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凯撒”——SH-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

中国式“凯撒”——SH-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

中国式“凯撒”——SH-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
中国式“凯撒”——SH-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

在今年的第十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展示7其研制的SH-1型155毫米车载式榴弹炮。尽管这不是该炮第一次亮相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但仍旧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更有不少国家的军方人士固着中方参展人员询问该炮的相关情况,SH-1车载炮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景十分光明。

52倍口径革命和车载榴弹炮的兴起

155毫米原本是北约军队军师级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一个标准口径,华约军队以及中国军队装备的类似火炮是152毫米加榴炮。但是在苏联解体、华约消亡之后,西方的155毫米榴弹炮不但迅速抢占了原先苏联人的市场,而且还使155毫米口径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标准。以致谁要想在国际上出口自己的大口径火炮时,必须将口径定为155毫米。这点就连俄罗斯也不能超脱在外,其针对国际市场研制的大口径火炮就是155毫米,白用的则是152毫米。与之相关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射导弹也分为两种口径,一种是出口型155毫米,一种是自用型152毫米。

北约在定好大口径榴弹炮的155毫米口径之后,又对身管长度做了统一规定。不过,随着军队交战距离的不断扩大,155毫米身管长度也先后经历了3次变化,包括39倍口径、45倍口径和52倍口径。其中39倍口径是1963年北约诸国根据签署的《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确定的身管长度,采用18.85升药室。《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使北约在大口径压制火炮上首次达成一致,基本实现了通用化,后勤负担大大减轻。但是,《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规定的指标实际过于保守,欧洲各国认为此规格的155毫米炮射程较近,并不能满足作战要求,因此一直寻求更长的身管,以求达到更远的射程。

45倍口径并非是北约提出的,而是加拿大天才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博士在1975年设计成功GC-45型155毫米榴弹炮时确定的一个口径,采用23.5升药室。该炮配合布尔全新研制的全膛底排榴弹使射程从39倍口径火炮的24千米跃升到了39千米,一时引起世界震动。此后世界上很快出现了多种采用45倍口径的i55毫米榴弹炮,如著名的南非G5/G6和奥地利GHN-45等。

但是在使用中人们发现,45倍口径身管和23.5升药室容积的比例过小,导致火炮发射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的距离过于接近炮口,结果就是发射药并未燃烧便冲出炮口,使得在发射全膛底排榴弹时射弹散布不够理想;并且炮口压力过大,对观瞄设备和火炮操作人员有较大损害。正因如此,45倍口径从未正式成为标准。直到1987年北约重新修订了《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将新一代155毫米压制火炮的技术规格定在了52倍口径、23升药室容积,才很好地解决了45倍口径火炮的问题(和布尔博士设计的45倍口径火炮相比,新标准的155毫米火炮虽然最大射程仅提高1千米,但是内弹道总体设计更趋合理、弹丸落点散布精度和身管寿命指标成倍提高、发展潜力更大),并且由此引发了“52倍口径革命”。此后,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标准。

与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几乎同时兴起的是轮式车载炮。大家都知道,最初的155毫米榴弹炮要么是牵引式(包括带辅助推进系统的型号),要么是履带式自行式。但这两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牵引式155毫米火炮机动性能差,在反炮兵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牵引火炮的生存力受到了极大挑战。辅助推进系统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但并非是根本性的,而且增加的子额外系统使火炮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增加的重量也加大了牵引和火炮进出阵地的难度;履带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虽然机动性好,能够实现“打了就跑”,但其整车重量太大,远程快速部署比较费劲(如履带式车辆难以长时间行军,需要依靠轮式车辆进行运输)。

既然上述两种形式都有所不足,那么还有没有另外的形式来提高155毫米炮的快速反应能力呢?有,这就是法国人率先研制成功的“凯撒”轮式车载炮。其独出心裁地将155毫米炮搬到了6×6轮式卡车上,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牵引式火炮机动性欠缺和履带式自行炮快速反应能力弱的问题。从此以后,世界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车载炮,从而形成了155毫米炮“三足鼎立”的态势。

这就是中国研制SH-1型车载榴弹炮的背景。换句话说,SH-1是在顺应潮流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火炮,能够为那些需要先进155毫米炮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基本结构与性能

SH-1型155毫米车载炮大约是在2002年开始研制的,2006年外贸定型。该炮吸取了第一代155毫米车载炮(2000年研制,底盘采用万山WS2250型6×6特种专用卡车,在车体后部直接安装了1门PLL01式45倍口径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该炮仅用于技术演示,没有定型生产)的许多技术经验,使全炮性能得到了优化。

SH-1型155毫米车载炮采用的火炮是将PLL01式45倍口径身管拉长到52倍口径身管而来,并继续沿用了PLL01式的三室圆柱形炮口制退器。52倍口径身管采用精炼电渣重熔钢毛坯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并经过自紧处理,提高了抗疲劳强度,可降低内膛磨损,同时也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寿命。炮身内膛结构经过优化设计,符合《北约弹道谅解备忘录》的要求,可以发射北约通用155毫米弹药。身管膛线到距炮口端面12.7毫米处终止,将炮口部加工成无膛线的圆筒形,以消除破裂和变形。平衡机结构与PLL01式牵引火炮基本类似,但是安装方向恰好相反。方向机和平衡机手柄由轮盘式变为转矩更大、占用空间更少的曲柄式。火炮反后坐装置的变化非常大,安装位置移动到火炮身管下方,外形结构和PLZ-45自行火炮非常类似。炮闩为横楔式自动炮闩。瞄准装置为一套四位数字数码显示型的瞄准具,操作方便、显示清晰、便于装定,并与高低机、方向机和平衡机配合进行瞄准。另外,在身管后上方还装有自动定位系统和多普勒炮口初速测量雷达。

该炮在射击时,由半自动输弹机来完成弹丸向炮膛内的输送,以提高弹丸装填的速度。半自动输弹机和输弹盘装在与炮闩连接的支架上,整个输弹机构可随火炮起落运动,能在任意射角上提供均匀稳定的输弹。在半自动输弹机的帮助下,火炮射速可达6发/分。

该炮在反后坐机构中设置有变后坐装置。火炮在低射角射击时后坐部分长后坐,使炮架有较好的稳定性;高射角射击时后坐部分短后坐,使其不与地面撞击造成损坏。

SH—1型155毫米车载炮采用的底盘是北方集团重型车辆制造公司的新型6×6通用越野车底盘。与第一代45倍口径车载炮的万山WS2250型6×6特种专用卡车底盘相比,SH-1的新底盘在性能上大为增强:

首先,新底盘采用了功率更大的柴油发动机,以致长而宽大的车前部完全成为动力舱,这样在检修发动机时就不用像第一代车载炮那样需要摇起整个驾驶室了;

其次,动力舱及后部的乘员舱采用框架加强结构,得到了良好的装甲防护,而且三片式驾驶窗及乘员舱两侧车门上的观察窗均采用了防弹玻璃。整车防护等级达到了装甲车的级别(可抵御轻武器子弹和炮弹破片的打击)。驾驶舱有两排座椅,可以为全部5名乘员提供保护。此外,在驾驶舱顶部左侧还装有1挺QJC-88型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具

备较强的自卫能力。而由于驾驶舱位置后移,火炮在正前方无法直接降低至水平位置,所以为了方便空运,车顶正中开有一个舱门,打开它就能让火炮穿过驾驶室,摇至水平位置;

