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上海屋檐下》中,老实耿直,“什么事情也不肯将就”的人物是( )

A.林志成

B.匡复

C.赵振宇

D.黄加楣

2.郁达夫小说中,记录创造社第一次在现实打击之下经受挫折的作品是( )

A.《血泪》

B.《离散之前》

C.《采石矶》

D.《胃病》

3.《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郑秀岳是( )

A.“代表向上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的女性”

B.“代表小资产阶级的犹疑不决的女性”

C.“代表土豪资产阶级的堕落的女性”

D.“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时代女性”

4.被茅盾称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的人物是( )

A.吴荪甫

B.钱良材

C.胡国光

D.林老板

5.夏衍创作的电影中,以一组展示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移动长镜头开始的影片是( )

A.《祝福》

B.《春蚕》

C.《林家铺子》

D.《狂流》

6.郁达夫移家杭州后创作的以主人公林旭从上海移家杭州为故事情节的小说是( )

A.《瓢儿和尚》

B.《杨梅烧酒》

C.《迟暮》

D.《纸币的跳跃》

7.夏衍话剧“处女作”是( )

A.《芳草天涯》

B.《离离草》

C.《都会的一角》

D.《上海屋檐下》

8.没有中心点的“半把剪刀”这个意象,出现在( )

A.郁达夫《微雪的早晨》

B.郁达夫《十一月初三》

C.茅盾《幻灭》

D.茅盾《一个女性》

9.旨在“说明现代妇女运动与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同一的命运”的夏衍作品是( )

A.《一年间》

B.《压岁钱》

C.《时代的儿女》

D.《脂粉市场》

10.以“店员风潮”作为扭结交织县城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事件的茅盾小说是( )

A.《动摇》

B.《追求》

C.《三人行》

D.《路》

11.茅盾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有( )

A.七部

B.九部

C.十一部

D.十三部

12.夏衍剧作《愁城记》表达的是( )

A.科学至上主义理想的破灭

B.抗日战争中文化战线上的反投降斗争

C.“小圈子主义”的破灭

D.殖民地社会中都市小市民的深重磨难

13.《诗与散文》是茅盾创作的( )

A.诗

B.散文

C.小说

D.文艺论文

14.郁达夫最后创作的小说《出奔》故事发生在( )

A.东京

B.安庆

C.杭州

D.兰溪

15.一位剧评家指出夏衍的剧作,“对演员是一个痛苦而又愉快的难题”,其意在( )

A.演员必须深入角色的内心和灵魂,才能演绎好角色

B.演员必须掌握五花八门的表演技巧,才能演绎好角色

C.演员必须有相应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才能演绎好角色

D.演员必须具备且歌且哭的艺术天赋,才能演绎好角色

16.夏衍于笔下知识分子的态度通常是( )

A.含泪的同情

B.含情的鞭挞

C.辛辣的讽刺

D.热情的赞颂

17.郁达夫小说《二诗人》,其中心题旨是( )

A.表现两位诗人的心路历程

B.描绘恃才气傲的诗人对无耻之徒的不屑与嫉愤

C.嘲讽文学研究会提倡的为人生的“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D.“痛骂”创造社分裂分子王独清

18.茅盾散文体裁多样,其名作《街角的一幕》为( )

A.童话体式散文

B.特写体式散文

C.杂记体式散文

D.短剧体式散文

19.郁达夫曾与鲁迅合作创办杂志,“介绍真正的革命文艺”,这部杂志是( )

A.《创造》

B.《奔流》

C.《洪水》

D.《北斗》

20.茅盾散文集《见闻杂记》中收录的散文主要描述的是( )

A.抗战相持阶段从西南到西北大后方都市的“繁荣”,揭露国民党统治的腐败

B.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入侵香港后的暴行

C.赞美敌后游击队员的高尚风格

D.歌颂新生的、光明的解放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茅盾以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战事为背景的小说有( )

A.《子夜》

B.《林家铺子》

C.《右第二章》

D.《大鼻子的故事》

E.《农村三部曲》

22.以下创作中,取材于历史的有( )

A.《采石矶》

B.《过去》

C.《大泽乡》

D.《石碣》

E.《碧浪湖的秋夜》

23.以下作品中,夏衍创作(改编)的话剧剧本有( )

A.《上海廿四小时》

B.《水乡吟》

C.《心防》

D.《复活》

E.《芳草天涯》

24.抗战爆发以后,茅盾散文的主要内容有( )

A.反映农村经济破产

B.反映畸形的都市生活

C.鞭挞国统区黑暗势力

D.歌颂新生的、光明的解放区

E.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暴行

25.夏衍剧作质朴恬淡的写实风格表现在( )

