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 神奇的克隆 补充习题

8 神奇的克隆 补充习题

8 神奇的克隆 补充习题

8.神奇的克隆

三、2 1 3 7 6 4

四、1、“制造”“配件”“装配”在文中的实际意思分别是指克隆、器官、移植。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克隆的神奇。

2、想一想,上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再补充一句。

能够培植头发,让脱发的人免受别人的嘲笑。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8神奇的克隆_苏教

五年级下语文说课-8神奇的xx苏教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xx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说教学流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8 神奇的克隆 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8 神奇的克隆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积水成渊 1.看拼音,写词语。 zhuó yuè bīn wēi jià jiē xì j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xiào lǜ yòu rén lì rú sì yǎ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厄运________(è é)濒临________(bīn pín) 畜牧________(xù chù)卓有成效________(zhuō zhuó) 饲料________(sī sì)雌雄________(cí chí) 3.比一比,再组词。 例________ 薯________ 饲________ 诱________ 列________ 暑________ 伺________ 绣________ 4.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克隆(无性繁殖、复制) ②克隆(完全照原样建造或制作) 5.选词填空。 郑重慎重 ①“这件事你亲自去办,不能有任何闪失。”父亲________地嘱咐他。 ②经过________地考虑,他决定放弃出国的机会。 伫立屹立 ③他________在岸边,静静地观察水底的鱼儿。 ④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___在天安门广场。 6.修改病句. ①新开张的商店门口贴着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②今晚将由江苏队与云南队争夺女子乒乓球团体赛冠亚军。 ③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神奇的克隆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精品导学案

17 奇妙的克隆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阅读课文,体会采用小标题形式的好处和科普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2.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3.培养收集、筛选、利用资料的能力; 4.体会、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理解说明思路,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浙江宁波人。 第一课时 积累字词,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读准字音。 繁衍. y ?n 囊胚..期 náng pēi 蟾蜍.. chán 孵. 化 f ū 性腺. xiàn 胰.蛋白酶. yí méi 濒.临 b īn 分泌. mì 2.解释词义: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课时要点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

相安无事: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夭亡:短命,夭折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濒临:接近,临近。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3.全文约3000字,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又准确地了解全文内容?速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从小标题或中心句入手介绍了克隆的定义,克隆研究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克隆的意义。) 合作探究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探究: 1.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明确:“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克隆” 2.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克隆这一前沿科学领域,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陌生很难懂的,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细致的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巩固提升 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思考: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1979年克隆鲫鱼、1960、19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举例子、列数据。2.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文中按生物顺序来安排的,是由低级到高级。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了克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 3.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明确:说明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4.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8神奇的克隆

教学课题:8神奇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 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教师提示: 克隆: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者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的内涵已经扩大了。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装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3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指名回答: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

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 学习完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后,查字典语文课后练习频道小编为您搜集了神奇的克隆阅读答案,希望可以为您提供参考帮助! ①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来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②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 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

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语段的第一段与第二段调换顺序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语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诠释和引用的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语句(各举一例)。 3.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叫_____________。 4.孙悟空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小说____________中的人物,与这部作品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小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①不好②第一段从人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显得浅显易懂,容易吸引读者;另外第一段是写植物的;而第二段是写动物的,这是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①举例子,如“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 ②作诠释,如“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

八年级上导学案---牛立军

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多为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提高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来引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学法提示】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大自然的语言16)(竺可桢使用日期:设计教师:牛立军课型:讲读新授课【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快速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说明语言。 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点】 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时间】2课时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走近作者2.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3.事理说明文是一种文学写作形式,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写作事理说明文需要遵遁三个原则:了解事理、安排写作顺序、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要点: 整体感知,重点完成学习目标1、2。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克隆的知识。 2、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神奇之处。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假如我是天文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有一个张衡;假如我是音乐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有一个贝多芬;假如我是科学爱好者,我希望世界上再多一个爱迪生。假如你是();假如你是()。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说,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现在有一种叫“克隆”的新兴生物技术,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到底是什么?它神奇在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神奇的克隆”。(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克隆,体会克隆的神奇。 2、初步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1—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克隆? (2)教师举例介绍说明方法。(下定义)什么是下定义? (3)创设情境,说说什么是克隆?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你们说的太专业,这样的语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懂,如果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你什么叫克隆时,你怎样告诉他? 如果是一个成年人,比如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什么叫克隆时,你又如何告诉他(她)?”