再次,由于火炮结构重量和发射后坐力有较大提高,车轴变为重型卡车的两轴后置结构,后部大型液压驻锄(主要作用是最大程度承受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减轻底盘受力,提高火炮的射击精度。驻锄在作战状态时支撑于地面,行军时收起)随研制进度的不同有所变化,但是同样经过了加强,火炮在射界边缘区域进行直瞄射击时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第四,新底盘后部各种搭载设备的布置井然有序。从前往后依次是火炮行军固定架,左右两排共4组弹舱(携带炮弹20发)和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右侧布置的火控定位系统(由光纤寻北仪+32星导航系统构成,定位很准确),右后侧布置火炮供弹显示和装填控制盒,左侧靠前位置布置火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军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并配有先进的通信指挥系统,使SH—1车载炮能够连接到连级或营级C4ISR网络之中,从而实现信息分享、自动化指挥和控制)。液压驱动机构布置在车体中线,各种工具则固定在弹箱上部。这些设备大都得到了装甲盒的保护。

整个SH—1车载炮战斗全重约22吨,明显低于采用同口径火炮的履带式自行火炮,因此可用运输机进行空运,具有很强的战略机动性。SH-1车载炮的战术机动性也相当优秀,其侧倾坡度为40%,在公路上的最高行驶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并且可克服1.2米的垂直障碍,最大公路行程为600千米。SH—1车载炮的射击俯仰角范围是0~70度,这显示出其不但有很好的大仰角射击能力,而且还能进行水平直射。而由于全炮各个子系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所以SH—1车载炮不但易于维护和保养,而且也很有利于今后的升级改造。更值得一提的是,SH-1车载炮的作战反应时间非常快,从行军转入战斗状态的时间不到1分钟。

由于SH—1车载炮拥有先进的车载导航定位系统、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火控系统,因此其具备快速进出阵地的“打了就跑”的能力。该炮的作战过程大致为:进入阵地后自动完成放列(包括放下车尾液压驻锄、自动解除火炮行军固定架锁);车上的数据链获得上级指挥单位的目标数据后,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接着火控计算机快速计算出射击诸元,并自动调整火炮的方位俯仰,随即开始发射;射击完毕后,迅速回复行军状态并撤离阵地,使敌方难以进行火力反击。

火力性能

SH-1车载炮可发射国产和北约制式155毫米弹药,火力性能比此前的PLL01式牵引炮和第一代45倍口径车载炮有了明显提升。据北方工业公司对外宣传资料显示,SH-1车载炮配备的国产弹药包括7种弹丸、3种引信、4种发射装药、7个装药号。其中7种弹丸包括DDB01型155毫米低阻全膛榴弹(ERFB/HE)、DDB02型155毫米低阻全膛底排榴弹(ERFB-BB/HE)、DDM02型155毫米低阻全膛底排子母弹(ERFB BB/cargo)、DDB03型155毫米低阻全膛底排火箭助推榴弹(ERFBBB/RA)、M92型155毫米低阻全膛照明弹(ERFB/ILL)、M92型155毫米低阻全膛发烟弹(ERFB—BE/Smoke BE)、M92型155毫米低阻全膛黄磷弹(ERFB/WP)等,3种引信包括ML-13A机械触发引信、MS-15机械时间引信和MD-81电子近炸引信。

在这些弹药中,DDB01型低阻全膛榴弹是主用弹。该弹重45.54千克,内装B炸药8.6千克。弹形细长,外形流线型极好,其特征是上定心部以4片焊于弹体上的定心舵片代替;底部为凹形,使全弹重心前移,增加了弹丸飞行稳定性。由于弹丸的飞行阻力小,在同样初速条件下,比普通榴弹增程在12%以上。由于弹丸弹壁薄、装药量大、爆炸破片多,所以杀伤面积大,其爆炸威力约为美国M107榴弹的3倍。

DDB02型低阻全膛底排榴弹、DDM02型低阻全膛底排子母弹、DDB03型155毫米低阻全膛底排火箭助推榴弹主要用于打击远程目标。其中DDB02型低阻全膛底排榴弹重47,6千克,弹丸头部与DDB01型低阻远程全膛榴弹相同,但是在弹尾部将凹形尾部改为底部排气装置。在弹丸飞行时,燃气从弹底排出,不断填充弹底低压涡流区,从而大幅度降低弹底阻力,使弹体总阻力下降,增程率达30%。据称SH-1车载炮在发射DDB02式全膛底排弹时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而在发射低阻全膛底排火箭助推榴弹时,SH-1车载炮的最大射程更高达53千米。

而在其余三种弹药中,M92型低阻全膛发烟弹重45.7千克,采用底抛式结构,发烟时间长,烟幕效果好;M92型低阻全膛照明弹重45.2千克,采用两次抛射机构,改善开伞条件。用钠盐照明剂,与钡盐比较,发光强度及燃烧时间均提高一倍左右;M92型低阻全膛黄磷弹重47.7千克,弹丸飞到落点后,引信引爆扩爆药柱,将弹体炸开,使弹内黄磷抛散在空中,与空气中的氧及水反应生成烟云,起掩蔽、燃烧和目标指示作用。

与北约155毫米弹药相比,国产155毫米弹药不仅威力大,而且情度更好。

除上述国产155毫米弹药之外,SH-1车载炮还能发射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GP-1型155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该弹最早亮相干2008年第七届珠海航展上,外形类似于俄罗斯KBP设计局的“红土也”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不过,GP-1与“红土地”制导炮弹也有很大不同:首先,GP-1采用了体积更小的激光末制导导引头,所以头部看起来更尖锐一些,空气阻力更小;其次,GP-1前后弹翼的末梢都有开口和后端切尖,类似于美国“铜斑蛇”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的弹翼;再次,GP-1在已有的半主动激光制导基础上增加了复合制导和高精度毫米波制导,并且还发展出卫星制导方式,因此其打击精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

从具体结构上看,GP-1制导炮弹共分为三段,前部是制导控制段,炮弹激光末制导头和控制翼就布置在这个舱段,这个部位有5个电钮需要在发射前设定,其中2个电钮用来设定弹道,另3个用于设定激光密码,这个舱段长度约占弹体总长的1/2;中部是战斗部段,是一段直径均匀的平直舱段,其长度约占弹体总长的1/4;后部是稳定助推段,这个舱段前后布置有口径环,稳定翼之间有4个小型固体火箭助推器且公用一个尾喷口,其长度为弹体总长的1/4。由于该弹属于炮射制导炮弹,因此采用了弹翼折叠技术,弹体前部制导头,后部是能向前打开的控制翼,前翼后掠角为10度;弹体尾部是能朝后张开的稳定翼,稳定翼的后掠角为30度,前后弹翼呈X X布局。

GP-1型制导炮弹弹长1.305米,重52千克,战斗部为高爆式或聚能装药,射程为4~20千米,命中率为90%,射速2~3发/分,最大战场捕获角度为±15度,最小盲区仅40米,抗过载能力高达10000g。GP-1制导炮弹可攻击的目标包括:时速不超过36千米/小时的敌方静止或运动的坦克、火炮、步兵战车及装甲车辆;野战工事、指挥所和掩体;静止或运动的舰船和水陆两栖坦克(时速不超过36千米/小时);永久或临时的桥梁和渡口;其他重要目标。

在采用GP-1型制导炮弹后,SH-1车载炮作战时无需试射就能达到90%的首发命中率(在10~12千米的距离上,激光制导炮弹更无需弹道气象资料准备就可以精确命中目标),火力突然性和精度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作战时,为SH-1

