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清塘铺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

湖南省安化——邵阳公路

编制:

复核:

中铁五局集团安邵高速公路项目部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贯通测量方案 2~5

4、贯通误差调整 6~7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1 概述

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安化(梅城)至邵阳公路第TJ1标段起点桩号K94+112.169,终点桩号K127+660,全长33.54783公里;位于益阳市的安化县和涟源市境内,重点隧道清塘铺隧道左洞全长4800m,右洞全长4775m。

1、1 坐标系统

1、1、1.平面坐标系统:清塘铺隧道进口至出口投影高为400 m。

1、1、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作业依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作业。

2、1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2.2-3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4.2.3-2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3-3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隧道测量控制方案

3、1隧道工程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

表8.6.2 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

3、2清塘铺隧道洞外进洞平面控制点G003、G004,I024。出口进洞平面控制点GPS029、GPS030、G005,为设计院交底三等平面控制点。进出洞口高程点I02

4、GBM3为设计院交底四等平面控制点。

3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洞内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便于施工放样,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施测精度,既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出口控制点,以相向施工进洞,贯通里程K112+008,导线长度为2700m左右。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根据《规范》表8.6.2“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规定4~8km 隧道洞内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50 mm 的要求,以此作为测量设计的依据,不占用洞外控制网贯通精度的余额,使得设计的洞内测角、量距精度更为安全,同时,也符合《规范》规定。

根据以往洞内测量的经验,结合该隧道平面形状、洞内运输方式、通风条件等的具体情况,假设洞内直线段导线平均边长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测距相对精度1/80000,来进行测量设计。

3.1.1洞内∑Rx2、∑dy2 的计算:(见表 1)

式中:∑Rx2—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距的平方和;

∑dy2—各导线点投影至隧道中线的距离的平方和;

3.1.2洞内测角精度计算 myl洞内=±m l/L×(Σdy2)1/2 =±1.8mm

″/ρ″×(∑Rx2 )1/2 =51.6mm

由于:myβ洞内=±m

B

所以:

设洞内测角精度为M ,因为:M 2 =(myL洞内2) +(myβ洞内2)

M =±((myL洞内)2+(myβ洞内)2) 1/2=±51.7mm

则:m

=±(my″β洞内×ρ″/(∑Rx) 2 ) 1/2

B

=±2.5″

式中: my洞内---测距误差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

myβ洞内---测角误差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横向中误差;

---控制网设计的测角中误差(〃)

m

B

M---洞内贯通精度总和;

Σdy2---边长在贯通面的投影长度的平方和;

∑Rx2---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

ml/L ---控制网设计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根据计算结果,洞内控制测量的测角精度采用 2.5″;量边相对精度 1/80000。洞内控制引线距离最长约2.7km,隧道贯通前误差无法及时调整,极易造成测量误差的积累,因此,洞内控制测量的难度较大,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隧道准确贯通。

3.2 洞内导线测量

3.2.1 布网和施测

3.2.1.1 控制桩类型:混凝土铁心,包桩规格和埋设深度符合《测规》附录 B 的规定。

3.2.1.2 左右线隧洞人(车)行横洞分别布设导线点(约200~300m范围内)组成闭合导线环(详见清塘铺隧道左右洞闭合导线平面布置示意图),环与环之间以公共边相连,避免

出现结点。各环的边数以6条为宜,最多不超过8条,尽量达到隧道贯通设计对边长的要求。一组导线点埋设两个,并于隧道壁标注点名和大致里程,便于识别。同组导线点沿隧道横向布置,相距 30cm 左右,避免多方向观测时测点方向的脚架互相干扰。

3.2.1.3 角度观测使用拓扑康全站仪(GPT-3102N 型),标称精度:水平角 2″;距离 1+1ppm 。水平角以方向观测法 四测回观测,测回间互差≤6″;平距对向观测 4次,边长进行气象因素改正、仪器常数改正及平距归算。

3.2.1.4 每次向洞内延伸测量时,以同精度检测原导线控制点的角度、距离关系,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的角值限差不超过 3.0″,按测量设计测角精度计算的极限值为