A.剧中人物和事件都有真实原型

B.取材于反映时代折射社会的重大事件

C.悲剧性和喜剧性有机融合的独特美学品格

D.注重内在心理活动的再现,深刻展示和探索人物在冲突中的心理变化

E.结构简约谨严,戏剧冲突强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6.象征手法在茅盾散文中多有运用,但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简要比较一下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茅盾

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7.历来编选郁达夫选本,会有将其小说和散文错位的情况,甚至郁达夫本人也不严格区分。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8.以《春蚕》为例,简析夏衍电影改编的得与失。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29.试析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的基本特点。

30.茅盾中长篇小说创作中,自然环境总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试举例分析这一描写的主要功能。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

茅盾作品整理以及主要成就详细论述(个人整理) 第一小节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920年主持《小说月报》,1921发起“文学研究会”): 《蚀》三部曲:《幻灭》(1927,慧女士、静女士——章静、抱素、强猛) 《动摇》(1928,方罗兰、胡国光、李克、孙舞阳) 《追求》(1928,张曼青、王仲昭、章秋柳、史循) 《虹》(1929,梅行素、韦玉、柳遇春、惠师长、梁刚夫) 《子夜》(1933,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买办金融家赵伯韬、封建地主冯云卿、金融资本家杜竹斋、鹰犬屠维岳、中小资本家朱吟秋、林佩瑶) 《林家铺子》(1932,林先生) 农村三部曲:《春蚕》(1932,老通宝、阿多) 《秋收》(1933) 《残冬》(1933)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1935,论文,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时间的记录》(1945,包括《风景谈》[1941,《文艺阵地》]) 《腐蚀》(1941,赵惠明,以皖南事变为背景,日记体) 《见闻杂记》(1941,散文集,包括《白杨礼赞》[1941,《文艺阵地》]) 《霜叶红于二月花》(1942,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王伯申、封建没落地主赵守义、青年地主钱 良材、张婉卿旧式女性的蜕变) 《清明前后》(1945,剧作,胡永清,赵自芳女性民族资本家) 《锻炼》(1948,严仲平) 《多角关系》(唐子嘉)

《第一阶段的故事》(何耀先) 《当铺前》(王阿大) 《水藻行》(财喜、秀生) 《大鼻子的故事》(小瘪三) 《烟云》 《三人行》 第二小节概述 为什么说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在30年代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茅盾《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的构建有什么独特的贡献?)(这两问是两个考题,答案主要针对第一题) 茅盾在小说领域继承了五四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建立了全新的“革命现实主 义文学模式”。 1、积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时代典型的创造。不似鲁迅的“历史视角”,而采用“现代视角”,反映重大题材,反映“时代性”与“社会化”的现实主义传统。其创作充分适应了30年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小说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可能性。 2、气势阔大的创作“史诗传统”,以描写社会的“全般”见长,将笔触深入到到现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生活领域和社会阶层。以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大 规模地、全景式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3、注重社会分析的“理性化”叙事传统。在小说叙事中贯穿清晰的理性思路,通过精细观察,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分析现实,指导创作,客观叙述,并以此取舍情节,创造人物,托出主题,揭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社会科学家的气质,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 长史。 “茅盾模式”的创造开创了左翼文学中“社会剖析派”的主流范式,是对五四的“个人化” 和“情绪化”以及“革命浪漫主义”中过分追求直觉与非理性创作倾向的反拨。 论述茅盾的艺术成就。

第九章 茅盾

第九章茅盾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概况; 2、认真阅读其代表作《蚀》、《子夜》,掌握其创作特色及时代女性和资本家形象。 3、掌握文学史对茅盾的评价。 【参考书目】 1、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孙中田:《<子夜>的艺术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3、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第一节:茅盾生平及早期创作 一、茅盾的生平:艰辛、矛盾的一生 笔名的含义 1、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 2、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 3、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大变动时代的矛盾, 4、作者自己生活与思想上的矛盾, 5、有些人言行不一,掩耳盗铃的矛盾。 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的矛盾 “在过去的六七年中人家看我自然是一个研究文学的人,而且是自然主义的信徒,但我真诚的自白,我对于文学并不是那样中心不贰。那时候,我的职业使我接近文学,而我的内心趣味和别的朋友……则引我接近社会运动。” 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沈雁冰,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茅盾文学奖:25万元稿费 文学主张的矛盾: 主张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同时又主张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 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起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表现出了他与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学”的区别。 生活情感的矛盾…… 茅盾研究与评价中的矛盾…… 生平 (一)简历 1896—1981年(终年85岁),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 (二)求学入行 1913年(17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20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 (三)崭露头角 1921年(25岁),沈雁冰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1933年,《子夜》正式出版发行。4-7月创作《秋收》、《残冬》并发表。 1935年,论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被收录发表。 1937年,2月,偶遇周恩来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但党员身份已不明确。参与编辑的《救亡日报》、《呐喊》(后改名《烽火》)分别在上海创刊。年底,上海沦陷,茅盾离沪抵长沙。1938年,1-2月,在香港、广州、武汉等地活动。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编香港《立报·言林》。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赴新疆迪化。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被推举为文协为委员长。1940年,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抵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处讲学。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此时,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 1941年,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任《大众生活》编委;开始创作《腐蚀》。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离开香港达桂林。在桂林期间,写下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1942年底,再赴重庆。 1945年,4月开始创作剧本《清明前后》,6月,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1946年,赴苏联访问。 1947年,4月,归国到达上海。年末,再赴香港。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