车载炮提供激光目标指示的既可以是车载或机载激光指示器,也可以是前方炮兵观察员携带的激光指示器(重量为10千克,测距精度为10米,为三脚架结构,很便于单兵携带)。

一个好汉三个帮

尽管SH-1车载炮技战术性能优异,但要将性能充分发挥,还需大的系统支持。据称,SH-1车载炮是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炮兵营包括4个炮兵连,共24辆SH-1车载炮(每连6辆);1辆营指挥所/火力指挥车;4辆连指挥所/火力指挥车;1辆气象测量雷达车;1辆弹道定位/校射雷达车;4辆前沿观测/搜索车;4辆后勤&维修车。其中前沿观测/搜索车是由WMZ-551型6×6轮式装甲车改装而来,其举升式CCD摄像机(置于车体中部战斗室)拥有广阔的视界,镜座向下收起时还有装甲舱盖闭合防护。此外车上还配有激光测距机、热像仪和卫星定位接收机。WMZ-551型装甲车拥有良好的越野机动性及浮渡能力,最大公路速度85千米/小时,车前部驾驶舱上方设有1挺12.7毫米机枪。如果有必要,炮兵营还可以配备无人机来增强目标探测能力。

此外,在火力支援需求较低的场合,SH-1车载炮还能以独立炮兵连的编制进行作战。这时的炮兵连主要装备包括6辆SH-1车载炮;1辆连指挥所/火力指挥车;1辆气象测量雷达车;1辆弹道定位/校射雷达车;1辆前沿观测/搜索车;1辆后勤和维修车。

综上所述,SH-1车载炮具有异常强大的作战能力,而且技术非常先进,完全可以与西方同类装备媲美,况且SH-1还有价格优势。据外媒报道,SH-1良好的性价比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的浓厚兴趣,甚至有些国家已经采购。

国内外155mm榴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155mm榴弹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概述 榴弹是现代战争中陆军火力的骨干,它能对付空中、地面、水上等各种目标,如空中的飞机、导弹;地面的各种建筑物、工事、火力点、铁丝网、雷场、坦克、装甲车辆、人员;水上的各种舰艇、船只等。 目前世界各国研制或装备的榴弹种类很多,为了科研、设计、生产、保管及使用的方便,榴弹可以象一般榴弹按口径、对付目标、装填方式、稳定方式和作用效能等方式来分类。以下仅按作用效能分类,将榴弹分为三种榴弹: ①杀伤榴弹——侧重杀伤作用的弹丸,弹壁较厚,弹体质量较大,炸药威力也较大。 ②爆破榴弹——侧重爆破作用的弹丸,弹壁较薄,炸药威力大。 ③杀伤爆破榴弹——兼顾杀伤、爆破两种作用的弹丸。其中远程杀伤爆破弹在炮兵弹药中成为压制兵器的主要弹药,也是目前弹药发展中较为活跃的弹药。 19世纪中叶以来,硝化棉、苦味酸、梯恩梯和黑索今等现代火炸药相继在榴弹中应用,使榴弹的射程与威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1945年,弹丸的长度由3倍口径加长到了4~5倍口径,弹尾部由圆柱形改进为船尾形,从而形成了现代榴弹的雏形。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弹丸设计、弹体材料、炸药、引信、增程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代榴弹已突破了“钢铁”+“炸药”的简单配置,在高新技术条件下正引领着现代弹药“远、准、狠”的主要发展方向,形成了一系列远程榴弹。 二、研究现状 近些年弹药发展的特点是:将功能单一的榴弹改用多功能战斗部,使其能攻击多种多样的目标;采用底部排气技术、火箭增程、复合增程技术等来提高大口径榴弹射程;大力发展子母弹技术;研制攻击坚固目标和深埋地下目标的战斗部;将制导技术引入常规弹药提高榴弹、火箭弹的打击精度。所以,就弹药产品结构来看,所表现出的特点是:弹种数量迅速增加;具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弹种越来越多;远程、增程弹种不断涌现;功能各异的特种弹(炮射侦察弹、毁伤评估弹、巡飞弹)层出不穷。大口径火榴弹药,无论从装备还是从研制看,均呈多弹种齐头并进的局面,各发挥各的功能,互为补充。榴弹、火箭弹、航空炸弹和地雷都有子母弹弹种。为实现远程打击,火箭增程弹已成为美国榴弹炮用远程弹药的主要弹种,许多国家正在研制能够打得更远、更准的弹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

火炮知识

火炮一般常识 炮兵是战争之神,火炮是炮兵的主战装备。 火炮指以发射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火炮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可对地面、水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压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摧毁各种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各种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 一、一般构造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组成(以加农榴弹炮为例)。 炮身部由身管、炮尾、炮闩和炮口制退器组成。如图所示。 1身管,2被筒,3制转键,4闩体,5炮尾,6导箍,7炮口制退器。 1、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及飞行方向,并使弹丸旋转(滑膛炮的弹丸一般不旋转)。炮尾用来盛装炮闩。 其中炮身炮膛内往往刻有膛线,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 炮膛的膛线是按螺旋形刻制的,有等齐和渐速两种缠度。带等齐缠度膛线的炮膛,其特征是阴线相对于炮身轴线的斜度是个常数。炮身轴线是沿炮膛中心贯穿炮膛全长的一条假想线。渐速膛线是指阴线与炮身轴线间的斜度是不断变化的,越向炮口斜度越大。渐速膛线,在身管内的火药气体压力达到最高点时,可用于减少弹带作用到阳线上的压力,从而保证弹丸在离开炮口前能获得足够的转数。使用渐速膛线在理论上的好处是,比较短的身管不会降低弹丸飞行中的稳定性。 炮身有膛线的火炮,其相应使用的弹丸的尾部包覆有一层材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卡入弹带并在弹带上刻出与阳线断面相应的凹槽,迫使弹丸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以保持其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即提高了炮弹打击精准度。 凸起的膛线称为“阳线”。不包括阳线深度的炮膛直径就是用于衡量身管、也就是武器的口径的尺度。膛线的用途是在弹丸穿越炮膛时使弹丸旋转。弹丸上配有用比膛线软一些的材料制成弹带。当弹丸向前运动时,膛线嵌入弹带,膛线在弹带上刻出的凹槽的形状与阳线断面相应。弹带上被刻出的凹槽被迫沿膛线扭转的路线运动,从而使弹丸旋转。在决定膛线深度时必须解决两个彼此矛盾的要求。一方面,深阴线更有利于为弹丸穿过炮膛时导向并能减少膛线的磨损。但是另一方面,浅阴线更容易使弹带嵌入膛线,而且由于弹丸飞出炮口时留在弹带上的刻槽较浅,因而可减小弹丸在飞行中的空气阻力。 炮身有膛线利于提高弹丸打击精准度,但是有膛线则弹丸所受阻力增大大,不利于提高其初速。相反,滑膛炮由于炮身无膛线,弹丸初速大,击中同等距离的目标时的威力大穿甲效果好,利于攻击坦克等。 此外,加农炮炮口通常带有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即炮口上带孔的大于身管口径的“帽子”,用以减少后坐力,有的能减少50%以上的后坐力。 2、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现代火炮大都采用半自动炮闩,有的采用自动炮闩。 火炮自动机的功能及作用过程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目标的机动性能不断提高,要求火炮实现发射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以提高发射速度,并改善炮手的操作条件。 根据火炮发射过程自动化的程度,可分为自动炮、半自动炮和非自动炮三类。 火炮发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动作:击发、回收击针、开锁或开闩、抽筒和抛筒、供弹、输弹、关门和闭锁等。凡自动完成上述动作,并构成射击循环的火炮,称为自动炮。例如某些中、小口径高射炮、舰炮