4.2″,平距检测也应满足设计精度要求。当确认点位无误后,使用原测成果。

清塘铺隧道左右洞闭合导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3.2.1.5 洞内导线环的角度闭合差和坐标闭合差按简易平差法进行平差。

3.2.1.6 仪器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测前对其轴系关系进行检验;作业过程中经常对棱 镜支架或觇牌光学对中器进行检查和校正,使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观测过程中积极采

9+850

安化端桩号Y 0+120

洞口桩号Y K +390

洞口桩号Y K 1紧急停车带中 Y K 110+679洞口桩号Y K 1+708

桩号

取措施削弱对点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2.2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是在导线环角度测量和边长测量完成后,计算出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精度,确定达到测量设计的精度要求后进行的。

3.2.2.1 角度平差

根据偶然误差的特性,导线环边数过多时,导线角出现正、负误差的机率接近,在不同的闭合环角度闭合差出现正、负值的概率也基本上相等,为了避免导线环之间正负误差抵消,平差计算在单环内独立进行,不采用由过多导线边组成的环来平差,这样可提高按角度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mS的可靠程度。由于使用了性能可靠的仪器设备,观测精度高,正常情况下,角度闭合差往往很小,采用近似平差法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可简化计算过程,同样能保证平差计算成果的质量。

3.2.2.2 坐标平差

对控制网中导线环高精度的水平角和平距观测,其坐标闭合差必然很小,据业内经验,严密平差与近似平差的结果相差甚小,采用近似平差可简化计算。该方法是把角度闭合条件和坐标闭合条件看成互不联系的两部分来处理:用平差角度、边长计算控制网方位角、坐标和坐标闭合差,对于隧道直伸型导线用边长比例分配坐标闭合差,完成坐标平差;再用改正后坐标反算导线方位角和边长,进行二次改正,作为终算方位角和边长。

3.2.2.3 计算(略)

3.2.2.4 拨正中线

这是坐标计算后的数据处理过程。洞内导线的目的是为敷设隧道中线提供理论依据,为了使隧道中线与导线的关系更加直观,利用控制点坐标对中线进行改正,用中线法施工十分有用,省时省力,减小出错的机率。

3.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为附和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按四等水准控制。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5mm,全中误差±10mm,往返闭合差≤±20√L(L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100~150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

4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4.1贯通误差的测定

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出的两方向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置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

采用中线法测量时,应由测量的相向两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并取一临时点,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得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测得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4.2贯通误差的调整

为确保施工进度和改善施工环境,项目部采用进出口两方相向掘进,考虑出口施工条件比较好,预计贯通点为K112+008,取K112+008的理论坐标为贯通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测量该点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

隧道贯通误差

式中:

m外—控制网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

m1—由进口计算的影响值;

m2—由出口计算的影响值;

mβ—由控制点放设中线时理论高度中误差;

①用折线法调整直线隧道中线。

②曲线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③采取精密导线法测量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

④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出口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⑤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在贯通面两侧未衬砌不小于200m段

内(即调线地段)调整。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进行放样。

4.3采用导线法测量,贯通误差按以下要求进行贯通误差调整:

隧道贯通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线地段的开挖和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因本隧道贯通面处于缓和曲线段,因此中线采用导线法调整,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1)、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

(2)、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

(3)、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按坐标平差处理;

(4)、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

4.4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按下列方法调整:

(1)、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2)、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

(3)、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执行现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认真审核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复测后方可使用,抄录数据资料,必须仔细核对,且须经第二人核对。

各种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完成,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应当补测或重测。

测量的外业作业必须采取多测回观测,并形成合格检核条件;内业工作,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

重要的定位和放样,必须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测量环境下进行。

利用已知点(包括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必须坚持先检测后用的原则,即已知点检测无误或合格时才能利用。

