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第4讲 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专题一 第4讲 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专题一 第4讲 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专题一 第4讲 课后演练强化提能

(建议用时:2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高考北京卷)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2.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质量为m 的砝码,读数为F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行量的质量为F 3T 4

16π4Gm 3 B .该行星的半径为4π2FT 2m

C .该行星的密度为3πGT 2

D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FT 2πm

3.(2018·高考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1

B .4∶1

C .8∶1

D .16∶1

4.“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组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都在圆轨道上运行,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和3.4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

B .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

C .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17

D .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17

5. 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

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6.(2019·南京模拟)2017年10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外发布一项重大发现,我国南极巡天望远镜追踪探测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学信号.关于引力波,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其存在.1974年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发现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这双星系统在互相公转时,由于不断发射引力波而失去能量,逐渐相互靠近,此现象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个间接证据.科学家们猜测该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星球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的星球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则关于赫尔斯—泰勒脉冲双星周期T随双星之间的距离L变化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7.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

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

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

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A.a2>a1>a3B.a3>a2>a1

C.a3>a1>a2D.a1>a2>a3

8.(2019·南通质检)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信.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 h B.4 h

C.8 h D.16 h

9.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

象.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 ,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双黑洞总质量为( ) A.4π2L 3GT 2 B .4π2L 33GT 2 C.GL 3

4π2T 2 D .4π2T 3GL 2

10.由三个星体构成的系统,叫做三星系统.有这样一种简单的三星系统,质量刚好都相同的三个星体甲、乙、丙在三者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周期的圆周运动.若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均为a

B .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2πa a 3Gm

C .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均为

3Gm a D .三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为3Gm a

2 二、多项选择题

11.(2018·高考天津卷)2018年2月2日,我国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

“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

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通过观测可以得到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并

已知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若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看做是

匀速圆周运动,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卫星的

( )

A .密度

B .向心力的大小

C .离地高度

D .线速度的大小

12.(2019·苏州二模)2019年1月5日,又有两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通过“一箭双星”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两颗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均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两颗卫星的质量均为M ,其中的1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2号卫星轨道距离地面高度为h ′,且h ′>h ,把地球看做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v =R g R +h

B .1号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2π(R +h )

R +h GM C .1号卫星和2号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h ′2

h

2

D .稳定在轨运行时1号卫星的机械能小于2号卫星的机械能

13.(2019·淮安抽测)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设想在地球赤道正上方高h 处和正下方深为h 处各修建一绕地心的环形真空轨道,轨道面与赤道面共面,两物体分别在上述两轨道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对它们均无作用力,设地球半径为R ,则

( )

A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2-h

2(R +h )R B .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2-h

2Rh C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 3

(R +h )2(R -h ) D .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R +h R -h

14.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球表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 2.则此探测器( )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15.(2019·南京二模)在星球表面发射探测器,当发射速度为v 时,探测器可绕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发射速度达到2v 时,可摆脱星球引力束缚脱离该星球.已知地球、火星两星球的质量比约为10∶1,半径比约为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探测器的质量越大,脱离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

B .探测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比在火星表面的大

C .探测器分别脱离两星球所需要的发射速度相等

D .探测器脱离星球的过程中,势能逐渐增大

(京津鲁琼专用)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第4讲万有引力与航天练习(含解析)

(京津鲁琼专用)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一第4讲万有引力与 航天练习(含解析)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高考北京卷)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A .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 602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 602 C .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 6 D .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 60 解析:选B.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则应满足G Mm r 2=ma ,即加速度a 与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由题中数据知,选项B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为了测量某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宇航员记录了登陆舱在该行星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登陆舱在行星表面着陆后,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质量为m 的砝码,读数为F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行量的质量为F 3T 4 16π4Gm 3 B .该行星的半径为4π2 FT 2 m C .该行星的密度为3πGT 2 D .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FT 2πm 解析:选B.据F =mg 0=m 4π 2 T 2R ,得R =FT 2 4π2m ,B 错误;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R 3 GT 2 ,又 R =FT 2 4π2m ,则M =F 3T 416π4Gm 3,A 正确;密度ρ=M V =3πGT 2,C 正确;第一宇宙速度v =g 0R =FT 2πm ,D 正确. 3.(2018·高考全国卷Ⅲ)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 A .2∶1 B .4∶1 C .8∶1 D .16∶1 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T 2=k ,故T P T Q = ? ?? ??R P R Q 3 = ? ?? ??1643 =81,C 正确.