中国SH5型105毫米车载榴弹炮

目前世界上装备的压制火炮主要以北约的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为主。从火炮的最大射程看,155毫米榴弹炮为20~70千米,105毫米榴弹炮为12~20千米,两者匹配使用更经济,更符合军队体制的需要。从作战使用和需求看,压制火炮的射程覆盖范围要全面。虽然不同身管长度的155毫米火炮在射程上可以调整,但其重量、体积等因素难以满足营连级压制火炮的使用要求,因此需要配置口径和体积重量较小的压制火炮。就目前装备情况和未来发展看,同时配置155毫米和105毫米口径压制火炮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和传统的履带式和牵引式火炮相比,车载榴弹炮以其重量轻、战术机动性能好、威力大、列装成本低、操作维修方便等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新型压制火炮的选择。它以各种越野卡车底盘作为机动和作战平台,并配以先进的火力、火控和指挥系统。法国、瑞典、英国、以色列、荷兰等国相继研制了口径为105毫米和155毫米的车载榴弹炮, 以满足本国装备更新和国际军贸市场的需求。 我国车载炮的发展紧跟国际步伐,北方工业公司先后研制了SH1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和SH2型122毫米车载榴弹炮。SH1车载榴弹炮,采用52倍口径155毫米火炮身管,可发射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155毫米各型弹药和北约标准弹药。SH2车载榴弹炮采用122毫米火炮身管,可发射北方工业公司研制的122毫米各型弹药。

SH2车载榴弹炮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军贸市场,我国近期又开发出了SH5型105毫米车载榴弹炮,以满足在这一通用口径领域市场上的需求,也为我国车载炮家族增添了一名新丁。该炮具有更加出色的性能,在车载炮发展史上写下了精彩的 一笔。 系统概况

中国SH-2车载榴弹炮

现代战争正由机械化战争向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战争转变,军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对赢得战争胜利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陆军的主要力量,地面压制火炮仍是未来地面战场上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是最终占领敌方区 域并取得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 传统牵引式火炮在战场上的机动能力差,几乎没有越野能力,生存能力低,即使进行信息化改造也难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何况还有"机械化"障碍。自行火炮(包括履带式及轮式有装甲车体和炮塔的自行火炮)虽然越野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但战略机动性能差,沿既有交通公路网机动的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并且价格昂贵,全寿命使用费用高,即使是经济强国和军事大国也难以大量装备。美国最终停止了研制多年的"十字军战士"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发展计划,采购价格过高和系统重量太大是重要原因。

上世纪90年代法国研制出"恺撤"155毫米车载式自行火炮,诞生了"火炮与汽车结合"的车载炮。这种自行火炮,新颖而巧妙地将"车/炮"合二为一,在实现了火炮机动性的同时,为信息化提供了优良的载体,同时满足了武器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两个性能,具有较强的战略机动性和沿既有道路长途奔袭的机动性,而且价格低廉。 战略机动性能优异车载火炮与履带式(或轮式有装甲车体和炮塔的)自行火炮、牵引式火炮相比,在重量、外形尺寸上有明显的优势,更适于空降、空运,战略机动性好。 良好的信息化、数字化设备机动平台车载火炮"车炮一体"的结构形式,有较充裕的空间,不仅能够为各种信息化、数字化设备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的选择,还能为这些设备提供电源、液压源和高压气源,为提高火炮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这样,车载火炮就不是车与炮简单结合在一起的产物,而是车与炮 融为一体,数字化、自动化了的新概念火炮。

国产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国产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随着小规模局部战争成为当前战争的主要形式,武器装备如何适合城市巷战、反恐怖活动,武器装备如何提高机动性、快速部署能力等问题曾一度成为全球军方的“拦路虎”。适者生存,轻型装甲车辆以其良好的战略机动性能走上前台,并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越来越快。不过,轻型装甲车辆不能搭载重型火力是它的先天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适合它的大威力上装武器系统应运而生。在中国北方公司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也不失时机地针对不同作战环境及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推出了一系列以30毫米口径自动炮为主炮的炮塔武器系统,最终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部分系统填补了国内同类武器装备发展的空白,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成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更注重装备实用性的系列化装备研发之路。 武器系统共同特点 系列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的研制自2002年开始。经过多轮样机研制。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有HJ-8/30毫米弹炮武器系统、轻型装甲车辆顶置武

器站,以及30毫米自动炮单人炮塔武器系统等。这一系列炮塔武器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配置了具有弹种自动转换及首发弹药自动装填功能的30毫米自动炮,可实现双路单向供输两种弹药的射击功能。 该30毫米自动炮弹种配置齐全,有穿甲弹、杀伤爆破榴弹等多个弹种,具有连发和点射功能,连发射速高,每分钟不少于300发。能够对地面轻型装甲目标、简易防御工事、有生力量实施有效打击,以及对空目标实施打击威慑,而且该炮重量较轻,可满足绝大多数轻型车辆的作战使用要求。该系列化炮塔之所以选择该火炮作为主炮,正是它有着这样出色的火力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第二,配装通用车载并列机枪。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并列机枪可选择5.8毫米或7.62毫米口径,实现与30毫米自动炮的火力互补。 第三。采用通用系列化的座圈。设计接口通用性较强。具备对多种车辆底盘的适装能力,能通过配装不同车辆底盘,满足各种不同的作战任务。 第四,采用能够与底盘防护能力协调一致的可升级防护设计,满足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车辆的防护要求。 第五,配置烟幕弹发射装置,为系统提供辅助防护。 HJ-8/30毫米弹炮武器系统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国内牵引火炮型号及识别 我军压制兵器中牵引火炮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仿制、改进到自主研发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各型牵引火炮类别繁杂。这些火炮,有用于装备我军炮兵部队的,有专用于外贸出口的,使同一型火炮会有不同的定型代号。关于我军炮兵装备,在上个世纪的1987年,根据形势的需要,总参谋部颁布了《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一些80年代仍现役的火炮装备取消了建国初期沿用的年式型号命名办法,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另外,一直以来各型外贸出口炮兵武器的命名也和国内装备差异很大。如何在众多火炮型号中对号入座或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呢?只要掌握其各自的特征,从外形差异即可辨别。外形识别,一般从火炮的炮口制退器、炮闩类型、反后坐装臵布臵形式、炮架等结构以及加工工艺几点入手。 榴弹炮 1954年式12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M-30式122mm榴弹炮,于1954年定型,后由1954年-1式122mm 榴弹炮取代。炮尾采用手动断隔螺式炮闩,身管外有被筒,没有炮口制退器。反后坐装臵上下布臵,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构件铆接起来的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有活动小防盾。高低机安装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夏用驻锄为折叠式。54式榴弹炮的批生产型有改进,将铆接大架改为了

焊接大架。 1956年式152mm榴弹炮 该炮仿自前苏联D-1式152mm榴弹炮,1953年起按照前苏联技术资料试制,于1956年定型。D-1式152mm榴弹炮是前苏联M-10式榴弹炮的减重改进型,也就是使用较轻一些的M-30榴弹炮的炮架改进M-10榴弹炮而成。因此,56式榴弹炮的炮架和54式榴弹炮炮架完全相同,除炮身和反后坐装臵略有不同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56式榴弹炮为减小后座动能在炮口采用了双室冲击式炮口制退器。 PL54A式122mm榴弹炮(原名为1954年-1式122mm榴弹炮) 该炮是在1954年式122mm 榴弹炮基础上的改进型,1966年设计定型,1981年生产定型。该炮结构与1954年式122mm榴弹炮相同,改进外形部分主要是:大架由箱形构件铆接工艺改为焊接,取消折叠式夏用驻锄,冬夏用驻锄合并为单一驻锄,牵引环改为牵引杆。方向机增加轴承,采用组合式螺筒。增加气刹车装臵,将架尾滚轮改为包胶折叠式滚轮。

