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那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那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那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那勒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普洱市澜沧至孟连至勐阿公路第五合同段那勒隧道贯通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云南金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1月10日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那勒隧道从澜沧至孟连至勐阿S309公路底部穿过,该地段隧道围岩主要为强风化砂岩、强风化页岩、炭质页岩,围岩级别V2级。隧道为单洞双向布置,起止点桩号为K28+890~K29+765,隧道全长875m;隧道进口端~K29+018.795位于R=672.499m、i=3%的左转圆曲线上,K29+018.795~K29+098.795位于R=672.499m、i=3%的左转缓和曲线上,K29+098.795~K29+520.051位于直线上,K29+520.051~隧道出口端位于R=2000m的右转圆曲线上;隧道所在路段纵坡为-1.900%;隧道最大埋深约为87m。隧道所处路段设计速度为60km/h。主洞采用r1=5.30m的单心圆衬砌断面,内轮廓净空宽度10.60m、净空高度6.85m。

隧道洞身段支护衬砌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即以锚杆、湿喷混凝土、格栅钢架、型钢钢架等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为二次衬砌。复合式衬砌分为洞口加强段/浅埋段复合式衬砌和深埋段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对于Ⅴ级围岩,由喷射混凝土、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工字钢钢架组成。钢架之间用纵向钢筋连接,并与径向锚杆及钢筋网焊为一体,与围岩密贴,形成承载结构。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以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在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各类透水排水管、土工布及防水卷材。

1.2已知数据情况

在隧道开洞门时,已经对隧道进出口的控制点进行了复核。本次采用已复核的已知导线点作为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平差,用于隧道的独立控制网。已知控制点坐标及水准点如下:

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在洞内洞外布设2条线路。从线路首级控制网第1个点开始,经出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进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到线路首级控制网第1个点结束,组成闭合导线和水准线路。

2 测量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4 隧道施工设计图纸

2.5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3 测量仪器及人员

3.1本隧道控制测量采用仪器应满足下列精度要求:测角精度小于或等于±1″,测距精度不大于±(2 mm+2×10-6D),水准仪的精度应高于或等于±1 mm/km,采取铟钢水准尺。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每年送国家授权检定部门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2参加野外工作人员6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1名,技术员2名,技工1名。

3.3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中的规定进行测设操作。

4、施工方案

截止2016年1月10日,隧道贯通长度剩余50米(28+992~K29+042),经过测量隧道贯穿S309公路里程为K29+020~K29+028位置,埋置深度为50.39米,因此计划贯通桩号为K29+015。

根据围岩现状,目前保持上下短台阶法施工工法不变。施工稳中求快,开挖进尺保持在每循环1米,开挖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支护,并及时施工仰拱以封闭成环。整个施工必须做好围岩监控量测工作。贯通前测量队必须进行一次贯通前导线控制测量,确保测量能够准确控制隧道的高程和中线位置,减少贯通误差,提供里程计算从而指导隧

道准确贯通。

贯通后由于两个工作面安全步距之和远远超限,所以必须在贯通前迅速拉近仰拱间距,及时施做二衬衬砌,确保仰拱和二次衬砌的安全距离尽量不超限。特别强调整个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并控制好安全距离,以保证隧道施工质量和施安全。

5、贯通安全措施

1、围岩量测:

(1)、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中组织专人进行围岩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的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变形和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围岩发展情况。发现数据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测,同时检查观测仪器、方法及计算过程。如果数据正确,及时通知洞内施工人员撤出洞外,并报告主管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监控量测项目:本贯通段的监测项目列表如下

隧道贯通段观测项目汇总表

(3)、观测点布置:隧道工程的观测点主要有:地表下沉、拱项下沉及净空收敛。这些测点必须设在同一断面上,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本隧道贯通段

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如下表

隧道贯通段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表

(4)、观测方法及频率

①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条码尺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对地表沉降观测控制点在未施工前应进行水准网布设,埋设水准点时,应埋在不受地面变形影响,和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首次观测时,适当增加测回数,一般取3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点的初始读数。

②拱顶下沉:拱顶下沉量主要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量测各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应高程差,本次所测高差与上次所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本次沉降值。本次所测高差与初始高差相比较,差值即为累计沉降值。

③净空收敛:净空收敛是采用收敛计量测同一断面测点的距离变化情况。

④观测频率:隧道贯通段观测频率见下表

隧道贯通段观测频率表

(5)观测项目控制标准

在信息化施工中,观测后应对各种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隧道贯通段按如下标准控制。