行程专题(学而思)第1-4讲

学习目标 本讲主要通过例题加深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在历年小升初与各类小学竞赛试卷中,行程问题的试题占的比值是相当大的,所以学好行程问题不但对于应对小升初考试和各类数学竞赛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而且也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 (t)、速度 (v)和路程 (.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路程 = 速度×时间 可简记为:s vt = 速度 = 路程÷时间 可简记为:/v s t = 时间 = 路程÷速度 可简记为:/t s v =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例 1】 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 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4:5:6,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 20千米,此人走完全程需多少时间?

【例2】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自行车队8点整从甲地出发到乙地去,前一半时间每分钟行1千米,后一半时间每分钟行0.8千米。自行车队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 【例3】某人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 时50分钟,那么下山用多少时间? 【例4】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例5】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比.

2019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一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语文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 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 解析: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除了分布在神经元上,还可分布于肌肉等上,A错误;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激素在机体中与靶细胞及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B、D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答案:A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也能释放神经递质 B.反射活动的产生需要反射弧的完整性 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只能形成一个突触小体 D.炎热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解析:突触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B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分枝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C错误;炎热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舒张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答案:B 3.(2019·湖南常德检测)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A TP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解析: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B错误。 答案:B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专题四 第1讲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讲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A 组 基础达标 1. 已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该函数有三个零点,那么三个零点之和为________. 2. 若函数f (x )=4x -a x ·2x 为奇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 3. 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周期为3的函数,且f (x )=? ????x 2+x +a ,0≤x ≤2,-6x +18,20}=________. 5. (2019·通州、海门、启东期末)已知函数f (x )的周期为4,且当x ∈(0,4]时,f (x )=???cos πx 2 ,0<x ≤2,log 2????x -32,2<x ≤4, 则f ????f ????-12 的值为________. 6. 已知函数f (x )=? ????e x ,x ≤0,ln x ,x >0, g (x )=f (x )+x +a .若g (x )存在2个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7. 如图,已知直线y =kx 与函数y =6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BC 分别与函数y =2x 和y =3x 交于D ,E 两点,连接AD .当AD ∥x 轴时,线段CE 的长度为________. (第7题) 8. (2019·海安中学)已知函数f (x )=? ????x e x ,x ≤0,2-|x -1|,x >0, 若函数g (x )=f (x )-m 有两个零点x 1,x 2,则x 1+x 2=________.

专题1-第4讲

一、选择题 1.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0,且f (0)=0,f ? ??? ? -12=0,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 ) A.??? x ???? ??x <12 B.??? x ???? ??0<x <12 C.??? x ??????x <-12或0<x <12 D.? ?? x ? ??? ?? -1 2≤x ≤0或x ≥12 【解析】 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得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 ??? x ? ???? ?x <-12或0<x <12. 【答案】 C 2.已知函数f (x )=13x 3 -2x 2+3m ,x ∈[0,+∞),若f (x )+5≥0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79,+∞ B.? ???? 179,+∞ C .(-∞,2] D .(-∞,2) 【解析】 f ′(x )=x 2-4x ,由f ′(x )>0,得x >4或x <0. ∴f (x )在(0,4)上递减,在(4,+∞)上递增, ∴当x ∈[0,+∞)时,f (x )min =f (4). ∴要使f (x )+5≥0恒成立,只需f (4)+5≥0恒成立即可,代入解得m ≥17 9. 【答案】 A 3.若存在正数x 使2x (x -a )<1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2,+∞) C .(0,+∞) D .(-1,+∞)

