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研究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

生学习效果。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至关

重要。本文将探讨教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

践经验。

一、教学模式

1. 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教学模式注重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通过了解

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学习风格,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这种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实

施个别化教学时应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和任务,给予个别辅导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入理解。教师在此模式下起到引导者和组织

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分享思想、解决问题、互相支持和评价。这种模

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真实且具

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积累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实践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此模式下扮演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资源和完成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实物展示等,使课堂内容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引导性问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 灵活运用评价方法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既能够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教师还可以运用项目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反思和改进是不可或缺的策略,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到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与同行的交流等方式,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与策略对于教育教学的提升至关重要。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和改进等策略也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理论与实践,不断探索和尝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教学模式及其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模式及其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掌握学习教学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再如建构主义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还有协作式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还有探究型教学策略等等。 3.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一般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联系: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第一,提出问题:学生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 探究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是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问题既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不管怎样,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必须是个“问题”,必须具有探究的意义,具有操作的可能性。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问题既要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能力。 第二,收集材料:学生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问题中的作用。 学生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需要数据、材料、事实、理论对其解释观点的证实。学生积累材料、搜集论据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 第三,形成解释:学生根据实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解释,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将新的观察、搜集到的材料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 第四,评价结果:学生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课程实施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动。有效的课程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探讨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实施中,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讲解、练习、实验、复习等是常见的课程实施策略。讲解策略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练习策略则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以加深理解。实验策略允许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策略则强调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帮助学生形成长期记忆。 课程实施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个人自学是较为常见的模式。班级授课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集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则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团队形式共同解决问题。个人自学模式则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模式。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练习和复

习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语言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和个人自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是相辅相成的。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将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实施策略与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同时,应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课程实施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教师还需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应用中,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讲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实验,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复习等。这些现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概念的范畴上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模式是最为宏观的,其次是教学策略,最后是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教学方法又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所谓模式,就是“套路”,就是一个事物的程序,作为老师,有些人不知道一堂课怎么去课,那我就把一堂课的框架告诉你,老师按照框架进行即可,因此,教学模式是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它涉及一堂课的整体框架,框架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例如,我们常说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都是如此。 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学模式能为各科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在实践中从头摸索进行教学的状况,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所谓策略就是计策,就是谋略,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计策和谋略一般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的,那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运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学策略更加灵活,我们一般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的需要而随机选择教学策略。 所以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的主观条件,特别是学情),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

决策与设计。 同时策略也不是指向整堂课的,它是根据课堂中某些实际问题来进行解决的,同一个教学模式下可能会有多个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要点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没有哪一种策略是绝对占优势的。不同策略适合不同年级,一般说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情况、学习背景和学习任务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教学策略应向平衡的哪一边倾斜。 最后是教学方法,从定义上说,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的方式、作用、手段。简单来说,教学方法就是一条具体的路,最终达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学习过的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就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学过程中侧面的一些列操作,是最为具体的一种活动,在一堂课中,常常都是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所以,不难发现,从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出发,我们制定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模式 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不是简单的接受者,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主体主导”教学模式既可以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建 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固定与吸收新学习内容. 引导性的材料通常在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 启发式教学策略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练习的尝试 对于一般结论,运用概念的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让学生进行变式方面的尝试.

(我们在哪里设计呢?)(在课后练习题目中体现)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教师随时收集与评定学生尝试效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观察交谈,提出分析,课内巡视,作业考察等,通过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质疑和讲解,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加以明确阐述. (我们在哪里设计呢?)(在课堂练习中体现) (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 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材教学完毕之后进行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教师应当给掌握内容有困难的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巩固深化理解. (我们在哪里设计呢?) (在一个单元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实例教学法 通过图片,实物的展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椭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展示圆锥曲线在实际应用的资料以及折纸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背景,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堂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对

教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探索和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它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教学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以下是教学研究的几种常见策略和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教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向教师和学生询问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意见,以了解教学状况和问题所在。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使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教师设计了一个问卷,询问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看法。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发现学生对这种方法难以接受,认为其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改进了教学效果。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学研究中常用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而找出教学上的问题和瓶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例如,一名数学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错,但无法确定出错的原因。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教师进行了一次观察。通过观察,