《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

如何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如何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中国现当代文学属于中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二级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的文学。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也为了教学上的方便,大学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把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分开,其实两者联系紧密,又同属于一个学科,进入研究写作时完全可以“打通”。 如何进行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选题,重要的就是靠平时读书、上课思考和问题积累。读某一位作家的作品,听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特别的印象,或者有什么不解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面的拓展,会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已经解决了,或者发现原来对自己是问题的,其实通过知识的获取,也已经不成为什么问题了;但也可能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即是自己所感觉的问题,学术界也还没有能够解决,甚至是被忽略了,这时你就会围绕这些问题做更多的思考,慢慢就会引起研究的兴趣,很可能就由此产生写论文的冲动与题目。 大家学习现当代文学课程时,可能比较注意如何应对考试,精力多用在理解和掌握课文方面,按照每次课提出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去寻求相对标准的思路与答案。这样的学习可以了解必要的文学史知识,培养审美和归纳分析的能力,但考试的目标往往把人给框住了,难于充分发挥学习的创造性。如果不满足于考试过关,就应当把“应试式”的学习再提高一步,转向更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尝试写研究性的论文,就是有利于提高整体能力的综合训练。写研究性的论文和一般考试或做作业有所不同,那就是更强调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能在前人既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有所突破,最好自成一说,或者能自圆其说,而不止是“回答”得“正确”,符合“标准”。就是说,研究性论文写作,包括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应当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创新,而不只是简单重复既有的学术观点。如果只读教材,将其中内容和有关材料组合一下,不一定能成为研究性的论文,因为论文多少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或发现。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主要的一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题目选得太难,工作量太大,自己限于能力、时间或材料等条件,做不下来,或者功力不够,做成虎头蛇尾,那就不合适。所以题目的大小难易要适中,最好还有研究的兴趣。如果平时对某个问题早就有所思考,又感兴趣,题目刚好从中产生,那当然就顺理成章了。无论是对论文早有一些准备,还是临时找题目,都必须先做一项工作,那就是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大致情况,逐步收缩范围,从问题入手,掌握学术界对相关课题研究的进展,然后再决定选择什么题目。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中第一条,就是选题的学术意义如何,值不值得做。一般而言,学术界已经有人做过很多,你也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的题目,就不值得重复去做了。当然,有些题目尽管前人做过,但如果你换另一个角度、或者使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去重新解读,那也是创新,是“老题新做”,这也是有价值的。因此,在选题之前务必通过了解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决定自己进入研究的方位。 (一)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对于大家写论文应当是有帮助的。这本书的写法带有较多研究的色彩,或者说,是在示范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展开分析论证,可以为选定以现当代文学作为论文范围的同学提供参考。这本教材有16讲,评论了16位作家,同时也论涉了许多相关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中多数章节都有类似学术史以及研究现状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58216149.html,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作者:蒋晓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茅盾是“划时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立足于现实,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本文在剖析茅盾其人及其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茅盾小说的三大艺术特征:理性思维模式、时代性和非主流倾向,以期能够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茅盾;小说特色;时代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之外,茅盾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得的成就,不仅凭借其高超的文学修养,还得益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中,茅盾更精准地感应时代脉搏气息,把反映时代风云和现实斗争的重大文学题材打造成一部部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 1.茅盾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茅盾本名沈德鸿,出生于1896年,浙江人。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深刻、视野开阔,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蚀》三部曲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让热血青年的“愤怒之音”响彻文坛。后来的《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日趨成熟,主题更加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期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不再局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释”,开始号召广大民众为了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寻找“怎样方能抗战到底”的出路。一言以蔽之,茅盾的小说兼具真实性和倾向性,有着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把真善美统一的文学主张与唯物主义审美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 2.茅盾小说特色与艺术特征 2.1理性思维模式 茅盾的小说语言简短深刻,无论是选词造句,还是小说结构模式、人物命运安排、人物心理刻画都闪耀着理性的色彩。从选词造句上来讲,茅盾小说中的语言平实、细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褒贬。以《子夜》中评价曾沧海的那段话为例,“自从四十岁上他