【解析】 ∵2x (x -a )<1,∴a >x -1 2x . 令f (x )=x -1 2x ,∴f ′(x )=1+2-x ln 2>0. ∴f (x )在(0,+∞)上单调递增, ∴f (x )>f (0)=0-1=-1, ∴a 的取值范围为(-1,+∞),故选D. 【答案】 D 4.(2017·安徽黄山一模,12)已知函数f (x )=m ? ???? x -1x -2ln x (m ∈R ),g (x )= -m x ,若至少存在一个x 0∈[1,e],使得f (x 0)<g (x 0)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 ???-∞,2e B.? ? ???-∞,2e C .(-∞,0] D .(-∞,0) 【解析】 由题意,不等式f (x )<g (x )在[1,e]上有解,∵mx <2ln x 在[1,e]上有解,即m 2<ln x x 在[1,e]上有解,令h (x )=ln x x ,则h ′(x )=1-ln x x 2,当1≤x ≤e 时,h ′(x )≥0,∴在[1,e]上,h (x )max =h (e)=1e ,∴m 2<1e ,∴m <2 e .∴m 的取值范围是? ? ? ??-∞,2e .故选B. 【答案】 B 5.(2017·山东师范大学附中二模)已知定义在R 上的可导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满足f ′(x )<f (x ),且f (x +2)为偶函数,f (4)=1,则不等式f (x )<e x 的解集为( ) A .(-2,+∞) B .(0,+∞) C .(1,+∞) D .(4,+∞) 【解析】 由f (x +2)为偶函数可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x =2对称,则f (4)=f (0)=1.令F (x )=f (x ) e x ,则F ′(x )= f ′(x )-f (x )e x <0.∴函数F (x )在R 上单调递减. 又f (x )<e x 等价于f (x ) e x <1,∴F (x )<F (0),∴x >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四 第一讲 写景状物散文 知能演练场、 大纲人教版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知能演练场 第三部分专题十四第一讲写景状物散文 知能演练场 一、(2010·全国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1课时

第1课时 力学中的动量和能量问题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情境图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16 1卷35(2) 17(3)20题 2017 2卷15, 3卷20 2019 1卷16 “碰撞模型” 问题 2015 1卷35(2), 2卷35(2) 15(1)35(2)题 15(2)35(2)题 16(3)35(2)题 2016 3卷35(2) 2018 2卷15、24

20191卷25 18(2)24题 19(1)25题 “爆炸模型” 和“反冲模 型”问题 20171卷14 19(3)25题 20181卷24 20193卷25 “板块模型” 问题 20162卷35(2) 16(2)35(2)题 1.动量定理 (1)公式:Ft=p′-p,除表明等号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2)意义: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 2.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变化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守恒条件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专题四 第一讲 定语从句

[综合演练] Ⅰ.单句语法填空 1.(2019·福建泉州模拟)Get yourself familiar with local laws and customs of the countries to which you are travelling. 2.(2019·泰安模拟)The book tells stories of the earthquake through the eyes of those whose lives were affected. 3.(2019·重庆巴蜀中学一诊)In today's competitive economy, where everyone is trying to do more with less, you've got to figure out a way to profi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4.(2019·辽宁沈阳模拟)At that time I was in Texas and I had a friend whose family business was running hotels. 5.(2019·广西柳州铁路一中模拟)To the Egyptians, green is a color which/that represents the hope and joy of spring, while for Muslims, it means heaven. 6.(2019·黄山模拟)Cultural shock is a feeling which/that most travelers experience in a foreign country where they find the cul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ir own. 7.(2019·龙岩质检改编)Tibet is such a place as all the people across the world are dreaming of visiting. 8.(2019·河北鸡泽一中模拟)This woman has set a good example to her son, who is a really lucky guy. 9.(2019·揭阳调研)The watch, which was a gift from his father, was very important to him and 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it. 10.(2019·河南新乡一中模拟)The settlement is home to nearly 1,000 people, many of whom left their village home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city. Ⅱ.单句改错 1.(2019·福建泉州模拟)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student, that saw everything, went up to help. saw everything, went up to help. 答案:At the same time, another student, that who 2.(2019·揭阳调研)I've been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entrance exam, that is vital for me and my future life. is vital for me and my future 答案:I've been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entrance exam, that which life. 3.(2019·邢台模拟)I sat next to Hailey, that was my first friend there. was my first friend there. 答案:I sat next to Hailey, that who 4.(2019·辽宁沈阳模拟)My father was easily cheated, what surprised me. 答案:My father was easily cheated, what surprised me. which

