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电子书·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电子书·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电子书·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电子书·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1、现代远程教育概念图。 图1

图2 2、立项理由。 资源不够 开展远程教育除构建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网络外,适合学生远程学习的多种媒体学习材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从试点的情况看,在这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很少、课件很少、质量很差、重复开发。可以说,教学资源匮乏是目前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开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适于网络远程学习及可供全国共享的教学资源,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搞好资源建设要比建立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困难得多。 为了更好地协作和交流,资源建设必须要有统一规划,2000年5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统一协调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共同的标准。初期为资源建设投资1亿元,包括: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1年年底前,用2000万元建设200门网络课程,这些课程要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自主性、协作性、开放性、共享性;三库建设,即用2000万元建10个左右库(如案例库、素材库、习题与试题库),为学校和教师制作网络课程提供素材;组织开发重重大教育软件,支持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当然仅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照“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目标来说更是相距较远。 这就需要所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学校在教育部的统筹指导下,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中注重做好以下工作:宏观规划分工,由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承担相应的教育资源建设;区域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硬件设备和技术资源的共享;重视现有资源的二度开发;不同载体资源相结合开发,多种载体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齐头并进;加强共享合作,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库的最大效益。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答(要点):(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2、科学理论及其特征 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客观真理性:科学理论的内容必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2)、全面性:全面性就是指科学理论应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3)、逻辑系统性:科学理论是一个概念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将科学研究中所获得的事实材料,经加工整理、分析,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第2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1、科学研究课题中的所有成分都是未知的 2、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等间隔法的基本抽样;系统抽样方法是一种基本抽样方法 3、实验的外在效度:实验的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即代表性问题,表示实验结果是否适合于推广应用,能否做到对同类事物现象做解析、预测和控制。 4、什么是因变量?具有哪些特征? 答(要点):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做出响应的; (2)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3)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因素 5、什么是假设?科学的假设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要点):假设是对选题提出的问题做假想性的回答,根据这种回答建立有关变量关系的陈述。 特点:(1).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2).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3).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6、什么是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要点):研究方案就是针对要进行研究的范围提出问题,并拟定解决办法,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需要的人员、预算和日程的一种研究计划书。(4分) 麦克山提出的研究方案制定的内容包括: A.研究问题 (1)问题的简述;(2)本研究的重要性; (3)列出所要进行检验的假说或要解答的特殊问题。 B.研究目的:列出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和具体的目标。 C.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引述前人有关的研究(最好列举5人以上的研究); (2)讨论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之间的关系;(3)本研究与他人的研究不同的地方。 D.研究步骤 (1)总体来源,样本数目,抽样设计。若采用实验法,要说明实验组、控制组的构成; (2)资料搜集途径,资料的类型,搜集的方法,若用问卷调查,要说明调查的地点 (3)实验设计、模式和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 (4)资料分析,资料分析的数学方法的选择及其他分析方法的使用; (5)预期结果。 E.研究的日程进度 F研究人员 把从事研究的主持人及有关成员的姓名、学历简列出来。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作业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作业2 一、课题一般分为哪些类型?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的类型 按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性的研究课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研究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课题 描述性课题是以描述、研究社会现象的具体情况、发现新特点、新规律为目的。它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比较小,层次也比较低。 (2)因果性课题 因果课题是以解释两种或两种以上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难度较大,层次也较高。 (3)预测性课题 是指在清楚社会现象关系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其对实际工作可起指导作用。难度最大,层次最高。 2.按题目的成果分类 (1)理论性课题 理论性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等进行分析,探索教育规律、教学方法,解释教学现象的本质。其研究成果一般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其最终成果是对这一问题和困难的具体解决方案或对策。 (3)综合性课题 当一个课题既涉及了理论性又涉及了应用性等多方面,便称之为综合性课题。 3.按题目的性质分类 (1)探索性课题 探索性课题主要是指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尚未涉及的领域或问题,研究成果能填补理论或技术上的空白。 (2)发展性课题 发展性课题是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修正或完善已有理论。 (3)争鸣性课题 争鸣性课题是指针对当前一些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问题的研究,最好能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二)如何确定一个研究课题 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策略和方法步骤。 选题的思维策略: ●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 ●教育工作实践中的问题 ●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 ●各级政府的教育研究规划 ●借用、移植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与同行切磋讨论 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期末复习版)

教育技术许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本章重点: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 2.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4.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人们为了深刻认识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的过程和现象而采用的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等。 特点:是一门方法论科学。 研究对象: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活动的基本理论、规律、方法和工具。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1、程序化 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2、客观性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的,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呈现、分析和处理。(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 1.经验方法之文献研究法 有关专业文摘、索引、工具书、光盘及Internet教育信息资源等文献的检索以及鉴别文献真伪、发挥文献价值与创造性地利用文献的方法。 2.经验方法之社会调查法 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社会系统各要素和结构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 3.经验方法之实地观察法 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 4.经验方法之实验研究法