隧道工程施工中测量放样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中测量放样 摘要:测量工作伴随隧道开挖的整个过程,因洞内条件的限制,洞内开挖断面的测量放样工作占用的时间不少,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安全、进度。在隧道施工中如何对超欠挖进行有效控制,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施工坐标法将地面曲线的计算方法、隧道施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利用此方法施工, 可以减少技术人 员的工作强度。流程。 关键词:隧道开挖;施工坐标;施工测量;放样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of working with tunnel excav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because of the limited conditions,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surveying setting-out work take time, direct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unnel, progress. in construction of tunnel over break how to control effectively,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is worth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ordinate ground curve calculation method, tunnel construction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gether, using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on, can reduce the work intensity of staff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tunnel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coordinate; construction measure; lofting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控制方法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及控制方法 摘要:在隧道建设中开展施工测量,是隧道工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隧道工程 建设中隧道施工测量,是非常强调专业性的,施工测量取得的数据是否准确,关 系到隧道建设的质量,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对施工测量的重视,对施工测量进行严 格落实,依据相关的规范,保证施工测量的专业性以及准确性。在施工测量中, 涉及到控制网布设以及坐标系统建立等诸多的问题,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关系到 施工测量数据是否准确,也关系到工程质量以及效益,那么就要提升施工测量专 业性,不断改善施工测量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优化方法 1.测量在隧道工程中的重要性 1.1进行监控量测的目标 监控量测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监控是指要对隧道施工中的围岩以及其相应的 支护设施的可靠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且要对其进行量测,以便判断出其需要做 出改变的方面,为支护设施的维护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这样在对故障和不足进行 处理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提升系统优化的效率。总之,进行监控量测 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并不断的优化施工设施,改善支护设 施的受力状况、应力分布以及各部位的工作形态,为隧道工程的安全进行提供客 观的依据。 1.2隧道工程中进行监控量测的意义 (1)有效的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安全性较高的施工方案,并且可以根据施工检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对施工的具体过程进行优化,最终保证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 (2)在监控量测的过程中获得实时数据可以及时的让检测人员进行检测,保证施工的质量。 (3)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出新的思路,有更好的思路可以进行支护,改变支护设施的结构以及对衬砌的施作时间提出建议。 (4)能够了解围岩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工程需要,尤其是要对围岩的稳定性有一个切合实际判断。 (5)有效的加强监控和预防、维护的联系,对于检测达到的危险和障碍管理人员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受伤概率。 (6)监控量测能够正确的确定周围岩石参数,这对于工程计划的可行性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量测的要求 (1)监测得到的各种数据必须保证其正确性,更进一步的要求监控量测系统可以将围岩和支护设施的三维模型反应出来,使制定工程的设计师更加接近真实。 (2)在安装完监控量测系统后,一定要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隧道的围岩为例,当周围围岩的稳定性不足时就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报警,使维修部 及时反应,做到先事故一步解决问题,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3)监控量测系统不能阻碍施工的正常进行,也就是这个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系统,但是其坚决不能带来延误工期等的负面作用。 3.隧道施工测量 3.1布设隧道控制网 布设的控制网的主要建设意义,就是保证在隧道的建设中,两侧相向施工可 以顺利开展,让隧道可以顺利贯通,这样布设的控制网精度就是至关重要,精确

国外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1)