2020届高考英语全优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一阅读第4讲

第二部分专题一第4讲 【真题达标组】 A (2019全国卷Ⅱ,C) Marian Bechtel sits at West Palm Beach's Bar Louie counter by herself, quietly reading her e-book as she waits for her salad. What is she reading? None of your business! Lunch is Bechtel's “me” time. And like more Americans, she's not alone. A new report found 46 percent of meals are eaten alone in America. More than half(53 percent)have breakfast alone and nearly half (46 percent) have lunch by themselves. Only at dinnertime are we eating together anymore,74 percent,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the report. “I prefer to go out and be out. Alone,but together,you know?”Bechtel said,looking up from her book. Bechtel,who works in downtown West Palm Beach,has lunch with coworkers sometimes,but like many of us,too often works through lunch at her desk. A lunchtime escape allows her to keep a boss from tapping her on the shoulder. She returns to work feeling energized. “Today,I just wanted some time to myself,” she said. Just two seats over,Andrew Mazoleny,a local videographer,is finishing his lunch at the bar. He likes that he can sit and check his phone in peace or chat up the barkeeper with whom he's on a first-name basis if he wants to have a little interaction(交流). “I reflect on how my day's gone and think about the rest of the week,” he said. “It's a chance for self-reflection. You return to work recharged and with a plan.” That freedom to choose is one reason more people like to eat alone. There was a time when people may have felt awkward about asking for a table for one,but those days are over. Now,we have our smartphones to keep us company at the table. “It doesn't feel as alone as it may have before all the advances in technology,”said Laurie Demerit, whose company provided the statistics for the report. ()1.What are the statistics in paragraph 2 about? A.Food variety. B.Eating habits. C.Table manners. D.Restaurant service. ()2.Why does Bechtel prefer to go out for lunch? A.To meet with her coworkers. B.To catch up with her work. C.To have some time on her own. D.To collect data for her report.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篇 专题四 立体几何 第一讲 空间几何体课时作业 文

2017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四立体几何第 一讲空间几何体课时作业文 1.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则它的正视图为( ) 解析:根据题中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形状,判断出该几何体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上表面上放置一个四棱锥(其中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与正方体棱长相等的正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一边的中点),因此结合选项知,它的正视图为B. 答案:B 2.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将该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A.2πB.π C.2 D.1 解析:所得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1,所以其侧面积S=2π×1×1=2π,故选A. 答案:A 3.一个侧面积为4π的圆柱,其正视图、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与这个圆柱具有相同的正视图、俯视图的三棱柱的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

解析:三棱柱一定有两个侧面垂直,故只能是选项C中的图形. 答案:C 4.(2016·郑州质量预测)已知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2,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长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 A.1 B.2 C.2 D.22 解析:由题意知,所求正视图是底边长为2,腰长为2的正方形,其面积与侧视图面积相等为2. 答案:C 5.(2016·河北五校联考)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则其四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2 B.22 C. 3 D.23 解析: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还原出三视图的直观图,其是一个三个顶点在正方体的右侧面、一个顶点在左侧面的三棱锥,即为D1-BCB1,如图所示,其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22,22,23,故选D. 答案:D 6.(2016·郑州模拟)如图是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这三个视图均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和俯视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的中线,则该四面体的体积为( )