如果是种地的老农问你呢? (4)教师小结:为了帮助我们弄清楚克隆是怎么回事,作者采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有的较为形象生动,一读就明白。有的则是科学定义,非常准确,让我们对“克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刚才我们了解了低等生物的克隆,那么高等动物能不能克隆呢?(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文中举了克隆羊“多利”的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事例”。请同学们结合搜集的资料帮多利拟一份自我介绍,几分钟后我们一起来听听“多利”的自述。 小结:真实太神奇了!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它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了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也是当年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新闻之一。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1、科学家们花费了这么多心血研究克隆,是因为克隆技术能够很好地造福人 类。(板书:造福人类) 2、指名读课文第6--8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板书:农业、环境、医学) 3、齐读第6---8自然段,再一次来感受克隆技术为我们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4、观看视频。 克隆离我们的生活还比较遥远,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亲自去感受一下神奇的克隆。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四、展望前景 1、克隆是一项正在研究和发展的科学,它的神奇面纱还没有被人类完全揭开,它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板书“前景诱人)让我们来发挥想象吧! 2、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克隆人,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向人类走来,意大利和美国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

《奇妙的克隆》导学练案

17 奇妙的克隆 李家营中学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0.11.22 【目标点击】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独著或与人合著论文10多篇。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知识回顾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两大类。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和 两种。 ●自主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两栖.()蟾蜍 ..()()胚.()胎夭.()亡 繁(yǎn)(bīn)临(shuài)先(pú fú) 2.选择恰当的词语。 ①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精心精确准确) ②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第一率先最早) 3.指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③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整体感知 4.填空。 本文是介绍克隆的一篇(文体),作者,是著名的家。 5.根据对文章的信息把握填空。 ①“克隆”的原意是,现在,扩大了它的含义, 也叫做“克隆”。 ②“有性繁殖”指 。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课题】《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学习方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课文预习:(15分钟) (导语:请大家独立阅读课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课文预习,并完成下面预习问题。) 1、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 ..()蝌.蚪() ..期()蟾蜍 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 濒.临()孵.化()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繁衍:。 神通广大:。

8神奇的克隆

8.神奇的克隆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方法。 2.激发学生共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8。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神话动物植物低等生物 ↓ “多利”诞生了不起爱科学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撰稿人湄江中学黄玉荣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学习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学习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关于克隆人的争议。 【学习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 ..()脊.椎()两栖.() 4.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_奇妙的克隆阅读答案

奇妙的克隆教案_奇妙的克隆阅读答案 课文《奇妙的克隆》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one”起源于希腊文“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orG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

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 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 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 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 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 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

最新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语文教案:《奇妙的克隆》导学案及 答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会搜集、筛选信息。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期()蟾蜍()蝌蚪()鄞县() 性腺()胰蛋白酶()分泌()濒临 ()孵化()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3.选词填空。(8分)

(1)繁衍繁殖 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后代,这就是无性()。 (2)成熟成功 鱼类换核技术的()和两栖类换核的(),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4、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

《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 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 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经过精心照

课文《奇妙的克隆》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奇妙的克隆》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奇妙的克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的顺序,并理解这种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4、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2、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 1、结合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 教师:教学图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板书课题:17奇妙的克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课文内容 设计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竞答的形式回答。(问题用幻灯的形式打出,按课文四个板块,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1、全班齐读第一部分,请第一组同学做好迎战准备。 问: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 问: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板书:克隆的含义](“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神奇的克隆教案2苏教版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 小学复习资料 班级:科目:

.神奇的克隆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字7个,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导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突破措施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切忌空洞讲解分析;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有效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导学准备:PPT课件、挂图、生字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预习学案 一、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2.读顺每句话,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全文读通。 3.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记号,课堂上解决。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克隆是什么,克隆神起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克隆的含义和神奇。 一、导入新课

一、谈话引入: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科学奥秘的说明文(板书)8.《神奇的克隆》。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先来弄明白什么是克隆吧 二、合作探究——植物是如何克隆的 1.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 2.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剪下、插进、一株株、活泼可爱”、“切成、种进、许多、新鲜”等一系列词语) 4.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5.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三、合作探究——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是怎样诞生的?它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https://www.doczj.com/doc/9c8005053.html, 四、合作探究——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2.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意义。 五、小组讨论: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六、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七、学习主题学习丛书《超越梦想》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中学导学单年级:初二班级:小组:姓名:创建人:使用时间:XX 课题奇妙的克隆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学习重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方法指导练习,概括流 程一、自主学习自读文章第一部分“克隆是什么”,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2.在文中直接画出(用)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3.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分析其作用。(书上批注)二、自我检测 1、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2.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三、合作探究1、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2、研读课文、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2:“在189 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四、课堂检测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2、[中考巡礼](XX资阳)(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身处顺境,不能因为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让赞美声冲昏头脑,更不能以自己优越条件而玩世不恭。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的关键。c.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喜欢上生物课了。d.流星体是天外来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