,后者与亚硝酸钠生成NOBr : 122K O H NOBr HBr HNO ,+?+ 若供试液中仅有HCl ,则生成NOCl : 222K O H NOCl HCl HNO ,+?+ 由于K 1 ≈ 300 K 2,因此加入KBr ,可大大增加被测溶液中NO +的浓度,从而加快重氮化反应速率。 ①加过量盐酸加速反应 在不同酸中重氮化反应的速度为:HBr >HCl >H 2SO 4>HNO 3。由于氢溴酸价格较贵,且胺类药物的盐酸盐较硫酸盐的溶解度大,反应速率也快,所以所采用盐酸盐。 一般在实际测定是需加入过量的盐酸。因为加入过量的盐酸,加入盐酸可以使重氮化反应速率加快,增加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稳定性;还可以防止生成偶氮氨基化合物影响测定结果。通常芳胺类药物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2.5~6)。 ①反应温度 反应可在室温条件下(10~30①)进行。 NH NO +Cl -N NO H N N +Cl -

中国药品检验标操作规程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 1 简述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主要用于容量分析确定终点或帮助确定终点。它们对一些尚无合适指示剂确定终点的容量分析和一些虽然有指示剂确定终点、但终点时颜色变化复杂,难以描述终点颜色的方法非常适合。此外对观察终点很不方便的外指示剂法和某些必须过量滴定液才能指示终点到达的容量分析方法,采用电位或永停滴定法能使结果更加准确。由于该方法设备简单,精密度高,所以《中国药典》有很多重氮化滴定法和一些非水溶液滴定法都采用它们判断终点。还有一些巴比妥类药物,为了提高方法的准确度也多采用电位法指示终点。 《中国药典》中电位滴定法明确规定了滴定方法和电极系统,以及终点的确认和计算,测定电位的仪器常用通常的pH计或专用的电位滴定仪。永停滴定法除可用专用的永停滴定仪外,《中国药典》还介绍了一种简单的仪器装置,按照规定装置测定,结果是完全满意的。 2 仪器和性能要求 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是较早的分析方法之一,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商品的电位滴定仪,而且一般的pH计上都装有电位测定部分,可以满足电位滴定用,所以使用比较广泛。70年代后又出现自动电位滴定仪,滴定到达终点时,由于电级电位的急剧变化,通过仪器的放大驱动,而使滴定自动停止。国外有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仪器不仅可以自动停止滴定,还可以自动处理讯号和计算结果。 永停滴定仪《中国药典》主要用作重氮化法的终点指示或水分测定的终点指示。它是采用二支相同的铂电极,在二电极间加上低电压(例如50mV),若溶液中的电极处于极化状态,则在未到滴定终点前二电极间无电流或仅有很小的电流通过;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电极间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恢复。《中国药典》附录的装置简单适用,能满足《中国药典》规定的重氮化滴定需要,但使用的电流表必须符合要求,测水分可用10-6A/格,重氮化法可用10-9 A/格。自动永停滴定仪的滴定液能自动停止滴加,但必须严格掌握滴定条件,否则容易产生故障,近年来一些产品质量和功能虽然有所提高,但在使用时 仍需十分注意。 3 样品测定操作方法 3.1 电位滴定法按《中国药典》品种规定,称取样品,加溶剂溶解后置烧杯中,放于电磁搅拌器上。按规定方法选择电极系统,并将电极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将电极连于测定仪上并浸入供试液中,搅匀,调整仪器电极电位至规定值作为零点,然后自滴定管中分次滴加规定的滴定液,同时记录滴定液读数和电位数值。开始时,每次可加入较多量,搅拌均匀,记录。至将

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 制定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的配制和标定。 责 任:检验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 序: 1.仪器及用具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干燥箱、永停滴定仪、容量瓶、烧杯、刻度吸管、量筒、滴定管等。 2.试剂及试液 亚硝酸钠、无水碳酸钠、蒸馏水、基准对氨基苯磺酸、浓氨试液、盐酸(1→2)、溴化钾。 3.配制 取亚硝酸钠7.2 g ,加无水碳酸钠(Na 2CO 3)0.10g ,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 ml ,摇匀。 4.标定 4.1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 g ,精密称定,加水30 ml 及浓氨试液3 ml ,溶解后,加盐酸(1→2)20 ml ,搅拌,在30 ℃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2/3处迅速定,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的水淋洗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按药典附录项下的SOP )指示终点,至电流计指针持续1分钟不回复,即得。每1ml 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相当于17.32mg 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4.2如需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 mol/L )时,可取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 结果计算: ))((/) )((3246232462SO NH H C NaNO H SO NH H C NaNO T V W F ⨯=