茅盾研究试题_浙江省1月自考试卷

茅盾研究试题_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试卷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茅盾抗战时期计划写作的“五部连贯的小说”的第一部是( ) A.《第一阶段的故事》 B.《走上岗位》 C.《劫后拾遗》 D.《锻炼》 2.《子夜》中,雷参谋和林佩瑶之间的爱情信物是( ) A.一个命运的大蒜头 B.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 C.一杂枯萎的白玫瑰 D.一片火红的霜叶 3.《她是一个弱女子》中,李文卿是( ) A.“代表向上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的女性” B.“代表土豪资产阶级的堕落的女性” C.“代表小资产阶级的犹疑不决的女性” D.“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时代女性” 4.郁达夫自认为与德国作家林道《幸福的摆》“气味相通”的作品是( ) A.《碧浪湖的秋夜》 B.《东梓关》 C.《迟桂花》 D.《十三夜》

5.《石碣》是( ) A.郁达夫的乡土小说 B.郁达夫的历史小说 C.茅盾的乡土小说 D.茅盾的历史小说 6.“啊啊!反抗反抗,我对于社会何尝不晓得反抗,你对于加到你身上来的虐待也何尝不晓得反抗,但是怯弱的我们,没有能力的我们,教我们从何处反抗起呢?”这段文字出自( ) A.《薄奠》B.《她是一个弱女子》 C.《迷羊》 D.《茑萝行》 7.郁达夫最初创作的以国内现实生活为背景和题材的作品是( ) A.《南迁》 B.《胃病》 C.《茫茫夜》 D.《怀乡病者》 8.在夏衍剧作中,“喜剧性”因素的展示主要依赖于( ) A.日常生活细节的矛盾可笑 B.人物性格的夸张强烈 C.人物思想行为与现实环境的格格不入 D.漫画化的辛辣讽刺 9.夏衍对于名著改编“忠实于原著”的基本原则表现为( ) A.力求体现原著的思想、韵味和人物性格发展逻辑 B.视原著为素材,编者有权力删改,以实现电影的特性 C.不求神似,但求形似 D.只需给原著分一分镜头 10.君实和娴娴这一对年轻人出自( ) A.《创造》 B.《一个女性》

中国现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茅盾

xx 一、开创新的文学样式 茅盾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过来,加以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社会剖析小说是指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茅盾通过精细观察和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分析,努力构建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结构、客观的叙述,以及不断创造时代典型,这种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茅盾在运用思想对社会现象不懈的理解和分析中,构思长篇巨制。 他从《蚀》(《幻灭》《动摇》《追求》)到《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达到的高峰。、 二、xx的小说成就 (一)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1.《蚀》从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独特角度来反映大革命,丝毫不回避其中包含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 2.在《虹》里,通过时代女性梅行素从“五四”到“五卅”的时代大波澜中的种种挣扎、反抗,写出了中国知识青年从单纯反抗封建婚姻对个人的压迫到投身群众斗争行列的曲折历程。 3.在《子夜》里,通过描写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作家准确地把握了30年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命运及其历史纠葛和流动,力求完整地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与复杂性。

4.茅盾小说以社会斗争为故事的轴心,必然显示出题材的强烈政治性;其爱情描写从属于青年知识分子阶层,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小说叙述人显出个人化经验的缺乏,更多以历史代言者的面目亮相。 (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并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尤其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进行“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作。这些人物在他的写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中不断出现,形成了形象系列,各自构成了某一类型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历史。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大形象系列。 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1.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前者不断让位于后者。 2.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新人”,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以及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 3.他生不逢时,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对家庭和部下的封建专断及其剥削农民作为资金积累的手段)使他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在与帝国主义撑腰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感到软弱无力。 4.性格复杂,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狐疑惶惑,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终导致精神的崩溃。 (三)追求宏大严谨的布局,作品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1.《蚀》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各部的结构自行独立,而章法各异,连贯起来,反映一段时期的生活,这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新的开创。 2.《虹》按女主人公梅行素“成都——泸州——上海”三大段生活,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