教师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对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理解不准确,并且缺乏一定的解题思路。教师据此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了对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较为科学严谨的教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例如,在一所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比较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另一组采用新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和实验,教师对两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评和分析。通过实验研究,教师发现采用新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高,从而得出互动式教学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教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例如,在一所高中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个难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影响了整体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教师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理解困难的原因,并通过教学文献查阅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设计出一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ﻫ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从这义来看,教学模式至少具备以下特点: 1。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2.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3。表现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 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 ﻫ第一类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ﻫ第二类是个性教学模式。 第三类是合作教学模式. 第四类是行为控制教学模式。ﻫ所谓的教学策略是指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相互之间既有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ﻫ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有:ﻫ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ﻫ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 杜威学派“五步教学程序” 布鲁纳“概念获得"ﻫ布鲁姆等的“掌握学习"ﻫ加涅“指导学习”(九段教学) 罗杰斯“非指导性学习”ﻫ我国的“传递—接受”教学ﻫ我国的“引导—发现”教学 情境—陶冶教学 示范-模仿教学ﻫ发现学习模式ﻫ抛锚式教学策略ﻫ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ﻫ启发式教学策略ﻫ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ﻫ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ﻫ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ﻫ教学方法:ﻫ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ﻫ1。讲授法ﻫ2。谈话法ﻫ3。讨论法 6。实验法 4。演示法ﻫ5。练习法ﻫ 7。强化法 ﻫ总之,三者之间的关系ﻫ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重要工具。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步骤,而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的总体安排和组织方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将探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它们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策略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学策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行动步骤,对教学模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教学策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不同的教学策略将导致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如果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以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而如果教师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以讲述、示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学策略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不同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实施。例如,如果教师采用项目制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实验室等资源来支持学生的项目研究和实践。而如果教师采用以教材为主的教学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利用教科书和课堂教具。 最后,教学策略对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方式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教学策略决定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反馈方式。例如,如果教师采用探究

学习策略,那么他们可能会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行动和讨论情况来评 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及时反馈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二、教学模式对教学策略的要求 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总体安排和组织方式,对教学策略的 选择和实施提出了要求。首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灵活多样的教 学策略。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实施。例如,如 果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那么他们需要熟悉和掌握合作学习的 各种策略,如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角色分配等。 其次,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不同的教学 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例如,在 项目制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来完成项目任务,需要合理分配角色和任务,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最后,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不同的教学 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例如,在探究学习模式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教学策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式,影响教学模 式的选择和实施;而教学模式则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的情况,合理运 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模式

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模式 教学研究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反思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为学生提供更有效和个性化的教育。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研究方法与模式,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结合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查和改进的一种方法。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教师的实际行动和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利用观察日志、学生作业和表现、教学反思等方式来获取教学信息。通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循环往复的改进。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紧密结合实际教学,教师可以直接感受到教学改进的效果。同时,行动研究的结果也可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和普适性。 二、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指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单位进行研究的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案例或者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剖析和深入的讨论,从而提高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进行案例研究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案 例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讨论和研究,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案例中的问 题和挑战,并思考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多 个案例的比较和对比,教师可以获得更广泛和全面的视角,提升自身 的教学能力。 案例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深入挖掘和分析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详细的案例讨论和剖析,教师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教学反思和启示,并能够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是指教师之间或者教师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进行教学研究 的一种模式。合作研究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互助讨论等方 式来展开,旨在通过不同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整个教师团队 的教学水平。 在合作研究中,教师可以互通有无,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他们可 以共同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通过相互观摩和反馈来不断 改进。同时,合作研究还可以提供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大范围的教学 改革中,共同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合作研究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相促进。通 过合作研究,教师可以受益于集体智慧,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并 通过共同努力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总结:

深入探讨四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

深入探讨四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引言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水平。本文 将深入探讨四种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 研工作。 1. 同行观摩 同行观摩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研活动模式。教师可以选择一 位优秀的同事进行观摩,了解其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从中借鉴经验 和技巧。观摩期间,教师应密切关注同事的教学方式、学生互动和 课堂管理等方面,从中发现并研究可应用于自己教学的优点。 2. 主题讨论 主题讨论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特定 的主题,例如教学技巧、评估方法或者教学资源的分享,并组织教

研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同 时也可以倾听他人的想法。通过主题讨论,教师可以互相启发,拓 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品质。 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教研活动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自己 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并找出改进的空间。教学反思可以通 过个人反思或者与同行的合作讨论来进行。在反思中,教师需要关 注学生的研究状态、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优化教学设计。 4.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一种深入探讨特定教育问题的教研活动模式。教师 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或者与自己教学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深 入分析和探讨该课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课题研究可以通过 独立完成或者与同行的合作进行。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拓 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 做出积极贡献。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波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促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等各个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强调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以发展创造能力为核心。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1、改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质疑――探究――发现――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受。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坚持师生间、生生间多边互动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3、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 (一)质疑导入,明确目标 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认知规律,恰当有效得运用导入方法,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情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探讨的问题。使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共识。 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三条长短不一的木棒摆一摆,看是否能摆成三角形。巡视中我发现有几个同学怎样摆也摆不成三