俄罗斯2S35式“联盟”—SV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f18245554.html, 俄罗斯2S35式“联盟”—SV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作者:岳松堂宋新彬 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03期 2S35式“联盟”-SV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俄罗斯陆军自苏联解体20多年后完成研制的首 款新一代大口径远程自行榴弹炮。该炮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大量的高新技术,综合战术技术性能和信息化水平比俄陆军现役最新型2S19式“姆斯塔”-S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有跨越式提 高。 苏联/俄罗斯陆军历来重视火箭兵炮兵的特殊地位,并将其誉为“战争之神”,在火箭兵炮 兵建设上采取分级建设、层层加强的做法,素有“大炮兵主义”传统。20世纪80年代末,俄陆军开始列装当时十分先进的2S19式“姆斯塔”-S(用俄文字母时为2C19式“姆斯塔”-C)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使其保持了世界一流的火力打击能力。然而,前苏联20世纪90年代初解体造成的混乱政治局面和恶化经济形势,使俄陆军现代化建设几乎陷于停滞,致使其火炮性能和信息化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2000年前后,随着北约国家陆军普遍开始装备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俄陆军47倍口径的“姆斯塔”-S 152毫米榴弹炮在射程、精度和信息化水平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该炮使用底凹弹时最大射程仅为24千米,使用底排弹时也只有29千米;而西方发达国家此时比较先进的15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已普遍达到40千米以上。这使俄罗斯不得不奋起追赶,2S35式“联盟”-SV(用俄文字母时为2C35式“联盟”-CB)152毫米自行榴弹炮便应运而生。 发展过程 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中央科学研究所(位于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就一直牵头研制 2S35式“联盟”-SV 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火炮跟踪随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火炮跟踪随动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车载武器随动系统设计 二、设计任务:设计一个随动系统,使其发射端口 在要求的精度和时间范围内跟踪 目标. 三、设计计划:1.查阅相关资料 2.确定设计方案 3.进行设计并定稿 四、设计要求:要求设计的随动系统在跟踪过程 有足够的稳定性与快速性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摘要 随动控制系统又名伺服控制系统。其参考输入是变化规律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随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被控量按同样规律变化并与输入信号的误差保持在规定范围内。这种系统在军事上应用最为普遍.如导弹发射架控制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等。其特点是输入为未知。 本文对一个随动系统进行研究,在准确把握研究的方向基础上,始终以系统的高运行性能为目标,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这三者之间的固有矛盾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建立模型,元件确定,参数分析,串联校正四大模块,整合自动控制理论的各个知识点,包含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大部分内容,知识点相互穿插,紧密联系,并有机结合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目录 一系统设计的步骤――――――――――――――――――――――――― 1 1.1 设计方案―――――――――――――――――――――――――――1 1.1.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 1.1.2 系统的构造――――――――――――――――――――――――1 1.2 系统的方框图及开环传函――――――――――――――――――――5 2.1系统方框图――――――――――――――――――――――――――5 2.2系统开环传函―――――――――――――――――――――――――6 1.3 火炮系统的工作过程――――――――――――――――――――――6 1.4 性能指标的确定――――――――――――――――――――――――6 二控制系统方案和主要元部件的选择―――――――――――――――――7 2.1 系统方案―――――――――――――――――――――――――――7 2.2 元部件选择――――――――――――――――――――――――――7 三开环增益和静态误差计算―――――――――――――――――――――8 3.1 系统无测速反馈――――――――――――――――――――――――8 3.2 系统加入测速反馈―――――――――――――――――――――――8 3.2.1劳斯判据分析――――――――――――――――――――――――9 3.2.1 根轨迹分析――――――――――――――――――――――――9 3.2.3频域分析―――――――――――――――――――――――――10 3.3 静态误差的计算――――――――――――――――――――――――11 四动态分析和校正装置的设计――――――――――――――――――――13 五结论――――――――――――――――――――――――――――――15 六设计体会――――――――――――――――――――――――――――16 七参考文献――――――――――――――――――――――――――――17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牵引火炮发展现状 在历史上,牵引火炮与自行火炮系统相比,其缺点是进入和撤出战斗较慢,且易受到反炮兵火力的打击。技术对克服这些缺点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多数现代牵引火炮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进入和撤出战斗。 生产商们目前正致力于减轻105mm和155mm火炮系统的重量,并增大其射程。尽管自行火炮系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牵引火炮由于具有以下两个优势而备受欢迎: ●牵引火炮重量轻,使105mm榴弹炮和某些新一代武器系统(如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M777式155mm榴弹炮)可用UH-60“黑鹰”等战术直升机吊运部署。牵引火炮适合快速反应部队、空中机动部队和两栖作战部队使用。以美国为首的驻阿富汗联合部队使用的火炮系统就是用飞机运送到阿富汗,并用直升机吊运部署,支援战术级军事行动。 ●牵引火炮比自行火炮价格便宜,使用费用也低。对所有陆军部队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不需要机械化部队的陆军部队而言。 采用计算机火控系统,能够保证首发命中概率,减少对目标产生某种毁伤效果所需的时间和弹药。采用52倍口径155mm火炮系统和远程弹药,使敌方很难有效地发挥反炮兵火力,除非敌方也装备了类似的远程火炮系统以及采用雷达和无人机实时提供目标信息的指挥控制系统。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了M198式155mm牵引榴弹炮,那时伊拉克还没有反炮兵的能力。 155mm轻型榴弹炮 英国BAE系统公司地面系统分部研制的155mm轻型榴弹炮(美国将其定型为M777),是世界上第一种重量低于4218kg的155mm榴弹炮。该炮使用大量钛铝合金,因此重量减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把155mm轻型榴弹炮作为“维克斯”项目,研制一种射程与美国M198相同但重量小于4000kg的可用各种战术直升机吊运的155mm牵引榴弹炮。M198重7163kg,只能用美国陆军的CH-47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CH-53式重型运输直升机运送,因此限制了该榴弹炮的战术部署。M777能用陆军的UH-60式“黑鹰”突击直升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型MV-22式“鱼鹰”倾斜旋翼机吊运。1997年,美国陆军/美国海军陆战队轻型155mm(LW155)联合项目选择该榴弹炮来替换M198,美国维克斯公司因此而获益。根据5年工程与开发合同,美国陆军订购了9门炮,首门炮2000年6月交付。2002年11月,该公司获得了一份价值1.32亿美元的94门M777小批量试生产合同。2004年12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完成了对该炮的作战试验,在试验中,4门生产型M777榴弹炮发射了近12000发炮弹。 M777榴弹炮采用39倍口径身管,发射普通榴弹的射程可达24.7km,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能达到30km。生产型M777将配备通用动力公司的牵引火炮数字化/数字火控系统,命名为M777A1。该火控系统能为射击指挥中心提供定位、定向基准和数字通信。M777A1榴弹炮脱离拖车后能在4min内发射首发炮弹,在25km的射程上,圆概率误差为50m,不需要试射。软件和硬件升级后,该榴弹炮能发射“神剑”制导炮弹,改进型将定型为M777A2。陆军的首批M777A1式榴弹炮于2006年8月装备第25步兵师第2旅第11野战炮兵团第2