第27卷第1期2007年2月 隧造建设 TunnelConstruction 27(1):76~79.86 Feb.,2007国外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肖书安 (瑞士安伯格工程咨询公司,瑞士RegensdorfCH一8105) 摘要:在隧道施工中,将提高工效的宗旨贯穿于从初始开挖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是每个施工企业所追求的目标,隧道工程的成功与否与隧道断面开挖的准确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介绍瑞士尤特利(Uetliberg)隧道在施工测量中应用TMSSolution隧道测量系统的详细内容和方法,对国内的建设和监理单位对隧道综合测量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瑞士尤特利山隧道;施工测量;TMSSolution隧道测量系统 中图分类号:U452.1+3文献标识码:B ActualitiesandDevelopmentofConstructionSurvey Technologyin WestCountries XIAoShu—an (AmbergTechnologisLtd.,Regensdo矿CH8105,Switzerland) Abstract:Today,thepursuitofsavingcostandimprovingefficiencyduringthewholeperiodfrombeginningheadingtocompletionofprojectisthefinalaimofallundergroundconstructioncontractors.Thesuccessofanentiretunnelprolectdependstosomeextentontheprofileaccuracyofthetunnelexcavation.Inthepaper,theapplicationofTMSSolutiontunnelsurveysystemintheconstructionofUetlibergtunnelisdescribed,whichcanprovideusefulreferenceforthecon—tractorsandsupervisorsinChinatoacquaintthetechniqueofcomprehesivetunnelsurveysystems. Keywords:Uetlibergtunnel;constructionsurvey;TMSSolutiontunnelsurveysystem O前言 隧道测量技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主要表现是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测量仪器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测量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工效越来越高。在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是全站仪和GPS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两种技术的融合。隧道测量技术是指针对隧道勘察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以及隧道运营期间所开展的有关测量活动,这些测量工作有些与通常意义上的工程测量有关,如隧道施工控制测量,贯通测量,放样测量,断面测量等,有些与地质勘察和灾害监测有关,如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探测和变形监测;还有一些与工程质量检测有关,如混凝土厚度检测,混凝土质量检测,隧道衬砌背后回填检测,运营隧道内表面状态检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量工作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测量工作对工程的成败和盈亏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瑞士当前正在施工的尤特利山高速公路隧道为例,介绍有关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最新进展。1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发展 隧道施工测量主要是指施工放样测量,断面测量和竣工收方测量。施工放样测量以线路中线测量为其 核心和基本,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对施工质量以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施工放样测量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今天当讨论施工放样测量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掌子面炮孔放样、超前注浆孔位放样、激光导向测量、隧道轮廓线放样、钢拱定位、锚杆定位测量、模板放 样以及避车洞/横通道放样等。 隧道施工放样测量通常需要借助经纬似全站仪来完成,普通型的经纬仪/全站仪虽能较好地满足线路中线测量的需要,但对于隧道施工中的结构放样测量由于缺乏相应的测量软件和自动化功能,测量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隧道施工放样测量的需要。为了满足隧道施工放样测量的多种需求,瑞士安伯格技术公司开发了基于LEICATPSll00/1200系列全站仪的隧道施工放样测量软件TMSSETOUT,集多种放样任务于一“人”,大大地提高了隧道施工放样测量的效率。 收稿日期:2006—10—26;修回日期:2007—01—11 作者简介:肖书安(1962一),男,湖北武汉人,德国克劳斯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安伯格工程咨询公司中国区经理。 万方数据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一、洞口段施工:1、边仰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样,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局部也可人工配合修整,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2、成洞面支护:仰坡刷坡完成后,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待坡度检查合格后,及时打设系统锚杆,并将锚杆头外露,挂设金属扩张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反复喷射,直到达到设计厚度为止。3、截水沟施工:在距仰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修整,修整完后,立即砌筑7.5#浆砌片石,并用砂浆抹面。 二、辅助施工:1、长管棚:套拱施工:施工放样,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导向管放样,127导向管安装,砼浇注。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扎无缝钢管¢108㎜,壁厚6㎜,节长3米,6米;n 管距:环向间距50㎝;n 倾角:仰角1°(实际施工按2°施工),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n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n 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A 管棚施工方法:测量人员准确放样,标出洞中心线及拱顶标高,开挖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开挖进尺为2.5米,开挖结束后,人工两边对称开挖(品字型)工作平台,台阶宽度1.5米,高度2.0米,作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钻的平台。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应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