式中:F表示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W表示基准物的取样量。 V表示基准物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T表示滴定度。 6.注意事项 6.1 因亚硝酸钠液(0.1 mol/L)在PH=10左右最为稳定,故此在配制1000ml 溶液时加入0.1gNa2CO3作为稳定剂。 6.2在标化中,将滴定尖端插入溶液下,于室温进行快速滴定,其反应随温度升 高而加快,而能缩短滴定时间,并能防止NaNO2分解的HNO2逸出,但应注意温度不得超过30℃,若温度高时,重氮盐易分解。 6.3重氮化滴定所需酸度很强,否则,生成的重氮盐不稳定,可与游离氨类生成 偶氮氨基化合物,使滴定结果偏低,故加入盐酸的量约需超过理论量 2.5-5倍。 6.4凡重氮化较慢的样品,都可加溴化钾以促进反应速度,一般样品0.3—0.5g 约需溴化钾1.5-3 g,在30℃以下滴定,则HNO2不致损失。 7.技术要求 7.1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7.2复标规定:每一个月标化一次。

2020版《中国药典》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样品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的测定。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概述: 1.1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是容量分析中用以确定终点或选择核对指示剂变色域的方法。选用适当的电极系统可以作氧化还原法、中和法(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沉淀法、重氮化法或水分测定法第一法等的终点指示。 1.2电位滴定法选用两支不同的电极。一支为指示电极,其电极电位随溶液中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支为参比电极,其电极电位固定不变。在到达滴定终点时,因被分析成分的离子浓度急剧变化而引起指示电极的电位突减或突增,此转折点称为突跃点。 1.3永停滴定法采用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间加一低电压(例如50mV)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时,仅有很小或无电流通过;但当到达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不再回复。反之,若电极由去极化变为极化,则电流计指针从有偏转回到零点,也不再变动。 2、仪器装置: 2.1电位滴定可用电位滴定仪、酸度计或电位差计,永停滴定可用永停滴定仪或按下图装置。 2.2电流计的灵敏度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水分时用10-6A/格,重氮化法用10-9A/格。所用电极可按下表选择。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检验操作规程 编写/修订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审核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批准人/日期年月日部门/姓名 执行日期2020年11月01日颁发部门品质部 分发部门品质部

3.1电位滴定法: 3.1.1将盛有供试品溶液的烧杯置电磁搅拌器上,浸入电极,搅拌,并自 滴定管中分次滴加滴定液;开始时可每次加入较多的量,搅拌,记录电位;至将近终点前, 则应每次加入少量,搅拌,记录电位;至突跃点已过,仍应继续滴加几次滴定液,并记录 电位。 3.1.2滴定终点的确定:终点的确定分为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作图法是以指示电极的电位(E) 为纵坐标,以滴定液体积(V)为横坐标,绘制滴定曲线,以滴定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部分的中点或曲线的拐点为滴定终点。根据实验得到的E 值与相应的V 值,依次计算 一级微商ΔE/ΔV(相邻两次的电位差与相应滴定液体积差之比)和二级微商Δ2E/ΔV 2(相 邻ΔE/ΔV 值间的差与相应滴定液体积差之比)值,将测定值(E,V)和计算值列表。再将计 算值ΔE/ΔV 或Δ2E/ΔV 2作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滴定液体积(V)为横坐标作图,一级微商 ΔE/ΔV 的极值和二级微商Δ2E/ΔV 2等于零(曲线过零)时对应的体积即为滴定终点。前 者称为一阶导数法,终点时的滴定液体积也可由计算求得,即ΔE/ΔV 达极值时前、后两个滴定液体积读数的平均值;后者称为二阶导数法,终点时的滴定液体积也可采用曲线过零前、后两点坐标的线性内插法计算,即: V b a a V V 0△?++= 式中:V 0为终点时的滴定液体积; a 为曲线过零前的二级微商绝对值; b 为曲线过零后的二级微商绝对值; V 为a 点对应的滴定液体积; ΔV 为由a 点至b 点所滴加的滴定液体积。 由于二阶导数计算法最准确,所以最为常用。 3.1.3采用自动电位滴定仪可方便地获得滴定数据或滴定曲线。 3.1.4如系供终点时指示剂色调的选择或核对,可在滴定前加入指示剂,观察终点前至终点后的颜色变化,以确定该品种在滴定终点时的指示剂颜色。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配制、标定及复标记录