车载火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在未来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战场中,当我方火炮进行发射时,敌方先进的监视和侦察技术会迅速而准确地确定出我方火炮的发射位置,并采取有效的反击摧毁我方的火炮阵地。因此,未来的自行火炮系统必须从过去传统的相对静止的战术转变为高度机动的战术,在最短时间内以强大的火力同敌人迅速交战。轮式自行火炮在现在及未来的战场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了介绍轮式自行火炮,阐述其产生,装备现状,独到之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轮式自行火炮,历史,装备现状,独到之处,发展趋势 1.历史发展:

早在二战时期,轮式自行火炮就已投入战场使用。如在1933年,苏联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喀秋莎”轮式自行火箭炮,令德军闻风丧胆,成为当时苏军主要的火力突击力量。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为苏军最终赢得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喀秋莎”轮式自行火箭炮与T-34坦克一样成为当时战场上赫赫有名的武器。在随后的年代里,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一些采用轻型汽车底盘的轮式自行榴弹炮、火箭炮和迫击炮,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从上世纪70年代起,自行火炮逐渐成为火炮发展的主流,但履带式几乎成为自行火炮的唯一模式,轮式自行火炮收到冷落。到80年代,由于世界各地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加大且战场分布广,因此快速反应部队从美国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2003年,英国陆军向阿富汗战场派遣了一支装备新型120毫米轮式自行火炮的部队。这是英国2003年初刚刚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轮式自行迫击炮系统。该炮在阿富汗战场突出显示了它射程远、精度高、机动能力强等特点。当该炮配用精确制导追击炮弹时,多次有效地摧毁了远距离的装甲车辆。这种制导炮弹内装多枚子弹药,炮弹的头部装有半主动激光导引头,根据需要还可换装红外导引头,最远可摧毁15千米以外的目标。由于该炮的底盘是在LAV型8×8轮式装甲车底盘的基础改进而成的,它同LAV装甲车一样具有两栖能力。车轮无内胎,被击伤后仍可以20千米的时速行驶200千米,或以40千米的时速行驶40千米。在水中行驶时,由车体后下部的单螺旋桨推动,时速可达10千米。

法国M1927式85毫米野战炮

法国M1927式85毫米野战炮 团级压制火炮可以选择法国85榴弹炮 适合民-国-的交通状况和国-防-军运输条件、国-防-军-团级压制火炮最好选择3英寸级别的,建议全套引进并取得授权生产法国M1927式85毫米野战炮。 M1927式85毫米榴弹炮是法国施耐德公司在1925年研制成功的榴弹炮,1927年希腊购买了此炮,命名为M1927式85毫米榴弹炮,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腊陆军最先进的一款火炮。 M1915/27式85毫米榴弹炮是法国施耐德公司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而研发出来的新式火炮,她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制.造技术——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现在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也没几个),极大的减轻了火炮的重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榴弹炮多采用的单脚式炮架,射击的角度很窄,而M1925/27式榴弹炮采用了开脚式炮架,使得方向射界高达54度。此炮还使用了炮口制退器,缩短炮身制退系统所需行程,减轻了炮架的重量。 法国施耐德式M1927式85毫米榴弹炮 口径:85毫米 最大射程:15.15千米 初速:670米/秒 弹丸重量:10千克 高低射界:-6度—65度 方向射界:54度 身管长:2.96米34.8倍口径 战斗全重:1985千克 性能十分优异,完爆德军同口径级别的产品,性能参数比德国105mm口径的榴弹炮差不了多少,重量却轻了一倍半,毛子20年后的D-44以及兔子30多年后山寨毛子的D-44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仅仅比M1927式榴弹炮射程多了500米,可见这款炮的优秀。 此炮的技术比前代火炮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自紧式炮身制作技术,使炮身重量减轻开脚式炮架以及驻锄,由于开脚式炮架使得炮身制退行程可以加长,因此可使用更高威力装药以及大仰角设计气压式制退机构的实用化炮口制退器,缩短炮身制退系统所需行程,特别是自紧式炮身制作技术,鬼子在一战后陆军炮兵主力仍然是日俄战争时期向德国购买授权生产的三八式野炮。由于鬼子国内技术落后且研发进度缓慢不得已向国外买进最新技术来改良日本现有的制炮工艺。 日本陆军本来以法为师,普法战争高卢鸡败了,立马以德为师,一战德国输了个底朝天,本着向最强者看齐,又由德粉变法粉,因此大量从法国购买装备引进技术,鬼子二战中火炮原型大部分来自法国,如开脚式驻锄,火炮自紧法、内镗自由交换法、炮口制退机等。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美军现役野战火炮和迫击炮系统详解 自行火炮及其保障系统 M109A6式“帕拉丁”155毫米自行火炮为重型师和装甲骑兵团提供主要的间瞄火力支援。与之前的M109型号类似,M109A6式“帕拉丁”采用全履带装甲车体。当前,对“帕拉丁”的配置进行了成功的改进,主要包括:一是大面积的调整了原有的M109A2/A3车体底盘,二是配备下文将要介绍的全新的炮塔。 “帕拉丁”配有1套用以进行弹道计算和武器控制的车载自动火控系统、1 套火炮定位与导航系统和数套保密无线电通信系统。它采用改进型M284 式身管和M182A1 式底座,此外,还改进了自动推进系统、弹道解算和核生化防护系统等,提高了乘员的微光夜视能力,内置了测试检验设备。对底盘的更多升级改进还包括加装1 套用于快速部署和撤收的摇控行军固定器、1 根用以帮助支撑新型炮塔的扭转杆和1 部带有改进型冷却系统的低温隔离发动机。 与早期的M109系列相比,“帕拉丁”在陆军武器库中被描述成第一种数字化的战斗车辆,它提高了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杀伤能力和可靠性。 与之并行的,美国陆军军费结构调整后的努力成果还可见于M992A2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 最基本的M992A0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工业界的一个研发项目,以提供野战自行炮兵部队发射阵地保护,因为它能迅速地执行紧急的弹药再补给和保障。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系统于1983年定型并投入生产,它也是基于M109榴弹炮底盘,这可以使其具有与所保障火炮单元相匹配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特性,从而保证再补给物资的及时到位。该系统与陆军的M109A6式“帕拉丁”自行榴弹炮实行一对一的成对使用。 M992 系列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主要设计用以为M109 系列榴弹炮提供弹药补给,也可担负其它型号火炮的弹药补给任务。该车到目前为止共生产了3 种型号,即M992A0、M992A1 和M992A2。M992A2 式野战炮兵弹药补给车是一种履带式、铝质装甲、柴油动力弹药补给车,