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方法。 A.理论方法之数学方法 忽略研究对象的其他特征,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化的处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或说明,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结果。 B.理论方法之思维方法 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 (I).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就是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育传播研究活动的过程和资源为对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科学事实、探索规律,建立系统理论,以期能对教育技术应用的资源和过程做出科学的解释、控制和预测。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 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 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六)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 1.研究假设的建立 2. 研究变量的确定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案的撰写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科学研究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整个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胡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二)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概述 教育: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教育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内涵、对象及特征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者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有计划、有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从而揭示教育 规律、发展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有学者分为:理论形态及实践形态两种。 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复杂性(教育活动的首要特征)、境域性(特定情境,不可复制性)、整合性(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优化)、模糊性(有些不能用数字来表达)、两难性(理论 与实践不一)。 三、教育研究的特征 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假设;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 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 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 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现实的教育问题) 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 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和预测研究(研究目的不同) 基础研究:较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 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二、直觉观察水平的研究、探索研究水平的研究、迁移推广和理论水平的研究(研 究水平和层次的不同) 直觉观察水平:回答“发生了什么?”。 探索研究水平: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迁移推广水平:回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生同样现象吗?“ 理论水平研究:回答”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三、定量及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整理 1.什么是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收集与分析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证明或证伪),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 性的认识活动。 ●总结:追求知识或解决问题的一项系列活动。 2.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揭示和发现教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真实的、精确的现象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技术中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加工、整理,从而找出正确地 或近似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规律; ●有助于我们把概念、规律经过思维加工,构成严密的知识系统,从而能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释、 控制和预测。 3. 科学研究的标志性特征: ●理论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 ●实际问题(研究的对象,通常以现象的形式存在); ●假设(对问题所做的假想性的回答); ●方法(途径); ●数据(材料); ●分析(寻找原因和规律); ●结论(研究结果)。 4. 科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5. 研究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分类: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研究的容分类:基础研究(包含: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层次)和应用研究(包含:宏观、中观 和微观三种层次) ●按科学研究的性质分类: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基于描述性的研究,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 般的结论。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定量研究则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定量研究侧 重于、且更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1、教育研究的对象p4 (1)有学者认为是人; (2)有学者认为是任何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活动; (3)也有学者认为是研究现象及其规律; (4)更多学者认为,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研究”,有了问题才能引起人们对它的研究,没有问题的研究或者虚拟问题的研究都不是真正的研究。(教育问题是实际教育结果与期望教育结果之间的差距和矛盾。) 2、教育研究的特征p5 (1)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 (2)自身的特征: ①教育研究基础的包容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而教育问题本身常常是复杂的与整合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这使得教育研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②教育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教育研究面向的是教育实际问题,是关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③教育研究结果的后效性:教育研究的结果能真正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积累和检验的过程,研究具有后效性; ?教育研究方法的整合性: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关于人的教育问题,涉猎面复杂,不可能按照研究者主观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加以孤立、封闭或纯化,需要整合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进行 3、教育研究的分类p7 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中观研究 文献研究、田野研究和实验室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历史研究、现实研究和超前预测研究 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 4、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 (1)区别: ①方法:定量研究采用的是量化、演绎的方法,以验证假说为目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注重实验—设计—控制,强调预先设计和标准化研究程序; 定性研究采用质性、归纳的方法,详细地记录每个个案,然后分析资料,加以概括,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解释主义,注重观察—参与,强调应在自然情境中进行。 ②目标:定量研究的出发点是提出假说并努力验证,注重演绎,追求教育现实的普遍性; 定性研究的目标大多是从资料中归纳概括自己的结论,建构自己的理解,注重归纳,研究结论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境和条件。 ③在定量研究中,创造性的工作先于实际工作,创造性的工作在于收集数据前精心的设计;在定性研究中,进入现场后才开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工作是在收集资料之后进行的。 ④定量研究者着眼于发现、阐明客观事实,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外显的行为结果是研究的焦点; 定性研究者着眼于个体如何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和现实,旨在理解教育现象,,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⑤定量研究通常是用测量或观察量表(或二者兼有)来描述行为; 定性研究用语言来描述行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第1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一般研究方法的是……………………………………………(B) A.经验方法B.评价研究法C.理论方法D.系统科学方法2、下列哪项属于课题选择的首要原则的是…………………………………………………(A) A.需要性原则B.创造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3、不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专门研究方法的是………………………………………(A) A.系统论方法B.评价研究法C.信息内容分析法D.响应信息分析法 4、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属于理论方法……………………………………………(C) A.文献研究法B.评价研究法C.逻辑分析法D.内容分析法 5、整理分析、加工所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属于科学研究程序的那个阶段……………(C) A.准备阶段B.现象阶段C.实体阶段D.本质阶段 6、下列各项研究方法中,哪项不属于经验方法……………………………………………(D) A.文献研究法B.社会调查法C.实地观察法D.逻辑分析法 7、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索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8、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9、怎样判断教育研究的优劣? 有两个概念反映了教育研究的优劣 即教育研究的效度和教育研究的信度。 10、一般来说,教育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不同的水平: 1)知觉观察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3)迁移推广水平;4)理论研究水平 11、科学研究方法的程序化特征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的。 几个主要的步骤是:选题与假设;数据、资料的收集;数据、资料的整理;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12、科学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联系,它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向和必然过程。这种联系是稳固的,只要具备了它发生作用的条件,它所支配的事物发展过程就会重复出现1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所获得的一套有组织的系统知识,其目的是为了对客观事物现象进行解析、控制和预测。 14、在教育技术研究中、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建立科学理论的任务有: 1)、形成一些科学的概念、定义和命题 2)、做出基本关系的判断,形成原理、定理、定律、原则 3)、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理论体系 4)、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人类的各项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历史进程的发展之中,社会的发展时时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变革和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社会已经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如: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目标、层次结构、类别结构研究。基础教育质量规格的指标体系、基本要求与地区差异研究等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教育理论研究课题是在教育科学领域的各学科理论发展与构建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客观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扬弃,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题。例如:现代教学论的范畴与体系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研究,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变化研究,等等。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置身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研究者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观察反思,并试图形成较为完整的理性化解说,事实上形成了教育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研究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一是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二是要从争论中发现问题。例如,如何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形成及矫正等等。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

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样的选题才能够体现应有的价值。衡量选题有无意义及意义大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所选择的问题是否根据教育科学发展本身的需要,能否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定的研究课题要有科学性,既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科学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问题要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定的研究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要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深入研究的依据。应该看到,选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研究问题一定要具体、适度,研究范围要明确界定,宜小不宜大,所含的研究问题要明晰,不能太笼统。初步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空泛、笼统,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因素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和相关的网络,即把所要研究的问题展开成一定层次结构的问题网络,从而在问题具体化的基础上选题。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所谓可行性,指的是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它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案具有科学上的可行性。第二,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学识、能力、精力、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第三,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期,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 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是() A. 外在效度 B. 内在效度 C. 可靠效度 D. 可推广的程度 2. 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 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解决现实问题 B. 发展和完善理论 C. 运用理论 D. 推广理论 4. 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是() A. 描述研究 B. 质的研究 C. 理论研究 D. 预测研究 5. 强调用量表进行测试,强调用数学工具分析经验的. 可定量化的现象,以确定事物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人文主义的观点 B. 结构主义的观点 C. 科学主义的观点 D. 自然主义的观点 6. 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 思想家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7. 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8. 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9.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10. 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11. 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2. 教育科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其基本要素是() A. 科学理论 B. 方法和技术 C. 现象与客观事实 D. 实践活动 13.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是指() A. 发现问题 B. 创造知识 C. 开拓知识新用途 D. 整理和修改知识 1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研究的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 A. 