拱部下沉速度大于5mm/天,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采取措施,强初期支护系统。水平收敛速度小于是0.2mm/天,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围岩基本稳定。

2、设立专职安全员对洞内围岩进行检查,通过观察喷射混凝土开裂变化情况,拱架的拱脚土体变化,锁脚锚管松动、拱顶掉块等情况,进行判断围岩变化,并做好检查记录,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情况,对特殊部位进行分析检查,并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和记录。

3、对要贯通的长度小于10m时,缩短每循环开挖进尺,进行加强支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

4、建立各级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项目部成立隧道贯通施工安全防护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总工

程师任副组长,全面负责贯通段施工安全防护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施工中安排专职安全员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5、施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逐级进行交底,下达安全作业指导书,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交底。

6、严格安全监督,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等。定期召开安全例会,会后检查落实情况。

7、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深刻领会进出洞口的施工方法。

8、加强现场管理,严格值班制度,尤其是开挖作业中必须有专人指挥,24小时值班,确保施工安全。

6、施工步骤

为确保隧道能按设计准确贯通,测量人员必须进行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并且在施工测量放样中精确控制隧道的高程和中线位置,以满足隧道贯通前精度方面的要求。两开挖工作面相距小于40米时,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一掌子面放炮时,必须通知另一掌子面的施工人员撤离掌子面50米外。距离15米时,应从一端开挖贯通。

按目前开挖进度进口会先开挖到K29+015处,当进口开挖到K29+015时,进口方向掌子面停止掘进,在其拱部180度范围施做一环6m长超前注浆小导管,环向间距30cm,全环65根。注浆液按水与水泥1:1配制,注浆时控制好注浆压力,将贯通处注浆生成一个护拱,防止贯通时引发坍塌。修整好掌子面并喷射C25混凝土10cm

厚以封闭掌子面。同时在掌子面的顶拱、左右起拱、左右拱腰及正中处,使用Φ108潜孔钻钻孔,钻孔角度为上仰5~10度,起到排除贯通处的积水。下台阶紧跟至离上台阶3-5米内,仰拱紧跟至下台阶。二衬及时跟进。出口掌子面严格按设计要求正常掘进。

上台阶贯通后,在小导管的保护下,人工风镐配合机械立即找顶排险,初喷岩面,及时安装上台阶拱架、钢筋网片及连接钢筋,钻设系统锚杆和锁脚锚管并将拱架和锁脚锚管焊接牢固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然后将下台阶分成左右台阶错开开挖,严禁对称开挖造成上台阶拱架悬空,进尺保持1m间距,直至全隧贯通,及时施作仰拱及二次衬砌。

隧道贯通后,测量队要及时测定隧道横向、纵向和竖向等实际的贯通误差,可依据测量规范进行分析和必要的合理调整,为后续诸如衬砌、整体道床等分部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力依据。

7、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技术、测量力度

(1)工期紧、标准高的特点,不断改革创新,以提高施工

技术水平和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引进一流的施工设备和检测设

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检测手段。精选具有能适应新技

术、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分别

担任项目主要部门技术、检测负责人。

(2)贯通前控制测量都是支导线形式。测量人员必须按设

计贯通精度要求,对洞内导线进行设计,估算预期的误差、确定

导线施测的等级,以保证隧道贯通精度。

(3)为保证贯通,测量主管必须高度关注隧道进尺和测量

放样工作,请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计算资料的复核和签认。贯通

后及时做好贯通测量工作。

(4)质检工程师和质检员认真把好工序质量关,对质量形

成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5)建立严格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及时进行施工方案交

底和技术交底以及强化班组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6)严密关注开挖爆破,控制开挖超欠挖,爆破时必须严

格警戒,防止意外伤害。

(7)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监控量测工作,据预测成果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安全预防措施。

(8)加强用电以及出碴和材料运输等管理,制定严格的作

业规程,强化安全理念。

(9)搞好洞内文明施工,设备机具摆放整齐,管线布置顺

畅。

2、整合施工专业队伍

根据工程特点,整合专业施工人员,组建一支精干、技术过硬、工种齐全、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体现技术密集型项目管理模式和“现场就是市场,顾客说好才算真好”的项目管理理念。所有参战人员进场前均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考核。