滴定液配制、标定及复标记录 R-QC-904-00 滴定液名称: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浓度校正因子F:配制日期:年月日有效期: 基准试剂名称:对氨基苯磺酸含量:生产厂家:批号: 配制方法:取亚硝酸钠7.2g,无水碳酸钠(Na2CO3)0.10g与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g,精密称定,加水30ml与浓氨试液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涤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如需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时,可取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 配制人:配制量:ml 计算公式: T V C W C ? ? =理 理 实 C C F= 标定方法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 滴定液标定记录 基准试剂恒重温度: ℃恒重时间: h 室温: ℃湿度:% 天平编号:永停滴定仪编号:滴定管编号: 滴定管初读数:ml 滴定管的末读数:ml T:17.32mg/ml (1)W1= g V1= ml C1= mol/L (2)W2= g V2= ml C2= mol/L (3)W3= g V3= ml C3= mol/L 平均值:C= mol/L 相对偏差:D= 滴定液复标记录 基准试剂恒重温度:℃恒重时间:h 室温:℃湿度:% 天平编号:永停滴定仪编号:滴定管编号: 滴定管初读数:ml 滴定管的末读数:ml T:17.32mg/ml (1)W1= g V1= ml C1= mol/L (2)W2= g V2= ml C2= mol/L (3)W3= g V3= ml C3= mol/L 平均值:C= mol/L 相对偏差:D= 两人相对偏差:D= 两人平均值:C= mol/L 浓度校正因子F= 标定人:复核人:标定日期:年月日复标人:复核人:复标日期:年月日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

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 【实验目的】 1.掌握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及方法; 2.掌握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的原理及操作。 【实验原理】 1.药物 本品为盐酸普鲁卡因加氯化钠适量制成的等渗灭菌水溶液,含盐酸普鲁卡因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2.原理 永停滴定法又称死停滴定法、死停终点法。该法是把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入滴定液中,在两个电极间外加一小电压,观察滴定过程中通过两个电极间的电流突变。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滴定终点。因此,永停滴定法是容量分析中用以确定终点的一种方法。 盐酸普鲁卡因分子结构中具有芳伯胺基,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钠定量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可采用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即在滴定过程中用两个相同的铂电极,当在电极间加一低电压时,若电极在溶液中极化,则在未到滴定终点前,仅有很少或无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或偏转后即回复到初始位置;但当到达滴定终点时,滴定液略有过剩,使电极去极化,发生如下氧化还原反应。

此时,溶液中即有电流通过,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实验仪器与试剂】 ㈠仪器 永停滴定仪 ㈡硝酸钠滴定液〔0.1mol/L〕 ⑴制取亚硝酸钠7.2g,加无水碳酸钠0.10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⑵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g,精密称定,加水30ml与浓氨试液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涤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点。每1ml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准确浓度,既得。 如需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时,可取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实验步骤】 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普鲁卡因0.1g〕,置烧杯中,加水40ml与盐酸溶液〔1→2〕15ml,而后置电磁搅拌器上,搅拌使溶解,再加溴化钾2g,插入铂-铂电极后,将滴定管的尖端插入液面下约2/3处,在15~20℃,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mol/L〕迅速滴定,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管的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淋洗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至电流计指针突然偏转,并不再回复,即为滴定终点。每1ml的亚硝酸钠 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3.64mg的C 13H 20 N 2 O 2 .HCL。 【注意事项】 1.永停滴定仪仪器装置原理,如图2-1所示。

亚硝酸钠滴定永停法验证

重氮化法终点判定验证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质量部

目录 1.概述………………………………………………………………….. 2.采用文件……………………………………………………………. 3.验证目的及要求……………………………………………………. 4.验证合格标准………………………………………………………. 5.验证方法及步骤……………………………………………………. 6.验证时间安排………………………………………………………. 7.验证记录……………………………………………………………. 8.验证结论…………………………………………………………….. 9.附件:检验原绐记录