一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专题:第九讲 区分图形(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九讲区分图形(含答案) 例1 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相同点:都有一个直角,都是直角三角形。 不同点:(1)中两条直角边不相等,是一般的直角三角形。(2)中两条直角边相等,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 下图中的两个图形,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请你仔细观察、分析。 相同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图形里面内接(套着)一个同样形状的小图形组成。 不同点:(1)的大小两个图形都是正方形,(2)的大小两个图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例3 下图的五个图形中,哪一个与众不同? 图(3)与其他四个不同。 因为图(3)只有三条边,是三角形,而其他四个图形都是四边形。 例4从下面的五个图形中选出与众不同的一个。

图(4)与其他四个不同。 除图(4)外其他四个都是正多边形,也就是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而图(4)的四条边长短不同,所以不是正多边形。 习题九 从下列每题的五个图形中选出与其他四个不相同的一个,把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答:()。 2. 答:()。 3. 答:()。 4.

答:()。5. 答:()。6. 答:()。7. 答:()。8. 答:()。9.

答:()。 习题九解答 1.(4)。其他图形都是直角,而第(4)个图形不是直角。 2.(4)。其他图形中的虚线都把图形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而第(4)个图形则不是。 3.(4)。其他图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而第(4)个图形不是这样,它的上下两边平行但不相等,左右两边相 等但不平行。 4.(3)。其他图形均被分成大小相同的四份,阴影部分占其中的一份,而第(3)个图形则不是。 5.(4)。其他图形都是由正方形和圆形构成,而第(4)个图形是由三角形和圆形构成。 6.(3)。其他图形中的圆点都处于划线的阴影三角形的左侧,而第(3)个图形中则不是。 7.(4)。其他图形中的三条线是这样配置的:伸出右手,四指由带箭头的一条线从直角内部握向带圆点的一条线时,大拇指指向带圆圈的一条线。但第(4)个图形不这样的。 8.(4)。其他图形中涂黑部分是两个小图形的重叠部分,而第(4)个图形中有两个涂黑部分。 9.(4)。其他图形中,由大圆→中圆→次小圆→小圆顺时针旋转,而第(4)个图形中按这个顺序走却是逆时针旋转。

2019年高考英语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专题4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 第1讲 重点4 素能强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编专题四第1讲重点四 第一组 Ⅰ. 语法填空 (2018·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 China has always been famous for being a “State of Etiquette(礼仪)”.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ocuments,as early as 2,600 years ago,this nation has already established a thorough set __1. of__ dining etiquette. A famous 19th century Russian writer,Anton Chekhov,once invited a Chinese man __2. to have__ (have) a drink in a bar Chekhov said,“Before drinking from his cup,he held __3. it__ with his hands and presented to me and the bar owner and bartenders,__4. saying__ (say) ’qing (please)’. This is the custom of China. They are not like us to finish it in one drink,__5. but__ prefer to drink by taking a small amount at a time. With every sip(一小口),he __6. ate__ ( eat ) some food. Afterwards he handed me some Chinese __7. coins__ (coin) to show gratitude. This is a rather interestingly polite nationality. . . ”This was the most valuable opinion of a Chinese person __8. that__ was given by a foreigner two centuries ago. Chinese traditional dinner procedures used to be long and dealt __9. seriously__ (serious) with;the __10. more important__ (important) the occasion,the more complex the procedures were. 文章大意: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文。文章通过讲述一位俄罗斯作家招待一个中国人的经过,描述了中国人的就餐礼仪。 ?解析:考查固定搭配。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2 600年前,这个国家就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就餐礼仪。a set of为固定搭配,意为“一套,一系列”。 ?解析:考查动词不定式。19世纪时一位名叫Anton Chekhov的俄罗斯作家邀请一个中国人去酒吧喝酒。invite sb. to do sth. 是固定搭配,意为“邀请某人做某事”,故用动词不定式to have。 ?解析:考查代词。根据该句中的“Before drinking from his cup,he held __3__ with his hands”可知,空处指代该句中的“cup”,故用it。在喝酒之前,他手举着杯子,向“我”和酒吧老板及酒吧服务员说“请”。 ?解析:考查现在分词。该句主语为he,和动词say之间为逻辑上的主谓关系;空处和谓语动词held和presented之间为伴随关系,故用现在分词作伴随状语。 ?解析:考查连词。空前表示他们不像我们那样一口喝下,空后表示他们更喜欢一次喝一小口;根据上下文可知,空处前后为转折关系,故用转折连词but。 ?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根据该段第一句中的“A famous 19th century Russian