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一、化学教学模式 为了寻找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研究者开展的大量的研究。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教学研究成果的大量出现和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和被认可,对教学的综合法研究成为主流。在研究教学方法时通常要分析它所基于的教学理论和反映的教学思想,研究它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和实施的程序,其研究成果常被称作教学模式。 黄甫全在《现代教学论学程》中指出:模式不是方法,它与授课,谈话等教学方法不属于同一层次;模式不是计划,计划是它的外在表现,仅此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教学思想或意向;模式也不是理论,至少不仅仅是理论,它还内含着程序、结构、方法、策略等等远比纯理论丰富得多的东西。 (一)化学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结构 刘知新先生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教学活动顺序和教学功能的一种教学范型。”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五个基本要素: 教学理论——决定了教学实践的形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其他四个要素的选择; 教学目标——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是教学者对某项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作出的预先估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的顺序结构; 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模式服务并体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系统决策与设计(详见本节第二大点,化学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测量,评价标准应对照目标、过程、方法、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要既评教又评学,还要评价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其框架结构如图所示: 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

(1)结构的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种教学结构的重组和综合,使教学模式的结构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2)鲜明的个性。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主题、一定的目标、有序的进程和适用的范围,个性很强,特点鲜明。 (3)体系的简明性。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操作体系,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像、明确的符号,去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这样,既有利于使那些零乱纷繁的实际经验理论化,同时又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更具体的、简明的框架。 (4)程序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因为教学模式总是从某种特定的角度、立场和侧面来揭示教学的规律,比较接近教学实际而易被人们理解和操作;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的产生就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因此它有一套操作的系统和程序。 因此,教学模式能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研究和使用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教研工作的一个切入口。它为我们展示了以往在教学构思中常感到模糊、未知的领域,能站在更高的理论层次,研究教学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间的规律、联系。运用多种优化模式教学,可使个人教学风格更加饱满。各种形式的学习环境有益于学生身心和学业发展,更体现教育生命价值。 当教师进入成熟阶段,他们会对课堂教学模式驾驭自如,或使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或进入高于一般教学模式的“无模式”境界。 (二)若干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提出后,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自学——指导模式 (1)理论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辨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学生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自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是实施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过程,选择具体的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0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联系: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白^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策略其本身是灵活多样的,结构性显得不足,往往指向于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但是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形成和运用受到教学策略的影响. 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而且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 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又不尽相同。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近似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学法概念,但他又不是教学法的拷贝,它是对传统的教学法概念发展和丰富。它的外延比教学法小,但内涵比教学法丰富。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动,如练习法、演示法、课堂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操作性和具体程度与教学模式相比更高。教学方法只是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是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所参考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俗称教学大方法。而实际上所体现的不仅仅是教学方法,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

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渊源可追朔到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中,而明确提出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的则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施瓦布。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 年到1960 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20 世纪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S .布鲁纳在50 年代末创立了发现法,并把它在美国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认为“发现法(Method ofdiscovery) 就是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学习的方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Learning through discovery),并无高深玄妙之意。” (续润华, 2003:86) 与前人相比,布鲁纳更注意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 施瓦布、杜威等人的研究,包括布鲁纳和皮亚杰在上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的研究,影响了从50 年代直至70 年代早期的课程教材。这些教学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使学生参与到做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讲或只是阅读有关科学的材料,对学习科学的过程比掌握科学知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 二、探究式教学法的含义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订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陆璟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的五种有效策略 教学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 炼和传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 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五种有效 的教研策略。 i j j 一、反思教学 X \ 1 \ / 少\ j |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二成长。通过反思教学,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从而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 反思教学,指引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 (" \ y 丿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求学校采取互动反思模式,建立组织,明确分工和规则,为开展教研活动奠定基础。 1、将全体教师按年级、学科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6-8人为宜, 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各小组都设组长1人,负责小组教研、讨

论的组织调控;记录员1人,负责对小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的记录;发言人1人,负责将本组的教研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体组员做介绍;时间控制员1人,掌握每人发言时间不要超时;问题员1 人,将本组成员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在不同教研活动中,角色分工可以调换。 2、建立规划,明确程序 在教研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为了按照科学的程序开展反思 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行为规则和活动规划。 ①在行为规则方面,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此外还要做个人学习 X \ 1 \ / 3\ I I 笔记,内容包括本人的观点、本组其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组间交流结果等。 ②在活动规则方面,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组织下开展教研讨论活动,针对每个教 研专题向全体组员介绍本组讨论结果,可以相互辩论。问题员在 ■■ I 每轮讨论后将本组的问题向学校提出。 (二)专题教研,反思互动 ■ I } I 学校定期确立教学研究专题,要求每个小组进行研究,制订改进措施,完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加强教学前反思研究,重点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每个成员都要精心设计教案,小组间研究讨论教案的可行性,共同修订教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