后在打无孔钢花管,无孔管可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米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米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米长钢管.B 管棚施工机械:n 钻孔机械:配备XY-28-300电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n 注浆机械:BW-250/50型注浆泵2台;C 注浆参数:n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2、小导管 A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壁厚3.5㎜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8㎜压浆孔,但尾部有1米不设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与衬砌中心线平行以10°~30°外插角打入拱部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0~50㎝。每打完一排钢管后,应立即喷浆封闭开挖面,然后注浆.注浆后,架设钢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每隔(2~3米,试图纸而定)再另打一排钢管,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一般为1.0米。B 注浆参数:n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n 水泥浆水灰比1:1;n 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n 注浆压力0.5~1.0MPA;必要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 3、超前锚杆:外插角必须大于14度,注浆饱满,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三、预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隧道工程测量的步骤———送给初入隧道施工测量之门的同僚 当你接到隧道施工工程,无论是被派遣或私人老板雇佣,第一、要先做隧道进口和出口控制网,为保证进出口坐标系统一致,需要以导线形式或三角锁形式联测,当然GPS更好。如果有支洞,斜井,不管几个均需要将进口的控制点纳入整个控制网中,观测、平差计算。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有控制点坐标、高程一致,同精度,防止隧道贯通出现偏差。如果设计单位在这些部位提供的有平面、高程控制网点,你一定要进行复核测量,以免误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如果工程是国家正规工程,你应在施测前或过程中上报监理一份布设控制网的设计报告,在结束的时候报一份技术总结供审批。没有要求的或工程较小,这两项可合并一起,在建立控制网后写出报批。 第二、应根据控制网做好贯通误差估算,贯通误差限差要求请见相关规范。如果贯通误差大于规范要求,需要对控制网进行优化,以满足规范要求。 第三、当控制网建立后(包括控制网点复核测量合限),即可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将隧道轴线包括支洞、斜井轴线方向控制点在实地稳固标定,位置应选在开挖区以外的适当位置,防止被破坏,但又不要离开挖区过远,使用不便。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隧道进出口包括支洞,斜井进口的洞脸开挖放样。开口线的测定应依照图纸,并换算出与控制轴线点的相互关系,用全站仪采用逐近法直接测定。同时应测定洞脸开挖前的原始断面图或测绘不小于1/200的地形图,有地形图软件的话,在室内切出断面图,以供工程量计算之用(如果测地形图,需征得现场监理同意后方可或要求他旁站)。注意:应根据图纸核对洞脸实际里程是否正确。防止造成超欠挖。如果无免棱镜功能全站仪,在洞脸开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_渝黔

目录 一、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编制依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编制目的及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隧道工程概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监控量测目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监控量测项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监控量测人员机构及仪器的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人员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仪器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监控量测方法与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监控量测的方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特殊地段变形管理措施..............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量测原始数据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七、数据处理结果的判定应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八、数据结果上报程序和资料的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九、监督考核.....................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十、附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1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2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隧道测量方法(一)

隧道测量方法(一) 隧道施工的特点开挖顺着中线不断地向洞内延伸,衬砌和洞内建筑物(避车洞、排水沟、电缆槽等)的施工紧跟其后,不等贯通,隧道内的大部分建筑物已经建成;为了保证工期,常利用增加开挖面的方法,将整个隧道分成若干段同时施工;增加开挖面的主要方法有:设置平行导坑或在隧道中部设置横洞、斜井或竖井。 两个开挖面相向开挖,在预定位置挖通称为贯通。贯通后,由两端分别引进的线路中线,应按设计规定的精度正确衔接。隧道施工测量任务(1)保证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按照规定的精度在预定位置贯通; (2)保证洞内各项建筑物以规定的精度按照设计位置修建,不得侵入建筑限界。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洞外总体控制作为指导隧道施工的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前一般要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独立的隧道洞外施工控制网,作为引测进洞的依据;对于较短的隧道,可不必单独建立洞外施工控制网,而以经隧道施工复测、调整后并确认的洞外线路中线控制桩为引测进洞的依据。2、洞内分级控制洞内控制点控制正 式中线点(正式中线点是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依据),正式中线点控制临时中线点;临时中线点控制掘 进方向。洞内高程控制与平面相仿,临时水准点控制开挖面