火炮自动机

火炮自动装填考试试题 1.1阐述大口径自行榴弹炮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内涵. 答: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衡量大口径自行榴弹炮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主要是看其3个方面:1.自动装弹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其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3.以及自动瞄准的自动化水平.。 ①衡量涉及火炮自动装弹,其基本内涵就是能够提高自行榴弹炮系统的爆发射速和持续射速,大大缩短战斗反应时间,减轻乘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战斗效率,简化战场操作,提高自行榴弹炮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②涉及其指挥控制系统,其基本内涵就是接受武器系统指挥中心发出的装填弹种,药号,允许装填等命令,或者装填手依据战场需要发出装填命令,实施将弹丸,发射药从弹仓,药仓取出,送入炮膛并保证弹丸正确卡膛,发射药的定位全过程的机构动作控制。并将弹药装填系统的状态与弹仓中余弹,药仓中的余药等弹丸,发射药管理情况实时地上报给武器系统指挥中心。 ③涉及自动瞄准,其内涵就是自动或人工输入初始参数,自动完成倾斜修正,在配置定位定向系统后自动赋于射向。 1.2简要论述坦克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基本思路。 答: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空中多元导航系统,以C 4 ISR为基础的自动化指挥系统以 及多型普火炮武器平台指挥系统的发展,赋予了战时网络新的作战功能。通过战时网络的实时指挥与控制,可实现战场情报信息共享,以及全战场兵力的指挥控制。现时局部战场诸兵种的联合作战。 网络环境下新的作战样式多样化,提高了火炮武器装备自动化,精确化,轻型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为各种火炮武器作战平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火炮武器平台信息化的实现,不仅要求对“外部”的信息化,而且要求“内部”的信息化,要求在火控系统与指挥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上,还包括网络通讯与网络指挥功能系统,以适应未来数字化战争需要。火炮武器平台“内部”的信息化,则要求武器内部的机械系统向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机械系统应该能在中央计算机的管理下,根据所面临的战斗任务,战场环境,目标特征,实现自动瞄准,自动选择弹药类型和数目,自动弹药装填入膛和发射,弹药自动补给,工作状态可视化,故障自我诊断与容错控制,最终实现对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 1.3简述大口径自行榴弹炮弹药自动装填系统和坦克火炮自动装弹机的基本设计要求。 答:1.大口径自行榴弹炮弹药自动装填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是: ⑴爆发射速:不小于3发/15s。最大射速:8~12发/min。 ⑵具有根据射击指令自动选择弹丸类型,装药种类及模块数的能力,可在任意高低,方位射角下进行弹丸和装药模块的自动装填和发射,不会妨碍身管的高低运动和炮塔的360°回转。 ⑶可处理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弹丸,包括制导炮弹。

中国式“凯撒”——SH-1车载155毫米榴弹炮

在今年的第十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展示7其研制的SH-1型155毫米车载式榴弹炮。尽管这不是该炮第一次亮相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但仍旧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更有不少国家的军方人士固着中方参展人员询问该炮的相关情况,SH-1车载炮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景十分光明。 52倍口径革命和车载榴弹炮的兴起 155毫米原本是北约军队军师级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一个标准口径,华约军队以及中国军队装备的类似火炮是152毫米加榴炮。但是在苏联解体、华约消亡之后,西方的155毫米榴弹炮不但迅速抢占了原先苏联人的市场,而且还使155毫米口径成为世界范围内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标准。以致谁要想在国际上出口自己的大口径火炮时,必须将口径定为155毫米。这点就连俄罗斯也不能超脱在外,其针对国际市场研制的大口径火炮就是155毫米,白用的则是152毫米。与之相关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射导弹也分为两种口径,一种是出口型155毫米,一种是自用型152毫米。 北约在定好大口径榴弹炮的155毫米口径之后,又对身管长度做了统一规定。不过,随着军队交战距离的不断扩大,155毫米身管长度也先后经历了3次变化,包括39倍口径、45倍口径和52倍口径。其中39倍口径是1963年北约诸国根据签署的《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确定的身管长度,采用18.85升药室。《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使北约在大口径压制火炮上首次达成一致,基本实现了通用化,后勤负担大大减轻。但是,《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规定的指标实际过于保守,欧洲各国认为此规格的155毫米炮射程较近,并不能满足作战要求,因此一直寻求更长的身管,以求达到更远的射程。 45倍口径并非是北约提出的,而是加拿大天才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博士在1975年设计成功GC-45型155毫米榴弹炮时确定的一个口径,采用23.5升药室。该炮配合布尔全新研制的全膛底排榴弹使射程从39倍口径火炮的24千米跃升到了39千米,一时引起世界震动。此后世界上很快出现了多种采用45倍口径的i55毫米榴弹炮,如著名的南非G5/G6和奥地利GHN-45等。 但是在使用中人们发现,45倍口径身管和23.5升药室容积的比例过小,导致火炮发射药相对燃烧结束位置的距离过于接近炮口,结果就是发射药并未燃烧便冲出炮口,使得在发射全膛底排榴弹时射弹散布不够理想;并且炮口压力过大,对观瞄设备和火炮操作人员有较大损害。正因如此,45倍口径从未正式成为标准。直到1987年北约重新修订了《联合弹道谅解备忘录》,将新一代155毫米压制火炮的技术规格定在了52倍口径、23升药室容积,才很好地解决了45倍口径火炮的问题(和布尔博士设计的45倍口径火炮相比,新标准的155毫米火炮虽然最大射程仅提高1千米,但是内弹道总体设计更趋合理、弹丸落点散布精度和身管寿命指标成倍提高、发展潜力更大),并且由此引发了“52倍口径革命”。此后,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风靡全球,成为世界标准。 与52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几乎同时兴起的是轮式车载炮。大家都知道,最初的155毫米榴弹炮要么是牵引式(包括带辅助推进系统的型号),要么是履带式自行式。但这两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牵引式155毫米火炮机动性能差,在反炮兵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牵引火炮的生存力受到了极大挑战。辅助推进系统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问题,但并非是根本性的,而且增加的子额外系统使火炮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增加的重量也加大了牵引和火炮进出阵地的难度;履带式155毫米自行火炮虽然机动性好,能够实现“打了就跑”,但其整车重量太大,远程快速部署比较费劲(如履带式车辆难以长时间行军,需要依靠轮式车辆进行运输)。

昙花一现_漫谈我国68式122毫米榴弹炮

我国122毫米榴弹炮的发展历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仿制到第一门自主研制的122毫米榴弹炮装备部队,坎坎坷坷经历了近三十载。在这诸多设计方案和各种试验样炮组成的漫长研制过程中,一款液压122毫米榴弹炮(液压技术榴弹炮)就犹如一个节点:它虽昙花一现、转瞬即逝,但却别具特色,耐人寻味。 在曲折中诞生 我军步兵师炮团最早配属的122毫米榴弹炮除从苏联购进的M1938(M-30)式122毫米榴弹炮外,还包括按照其技术数据仿制成功的 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这种火炮代表二战后期火炮研发技术水平,其战技性能大家应当耳熟能详。54式榴弹炮于1954年由黑龙江某厂仿制成功,并大量装备我军炮兵部队,在我军师级火炮里属火力骨干。进入50年代末,由于54式榴弹炮战技性能已不能满足炮兵作战需要,也比较笨重,炮兵部队强烈要求研制新的122毫米榴弹炮。根据部队要求,该厂于1958年提出研制任务,打算在原有122毫米火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经过几年 的研究试验,研制成功1963式122毫米榴 弹炮,但该炮存在火炮发射后喷射尾焰、 整炮重量大、发射时缓冲不可靠等问题, 因此没有正式定型。 在黑龙江某厂未研制出性能良好火炮 的情况下,此任务转由山西机床厂重新研 制,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并提高射程的要 求。该厂在63式火炮的基础上改进设计、 调整结构。由于火炮总体论证不足、技术 储备不够等因素,火炮重量虽然减轻下来 了,但出现了火炮发射时跳动,大架稳定 性差和反后坐装置易失效等问题。加之 “文革”运动干扰,此次研制任务再次下 马。 当国内研制新型火炮屡屡受挫的时 候,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早已研制成功并 装备部队同类型、性能优异的新一代师级 火炮。60年代初,苏联用新型的D-30式122 毫米榴弹炮替代了M1938式榴弹炮,装备 摩步师、坦克师或空降师。美国则正式装 备了M102式105毫米榴弹炮,以取代M101 式105毫米榴弹炮,用于步兵师、空降师 和空中突击师的直接火力支持。这两型火 炮的最大射程均达到了15公里,具有理想 的360°环射能力。M102式榴弹炮为考虑 直升机吊运和空降需要,设计时运用了很 好的总体布局和独特的炮架结构,使整炮 重量减轻到了1.5吨,是当时同级火炮中重 量最轻的。美苏两国圆满完成了师级火炮 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国内相关部门只 对54式榴弹炮的部分结构、生产工艺、材 料等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改进后称为54-1 式122毫米榴弹炮。54-1式逐步取代54式 榴弹炮,后期曾装备到步兵团。该炮总体 性能虽有改善,但比54式榴弹炮没有实质 性提高。 我军炮兵装备与国外差距逐步拉大, 军方认为国内新122毫米火炮的研制工作 必须继续进行下去。1970年,军队根据现 代战争的要求,为有效提高火炮全系统的 综合性能,对新一轮火炮研制的各项战技 指标进行了调整。新研制的火炮总体性能 大致为:最大射程必须达到15公里,全炮 重量在已有122毫米火炮的基础上不能增 加,必须具备360°的方向射界,这些指标 均与美苏换代火炮基本持平。西北某研究 所和山西机床厂同时重新开始技术论证, 对火炮和弹药全系统综合分析,进行了 昙花一现——漫谈我 国68式122 毫米榴弹炮 ● 陈永建 苏式M-30式122毫米 榴弹炮,为苏联二战火 炮的杰作之一 我军装备的54-1式,122毫米 榴弹炮(bigblu/供图) 美军M102 式105毫米 榴弹炮