茅 盾

茅盾 教学目的 1了解茅盾的整体创作情况 2掌握茅盾小说的社会分析特点 3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系列 教学重点 1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与内涵 2《蚀》与《子夜》作品分析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步骤 一、研究领域中的“矛盾” 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在东京读茅盾新赠小说《虹》的感觉时说:“接到书后,读了几天硬读了几十页,还是无法读下去。” 张延年1986年提出了茅盾体现了“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观点蓝棣之、王晓明、丁帆等人要求重评 ↓↓ 高级社会文件功利欲求 二、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革命现实主义的文学模式:历史性的巨大内容、宏伟的网状结构、客观的叙述、时代的典型,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其特点也可以归纳为:一、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有关。这种又被称为“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小说模式,主要是由茅盾在“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原来的以张扬个性为主改变为以全景式地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成为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这也正是“社会分析派”区别于其他文学流派的特质。这一派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又同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 【社会剖析派】三十年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并分析社会现实,题材多取自于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对中国城乡社会进行精微而准确有力的剖析与再现,以解决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命题,达到形象而准确地指导人们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目的,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性。茅盾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茅盾及其作品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社会剖析派”,主要作家还有丁玲、沙汀、艾芜、吴组缃等。 茅盾特别欣赏托尔斯泰的作品 三、作家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第一,他虽然也去过日本,但与鲁迅和郭沫若等许多新文学作家不同,在学生时代未曾留过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既不属于东洋派,也不属

1月茅盾研究试卷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虹》通过知识青年梅行素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五四”到“_______”这一历史时期的社 会风貌。 2.《腐蚀》通过女特务赵惠明从受骗、犯罪到醒悟、自新的曲折经历,展现了“_______”前 后“陪都”重庆的现实图景。 3.黑格尔认为,“史诗就是按照本来的客观形状去描述客观事物”,因而他把反映社会历史生 活的_______视为史诗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个特征在茅盾的中长篇小说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4.《子夜》中那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夹在书里的枯萎的白玫瑰,并非与人物无 关的“死”道具,而是_______与雷参谋昔日罗曼史的活见证。 5.茅盾的中长篇小说甚至对“物”的描写也常常是史诗式的,体现着_______特点。 6.茅盾的短篇《大泽乡》是根据《_______》秦末农民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写成的。 7.茅盾根据《圣经》故事创作的短篇除了《耶稣之死》还有《_______》。 8.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里说,“散文《严霜下的梦》用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革命的遭 遇和我的心情,并对那时的_______表示了‘迷乱’、‘不明白’和不赞成”。 9.茅盾的散文《风景谈》谈的是风景,但着眼的却是_______。 10.郁达夫描写知识分子文朴的三篇小说是《烟影》、《_______》和《_______》。 11.郁达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 12.《采石矶》的主人公是清代诗人_______。 13.郁达夫小说中,带有神怪色彩的作品是《_______》。 14.郁达夫说:“《迟桂花》的内容,写出来怕将与《_______》有点气味相通,我也想在这篇 小说里写出一个病肺者的性格来。” 15.郁达夫说:“_______和死,是人生的两大根本问题,所以以这两者为材料的作品,其偏爱 价值比一般其他的作品更大。” 16.夏衍的《上海廿四小时》围绕着_______的事件,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 17.夏衍改编的《春蚕》中,阿多最后将长了许多叶瓣的大蒜头捏作一团,用力投入溪中,激 起溪水上一圈圈波纹,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_______,令人回味和深思。 18.夏衍说过:“戏的主题,我喜欢‘_______’,即一个问题,一服药治一种病”。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 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围绕“国华机器制造厂”的搬迁事件构成主要情节的小说是( ) A.《多角关系》 B.《子夜》 C.《劫后拾遗》 D.《锻炼》 2.茅盾描写上海流浪儿童生活的小说是( ) A.《大鼻子的故事》 B.《少年印刷工》 C.《儿子开会去了》 D.《手的故事》 3.“脊柱的灵魂是脊髓,脊柱只不过是一所房子,脊髓方是其中的主人。根本的治疗法在于 换过房子里的主人,并不在于拆造房子。”这段文字出自茅盾的( ) A.《上海》 B.《香市》 C.《“现代化”的话》 D.《疲倦》 4.夏衍解放后改编的电影中,对原著增加的东西较多的是( )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宋朝哪位文人说过“吴越到江分”? A.释处默 B.陈师道 C.许应元 D.王士性 2.郁达夫的故乡是 A.嘉兴 B.诸暨 C.桐乡 D.富阳 3.晚清文人谁提出“尊情”说 A.王夫之 B.龚自珍 C.黄仲则 D.袁枚 4.周初奔吴地,建勾吴国的是 A.勾践 B.泰伯 C.夫差 D.伍子胥 5.下列不属于“南方写作”特征的是 A.拙朴 B.凄艳 C.阴柔 D.精致 6.下列不属于浙西现代作家语言风格的“甜软”韵味的是 A.方言俗语,江南风情 B.人物对话,吴语韵味 C.粗野激荡,拙朴奔放 D.词语句式,地方色彩