2018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篇专题1阅读理解第4讲主旨大意类练案

专题一阅读理解 第四讲词义猜测类 真题验证 A (2017·天津,C)导学号 47404020 This month, Germany's transport minister, Alexander Dobrindt, proposed the first set of rule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自主驾驶车辆). They would define the driver's role in such cars and govern how such cars perform in crashes where lives might be lost. The proposal attempts to deal with what some call the “death valley” of autonomous vehicles: the grey area between semi-autonomous and fully driverless cars that could delay the driverless future. Dobrindt wants three things: that a car always chooses property(财产) damage over personal injury; that it never distinguishes between humans based on age or race; and that if a human removes his or her hands from the driving wheel—to check email, say—the car's maker is responsible if there is a crash. “The change to the road traffic law will permit fully automatic driving,” says Dobrindt. It will put fully driverless cars on an equal legal footing to human drivers, he says. Wh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of such vehicles is not clear among car makers, consumers and lawyers. “The liability(法律责任) issue is the biggest one of them all,” says Natasha Merat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 UK. An assumption behind UK insurance for driverless cars, introduced earlier this year, insists that a human “be watchful and monitoring the road” at every moment. But that is not what many people have in mind when thinking of driverless cars. “When you say ‘driverless cars’, people expect driverless cars,” Merat says. “You know—no driver.” Because of the confusion, Merat thinks some car makers will wait until vehicles can be fully automated without human operation. Driverless cars may end up being a form of public transport rather than vehicles you own, says Ryan Calo at Stanford University, California. That is happening in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练习含解析

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 突破一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 散文,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篇幅较小、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 一、散文特点 1.形散神不散。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可以说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读懂散文的难度要远高于读懂小说。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文眼”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围绕着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文眼”既是全文的主旨,又是行文线索。在散文中,“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包含情感的词语、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它可能出现在标题、篇首、篇末、篇中。有的文眼本身就是中心句。 2.读散文要读懂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 “意境”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的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的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3.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

高考物理专题4第9讲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中常考的4个问题(选择题)教案

第9讲 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中常考的4个问题(选择题) 主要题型:选择题 难度档次: 低档难度或中档难度.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组合交变 电流、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考点,一般不与其他模块知识发生综合.只考查知识的直接应用,以简单的分析、计算为主., 高考热点 1.以电路图设题考查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电功率和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基本上是逢题必有图. 2.正弦交流电 ③瞬时值i =I m sin ωt ,④有效值I =I m 2 、I m 为最大值,⑤周期T =1f 、ω=2π T ,⑥一般交流电的 特点、图象. 3.理想变压器 ①P 入=P 出,②频率相等,③U 1U 2=n 1 n 2,④I 1I 2=n 2n 1 . ⑤U 1―→U 2―→I 2―→I 1(动态变化规律). 4.远距离输电 一、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I =________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I =________ (1)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 =________.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U =IR = R R +r E =1 1+r R E ,路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________,随外电阻的________而减小. 3.电功、电功率 (1)电功W =qU =________=====纯电阻I 2 Rt =________ 电功率P =W t =UI =====纯电阻I 2R =U 2 R (2)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 >Q ,其关系为:UIt =I 2 Rt +W 其他. 二、交变电流 1.交流电的“四值” 最大值?E m =NBS ω?计算电容器的耐压值 瞬时值?e =E m sin ωt ?计算闪光电器的闪光时间等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E =E m 2 ?电表的读数及 计算电热、电 功及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平均值?E = N ΔΦΔt ?计算通过导 体的电荷量 2.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________ (2)电压关系:________ 若n 1>n 2,为降压变压器;若n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