3、加强对职工的思想和技能教育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英文题目Through Measurement of Subway Tunnel 摘要 为了使两个或多个掘进工作面按其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工作 叫做贯通测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地下隧道施工技术。贯通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各 项掘进工作面均沿着设计的位置和方向掘进,使贯通后结合处不超过规定的限度。 贯通测量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工程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方法做系统的学习研究。 关键字:地下工程测量沈阳地铁贯通测量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through measurement is to make sure two or more heading fa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connected at the correct point. Through measurement,one of the underground measurement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Through measurement direct impact the quality of underground work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ake its way to study systems. Key word:underground measurement, Shenyang metro, through measurement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X X高速X标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编制: 复核: 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铁X局XX高速X标项目部 2013年11月5日

目录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导线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坐标为横向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工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一般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分析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3、工程概况

XX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左、右线隧道分离式布设,左线隧道全长759m,右线隧道全长882m,围岩以Ⅲ、Ⅳ、Ⅴ级为主,本隧道左线LK6+211~LK6+970位于半径4200m的圆曲线上,右线RK6+306~RK7+188位于半径4550m的圆曲线上。 4、贯通误差测量 4.1贯通测量实际观测值的确立 根据影响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XX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估分别从洞内、外横向、纵向及竖向因素考虑,预估其相应误差值,作为实际贯通误差的参考值。其中纵向贯通误差主要影响隧道线路坡度,线路坡度i=h/S*1000‰,(h为两点间高差,S为水平距离)对上式进行微分后得:di=dh/S*1000‰-hdS/S2*1000‰,当只考虑纵向贯通误差dS时,假设可以忽略的坡度影响为0.001‰,即100m的水平距离允许的高差为±0.1m,可认为:0.001‰=h*dS/S2*1000‰,dS=S2/1000000h,XX隧道左线单向纵坡为-9.13‰,即h/S=9.13/1000,代入上式可得左洞:dS=759/1000000*1000/9.13=0.083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3m;右线单向纵坡为-10.87‰,即h/S=10.87/1000,代入上式可得右洞: dS=882/1000000*1000/10.87=0.081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1m。从实际情况统计,隧道一般纵向贯通误差均小于按上式计算的结果,因此,纵向贯通误差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设计坡度和工程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其上分析所得,XX隧道纵向贯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_渝黔

目录 一、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编制依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编制目的及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隧道工程概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监控量测目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监控量测项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监控量测人员机构及仪器的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人员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仪器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监控量测方法与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监控量测的方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特殊地段变形管理措施..............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量测原始数据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七、数据处理结果的判定应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八、数据结果上报程序和资料的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九、监督考核.....................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十、附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1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2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隧道进出口、斜井间贯通时,除进行洞外导线和洞外高程测量之外,还必须进行隧道洞内和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所以在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时,要考虑隧道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误差及隧道洞内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 (一)测量方案简述 工程要求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容许偏差为0.3m,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为0.05m. (1) 隧道洞外进口、斜井按B级GPS网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美国产天宝5800GPS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测量1.5小时。 (2)定向测量 尤溪隧道进口、斜井各采用几何定向。 1、对中误差 当定向边边长d=400m时,仪器及棱镜的对中误差为:E C=E T=±1”。 2、测线前后两测回的平均值误差M平=±1/√2=±0.71”. 则M定=±√M EC2+M ET2+M平=±√12+12+0.712=±1.58” 3、洞内导线测量 进口从洞口起始边GCPI140-GCPI119边开始,沿大里程方向闭合到秀村斜井的CPI140-3~CPI140-4边。测角、测边采用日本产SOKKIA SET230R全站仪,角度测9个测回:每边往、返各测3个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误差不大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10mm,往测及返测边长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1/6000。所有闭(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均有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平均值,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4、隧道洞外水准测量 进口与秀村之间的水准测量按照洞外二等水准要求实测,自进口洞外水准点GCPI140到秀村斜井洞口水准点BM60进行往返观测单程路线长度27KM,同时采用美国Trimble电子水准仪和日本产Sokkia电子水准仪实测。 5、洞内水准测量 采用苏-光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观测,往返高差的较差不大于±4√L(L 为水准点间的长度,以km 为单位)。水准路线长度6.186km. 以上高程均独立进行两次。 (二)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误差参数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 200~250公里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中限差规定反算求得。 (1)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角误差:按日本产SET230R全站仪标称精度mβ=2″。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清塘铺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 湖南省安化——邵阳公路 编制: 复核: 中铁五局集团安邵高速公路项目部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贯通测量方案 2~5 4、贯通误差调整 6~7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1 概述 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安化(梅城)至邵阳公路第TJ1标段起点桩号K94+112.169,终点桩号K127+660,全长33.54783公里;位于益阳市的安化县和涟源市境内,重点隧道清塘铺隧道左洞全长4800m,右洞全长4775m。 1、1 坐标系统 1、1、1.平面坐标系统:清塘铺隧道进口至出口投影高为400 m。 1、1、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作业依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作业。 2、1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2.2-3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4.2.3-2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3-3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隧道测量控制方案 3、1隧道工程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 表8.6.2 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 3、2清塘铺隧道洞外进洞平面控制点G003、G004,I024。出口进洞平面控制点GPS029、GPS030、G005,为设计院交底三等平面控制点。进出洞口高程点I02 4、GBM3为设计院交底四等平面控制点。 3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洞内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便于施工放样,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施测精度,既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出口控制点,以相向施工进洞,贯通里程K112+008,导线长度为2700m左右。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根据《规范》表8.6.2“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规定4~8km 隧道洞内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50 mm 的要求,以此作为测量设计的依据,不占用洞外控制网贯通精度的余额,使得设计的洞内测角、量距精度更为安全,同时,也符合《规范》规定。 根据以往洞内测量的经验,结合该隧道平面形状、洞内运输方式、通风条件等的具体情况,假设洞内直线段导线平均边长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测距相对精度1/80000,来进行测量设计。 3.1.1洞内∑Rx2、∑dy2 的计算:(见表 1) 式中:∑Rx2—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距的平方和; ∑dy2—各导线点投影至隧道中线的距离的平方和;