7.在现代文学史上,开浪漫主义小说创作先河的是 A.郁达夫 B.徐志摩 C.丰子恺 D.鲁迅 8.丰子恺的散文艺术风格是 A.繁复浓丽 B.恬淡如菊 C.气势磅礴 D.张扬奔放 9.昆曲的总体风格是 A.激昂慷慨 B.质朴高昂 C.柔婉细腻 D.优雅婉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0.吴方言的特征有哪些? A.粗野不羁 B.豪放粗犷 C.珠圆玉润 D.糯软甜脆 E.温婉清丽 11.在书画上颇有建树的“吴门四家”是哪四家? A.祝枝山 B.沈周 C.文徵明 D.唐寅 E.仇英 12.汉时置吴郡,包括哪三地? A.江苏南部 B.江北南通 C.海门诸地 D.浙江东部 E.江西东部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吴越 14.“志摩体”散文 15.《沉沦》 16.性灵

07317茅盾研究 浙江省13年10月自考 试题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分,共9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宋朝哪位文人说过“吴越到江分”? A.释处默 B.陈师道 C.许应元 D.王士性 2.郁达夫的故乡是 A.嘉兴 B.诸暨 C.桐乡 D.富阳 3.晚清文人谁提出“尊情”说 A.王夫之 B.龚自珍 C.黄仲则 D.袁枚 4.周初奔吴地,建勾吴国的是 A.勾践 B.泰伯 C.夫差 D.伍子胥 5.下列不属于“南方写作”特征的是 A.拙朴 B.凄艳 C.阴柔 D.精致 6.下列不属于浙西现代作家语言风格的“甜软”韵味的是 A.方言俗语,江南风情 B.人物对话,吴语韵味 C.粗野激荡,拙朴奔放 D.词语句式,地方色彩 7.在现代文学史上,开浪漫主义小说创作先河的是 A.郁达夫 B.徐志摩 C.丰子恺 D.鲁迅 8.丰子恺的散文艺术风格是 A.繁复浓丽 B.恬淡如菊 C.气势磅礴 D.张扬奔放 9.昆曲的总体风格是 A.激昂慷慨 B.质朴高昂 C.柔婉细腻 D.优雅婉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0.吴方言的特征有哪些? A.粗野不羁 B.豪放粗犷 C.珠圆玉润 D.糯软甜脆 E.温婉清丽 11.在书画上颇有建树的“吴门四家”是哪四家? A.祝枝山 B.沈周 C.文徵明 D.唐寅 E.仇英 12.汉时置吴郡,包括哪三地? A.江苏南部 B.江北南通 C.海门诸地 D.浙江东部 E.江西东部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吴越 14.“志摩体”散文 15.《沉沦》 16.性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7.吴文化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8.形成吴地开放创新与坚韧执著的文化精神的根由有哪些? 19.简析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与浙西地域文化的关系。 20.浙西现代作家语言风格上的“甜软”韵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7分,共33分) 21.谈谈浪漫主义特色在徐志摩诗歌中的体现。 22.以茅盾的《春蚕》为例解读浙西文化特色在作品中的表现。