的高低,正式水准点控制洞内衬砌和洞内建筑物的高程位置。 3、开挖方法影响测量方式先导坑后扩大成型法对隧道的位 置还有一定的纠正余地,隧道施工测量可先粗后精;全断面开挖法一次成型,隧道施工测量必须一次到位。对于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开挖的隧道,其测量过程与先挖导坑后扩大成型开挖的隧道基本一样,不同的是对临时中线点、临时水准点的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或者是直接测设正式中线点、正式水准点。因盾构机的钻头架是专门根据隧道断面而设计的,可以保证隧道断面在掘进时一次成形,混凝土预制衬砌块的组装一般与掘进同步或交替进行,所以,不需要测量人员放样断面。 当采用盾构工法或自动顶管工法施工时,可以使用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配合光电跟踪靶,指示掘进方向。如图所示,光电跟踪靶安装在掘进机器上,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工作点上并调整好视准轴的方向和坡度,其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电跟踪靶上,当掘进方向发生偏差时,安装至掘进机上的光电跟踪靶输出偏差信号给掘进机,掘进机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自动纠偏,使掘进机沿着激光束指引的方向和坡度正确掘进。4、隧道施工对控制点布设的特殊要求隧 道贯通前,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只能采用支导线的形式,测量误差随着开挖的延伸而积累。洞外控制网和洞内施工控制测量应保证必要的精度。控制点应设置在不易被破坏的位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总结

绥正高速李湾隧道施工测量技术总结 一冶交通(程世友) 本工程李湾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幅隧道长475m,右幅隧道长493m,最大埋深130m.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都在圆曲线上,为了减少误差确保贯通,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对前期测量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工作。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绥正高速公路为全新建工程。位于遵义市正安县、绥阳县境内。路线起于正安县南坪道真至瓮安高速(K105+400),经温泉、旺草至绥阳县城西侧,终点顺接建设中的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起点,总长46.486Km。 我分部起于绥阳县旺草镇萝柏村老房子组,终于绥阳县洋川镇团山村李家湾组。起点桩号K28+263,终点桩号K34+500,全长6.237公里。全线有桥梁8座,隧道1座,砼量约为15万方 (2)设计概况 李湾隧道设计为分离式隧道,左幅隧道起讫里程为ZK33+790~ZK34+265,长475m,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右幅隧道起讫里程YK33+797~YK34+290,长493m,最大埋深130m. 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R=720m、716.049m的圆曲线上;洞身段、出口段分别位于R=920m、890m的圆曲线上,左右

幅的线间距20.86m~26.21m.隧道为上坡,左幅纵坡为1.2%,右幅纵坡为3.957%,1.754%。 隧道衬砌内轮廓设计为5.55m的单心圆,内轮廓设计高程距拱顶高度7.1m,净宽11.1m. 二.隧道施工测量 (1)施工工序流程 ①主要测量工作及仪器配置 1).平面控制测量 2).高程控制测量 3).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 4).放样衬砌断面 5).贯通测量 复测及控制测量使用测量仪器表 项目部工程部设测量班,隧道工区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到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测量班和工区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工区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长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清塘铺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 湖南省安化——邵阳公路 编制: 复核: 中铁五局集团安邵高速公路项目部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贯通测量方案 2~5 4、贯通误差调整 6~7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1 概述 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安化(梅城)至邵阳公路第TJ1标段起点桩号K94+112.169,终点桩号K127+660,全长33.54783公里;位于益阳市的安化县和涟源市境内,重点隧道清塘铺隧道左洞全长4800m,右洞全长4775m。 1、1 坐标系统 1、1、1.平面坐标系统:清塘铺隧道进口至出口投影高为400 m。 1、1、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作业依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作业。 2、1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2.2-3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4.2.3-2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3-3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隧道测量控制方案 3、1隧道工程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 表8.6.2 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 3、2清塘铺隧道洞外进洞平面控制点G003、G004,I024。出口进洞平面控制点GPS029、GPS030、G005,为设计院交底三等平面控制点。进出洞口高程点I02 4、GBM3为设计院交底四等平面控制点。 3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洞内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便于施工放样,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施测精度,既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出口控制点,以相向施工进洞,贯通里程K112+008,导线长度为2700m左右。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根据《规范》表8.6.2“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规定4~8km 隧道洞内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50 mm 的要求,以此作为测量设计的依据,不占用洞外控制网贯通精度的余额,使得设计的洞内测角、量距精度更为安全,同时,也符合《规范》规定。 根据以往洞内测量的经验,结合该隧道平面形状、洞内运输方式、通风条件等的具体情况,假设洞内直线段导线平均边长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测距相对精度1/80000,来进行测量设计。 3.1.1洞内∑Rx2、∑dy2 的计算:(见表 1) 式中:∑Rx2—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距的平方和; ∑dy2—各导线点投影至隧道中线的距离的平方和;