基础研究 B. 发展性研究 C. 应用研究 D. 预测研究 15. 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A.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B. 要有研究假设和对研究问题具体明确的陈述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第一章 一、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经验方法:获得经验材料的方法,利用经验材料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解决科学问题。 ?理论方法:提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思考方法和加工步骤。 ?系统科学方法: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认识研究的各个阶段。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的应用: 三、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 哲学方法:最普遍的方法 一般研究法:某类学科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 专门研究法:对专门问题所采用的特殊的研究方法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料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其内容: 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2、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 3、学习资料的运用研究 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 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五、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 1.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 2.探求科学规律 3.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六、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作用 1.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 2.为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 3.推广应用教育技术学科的桥梁 4.丰富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七、教育技术的概念,作用 第二章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1)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社会需要; 2)来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向教育理论的转化; 3)来源于教育基本理论向教育应用实践的转化; 4)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偶然发现; 5)来源于现有教育理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6)来源于其他学科研究的启示与移植。 二、课题选择的原则:需求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自变量:自变量,就是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 ?因变量:因变量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 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 ?干扰变量:属于研究中可以判断其存在,但是无法控制或测量的变量,也有的叫中 间变量、无关变量,或复合变量。它的存在会对其他变量的效果解释产生不利影响,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如,被试者的主观态度、习惯、动机等。 四、假设的特征 ?假设具有推测的性质。 ?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知识的基础 ?假设是人们认识、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五、抽样的概念:抽样就是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六、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有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排除主观意愿 的干扰,使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选为样本单位,每个总体单位入样是随机的。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整群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有抽签法、查表法,简单随机抽样对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划分或排队,完全随机地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完全相等的机会被抽中,故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 ?非概率抽样也叫非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目的出发,根据调查者的经验或判断,从总体 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单位构成样本。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配额抽样、方便抽样等就属于非随机抽样。 第三章 一、文献检索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分(教育技术文献类型):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机读型文献;声像 型文献 2、按加工程序分:一级文献;二级文献;三级文献 二、 三、什么是结构化观察? 结构化观察是指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地,对特定对象进行有计划、系统化观察,并要作严格详细的可量化记录的一种观察方法。它是为进行量化研究提供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结构化观察的特点 1.有特定的观察内容 2.采用专门的观察方法 3.有限制的观察范围 4.可量化的观察的记录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2. 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C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C )A“回收站”B“剪贴板”C“我的电脑”D“我的文档”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 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D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 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 C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 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A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8. 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B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9. 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A. 模拟信号编码B. 二进制编码C. 音频信号编码D. 视频信号编号10. 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D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 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B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 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C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B.录像带坏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13. CAI的课件是属于( A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D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A) A终结性测验分析B 学习需要分析C学习者分析D 学习内容分析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D ) A学习者分析B 学习风格C年龄特征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A 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19.下述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第二章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笔记整理 一、教育研究常用方法 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田野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 二、调查研究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资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2.调查研究的特点 ◆自然性 ◆多样性(访问、座谈、问卷调查、测验和网上调查) ◆灵活性 ◆间接性 ◆广泛性 3.调查研究的意义 ◆揭示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意义,从而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和矛盾 ◆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的教育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发现和总结教育思想和经验,更好的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收集资料,为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4.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发展调查、关系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 ◆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内容:事实调查和意向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范围: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调查和测验调查 5.调查研究的操作程序 ◆确定调查课题 ◆选择调查对象 ◆草拟调查提纲 ◆制定调查计划 ◆做好调查准备 ◆组织调查实施 ◆整理分析调查资料 ◆撰写调查报告 6.调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调查对象要有代表性 ◆调查内容要科学全面