1.概述: 重氮化法是指以亚硝酸钠为滴定液的容量分析法(也称亚硝酸钠法)。它的原理是芳香伯胺类药物,在盐酸存在下,能定量地与亚硝酸钠产生重氮化反应。依此,用已知浓度的亚硝酸钠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点),根据消耗的亚硝酸钠液的浓度和亳升数,可计算出伯胺类药物的含量。 我公司涉及重氮化法测定的有亚硝酸钠滴定液的标定、去痛片中间产品和待包产品非那西丁含量测定。 2.采用文件: 2.1.《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2.2.《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 2.3.《DL53型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操作及维护保养SOP》SOP-JL07-004(02) 2.4.分析天平操作及维护保养SOP 2.5.滴定液管理规定 3.验证目的及要求: 3.1.1.确认重氮化法终点判定用碘化钾淀粉试纸的方法与法定方法永停法一致。 3.1.2.为制定去痛片中间产品和待包产品非那西丁检验操作规程提供重氮化法终点判定的内控方法。 3.2.验证要求: 3.2.1.验证前应确认所用玻璃量器、分析天平、电位滴定仪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重氮化滴定的原理和滴定条件。 (2)熟悉永停滴定法的装置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永停滴定法属于电流滴定法。它是用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入待滴定溶液中,在两个电极间外加一电压(10~200mV),观察滴定过程中通过两极间的电流变化,根据电流变化的情况确定滴定终点。永停滴定法装置简单,确定终点方便,准确度高。 对氨基苯磺酸是具有芳伯胺基的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NO2发生重氮化反应而定量地生成重氮盐。 计量点前,两个电极上无反应,故无电解电流产生。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少量的亚硝酸及其分解产物一氧化氮在两个铂电极上产生反应。 因此,滴定终点时,电池由原来的无电流通过而变为有电流通过,检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并不再回到零,从而可判断滴定终点。 根据消耗的NaNO2体积数和基准物的称样量,便可计算出NaNO2标液的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永停滴定仪,酸度计,铁心搅拌棒,铂电极,酸式滴定管(25ml),烧杯(100ml),细玻棒。 (2)试剂对氨基苯磺酸:基准试剂;浓氨试剂;NaNO2标准溶液:0.1mol/L;盐酸(1→2);淀粉碘化钾试纸;FeCl3:A.R;HNO3:A.R。 四、实验内容 1.NaNO2标准溶液(0.1mol/L)的配制 称取亚硝酸钠7.2g,加无水碳酸钠0.1g,加水使其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 2.NaNO2标准溶液的标定 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质对氨基苯磺酸约0.4g,置于烧杯中,加水30ml和浓氨液3ml。溶解后,加盐酸(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NaNO2溶液迅速滴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的方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的方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溶液 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这种方法简单易懂,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以及工业 领域。本文将详细介绍亚硝酸钠滴定法的步骤以及其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试剂和设备。这些包括亚硝酸钠 溶液、硫酸、淀粉溶液和锥形瓶、滴定管等。亚硝酸钠溶液是我们需 要测定的物质,硫酸是滴定工作中用于催化反应的强酸,淀粉溶液用 于指示剂。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并 稀释至适当的浓度。然后,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和少量的淀 粉溶液。混合后,溶液将呈现出淡蓝色。 在开始滴定之前,我们需要标定亚硝酸钠溶液的浓度。为此,取 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淀粉溶液,使其呈 现出淡蓝色。然后,利用滴定管滴加已知浓度的硫酸溶液,直到溶液 颜色从淡蓝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所耗用的硫酸溶液的体积。 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真正的滴定了。将预处理好的样品溶液倒入 锥形瓶中,加入硫酸和淀粉溶液。开始滴定时,用滴定管滴加亚硝酸 钠溶液,滴加过程中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溶液的颜色从淡蓝色变为无色。记录滴定所耗用的亚硝酸钠溶液的体积。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我们需要进行至少三次以上的滴定, 并取平均值。在滴定过程中,要保持操作的仔细和耐心,尽量避免误 差的产生。 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是基于亚硝酸盐与硫酸之间的反应。在酸 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会与硫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NO2 + H2SO4 → HNO2 + NaHSO4 一氧化氮具有强还原性,可以将淀粉溶液的蓝色氧化物还原为无 色物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 亚硝酸钠滴定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