从感性的热烈到理性的冷峻——《蚀》与《子夜》的比较并兼及茅盾评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束又学孥叙l燃版 作辩解时,说“我只注意一点,不把个人的主观混进去”①。从作品实际来看,恰恰相反,它强烈地表现着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孙舞阳、章秋柳等“时代女性”的同情和偏爱。称她们在轻率放纵、浮躁浪漫的外表下掩盖着“一颗细腻温柔的心,一个洁白高超的灵魂”②,甚至借她们的口吐露了自己当时对于社会、人生的失望,“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甚至理想的恋爱都是骗人的勾当”③,因而不愿“拿着将来的空希望”④,“来为目前的无聊作辩护”⑤。甚至于宁肯用极度的感官娱乐来麻醉和放纵自己,并对道德规范嗤之以鼻。“我们正在青春,需要各种刺激,需要心灵的战栗,需要狂欢。刺激对于我们是神圣的”⑥;“既定的道德标准是没有用的,能够使自己愉快的倒是道德”⑦。 茅盾在《蚀》三部曲中毫不掩饰自己在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对中国前途和命运丧失信心而产生的那种极端悲观和颓废的心理。同时在创作中也是忠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并运用一些自然主义技法对当时普遍存在于青年知识分子中的颓废心理和颓废生活方式进行了描绘。因而对《蚀》在发表后引发的诸多指责,茅盾进行了驳斥,认为《蚀》是“自己想能够如何忠实便如何忠实的时代描写”⑧,“不愿意昧着良心说自己以为不然的话”⑨。同时茅盾也坦诚了自己的心路历程,“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历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的执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而在这样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 《蚀》的发表,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文坛,茅盾一跃成为中国现代文坛上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佼佼者。正如夏志清指出的那样:“该书涉及范围极广而写作态度认真。比较起来,那些早期由王统_|!f{、张资平和蒋光慈所写作品,便黯然失色了。1928年下半年,正在日本度假的茅盾,已在本国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家了”⑩。在此以后,尽管茅盾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创作了5个短篇(结集为《野蔷薇》)、1部长篇(《虹》)、2部中篇(《三人行》、《路》),但由于生活积累不够丰厚而匆忙进入创作,在艺术上显得均不够成熟。从《蚀》发表之后茅盾的创作实际来看,他一直尝试着突破《蚀》的藩篱而求得新的发展。事实上,在以上不算成功的作品中,他的主人公们一直徘徊在“爱情”与“主义”之间。“恋爱”的外衣固然绚丽,然而对于执著于“凝视现实,分析现实,揭破现实”@的茅盾来说,并不适用,因而只能企求“公允的读者或者总能够觉得恋爱描写的背后是有一些重大的问题罢”⑥。 茅盾在《(宿莽)弁言》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一个已经发表过若干作品的作家的困难问题也就是怎样不至于粘滞在自己所铸成的既定的模型中”,因而他不得不“继续地探求着更合于时代节奏的新的表现方法”⑩。很明显,自《蚀》以后,他一直在创作上自觉地寻求着新的变化、发展,直至《子夜》,其作品面貌才有了彻底改观。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变化并不是由于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而自然实现的。恰恰相反,这是由于他个体生命的另一部介即作为政治活动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观念驱使下所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选集》第5卷。第llO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l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416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l卷,第373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1卷,第372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l卷,第372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l卷,第360页。 茅盾:‘蚀》,‘茅盾全集》第l卷,第308页。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选集》第5卷。第113页。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选集>第5卷,第112页。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茅盾选集》第5卷,第108页。 [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刘绍铭编译,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164页。 茅盾:《写在(野蔷薇)的前面>,<茅盾选集》第5卷。成都:四种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47页。 茅盾:<写在<野蔷薇)的前面》,《茅盾选集》第5卷,第148页。 茅盾:<(宿莽)弁言>,见孙中田、查国华编:《茅盾研究资料>(中),北京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7页。 156  万方数据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上海屋檐下》中,老实耿直,“什么事情也不肯将就”的人物是( ) A.林志成 B.匡复 C.赵振宇 D.黄加楣 2.郁达夫小说中,记录创造社第一次在现实打击之下经受挫折的作品是( ) A.《血泪》 B.《离散之前》 C.《采石矶》 D.《胃病》 3.《她是一个弱女子》中,郑秀岳是( ) A.“代表向上的小资产阶级的奋斗的女性” B.“代表小资产阶级的犹疑不决的女性” C.“代表土豪资产阶级的堕落的女性” D.“代表小资产阶级的不断追求又不断幻灭的时代女性” 4.被茅盾称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的人物是( ) A.吴荪甫 B.钱良材 C.胡国光 D.林老板 5.夏衍创作的电影中,以一组展示江南水乡秀丽风光的移动长镜头开始的影片是( ) A.《祝福》 B.《春蚕》 C.《林家铺子》 D.《狂流》 6.郁达夫移家杭州后创作的以主人公林旭从上海移家杭州为故事情节的小说是( ) A.《瓢儿和尚》 B.《杨梅烧酒》 C.《迟暮》 D.《纸币的跳跃》 7.夏衍话剧“处女作”是( ) A.《芳草天涯》 B.《离离草》 C.《都会的一角》 D.《上海屋檐下》 8.没有中心点的“半把剪刀”这个意象,出现在( ) A.郁达夫《微雪的早晨》 B.郁达夫《十一月初三》 C.茅盾《幻灭》 D.茅盾《一个女性》 9.旨在“说明现代妇女运动与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有同一的命运”的夏衍作品是( )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茅盾小说的独特贡献 【摘要】茅盾,以其勇于面向世界开放和贴近实际的文化心态,凭借高尚的文人品格和精致入微的笔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本文将结合矛盾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文学创作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深入探析矛盾小说在对中国现代文学文体建构方面的影响。矛盾在“五四”时期就对西方现代文体的理论进行了介绍,从上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茅盾就在文学小说的文体建构上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成为了继鲁迅之后公认的小说文体家,对小说文体的改进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矛盾文体文学贡献 【序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茅盾先生的作品研读,归纳总结出茅盾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独特贡献。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茅盾“社会分析”小说对文体构建的影响、茅盾的心理描写成为文体构建革新的催化剂、茅盾的文体构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等几大方面。通过研究分析求证,阐述出茅盾小说对中国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在文体构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正文】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曾主编汉口《民国日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现代文学批评的创立作出了积极