隧道洞口施工测量方法

隧道洞口施工测量方法 隧道洞口施工技术总结内容包括: 清表;施工放样;截水沟施工;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护拱与管棚施工。 浅埋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 2.1 施工测量 2.1.1 洞口开挖工程开工之前,测量方面做好如下准备工作:①洞口地表复核;②洞口刷坡线放样。 2.1.2 地表沉降观测预埋 在靠近截水沟顶选择一个断面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处预埋牢固的基准点。测点沿地面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各4个点。测量放线定位,用水准仪量测,隧道开挖开始量测,隧道开挖超过测点30m、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量测。 2.2 洞口工程 2.2.1 进口端洞口 隧道进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为:洞顶水沟、截水沟→洞口边、仰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 根据洞口的地形及地质条件,进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由于洞顶覆盖较薄,采用30m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安全进洞。设长管棚的地段加设钢插管。洞口位置边坡外露面均应进行绿化。 2.2.2 隧道出口端洞口工程施工顺序 大边墙→回填水泥混合土→洞口边坡开挖→洞门挡墙→长管棚→反压护拱。 出口端洞口地段严重偏压,避免大刷大挖,体现零开挖理论。采用“明洞暗进”工法,不刷仰坡。出口端洞门采用端墙式。先施工大边墙,在大边墙与地表间隙全部回填水泥混合土,再进行反压护拱施工,洞口35米长管棚超前支护。 2.3洞口开挖 2.3.1 施工方法 洞口工程施工时,先做好洞顶截水沟的开挖及10#浆砌片石工作。施工方法以挖掘机开挖为主, 人工配合刷坡,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装碴作业,自卸汽车运输弃碴。开挖时自上而下开挖至仰坡坡底标高,在仰坡坡底标高(即变坡点)以下部分,按照长管棚套拱厚度弧线中间预留核心土开挖,预留 核心土作为下工序套拱及长管棚施工平台。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少开挖”的原则,洞口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挖掘机按放样的设计坡率刷坡线开挖,用预先加工好的坡度架控制刷坡坡度,人工修整,每次开挖高度为2米,测量复核坡度无误后,及时进行锚杆、挂网及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施工,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以保证边坡稳定。 2.3.2 施工控制要点 2.3.2.1 在洞顶截水沟挖通及砌体完成后,根据仰坡开挖总高度及挖掘机有效工作高度 确定开挖台阶数量,台阶高2米,准确按边桩开挖,以真正实现从上而下开挖。 2.3.2.2 准确掌握设计坡率和变坡点。 2.3.2.3 对有防护要求的坡面,应结合开挖,边开挖边进行坡面防护。 2.3.2.4 不破坏周边植被。 2.4洞口边、仰坡防护 2.4.1 施工方法 边、仰坡开挖修整后,即时分层进行边、仰坡临时防护。明暗交界处成洞面临时防护采用喷锚、挂网联合支护,仰坡采用喷锚支护,边坡应进行植草绿化,以稳固洞口边坡,防止因雨水直接冲刷而造成边、仰坡坍塌或滑坡。 2.4.2 施工控制要点 边开挖,边支护,每次工作高度2m左右,避免搭架作业。坡面修刷平顺,一次喷砼到设计厚度。设计有锚杆、钢筋网加固的坡面部分,应先作锚杆,将钢筋网焊接于锚杆外露段,然后再喷砼。锚杆规格、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隧道施工测量方法及步骤 一、洞口段施工:1、边仰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样,利用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与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石质地层仰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眼松动爆破为主。局部也可人工配合修整,开挖时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2、成洞面支护:仰坡刷坡完成后,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待坡度检查合格后,及时打设系统锚杆,并将锚杆头外露,挂设金属扩张网与锚杆头焊接成整体。挂网完成后立即喷射混凝土,并反复喷射,直到达到设计厚度为止。3、截水沟施工:在距仰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修整,修整完后,立即砌筑7.5#浆砌片石,并用砂浆抹面。 二、辅助施工:1、长管棚:套拱施工:施工放样,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导向管放样,127导向管安装,砼浇注。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扎无缝钢管¢108㎜,壁厚6㎜,节长3米,6米;n 管距:环向间距50㎝;n 倾角:仰角1°(实际施工按2°施工),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n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n 隧道纵向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1米。A 管棚施工方法:测量人员准确放样,标出洞中心线及拱顶标高,开挖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开挖进尺为2.5米,开挖结束后,人工两边对称开挖(品字型)工作平台,