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

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亚硝酸钠在盐酸存在条件下与具有芳伯氨基化合物发生重氮化反应, 定量生成重氮盐。根据亚硝酸钠的消耗量可计算出药物有效成分的含量。 二、条件 1、酸的种类及浓度 (1)重氮化反应的速度与酸的种类有关,在HBr中比在HCl中为快,在硝酸或硫酸中则较慢,但因HBr的价格较昂,故仍以HCl最为常用。此外,芳香伯胺类盐酸盐的溶解度也较大。 (2)重氮化反应的速度与酸的浓度有关,一般常在1~2mol/L酸度 下滴定,这是因为酸度高时反应速度快,容易进行完全,且可增加重氮盐 的稳定性。 如果酸度不足,则已生成的重氮盐能与尚未反应的芳伯胺偶合,生成 重氮氨基化合物,使测定结果偏低。当然,酸的浓度也不可过高,否则将 阻碍芳伯胺的游离,反而影响重氮化反应的速度。 2、反应温度 重氮化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生成的重氮盐也能随温度 的升高而加速分解。 (1)永停滴定法: ChP、BP多采用

主要原理:NaNO₂滴定时,达终点前,NaNO₂产生的HNO₂用于重氮化反应,不与电极作用,检流计无电流通过不偏转;达到终点时,溶液中微量HNO₂即会使电极起氧化还原反应,检流计指针突然偏转,且不再回复。优点:简单,方法准确缺点:电极易钝化。 (2)电位法:USP多用 原理:采用电位计,甘汞-铂电极系统。当到达终点时,溶液中多余的HNO2使电位产生突跃,如用直流式电位计,则可使电位计指针突然偏转而指示终点。 (3)外指示剂法: 原理:常采用KI-淀粉糊剂或试纸(液)指示终点。滴定终点时,稍过量的NaNO₂在酸性液中氧化KI,析出I₂遇淀粉显兰色。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2/3处进行滴定,是一种快速滴定法。 2、重氮化温度应在15~30℃,以防重氮盐分解和亚硝酸逸出。 3、重氮化反应须以盐酸为介质,因在盐酸中反应速度快,且芳伯胺的盐酸盐溶解度大。在酸度为1~2mol/L下滴定为宜。 4、近终点时,芳伯胺浓度较稀,反应速度减慢,应缓缓滴定,并不断搅拌。 5、永停仪铂电极易钝化,应常用浓硝酸(加1~2滴三氯化铁试液)温热活化。

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的原理

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的原理 一、前言 滴定法是化学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中亚硝酸钠滴定法是 一种常见的滴定法。在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是非 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亚硝酸钠滴定法中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的原理。 二、亚硝酸钠滴定法简介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水样中的氯离 子含量。在这个过程中,水样会被加入到一个装有已知浓度亚硝酸钠 溶液的锥形瓶中,并且通过逐渐添加含有银离子(Ag+)的溶液进行 反应。当所有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结合时,反应就会停止,这时银离 子就不再与任何其他化学物质反应。 三、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 在进行亚硝酸钠滴定时,需要使用一个指示剂来确定反应何时达到了 终点。这个指示剂通常是氯化铬汞(Hg2CrO4),它能够与剩余的银离子结合形成红色沉淀。当反应接近终点时,加入的银离子会逐渐减少,直到只有足够的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银沉淀。在这个时

候,加入的氯化铬汞会与剩余的银离子结合形成红色沉淀。这个时候需要小心地滴加氯化铬汞溶液,并且需要不断搅拌反应物,在出现不再有红色沉淀生成的情况下停止滴定。 四、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原理 在亚硝酸钠滴定中,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是基于两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原理。首先,在反应开始时,水样中的氯离子会与加入的银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银沉淀。这个过程是一个快速且可逆的过程,因为当溶液中存在过量的银离子时,它们会重新溶解在水中。 当所有的氯离子都与银离子结合后,剩余的银离子就会开始与加入的氯化铬汞发生反应。这个反应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反应,因为氯化铬汞只有在溶液中存在足够的银离子时才会与其发生反应。因此,在接近终点时,加入的银离子会逐渐减少,直到只有足够的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银沉淀。这个时候,加入的氯化铬汞会与剩余的银离子结合形成红色沉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小心地滴加氯化铬汞溶液,并且需要不断搅拌反应物。当出现不再有红色沉淀生成的情况下停止滴定。 五、总结