贡献。他和鲁迅、郭沫若一起,开辟了一条中国文化、文学现代化的新路。 茅盾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在勤奋多产的创作历程中,通过在短篇小说领域开创“社会分析”小说创造模式,在长篇小说领域开创“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对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表现形式和内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极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生活的写实性,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水藻行》、《烟云》等,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一、文体的概念 要研究茅盾在文学构建方面的独特贡献,首先要了解一下文体的概念。“文体”一词随着时代和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概念和内涵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体”大都指“体裁”和“风格”。在西方,“文体”又译为“风格”,文体研究往往倾斜于对个体语言风格和语言运作方式或编码方式的研究。在中国新文学中,“文体”主要有三义:一为作品样式(或称体裁);二为作品的语言形态;三为作家风格或流派特色。【①】本文倾向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卫平教授对“文体”的涵义界定:文体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是指一定的话语系统所形成的文本体式,它折射出作家独特的个性体验、主体意味、思维方式及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它是由叙述话语、结构模式、作品类型等因

(全新整理)1月茅盾研究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自考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茅盾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731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其中作品“都穿上了恋爱的外衣”的茅盾短篇小说集是( ) A.《昙》 B.《野蔷薇》 C.《宿莽》 D.《耶稣之死》 2.茅盾散文《香市》表达的是( ) A.三十年代农村经济的破产 B.畸形的都市生活 C.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 D.革命风暴和战斗精神 3.在茅盾笔下,以女性社会活动家胡兰畦为模特的人物是( ) A.梅行素 B.章秋柳 C.方罗兰 D.孙舞阳 4.夏衍剧作中,表达殖民地社会中都市小市民的深重磨难的剧作是( ) A.《一年间》 B.《法西斯细菌》 C.《上海屋檐下》 D.《愁城记》 5.以一盆污水倒入河中来强调社会的污浊浑沌的电影片头出现在( ) A.《狂流》 B.《春蚕》 C.《林家铺子》 D.《祝福》 6.郁达夫从日本学成归国后所写的第一篇小说是( ) A.《离散之前》 B.《血泪》 C.《胃病》 D.《茫茫夜》 7.以“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开头的小说是( ) A.《幻灭》 B.《动摇》 C.《南迁》 D.《沉沦》 8.郁达夫以一位画家和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忏悔”其“沉沦”年代的作品是( ) A.《迷羊》 B.《微雪的早晨》 C.《她是一个弱女子》 D.《出奔》 1

9.郁达夫小说结构线索的特点一般是( ) A.以故事情节为线索 B.以人物性格发展为线索 C.以人物情绪情感的流动为线索 D.以时代风云变幻为线索 10.在表现手法上,茅盾散文《白杨礼赞》较多采用的是( ) A.象征手法 B.意识流手法 C.比喻手法 D.对比手法 11.茅盾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爬虫”、“铁鸟”、“小火轮”象征着( ) A.统治者的耀武扬威 B.民族资本家的艰难处境 C.农村土豪劣绅的阴谋 D.资本主义势力的深入农村 12.茅盾笔下,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的人物是( ) A.吴荪甫 B.赵伯韬 C.胡国光 D.多多头 13.新中国成立以前,夏衍创作的最后一个话剧剧本是( ) A.《芳草天涯》 B.《水乡吟》 C.《一年间》 D.《心防》 14.郁达夫《采石矶》的写作动因是( ) A.创造社与鲁迅之间的一场笔战 B.创造社与胡适之间的一场笔战 C.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之间的一场笔战 D.创造社与新月社之间的一场笔战 15.郁达夫仅有的一部颇具神怪色彩的小说是( ) A.《迟暮》 B.《十三夜》 C.《在寒风里》 D.《烟影》 16.郁达夫自认为与德国作家林道《幸福的摆》“气味相通”的作品是( ) A.《碧浪湖的秋夜》 B.《东梓关》 C.《迟桂花》 D.《迷羊》 17.赵慧明这一人物出自茅盾小说( ) A.《蚀》三部曲 B.《虹》 C.《路》 D.《腐蚀》 18.关于郁达夫小说的创作方法,较准确的说法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带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 D.带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主义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