隧道测量方案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8.17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7%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065.696,全长405.696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69%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10.75m,隧道净高5.0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2.1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

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2.2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3.1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3.2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3.3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测量依据 (2)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 五、测量人员职责 (3)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4)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7)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8)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9)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0) 2.导线网的测量 (10) 3.平差计算 (13)

4.洞内高程控制 (14) 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4) 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5) 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16) 八、相关工作 (16)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6)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 2.2 ‰、11.05‰、10.95‰、10.1‰和0‰。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 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隧道测量方案

?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全长;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隧道净高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线必须随隧道的掘进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量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隧道贯通测量

10.3.1 概述 线路勘测、管线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是铁路、交通、输电、通讯等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网建立及施测,由于该类测量控制网大多以狭长形式布设,并且很多工程穿越山林,周围已知控制点很少,使得传统测量方法在网形式布设、误差控制等多方面带来很大问题。同时传统方法作业时间也比较长,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正常进展。自从将GPS 技术引入该领域以来,使其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得到可喜的提高,本节将以西安——南京线GPS控制网、秦岭某隧道贯通GPS网及北京地铁精密导线GPS复测为例,介绍GPS技术在线路勘测及隧道贯通等测量中的应用。 10.3.2 线路GPS控制网的建立 传统的线路测量一般采用导线法,在初测阶段沿设计线路布设初测导线。该导线既是各专业开展勘测的控制基础,也是进行地形测量的首级控制,所以要求相邻导线点通视。在该线路测量中应用GPS技术的形式是沿设计线路建立狭带状控制网。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替代导线测量;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加密国家控制点或建立首级控制网。在实际生产中较多的用了后者。 下面以西安——南阳段GPS控制网为例,说明GPS线路控制网的布设和应用情况。 1.布网形式 铁道部《铁路测量技术规程》规定,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闭于高级控制点的导线全长不得大于30km(公路线路一般规定≤10km)。据此,铁路GPS 线路控制网布设应满足以下几条:作为导线起闭点的GPS应成对出现;每对点必须通视,间隔以1km为宜(不宜短于200m);每对点与相邻一对点的间隔不得大于30km。具体间隔视作业条件和整个控制测量工作计划而定,一般5~15km布设一对点。这些点均沿设计线路布设,其图形类似线形锁。 图10-4显示了西安——南京线西安至南阳段GPS控制网的布设网形。 西安——南京线中西安至南阳线路长度450km,线路通过秦岭山脉东段和豫西山区。GPS定位测量是为初测导线提供起闭点。GPS网由13个大地四边形和2个三角形组成。待定点(GPS控制点)24点为12个点对,相邻点对间平均距离18km。联测了六个国家控制点,选用其中五个点作已知点参与平差。

工程测量报告-隧道贯通测量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地点:测绘专业课程设计教室 班级:测绘B091 姓名: 学号: 教师: 成绩: 评语:

2012 年 7月 9 日至 2012 年 7月15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1-1、测区地质和测区概况--------------------------------------------4 1-2、工程任务------------------------------------------------------5 1-3、测区已有成果及资料收集----------------------------------------5 1-4、测量作业依据--------------------------------------------------6 二、控制网的布设-------------------------------------6 2-1、坐标系统的选择------------------------------------------------6 2-2、地面平面控制网------------------------------------------------6 2-3、外业测量------------------------------------------------------11 2-4、地面高程控制网------------------------------------------------12 2-5、地下隧道平面控制网--------------------------------------------13 2-6、隧道内高程控制网----------------------------------------------17 三、贯通测量方案的实施-------------------------------18 四、贯通误差预计-------------------------------------20 4-1、第一种方案----------------------------------------------------20 4-2、第二种方案----------------------------------------------------23 4-3、方案的精度评定------------------------------------------------25 五、组织安排------------------------------------------24

隧道测量方案(新)

一、前言 根据本工程需要,配备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有组织有纪律的测量队伍。分工合作,循序渐进,配合现场施工人员,以高精度、高标准为测量准则。既要保证工程高质量,又确保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 为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我测量队根据工程的需要,制定了测量工作的系列操作程序,其流程图表如下: 二、编制依据 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7、《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 〔2007〕76号)。 8、新建贵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三、控制测量 3.1、图纸校核 施工图纸是测量放样的主要依据,图纸数据校核是第一步,作为测量人员首先应读懂并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才能准确的进行图纸数据校核.首先,应该了解图纸的工程概况及技术要求,其次应该读懂图纸总平面设计图,了解工程各部位的平面位置及尺寸,根据图纸提供的数据准确计算平面坐标与高程.若发现图纸数据不符,应该及时通知工程部由工程部妥善处理。 3.2、洞外控制点加密 为保证整个工程测量的准确无误,在布设平面控制点之前。应根据工程对导线等级的需要,首先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然后再进行加密工作.平面加密控制网按GPS网D级要求施测,加密等级与复测等级相同。 GPS测量的精度标准 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 3.3、洞内平面导线布设 隧洞未贯通之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都是支导线,.从洞口平面控制点为起算边引支导线进洞,依据隧洞线形延伸方向和位置布网。导线设成等边直伸型支导线。导线边长尽量布长,导线边长不小于200m洞内导线点须选择地基相对坚硬稳定,不影响施工的地方埋点。并用混凝土包装加固。由于洞内支

隧道贯通测量

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 上榕隧道贯通测量 专 项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编制人:张新华 审核人: 湖南省湘西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二零一二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4) 1.1编制依据 (4) 1.2编制原则 (4) 1.3采用主要标准 (4) 二、工程概况 (5) 三、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 (6) 1、隧道长度 (6) 2、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6) 3、岗位职责 (7) 4、职能划分 (9) 5、测量作业的任务划分 (11) 6、测量管理制度 (12) 四、其主要工作任务与内容 (13) 1、施工(贯通)测量 (13) 2、执行标准 (13) 3、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14)

4、控制测量 (14) 5、隧道施工测量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6) 6、贯通误差的测定方法 (22) 7、贯通误差的调整 (24) 五、质量标准及技术要求 (31)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 (2)三江至柳州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施工图。 (3)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现行有效的国家及省、市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5)我公司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6)我公司现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 1.2编制原则 在深刻理解本隧道工程特点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本着“技术领先、措施到位、资源合理、设备可靠、组织科学、风险可控”的原则。以满足业主要求为目标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 编制的施工专项方案满足和响应业主的各项强制要求和技术标准。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有针对性,技术上先进适应性强的特点。 编写的施工专项方案安全可靠,方案经济合理,工期适应。 采用IS09001质量标准全方位控制施工过程。 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指导施工。 各种技术难题超前进行研究,以预防为主。 严格执行广西省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施工的安全,文明环保、卫生健康等有关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的环境,村民生活的影响,相对良好的工程形象和社会形象。 ·1.3技术标准 (1)隧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路/小时;路基宽度26m; (2)隧道设计为高速公路双洞单向交通行车两车道分离式隧道; (3)隧道长度超过100米,设置照明;若L.N≥2×106设置机械通风,否则自然通风;