国产30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国产30 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 随着小规模局部战争成为当前战争的主要形式,武器 装备如何适合城市巷战、反恐怖活动,武器装备如何提高机动性、快速部署能力等问题曾一度成为全球军方的“拦路虎”。适者生存,轻型装甲车辆以其良好的战略机动性能走 前台,并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越来越快。不过,轻型装甲车辆不能搭载重型火力是它的先天不足,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适合它的大威力上装武器系统应运而生。 在中国北方公司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也不失时机地针对不同作战环境及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推出了一系列以30 毫米 口径自动炮为主炮的炮塔武器系统,最终形成了系列化产品,部分系统填补了国内同类武器装备发展的空白,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更适合我国国情、更有利于成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更注重装备实用性的系列化装备研发之路。 武器系统共同特点 系列30 毫米自动炮炮塔武器系统的研制自2002 年开 始。经过多轮样机研制。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最典型的代表作品有HJ-8/30 毫米弹炮武器系统、轻型装甲车辆顶置武 器站,以及30 毫米自动炮单人炮塔武器系统等。这一系列炮塔武器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配置了具有弹种自动转换及首发弹药自动装填功 能的30 毫米自动炮,可实现双路单向供输两种弹药的射击功能。 该30 毫米自动炮弹种配置齐全,有穿甲弹、杀伤爆破 榴弹等多个弹种,具有连发和点射功能,连发射速高,每分钟不少于300 发。能够对地面轻型装甲目标、简易防御工事、有生力量实施有效打击,以及对空目标实施打击威慑,而且该炮重量较轻,可满足绝大多数轻型车辆的作战使用要求。 该系列化炮塔之所以选择该火炮作为主炮,正是它有着这样出色的火力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 第二,配装通用车载并列机枪。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并列机枪可选择5.8 毫米或7.62 毫米口径,实现与30 毫米自动炮的火力互补。 第三。采用通用系列化的座圈。设计接口通用性较强。 具备对多种车辆底盘的适装能力,能通过配装不同车辆底盘,满足各种不同的作战任务。 第四,采用能够与底盘防护能力协调一致的可升级防护设计,满足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车辆的防护要求。 第五,配置烟幕弹发射装置,为系统提供辅助防护。 HJ-8/30 毫米弹炮武器系统 HJ-8/30 毫米弹炮武器系统采用单人、半顶置式炮塔总 体设计,乘员处于炮塔下部,通过显控终端对战场态势进行感知并进行瞄准射击,乘员的战场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较高

坦克歼击车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史

坦克歼击车与自行反坦克炮发展史 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强,大多属加农炮或无后坐力炮类型。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 1916年,第一批坦克投入战场之后,在各国军队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它们纷纷研究自己的坦克和各种反坦克武器。在此后不久,法国就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反坦克炮,起名为“乐天号”。“乐天号”反坦克炮可视为加农炮的同族兄弟,它的特点是炮管较送长,炮膛压力较大,因而其实心的穿甲弹出炮口之后,动量很大,具有足够穿透坦克装甲的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坦克的普遍使用,各国专用反坦克炮相继问世。最早的坦克装甲厚度仅有6─18毫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些中型和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已达70─100毫米。同时,反坦克炮的口径也从20毫米加大至57─100毫米,而次口径钨芯超速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破甲威力更强的弹种的诞生,也使反坦克炮的性能得到提高。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粉碎纳粹德国的集群坦克曾装备使用了上万门反坦克炮。同时,由于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的新式坦克在火力、防护能力等方面超过了德国坦克,而德国一时难以研制和生产出在性能与数量上策与苏军相抗衡的坦克,于是将一些大口径反坦克炮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变牵引式反坦克炮为自行反坦克炮,并加以较厚的防护装甲,它当时被称为“强击炮”,可以打击坦克等装甲目标,也可以象坦克一样以直射火力打击步兵、掩蔽部等地面目标。 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用反坦克导弹取代了反坦克炮,还有一些国家则用自行反坦克炮机动性和防护性较差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后者是坦克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由于安装在轮工装甲车辆底盘上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成本只有坦克的1/3左右。其机动性又远胜过其他反坦克兵器,所以它又有东山再起之势。自行反坦克炮外形与坦克很相似,但不象坦克那样注重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持的能力,而强调反坦克威力,因而在某些国家里它又被称作“歼击坦克”。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强击炮又有区别:“歼击坦克”火炮口径与坦克相近,装甲厚度和总重量一般比坦克大,炮塔多为固定式,比较笨重。 世界自行反坦克炮小传 自行反坦克炮,简单的说,就是能够自行机动的坦克炮,一般来说,其拥有一个中等性能的底盘、轻型装甲防御和一门大威力的坦克炮,能够在常规距离内摧毁敌方的坦克。

军兵种知识

军兵种知识 一、陆军 陆军,是在陆地上作战的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主要由步兵(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等战斗兵种和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专业兵种以及电子对抗部队组成。 (一)步兵 步兵是陆军中徒步或乘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作战的兵种。步兵通常由徒步步兵和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组成。 步兵的主要装备及其用途: 1、手枪。用于近距离对敌射击。 2、步枪。主要用于发射枪弹,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 3、冲锋枪。主要用于在近战和冲击时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班用轻机枪。是步兵班的主要自动武器,用于杀伤800米以内的集团目标,集中火力可射击500米内的低空目标。 5、重机枪。是步兵分队的一种支援火器,主要用于杀伤1000米以内的地面集团目标,压制敌人的火器,射击500

米内的空中目标。 6、高射机枪。主要用于射击低空、超低空目标,也可用于射击地面(水上)目标。 7、手榴弹。主要用于在近战中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8、火箭筒。一种发射火箭弹的轻型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敌坦克、装甲战车和坚固工事,杀伤敌有生力量。 9、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也可独立遂行任务。 10、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输送人员、物资、器材,也可遂行侦察和警戒任务。 此外,我军步兵部(分)队还装备有一定数量的轻型火炮、轻型反坦克导弹等火器(其性能和用途见炮兵部分)。 (二)炮兵 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反坦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炮兵由压制炮兵、反坦克炮兵、反坦克导弹、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分)队组成。 炮兵的主要装备及其用途: 1、压制火炮 主要用于压制和破坏地(水)面目标。包括加农炮、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