台阶宽度1.5米,高度2.0米,作为施工套拱和管棚施钻的平台。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应先打有孔钢花管,注浆后在打无孔钢花管,无孔管可作为检查管,检查注浆质量,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3米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管采用6米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米长钢管.B 管棚施工机械:n 钻孔机械:配备XY-28-300电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n 注浆机械:BW-250/50型注浆泵2台;C 注浆参数:n 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MPA。2、小导管 A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壁厚3.5㎜的热扎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8㎜压浆孔,但尾部有1米不设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与衬砌中心线平行以10°~30°外插角打入拱部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0~50㎝。每打完一排钢管后,应立即喷浆封闭开挖面,然后注浆.注浆后,架设钢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每隔(2~3米,试图纸而定)再另打一排钢管,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一般为1.0米。B 注浆参数:n 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1:0.5;n 水泥浆水灰比1:1;n 水玻璃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n 注浆压力0.5~1.0MPA;

隧道测量方案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8.17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7%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065.696,全长405.696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69%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10.75m,隧道净高5.0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2.1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

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2.2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3.1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3.2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3.3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隧道进出口、斜井间贯通时,除进行洞外导线和洞外高程测量之外,还必须进行隧道洞内和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所以在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时,要考虑隧道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误差及隧道洞内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 (一)测量方案简述 工程要求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容许偏差为0.3m,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为0.05m. (1) 隧道洞外进口、斜井按B级GPS网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美国产天宝5800GPS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测量1.5小时。 (2)定向测量 尤溪隧道进口、斜井各采用几何定向。 1、对中误差 当定向边边长d=400m时,仪器及棱镜的对中误差为:E C=E T=±1”。 2、测线前后两测回的平均值误差M平=±1/√2=±0.71”. 则M定=±√M EC2+M ET2+M平=±√12+12+0.712=±1.58” 3、洞内导线测量 进口从洞口起始边GCPI140-GCPI119边开始,沿大里程方向闭合到秀村斜井的CPI140-3~CPI140-4边。测角、测边采用日本产SOKKIA SET230R全站仪,角度测9个测回:每边往、返各测3个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误差不大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10mm,往测及返测边长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1/6000。所有闭(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均有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平均值,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4、隧道洞外水准测量 进口与秀村之间的水准测量按照洞外二等水准要求实测,自进口洞外水准点GCPI140到秀村斜井洞口水准点BM60进行往返观测单程路线长度27KM,同时采用美国Trimble电子水准仪和日本产Sokkia电子水准仪实测。 5、洞内水准测量 采用苏-光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观测,往返高差的较差不大于±4√L(L 为水准点间的长度,以km 为单位)。水准路线长度6.186km. 以上高程均独立进行两次。 (二)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误差参数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 200~250公里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中限差规定反算求得。 (1)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角误差:按日本产SET230R全站仪标称精度mβ=2″。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测量依据 (2)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 五、测量人员职责 (3)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4)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7)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8)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9)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0) 2.导线网的测量 (10) 3.平差计算 (13)

4.洞内高程控制 (14) 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4) 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5) 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16) 八、相关工作 (16)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6)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 2.2 ‰、11.05‰、10.95‰、10.1‰和0‰。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 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