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

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然后用二氧化碳吸收器收集氮气,最后用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从而确定滴定终点。 在进行亚硝酸钠滴定法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试剂包括亚硝酸钠溶液、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吸收器和指示剂。仪器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移液管等。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亚硝酸钠滴定法: 1. 取一定量的水样,加入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水样中的亚硝酸盐完全转化为亚硝酸钠。 2. 将亚硝酸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使溶液体积达到容量。 3. 取出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溶液,放入烧杯中。 4. 加入指示剂,一般使用甲基橙或溴甲酚等指示剂。指示剂会在滴定过程中发生颜色变化,用来指示滴定终点。 5. 开始滴定,将硝酸钠溶液缓慢滴入烧杯中的亚硝酸钠溶液中。在滴定过程中,亚硝酸钠会被还原为氮气,二氧化碳吸收器会收集氮气,直到溶液中的亚硝酸钠完全消耗。 6. 当滴定终点接近时,溶液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此时需要缓慢滴加硝酸钠溶液,直到溶液颜色变化停止,这时即为滴定终点。 7. 记录滴定所用的硝酸钠溶液体积,计算出水样中亚硝酸盐的

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亚硝酸钠滴定法时,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避免试剂的误用和仪器的损坏。同时,还要掌握好滴定的技巧,确保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只要掌握好操作步骤和技巧,就能够准确测定水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简述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条件

简述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条件 一、引言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本文将介绍亚硝酸钠滴定法的原理和主要测定条件。 二、原理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利用亚硝酸钠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碘和氮气的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NaNO2 + 2KI + H2SO4 → I2 + K2SO4 + NaHSO4 + H2O + N2↑其中,NaNO2为待测物,KI为滴定液,H2SO4为催化剂。 在滴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测物溶解于适当的溶液中,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然后将滴定液逐滴加入待测物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当待测物完全被消耗时,反应产生的碘会与滴定液中的碘化钾反应生成无色复合物,此时溶液颜色会从深褐色变为淡黄色。此时记录所加入的滴定液体积,并根据已知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物的质量浓度。 三、主要测定条件 1. 滴定液的制备:滴定液需要用碘化钾溶液来制备,其浓度一般为0.1mol/L。 2. 待测物的制备:待测物需要溶解于适当的溶液中,一般为硫酸或盐

酸溶液。 3. 催化剂的加入:催化剂可以选择硫酸或磷酸,加入量一般为5- 10ml/L。 4. 滴定过程中的搅拌:滴定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待测物溶液,以保证 反应充分进行。 5. 滴定终点的判定:滴定终点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当溶液颜色 从深褐色变为淡黄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四、总结 亚硝酸钠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亚硝酸钠 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在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滴定液和待 测物的制备、催化剂的加入、滴定过程中的搅拌以及滴定终点的判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准确测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目 的: 制定亚硝酸钠滴定液配制和标定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的配制和标定。 责 任:检验室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 序: 1.仪器及用具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干燥箱、永停滴定仪、容量瓶、烧杯、刻度吸管、量筒、滴定管等。 2.试剂及试液 亚硝酸钠、无水碳酸钠、蒸馏水、基准对氨基苯磺酸、浓氨试液、盐酸(1→2)、溴化钾。 3.配制 取亚硝酸钠7.2 g ,加无水碳酸钠(Na 2CO 3)0.10g ,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 ml ,摇匀。 4.标定 4.1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 g ,精密称定,加水30 ml 及浓氨试液3 ml ,溶解后,加盐酸(1→2)20 ml ,搅拌,在30 ℃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2/3处迅速定,近终点时,将滴定管尖端提出液面,用少量的水淋洗尖端,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按药典附录项下的SOP )指示终点,至电流计指针持续1分钟不回复,即得。每1ml 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相当于17.32mg 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4.2如需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05 mol/L )时,可取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 )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 结果计算: ))((/) )((3246232462SO NH H C NaNO H SO NH H C NaNO T V W F ⨯= 式中:F 表示滴定液的校正因子。 W 表示基准物的取样量。 V 表示基准物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