◆调查指导语要协调一致 ◆调查的问题要适宜 ◆调查资料要客观真实 ◆要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 ◆调查结论要做科学分析 三、实验研究 1.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研究的特点 ◆控制性 ◆因果性 ◆教育性 ◆重复性 ◆综合性 3.实验研究的意义 ◆是丰富教育理论的重要手段 ◆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方法 ◆是教育理论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必经路径 4.实验研究的类型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功能: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推广性实验 ◆根据实验变量的控制程度: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根据实验的性质: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根据实验的范围: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整体实验 ◆根据实验变量的个数: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5.实验研究的操作程序 (一)准备阶段 ◆确定实验课题 ◆提出实验假设 ◆完成实验设计 (二)实施阶段 ◆实验前测 ◆实验控制 ◆试验记录 ◆实验后测 (三)总结阶段 ◆整理试验资料 ◆统计处理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题目、署名、前言、实验内容、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 及分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6.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坚持教育性原则,绝不进行有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教育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 ①提出问题和假设②设计研究方案③实施研究并搜集资料④处理分析资料⑤检验假设并作出讨论⑥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始新的研究。 2.问卷法有哪些优点? ①问卷内容客观统一②节省人力、时间和经费③匿名性强,回答真实④样本大⑤研究间接化,相互作用效应小。 3.简述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 ①构建理论体系②对各种理论观点的评价分析、整合和转换③发展和完善原有理论体系④对研究成果的逻辑证明。 4.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之前,应对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其目的是什么? ①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收集、删除或补充有关结果②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分析及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③通过数据资料的整理形成典型的材料,发现某些规律。 5.实验研究有何特点? ①实验研究要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实验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回答“为什么”的问题③实验研究有严格的研究设计。 6.研究假设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有何作用? ①研究假设使研究目的更加具体、范围更加限定。②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设计具体的数据收集程序,去检验该假设对所研究问题中各变量的关系的推测是否正确。 7.观察法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有何重要作用? .①通过科学观察可以获得认识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②观察研究是检验理论假设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③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8.做好实验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选择适当的设计,使处理效果成分显示出来。②控制自变量③要考虑实验结果的可推论性。 9.定性分析有何特点? ①定性分析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②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③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有一定的弹性。④定性分析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的逻辑分析。⑤定性分析的主观因素影响及对背景的敏感性。 10.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揭示和发现科学事实。探求科学规律。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有哪些作用? 第一,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路。第二,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程序规范化。第三,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是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的桥梁。第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容。 12.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有何意义?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一):传播理论 hsyjjy 2004-11-20 下午 07:27:52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他综合了多门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许多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观念、新理论,他们交叉渗透,形成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着本学科的持续发展。 一、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教育传播学 我们知道,大众传媒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迅速、广泛”。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上就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因此用传播学理论来研究媒体与教学过程,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途径,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 传播一词译自英语communication,也有人把他译成交流、沟通、传通、传意等,他来源于拉丁文communicure,意思是共用或共享。现在一般将传播看做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即传播者运用一定的媒体和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一)教育传播过程 一般把教育传播过程分为四个环节来描述: 1.传播的准备:目的、对象等的确定、提出系列传播任务、进行教育传播决策。教育传播的对象群是确定的,但是存在着多样性和动态性,因此应有预测性分析研究。 2.教育传播的实施:信息的开发、收集、加工、发送等。 3.教育传播作用于学生心理:教育信息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感觉通道中消化和筛选,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起学生精神状态的变化或行为出现反应。

4.教育传播的调整:根据传播效果的分析,及时调整传播进程或进行补救。 (二)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 当媒体应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之为教育传播媒体,他成为连接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中介物。人们把他当成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在一般的教学理论研究中,将教育者、学习者、学习材料三者作为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他们在教学环境中,带有一定的目标性,经过适当的相互作用过程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为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教学系统的三元模型。在现代教育传播活动中,媒体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媒体作为教学传播系统的要素之一,于是我们得到如图1所示的教育传播系统四元模型。实际上,四元模型是由三元模型的衍化,因为我们把学习材料看做为媒体化的教学信息,把学习材料这一要素分成了“教学信息”(即内容)与作为内容载体的“媒体”两部分。这四个组元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 图1 教育传播系统 (三)教育传播模式 20世纪40年代,数学家香农提出了一个关于通信过程的数学模型。此模型最初是单向直线式的,不久,他与韦弗合作改进了模型,添加了反馈系统(图2),此模型后来被称为香农-韦弗模式,在技术中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