太平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新建沈阳至丹东铁路客运专线工程TJ-3标段 太平山隧道 贯通测量方案 编制: 复核: 审定: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沈丹客专TJ-3标三工区 二○XX年十一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编制依据 (4) 三、人员安排及拟投入的仪器设备、软件 (4) 四、隧道贯通方案内容及技术要求 (5) (一)洞外控制测量 (5) 1、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5) 2、外业要求 (7) 3、洞外(GPS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估算 (7) (二)洞内控制测量 (8) 1、洞内导线布设要求 (9) 2、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9) 3、贯通中误差估算 (9) (三)高程控制测量 (10) 1、二等水准技术要求 (10) 2、洞外二等水准复测 (10) 3、洞外高程贯通误差估算 (12) 4、洞内高程控制网布设及要求 (12) 5、贯通中误差估算 (13) (四)隧道贯通误差测量及调整 (13) 1、贯通误差的测量 (13) (1)平面贯通误差测量 (13)

(2)高程贯通误差的测量 (14) 2、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1)平面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2)高程贯通误差的调整 (14)

一、工程概况 太平山隧道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境内穿越辽东低山区。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为213m。隧道进口里程为DK179+395,出口里程为DK181+435,隧道全长2040m。隧道进口至DK180+486.5436段位于半径为7000的右偏曲线上,DK180+486.5436至出口段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线间距4.6m,隧道内纵坡为3‰的单面下坡。DK179+395~DK179+430 、DK181+255~DK181+435为Ⅴ级围岩,DK179+430~DK179+570、DK181+175~DK181+255为Ⅳ级围岩,DK179+570~DK180+730、DK180+840~DK181+175为Ⅱ级围岩,DK180+730~DK180+840为Ⅳ级围岩。 为确保线路平纵曲线线型顺畅,管段内不出现断差现象。本工区将完成CPI、CPII点的复测,并在CPI、CPII点的基础上布设加密点并进行测量,对隧道横向、高程贯通精度的要求测设相应等级独立的平面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贯通测量。 二、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BT10054-97) 《中铁第三勘察设计院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第一次复测报告》(2011)三、人员安排及拟投入的仪器设备、软件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隧道贯通测量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根据给出的题目叙述隧道所在地概况、隧道长度、作业环境等 1.2已知数据情况 已知的三角点、控制点、水准点情况,如有明确点位应列表显示如下表 2测量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2.4 隧道施工设计图纸 2.5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3测量仪器及人员 说明使用仪器及人员情况,人员应在6人以上,人员组成应有测绘工程师、测绘技师、司机等 4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1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外进出洞口处分别布设主控制点1个、方向点3个,共布设GPS 控制定8个,并在主控制点加测二等水准进行高程控制。 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硬质基岩上,埋设C级GPS标石或埋设顶部刻十字标志的φ22钢筋,并制作点之记,同时在附近用红油漆标明点号,以便于寻找。 4.2 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和《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中的规定进行测设操作。 4.3线路首级控制网点检核 利用已知三角点2各,高等级水准点1个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进行检核。 平面检核:按照C级GPS观测纲要,使用4台GPS接收机对2个三角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进行同步观测,检验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平面坐标。 高程检核:由已知高等级水准点起,经过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再闭合到高等级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环线,检验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高程。 检测合限后可利用2个线路首级控制点进行地面控制测量。 4.4平面控制 ①进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主方向控制点、出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主方向控制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处各放一台GPS接收机,共6台;组成GPS观测网,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测参数:观测时段2,时段长度4h,采样间隔10s,卫星截止高度角15°。 ②进洞口处的另外2个施工方向控制点、出洞口处的另外2个施工方向控制点、2个线路首级控制网点处各放一台GPS接收机,共6台;组成GPS观测网,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测参数:观测时段2,时段长度4h,采样间隔10s,卫星截止高度角15°。 ③观测完毕后进行整体网平差。 4.5 高程控制 从线路首级控制网1个点开始,经进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出洞口处的施工主控制点、到线路首级控制网另1个点,组成附和水准线路。 使用数字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观测纲要进行观测与解算。 5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洞内控制测量,布设主、副导线,用于隧道贯通测量和施工放样,布设形式①洞内导线应满足的条件:洞内导线需随隧道的掘进不断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的依据导线测设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的点位精度。新设定的导线点必须有可靠的检核,避免发生任何错误,在把导线向前延伸的同时,对已设立的导线点设法进行检查,及时察觉由于山体压力或洞内施工、运输等影响而产生的点位位移。②主、副导线每隔2~3条边组成一个闭合环。③洞内导线点的埋设: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灌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标石顶面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